Ⅰ 托班音樂教案:什麼聲音
目標
1、知道唱歌的聲音很好聽。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唱歌。
准備
1、玩具小狗一隻,玩具小女孩一個。
2、沙球、小鈴、小鼓各一隻。
過程
1、出示沙球、小鈴、小鼓。
——教師一邊操作樂器一邊請幼兒聽發出的聲音。沙球(小鈴、小鼓)發出什麼聲音?這些聲音好聽嗎?小狗也聽到了一種好聽的聲音,它不是沙球的聲音,不是小鈴的聲音,也不是小鼓的聲音,那是什麼聲音呢?請小朋友猜一猜。
2、教師完整朗誦散文。
——小姑娘唱歌的聲音好聽嗎?你們會不會用好聽的聲音唱歌呢?
3、幼兒集體唱一首學過的歌。
——唱歌聲音好聽嗎?誰願意給大家唱好聽的歌?幼兒自由地到前面唱歌給大家聽。唱完問:他唱的聲音好聽嗎?大家拍手鼓勵。
附
什麼聲音
小狗聽到一種好聽的聲音。
「是沙球『沙沙沙』的聲音嗎?」「不是。」
「是叫、鈴『鈴鈴鈴』的聲音嗎?」「不是。」
「是小鼓『咚咚咚』的聲音嗎?」「也不是。」
啊!原來是小姑娘唱歌的聲音。
我們也來學學小姑娘唱歌吧!
Ⅱ 小二班小風鈴教案怎麼寫
《風鈴》教學設計
課前准備:找一些小瓶子、罐子等可以製作風鈴的物品專,或者帶風屬鈴來學校。
上課前,播放《風鈴》的伴奏音樂,邊聽邊哼唱邊拍二拍子聲勢。(練聲、旋律同時解決)
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件小禮物,准備獎給唱歌最認真的同學,想要嗎?。。。好,請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出示風鈴並輕輕發出聲音。)是什麼呢?。。。對,風鈴。
一、 實物導入。
(看一看、說一說)
師:你觀察到的風鈴是什麼做的?你還知道哪些材料的風鈴?(生自由回答)
師:可以製作風鈴的材料可多了,老師也搜集到了一些(展示風鈴圖片,伴奏音樂做背景)
二、 講授新課
(一)讀一讀、拍一拍
1、 師:剛才看到的風鈴漂亮
Ⅲ 奧爾夫音樂響鈴教案
一、活動背景
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來製作創造,以一物代替另一物的表演和游戲,是一種象徵性的思維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觀點: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尤其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操作技能。這要求幼兒的想像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能從過去所感知的東西中,分析出個別特性,並結合成一整體,形成表象。游戲時幼兒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實現願望,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正如蘇聯心理學家柳布林斯卡婭所說:「正是這種把以前獲得的印象組合成新的創造物的可能性,正是這種對自身力量的考驗,是游戲使兒童產生巨大愉快的源泉。」游戲中沒有強制的目標,因而減輕為達到目標而產生的緊張,耗費精力小,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幼兒的游戲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通過想像,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重演別人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不受實際環境的具體條件以及時間的限制,通過想像,創造新情景,如,把掃帚當作馬,把椅子當作汽車。幼兒在游戲中,以真誠的情感,體驗在游戲中的活動,相信虛構的真實性。同時,他們也懂得什麼是假裝的。幼兒的游戲在某種程度上與戲劇中反映現實生活相近似。
在一次關於寵物的談話中,我問孩子們:你們家都養了那些寵物?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講出了狗、貓、金魚,有一個小朋友講到了烏龜。當時小朋友很奇怪,烏龜也是寵物嗎?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飼養烏龜、台灣小雞已不在希奇,可在孩子們的經驗中寵物大都是狗、貓之類。於是,我告訴他們烏龜代表了長壽,人們在家裡是飼養烏龜希望它能帶來好運,也希望能和它成為好朋友。我們在講烏龜的特徵時,孩子們都大聲地說:「它有殼。」於是又產生了新的話題「帶殼的小動物」他們講出了蝸牛、螃蟹、河蚌等小動物,希望自己也有一個它們一樣的「殼」,課間活動大家聽了一些關於烏龜、蝸牛的故事,如《聰明的烏龜》、《龜兔賽跑》、《蝸牛城的故事》、《會動的房子》。孩子們時常在地上學烏龜、蝸牛爬、螃蟹走,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於是我讓孩子們想像用什麼東西來做它們的殼?有的幼兒說用簍子、有的說用蛋糕盒,還有的說用籃子等。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滑稽、憨態的動作,我們想:物以制用,進行一次動手游戲,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製作,真正體驗游戲地快樂,以此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發揮創造性。
Ⅳ 小班鈴兒響叮當教案用三維目標怎麼寫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目標首先要了解領域的特點,再從能力,知識,情感態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好是幼兒的發展目標,就是目標制定的主體是兒童,盡量避免從教師角度去提出的目標!
在導案、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該如何設計
(一)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讓我們對學校教育的現狀,對課程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多地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於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進度統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許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統一的講解、答疑、點拔、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三)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敦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著名的物理學大師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人提問說,他不明白怎麼可以從公式2推導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請回答他的問題。」狄拉克說:「他並沒有問問題,只說了一句話。」狄拉克的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問題這一概念的本質。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那位提問者並沒有講出自己對「公式2」的理解及其與「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當然就無法為他作出解釋說明。所以,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
(四)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認識學生和認識學生的學習傾向,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理論框架。不論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對人的智能的分類,要關心學生的不同特點,要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習效果……都已成為實驗學校教師的共識: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解,學生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如此等等。新課程提倡「做中學」,這是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倡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入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字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當然,「做中學」也並不完全是新東西,人類的技能學習一直是做中學的,體育老師教學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在做(練習)中學的,把「做中學」拓展到認識領域,拓展到智能學習領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極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聽中學」、「看中學」與「做中學」以外,人們還可以「想中學」、「讀中學」、「聊中學」(討論中學習,又說又聽又想),等等。特別是在每位學生都有一冊系統傳遞信息並體現著培養要求的教科書,每位學生都可以及時上網或到圖書室或到家庭藏書中去瀏覽查閱的條件下,怎樣在學習活動中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路,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每位正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教師要格外關注的事。從這個角度看,對於一切有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新課」,教師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上,應該從解決他們的閱讀學習中的障礙開始教學。
(五)教學設計實際是教學構想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施工藍圖要十分細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雖然在建設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煩惱,但它畢竟要求按計劃施工。教學則不然,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學生規劃學習過程,規劃主要發生在不同學生頭腦中的事情,即使教師進行了深入調查,我們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在教學中,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步驟,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設計得越具體,越周詳,有可能需要改變的就越多。有些有經驗的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寫詳細的教案(例如特級教師孫維剛就宣稱自己十多年來未寫過教案)。當然,課前,他們在依據自己對學生知識、經驗以及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等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充分的設計與構想,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
Ⅳ 托班音樂游戲:大和小
托班音樂節奏游戲:大象和小蚊子教案
1、熟悉大鼓、串鈴、鋁板琴的聲音,初步學習使用串鈴(用臂部大肌肉帶動手腕搖串鈴。)
2、通過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節,了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系,並作出相應的游戲動作。
活動准備:鈴鼓、串鈴人手一個,大鼓一面,鋁板琴一個、大象屁股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入活動室:游戲:大狗熊與小老鼠
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學學大狗熊與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講規則
大狗熊來了xxxx小老鼠來了xxxxxxxx——模仿游戲。
(出示小鈴)大狗熊來了xxxx(幼兒做狗熊動作)小老鼠來了xxxxxxxx(幼兒做小老鼠動作)——聽小鈴指揮做動作。
二、講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節,初步感知游戲。
(一)提問:
1、故事裡有誰?大象是怎麼走路的?——拳頭敲手、敲腿表現節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誰來了?蚊子是怎麼飛的?蚊子看見了什麼?它們要干什麼了?哇瑟!好可愛的屁屁呀,我們去叮叮吧!它們怎麼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對手臂帶動手腕震動表現節奏xxxxxxxx
3、大象醒來了用尾巴趕蚊子,它是怎麼趕的?——用指揮動作表現:的兒~~~~~的兒~~~~~
4、大象生氣了,一跺腳,咚!蚊子怎麼了?——「死掉」,吐舌頭,手放腿上。
(二)教師提醒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師幼游戲(用大象的圖片)
三、了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系
1、老師請來了三位朋友,他們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聽聽這是誰的聲音:……。——了解樂器和角色的對應關系。
2、你們來做小蚊子,幼兒每人拿一個串鈴輕輕搖動,表示蚊子飛,在老師的提示下知道搖動手臂。——初步學習使用串鈴。
3、在老師的提示下請幼兒表演蚊子的節奏。(結合大象圖片)
4、用樂器來表演故事
四、結束:今天我們和小鈴、大鼓、鋁板琴作了游戲,他們累了,我們讓他們回家休息。——整理樂器。
附:故事: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拉!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它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瑟!好可愛的屁屁呀!我們來叮叮它吧!於是,蚊子們們就圍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的兒~~~~~的兒~~~~~」蚊子被趕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就這樣,趕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嚇死拉。
Ⅵ 小班雨兒唱的歌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體驗大自然中大雨和小雨那種富有節奏的聲音美。
2、初步嘗試根據樂器的音色探索用適合的樂器和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大雨和小雨,增強對聲音的感受和聽辯能力。
活動准備:
節奏卡片 大雨、小雨圖片 樂器(沙球、鋁板琴、鈴鼓、小鈴、舞板)、隊形圖
活動過程:
1、律動《小雨點》
「小雨點真調皮飛到東飛東西,你們要飛到什麼地方玩呀?」
2、兩聲部歌曲《雨點滴答》
——「雨點從高高的天空飄落下來有時快、有時慢,聽聽這會兒下的快還是慢?」
聽前奏分辨快慢
——「讓我們一起唱唱快快(慢慢)的雨?」
——分兩聲部進行演唱,兩位幼兒指揮。(交換聲部)
3、談雨
——「春雨的滴答真好聽?你還聽過怎樣的雨聲?」
幼兒描述不同的雨水聲
——幼兒說出師出示典型的各種雨聲「沙沙沙,沙沙沙」「淅瀝瀝、淅瀝瀝」「嘩啦啦啦啦啦」「唰—唰—」……等節奏卡片,分兩個「家」(大雨家和小雨家)擺放。
——集體看節奏卡片模仿大雨和小雨的歌聲。教師語言節奏提示:「小雨來唱歌」或「大雨來唱歌」
4、幼兒在大雨和小雨中各選一種聲音探索用樂器表現進行表現
——想想你要學做哪一種雨,想好了就到相應的地方。
——「想想用哪種樂器用什麼方法演奏聲音最象小雨的聲音?哪種樂器用什麼方法演奏最象大雨的聲音?」
——自由選擇樂器探索
——「你選擇了哪種樂器?為什麼選擇這種樂器?怎樣演奏的?」
大家共同比較分析哪種方法最合適
——《大雨小雨音樂會》集體看指揮用聲音和樂器同時表現兩種雨。
4、節奏樂《雷神》
看隊形圖邊演奏便變換隊形
Ⅶ 小班《好玩的響鈴》教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內型性,不容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Ⅷ 托班體育游戲聽聽什麼在響的教案
托班體育游戲:鈴兒響叮當
活動內容:鈴兒響叮當(體育游戲)活動目標:能根據辯聽小鈴聲音信號的方向進行快速跑。活動准備:1、樂器小鈴一副。2、場地四角放有四塊遮擋物(上面畫著大樹、房子、花、籬笆等不同圖樣的內容,長寬能遮擋住一名成人蹲下不被發現),3、錄音機,磁帶《一隻小鈴鐺》
活動過程:
一、跟著鈴聲走一走。
教師將小鈴放在背後敲擊引發托兒興趣。
教師:「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
如不認識,可以拿出來給托兒看,告訴托兒其名稱。
教師帶領托兒先用聲音模仿小鈴的聲音,再跟著鈴聲走一走。
二、 「找小鈴」游戲介紹游戲
「教師:「小鈴還想和你們玩一個找小鈴的游戲!你們要用耳朵仔細聽:小鈴到底躲在哪裡?」
玩法:托兒蹲在操場中間,閉上眼睛,配班教師手持小鈴躲於紙板背後,敲擊小鈴。托兒尋聲而找,站在自己認為正確的紙板前,等小鈴出來。 「你們看操場上有四個幅畫,你聽到聲音後認為小鈴在哪個幅畫後面,就站在那幅畫面前等,小鈴會出來給你們看的。」提醒托兒不要擁擠。
游戲進行2-3遍
教師注意提醒托兒輕輕跑,避免跌倒。
三、在《一隻小鈴鐺》音樂聲中,托兒和小鈴一起唱著歌,放鬆四肢。
活動延伸:
區域:在音樂律動區提供小鈴鐺若干副,供托兒課間或自選活動時間擺弄。另提供一些其他打擊樂器,如:鈴鼓、沙球等,讓托兒比較其音色的不同。
戶外活動:可以用小鈴作活動開始、結束的信號。 -
美工區:提供小鈴的輪廓,供托兒拓印、塗色。
發現區:提供各種不同功用的鈴的圖片、實物等,讓托兒找找「小鈴在哪裡?」如:聖誕卡上、聖誕老人手上、小狗脖子上、鍾上等。
Ⅸ 寶寶的音樂鈴叮零零小游戲有哪些目的
音樂鈴叮零零:游戲目的:辨別不同的音樂鈴聲,辨別不同的聲音。所需道具:專5~6個音樂鈴。屬
跟我一起這樣做:1.卧室里,掛5~6個音樂鈴。
2.媽媽依次拉下拉環,音樂鈴發出聲音。
3.讓幼兒辨認哪一個音樂鈴的鈴聲停止了。
游戲延伸:隨著幼兒辨別能力的不斷提高,可以多增加幾個音樂鈴,讓幼兒辨認。
游戲提示:音樂鈴最好不要同時打開,這樣,就不會出現兩個音樂鈴同時停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