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陽什麼時候舉行皈依受戒法會弘福寺今年二月十九會舉行嗎還希望大師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阿彌陀佛!
師兄,辦理皈依證,各寺院的規定可能不太一樣,我們這里的寺內際一般是初一、十容五有皈依儀式,要准備兩張免冠照片,並二十元工本費。師兄想要到哪個寺院去皈依,建議提前去一趟或者電話溝通一下,各寺的規定有所不同。
關於供養師父,各寺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這里的寺院,師父不收供養。但是可以發心供養寺院,或是捐款印經書,這個和皈依沒有關系。
關於辦理皈依證的手續,一般需要辦理此事的有關人員幫助填寫,並貼上照片,可以請師父為起一個法名,皈依完畢之後,要在照片上加蓋鋼印!
暫時就這些,希望能幫到師兄!
阿彌陀佛!隨喜師兄皈依三寶的功德!
② 十首最好聽的佛教歌曲有哪些
十首最好聽的佛教歌曲如下:大悲咒、心經、六字大明咒、菩提本無樹、金剛經。
1、《大悲咒》
來自佛國的菩提之音:融合古今,傳統佛教樂曲與現代創作結合,清凈人心的經典之作。音樂取材自佛教中流傳下來的曲調《梵唱大悲咒》,伴隨流暢的曲風,讓您從中了解佛教經文的深意。
空靈、飄逸,完全表達佛樂的高遠意境,展現佛曲的庄嚴清凈。聆聽時令人充分得到寧靜,似乎有如置身寺院的感覺,擺脫雜念,心念隨著樂聲贊佛,化作朵朵清蓮,清凈無暇,讓精神得到充分的洗滌,是傳統佛教音樂的珍寶……
4、《菩提本無樹》
這是中國佛教禪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師的開悟偈。大師開創頓悟法門,大興禪學,使禪宗從此風行全國,速播海外。說法三十七年,度人無數。於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餘天,和四眾告別,說偈坐脫。
5、《金剛經》
《金剛經》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說,世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
因為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的,所以我們不要執著,要借假修真。
③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的意思,還有蘇軾在這首詩中思考的問題是什麼
從字面上看是說,如果說琴可以自己發聲,那麼為什麼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沒了樂聲?如果說聲音是由手指頭發出的,那麼為什麼不能湊過耳朵直接聽到樂聲呢? 蘇軾在<<琴詩>>里思考了這么一個道理:
琴之所以能演奏出動聽的樂聲,這需要靠人的指頭彈動,這是兩者的共同作用.
沒人彈奏琴不會自行發聲,所以放在匣中不自鳴.
而單有琴技而無琴,也不可能彈奏出音樂 哲學上: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
1、琴與指兩個事物聯系在一起如何產生美妙的琴聲?實際上是一個高深的哲學問題。佛教認為緣起有,緣生緣滅,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於發生了聯系,才得以存在。
2、蘇軾自有答案:「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唯物辯證法也認為:事物的聯系具有條件性。條件這一范疇指同特定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世界上任何聯系都是有條件的。離開條件,一切都無法存在,都無法理解。正如蘇軾所理解的:「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只有用手指去撥動琴弦產生振動才有聲音,如果不去撥動琴弦就不會發出聲音。
當然是不能犯機械主義的毛病,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琴離了手,還是哲學問題,應該怎樣看待事物之間的聯系呢?
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於發生了聯系,才得以存在。聯系是普遍存在的。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孤立的看待。手離了琴,都出不了聲。
④ 《琴詩》詩意
譯文:如果琴上有聲音,放在箱中為何不響;那如果聲音是從手指上發出,為什麼人們不在手指上聽呢?
原文:《琴詩》
宋朝,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4)妙音禪境音樂會擴展閱讀
鑒賞:
蘇軾在這首詩中思考是:琴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根據科學依據可知,其實,琴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這不光需要靠琴,還要靠人的指頭彈動、敲擊鋼絲 ,產生振動發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奏出優美的音樂。
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
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於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里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復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系。
⑤ 最好聽的十首經典佛歌有哪些
最好聽的十首經典佛歌有《大悲咒》,《心經》,《六字大明咒》,《見與不見》,《勸回世佛歌》,《觀答音菩薩在心中》,《菩提本無樹》,《金剛經》,《阿彌陀佛在心間》,《極樂歌》。
心煩意亂的時候,聽聽禪的聲音,心裡頓時是那麼多的寧靜,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南無阿彌佗佛!
⑥ 請介紹「極樂凈土」和「娑婆世界」 是什麼
華藏世界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十地菩薩才能進入。
娑婆世界,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並不是美好的意思,恰恰是非常不美好的意思,「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譯"堪忍",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不過釋迦牟尼佛並非只有一個,實際上也並非3000年前才成佛,釋迦牟尼佛已經無數次的顯現成佛,所以他的度化區域可以說非常非常的多,並非只有我們這個世界。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世界。
大千世界:小千世界,就是1000個我們這樣的世界這樣打的范圍,中千世界是1000個小千世界的范圍,大千世界是1000個中千世界的范圍。
從境界上來看,娑婆世界,凡夫能住;極樂世界,小菩薩就可以住;華藏世界,只有十地的大菩薩(類似觀世音菩薩這樣的大菩薩才能到達)。
⑦ 推薦幾首好聽的佛教音樂
比較好聽的佛教音樂有:《雲門天子》、《當我說是佛教徒》、《心經》、《佛陀牽著我的手》、《大吉祥天女咒》。
1、《雲門天子》
歌曲原唱:王菲
填詞:玄奘法師
譜曲:林敏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所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4、《佛陀牽著我的手》
歌曲原唱:李佳寧
我們都像小孩般,很容易迷路
走在娑婆的旅途,總看不清楚
一直跟著輪回轉,感到很無助
娑婆世界的迷惑,何時才能擺脫
佛陀誕生在娑婆,是來度眾生
指引迷惑的眾生,走出這迷霧
如今佛陀雖不在,佛法依然在
奉行佛陀的教誨,就像佛陀牽著我的手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為我指引迷路
有佛陀明燈伴著我,不再感到無助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帶我走出迷霧
有佛陀明燈照著我,走向那彼岸的路
讓佛陀牽著我們的手,走完人生的旅途
慈悲的佛陀微笑著,在那彼岸等著我
5、《大吉祥天女咒》
音樂風格:佛教咒語
歌曲語言:梵文咒語
又名:功德天
歌曲出處:金光明經
此為常用的譯本: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南無室利。摩訶提鼻耶。怛你也他。
波利富樓那。遮利三曼陀。達舍尼。
摩訶毗訶羅伽帝。三曼陀。毗尼伽帝。
摩訶迦利野。波禰。波啰。波禰。
薩利嚩栗他。三曼陀。
修缽犂帝。富隸那。阿利那。達摩帝。
摩訶毗鼓畢帝。摩訶彌勒帝。
婁簸僧祗帝。醯帝簁。僧祗醯帝。
三曼陀。阿他阿耨。婆羅尼。
拼音注音:
nā mó fó tuó。nā mó dá mó,nā mó sēng qié。
nā mó shì lì。mó hē tí bí yě。dá nǐ yě tuō。
bō lì fù lóu nuó。zhē lì sān màn tuó。dá shě ní。
mó hē pí hē luó qié dì。sān màn tuó。pí ní qié dì。
mó hē jiā lì yě。bō nǐ。bō là。bō nǐ。
sà lì wā lì tuō。sān màn tuó。
xiū bō lí dì。fù lì nuó。ē lì nuó。dá mó dì。
mó hē pí gǔ bì dì。mó hē mí lè dì。
lóu bǒ sēng qí dì。xī dì xǐ。sēng qí xī dì。
sān màn tuó。ē tuō ē nóu。pó luó ní。
禪樂說明:
禪樂,是中國禪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達摩祖師將佛教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大乘佛教理念傳入中國後,古代的樂師們,根據古代禪師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證得的人生哲理而創作的詩歌,進行譜曲演唱而形成的一種古樂。
⑧ 聽佛教音樂可以凈化心靈嗎
當心靈受傷的時候,佛樂的治療功用是很大的,它可以陶;台性情,修養身心,佛教音樂、歌曲是屬於情感交流,它能直接融入人們的感情,使人們生起好感,引起共鳴。叢林寺院里傳出的鍾聲、念佛聲、歌詠聲,庄嚴、肅穆、柔和、恬遠,能激發起人們佛教信仰的情緒。據史籍記載,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就用音樂傳教,感動了遠近許多野蠻的人,皈依佛門。其實,佛教音樂就是一個法門,是修行的法門,是普度眾生的法門。佛樂能夠使人走入善境,至善至美,「為美最樂」。在這寧靜、清新、淡雅、自然的音符中,佛樂能夠使我們感悟到清涼的人生,吉祥的意蘊,自性的圓滿。「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佛樂又能使我們當下清凈,當下覺悟,當下喜悅,當下自在。能使芸芸眾生通向智慧的彼岸,證得菩提這就是「音樂禪」,妙音清心。諸佛菩薩度眾生是對機說法,隨緣度化,眾生需要佛樂,喜好佛樂,只要誠心念誦佛號,虔誠持咒,就能往生西方,就能成就菩提,就能如諸佛菩薩一樣,大徹大悟,脫離生死苦海,走向極樂。佛教音樂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佛樂清涼,風格純朴,利於聽者身心健康。佛樂來自自然,回歸自然,啟迪智慧,給人覺悟。《法華》雲:「或以歡喜心,歌唱頌佛功德,乃至一小音,皆共成佛道!」佛教音樂給眾生帶來的成就,具有禪味,佛樂就是「音樂禪」!
佛樂的特質,就是聽了使人安詳、清靜,「雅」而不「俗」,「覺」而不「迷」。不妨這樣說:如果是讓人聽了清凈、安詳、離卻紅塵煩惱的,都可以稱為廣義的佛曲。就好像一杯清茶,其意境是與禪的意境相通的。音樂是藝術,好的音樂能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佛教音樂即是如此。現代有許多對身心有益的音樂如心靈音樂、冥想音樂、禪修音樂等這些多元化的音樂正是源自於佛教傳統音樂的演變發展。趙朴初先生曾以「虛、遠、淡、靜」四字來概括梵唄的特性。由此可知,「梵唄」並不一定要從印度傳入,只要具備佛教內涵的清雅、莊重、平穩、中和、虛遠淡靜、庄嚴肅穆之音的,皆可稱為梵唄。主要功能是讓眾生止斷煩惱、熄滅妄念,凈化內心。佛教音樂是「雅」而不「俗」,「覺」而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