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節起源是什麼地方
是在英國最早應用的。在英國,世俗音樂的音樂節始於18世紀,最早於1784年專為韓德爾在西敏寺舉行的音樂節。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統一的內容,例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或發揚某一傑出作曲家的作品,舉行連續性的演出,音樂節意指持續數天和數周的、一種或幾種藝術的慶祝聚會。其中大多數每隔一段的時間並通常在同一地點舉行。有的音樂節主要為了紀念某位音樂家而舉辦,如「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梅紐因音樂節」「聶耳音樂節」;有的音樂節轉為當代音樂作品舉行,如「多瑙厄申根音樂節」;有的音樂節包括多種藝術項目,如「薩爾茨堡音樂節」(歌劇、音樂劇、芭蕾舞、戲劇)。現在國際上有許多音樂節的動機已不完全是從純音樂的角度舉辦,而是結合旅遊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考慮,力求精神與物質雙豐收。世界著名的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拜魯伊特音樂節、愛丁堡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然而,這個詞的今義,是在英國最早應用的。在英國,世俗音樂的音樂節始於18世紀,最早於1784年專為韓德爾在西敏寺舉行的音樂節。此後韓德爾音樂節幾乎不間斷地舉行,直到20世紀。美國在19世紀按英國的模式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合唱音樂節。美國音樂保護人柯立芝(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1864~1953)建立了每年一度的室內樂音樂節(匹茲費得〔Pittsfield〕,麻薩諸塞州;1918),專門演出被委託而創作的作品,這是20世紀接踵而來的一個較特殊的音樂節。1937年,指揮家庫塞維茨基(Serge Koussevitzky)在麻薩諸塞州萊諾克斯(Lenox)附近的坦格爾伍德(Tanglewood)開創了「伯克夏音樂節」。這兩個音樂節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音樂界大事。1960年代和70年代還舉行過大量的搖滾樂音樂節。1957年西班牙大提琴家卡沙爾斯(Pablo Casals)在波多黎各創立了著名的音樂節。
在某個主題的號召下,很多樂隊集中到一起,在數天的時間里為歌迷帶來一系列演出,這是名副其實的節日。這種音樂節經常是露天的(outdoor),因為可以不受場地限制,接納盡量多的歌迷。不少樂隊在音樂節上表現出眾而一舉成名,象著名的重金屬音樂節Monsters Of Rock,重金屬樂隊紛紛以參加這個音樂節而自豪,如果能夠在這個音樂節上摘得頭牌交椅,那樂隊的地位無疑就已經是超級明星了。不過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音樂節還是非1969年的Woodstock莫屬。
Ⅱ 世界最有名的音樂會是什麼!
在中歐
奧地利地圖
http://www.webcargo.com.cn/webcargocn/informationcenter/map/austria.htm
母語是德語。
奧地利
國名: 奧地利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獨立日:4月27日(1945年)
國慶日:10月26日(1955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旗面正中是奧地利國徽圖案。此旗的來歷可追溯到奧匈帝國時期,據說當時的巴本堡公爵在與英王理查一世激戰時,公爵的白色軍衣幾乎全被鮮血染紅,只有佩劍處留下一道白痕。從此,公爵的軍隊採用紅白紅為戰旗顏色。1786年約瑟夫國王二世把紅白紅旗作為全軍戰旗,1919年正式定為奧地利國旗。奧地利政府機構、部長、總統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駐外機構均使用帶國徽的國旗,一般場合不用帶國徽的國旗。
國徽:為一隻鷹。黑色的雄鷹頭戴金冠,兩爪分別握著金色的錘子和鐮刀,胸前的盾面上為國旗圖案,鷹爪上還套有被打斷的鎖鏈。鷹是奧地利的標志,璧形金冠象徵市民,鐮刀和錘子象徵農工,鎖鏈被打斷象徵奧地利人民獲得自由、解放。
國歌:《讓我們拉起手來》
國花:火絨草
國鳥:家燕
國石:貴蛋白石
國家元首:總統海因茨·菲舍爾(Heinz Fischer) ,2004年7月就任;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Wolfgang Schuessel ),2000年2月任職;聯邦議會議長安娜·伊麗莎白·哈澤爾巴赫 (Anna Elisabeth Haselbach), 2004年7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83858平方公里。位於中歐南部的內陸國。東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維尼亞和義大利,西連瑞士和列支敦斯登,北與德國和捷克接壤。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0%。東阿爾卑斯山脈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大格羅克納山(Grossglockner)海拔3797米,為全國最高峰。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北部和東南部為丘陵、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境內,長約350公里。有與德國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奧匈邊界的新錫德爾湖。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約700毫米。
人口:811萬(2000年),絕大多數為奧地利人,其中外國人75.8萬人,佔9.3%。少數民族有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約占人口的0.52%。官方語言德語,98%的人講德語。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維也納 (Vienna) ,人口156.3萬人(2000年)。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9個州,15個有自主權的城市,84個區和最低一級的2355個鄉鎮。9個州是:布爾根蘭、克恩頓、上奧地利、下奧地利、薩爾茨堡、施蒂利亞、蒂羅爾、福拉爾貝格、維也納。州以下設市、區、鎮(鄉)。
簡史:公元前400年,克爾特人在此建立了諾里孔王國。公元前15年被羅馬人佔領。中世紀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亞人、阿勒曼尼人入境居住,使這一地區日耳曼化和基督教化。公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12世紀中葉巴奔堡家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成為獨立國家。1276年被神聖羅馬帝國侵佔,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699年獲得對匈牙利的統治權。1804年弗朗茨二世採用奧地利皇帝稱號,1806年被迫辭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稱。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邦聯。1860—1866年向君主立憲制過渡。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聯。翌年與匈牙利簽訂協議,成立二元制的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軍戰敗,帝國隨即瓦解。1918年11月12日奧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國。1938年3月被納粹德國吞並。二次大戰中作為德國的一部分參戰。同盟國軍隊解放奧地利後,奧地利於1945年4月27日成立臨時政府。同年7月,德國投降後,奧地利又被蘇、美、英、法軍佔領,全境劃分為4個佔領區。1955年5月,4國與奧地利簽署條約宣布尊重奧地利的主權和獨立。1955年10月佔領軍全部撤走。同年10月26日奧國民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
2005年5月11日,奧地利國民議會批准《歐盟憲法條約》。
政治:現行憲法於1920年11月10日生效。1925年和1929年先後通過兩項附則。1934年憲法被廢除。1945年奧重建後宣布1920年憲法和兩個附則繼續有效。憲法規定,奧地利為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由普選產生,任期6年。議會為兩院制,由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國民議會制定法律,按比例代表制產生,任期4年。聯邦議會代表各州的利益,其議員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選派。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聯合組成聯邦會議,主要職能是接受總統就職宣誓以及在必要時決定對外宣戰。總理為政府首腦。
經濟:奧地利地處歐洲中心,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奧地利的工業特點是國有化程度高,國有企業控制了95%的基礎工業和85%以上的動力工業,其產值及職工人數均占其總數的70%。主要工業部門是采礦、鋼鐵、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加工、汽車製造、紡織、服裝、造紙、食品等,采礦業規模相對較小。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奧地利化學工業原料豐富,如木材、石油、天然氣和煤焦油等,為化工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要化工產品有纖維素,氮肥和石化產品。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工業機械成套設備,如水輪發電機、多鑽頭採煤機、鐵路築路機、木材加工機和鑽探設備等。汽車工業是奧地利機械製造業的又一主要部門。主要生產載重汽車、越野車、拖拉機、牽引車、裝甲運輸車及散件等。采礦業是奧地利的傳統工業,主要開采鐵礦、褐煤、鎢、膏、菱鎂礦、大理石、滑石、高嶺士、石英。礦產主要有石墨和鎂,另有褐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等。森林、水力資源豐富。森林占國土面積的42%,有林場40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約9.9億立方米。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產品自給有餘。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勞動力總數的56%,其中旅遊業是最重要的服務行業,主要旅遊點是蒂羅爾州、薩爾茨堡州、克恩頓州和維也納市。奧地利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是鋼鐵、機械、交通工具、化工製品和食品。進口主要是能源、原料和消費品。農業發達。
新聞出版:2000年全國有各類報紙186種,其中日報28種,主要報紙有:《新皇冠報》、《信使報》、《新聞報》、《標准報》、《薩爾茨堡消息報》、《維也納日報》。主要雜志三種:《新聞周刊》、《規格》周刊、《側面》周刊。奧地利通訊社1946年建立,以向奧報紙和電台提供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消息為主,有時也發布奧官方消息。1924年建立廣播電台。1999年共有4家電台,並用德、英、法、西四種語言對外廣播。1957年開播電視節目。
文化: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均由國家負擔。凡持有高中畢業文憑者可免試上大學。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立於1365年,系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
在奧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應邀赴宴,可著深色裝,也可著淺色裝;較正式的重要場合(例如有較重要的人物參加)應著深色裝,以示莊重,參加婚禮或生日慶祝活動可著淺色裝;聽音樂會、看歌劇須著深色裝。奧地利的餐館以"鴿子"作為餐館的星級標志。"鴿子"越多,餐館越高級,最高為四星級。宴請可分為工作宴請和私人宴請兩種。如系工作宴請禮物可免;私人宴請則需帶禮品。 趣聞: 日食五餐的奧地利人>>>
名勝:維也納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劇院,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國家歌劇院。二戰時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復舊觀。外貌古色古香,整個舞台區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1955年11月以演出貝多芬的費德利奧慶祝再生。歌劇院為羅馬式宏偉建築。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徹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觀眾席共有6層,可容有座觀眾1600多人。
維也納音樂廳(Music Hall Vienna):奧地利維也納最古老也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鵰像,古雅別致。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廳的演奏會。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廳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一間是展覽室,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 上放滿大量歷代手寫的、木刻的、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櫃,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扎特的樂稿:最後一個交響曲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薩爾茨堡(Salzburg)是奧地利西北部薩爾茨堡州首府,瀕臨多瑙河支流薩爾察赫河,是奧地利北部交通、工業及旅遊中心。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樂藝術中心」之稱。薩爾茨堡1077年設市,公元8世紀—18世紀為天主教大主教駐地和活動中心。1802年薩爾茨堡脫離宗教統治,1809年,根據《舍恩布龍條約》歸巴伐利亞,維也納會議(1814—1815年)決定歸還給奧地利。這里的建築藝術堪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相媲美,有「北方羅馬」之稱。城市分布在薩爾察赫河兩岸,偎倚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峰之間。城市被蒼郁的陡山圍繞,充滿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爾亨薩爾茨堡(11世紀),歷經900年風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歐地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紀城堡。本尼狄克隱修道院建於7世紀末,長期以來是當地佈道活動的中心。聖方濟會教堂建於1223年。模仿羅馬聖教堂的大教堂建於17世紀初,是奧地利第一座義大利式的建築。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紀的一座文藝復興式宮殿。米拉貝爾宮原是17世紀為薩爾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宮,18世紀又經擴建,現在是包括宮殿、教堂、花園、博物館等的游覽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紀建造的皇家花園,以「水的游戲」著稱。花園內建築物的門旁檐下,道路兩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時噴射,水花飛濺,雨簾霧障。走進花園內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發出了26種鳥鳴的聲音,組成一曲悅耳動聽的空山鳥語。在一處由機械裝置控制的舞台上,通過水流的作用,156個活動小人再現了這里300多年前小鎮生活的情景。走進薩爾茨堡,無處不見莫扎特的蹤跡。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糧食街9號。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為博物館。
Ⅲ 慕尼黑的音樂節
沒有
世界十大音樂節
-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5-6月)
-英國愛丁堡音樂節(8-9月)
-美國坦格勒伍德音樂節(6月)
-奧地利莫扎特音樂周(1月22日-31日)
-美國林肯中心音樂節(7月)
-美國「主要莫扎特音樂節」(6月)
-美國阿斯本音樂節
-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5-6月)
-英國BBC亨利-伍德夏日音樂節(7-9月)
-英國巴赫音樂節(10月30日-11月13日)
Ⅳ 你聽過哪些世界頂級的音樂會
中國交響樂團音樂會《神州頌》, 2007年4月10日,杭州劇院,其中聲樂部分由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唱,女高音么紅,男中音孫礫。
Ⅳ 薩爾茨堡音樂節的音樂節內容
表演的內容包括義大利歌劇、話劇、電影、音樂會、芭蕾舞等項目。其中,薩爾斯堡音專樂節屬的傳統主秀,一是莫札特的音樂會,一是名為Jedermann的話劇表演,這是一種流行於15、16世紀的道德勸說話劇,每年固定在薩爾斯堡舊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這個教堂廣場是開放的,但在表演當天,會場四周都會封鎖,只有持票者才能進去。話劇表演結束前,是一聲凄厲的「Jedermann」。這一個鬼哭神號的聲音必須響徹全城。而話劇團會開放一個名額給當地「尖叫冠軍」,這位「大聲王」便可以與一流的話劇團一起表演。
Ⅵ 伊維薩島的電音王者島
對於喜歡電音的銳舞族而言,人生總要歷經次全球三大電音派對:西班牙的伊比薩島(Ibiza), 印度的果阿海灘(Goa)和泰國帕岸島(Phangan), 參加電音朝聖之旅。
Ibiza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是一個綜合性的名詞,它既是一個旅行者的終極目的地,也是Balearic式電子音樂的聖地,更是狂熱的俱樂部派對分子朝聖的天堂。
這個西班牙小島,一直是喜歡音樂、沙灘、派對的全球潮人垂青之地;做為世界3大狂野派對之首-全球頂級DJ匯集的Ibiza島是當之無愧的電音Party朝聖之地;每年7、8月,這兒的俱樂部擠滿了像Mick Jagger 和Bono 等搖滾明星、Pink Floyd 、歐洲導演Roman Polanski 都迷戀Ibiza;從日落狂歡到日出,全球大牌DJ雲集,就如同一個超級放大版的Studio 54;新一代的潮人們開始重訪Ibiza,不一定為了電音派對,而是重拾一種波希米亞式信念的懶人生活,看來Ibiza 正在回到它的嬉皮與時髦的源頭...
Chill Out 音樂發祥地,電子樂的傳播殿堂
Ibiza位於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鏈中。傳說中這里是希臘眾神專門為跳舞建造的勝地。
公元1654年,Ibiza島被開發時,它的名字叫做「Island of Bes」;Bes是一位通過跳舞和音樂去拜神的半神半人,Ibiza的含義就是跳舞+音樂,這里就是音樂和跳舞的天堂。正因如此,Ibiza漸漸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提到與音樂相關的度假勝地,在很多外國人眼裡,首選一定是Ibiza。
Ibiza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是一個綜合性的名詞,它既是一個旅行者的終極目的地,也是Balearic式電子音樂的聖地,也是Chill Out音樂的起源地,更是狂熱的音樂派對分子朝聖的天堂。不管是Trance、 House、Hip-Hop、Jungle或雷鬼,全球最頂尖DJ在沙灘旁的舞廳酒吧里,不停對著沙灘播放著震耳欲聾的音樂,空氣中都是狂放熱情無國界的自由氣息。
世界百大俱樂部之首
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DJ雜志評選的2012年全球百大DJ俱樂部之中,Ibiza包攬眾多。比如House音樂熱地Pacha,還有Trance音樂大行其道的Amnesia,全世界最大的露天派對俱樂部Space,以及德國Techno教父在San Antonio主理的俱樂部Cocoon,每年的營業時間很短,夏日的Ibiza各大club就變成了音樂天堂,當然,每場派對的門票最好提前訂。
需強勁體力的徹夜狂歡
Ibiza絕對是一個絕對需要體力去玩的地方。派對太過瘋狂,很多朝聖者真的是3天3夜不睡覺,不間斷的去Party。沒有誇張,Ibiza就是這樣!
每年夏天,歐洲乃至全世界人紛紛湧上Ibiza島,徹夜狂歡:在這里你可以遇見各路大牌樂隊成員,知名好萊塢導演和影視明星或者是世界超模,或者再隨便就能認識一個歐洲貴族後裔或者「超凡脫俗」的阿拉伯王子。
Ⅶ 什麼叫做音樂節
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統一的內容,例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或發揚某一傑出作曲家的作品,舉行連續性的演出,音樂節意指持續數天和數周的、一種或幾種藝術的慶祝聚會。其中大多數每隔一段的時間並通常在同一地點舉行。有的音樂節主要為了紀念某位音樂家而舉辦,如「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梅紐因音樂節」「聶耳音樂節」;有的音樂節轉為當代音樂作品舉行,如「多瑙厄申根音樂節」;有的音樂節包括多種藝術項目,如「薩爾茨堡音樂節」(歌劇、音樂劇、芭蕾舞、戲劇)。現在國際上有許多音樂節的動機已不完全是從純音樂的角度舉辦,而是結合旅遊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考慮,力求精神與物質雙豐收。世界著名的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拜魯伊特音樂節、愛丁堡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然而,這個詞的今義,是在英國最早應用的。在英國,世俗音樂的音樂節始於18世紀,最早於1784年專為韓德爾在西敏寺舉行的音樂節。此後韓德爾音樂節幾乎不間斷地舉行,直到20世紀。美國在19世紀按英國的模式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合唱音樂節。美國音樂保護人柯立芝(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1864~1953)建立了每年一度的室內樂音樂節(匹茲費得〔Pittsfield〕,麻薩諸塞州;1918),專門演出被委託而創作的作品,這是20世紀接踵而來的一個較特殊的音樂節。1937年,指揮家庫塞維茨基(Serge Koussevitzky)在麻薩諸塞州萊諾克斯(Lenox)附近的坦格爾伍德(Tanglewood)開創了「伯克夏音樂節」。這兩個音樂節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音樂界大事。1960年代和70年代還舉行過大量的搖滾樂音樂節。1957年西班牙大提琴家卡沙爾斯(Pablo Casals)在波多黎各創立了著名的音樂節。
在某個主題的號召下,很多樂隊集中到一起,在數天的時間里為歌迷帶來一系列演出,這是名副其實的節日。這種音樂節經常是露天的(outdoor),因為可以不受場地限制,接納盡量多的歌迷。不少樂隊在音樂節上表現出眾而一舉成名,象著名的重金屬音樂節Monsters Of Rock,重金屬樂隊紛紛以參加這個音樂節而自豪,如果能夠在這個音樂節上摘得頭牌交椅,那樂隊的地位無疑就已經是超級明星了。不過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音樂節還是非1969年的Woodstock莫屬。
Ⅷ 音樂節的由來
音樂節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統一的內容,例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或發揚某一傑出作曲家的作品,舉行連續性的演出,音樂節意指持續數天和數周的、一種或幾種藝術的慶祝聚會。其中大多數每隔一段的時間並通常在同一地點舉行。有的音樂節主要為了紀念某位音樂家而舉辦,如「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梅紐因音樂節」「聶耳音樂節」;有的音樂節轉為當代音樂作品舉行,如「多瑙厄申根音樂節」;有的音樂節包括多種藝術項目,如「薩爾茨堡音樂節」(歌劇、音樂劇、芭蕾舞、戲劇)。現在國際上有許多音樂節的動機已不完全是從純音樂的角度舉辦,而是結合旅遊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考慮,力求精神與物質雙豐收。世界著名的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拜魯伊特音樂節、愛丁堡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然而,這個詞的今義,是在英國最早應用的。在英國,世俗音樂的音樂節始於18世紀,最早於1784年專為韓德爾在西敏寺舉行的音樂節。此後韓德爾音樂節幾乎不間斷地舉行,直到20世紀。美國在19世紀按英國的模式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合唱音樂節。美國音樂保護人柯立芝(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1864~1953)建立了每年一度的室內樂音樂節(匹茲費得〔Pittsfield〕,麻薩諸塞州;1918),專門演出被委託而創作的作品,這是20世紀接踵而來的一個較特殊的音樂節。1937年,指揮家庫塞維茨基(Serge Koussevitzky)在麻薩諸塞州萊諾克斯(Lenox)附近的坦格爾伍德(Tanglewood)開創了「伯克夏音樂節」。這兩個音樂節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音樂界大事。1960年代和70年代還舉行過大量的搖滾樂音樂節。1957年西班牙大提琴家卡沙爾斯(Pablo Casals)在波多黎各創立了著名的音樂節。
Ⅸ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大型音樂會比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月1日上午,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維也納愛樂樂團
上半年不定期,歐內洲音樂會,柏林愛樂容樂團
5月,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6月,柏林森林音樂會,柏林愛樂樂團
7月,逍遙音樂節,其中最後一場演出是「最後的一夜」,BBC廣播交響樂團
7月,薩爾斯堡音樂節
12月31日晚,柏林新年音樂會,柏林愛樂樂團
Ⅹ 音樂節的演出具體演出地點在哪
通常是在特定的地方用統一的內容,例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或發揚某一傑出作曲家的作品,舉行連續性的演出,音樂節意指持續數天和數周的、一種或幾種藝術的慶祝聚會。其中大多數每隔一段的時間並通常在同一地點舉行。有的音樂節主要為了紀念某位音樂家而舉辦,如「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梅紐因音樂節」「聶耳音樂節」;有的音樂節轉為當代音樂作品舉行,如「多瑙厄申根音樂節」;有的音樂節包括多種藝術項目,如「薩爾茨堡音樂節」(歌劇、音樂劇、芭蕾舞、戲劇)。現在國際上有許多音樂節的動機已不完全是從純音樂的角度舉辦,而是結合旅遊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考慮,力求精神與物質雙豐收。世界著名的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拜魯伊特音樂節、愛丁堡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然而,這個詞的今義,是在英國最早應用的。在英國,世俗音樂的音樂節始於18世紀,最早於1784年專為韓德爾在西敏寺舉行的音樂節。此後韓德爾音樂節幾乎不間斷地舉行,直到20世紀。美國在19世紀按英國的模式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合唱音樂節。美國音樂保護人柯立芝(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1864~1953)建立了每年一度的室內樂音樂節(匹茲費得〔Pittsfield〕,麻薩諸塞州;1918),專門演出被委託而創作的作品,這是20世紀接踵而來的一個較特殊的音樂節。1937年,指揮家庫塞維茨基(Serge Koussevitzky)在麻薩諸塞州萊諾克斯(Lenox)附近的坦格爾伍德(Tanglewood)開創了「伯克夏音樂節」。這兩個音樂節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音樂界大事。1960年代和70年代還舉行過大量的搖滾樂音樂節。1957年西班牙大提琴家卡沙爾斯(Pablo Casals)在波多黎各創立了著名的音樂節。
在某個主題的號召下,很多樂隊集中到一起,在數天的時間里為歌迷帶來一系列演出,這是名副其實的節日。這種音樂節經常是露天的(outdoor),因為可以不受場地限制,接納盡量多的歌迷。不少樂隊在音樂節上表現出眾而一舉成名,象著名的重金屬音樂節Monsters Of Rock,重金屬樂隊紛紛以參加這個音樂節而自豪,如果能夠在這個音樂節上摘得頭牌交椅,那樂隊的地位無疑就已經是超級明星了。不過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音樂節還是非1969年的Woodstock莫屬。
著名音樂節[Aldeburgh Festival]奧爾德堡音樂節
1948年以來,每年在英國薩福克郡奧爾德堡舉行。其活動主要是介紹本傑明.布里頓和他周圍的一些音樂家的作品。
[Bayreuther Festspiele]拜魯伊特音樂節
1876年由德國作曲家R.瓦格納創立。瓦格納為實現上演他創作的綜合藝術樂劇專門興建了一座拜魯伊特權典劇場,劇場1876年8月13日在他的主持下正式開幕。指揮家漢斯.里希特指揮演出了他的《尼伯龍根的指環》。該音樂節只上演瓦格納中、晚期的作品,是世界最著名的音樂節之一。
[Cheltenham Festival]切爾騰漢姆音樂節
1945年成立。起初以英國當代音樂為主,1969年以後擴大到包括其他國家的當代音樂,並定以每年夏季在英國的切爾騰漢姆溫泉舉行。
[Endinburgh Festival]愛丁堡音樂節 1947年為布魯諾.瓦爾特與維也納音樂團在二戰後重新合作而舉行。以後每年在英國的蘇格蘭舉行,由三個劇場分別演出歌劇、戲劇和芭蕾舞劇,並在大音樂廳舉行交響音樂會,在小音樂廳舉行室內樂與獨奏演出。 [Salzburger Festspiele]薩爾茨堡音樂節 其前身為1877年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行的莫扎特音樂節,1922年改為薩爾茨堡音樂節。二戰時中斷,1946年恢復。主要演出莫扎特的作品,但也上演其他德奧系統的作品以及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品。李斯特、馬勒、R.施特勞斯、瓦爾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溫格勒、伯姆、阿拉揚等曾在此指揮演出。是世界最著名的音樂節之一。
中國的音樂節清明節那天: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