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養幼兒歌唱活動的興趣
在音樂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年的歌
唱教學的探索實踐中,我發現枯燥、機械地教學方式,只能讓更多的孩子厭煩音樂,體會不到音樂藝術所給予他們的愉悅感,加之教師枯燥乏味的說教,幼兒在音樂課上絲毫調動不起興趣。因此,培養幼兒對唱歌活動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幼兒對音樂有了興趣,這才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麼,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興趣呢?
一、有效導入----引發興趣。
引趣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誘導和引導幼兒對當前所要進行的認知活動產生興趣。要使兒童對音樂活動感興趣,一開始就進入狀態,這需要教師在導入環節上下功夫,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用最短的時間,引導孩子對當前所要進行的音樂活動產生興趣。
1.動畫導入
動畫片是孩子們最喜愛的,而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就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頗受孩子們的青睞。因此,在音樂活動開始,我嘗試用動畫導入活動,讓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都參與進來,將他們引入到歌曲的意境當中,從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如在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活動的導入部分,我精心設計了精美的動畫課件「動物狂歡圖」,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動物吸引了,彷彿自己來到了形象生動的動物王國,很快就進入了音樂活動情景之中。
在音樂活動《春天的小草》中,為讓孩子們了解小草在泥土中發芽,破土而出,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快樂生長的過程,我設計了「小草生長」的動畫課件,在活動的導入部分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引起了孩子極大的興趣,很快就進入了歡快活潑的音樂活動中。
2.故事導入
幼兒都非常愛聽故事,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故事,一個充滿神秘感的故事足以把歌曲的題材、內容表達出來,教師就利用這個特點把歌曲的內容編成故事,邊講故事,邊讓學生學習歌曲,那麼會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較好地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好奇,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又可以引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中班韻律活動《打噴嚏的小老鼠》中,我採用了幼兒非常喜歡的形式——動畫演示。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被電視畫面上那隻可愛的小老鼠深深地吸引了,在觀看動畫的同時我講述了創編的「小老鼠感冒」的故事,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回顧整個活動,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將一個去看病的老鼠表演得活靈活現。
3.游戲導入
中班幼兒具有好動、好玩的特點,編排有趣的游戲導入新課,這對他們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又引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如在歌曲《老母雞》的教學中,我先帶領孩子們玩母雞捉蟲的游戲,接著母雞吃飽了,我又和孩子們玩起了母雞下蛋的游戲,一邊玩一邊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母雞下了蛋很高興,它是怎樣叫的嗎?然後請他們模仿老師「咯咯咯咯噠」,這樣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因此,游戲導入的方式能很快地帶動每個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歌曲,充分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理念。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 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
有情趣的藝術活動,幼兒通過在自己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周圍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動物,體驗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滿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因此,一個生動的情境創設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把他們帶入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優美意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興趣盎然地學習音樂。
1.創設環境
在歌曲《新年好》活動之前,我在教室四周掛上紅燈籠、小鞭炮等裝飾品,使教室呈現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讓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溫馨的意境里,享受美妙的原唱音樂聲,孩子們較快地就能唱好歌曲了。
2.添畫激趣
在教唱《粗心的小畫家》這首歌曲時,我創設了添畫游戲,先畫出沒有耳朵的小白兔,沒有尾巴的小馬以及四條腿的螃蟹。讓幼兒先觀察出示的圖畫中缺少了什麼,然後再用彩筆一邊添畫完整一邊教歌詞,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游戲中記住歌詞,在興趣中學習唱歌。
三、藉助道具----增強興趣
中班幼兒好奇心強,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長時間靜聽音樂,要想使幼兒在樂中學、學得樂,我們教師就應充分利用新奇而生動的教具或有趣的圖譜等形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使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滿足,這是增強興趣的重要手段。
1.新奇的教具
如在音樂活動《小鳥找家》中,我將一次性方便麵碗切成兩半,粘在硬紙板上,並將它做成「鳥窩」的形狀,再將「鳥窩」鑲嵌在自製的大樹上。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被大樹上的「鳥
窩」深深地吸引住了,滿懷好奇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在音樂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中,我為孩子們准備了許多蛋殼玩具,還讓孩子們在蛋殼上畫上眼睛、嘴巴等活潑可愛的蛋寶寶形象,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活潑可愛的蛋寶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濃烈且生動,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
2.有趣的圖譜
在教唱歌曲《小老鼠打電話》活動中,我設計製作了有趣的圖譜,豐富孩子們的視覺效果,增加音樂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看著圖譜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進一步幫助幼兒增強學習歌曲的興趣。
在進行《咚咚鏘》這一打擊樂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看著圖譜和小鼓「說話」,孩子們的興趣
極高爭著和小鼓「說話」,接著我請孩子們按照我的節奏語言「我敲 小鼓| x x| 」再次看著圖譜敲出咚咚,只見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在各種自製的鼓(易拉罐、奶粉桶、月餅盒、餅干桶)上按我的要求敲出了各種音質不同而節奏相同的「鼓」聲,他們如此的投入,在活動中的興趣也相應增加了。
四、體驗表演——保持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學唱歌、舞蹈、或欣賞音樂,幼兒的興趣往往是短暫的,他們不滿足於安安靜靜地聽聽音樂和學唱歌曲,而是更喜歡用動作來補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來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緒,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幫助幼兒保持興趣。
如在教幼兒學習《幸福拍手歌》時,我讓孩子們進行拍手打節奏學唱的同時,還讓他們嘗試用跺腳、拍桌子等手段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愛好,保持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唱《學做解放軍》這首歌時,我根據歌詞的內容邊唱邊做敲鑼、打鼓、吹喇叭等一系列動作。因為動作較形象地展示了歌詞的內容,孩子們的興趣很高,邊唱邊表演,唱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覺得累,很快地就掌握了歌詞。
在韻律活動《摘果子》中,我准備了許多籮筐,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拿著籮筐,表演摘果子,孩子們在音樂中無拘無束、盡情地自由表演,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在歌曲《螞蟻搬豆》活動中,幼兒戴上頭飾在教師創設的情境「螞蟻洞口」,隨著優美的旋
律一邊演唱一邊表演,當小螞蟻叫來好朋友,大家抬著「豆子」一起往前走時,孩子們更是
興趣高漲。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又將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融於一體,音樂持久興趣的保持效果十分顯著。
五、情感投入----延長興趣。
投入感情,進入氛圍是音樂教唱活動的重要保障。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在上面教唱,孩子在下面被動的學唱,老師教完了,孩子的表情呆滯結束活動。其實教唱活動對於幼兒來說,無論老師怎樣的口頭講解,孩子很難進入歌唱氛圍,投入感情演唱就顯得更難了。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使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在歌唱活動中,我就以自己的「情」去撥動孩子情感的琴弦,去牽動著無數顆幼小的童心,使之產生共鳴,使孩子們融入教師的情境之中,延長學習音樂的興趣。
如在教唱歌曲《不在麻煩好媽媽》的時候,我用快樂的眼神、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高興的情緒演唱,讓孩子們感受歌詞里傳達的那份濃濃的母子情,把孩子們帶入歌唱活動中,帶著對媽媽的愛和感情蘊含於演唱之中。
如在欣賞歌曲《大樹媽媽》時,我用溫柔的眼神,輕柔的的姿態,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搖籃曲的恬靜優美,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在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時,我扮演烏鴉媽媽,當孩子們扮演的小烏鴉給媽媽叼來蟲子後,我就像媽媽一樣撫摸小烏鴉的頭,親親小烏鴉的臉,孩子們高興極了,爭著喊我「媽媽」。我以真實情感的投入換來了孩子們真情實感的回報,也讓教唱活動在延伸了幼兒興趣的同時達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教師針對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教學環境,引導他們接受音樂、進入音樂;運用各種手段和教育形式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從多方面、多角度來不斷引趣、激趣、增趣、持趣和延趣;今天的幼兒音樂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唱唱、跳跳、玩玩。我們應該以孩子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挖掘孩子歌唱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插上音樂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使歌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並成為心靈里美好的東西,伴著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Ⅱ 如何提高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興趣
「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是從事美術活動的必要前提。但由於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藉助美術這一載體,促使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有效發展,因此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使幼兒發展的手段。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
美術教育的目標關系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從幼兒發展的高度全面審視美術教育的目標,在日常的美術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貫徹落實。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
一、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感受美術創作表現的多樣性,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幼兒的生活就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只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才能發揮其效能。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題材內容,因此,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尤其重要。
園外生活經驗積累的多少,關健是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大部分家長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只要求孩子學計算、識字,現在更時興學英語。對孩子選擇學習美術,不予支持。更由於工作繁忙,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較少,導致孩子對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關注較少。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家長提高對美術的認識,如家長會、幼兒畫展、幼兒作業。要求家長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以加深孩子對家庭、社會的認識。
幼兒園也是幼兒美術題材的主要來源。教師不定期地組織一些活動,及時引導幼兒把新的生活經驗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去,並教給幼兒一些觀察的方法,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如順序觀察、分清主次、分辨細節、判斷前後遠近等。此外,加強語言引導,為幼兒提供寬松愉快的創作環境,帶他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感受美術創作的多樣性,使其在美術學習中去觀察、想像和創造,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利用范畫、實物,結合語言引導,組織幼兒根據自己的畫編小故事,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之下,講述畫中的故事,因此,繪畫與語言表達架起了一座自己溝通的橋梁。在繪畫中,幼兒體會了觀察、思考、審美和創造,學會了語言表達,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加深了他們的視覺印象。教師還結合各學科教育活動開展美術活動,注意引導幼兒靈活運用在不同學科中獲得的知識。如:在講故事以後,引導幼兒用美術(繪畫、泥塑、小製作)來表現故事內容;又如外出參觀回來,讓幼兒用繪畫來表現參觀時的情景。
二、適當地教幼兒掌握美術表現所必需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提高幼兒的作畫能力
雖然幼兒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不是美術教育的目的,也深知靠教師傳授圖式——教師先示範畫,幼兒跟著學的教學方法,其結果會令幼兒喪失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幼兒的個性和創造力也將在無形中消失,但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是幼兒順利進行美術表現的工具。所以我們將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整合在一起,沒有過分強調技巧,而是讓幼兒通過探索來主動學習和掌握技能。
在傳授技巧時,由於小班的幼兒手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先讓幼兒從欣賞哥哥姐姐們的畫開始,感受色彩、認識色彩,引導幼兒入門,讓他們隨意畫,大膽畫,不追求描畫細致。如:手指點畫;腳掌、手掌印畫;吹畫,撕紙貼畫等,從而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中班幼兒思維有了提高,但表現技巧跟不上,就給他們提供一些表現方法和技巧的選擇,當幼兒在將意象轉換為畫面有困難的時候,教師再適當地教幼兒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幫助幼兒完成這種轉換。讓幼兒慢慢學,堅持練,逐漸投入到感興趣的美術活動中去。
而在大班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能力、興趣,在美術的技法、想像、思維等方面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如在大班國畫興趣班就教一些基本的勾、染、暈等技能,但從不以技巧評價幼兒,而是給幼兒創造體驗國畫美,表現國畫美的環境和機會,利用國畫這種藝術途徑讓有興趣的孩子感悟美和表現美。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提高美術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能力
1、幼兒園應在課室走廊開辟美術作品展示欄;積極開展幼兒美術興趣班,允許幼兒在創作中採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孩子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每一期美術興趣班舉辦畫展,通過展示、比較,讓美術成為幼兒表達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體驗作畫的快樂,激發作畫的興趣,同時亦讓家長對孩子的美術活動有所了解,從畫的變化中發現幼兒的進步。
2、讓孩子參予課室1.2米以下牆的布置,在老師的指導下布置手工、美術角,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們或畫、或粘或剪,他們運用各種材料的能力,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得到了提高。經過孩子自己布置的課室,牆壁上畫著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圖畫,玩具架上擺著孩子製作的玩具,牆角設置著孩子喜歡的手工作品,孩子充滿信心,體驗著成功,孩子從而更加愛護周圍環境的布置,培養了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3、因地制宜,在幼兒園中開展陶藝活動,並在陶藝教學中緊緊抓住游戲泥土這一快樂原則、創新原則。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玩泥巴,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四、幼兒園應多組織幼兒積極參加各項美術交流活動,體現創作的樂趣,提高自信心,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
重視培養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組織幼兒參加各項美術比賽:即席揮毫、慶「六一」大型繪畫賽,發揚團隊的精神。讓他們領略到創作的信心,體驗到創作並不是高不可攀,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的表現。
美術教育可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大提高了幼兒家長對這方面的認識,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幼兒各自不同的審美個性,放手讓幼兒更大膽去想像表現自我,收集幼兒的美術作品,參加大型幼兒畫展,出幼兒畫冊。通過美術教育這個工具,使美術成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手段,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將來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Ⅲ 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幼兒的年齡小,音樂經驗十分有限。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基本上處在籠統,模糊,單調,膚淺的水平上。因此,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活動中首先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後在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的提高,充分發揮幼兒在音樂方面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
幼兒興趣的產生與他們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所以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有利於音樂興趣的培養。例如: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有意識地營造音樂氣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幼兒早上來園時,為幼兒播放一些歡快,活撥的樂曲或歌曲。既渲染了氣氛,又使幼兒感受到音樂本身的性質,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午睡前,播放一些安靜舒緩的音樂如:《搖籃曲》《搖啊搖》。。。。。。等,使幼兒產生安寧,親切的感覺,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著了。既達到了較好的午睡效果,又發展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給幼兒自信,使其主動地進入音樂活動
在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略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順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去學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陷,失去對音樂的興趣。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基於這一思考,我把活動設計面向全體,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是小演員。但各個環節由易到難,目的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易程度不同的藝術表現中使全體幼兒共同體驗成功。
(三)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對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應採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如採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幼兒就難以接受,選取音樂教材必須既有意義又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活動能力的增強和求知慾的發展,還可選一些謎語歌曲。幼兒邊唱邊猜想,增添了活動情趣。例如〈〈拔蘿卜〉〉旋律生動,活潑,易學易記,幼兒非常喜歡。
總之,音樂教育不應局限於音樂課。應當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教師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等活動中都有音樂伴隨,美化了幼兒的心靈,陶冶了他們的情操。長期的音樂熏陶,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對音樂興趣愛好,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還有利於培養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身心和諧地發展。
Ⅳ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教師培養對幼兒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激發其興趣,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像,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我班的張可欣、紀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歡邊玩邊哼小調,陳紫陽、馬晨莒小朋友,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興趣的一個起點。 二、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來誘發和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好奇心,用客觀事物的新異性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慾望。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並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來園時,我會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迎接幼兒,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進餐時,我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跟著節奏吃。邊吃邊聽音樂創造了愉快的情緒,增加了食慾。午睡時,我播放柔和、恬靜的搖籃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入睡,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課「走路」時,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鴨、小烏龜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與各學科配合,以音樂教育為手段,利用藝術的形式進行教育。我選擇了一些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互相滲透的游戲活動。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我選擇配有音響效果為背景的兒歌或故事,既增強了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同時音樂促進幼兒大腦半球的活動,提高了記憶效果。如語言節奏「嘰嘰喳喳」「跟誰走」等。 三、以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創造基礎與創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將引發幼兒想學的慾望,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 四、用律動舞蹈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孩子對一首歌曲能唱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動作進行配合。教師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詞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過邊唱邊模仿小狗叫、小貓叫的動作,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幼兒一邊唱一邊表演,特別投入,還特別開心。同時在做動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與詼諧幽默的韻味,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強弱規律。 五、開展游戲表演使幼兒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幼兒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喜歡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教師要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就應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把孩子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裡輕輕鬆鬆地獲得知識、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時,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如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著力激發幼兒的興趣,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善於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快樂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音樂知識。這對陶冶幼兒性情,培養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都有促進作用。
Ⅳ 淺談如何激發小班幼兒音樂表演的興趣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新的《綱要》藝術領域目標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和創造的能力。幼兒音樂表演教學是學前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幼兒的智力發展、道德養成、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等,都具有課堂教育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幼兒音樂表演恰恰能夠反應這些特點,也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
關鍵詞
音樂表演 尊重 主體性
人們都說孩子是最純潔的,在他們小小的心靈里,什麼都是美好的。整天與這些可愛的孩子朝夕相處,時常,一種幸福的感覺會油然而生。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像一個孩子,彷彿回到了童年,快樂的時光是那麼的清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孩子面前,我們不能太嚴肅,但是也不能太幼稚,總把自己當成孩子,有事沒事耍耍小脾氣,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他們的朋友,讓他們從心底里接受我們,喜歡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教育好他們。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而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兒童音樂教育首先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所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記得一位偉大的作家說過「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作為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充滿自信,感受喜悅。可以說,音樂與人的生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一種最美的藝術形式,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強烈的音樂、鮮明的節奏、美妙的旋律都能使幼兒情緒高漲、心情愉悅。音樂隨著時間流動、運動的形態,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這些對我們身體內的一些器官都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音樂的重要性,已經有目共睹了。首先我們要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最能體現出幼兒興趣的就是音樂表演,它是幼兒歌唱和舞蹈的綜合,讓幼兒在歌唱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熟練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從而使幼兒在情感上獲得美的享受。音樂表演能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豐富幼兒的情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幼兒創造力的萌發劑。那麼,到底如何進行音樂表演教學呢?現在就讓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學會尊重幼兒,激發音樂慾望,選擇適合幼兒表演的歌曲
孩子都是好動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歌唱,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歌唱的興趣和慾望。如果這首歌曲成功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那麼幼兒在活動時會非常的積極。相反,如果你選的歌曲沒有引起幼兒的注意,那麼你收到的效果顯然就不盡人意了。所以我們在選擇歌曲時,應該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首先要選擇便於幼兒理解的歌曲,歌曲的內容要簡單明確,比如《數鴨子》《梳頭》《小鴨小雞》《我上幼兒園》等,內容要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要選擇朗朗上口的歌曲,節奏感要強,便於幼兒演唱,讓幼兒更快更好地接受歌曲;而後可以選擇節奏鮮明的歌曲,比如《好孩子不要媽媽抱》《捏攏放開》《誰餓了》等,孩子們一聽到音樂就能隨之拍手舞動,跟著音樂唱起來,動起來;最後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利於幼兒展開想像的歌曲,比如:《我愛我的小動物》《春天》等,讓幼兒在理解熟練的基礎上,大膽發揮想像,進行創編,提高幼兒的創作能力。
因此,教師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便於幼兒演唱表演的歌曲,讓幼兒更快更好地掌握,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選擇或創編歌曲時,音樂的內容與性質要匹配。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提示幼兒注意音樂與實際生活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學會觀察、發現,並能夠正確地運用到音樂中。還要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進行創編。在創編表演時,教師要求幼兒注意表情、動作等方面的展示,創編的內容不能和別人碰撞。還要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演,待幼兒表演完之後要及時評價、給予肯定,絕不可輕視或打擊,這樣會傷害孩子,扼殺孩子。要想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孩子盡情地發揮。
二、採取適當的方式導入活動
1.以游戲的形式引入。
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在游戲中孩子是最快樂、最活潑的。在音樂表演教學中,游戲也成了一種最新的學習方式。游戲可以表現孩子真實的情感,游戲的表演可以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內隱的心理過程,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我們班有幾個孩子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唱歌,為了能讓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勇敢自信,我採取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每次音樂活動時,我總是自己先唱一遍,讓孩子初步感受歌曲內容,再適當運用一些動作與游戲的結合,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加深歌詞的理解。前幾課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幼兒能開口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原來不敢唱的幼兒現在都能開口唱歌了,看著他們的進步,我無比地欣慰。
2.以音樂故事的形式導入。
幼兒歌曲雖然簡短,但能描繪情節,與幼兒的音樂表演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把歌詞編成動聽的故事來吸引幼兒,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方式。如《幼兒園像我家》,我給幼兒講述幼兒園里有趣好玩的東西,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從而讓孩子喜歡幼兒園,那麼幼兒就能非常有感情地進行歌唱、表演了。
三、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性
為了進行一次成功的音樂教學活動,首先,我們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為了順利開展活動,我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所謂情感交流,其中包括角色的扮演。活動中,我們要接納幼兒的差異性、獨特性,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創設不同層次的問題情境,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教師設置的教學氛圍中,情趣高漲,躍躍欲試,群情激昂。此時,教師應該採取適度「放縱」幼兒的方法,把自主權留給幼兒,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學會思考,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培養幼兒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技巧。活動中我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通過角色的扮演、逼真的表演,很自然地把幼兒帶到音樂意境中來。其次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細心觀察孩子活動中的表現,以便及時引導改正。最後還要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強調表現方法的多樣性,同樣的語言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來,讓我們的語言富有靈性、童趣和個性。當然,我們還要多為幼兒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其次還要多鼓勵、多表揚,學會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把他們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展示出來。
我發現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部分教師不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在活動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是一味地把他們當成接受技能的對象,不給孩子獨立思考、想像的空間和相互探討的機會。而是教師取而代之,直接將答案告訴孩子,這有什麼意義呢?離開了老師,孩子還是一樣什麼都不懂,不會思考。長期下去,孩子對什麼都沒有興趣,處於一種被動狀態。音樂活動中的自主學習是孩子智慧、情感、創造性的體現,孩子們表現自我的機會。通過觀察,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先學會欣賞、感受,給予孩子一定的發展空間。長期下來,孩子不但喜歡上了音樂,而且在音樂的熏陶下,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同的音樂,使孩子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感受音樂的能力得到了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也得到了鞏固,孩子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師生感情更融洽了。
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充滿自信,感受喜悅。也可以說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孩子的發展,作為孩子學前教育的老師,我們應該多為他們提供一些接觸音樂、表現音樂的機會,讓孩子在音樂活動中學會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Ⅵ 淺談如何激發小班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建立一個氛圍或者習慣,家裡經常播放幼兒的一些音樂,有節奏感的,配上舞蹈(家長可以演示互動),讓娃參與其中。這個主要跟父母關系比較大,不過千萬不要是像KTV那種唱歌,容易造成心理影響,要特別注意!
Ⅶ 如何 提升幼兒對音樂歌唱活動的興趣
歌唱是指用嗓音來演唱有旋律、有歌詞的歌曲以及節奏朗誦、唱名游戲等。歌唱,不僅是人類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表達、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的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要使樂器成為大眾的音樂有許多困難,而歌唱活動是使幼兒進入音樂天地最自然的途徑。在歌唱過程中,可以使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養他們的樂感和美感,可以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可以終生保持他們對音樂的熱忱。顯然,積極的歌唱活動對幼兒十分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在實踐工作中,我就如何在歌唱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點滴體會: 一、感受歌曲內容,產生歌唱興趣。 理解是學習的鑰匙,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也需要讓幼兒理解學習內容,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幼兒的生活經驗還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語言的能力也不強。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啟發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學唱歌曲《理發員》前,讓幼兒先去理發店看看,知道推子、剪刀的用途,豐富生活經驗對歌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學唱《顛倒歌》時,我則將歌曲內容設計成生動形象的圖片,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用語言表述「什麼地方顛倒了」,理解了顛倒的事物,再聆聽老師的范唱,體會趣味性。除了豐富生活經驗、運用圖片外,還可以根據歌曲內容編個有趣的故事,或製作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幼兒理解,如《螞蟻搬豆》、《豬八戒吃西瓜》、《迷路的小花鴨》等歌曲。只要幼兒對歌曲理解了,有了歌唱的興趣,再來學習演唱就容易多了。 二、體驗歌曲美感,煥發歌唱興趣。 音樂教育本身是一種美學教育,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讓幼兒充分體驗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兒不能從歌曲中體驗到美感,那麼他們也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的。所以應該啟發幼兒理解歌曲中的美,並產生美好的情感是音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歌曲《拉拉鉤》、《好朋友》中的團結友愛、《勤快人和懶惰人》、《小蜜蜂》中的愛勞動,《李小多分果果》中的分享等都是美好的情感。教師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對幼兒進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能否產生要演唱歌曲的慾望。在范唱歌曲《拉拉鉤》時,我用斷頓、生硬的聲音和皺眉瞪眼的表情唱第一段,用連貫輕柔的歌聲和微笑的表情唱第二段,使幼兒感到教師演唱的美感,在這個基礎上再激發幼兒模仿教師的演唱和體會歌曲中的團結友愛的美好感情,幼兒就能夠對音樂產生學習興趣並積極地學習。 三、多樣的歌唱形式,提高歌唱興趣。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動中參加者的人數,全體參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隨的表演方式等的總和。一般形式包括:獨唱、齊唱、對唱、輪唱和個表演等。如歌曲《郊遊》採用歌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表演,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演唱《小毛驢》時在合唱中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聲部在每個樂句末加上「噢」、「啊」、「哈哈」等襯詞,使歌曲更為幽默滑稽。當然,這些歌唱形式的確定,可以是由老師設計指定的,也可以讓幼兒參與設計構思。以處理歌曲《小樹葉》的演唱形式為例,我鼓勵大班幼兒根據歌曲的形象和情感,提出自己的建議並說出理由,然後全體幼兒按方案嘗試。小朋友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案:可以第一段獨唱,好象一個小朋友在問小樹葉,第二段齊唱,好象許多小樹葉一齊勇敢地回答;也可以男孩子唱第一段關心小樹葉,女孩子唱第二段勇敢地回答……通過多樣化的歌唱形式,避免了反復練唱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學習興趣。 四、飽滿的教學情緒,引發歌唱興趣。 教師的教學情緒對幼兒學習興趣的產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激發作用。教師情緒飽滿,則幼兒情緒容易亢奮;教師情緒低落,則幼兒學習興趣下降,這種影響關系是成正比變化的。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調朗誦歌詞,並充滿激情地講解歌曲,都能使幼兒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良好的情緒不僅可以把幼兒愉快地帶進音樂的歡樂天地去,而且還能使幼兒積極地模仿歌曲中各種小動物的神態和動作,進行大膽地表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啟發幼兒學習,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和激發幼兒以歌曲角色的身份體驗歌曲中的情感。 在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去培養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參考資料:http://www.jy135.com/html/jingyanlunwen/yinyue/55827.html 望採納~
Ⅷ 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淺談小班音樂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的啟蒙
摘要:《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留意和感受生活中的聲、形、色以及音樂、舞蹈美術作品中的美,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自主地多形式地進行表達和創造。其中 藝術領域目標第一條:「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同時,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音樂智力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但音樂天賦要得到正常發展,還有賴於生活和教育的環境。 關鍵詞:興趣日常生活啟蒙傾聽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如果我在早年沒有接受了音樂教育,那我無論在什麼事情上都將一事無成。」所以,音樂在一個人的成長中佔有不可忽略的地位。為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幾年中,使幼兒對音樂活動抱積極態度,並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保留、以至成為終生的一種需要,這是一項需要長期時間和堅持的事情,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就才 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時間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是藉助聲音這一物質材料放映客觀世界和人的心靈的一門藝術。要學會欣賞音樂、表現音樂,首先必須對聲音敏感,敏銳的感知大自然以及人類和社會環境中各種豐富的語言,具備這一種敏感,音樂就會變的親切而容易接近了。要從興趣這個點出發,我覺得要有目的地進行最初的音樂啟蒙,聽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幼兒的聽覺常常要比成年人更加敏銳,首先,我讓幼兒學會傾聽聲音。 音樂一點兒也不深奧,在我們周圍環境中,無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生活中都充滿了各種的音響,我每天都會給孩子提供音樂活動的機會,並在幼兒熟悉的生活范圍去帶領他們發現、探索。並在教學中加以一些適當的游戲來進行啟蒙。比如在散步、戶外活動、走路、上下樓梯等等日常生活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聽和討論各種聲音:鳥叫聲、雨水的滴答、行人路過的聲音、汽車經過的聲音、飛機飛過的聲音、風吹過樹葉沙沙響的聲音、還有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等等,有時候,在給孩子講故事的間隙,我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聽教室內外各種特殊的聲音,當然,只是這些不是不夠的,我還會根 據他們的需求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 一:傾聽人體聲音 《聽一聽》這一教學活動中,我和孩子們面對面在一起,讓孩子模仿我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拍手聲、拍腿聲、跺腳聲、輕快的跳動聲和各種嗓音……學會這個後, 我就加深難度, 隔著東西一張大紙板,讓孩子看不見我,而依靠聽覺來模仿我發出的各種聲音;在下次游戲的時候,我又找幾個孩子背過身去,也隔著障礙物,就其中一個孩子說話,問障礙物外的孩子:他們其中睡在說話呢?又來加深難度了,讓幾個孩子說話,問:他們之中誰沒有說話呢?游戲是需要不斷更新的,這樣孩子玩起來才會更感興趣,我會在周六日的時候觀看一些綜藝娛樂節目,這樣可以找到更好玩,也貼近孩子生活的一些新游戲玩法,於是我便利用在教學活動中,一次,我讓孩子們圍成一圈,我先對第一個小朋友說一段耳語,讓他們一個挨一個輕輕地把這耳語傳遞下去,到最後一個,我就請他把聽到的耳語大聲說出來,開始的時候,耳語傳得走樣了,但經過多次這樣的游戲,孩子們既感興趣,又能學會傾聽,最後,還是把完整的說出來了,他們既高興又感到自豪。 二:傾聽日常用具的聲音 在《聽聽,找找》這一叫活動中,我會在孩子的生活范圍找出他們熟悉的兩個不同的物品,比如小木棒和開門的鑰匙,讓孩子仔細地傾聽,辨別它們通過敲擊各自所發出的不同聲音,然後,再隔著障礙物,晃動鑰匙串,或者輕輕地用木棒敲大桌子,讓孩子說出是哪一種東西在發出聲音。在增加趣味性時,我還准備一些圖片,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所聽到的聲音去找出相應的發聲體的圖片。當然,孩子回家,還可以在享受到美味的佳餚的同時傾聽家裡廚房裡美妙的「交響曲」,那些都是孩子身邊最熟悉不過的用具。 三:傾聽樂器的聲音 聲音,這就是探索聲音了,不久,他們都能找出自己覺得好聽的聲音,然後我才對他們總結並介紹正確的使用方法,這樣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和尋找的過程,孩子們是開心快樂的。還有我們每天都彈的 鋼琴,就是孩子接觸的最初的西洋樂器,每天,我們都會用鋼琴彈奏一些曲子,孩子們都能根據這些不同的曲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了,起床、早操、吃飯、教育活動、上廁所、洗手、喝水、排隊、收拾玩具、安靜休息等等,其實,這也需要一個過程的,首先,必須讓孩子傾聽,然後對孩子講解這首曲子的目的,那麼在每次做這個活動的時候,音樂必須於貫穿這個活動中,等孩子們熟悉並能做好後,再跟他們說第二個曲子,這樣,慢慢積累,孩子的聽覺既受到訓練,又能在音樂中遵守游戲規則。 四:傾聽周圍環境的聲音 動物的聲音、人的聲音、機器的聲音、交通工具的聲音和音樂聲等等,這些聲音在日常生活、周圍環境中隨處可聞,孩子們隨時傾聽這些聲音,體會聲音的各種特性:高的、低的、遠的、近的、強的、弱的、長的、短的、響亮的、輕柔的、優美的、粗俗的等等;《我的周圍有什麼》的教學活動,我會在孩子不同時間段和孩子一起探索。休息的時候,我會讓孩子閉上自己的眼睛,問他們聽到什麼聲音,活動室里、活動市外,或更遠地方的聲音;每天,我們都有帶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讓孩子傾聽自己周圍環境中各種動聽的聲音, 回來的路上可以讓孩子們重復、回憶、模仿他們聽見的聲音,孩子既在過程中體驗快樂,也在其中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小就培養他們對周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有敏銳的感覺和細微的邊被能力,就能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傾聽音樂作品 音樂本身是獨具魅力的,它有一種奇異的、感染人的力量,我經常讓孩子去接觸,去傾聽這些美的音樂,使他們通過音樂本身去體會音樂的美好與崇高。孩子們常常是在周圍環境中聽到什麼歌就唱什麼歌,現在流行歌曲到處可聞,我還經常聽到孩子們的嘴巴里聽到「我愛你,愛著你,就象老鼠愛大米」「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我會變成童話里,你最愛那個天使……」, 雖然, 我不排斥流行歌曲, 但是這些歌曲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盡可能的在音樂活動和日常活動中提供欣賞的機會,讓美妙的音樂滲透在幼兒平日的活動中,能提高幼兒的對音樂敏感程度。於是我就准備了中、外不同風格的歌曲、音樂的光碟和磁帶,在孩子不同的活動時間段給他們播放,比如:起床、功能室活動、點心、入餐、休息等時間選擇一些適當的音樂如:蕭邦的夜曲、 輕音樂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觸一些優秀作品。教孩子彈鋼琴時許多教師和父母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如果這首曲子孩子以前看過或聽過別人彈奏,那麼他(她)就會學比別的曲子快。因此,現在有許多家長和老師會買來VCD、CD給孩子作準備。依次類推在某些音樂活動的前幾天也可有意無意的讓孩子接觸即將進行的新內容,這樣能讓幼兒更快的熟悉音樂。讓他們在這種無意的意識下,音樂走進了他們的心靈。 在每次組織欣賞音樂,或者介紹音樂節目之前,我都要給他們提要求,要他們遵循一些原則,那就是保持整個活動場所自始至終非常安靜。作為我自己是星海音樂學院畢業,自己就非常喜愛音樂,本人也是從小就在父母的音樂熏陶下走進音樂,班級教學老師也是非常喜愛音樂,我也深深明白作為教師喜愛音樂這對孩子音樂啟蒙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孩子們會不知不覺地被老師對音樂的熱情有所感染,從而對音樂產生一種濃厚的,發自內心的興趣,有時候,老師為他們演唱或者演奏一些歌曲、樂曲,孩子們會得到莫大的享受和滿足,比如,在孩子欣賞了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後,我就在鋼琴上給他們彈奏,他們一聽
Ⅸ 如何運用肢體動作提高小班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在人們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心理學家得出這樣的一個公式:情感表達=7%的語言(只是詞)+38%的聲音(包括音調和其它聲響)+55%的無聲語言。人們在面對面的交談中,大部分的交際信號是無聲的。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承者,無聲語言在其教學過程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肢體語言作為無聲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 所謂肢體語言,就是通過面部表情、眼神、體態、手勢等來表達人的感情和態度的無聲語言。肢體語言是為了加強交流的效果,給交流的雙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時藉助身體形態表意的一種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觀察到,肢體語言在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唱歌、音樂欣賞、音樂伴奏活動、節奏樂、唱遊活動等,無一不有著體態語言的輔助。因為它形象生動,易為幼兒接受,因為它變化豐富又不需要什麼輔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兒教師的喜愛。那麼,它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究竟有什麼作用呢?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能培養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美的興趣和美感 這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同時,也是音樂教學的基礎。興趣是從事音樂活動的內趨力,有了興趣幼兒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而興趣是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在進行新歌教學時,有些內容單純用「說」或「唱」的形式進行教學,幼兒一時難以理解。如果我們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幼兒便能很快掌握。如「喜笑顏開」,將笑容掛在臉上,舒展面容讓幼兒模仿;「朝左朝右」,作出左右的方向;「撳撳小門鈴」,用手按門鈴的姿勢;「握手」,將手伸出與人相握的姿勢等等。 由於採用了肢體語言教學,幼兒形象直觀地理解了詞義,所以能很快學會。即使有時想不起來,但只要用肢體語言提醒,幼兒便能很快唱出來。如《小貓,小貓,你別吵》這首歌曲,是一首敘事體裁的歌曲,通過敘述幼兒同小貓對話的場面,來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體諒他人的感情。小班幼兒入園一段時間後,盡管還不能表達出細膩的感情變化和演唱技巧,但通過教師對「睡覺」、「喵喵叫」、「點點頭」、「輕輕走掉了」等詞義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引導幼兒集中注意,作出積極的反映。同時,也能夠幫助幼兒理解這首歌曲的內涵。而幼兒只有理解了,才能夠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進而感受它的美。可見,肢體語言對培養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美的興趣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變化多樣,易為幼兒接受 人的身體、頭、四肢都能變化出各種動作,加上豐富的面部表情,表現的內容就更加廣泛了。音樂教材中的角色,總離不開人的各種體態動作,就連各種動植物的出現,也都具有人類的語言和思想。因此,我們就可以利用人的各種體態變化來表現這些內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從心理發展角度看,他們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於感知,而肢體語言就具備了這些特點。運用肢體語言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可以解除幼兒呆坐聽講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讓幼兒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三、能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記憶 幼兒園教育綱要規定幼兒要學會一定數量的歌曲,欣賞一定數量的歌曲與器樂曲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運用一些教具。有時教具運用不當,不僅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肢體語言就不同了,它所表現的內容恰恰就是要讓幼兒學習和理解的內容,它的各種變化可以讓幼兒邊學習邊模仿。這樣一來就大大加快了學習進度,使幼兒很快掌握所學內容。 如:教小班幼兒學唱新歌《下雨的時候》。教師首先採用貼絨教具教學,由於孩子年齡小,而教具又無法作出表現教材內容的各種動作,兩節課下來,幼兒只記住了第一小節。後來,教師採用肢體語言教學,要求幼兒與教師一起做出各種表現教材內容的動作,並一起朗誦歌詞。在復述歌詞時,幼兒總搞不清各種動物的出場順序。於是,教師就讓幼兒熟記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雙手握拳,伸直中指和食指頂在頭上表示「小白兔」;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其它幾指彎曲成握拳狀放在嘴前表示「小雞」;雙手手指伸直,曲肘放嘴前,手心向內,然後向兩側平拉開表示「小貓」;「看見」,就用一個食指指著眼睛;「前面」,就用食指指著前方;「說」,就讓幼兒指著自己的嘴。這幾個動作再加上面部表情,按故事情節將歌詞教給幼兒,很快幼兒就能分清哪種動物先出場,哪種動物後出場,什麼動物說什麼話了,也就掌握了這首歌的歌詞。教唱新歌及節奏樂表演等只要教師合理編排好體態動作,幼兒就會學得既快又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