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創新性音樂活動百度

創新性音樂活動百度

發布時間:2021-03-07 02:13:55

A.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創新收獲與感悟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

B. 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具有綜合性,應用性,生成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對嗎

您好,對的。書上能找到這個知識點。

C. 幼兒園優質課游戲性音樂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辨別哪個大、哪個小。

2、學說「大*」、「小*」,並會找周圍環境中大、小的物體。

3、幼兒樂於參與活動,感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布置公園場景,並有意識的在活動室周圍擺放一大一小的物體。

2、教師演示用的絨毛玩具大熊和小熊、大烏龜和小烏龜、大狗和小狗。

3、幼兒已經學會歌曲《大貓和小貓》。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幼兒聽著音樂排隊到活動室,(活動室已經預先設置好公園的情景)。

2、引導幼兒說說公園里有些什麼,用語言表述公園的風景。

二、感知認識,辨別大小

1、公園這么美,有許多小動物也來玩了。

2、出示大狗和小狗:告訴幼兒草地上來了兩只狗,一隻大,一隻小。請幼兒說說、點點大狗在哪兒、小狗在哪兒。

3、引導幼兒學說大狗,小狗,並向大狗,小狗打招呼。

4、以同樣的方法感知大小熊和大小烏龜。

5、引導幼兒找找公園里還有什麼東西是一個大的,一個小的。

三、游戲體驗

1、出示大貓和小貓的頭飾,引導幼兒辨別大和小。

2、游戲:大貓和小貓。大貓的音樂響起,大貓到貓媽媽身邊,小貓的音樂響起,小貓到貓媽媽身邊。

四、活動延伸

1、貓寶寶真乖,媽媽要獎給貓寶寶吃魚了。

2、出示大魚和小魚,大魚給大貓,小魚給小貓。請幼兒來喂。

3、全體貓寶寶跟著媽媽到外面找魚。

活動目標:

D. 如何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知識化。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雖然獲取了相應的書本知識,學會了如何演唱一首歌曲,但素質卻沒得到全面發展,沒有發揮音樂教學陶冶情操,促進素質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方法機械化。為了達到純知識傳授的教學目的,教師採用機械的方法,以教授為主,用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重復行的機械學習,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教學形式單極化。本來教學是雙方共同的活動過程,是一種雙向影響過程;而當前教學的形式變成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呈一級化態勢。整個教學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影響、支配和要求,學生只能接受要求並配合[1]。
(四)一直以來小學音樂教學 「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接受知識;學生無從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才能,甚至會發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等。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弊端,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勢在必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學習當前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論述,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一、採取啟發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再創造。
所謂的「啟發式」是指在老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自己充分發揮自由聯想和想像,在不離開音樂共性、作品思想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音樂進行再創造。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法呢?首先,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它具有社會科學的一般特徵,同時還具有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音樂作品除了能給人以教育啟迪之外,它有一種獨特的、感人的魅力——人們的感情和思想可以在樂聲的熏陶中盡情地、自由自在地馳騁!這里就需要教師利用有關的素材、背景材料、作者的創作個性、作者創作該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思想等等給學生做最生動的介紹,這樣有助於學生盡可能准確地把握音樂形象。如:在介紹作品《剪羊毛》時,教師在介紹作品內容上要體現澳大利亞人民剪羊毛時的熱烈歡騰,同時還要生動的將澳大利亞的地理知識、人文知識介紹給學生,由此引導學生參與作品結構的分析,由學生來主動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自覺進行作品的欣賞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在教授《兒童團團歌》過程中把組織教學部分中的了解學生對教授內容的知悉程度部分放在進入課堂教學之前,多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學生的生活去了解他們對要講授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在自身的認知范圍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起學生認知的主動性,然後再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方案,那麼我此次教學中簡單易懂的讓學生了解所教歌曲的內涵這一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第二課時和第三課時教學中我進行了該想法的實踐,經課後反饋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音樂的理解具有多樣性,要採取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做到求同存異。
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實質內涵是把課堂教學看成「施教—學習」行為,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主體為中心的活動耦合起來的全方位開放的「人—人」自組織系統[2]。
不同的個體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如陳剛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中的B段,同一段音樂有人理解為是描寫勞動之餘,一對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從而迎來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共舞的場面。再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始句,有人理解為「命運的叩門聲」,也有人理解為「貝多芬對命運的挑戰和反抗」,這就是音樂理解的多重性,那麼一個音樂作品,作者所塑造的音樂如何變為每位學生腦海里的形象呢?作曲家的思想情緒如何才能與學生的情思連接在一起呢?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我們如何在開放式的教學中讓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豐富想像呢?新課改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但是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的指導不能夠深入下去,我在此次音樂課教學中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好學的就快,有的不好學的慢,怎樣合理安排課程進度,讓每個學生進步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也是課堂突發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此次音樂教學中通過分組表演很容易發現了一些同學相比較其它同學學的慢,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課堂的時間很難讓這些同學有較大的改進,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學生,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後,多去了解這個學生的生活、愛好、家庭,根據這些在平時的活動中予以針對性指導,並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小學生敢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對於不同的理解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給予肯定的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一般的認識進行音樂理解的統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把教師的施教和學生的學習良好的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自我的空間,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合理創設問題,探究式教學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
探究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麼在有意義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就首先要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3]。
問題情境創設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學的啟發模式:「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是學生真正理解教學知識,將間接知識內化」。[4]在音樂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藉助情境,如:創設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方法,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境,從而增強對教材的理解,促使他們產生用音樂來表達的慾望,同時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如在教授《八月桂花遍地開》一課時,我們利用電腦技術製作紅軍隊伍行軍的情境,製作相關教學道具,由學生進行該歌曲主旨的扮演,同時配以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使同學們很快融入到了紅軍在反圍剿勝利及領導全國人面進行革命運動的場景,增強了對課程的理解,激發了小學生熱愛求知的天性,促進了音樂延伸知識的學習。在教授《兒童團團歌》時通過編創表演,進行名為游擊戰的節奏練習,模擬槍聲雜亂,兒童團員用鼓聲和鞭炮聲迷惑敵人,機智勇敢的嚇退敵人的場景,主要教會學生模仿鼓聲、槍聲、鞭炮聲,形成節奏聲勢,並組織分組編創,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進行三種聲響的配合,或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其它聲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順應音樂教育發展潮流。
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在20世紀50年代採用的是「主流中心模式,」即以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為中心。50年代後是「民族附加模式」,它以主流中心為基礎,把各民族音樂附加,例如我們學習音樂理論基礎概念: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為音樂解釋的框架去學習和研究其它民族音樂。到了21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應該是「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國家模式」。[5]
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對教師教學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的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掌握全面的音樂基礎知識,能夠根據音樂多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特點,將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進行深化、創新,融入民族的、民族國家的音樂解釋標准和框架,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授通過體現民族和民族國家的特點,乃至通過民族和民族國家的風俗人情、地理風情的演繹,形成適合於每一課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教授方法,最後形成一個多元的,兼容並包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突出音樂的民族特點,使小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同時音樂教育是與多個學科相聯系的,這種聯系需要挖掘、利用。音樂教育與語文和歷史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歌詞在表達形式上是詩歌,歌詞的背景很多事歷史典故,運用這些聯系來做好音樂教學要加強跟該科目老師的聯系,可在其課堂上講授音樂教學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教師之間的配合來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歌曲,按照傳統的方法教授,無非是老師按照西方的樂理知識進行講授、示範、學生跟唱練習直到會唱這首歌,但是由於缺乏民族的因素,使得同學們對這首歌曲的認識和理解職能停留在老師講授的層面,無法繼續深入,但是如果採取民族的教學模式,就要求老師研究彝族的語言、人情、彝族節日、服飾等彝族獨特的風俗文化,在此基礎上藉助電腦、影視作品,凝練彝族音樂的獨特因素,開展主題創作表演活動,在針對性的活動中講授該歌曲,得到的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普遍對彝族的音樂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並能夠融合自身的認知進行主題表演。

E.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為孩子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像,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激勵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比如:在《拔蘿卜》教學活動中,藉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聲音、動作、樂器表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耗子,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又如欣賞樂曲《天鵝》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一隻小天鵝受傷了,我輕輕把它抱回家,給它養傷。可是天鵝很寂寞,它準是想媽媽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鵝媽媽的懷抱。」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願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像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音樂《獅王進行曲》中小動物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都是幼兒模仿、想像和創編的因素。由於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現表達很難全部預料,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學會容忍,並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二、為幼兒提供自主創造的機會。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並指出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們常為了保證活動按計劃順利進行而代替孩子去體驗、判斷。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往往要求幼兒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理解音樂,使幼兒沒有機會主動感受、自由想像,只能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參與。在這種教育影響下,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會日益減弱,音樂靈性會不斷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為教師,我善於捕捉幼兒不經意間的創造性的探索傾向,滿腔熱情鼓勵和指導,讓幼兒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那麼,音樂的世界就會在孩子面前打開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內容,哪怕她們的理解與原音樂內涵大相徑庭,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體驗。就象《動物狂歡曲》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經驗展開想像,自由表現,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聯想用他們喜歡的顏色,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幼兒繪畫一對狐狸手拉手,其中一隻狐狸的另一隻手拿著一朵玫瑰花,另一隻狐狸則把另一隻手高高舉起,形象地表現狂歡的心情。還有的畫了獅子大王過生日的,畫小兔舉行運動會的,幼兒通過畫面充分表現出各自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向的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並細心呵護這些靈感的幼芽,而且還要創造機會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鼓勵、支持和欣賞他們的大膽表現。 三、重視孩子創造過程的體驗。 幼兒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滿足,在挖掘音樂潛能中讓幼兒釋放能量,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幼兒對「過程」比「結果」更感興趣,因為過程給幼兒帶來無比的滿足。例如,在音樂活動《兩只小象》中,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兩只小象勾鼻子動作,但幼兒在活動中,兩兩結伴不是在表演勾鼻子,而是在做游戲,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慾望,如果教師能馬上調整計劃,孩子們也許能體驗到自主探索和創造參與的快樂,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細致嚴密的教學計劃固然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計劃而犧牲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機會,不能為了得到設計好的答案而犧牲孩子們自主學習、創造的機會。其實孩子不是為了取悅成人才進行音樂活動的。真正的音樂教育在於給幼兒以快樂和享受,只要從幼兒實際和音樂教育的本質出發,時間上多一點少一點,環節上多一個少一個,內容上動一動、改一改,都是可行的。評價音樂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歡音樂、是否促進了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是否為他們將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應重視孩子的過程性體驗,而非具體的結果。

F. 設計一個主題性音樂活動.

感恩主題吧!

G. 幼兒園的創造性歌唱活動有哪些方式

歌唱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佔主要地位。多年以來,幼兒園集體歌唱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片面重視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幼兒的所感所想,幼兒只是被動機械地唱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那麼,如何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呢?我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 鼓勵幼兒創編歌詞,即興演唱 在歌唱活動中,我們嘗試讓孩子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並能根據原調唱出。對於不同水平的幼兒要求也不同。 在小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我們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彙,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如歌曲《大貓小貓》活動中,我們運用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創編活動。 1、幼兒在認識貓的前提下,先學會唱新歌並嘗試用不同的力度演唱關於大貓小貓的歌詞。 2、學慣用其它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大狗小狗。 3、學慣用兩種大小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老虎、老鼠等。在活動中,我們多採用一人想出相應的詞句,則集體一起唱出的方法,以減輕幼兒情緒方面的負擔。 在中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為了確保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能有更多的創造氣氛和音樂審美氣氛,我們有時會在語言、科學等相關教育過程中,順帶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組織技能方面的准備。如歌曲《我有小手》、《走路》、《理發店》等等,我們事先讓幼兒認識手,知道手的用途;了解動物怎樣走;認識理發店等,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再進行歌曲的創編。如《我有小手》中,教師問:「我們的手除了可以拍,還可以做什麼事呢?」小朋友們馬上就說:「我有小手我敲敲敲;我有小手我搓搓搓;我有小手我彈彈彈」等。幼兒不僅能把編的動詞講出來、唱出來,而且還可以一邊默唱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在大班歌詞創編活動中,要求又要比中班稍難。如《胡說歌》,教師在引導幼兒動腦筋編一些違反正常生活現象的滑稽事件的唱詞時,幼兒想出了很多很多。如「你把襪子穿在鼻子上嗎」;「你把襪子穿在小手上嗎」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幼兒創編襯詞來代替一、 二、五句末的拍手動作。幼兒想出了「嘰嘰」、「噓噓」、「喵喵」等多種象聲詞。教師還啟發幼兒想出各種滑稽有趣的動作來替代有聲的襯詞。如在一、二、五句末拉兩下耳朵、眨兩次眼睛、摸兩次鼻子等等。 通過讓幼兒增編、改編歌詞,幼兒體驗到了自主探索和創造性參與的快樂,培養了創造能力。 二、鼓勵幼兒創編伴隨歌曲的身體動作 讓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歌唱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聽》這首歌,幼兒唱了幾遍後興趣就不大了。教師就對幼兒說:「你不僅可以用嘴巴唱,還可以用你的身體來唱。」幼兒的積極性馬上調動起來了。有的幼兒邊唱邊高舉雙手左右擺動,有的幼兒邊唱邊旋轉身體,就好象風兒真的吹來似的。如歌曲《小海軍》,它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首歌,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很快就學會演唱了。當唱到「敵人膽敢來侵犯」時,他們一手叉腰,一手握起了小拳頭,一幅憤怒的表情。當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時,整隻手有力地指向地面,就象真的把敵人的船隻打到了海底。 在創編活動中,我們不規定幼兒按照統一的模式來做,重要的是讓幼兒自主地去感受,去表現,學習過程的體驗。當孩子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創造性的表現方式被教師肯定時,你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面的情緒會激勵幼兒更加熱愛音樂。 三、與幼兒共同探討演唱的多種形式 有的歌曲中,兩段歌詞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小樹葉》、《小熊過橋》等。在《小熊過橋》中,我們一邊讓幼兒傾聽音樂一邊出示相關圖片,讓他們有豐富的體驗。幼兒感受到了第一段小熊在搖晃的竹橋上行走時緊張害怕的心情及第二段小熊經過媽媽的鼓勵勇敢地過了橋後快樂的心情。幼兒在唱這首歌曲時,都能較自然地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准確地表達出來。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是行之有效的。它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音樂靈感,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保持探索的興趣和創造的熱情,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創新性音樂活動百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