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什麼音樂劇造型出眾

什麼音樂劇造型出眾

發布時間:2021-03-07 02:51:02

『壹』 什麼是音樂劇介紹一些現代音樂劇的特點

音樂劇就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

載入史冊的音樂劇——《快樂的少女》

1893年曾經活躍一時的英國人瓊斯完成了一部後來載入史冊的音樂劇《快樂的少女》,在倫敦王子劇院首演時激起觀眾狂熱反響。劇情故事生動連貫,舞蹈演員即是劇中人物,採用相關的舞蹈動作和話劇式的丑角說白,清晰敘述了這些演員如何千方百計躋身於貴族社會的故事。劇情、音樂、舞蹈、喜劇表演等諸多因素自然組合,令人耳目為之一新。這種初顯形態的音樂戲劇,吸取了18世紀民謠歌劇和19世紀喜歌劇、輕歌劇的表現成分,融人古典舞、民間舞、話劇表演等多種因素,成為獨具風採的新型舞台藝術門類。

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音樂劇後來傳播到美國,並在美國得到高度冶煉和發展。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視其為音樂劇中心,甚至將音樂劇統稱為百老匯音樂劇。美國音樂劇的內容,偏重於談情說愛及幽默風趣,音樂輕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稱「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誕生於紐約,年輕時曾在紐約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903年赴英國倫敦學習作曲,同時潛心研究輕歌劇、音樂喜劇的創作表演經驗,並參加創作實踐。自1904年起先後創作音樂劇50部,其中《演藝船》(1927)最為出眾。

故事敘述了20世紀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個在船上演出的流動劇院演員們在時代變遷和種族歧視的社會環境中悲歡離合的生活景象。船主安迪的女兒馬格諾莉雅與游手好閑的青年拉威涅相愛,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吉姆。一天,船主發現女婿拉威涅竟是賭棍,將其驅逐,吉姆隨同離去。馬格諾莉雅無奈在夜總會登台獻藝,艱苦奮鬥了21年,終於成為著名音樂喜劇明星,最後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敗的演藝船,拉威涅和女兒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終於團聚。劇情中加入了民間歌舞、爵士樂、查爾斯頓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沉感人,以《老人河》最為著名。在演出中,美國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爾·羅伯遜(1898—1976)飾船工喬一角,成功演唱蒼勁、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揚名世界。

發展中百老匯音樂劇

20世紀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格什溫的《開始奏樂》(1927年)、《瘋狂的女郎》(1930年)、《我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創作的黑人民間音樂劇《波吉與貝絲》,其中的《我為你歌唱》因為劇中諷刺了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弊病,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並成為第一部獲得「普利策獎」的音樂劇。

自20世紀20年代起,百老匯名家輩出,經典佳作頻頻登台,商業操作生意興隆,持續鑄造數十年的輝煌。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溫兄弟等風雲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過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羅傑斯和劇作家哈默斯坦也為音樂劇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倆合作的《俄克拉荷馬》於1943年3月在紐約聖詹姆斯劇院首演,獲得空前成功。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生活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勞芮做夢的場景,描寫夢幻中與戀人克萊的綿綿情語——僱工加德與克萊斗毆,勞芮相阻——勞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掙扎……最後從夢中驚醒。德蜜爾在這里巧妙運用雙人舞、三人舞,與劇情和諧巧妙的結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國化的改革,以區別古典概念的芭蕾舞。《俄克拉荷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實踐了多種要素的完美綜合。此後,羅傑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還有一部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音樂劇。這就是《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後來被搬上了銀幕,作品中的許多歌曲,可謂膾炙人口,流傳甚廣。

50、60年代是百老匯音樂劇的全盛時期,在強化歌唱、舞蹈、表演、劇情的有機綜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膽革新。精湛的專業化創作技巧和美國作風的音樂舞蹈匯成渾然一體,將音樂劇的藝術品位和演員的多能性表演藝術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製作、伯恩斯坦作曲、勞倫茨編劇、桑岱姆作詞、羅賓斯導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匯首演,標志著音樂劇藝術最佳發展階段的開始。此劇1961年拍成電影,榮獲十項奧斯卡獎。作品從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獲得靈感,地點從維羅那古城變為現代曼哈頓西區,人物關系由原劇兩個世代宿怨的貴族家族移植為落後、貧窮的移民集聚地的兩個青年團伙爭奪地盤的惡斗,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瑪麗亞分屬一個群體,最後以悲劇告終。該劇融會復雜的爵士節奏和富於沖擊力的音響律動,歌曲音調著重深入揭示人物內心情感,將音樂完全置於劇情之中。雖為爵士流行風,卻不追求聽覺的效果,給了觀眾以細細咀嚼回味的餘地。劇中歌曲《瑪麗亞》、《今晚》、《阿美利加》等韻味十足,百聽不厭。

繼《西城故事》之後,百老匯陸續推出一些風格迥異的音樂劇,《吉卜賽》(1959)、《音樂之聲》(1959)、《卡米洛特》(1960)、《您好,多莉》(1963)、《屋頂上的小提琴》(1964)、《滑稽女郎》(1964)、《油脂仔》(1972)、《平步青雲》(1975)、《芝加哥》(1976)、《安妮》(1977)、《第42街》(1980)以及紅極90年代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化身博士》《為你瘋狂》以及心理劇《化身博士》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作品從紐約到世界,從舞台到屏幕,展示了音樂劇這一獨特藝術品種的千姿百態。

倫敦西區的《奧立弗》「挑戰」百老匯

自60年代起,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創作表演正急起直追,不時發起向百老匯的沖鋒進軍,「音樂劇中心」百老匯受到嚴峻的和強烈的震撼。

1960年6月由巴特根據狄更斯的小說《孤星淚》(即《霧都孤兒》)編劇作詞作曲的《奧立弗》首演於倫敦。1963年進入百老匯舞台,榮獲兩項托尼獎。該劇沒有舞蹈場面,將創作重點放在戲劇表演、各種形式的演唱和舞檯布景的創新上,採用並行轉台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社會圖景,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對奧立弗的悲慘命運給予深深的同情。也正是在60年代,倫敦劇壇升起了一顆作曲新星,那就是安德魯·洛依德·韋伯。他具有扎實的古典音樂根基,擅長於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對新潮流行音樂和音樂劇情有獨鍾。1967年他與詞作家蒂姆·萊斯(1944)合作《約瑟夫和神奇綵衣》,此劇1981年在百老匯連演800多場,1982年獲包括音樂在內的托尼獎多項提名。1971年10月他們合作的搖滾音樂劇《耶穌基督巨星》在百老匯首演,此劇取材於聖經故事靈感來自於霍爾本的油畫《墓中死基督》,通過對以基督與猶大為中心的復雜人物關系折射當代社會普遍的人性命題,寓以深刻的哲理意味。1978年6月他們的又一部搖滾音樂劇《艾維塔》在倫敦隆重上演,故事取材於阿根廷前總統庇隆第二任夫人艾維塔的生活事跡翌年9月在百老匯連演1560多場,榮獲7項托尼獎和紐約戲劇評論界最佳音樂獎。以上兩部搖滾音樂劇為了使觀眾深入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調動了旁白演唱的形式,《艾維塔》中演唱的搖滾歌曲《如此一個競技場》、《金錢滾滾來》有力地推動著情節發展,而且又十分動聽。這部音樂劇中還有一首並非搖滾的主題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以其楚楚動人的旋律而風靡全世界。他的驚世巨作《貓》1981年5月在倫敦首演轟動了百老匯。此後又創作了以舞蹈精彩絕倫而著稱的《星光快車》、《劇院幽靈》(1986)和90年代榮獲8項托尼獎的《日落大道》等傳世名劇。

20世紀80、90年代稱雄世界音樂劇壇的倫敦西區,除了韋伯,還有作曲家勛伯格(1944~)和著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1946— )。他們的配合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麥金托什是一位聰明的藝術經營者,用高質量藝術作品贏得千千萬萬的觀眾。他與韋伯合作的《貓》、《歌劇院的幽靈》,與勛伯格合作的《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以及重新製作的許多經典劇目都為世人所矚目。

世界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

根據法國19世紀雨果的經典小說《悲慘世界》改編的同名音樂劇是麥金托什製作的四大名劇之一。由阿蘭·鮑伯利作詞,勛伯格作曲,特里沃·南與約翰·凱德合作編劇、導演。此劇最早是1980年巴黎演出的法語版本,麥金托什為其音樂所激動,決定重新製作,由芬頓將法語歌詞譯成英語,並請詩人赫伯特·克萊茨梅對歌詞重新修改加工,成為通行的英語版本。繼1985年10月在倫敦首演、1987年3月在百老匯隆重推出以來,至今已在33國家、200多個城市用21種不同語言演出過 54種製作版本, 該劇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50多個重要國際獎項。

2002年6月22日美國國家巡演團在中國上海持續演出22場。上海大劇院的演出廣告用大字寫道:「《悲慘世界》,創造歷史,首部中國上演的百老匯音樂劇。百老匯巨星康姆·威爾金森專程加盟,再度詮釋冉·阿讓。美國國家巡演團傾情演繹,上海大劇院震撼巨獻。」國內外觀眾紛至沓來,大劇院門票告罄,劇場內掌聲雷動,此次演出成為上海文化生活的一大盛事。《悲慘世界》以逃亡的冉·阿讓與警探沙威周旋,終其一生逃避追捕迫害的故事為主線,多側面表現冉·阿讓捨己救人,給予苦難中的人們以同情和關愛的人道主義精神,史詩般地反映了19世紀法國三十年動盪歷程中人間的悲歡離合和人民大眾英勇抗爭的業績。

《悲慘世界》這部音樂劇貴在寫實,實在難得。其流動的舞台、巨大的轉盤、豐富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貳』 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區別

1、音樂形式不一

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在音樂風格上有爵士,搖滾等流行音樂因素的介入,配器大量使用電聲樂隊的樂器。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宣敘調,歌劇的音樂大都是以比較傳統的管弦樂隊為基礎的古典音樂作曲技法。

2、起源的時間不一

歌劇起源比較早,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中世紀的教義劇、神秘劇,歌劇的直接來源是幕間劇,而直接靈感來源於古希臘的戲劇;音樂劇出現的比較晚,是歌劇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起源於喜歌劇,清歌劇歌舞雜耍和滑稽表演。

3、表演內容不一

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本,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音樂、舞蹈、戲劇三大元素的整合來講述故事、刻畫人物的表演藝術娛樂產品;而歌劇舞蹈經常作為一種穿插性、色彩性的因素使用。

音樂劇如圖:

4、測重點不一

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比較通俗流行;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但是遠遠比不上音樂劇。

5、舞檯布置不一

音樂劇的舞檯布景豪華,場面氣派,絢麗多彩,符合情節的需要,響應觀眾的口味,布置大膽誇張、自由,並且使用先進的舞台技術;歌劇則顯得單一了點。

6、歌曲的風格不一

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歌劇則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

『叄』 尋找音樂劇:唐伯虎點秋香

第一幕 四大才子登場
旁白:話說數百年前,江南出了四位青年才俊,論文章,個個才高八斗;論丹青,皆是妙筆生花;加之風流倜儻,放浪不羈,不知迷倒多少無知少女。其中風頭最健者屬曾榮獲「江南十大傑出偶像」稱號,人稱「玉樹臨風賽潘安,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唐伯虎先生.
(先是祝、周、文三人出場,每人一把紙摺扇,上書大字。)
祝:我是帥哥
周:我是帥帥哥
文:我是帥哥哥
(過了一會,唐匆匆上場,低頭看尋呼機。)
唐伯虎見三人,上前作揖,道:大哥,大大哥,大哥大,三位大哥最近在哪發財,這么急把我CALL來,所為何事?
祝枝山道:發財?再下去要發霉了.最近經濟不景氣,哥幾個接不到演出任務,在家閑著,待遇也大不如前,竟然連每餐的酸奶都沒了.這幾天,家裡頭的那位吵著鬧著要和我離婚.哎,問世間錢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聽說老弟你很風光嘛,什麼「十大偶像」、「傑出新人」都有你的份。
唐擺手道:過獎過獎。
文徵明上前道:你寫的那首歌已經在排行榜榜首位置上呆了八個星期了,叫什麼《老鼠愛大米》,老弟你該賺了一把吧。
唐作謙虛狀,道:哪裡哪裡,一般一般啦。小弟有今天,還不是靠幾位大哥的栽培。
祝道:算你小子還有良心,這不,這幾天咱哥幾個想辦個「個人作品回顧展」,可手頭又緊,我們想讓兄弟你接濟接濟,不會有意見吧?
唐一愣,突然一拍腦袋:啊呀,小弟我都快忘了今天在書城有個簽名售書活動,大哥,不好意思,小弟有事走先。(說著轉身欲溜。)

祝枝山一把拉住,陰森森地道:想走?嘿嘿,把你的那些醜事兒抖落給什麼街頭小報,你可就摻了。
唐連忙擺手,道:別別,剛才只不過是小弟見氣氛太嚴肅,跟大哥們開個玩笑罷了。大哥有難,小弟就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況乎區區幾個阿睹物。
(說著,自懷中掏出支票簿,一一簽好,很痛心地遞給三人。)
祝接過,吻了一下支票,收入懷中,道:這才像兄弟嘛。聽說今天華太師府的華老夫人要去廟里上香請願,她那幾個貼身丫頭個個國色天香,尤其是那個秋香,更是要人老命。
旁邊周文賓道:大哥,您流口水了。(遞上手帕)

祝接過,擦了一下嘴角,羞澀地道:不好意思,午飯醋喝多了。
唐忙道:那還呆著幹嘛?讓我們混入廟中。
四人齊聲道:展開行動!
音樂《千年等一回》響起,四人隨之唱道:GO,GO,GO……
第二幕 才子遇佳人

旁白:江南四月,草長鶯飛,垂柳依依,一派水鄉春色。
(《夢里水鄉》音樂響起,四位佳麗翩翩出場。)
秋香道:姐妹們,怎麼走了那麼久還沒到「哈根達斯」?咱們可得快點。
春香道:大姐,這幾天太平洋百貨正在減價大酬賓,你們看,我這件「蜜雪兒」才五十文錢,我們順便再去看看?
冬香、夏香圍上前去細細鑒賞,嘖嘖稱道:SO CHEAP!SO BEATIFUL!
夏香興奮地叫道:聽說「美寶蓮」也在特賣,我想去。
冬香面向觀眾,撫著自己的秀發道:我的飄柔也用完了。秀發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她),我只告訴了夏香,誰知道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出眾。飄柔,挺好的。
三香央求秋香道:大姐,我們去看看嘛,反正年終獎才發了不久。
秋香正色道:不行。回去晚了,老夫人責怪下來,誰擔當的起?
這時,冬香叫道:快看啊,那不是江南四大才子嗎?
(只見四人一起登場,走模特步,強勁的背景音樂響起)
冬香道:好帥啊!
夏香道:酷呆了!
三香紛紛上前要求簽名。
唯有秋香,不屑地道:什麼四大才子,還不是媒體炒出來的,都是綉花枕頭。(說罷拂袖而去)
唐詫異地道:那是誰家的女子?
祝道:她就是秋香,果然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只是太孤傲了點。
唐摩著雙手,道:有個性,我喜歡!
唱道:莫名,我就喜歡你,深深愛上你,……..。
唱罷,自語道:如何接近她呢?有了,待我混入華府,如此這般……
唐雀躍著唱道:獨自去偷歡,另外找個伴,獨自去偷歡,我謝絕你看管………
第三幕 華府鬥智

突然打出牌子,「廣告之後,請繼續收看」
唐伯虎上場,自懷中掏出一瓶「大寶」,說道:作為一個演員,常年在外拍片,風吹日曬的。用了「大寶」,嘿,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走了幾步,猛回頭,道:相信我,沒錯的。

旁白:唐伯虎對秋香一見傾情,為見秋香,他絞盡腦汁,扮作窮困潦倒,老父病故之人,賣身混入華府成為下等僕人。不料,因為身份低微,根本無緣一見秋香,每日里只能幹些擔柴挑水的粗活。終於有一日,改革的春風吹遍了華府上下,機會來了。

管家出場,手拿卷紙,宣道:為配合本府體制之革新,體現「不拘一格錄人才」之宗旨,報請老夫人批准,特舉辦首屆華府青春大使大獎賽,所有僕人,不分等級,均可報名參加,優勝者將可任娶四香之一。經過在琴棋書畫等各方面的初賽、復賽,最終有四位牛人闖入決賽,他們的工號是:9687、9188、8484、007.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出場。

( 四人出場,京劇背景音樂。)

唐一見其他三人,驚道:是你們,還說是兄弟呢。找了個對象都和我爭。
祝輕搖扇子,道:歇,都什麼年代了,市場經濟,自由競爭,沒本事回家啃地瓜去。
四人坐定,管家道:有請四位姐姐。

弦樂響起,四香入場。
唐等四人神情迷醉,不能自己。

管家問道:四位選手,准備好了嗎?
只見四人毫無反應,又叫,還是不濟。
管家咳嗽兩聲,提高嗓音:請各位參賽選手注意形象。
四人這才回過神來,連忙整理衣冠,正襟危坐。

管家道:決賽分三輪,第一輪為漢語水平測試,第二輪為智力大沖浪,第三輪為自由表達。最後將由四位姐姐打分評出青春大使。現在,我宣布首屆華府青春大使大賽正式開始。首先是第一輪:文學水平測試。請聽一段對話:

男:看那個妹妹,好靚喔!
女:看你個大頭鬼!
請問:這個女的是什麼意思?

周刷地舉起雙手,管家點頭示意.
周信心十足地道:這還不容易,這女子認為那男子見鬼了.

「錯.」

「我知道」文徵明搶著舉手」那男的天生腦袋奇大.那女子對他的形象不滿.」
「no, no, you are wrong!」管家搖著手指。
「我上」祝枝山終於出馬了「根據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此人定中了消失已一百年的頑疾—面目全非大頭病,導致頭部腫大,狀似厲鬼。」

「果然是高,頗具想像力」管家豎起大拇指,面色突然一沉:「可惜還是錯,如果無人可答出,此題將作廢.」

「慢! 」唐緩緩站起,「如此低劣的文學領悟力真是令我痛心.那男子是不小心打翻了醋壇子,遭到訓斥,如此而已。」
管家道:very good !加十分。
唐舉手向觀眾頻頻示意,對其餘三位笑道:不好意思,在下剛巧對女性心理學略知一二。

管家道:下面進行第二輪:智力大沖浪,請春香姐出題.

春香款款而起,櫻唇輕啟道:《紅樓夢》中的林妹妹最後是怎麼死的?
周道:病死的。
「錯」
文道:老死的
「錯」
最後唐道:這還不簡單,當然是摔死的。
「回答正確,加十分」
周、文不解道:為什麼呀?
唐伯虎道:有歌詞不是說「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天上掉下能不摔死嗎?
周、文大悟。
「最後一輪,自由表達。首先有請9687。」
「主席,各位評委,親愛的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觀點是:(唱<達坂城的石頭>)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春香,嫁給我吧。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表明我的良好條件:

NO.1我的真實身份乃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祝枝山,著名藝術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NO.2在下現工作於外企,薪水豐厚,前途光明;
MO.3鄙人有兩室一廳住房一套,名牌轎車一輛。
像我這樣有才、有貌、有money的人,你難道還不動心嗎?我的總結陳詞完畢,謝謝大家。

「9188」

「在!秋香小姐,你知道「當,當,當」嗎?」
「什麼當當當?」
「就是『Only you,才是我一生所愛,能伴我走過風風雨雨,only you,……..,嗷,嗷,Only.啊喲.」

管家實在無法忍受那難聽的鴨嗓,拿起大棒迎頭一擊.文徵明應聲倒地.管家狠狠地說道:叫你再嘰歪,下一個.

周文賓、文徵明連連擺手道:我們不玩了.

唐喝道:我來.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隱瞞了,其實我就是萬人迷----唐伯虎.秋香,你知道嗎,見到你的第一眼,我便明白了什麼叫一見鍾情,緣定此生.我特意為你寫了一首詩:
每天醒來
首先看到的,是你
首先聽到的,是你
首先觸到的,也是你
置身烈日盼望的是你
靜坐黃昏思念的是你
深入黑夜等待的是你
我今生今世再也離不開的
是你是你永遠是你,你知道嗎
最後,我想說:秋香,嫁給我吧!
三香痴迷地道:好感人!
紛紛舉起手中的打分牌:「10分」「10分」…..
第四幕 結局
管家最後宣布唐伯虎獲勝。唐從管家手裡接過獎杯,泣不成聲,連聲道:我想把獎杯獻給秋香, 她是我奮斗的源泉.
說著,唐走向秋香,從背後拿出一捧鮮花,唱道:你知道我再等你嗎,你如果真的在乎我,又怎會讓我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
秋香接過鮮花,兩人依偎在一起.旁人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
秋香突然把手伸香唐伯虎,唐奇道:娘子,你要什麼?
「別裝傻了,快把你的信用卡交給我保管.這年頭,男人有錢就變壞.我可得把你看緊了。」秋香道。
唐一翻白眼,背過氣去……

『肆』 歌劇、音樂劇和評劇分別是什麼。我搞不清

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歌劇則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一般來說,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高潮。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適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高潮。

音樂劇的獨唱與歌劇的詠嘆調在聽眾的情感中占據了不同的位置。同樣是表現浪漫愛情的獨唱,在音樂劇中,它的曲調可以是感傷的,但在歌劇中,它一定是熱情洋溢的;在歌詞方面,音樂劇趨於表現飽經憂患的經歷,例如「愛——無論你鞭打我,還是傷害我;欺騙我,還是遺棄我,我都將永遠是你的!」,歌劇則永遠是表現歡欣和喜悅的詩一般的語言。

與音樂劇不同,在歌劇里,主人公總保持著優雅而高貴的舉止來生活、相愛和逝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時,他們會祈禱,「主啊,我上路了!」彷彿這不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樂劇中,主人公與愛人告別的場景可以是雜亂的集市,甚至是垃圾場,他們也一定是疲憊不堪和心神憔悴。

起源於巴洛克時期(約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歌劇,即使是在20世紀現代主義影響下的低潮期,也一直渴望成為一項偉大的藝術。它想表現人類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華,蔑視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劇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徹徹底底的壞人,英雄們則勇敢無畏。音樂劇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們也會犯錯誤,也可以失去工作、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但是他們在經歷坎坷之後總能得到真愛、財富和幸福。

音樂劇並不追求卓越與出眾,也沒有野心,因此,它們被認為是平庸的創作。它們寧願逃避,也不抗爭;寧願犯一些小小的過錯,也不願只為理想而生活。音樂劇贊揚民主,它贊揚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對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貴族們,則充滿了鄙視和嘲弄。

歌劇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就有合唱隊的伴唱,有些朗誦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神跡劇等亦香火繚繞,持續不斷。但真正稱得上「音樂的戲劇」的近代西洋歌劇,卻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應運產生的。

【歌劇的起源】

一般認為歐洲歌劇產生於16世紀末。西方公認的第一部歌劇,是在人文主義影響下,企圖恢復古希臘戲劇精神而產生的《達佛涅》(另譯《達芙妮》),編劇o.里努奇尼,作曲j.佩里與j.科爾西,1597年(一說完成於1594年)於佛羅倫薩g.巴爾迪伯爵的宮廷內演出,由於此劇原稿失傳等原因,也有人把1600年為慶祝亨利四世婚儀而寫的《優麗狄茜》做為最早的一部西洋歌劇。由於公眾對歌劇的歡迎,1637年威尼斯創設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劇院。

【歌劇的發展】

17世紀末,在羅馬影響最大的是以亞•斯卡拉蒂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劇樂派。該樂派在劇中不用合唱及芭蕾場面,而高度發展了被後世稱為「美聲」的獨唱技術。當這種「唯唱工為重」的作風走向極端時,歌劇原有的戲劇性表現力和思想內涵幾乎喪失殆盡。於是到18世紀20年代,遂有取材於日常生活、劇情詼諧、音樂質朴的喜歌劇體裁的興起。義大利喜歌劇的第一部典範之作是帕戈萊西的《女傭作主婦》(1733年首演),該劇原是一部正歌劇的幕間劇,1752年在巴黎上演時,曾遭到保守派的詆毀,因而掀起了歌劇史上著名的「喜歌劇論戰」。出於盧梭手筆的法國第一部喜歌劇《鄉村占卜師》就是在這場論戰和這部歌劇的啟示下誕生的。

義大利歌劇在法國最先得到改造,而與法蘭西的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呂利是法國歌劇(「抒情悲劇」)的奠基人,他除了創造出與法語緊密結合的獨唱旋律外,還率先將芭蕾場面運用在歌劇中。在英國,普賽爾在本國假面劇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英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狄東與伊尼阿斯》。在德、奧,則由海頓、狄特爾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將民間歌唱劇發展成德奧民族歌劇,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至18世紀,格魯克針對當時那不勒斯歌劇的平庸、浮淺,力主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與戲劇必須統一,表現應純朴、自然。他的主張和《奧菲歐與優麗狄茜》、《伊菲姬尼在奧利德》等作品對後世歌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19世紀以後,義大利的g.羅西尼、g.威爾迪、g.普契尼,德國的r.瓦格納、法國的g.比才、俄羅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爾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劇大師為歌劇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型於18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ta,意為:小歌劇)已演進、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它的特點是:結構短小、音樂通俗,除獨唱、重唱、合唱、舞蹈外,還用說白。奧國作曲家索貝、原籍德國的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是這一體裁的確立者。

20世紀的歌劇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納影響的理查?施特勞斯(《莎樂美》、《玫瑰騎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是將無調性原則運用於歌劇創作中的貝爾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則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米約、曼諾蒂、巴比爾、奧爾夫、賈納斯岱拉、亨策、莫爾以及英國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頓等。

【聲樂】

歌劇中的聲樂部分包括獨唱、重唱與合唱,歌詞就是劇中人物的台詞(根據樣式不同,也可有說白);器樂部分通常在全劇開幕時有序曲或前奏曲,早期歌劇還間有獻詞性質的序幕(包括聲樂在內)。在每一幕中,器樂除作為歌唱的伴奏外,還起聯接的作用。幕與幕之間常用間奏曲連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在戲劇進展中,還可以插入舞蹈。歌劇的音樂結構可以由相對獨立的音樂片斷連接而成,也可以是連續不斷發展的統一結構。

歌劇中重要的聲樂樣式有朗誦調、詠嘆調、小詠嘆調、詠敘調、重唱、合唱等;其體裁樣式有正歌劇、喜歌劇、大歌劇、小歌劇、輕歌劇、音樂喜劇、室內歌劇、配樂劇等。

詠嘆調

詠嘆調是歌劇中主角們抒發感情的主要唱段,它們的音樂很好聽,結構較完整,能表現歌唱家的聲樂技巧,因而我們經常也會在音樂會上聽到它們,如《蝴蝶夫人》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茶花女》的詠嘆調「為什麼我的心這么激動」、和羅西娜的詠嘆調「我的心裡有一個聲音」等等。

宣敘調

宣敘調是開展劇情的段落,故事往往就在宣敘調里進行,這時角色有較多對話,這種段落不適宜歌唱性太強,就用了半說半唱的方式,叫做宣敘調,它很像京劇里的韻白。京劇中,青衣、小生或老生都有一種帶有誇張語音音調的念白,它雖不是很旋律化,但可使道白便於與前後的歌唱銜接,其功能與西方歌劇里的宣敘調很近似。歐洲歌劇早期的宣敘調非常不歌唱化,叫做「干宣敘調」,往往是用古鋼琴彈奏一個和弦給一個調,歌者就在這個調里用許多同音反復的道白來敘述,這種同音反復譯成中文非常難聽,因為中國語言是有四聲的抑揚頓挫的,我們中國人不能用平平的音調唱:你今天吃飯了沒有?聽起來肯定好笑。所以我們在遇到這種「干宣敘調」時,乾脆就拿掉了說唱,改成對白了。但到19世紀,隨著歌劇宣敘調的逐漸旋律化,如我們在演唱《茶花女》和《卡門》等歌劇時,就把宣敘調也譯配成中文了,有一點旋律性,就可以隨著旋律的高低,找到四聲合適的中文。

重唱

重唱就是幾個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緒和戲劇情節同時歌唱,兩個人同時唱的,叫二重唱,有時會把持贊成和反對意見的角色,組織在一個作品裡;就可能是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在羅西尼的《塞維尼亞理發師》里有六重唱,在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姻》里甚至有七重唱,十幾個人一起唱,有時還分組,一組三、五個人,各有自己的主張,有同情費加羅的,有同情伯爵的,還有看笑話的,作曲家卓越的功力就表現在能把那麼多不同的戲劇音樂形象同時組織在一個音響協調、富有表情的音樂段落裡面,這就與我們的戲曲很不相同了。

還有一個形式就是群眾場面的合唱,前面已經說過了,它可以根據劇情要求是男聲的、女聲的、男女混聲的,或者童聲的。

歌劇有故事情節,歌唱有歌詞,它的歌詞與音樂和戲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而在中國介紹西方歌劇,是用翻譯的方式好呢,還是唱原文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呢?歷來就有各有千秋的兩種主張。建國後,中國的歌劇工作者在介紹西洋歌劇時,在翻譯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文學語言不僅要翻譯得好,在配到音樂里時,還要符合音樂的規律,聽眾才會覺得舒服,才能讓人接受,這是一門學問,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必須要有音樂修養很高的翻譯家,或者翻譯家和音樂家的合作才能做好。我個人的觀點是:既然觀眾是來劇院看戲,人們就要求能看得懂。在中國介紹西方歌劇,就最好翻譯成中文,才能讓人們較為便捷地隨時懂得劇情和歌劇音樂的戲劇性,欣賞到亦歌亦演的表演,它至少可以讓我們中國聽眾覺得我們的音樂工作者是很希望他們懂得西方歌劇的魅力的。而這幾年的社會時尚是用原文加中文字幕的演唱,它雖然可以表現我們的演員演唱原文的水平,而且有了可能被外國的經紀人看中,被邀請到國外去演出的機會,但據我了解,對聽眾來講,對西洋歌劇的接受程度就更遠了,觀眾面更狹窄了,大家會覺得算了,反正你們也不希望我們聽懂,何況一些演員的原文水平也不高,其實誰也聽不懂,這樣對推動西洋歌劇在中國的傳播並不有利。

一種戲劇形式。由配有音樂的戲劇文本(歌詞)組成,演唱時通常用音樂伴奏。除了獨唱演員、重唱演員、合唱和樂團團員外,從其一開始,歌劇演出還常常包括舞蹈演員。這種復雜的、開支龐大的音樂戲劇娛樂形式,5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聽眾喜愛。它與其他戲劇形式的明顯區分在於其台詞用歌唱而不用語言表達;與音樂戲劇式的戲劇,如輕歌劇和音樂喜劇等的區分,則在於其作品的莊重、結構的嚴密和伴隨音響的嚴肅。

古代已有詩劇和音樂相結合的作品。古希臘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在其劇作中就已採用合唱歌隊。中世紀以《聖經》為題材的宗教劇,如神跡劇和奇跡劇,一般也有某種音樂伴奏。這些以及其他音樂戲劇形式可視為歌劇的先聲。歌劇產生於16世紀末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第一部歌劇是文藝復興時期田園詩人利努奇尼(Ottavio Rinuccini)和作曲家佩里(Jacopo Peri)合寫的《達夫尼》(Dafne),現已失傳;現存最早的歌劇劇本《尤麗狄西》(Euridice)也是他們的作品。然而,這兩位歌劇之父的作品在體裁和結構上均屬探索性質。此後約10年,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的歌劇傑作《奧菲歐》(La favola d'Orfeo)問世。其中,器樂伴奏成為一種戲劇因素;其時歌劇題材多為希臘與羅馬神話、傳說和虛構的歷史故事。

歌劇院

世界上第一座歌劇院——聖卡西亞諾劇院(Teatro di San Cassiano)於1637年在威尼斯揭幕,向一般觀眾開放,從而結束了歌劇由皇室和貴族壟斷的時代,大大推動了歌劇的發展。蒙特威爾第的學生卡發利(Francesco Cavalli)是這一時代最著名的歌劇作曲家,他從1639~1669年為威尼斯這座歌劇院創作了共約40部歌劇,其中最有名的為《伊阿宋》(Giasone)。與卡發利同時的義大利歌劇作家蔡斯悌(Pietro Antonio Cesti),也寫有歌劇多部,其最著名之作為《金蘋果》(Il pomo d'oro)。17世紀中期後,威尼斯歌劇體裁開始衰退,雖然這時仍出現了幾個有才華的作曲家,如常被人稱為「喜歌劇之父」的加盧皮(Baldassare Galuppi)。

義大利的其他城市,如羅馬,很快發展起其本地風格的歌劇。羅馬的歌劇與威尼斯不同,它不太強調舞台的富麗堂皇,而喜用風趣的插曲來減輕全劇的悲劇氣氛,注重樂器的序曲和序曲式幕間樂章。羅馬也有不少有名的歌劇作家,如創作了第一部完整喜歌劇《受難者即希望所在者》(Chi soffe speri)的馬佐契(Virgilio Mazzocchi)和馬拉佐利(Marco Marrazzoli)。

18世紀,義大利歌劇中心移至那不勒斯,各種歌劇體裁相繼出現,從而影響了義大利以及許多外國歌劇活動中心。其重點是使音樂服從歌詞,使人聽懂。歌詞作者澤諾(Apostolo Zeno)和梅塔斯塔齊奧(Pietro Metastasio)為此作出了貢獻。歌劇的詠嘆調,特別是三段體詠嘆調,佔主導地位。那不勒斯歌劇和聲純朴,更為旋律化和輕快,並帶有洛可可風格壯麗的音調。代表作家有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波爾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文奇(Leonardo Vinci)和萊奧(Leonardo Leo)。

1720年威尼斯人馬爾切羅(Benedetto Marcello)寫了《時興的戲劇,又名創作和演出義大利歌劇萬無一失的方法》(Il teatro alla moda,o sia metodo sicuro e facile per ben comporre ed eseguire opere italiane in musica),諷刺正歌劇中日益增長的、使戲劇性淡薄的陳規陋習,從而引起了歌劇改革的試驗,但收效甚微。

17世紀發展出了形式獨立的諷刺性喜歌劇。開始時,它往往穿插在正歌劇的幕間。在成熟過程中,它又恢復了一些正歌劇感情嚴肅的特色,進而使許多喜歌劇帶有混合性質。《塞爾維亞的理發師》、《費加洛婚禮》和《秘密結婚》(Il matrimonio segreto)等是此時期的代表作。

1650年前歌劇傳入法國,第一部法國歌劇《波蒙納》(Pomone)於1671年在皇家音樂學院(即今巴黎歌劇院)揭幕式上首演。但歌劇到盧利(Jean-Baptiste Lully)生活的時代才成為真正的法國藝術。義大利人盧利前往巴黎,借用法國話劇與芭蕾舞的特色,創作法國式歌劇。他不喜歡義大利式的詠嘆調,主張改用短而活潑的歌曲。他按照法蘭西喜劇團的朗誦方式改革了宣敘調,並發展起了法國式的序曲。盧利的風格在拉摩(Jean-phlippe Rameau)的歌劇里達到頂峰,其主要作品有《希波利德和阿利茜》(Hippolyte et Aricie)等。

1627年歌劇傳入德國和奧地利後,產生了「民謠歌劇」,涌現了一批歌劇作家,如莫札特、韓德爾、貝多芬等,主要作品有《魔笛》、《奧蘭多》、《費加洛婚禮》、《唐璜》、《費德里奧》(Fidelio)、《月球上的世界》(Il mondo della luna)等。1769年,卡爾札比吉(Ranieri de'Calzabigi)和葛路克發表關於歌劇革新的重要文獻∶歌劇《阿爾西斯特》(Alceste)的前言獻詞。他認為多餘而花俏的三段體詠嘆調應予廢除,代之以樸素的表達和真實的感情。音樂的職責是「為詩服務」。葛路克的代表作有《伊菲姬尼在奧利德》(Iphigenie en Aulide)和《伊菲姬尼在圖利德》(Iphigenie en Tauride)等。他的改革主張曾產生重大影響。

歌劇傳入英國後,經過很長時間才在英國紮根。英國的第一部歌劇是菩賽爾(Henry Purcell)的《狄多和伊尼阿斯》(Dido and Aeneas);它打破了宣敘調和歌曲之間的界限。《乞丐歌劇》的上演,使英國觀眾終於習慣於聽一種用本國語演唱的舞台劇。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法國的喜歌劇得到了很大發展。1752年盧騷的獨幕喜歌劇《鄉村卜者》(Guerre des Bouffons)上演,他用混合曲的方式寫成總譜,把反映十分通俗的浪漫愛情和歌舞雜耍表演的曲調組合在一起,很有法國風格。爾後這種新的雜燴式喜歌劇便統治了巴黎和其他地區的歌劇舞台。著名劇作家有蒙西尼(Pierre-Alexandre Monsigny)、格雷特里(Andre Gretry)、梅於爾(Etienne-Nicolas Mehul)和布瓦埃爾迪厄(Francois-Adrien Boieldieu)。法國喜歌劇自布瓦埃爾迪厄後,變得更義大利化,反映出羅西尼的影響。在此時期,義大利歌劇一度衰落,後因邁爾(Johann Simon Mayr)、羅西尼、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和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等有才華的歌劇作曲家創作了一批有世界聲譽的歌劇作品,如《塞爾維亞的理發師》、《安娜.波蓮》(Anna Bolena)、《海盜》(Il pirata)、《清教徒》(I puritani)等而重新受人喜愛。

「大歌劇」產生於19世紀的巴黎,這是一種具有國際風格的大型歌劇,採用歷史的或虛構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舞台上充滿了奇景艷服、芭蕾舞和各種跑龍套的方陣隊列。它幾乎摒棄了美聲唱法的精巧細微,極大地擴充了樂團本身和它在戲劇中的作用。第一出公認的大歌劇是梅耶貝爾(Giacomo Meyerbeer)的《魔鬼羅伯特》(Robert le Diable)。梅耶貝爾和阿勒威(Fromental Halevy)之後,大歌劇開始反映出新的音樂趨向,發展成多種多樣的混合形式。這時期的法國歌劇作家還有白遼士和奧芬巴赫,二人主要作品有《天堂與地獄》(Orphee aux enfers)、《特洛伊人》、《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等。

德國浪漫主義的歌劇是《魔彈射手》(Der Freischutz)等作品,它們是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先導,這時期興起的還有輕歌劇,約翰.史特勞斯的名作《蝙蝠》使之發展到顛峰。

19世紀後著名歌劇作曲家有∶義大利的威爾第、普契尼、布索尼等;德國和奧地利的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費慈納(Hans Pfitzner)、荀白克、貝爾格等;法國的古諾、比才、托馬、馬斯奈(Jules Massenet)、德布西、拉威爾。

歌劇傳入俄國後,最初多搬演外國作品,爾後才產生了俄國歌劇之父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等一批優秀歌劇作曲家,如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鮑羅定、穆梭斯基(Modest Mussorgsky)、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和普羅高菲夫等。

至20世紀中葉歌劇幾乎變成一種博物館藝術,多是重演舊作而極少新作。歌劇的未來出路有些作家認為在於類似歌劇的、使觀眾感到驚奇和意外的舞台劇和其他混合的歌劇形式之中,其他人則認為在於為工廠和學校上演而創作的種種小型歌劇之中。

評劇:
評劇,外來劇種,19世紀末傳入營口。開始是以對口蓮花落的形式出現的。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營口出現專演蓮花落的李子祥共和班。20年代,該班的女旦崛起後,營口評劇舞台上的女旦逐步取代男旦。營口成為評劇演唱四大基地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營口市、縣相繼建立了評劇專業演團體,演出活動呈一時之盛。70年代末以後,各劇團相繼恢復,受到歡迎和好評。遼寧省營口市盼盼評劇團始建於1952年,已有五十年的歷史。《狸貓換太子》、《李三娘》為代表的9台劇目,近兩年與廣州唱金影視有限公司合作錄制影碟後在全國發行。現代評劇《烽火少年》在省內外演出共300餘場,更受到各級領導和各界觀眾的普遍贊譽。2002年9月,營口市評劇團的新編傳統評劇《奇冤義膽》,在第三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中,榮獲優秀演出獎。這是建國以來我市專業團體獲得的最高獎項。

『伍』 音樂劇主題的出現有哪幾種形式

音樂抄劇誕生於上個世紀初的歐襲美大陸,其中,音樂源於地道的美國黑人的爵士音樂,舞蹈綜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開了音樂劇時代到來,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當時家喻戶曉,流傳全球。從以爵士音樂、舞蹈為主的音樂劇到搖滾音樂劇,再到類似有現代歌劇概念的歐洲音樂劇,音樂劇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成為保留著相當藝術水準的大眾化演出形式。

音樂劇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舞台綜合藝術,如果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它的構成要素幾乎囊括了當今世界上現存的絕大多數藝術品種———從文學、戲劇、詩歌、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建築,到幽默藝術、滑稽表演和聲光藝術,甚至也包括了電影、雜技、魔術等等。

音樂劇將這些不同美學范疇、不同審美方式、不同藝術魅力的藝術門類高度綜合起來,它向觀眾所提供的,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聽覺與視覺並重、表情與造型俱備的綜合性劇場審美效應。

『陸』 從舞美的角度評價《小王子》音樂劇,詳細點!!

東藝不怵「同城打擂」
.一本數萬字、百餘頁的小書,自1943年誕生之日起,就被法國乃至西方世界一致認為是「20世紀最佳法語圖書」。全球2500萬冊的銷量,超過100種語言的版本,讓這本名叫《小王子》的書,成為20世紀流傳最廣的成人童話。
以此改編的法國原版音樂劇《小王子》,11日起在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連演16場。一個嚴峻的問題是,把一部幾乎沒有什麼戲劇沖突的名著搬上申城舞台之時,它又正面遭遇著《媽媽咪呀!》以及「太陽馬戲」這兩部大製作演出的「前後夾擊」,特別是與同在浦東上演的「太陽馬戲」可謂是比鄰相望。
《小王子》的亞洲巡演首站,是否會因此變得有些尷尬?東藝總經理林宏鳴對此坦言,面對優秀劇目的「撞車」,宣傳資源、觀眾的選擇,在現實中的互相影響是必然的,但同時令他自信滿滿的利好消息則是,上海文化市場的這塊蛋糕遠沒有飽和。
「放眼東京、紐約、倫敦這樣的世界級城市,每晚十數台甚至數十台演出同時上演是家常便飯。而這次,《小王子》與其他大牌製作的同城熱演,正好是一個以高品質演出來證明演出市場空間的有益嘗試。」為了表明良性培育文化觀眾的決心,東方藝術中心還在6月與「太陽馬戲」達成協議,憑各自的票券,可以九五折的優惠購買對方劇目的入場券。
目前這3部劇目的出票情況幾乎平分秋色,截至上周,演出的總體票房各自達到了7成以上,尤其是低價位的票子早已告罄。僅從票房收益來看,就個個都是「贏家」。 不是所有的音樂劇都用來消遣
從「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開始,《小王子》在淡淡的哀怨之中,用詩意十足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充滿哲理、又不乏純真愛心的故事。小王子看似天真卻值得咀嚼再三的話語,實則在提醒奔波忙碌的大人們——生命中美好事物近在咫尺,只要你保有一顆童心。
「星星美,是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沙漠美,是因為某一處藏有水井。」類似的話語,不斷出現在音樂劇中。雖然是法語演繹,絕大多數觀眾需要藉助字幕來理解,不過出於對《小王子》這本書籍的熟悉,少數觀眾甚至能准確猜出台上演員的下一句台詞,這也讓演出方喜出望外。
聽音樂劇《小王子》,就像聽一首歌詞唯美、旋律憂傷的愛的頌歌,那歌能夠凈化你的心靈」,一位白領觀眾范小姐陶醉在天籟般的演唱中。在她看來,這部「成人童話」帶領觀眾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感悟失去的童心和純真感動。
被認為是《小王子》最佳譯本作者的馬振騁認為,《小王子》詩一樣的語言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只有靠閱讀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對於尚未看過原作的觀眾,音樂劇是最好的導讀。「原汁原味的風貌,奇幻的舞美特效,音樂劇更能激發觀眾回歸閱讀。」
業內人士也就此指出,不是所有的音樂劇,都像電影大片一樣僅僅以供消遣,好的劇目應當具有耐讀性。《小王子》的價值不僅在於觀眾坐在劇院里欣賞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在走出劇院之後。「一個成熟的觀眾,也應該有意識地在觀賞改編作品後,補上原作閱讀這一課;又或者是重新拾起書本,再次品出人生的幾多味道。」 小王子扮演者原是女兒身
《小王子》以復雜的舞台機關,為觀眾打開了一個夢想世界。演出中,平均每分鍾就有2個機關現身。舞台上的6顆星球隨著軌道滑動、演員衣服上有燈泡閃爍、玫瑰花的花瓣會片片盛開……讓觀眾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猶如造訪「環球製片場」。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幾乎所有觀眾都不會懷疑飾演「小王子」一角的不是男孩。所以,睜大眼睛看好啦,亞洲巡演版中的「小王子」扮演者的的確確是位女生!
劇組人員介紹,《小王子》於2002年在法國上演後,觀眾對這部音樂劇中的小王子扮演者小童星Jeff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隨著當年的小童星逐漸長大,他已不適合扮演這個角色,於是《小王子》不得不停演。
「再找小男孩出演,風險較大,小孩子的舞台掌控力不一定穩定,而大男生的聲音已經變得粗獷,因此找個適合的女生起到仿童聲的效果。」2007年,由於出眾的天賦與對於角色較高的領悟能力,身高159厘米、18歲的Manon Taris被選出演「小王子」一角。據悉,她5歲就開始學習舞蹈和舞台表演,7歲開始在兒童音樂劇中擔當角色。2003年起,她在音樂劇中擔當獨唱,並參加合唱團的演出。
其實「小王子懸念」一直就留著。在演出前一周劇組來到上海,當該劇導演以及劇中飛行員、玫瑰、狐狸的扮演者一一現身時,劇中最為核心的「小王子」卻仍然不見蹤影。藝術總監兼導演布魯諾·卡路奇曾賣起關子這樣對記者說:「令人期待的小王子,正在他自己的星球上,暫時無法來到大家身邊,不過他即將穿越神秘的太空,出現在首演的舞台上。」幽默的回答,原來留給觀眾的是這樣一個驚喜。
在此次上海演出中,飾演劇中送小王子回到他自己星球的那條蛇,是一位從上海本地挑選出的演員,更是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閱讀全文

與什麼音樂劇造型出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