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中央音樂學院75校慶黃河大合唱

中央音樂學院75校慶黃河大合唱

發布時間:2021-03-07 18:05:44

㈠ 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的團體介紹

青年合唱團由聲樂歌劇系的優秀學生組成,曾演唱過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版、勃拉姆斯、舒曼權、威爾第、普契尼、約翰.施特勞斯、冼星海、趙元任等諸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合唱作品,曲目包括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莫扎特的《阿利路亞》、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四樂章《歡樂頌》、舒曼的《茨岡之歌》、威爾第歌劇《游吟詩人》中的合唱曲《鐵砧合唱》、歌劇《那布科》中的合唱曲《希伯萊奴隸之歌》、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中的合唱部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趙元任的《海韻》、鄭律成的《婁山關》以及無伴奏合唱約翰·施特勞斯的《撥弦波爾卡》、《回聲》、《半個月亮爬上來》、《牧歌》等眾多中外經典名作。

㈡ 交響樂團演奏的關於黃河的很經典的曲子叫什麼

黃河協奏曲.殷承宗 那版演奏我覺得是最好的.

到處都有得下..啥電驢啊.迅雷啊..土豆還能在線看的.
網路下吧..
郎朗那版也不錯.還有個牛牛(最小年齡彈黃河的)上回還在廈門開演奏會...

貼個資料給你看看.
[英] Yellow River piano concerto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光未然(即張光年)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並在年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 冼星海聽後異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並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由鄔析零指揮),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作品共有八個樂章,每章開首均有配樂朗誦。
1.《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原稿為男聲合唱)
2.《黃河頌》(男高音或男中音獨唱)
3.《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三弦伴奏)
4.《黃水謠》(女聲二部合唱,原稿為齊唱)
5.《河邊對口曲》(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原稿是男聲對唱)
6.《黃河怨》(女高音獨唱,音樂會上常按修訂稿加入女聲三部伴唱)
7.《保衛黃河》(輪唱)
8.《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六十年代後期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早在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從中央樂團到中央音樂學院來看大字報。殷承宗有了鋼琴伴唱《紅燈記》之經驗,便想在「鋼琴革命」的步伐上再邁出新的一步。這時中央音樂學院二樓西牆上,正有陳蓮女士的大字報貼出。(陳蓮於1964的上書毛澤東,獲毛支持,批復「信是寫得好的。」之後,曾由江青接見。)
陳蓮在此大字報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對她說:「《黃河大合唱》很有氣勢,可以寫成鋼琴協奏曲。」從那次以後,殷承宗便向江青寫信,擬把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寫為鋼琴協奏曲,江青閱信後批復:「很好。《黃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詞。」光未然的歌詞,當年啟發了冼星海的創作沖動與靈感,今天也同樣自然而然地啟迪和萌發《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組成員的想像力和樂思。
《黃河》創作組的成員,從1969年2月成立之後,始終在不斷地變化。杜鳴心離去之後,殷承宗從中央音樂學院借調了作曲家盛禮洪先生來主持樂隊配器工作。本文作者當時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專職從事鋼琴教材創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國鋼琴作品創作方面,志向較合,這次他費了不少力氣,把他借調到中央樂團做搭檔。
許裴星則是剛剛分配到中央樂團工作的年輕鋼琴伴奏演員,曾是殷的學生,殷留他在組內,請他協助一些事務性工作,亦部分地參加創作組的討論。後來幾個月中,青年鋼琴家石叔誠也部分地加入到創作組的活動中,因為他是擔任《黃河》鋼琴協奏曲的B組獨奏演員,了解《黃河》創作意圖,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該作品。他們二位憑年輕人的聰慧敏感,也發表了一些好的意見。不過他們並不擔任任何實際創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組建《黃河》創作組的過程中,又請來另一位女士劉庄。
到了1969年初夏,《黃河》協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試奏時,請來了李德倫、嚴良昆(《黃河大合唱》的權威指揮家)、杜鳴心和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各聲部長共十餘人。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儲望華擔任第二鋼琴(即樂隊部分)協奏。從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醞釀方案、體驗生活、群眾集體討論以及對第一稿修正的認同之後,進入了整體運作的第二階段,即創作執筆階段。《黃河》鋼琴協奏曲,由殷承宗、儲望華、劉庄、盛禮洪四人負責執筆,日夜奮戰。
《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每一個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筆,定稿。創作室內抽屜、紙簍中數百上千張被廢棄的舊稿譜紙……有集體智能的凝聚,更有創作者們的汲取、篩選及提煉的功夫。
樂曲共分為四個樂章。首樂章《序曲——黃河船夫曲》以磅礴氣勢展開黃河上船夫與波浪搏鬥的情景。粗狂的劃船聲,狂號的浪濤風聲,在鋼琴連串的琶音與樂隊的呼應下,到達樂曲的第一個高潮。然後,引入鋼琴的華彩樂段,經過短暫的喘息,在鋼琴強勁的跑句帶引下,全曲又再返回樂曲開始時的緊張搏鬥場面。第二樂章《黃河頌》以《黃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獨唱曲的旋律作基礎發展,描繪出黃河與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樂曲逐漸加以展開,層次與力度逐漸加強,終於形成歌頌性高潮,以強有力的和弦終結全曲。第三樂章《黃河憤》,以《黃水謠》的曲調作骨幹,中間插入《黃河怨》的材料。全曲結構宏大,情緒變化多而富有深度。鋼琴在與樂隊呼應交織下,從憤恨的高潮滑落,在帶有無奈傷痛的和弦中結束。終章《保衛黃河》以銅管樂奏出短促庄嚴的引子,帶出鋼琴的華彩樂段。由鋼琴奏出《保衛黃河》的主題曲調。進入高潮時,庄嚴雄渾的曲調營造出一個恢宏氣勢的勝利高潮,終結全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版是「東方紅」版,是在江青的堅持下採用的,不過演出時效果異常的好,很激動人心。

㈢ 急需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音樂背景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結構介紹

全曲由《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合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合唱)等9個樂章組成。各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在表現內容、演唱形式和音樂形象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全曲又由表現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幾個基本音調始終貫串於整個大合唱,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展和末樂章的總結概括,以及每樂章之前的朗誦為先導等,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合唱手法豐富多采和樂隊的交響性發揮,全曲的宏偉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構成了這部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特色。《黃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傑出創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歷史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作者介紹

冼星海,生於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農歷五月十一日),原藉廣東番禺,父親冼喜泰是一個船工,在他出世時已去世,母親黃蘇英是一個農村婦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歲時祖父去世,隨母親到南洋,進了一所舊式學校,攻讀四書五經。後轉到英國人辦的英文學校,攻讀英文。十一歲轉到華僑辦的高等小學,讀了兩年,回到廣東,進嶺南大學附中,又升入大學,一直以半工讀來維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學習結束,做過打字員、工人、夜校教員和嶺南大學音樂教員。二十一歲那年到北京進北大音樂傳習所學理論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翌年到上海國立音樂院學習,一九二九年離開國立音樂院,加入田漢所組織的南國劇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歲的冼星海出國到法國巴黎,隨奧伯多菲爾學習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進過法國國立巴黎音樂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創辦的音樂學校,做過飯店堂館、修指甲和咖啡店的雜役和音樂師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風》(三重奏),明顯地受到當年他跟從過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響。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國,改變了創作方向,參加了洶涌澎湃的國防音樂運動,開始寫作第一交響曲,並於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與公司意見不合而辭職,轉入新華影片公司任《壯志凌雲》、《夜半歌聲》、《青年進行曲》等片的音樂指導。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為《日出》、《大雷雨》等劇作曲配音。「八·一三」事變後,加入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傳;年底留武漢,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與張曙等共同主持武漢抗戰音樂運動。翌年十一月,第三廳工作受阻礙,奔赴延安,出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創作《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犧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離延安赴蘇聯深造音樂,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後的作品《中國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歲。冼星海在蘇聯的最後五年,完成不少器樂作品,包括有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管弦樂第一組曲《後方》、第二組曲《牧馬詞》、第三組曲《敕勒歌》、第四組曲《滿江紅》、交響樂《中國生活》、中國舞曲三首、小提琴與兩架鋼琴合奏曲《阿曼蓋爾德》,而《中國狂想曲》則不幸成為他的「天鵝之歌」。

《黃河大合唱》簡介背後的故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樂曲誕生於日戰前最為慘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的事,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敵演劇三隊撤退,經過黃河,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達延安,醞釀已久的詩情便爆發,寫成黃河詩章,在農歷大除夕作了朗誦演出,當時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誦感動,在一個小窯洞內,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鄔析零指揮抗敵三隊於陝北大禮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

今日已貴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回憶當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在物質條件極缺乏的邊區,要組成一個完備的樂隊是談不上的,當時有什麼樂器都盡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擊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你看那樂隊的右角,立著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鐵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發出了雄渾且帶有金屬共鳴的聲音,歌唱黃河的宏偉氣概;你再看在這具新式「武器」的側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個大號的搪瓷缸子,裡面擺了十幾二十把吃飯用的勺子。當「黃河船夫曲」的朗誦「那麼你聽吧!」一完,指揮者的手臂一揮,這具新式打擊樂器就發出「嘩啦嘩啦」之聲,與管弦、鑼鼓齊鳴,配合著合唱隊的「咳喲,劃喲!……」,烘托出萬馬奔騰之勢。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八個樂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後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黃河大合唱》當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採用三弦伴奏,人聲朗誦的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往往被略去不演。據說是因為戰時難找能勝任該段朗誦的演員,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卻成為慣例。從創作技術來說,冼星海運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聲寫作技巧來創作《黃河》;從題材上來說,則將現實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藝術性的加工塑造,這使《黃河大合唱》成為一首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時代感的藝術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個世紀前《黃河》誕生的時代、生活背景雖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對中華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勵卻仍然存在,每次唱之聽之,仍令人激動,其因在此。

或許在今日重溫一下冼星海於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間,在蘇聯所寫的「創作札記」中關於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對欣賞這部作品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寫,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寫於陝北抗日根據地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時際演劇第三隊來延,光未然同志把黃河歌詞寫好後即交我去譜,寫成後由第三隊鄔析零指揮,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演出,其後魯藝周年紀念晚會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舉行了兩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評。

以後延安遇到有大的晚會,如歡迎周副主席、朱總司令、鄧寶珊將軍、茅盾、沈志遠和蒙古代表及國民政府的調查團、慰勞隊、西北攝影團等,都是以《黃河大合唱》為中心。這曲是在魯藝一個小窯洞(魯藝舊址)里寫成的,為著第三隊要離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時間連總譜和合唱寫成了。因為各地不論前線和後方都歡迎這個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寫成五線譜,用交響樂隊伴奏合唱,比較簡譜所寫的更好些,但因為忙於教務和創作,一時未能執筆。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順利地把它完成了。這種配器法是歐美和各國都可採用,比較以前的簡譜更國際化,但同時這個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進步的技巧。

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時曾屢次由我指揮,合唱隊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樂隊二十餘人,多用中國樂器。大禮堂幾乎容納不下,聲音遠遠可以聽到。

還在延安的時候,人們就告訴我,重慶和國內各報都有說及《黃河大合唱》是抗戰期中新音樂的創舉。當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辦事處時,蕭三告訴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報報導我和《黃河大合唱》;蘇聯名記者和攝影師卡爾門先後在「國際文學」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幟」寫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國的一年》,其中也有關於我和《黃河大合唱》的評論。我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就滿足。尤其是有一天,吳玉章同志當全體魯藝術學生教員集合時,說及我的努力和《黃河大合唱》得到國際上的嘉許,我聽了之後,自問漸愧,因為我歷年所想創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產,一方面又要精練,一個《黃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麼,我還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貢獻給偉大的中華民族。我漸愧的是自己寫得還不夠好,還不夠民眾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寫了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還要寫,要到我最後的呼吸為止。我不曾忘記丹第八十三歲臨死前還對我們說,他想寫作,仍想完成他關於理查特·瓦格納的文章!羅曼·羅蘭七十三歲的時候仍想學習俄文,因為他發現俄國文學的寶藏。貝多芬臨死時說:『我不過寫了幾個音符……』我是什麼東西呢?比較他們差得多了,還不更努力么?」

創作背景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歌詞

一.《黃河船夫曲》(朗誦詞)

朋友!
你到過黃河嗎?
你渡過黃河嗎?
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
拼著性命
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
那麼你聽吧!

(歌詞)

咳喲!劃喲……
烏雲啊,遮滿天!
波濤啊,高如山!
冷風啊,撲上臉!
浪花啊,打進船!
咳喲!劃喲……
夥伴啊,睜開眼!
舵手啊,把住腕!
當心啊,別偷懶!
拚命啊,莫膽寒!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線,
團結一心沖上前!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咳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咳喲!咳喲!
哈哈哈哈……

我們看見了河岸,
我們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氣啊喘一喘.
回頭來,
再和那黃河怒濤
決一死戰!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咳!劃喲……

《黃河大合唱》專輯簡介

作詞: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整理:李煥之
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指揮:時樂蒙
朗誦:林中華錄音時間:1955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40多位勢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此後的數十年來《黃河大合唱》一直作為正義力量的象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以其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黃子孫中永遠傳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際,香港舉辦了歷時14天的「黃河」音樂節。《黃河大合唱》全曲演唱僅40分鍾,然而那天的謝幕竟長達20多分鍾。在台灣,《黃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時間長達40多年。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香港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對《黃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想辦法爭取《黃河大合唱》在台灣的演出,各種報紙也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呼籲。在台灣被禁錮了40多年的《黃河大合唱》最終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國紐約的百老匯春意盎然。「黃河之聲」中國經典名曲音樂會吸引了來自香港、台灣和大陸的旅美華人,也吸引了眾多的美國人。美國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紐約時報》兩次介紹該音樂會。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美國人用中文演唱氣吞山河的《黃河大合唱》。開場的《黃河船夫曲》激烈緊張,這段唱曲節奏較快,歌詞繞嘴,對於美國歌手們來說發音相當困難,但他們那種「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態度,反而把樂曲表現得更有力度。美國合唱團的女聲部音質清麗,極富彈性,中文發音準確,金發碧眼的女士們以熱愛家鄉這種人類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黃水謠》表現得有如春波婉轉,映出了黃河兩岸農田村舍。合唱的最後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將音樂會推到黃河的浪峰,當《黃河大合唱》在合唱團八十幾位隊員多次重復的「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的高亢歌聲中結束時,激動萬分的觀眾一下全都站起來,以雷鳴般的掌聲和熱情的歡呼聲向中美藝術家表達他們內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謝。觀眾中的美國人從節目單中的英文介紹和演員們表現的音樂中也聽懂了「黃河」,他們與中國聽眾一樣情緒高昂,熱烈地鼓掌。再三謝幕的全體演員們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衛黃河》,這時觀眾們情緒高昂,以有節奏的掌聲加入了這雄壯的進行曲,還有不少人跟著唱起來。歌聲結束,激動的觀眾們還不願離去,又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最後演員們唱了三遍《保衛黃河》,音樂會才徐徐落下帷幕。

1956年 5月 中央廣播事業局在北京召開唱片專業會議,會議決定盡快成立中國唱片社。
1957年 6月27日 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成立中國唱片社籌備處。
1958年 6月17日 中國唱片社正式成立,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周新武兼任社長,徐曙任副社長。唱片編輯組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分出,劃歸中國唱片社。中國唱片社內設音樂、戲曲、文教、出口四個組。同年,設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唱片出版組遷回中國唱片廠,與錄音資料組合並成唱片出版部,設音樂、戲曲、錄音、出版四個組。徐以禮任唱片出版部主任。9月28日 中國唱片廠自行研製成功。中密紋唱片(33轉/分,每面容量17分鍾)。第一批出版的中密紋唱片有《黃河大合唱》等6種。

1982年12月23日 國務院頒布了「錄音錄像製品管理暫行規定」。對《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大型聲樂作品,進行立體聲錄音,並重新出版。

本場演出錄之於1955年,時值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剛剛結束,新中國百廢待興,因此當時的條件還十分簡陋,整場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蘇聯產「波羅地海」鋼琴和幾件簡單的樂器。朗誦是黃河大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貫穿整場演出,擔任朗誦的林中華,當時年僅24歲。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黃河大合唱》,現存世量僅400多張,本專輯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對首版錄音重新編輯音效處理再版發行的LP唱片轉制的。

㈣ 黃河大合唱資料謝謝~~

《黃河大合唱》誕生已經66年,但其並沒有因為歲月的改變、時代的變遷而被人遺忘,相反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傳唱。從17歲就開始指揮該曲至今已上千場的嚴良堃說,《黃河大合唱》之所以歷演不衰,主要有三個原因:其歌頌偉大的抗日戰爭,表達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並最終以勝利告終,充分表現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調,歌詞寫得非常中國化,一方面繼承了民族的精華,同時也借鑒了西方藝術進行加工,是造詣高深而又雅俗共賞的劃時代精品;作品不斷改進,加工,跟隨時代的進步。

他說,在《黃河大合唱》雄渾的歌聲與音樂中,存在一個多世紀的被欺壓感得到了解脫。音樂在充分表達了聽眾的這種情感,同時它還能喚起在海外長大的華人的民族認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黃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種勿忘苦難心存危機的現實意義。今日我們能從《黃河大合唱》聽到的,不僅僅是國家興亡的民族呼聲,不僅僅是時代的戰歌。從音樂上來說,《黃河大合唱》音調有黃河船夫的號子,有來自民間音調的民族體歌曲,有鄉土味濃郁的山西音調,作曲的技巧與和聲,卻又是很歐洲的。

已進入21世紀的今日,和60多年前《黃河大合唱》誕生的時代、生活背景雖然完全不同,但是這部作品對中華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勵作用卻仍然存在,今年正好是冼星海誕辰一百周年,又是取得抗日戰爭完全勝利的60周年,這部作品對於我們就更有特別意義。

㈤ 《黃河大合唱》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怎樣的影響與地位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樂曲誕生於日戰前最為慘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的事,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敵演劇三隊撤退,經過黃河,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達延安,醞釀已久的詩情便爆發,寫成黃河詩章,在農歷大除夕作了朗誦演出,當時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誦感動,在一個小窯洞內,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鄔析零指揮抗敵三隊於陝北大禮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

今日已貴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回憶當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在物質條件極缺乏的邊區,要組成一個完備的樂隊是談不上的,當時有什麼樂器都盡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擊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你看那樂隊的右角,立著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鐵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發出了雄渾且帶有金屬共鳴的聲音,歌唱黃河的宏偉氣概;你再看在這具新式「武器」的側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個大號的搪瓷缸子,裡面擺了十幾二十把吃飯用的勺子。當「黃河船夫曲」的朗誦「那麼你聽吧!」一完,指揮者的手臂一揮,這具新式打擊樂器就發出「嘩啦嘩啦」之聲,與管弦、鑼鼓齊鳴,配合著合唱隊的「咳喲,劃喲!……」,烘托出萬馬奔騰之勢。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八個樂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後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文化部委託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中國音樂家協會6 月15—16日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李煥之、副主席孫慎、分黨組書記吳雁澤,文化部辦公廳主任尹志良、藝教司社科處處長陳迎憲,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薛若琳、副書記王澤洲,1938年冼星海在武漢政治部三廳工作時的同事林路(86歲,原湖北省音協主席、武漢音樂學院院長,現湖北省文聯副主席),1939年《黃河大合唱》首演的指揮者鄔析零(83歲,原抗敵演劇三隊音樂組長,文化部離休幹部),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演出時《黃河怨》的首位演唱者莎萊(76歲,原武漢市文聯主席),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演出時的伴奏樂隊成員羅浪(79歲,1949年開國大典軍樂隊的總指揮、總政軍樂團的首任團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蘇夏、汪毓和、梁茂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聆群,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向延生、魏廷格,歌唱家劉秉義,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陶亞兵,星海音樂學院教授羅小平、何平、周廣平、房曉敏,桂林文化局的陸鏗榮、左超英,武漢音樂學院教授田可文,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孟維平,《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張光年的夫人黃葉綠、曲作者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夫婦以及中國文化報、人民音樂、北京音樂台、音樂生活報的編輯記者等共50餘人和來自哈薩克共和國的代表團(他們的長輩曾救助流落在該國的冼星海)出席了研討會。
研討會由音樂研究所副所長韓寶強和向延生主持。音樂研究所所長喬建中在致詞中,熱烈歡迎來自各地的有關領導、音樂界前輩和專家學者赴會,並對近百年來同樣以「黃河」為題材的音樂作品中,《黃河大合唱》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源進行了剖析,吳雁澤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致詞,並對《黃河大合唱》經久不衰的生命力、產生這首作品的動力與基礎作了探討。尹志良代表文化部祝賀研討會的召開,說明這次研討會是文化部舉辦的「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認為《黃河大合唱》在弘揚不朽的中華民族精神,藝術創作上把音樂藝術與時代精神完美的結合,達到了很高的境界。薛若琳、王澤洲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祝賀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指出冼星海的作品是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黃河大合唱》對當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會者對《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傳播、版本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黃河大合唱》的創作
鄔析零等人介紹了《黃河大合唱》誕生的經過:1938年10月底抗敵演劇三隊奔赴山西呂梁山抗日根據地時,首次乘木船渡過黃河,目睹了黃河的驚濤駭浪,聆聽了激昂的黃河船夫號子。此後數月的緊張戰斗歲月里,祖國雄奇的山河,萬山叢中游擊健兒的英姿,強烈地震撼著隨三隊同行的詩人光未然(時任演劇三隊中共特別黨支部書記)的心弦,開始醞釀寫作長詩《黃河吟》。1939年初演劇三隊再次渡過黃河去延安學習、匯報工作時,光未然又見到了冼星海,兩人第三次的合作產物就是《黃河大合唱》(1937年在上海、1938年在武漢政治部三廳時,他們已合寫有多首歌曲)。2月26日冼星海去醫院探望治傷的光未然後, 光未然躺在延安和平醫院的病床上,5天口述了《黃河吟》400多行的詩句(由三隊隊員胡志濤協助筆錄)。3月11 日演劇三隊舉辦的元宵節晚會上,光未然一氣呵成地朗誦了自己的這部新作。掌聲中,激動的冼星海一把將詞稿抓在手裡說:「我有把握把它譜好!我一定及時為你們趕出來!」此後鄔析零應邀去冼星海處詳盡介紹了三隊渡過黃河的情景、黃河壺口瀑布的壯麗景觀和呂梁山抗日根據地的戰斗情況,為此冼星海特別記寫了好幾個鄔析零學唱的黃河船夫號子的動機音型。
根據冼星海的《創作雜記》,他是3月26日開始寫作《黃河吟》, 到3月31日僅6天時間,就把總譜與合唱都寫成了(包括《黃河頌》的三稿)。在這些短的時間里,冼星海就寫作了這部名揚國內外的大型合唱套曲,真可謂是神來之筆。陳聆群說這除了冼星海的天資與勤奮,還要看到這之前冼星海有半個月的醞釀時間;而且在這之前冼星海創作的眾多歌曲、收集的許多民歌、特別是寫作《生產大合唱》,在音樂的民族語言和風格,創作大型合唱套曲等方面,都為冼星海快速創作《黃河大合唱》(冼星海4月9日日記里,才首次出現了這個曲名)積累了經驗,作了准備。
《黃河大合唱》的演出
在冼星海的幫助、輔導下, 作為演劇三隊離開延安的告別節目, 1939年4月13日晚《黃河大合唱》由抗敵演劇三隊的30 餘人首次演出於延安的陝北公學禮堂(魯藝音樂系的部分師生參加樂隊伴奏)——指揮鄔析零,男女獨唱是田沖、蔣旨暇,對唱是史鑒、劉晨喧,串連「說白」的是胡丹佛,《黃河之水天上來》由光未然親自吟誦(由李鷹航彈奏三弦伴奏)。經冼星海再次指導後,4月16 日三隊在延安第二次演出了《黃河大合唱》。
為籌備紀念魯迅藝術文學院成立一周年,由魯藝各系師生60餘人組成的合唱團(後人數陸續增多),4月25 日起由冼星海指揮排練《黃河大合唱》,5月11日晚「魯藝一周年紀念第一次音樂晚會」上, 冼星海指揮100餘人的魯藝合唱團,在20餘人的中西混合樂隊伴奏下, 成功地演唱了《黃河大合唱》(男女聲獨唱是陳地、莎萊)。唱完時,出席觀看的毛主席等人都跳起來熱烈鼓掌,很感動地連說了幾聲「好」。12日晚又演給黨校及馬列學院看,得到延安各界的好評。此後延安遇到重大的晚會,如歡迎周副主席、朱總司令、鄧寶珊將軍、茅盾以及蒙古代表、國民政府的調查團、慰勞隊等,都是以演唱《黃河大合唱》作為中心(女聲獨唱改為唐榮枚)。1940年2月16日歡迎西北攝影團時, 演出人數曾經多達500名。當年5月冼星海離開延安去蘇聯後,由李煥之繼續指揮魯藝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
羅浪新近提供的一張1939年魯藝《黃河大合唱》伴奏樂隊的合影照片里,經多人傳看已辨認出的成員有:小提琴—向隅(隊長)、汪鵬、梁寒光,二胡—李凌、時樂蒙、白葦,笛子—諶亞選,三弦—李鷹航,曼陀林—朱榮輝,用洋油桶自製的低音二胡—陶建新,口琴—韋虹、羅浪(兼打大軍鼓),打擊樂器—李煥之。另有3人未認出。
《黃河大合唱》的傳播
演劇三隊依照中共中央組織部的安排,1939年4 月離開延安返回國民黨治理區繼續工作後,5 月即在二戰區司令部所在地陝西宜川縣演唱了《黃河大合唱》。又把歌譜寄給演劇四隊,11月四隊就在五戰區司令部所在地湖北老河口演出了《黃河大合唱》(這是三隊以外,目前所知此曲在國民黨治理區的首次演唱)。1941年初演劇三隊、十隊和抗敵宣傳四隊在河南洛陽聯合演出了《黃河大合唱》。
1939年4月29日魯藝音樂系油印了《黃河大合唱》的簡譜本, 途經延安的西北攝影團一次就要去了42本(見冼星海1940年2月18 日日記)。由魯藝部分師生組成的華北聯合大學1939年7月奔赴抗日前線, 《黃河大合唱》的歌聲很快就回響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天空。西北戰地服務團1939年也演唱了《黃河大合唱》(指揮周巍峙)。
林路1940年初在桂林收到夏衍轉來的《黃河大合唱》歌譜後,即把它陸續刊登於他主編的《每月新歌選》1940年第4—7期。這年7 月林路還指揮「樂群社」等歌詠團體的200 餘人在桂林演唱了《黃河大合唱》(見1940年桂林出版的《七七之歌》)。
在李家鼎、張銳、李仁蓀等人主持下,為募捐寒衣,西南聯大合唱團,歌崗合唱團等1940年9月14—16 日在雲南昆明公演《黃河大合唱》(指揮徐守廉,男女獨唱秦克中、沈家萱)。
李凌去重慶創辦《新音樂》月刊後,1940年3 月起陸續刊登了《黃河大合唱》。生活書店1940年7 月在重慶出版了《黃河大合唱》的單行本。據原「孩子劇團」成員回憶,1940年8、9月間他們在重慶郊外金剛坡政治部總務廳草地的土檯子上演唱了《黃河大合唱》。據保存下來的當年演出的節目單,在政治部三廳人員趙啟海、明敏和李凌等人的組織下,重慶「業余合唱團」以「國際反侵略協會重慶分會主催、重慶市文化團體第二次聯合公演」的名義,1940年12月15日在重慶臨江門戴家巷口的「留法、比、瑞同學會」演唱了《黃河大合唱》(指揮明敏,男女獨唱趙沨、易樺,朗誦光未然,大提琴助奏李元慶)。為防國民黨特務破壞,周恩來同志曾親臨作鎮。
1942年初,劇宣七隊將《黃河大合唱》改編為造型演出,增加了布景、燈光和表演,努力用生活動作和人物形象使音樂語言具有立體感,很受觀眾歡迎。1947—1948年中國歌舞劇藝社(由劇宣五隊和七隊的骨幹人員組成)多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了歌表演《黃河大合唱》。
1942年2月中旬,光未然率領的緬甸華僑戰工隊, 在緬甸曼德勒連續3天公演《黃河大合唱》(指揮趙沨,男女獨唱吳章斌、 陶朔玉、朗誦光未然),這是此曲在海外的首次演出。之後還在密支那等地演出多場,影響遠及印度、新加坡。1940年劉良模把《黃河大合唱》的歌譜帶到了美國,1943年普林斯頓大學合唱團用英文首次在美國演唱《黃河大合唱》。
此後《黃河大合唱》廣泛演唱於華北、東北、上海以至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但是台灣當局卻以「作者附共」為由,1949年以後一直禁止在台灣演唱《黃河大合唱》。經過台灣眾多著名音樂家多年來的努力和新聞界、廣大民眾的強烈要求,台灣「行政院新聞局」終於僅修改了其中的9個字(將《河邊對口唱》中的太行山上打游擊」, 改為「齊心敵後打游擊」;《怒吼吧!黃河》中的「新中國已經破曉」,改為「全中國已經破曉」、「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改為「向著全中國受難的人民……」),1989年6月24 日宣布解除了《黃河大合唱》在台灣演唱的禁令。次日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灣省交響樂團就首先在台灣的台中市聯合演出了《黃河大合唱》(指揮杜黑,男女獨唱蔡正驊、顧企蘭,朗誦余章平)。
《黃河大合唱》的版本
《黃河大合唱》目前共有五個版本(前四個版本均刊載於《冼星海全集》):
[版本一] 這是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寫作的簡譜版本,也是其後四個版本進行修訂的基礎。當年它是為抗敵演劇隊(中型業余演唱團體)這個特定對象「量身縫衣」創作的,貌似簡單,卻是深入淺出、嚴謹成熟、原汁原味的大俗大雅之作。因而按照這個版本,即使是中學生組成的業余合唱隊,稍加訓練就能唱得很有效果。它也是1975年以前的近40年間演唱得最多、影響最深遠的版本。蘇夏認為後來者的一些藝術加工,在許多方面似乎仍沒超越這個「初稿」。
[版本二] 1941年春天冼星海在蘇聯莫斯科改寫的五線譜版本(李煥之回憶冼星海在延安時就曾經說過延安的條件比較簡陋,將來我要把《黃河大合唱》編寫成規模宏偉的交響性的大合唱)。這個版本是冼星海經過兩年多的創作磨煉和演出活動後的反思之作,冼星海採用三管編制的交響樂隊來擔任伴奏,終曲的末段甚至採用6個圓號、12 個小號和12個長號參加演奏。冼星海在這個版本里加寫了一首樂隊《序曲》,加寫了用於「說白」和各章連接的樂隊音樂,將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三弦演奏旋律改寫為樂隊音樂,《黃水謠》改為女聲二部合唱,《河邊對口曲》在終止前增加了8小節男聲合唱以轟轟烈烈地結束, 《黃河怨》在旋律特別是調性、節拍、節奏上有很大的改變,並增加了想像力豐富的女聲三部伴唱(梁茂春對此非常欣賞),《保衛黃河》由三部輪唱增加為四部輪唱。這個版本是為高水平的專業合唱團與大型管弦樂團寫作的,一些和弦結構和應用、聲部組合或織體寫法均具有創造性和想像力,運用了多種復雜的藝術表現手段。當時冼星海遠離祖國,生活動盪,總譜完成後沒有機會試奏、修改,這個版本在和聲、配器、織體寫法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1956年李德倫在莫斯科指揮演奏這個版本時,事先曾經請蘇聯的作曲家作了一些整理)。
[版本三] 李煥之根據版本二整理的版本。為了演出的需要,在延安時李煥之就已經為《黃河大合唱》編寫過鋼琴和小樂隊兩種伴奏譜。建國後他見到了從蘇聯送回來的版本二,又兩次進行整理,用於:1.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拍攝的音樂藝術影片《黃河大合唱》,(由總政歌舞團演唱,指揮時樂蒙)。2.為編輯《冼星海全集》,1987年由上海樂團演唱(指揮曹鵬)。它是目前《黃河大合唱》的後三個版本中,較接近版本二的版本,但是仍有一些待完善的地方。
[版本四] 在嚴良堃主持下,中央樂團創作組整理的版本。國務院文化組根據江青「留曲不留詞」的指示,1973年布置該團整理《黃河大合唱》(後因周恩來不同意仍保留了原詞)。由施萬春、田豐、陳兆勛執筆完稿7個樂章(1987 年施萬春又補寫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樂隊部分),1975年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首次演出。這個版本3/4以上的篇幅是按版本一編寫的,也有一些參照版本二、三的地方。該版本的音樂風格協調、調性統一、採用傳統的功能和聲、刪去了一些花腔式的旋律修飾,很簡潔、實用,稍有專業基礎的合唱團與樂隊就能勝任;再加上著名指揮家嚴良堃的推廣,成為了當前《黃河大合唱》最流行的版本。
[版本五] 由瞿維整理並配寫有鋼琴伴奏譜的版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年出版)。1941年周恩來贈送給魯藝的鋼琴運到延安後,瞿維一直就擔任《黃河大合唱》演出時的鋼琴伴奏。這次瞿維重新寫作了鋼琴音樂,但是沒有給「說白」配寫音樂,更略去了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在該書的後記中說用鋼琴伴奏「恐無效果」)。這個版本的聲樂部分基本上依照版本一,僅改寫了《黃水謠》的女中音聲部。總的來說其和聲結構嚴謹,聲部進行相當流暢,保留了原作的民族風格,但是各曲之間的難易程度不一(如最後一個樂章的兩次轉調A—F—B, 音區擴大,增用半音和聲等)。
與會者的呼籲和希望
1939年誕生在革命聖地延安的歷史名作《黃河大合唱》,以中華民族的搖籃——曲折蜿蜒、奔騰咆哮的母親河「黃河」為象徵,贊頌了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意志,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苦難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詞曲作者繼承發揚了中國革命文藝的光榮傳統,以鮮明的時代特色,濃郁的民族風格,雄偉深厚的氣勢和撼人心弦的巨大藝術感召力,滿腔熱情地成功塑造了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形象。頌揚了中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發出了爭取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數十年來,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一直受到中國人民、全球華人和外國人士的歡迎、認同和珍愛。與會者指出《黃河大合唱》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質的音樂史詩,是本世紀以來全球華人的音樂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音樂巨著,是中華民族燦爛歷史文化的傑出藝術瑰寶,也是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繼承、發揚的珍貴遺產。
這次學術研討會對《黃河大合唱》的時代特徵、歷史意義、內容與形式、音樂創造、文化價值與文化場等議題進行研討的同時,著重對它的多種版本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認為後人的整理本是有新的意圖,在某些方面確有它發光的東西、有與新的演出形式相配合的東西,應該繼續演唱。但它們也可能出現一些顧此失彼,偏愛某些現場效果,反而失之於零碎,不一定全優於原作。當前廣為傳唱的《黃河大合唱》版本四(中央樂團演唱本)是「文化大革命」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整理者的思想、想像力與藝術手法的應用,當時多少會受到束縛、影響(因而現在還有再加工的餘地)。這個版本的旋律、節奏、和聲、調性處理、聲部進行與安排都作了較多的改動,與冼星海所作的版本一、二相比,已有相當的距離(鄔析零認為這個版本的《黃河船夫曲》大為削弱了搶渡黃河時人與大自然搏鬥的驚險,更象只是一味比速度的「賽龍舟」)。因此版本四以及版本五,已非冼星海的原貌,按國際慣例應另署整理者的姓名。研討會期間播放了1989年蘇聯音樂家在蘇聯莫斯科指揮演唱的《黃河大合唱》(版本二)的錄音,很多專家學者都對這個以前沒有聽過的版本很有興趣。由於歷史條件和環境的限制,《黃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本仍然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版本,難以完全按譜演出;再加上冼星海當年在法國學習的是印象派音樂,因而《黃河大合唱》的手稿里,哪些是冼星海的想法?哪些是筆誤?哪些是天才的創造?都需要謹慎、仔細地辨別和區分。因此與會者認為如何很好地重新整理、出版冼星海寫作的版本一、二(冼星海出於不同的考慮而創作的兩個版本,似是同一作者創作的同一內容的中國畫與油畫,各有所長),已經是應該引起人們特別是有關領導(文化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以至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重視,進行研究、具體落實並盡早開始行動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
整理冼星海的音樂作品,首先要對冼星海的生活、思想、成長與創作道路、寫作技巧與手法、藝術風格等方面下功夫進行全面地研究(同時代人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整理時負責領導機關應調集多方面的一流音樂人才,提供必要的時間、資金和物質條件,並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安排。參與整理者應在充分尊重與愛護原作、認真學習研究原作的基礎上,共同謹慎、細致、從容地進行整理(不要為迎接或慶祝什麼節日而趕時間,應付了事)。似乎應該先從一些最基礎的地方入手,如組織得力人員先以縮譜的形式,從音樂思維、和聲、復調、織體、配器、樂器法等不同方面,一個樂章一個樂章進行研究、整理。然後落實到總譜上,再經過樂隊試奏,核實音響效果,反復試驗修訂、精益求精,最終形成一個經典性的標准版本。其目的是力圖實現冼星海在版本二里所渴望達到的藝術理想和追求——使《黃河大合唱》成為一部宏偉、壯麗、具有中國氣派的史詩性交響大合唱;把冼星海的寶貴音樂遺產很好地保存下來。李煥之為此已經作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仍有某些有待推敲、加工、完善的地方。希望冼星海的學生們或有志者能共同致力於版本一、二的整理、出版工作,希望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將來指揮重新整理後的版本二時,也具有同樣的熱情並達到他指揮中央樂團演唱版本那樣的水平。
長達125句的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佔全部歌詞的1/4), 是噴發詩人心聲的吶喊,是《黃河大合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演唱與出版《黃河大合唱》時它卻經常被刪略,從而損壞了全曲的完整性、藝術風格和獨創性,該曲的詞作者張光年為此已寫有多篇文章予以論述。詩是最難翻譯的文藝形式,1956年在蘇聯用俄語演唱《黃河大合唱》時,嚴謹的蘇聯藝術家把《黃河之水天上來》全都譯成了俄語朗誦,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可克服?有什麼理由要舍棄它?1999年5月11 日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組織演唱《黃河大合唱》時,鮑國安朗誦的《黃河之水天上來》贏得了聽眾數次熱烈的掌聲,也說明聽眾是能夠接受並歡迎它的。
除了現有的五種版本以外,希望有更多的《黃河大合唱》的改編本問世。但是很好地重新整理、出版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版本一、二,則是目前的當務之急,首要任務(冼星海的學生現在多已年屆八旬)。李煥之也再三呼籲,希望演出單位和指揮家愛護、支持冼星海花了相當多的心血整理的《黃河大合唱》莫斯科版本,讓它在中國的樂壇上占據它應有的地位,早日與廣大中國聽眾見面。與會者希望最遲於2005年冼星海百歲誕辰時,能夠聽到經過重新整理的《黃河大合唱》的標准版本的演出。蘇夏指出出版附鋼琴伴奏譜、民族樂隊或小型樂隊伴奏譜的版本一,也將是一本暢銷書。

作者語:《黃河大合唱》是經久不滅的好作品,你在網上搜是很容易搜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評價《黃河大合唱》,首先要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不然你是很難領會其中精髓的!

㈥ 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簡介

全系本科生161人,研究生12人,學生隊伍空前壯大。
聲歌系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點。聲樂碩士生導師為郭淑珍教授、黎信昌教授、張立萍教授、孫東方教授、王憲林教授、周美玉教授、李維渤教授、馬洪海教授、黑海濤教授、彭康亮教授、葉佩英副教授、趙登營教授、袁晨野教授;鋼琴伴奏藝術指導碩士生導師有胡適熙教授、趙碧璇教授、張慧琴教授、吳龍教授(美)。
聲樂歌劇系設三個教研室,聲樂教研室主任郭淑珍教授、副主任王憲林教授,鋼琴伴奏教研室主任胡適熙教授,副主任張佳林老師,歌劇表演教研室主任孫東方教授。其中歌劇教研室專門培養學生們的歌劇表演能力,現已推出《女人心》、《費加羅的婚禮》、《藝術家的生涯》、《茶花女》、《弄臣》、《卡門》、《蒂朵的仁慈》等多部著名歌劇在學院及社會上演出,並受到普遍好評。
聲樂歌劇系附設有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團員由部分優秀學生組成,該團曾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及社會上各類大型演出。2002年9月與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合作,赴日演出歌劇《蝴蝶夫人》,獲得一致認可與好評。
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國內外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及指揮家都曾對該團進行過指導、排練、演出,我國著名指揮家嚴良堃、聶中明、鄭小瑛、李華德、楊鴻年曾先後擔任過合唱團的常任指揮,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著名合唱指揮家保利·.捷夫林、瑞士指揮家陳亮聲、美國著名合唱指揮家托馬斯·希爾比什、凱瑟琳·朱等人也曾擔任過該團的客席指揮。青年合唱團由聲樂歌劇系的優秀學生組成,曾演唱過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威爾第、普契尼、約翰.施特勞斯、冼星海、趙元任等諸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合唱作品,曲目包括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莫扎特的《阿利路亞》、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四樂章《歡樂頌》、舒曼的《茨岡之歌》、威爾第歌劇《游吟詩人》中的合唱曲《鐵砧合唱》、歌劇《那布科》中的合唱曲《希伯萊奴隸之歌》、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中的合唱部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趙元任的《海韻》、鄭律成的《婁山關》以及無伴奏合唱約翰·施特勞斯的《撥弦波爾卡》、《回聲》、《半個月亮爬上來》、《牧歌》等眾多中外經典名作。
青年合唱團曾參加過國內外重大的合唱節、藝術節等演出活動,並為中央電視台錄制了許多經典合唱曲目。該團曾於1989年出訪新加坡,獲得廣泛贊譽。1999年、2001年兩度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獲得一等獎以及由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頒發的「大運杯」等榮譽。2002年9月,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特別邀請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參加了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劇《蝴蝶夫人》的演出,在日本東京、中國北京公演近十場,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社會各界對青年合唱團倍加贊賞:「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音色年輕優美,各聲部音響平衡,和諧統一,音域寬廣,高音輝煌嘹亮,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同時充滿了年輕人的激情與朝氣,是一隻非常優秀的合唱團。」正像小澤征爾先生評價的那樣:「這些年輕人有著非常青春、非常漂亮的聲音,他們將是中國未來的藝術家。」2004年青年合唱團應邀赴慕田峪長城參加雅典奧運會北京火炬傳遞儀式並擔任合唱演出,影響巨大。

㈦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由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 、和的氣勢,表現出黃河

《黃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譜曲,光未然填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

《黃河大合唱》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它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7)中央音樂學院75校慶黃河大合唱擴展閱讀

《黃河大合唱》的各種版本

1、寇家倫/時樂濛/孟貴彬/教蘊瑜/總政歌舞團演唱的《黃河大合唱》,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黃河(珍藏版)》中,由中唱上海公司發行於2009-09-23,該張專輯包含了4首歌曲。

2、魯迅藝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演唱的《黃河大合唱》,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經典詠流傳第二季 第八期》中,由中央電視台發行於2019-04-13,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㈧ 陳四海的代表作品

二、學術專著
1.《中國古代音樂史》 著28萬字 2004年1月人民出版社
2.《中國古代音樂史》 (續) 編著23萬字 2000年1月陝西旅遊出版社
3.《思無邪—中國文人音樂思想研究》 著21萬 2002年2月東方出版社
4.《中國民族音樂學研究》 著18萬 1996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5.《中國民族音樂概論》 編著50萬 2000年9月陝西旅遊出版
6.《中國民族音樂習題解答》 著15萬 2000年9月陝西旅遊出版社
7.《中國古代音樂史題庫》 著15萬 2000年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8.《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知識問答》 著15萬 2000年月10月 華齡出版社
9.《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參編4萬 2002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
三、學術論文
10.「三月不知肉味」新解 《中國音樂學》2008年1期
11.「風」字的音樂學研究 《人民音樂》2008年9期
12.論關漢卿的音樂思想 《交響》2008年3期
13.論歐陽修的音樂思想 《寧夏大學學報》2007年5期
14.商代樂器饕餮紋樣考略 《音樂探所》2007年3期
15.孔子音樂思想綜論 《交響》2007年1期
16.論曹植與魚山梵唄 《魚山梵唄文化·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17.論莊子的音樂思想 社會科學評論2006年1期
18.唐太宗論樂中的音樂思想——兼論他對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政策 《中國音樂學》2006年4期
19.論漢畫像石中的建鼓 《尋根》2006年1期 《新華文摘·文化轉載》2006年3期
20.「儒」與中國古代音樂文化 《交響》2006年1期
21.羯鼓論略 《中外學術導刊》2006年1期
22.試論巴人樂器——錞於 《音樂探索》2005年4期
23.「梨園」考 《寧夏大學》2005年6期
24.「孝」與「樂」的二元同構——論儒家思想與《禮記》中的音樂文化生成 《交響》2005年1期
25.論秦聲中的特色樂器「箏」與「缶」 《秦文化論叢》2005年十二輯
26.秦始皇陵出土銀質義甲考 《中國音樂學》2005年2期
27.秦始皇陵園出土的樂器、百戲俑考 《音樂研究》 2005年3期
28.從秦樂府鍾秦封泥的出土談秦始皇建立樂府的音樂思想 《中國音樂學》2004年6期
29.漢畫像石磚上譜就的樂章 《人民音樂》2004年3期
30.唐太宗論樂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04年11期
31.康熙與古鋼琴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3期
32.論荀子的音樂思想 《交響》2004年3期
33.論孔子的音樂教育思想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期
34.論蘇軾與古琴藝術 《文藝研究》2002年2期
35.蔡元培音樂教育論 《樂府新聲》2002年4期
36.論造型藝術中的音樂美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1期
37.論蘇軾與民間音樂 《四川大學學報》2001年4期
38.論蘇軾與民族器樂 《音樂探索》2001年2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舞台藝術》全文轉載2001年6期
39.從墨子「非樂」論他的音樂思想 《中國音樂》 2001年1期
40.從劉鶚的《老殘游記》談王小玉的歌唱藝術 《交響》2001年2期
41.從〈秦王破陣樂〉談音樂的傳播與傳承 《光明日報·歷史周刊》2000年12月8日
42.從阮籍的《樂論》談他的音樂美學思想 《音樂學刊》1999年3期
43.論冼星海的音樂思想——兼談他的《黃河大合唱》 《人民音樂》1999年9期
44.古謠《彈歌》又一說 《樂府新聲》1999年3期
45.論蒲松齡的《聊齋俚曲》曲牌[耍孩兒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4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現代文學研究》2000年1期
46.陶塤 《樂器》1999年1期
47.高師音樂專業應以民族音樂為突破口 《音樂周報》 1999年9月19日
48.試論我國古典聲樂中的氣、字、聲 《人民音樂》1997年2期
49.魯迅先生與音樂藝術 《樂府新聲》1996年3期
50.琵琶史中的指彈與拔彈 《中國音樂》1995年2期
51.從《金瓶梅詞話》看明代中後期市民音樂的流行形態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4期
52.中國古代的口哨——嘯 《樂器》1995年3期
53.孟子樂舞思想述略 《音樂學習與研究》1994年1期
54.從白居易的音樂思想談他的《琵琶行》 《交響》1994年1期
55.論聲樂教學中的表演訓練 《中華音樂文化教育雜志》1994年1期
56.談繪畫、音樂相互滲透的真實美 《音樂世界》1994年9期
57.漫談劇場 《中國旅遊報》連載1994年1月24日、2月5日
58.月亮的圓缺與樂曲的悲切 北方音樂1994年5期
59.漫談沈括對音樂的研究 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4期
60.談《金瓶梅》中的五鬼鬧判 《中華舞蹈史研究》1993年4期
61.試論蔡元培先生的音樂美育思想 《中華音樂文化教育雜志》1993年3期
62.音樂兒童是張開想像翅膀的法寶 《中華音樂文化教育雜志》1993年4期
63.臨清駕鼓及其藝術特色 《樂器》1992年1期
64.談宋代「三寸金蓮」與民間舞蹈的關系 《中華舞蹈史研究》1992年4期
65.改革招生制度之我見 《中國音樂教育》1992年4期
66.談歐陽修與琴曲醉翁呤 《古今酒譚》1992年2期
67.從審美的角度談音樂與書法 《聯合周報》1991年8月10日
68.摭談唐代琵琶指彈與捍拔與用弦 《樂器》1990年1 期
69.從西施的響履廊談音樂與建築相互滲透的美感 《風景名勝》1990年1期
70.古代舞獅 《歷史大觀園》1989年6期
71.有關蘇軾與音樂活動 《民族民間音樂》1989年4期
72.漫談蒲松齡的聊齋俚曲 《音樂天地》1989年6期
73.音樂對人體的影響 《老人天地》1989年8期
74.唐玄宗與音樂 《音樂愛好者》1987年6期
75.淺議嗩吶傳入我國的年代 《樂器》1986年4、5期合刊

㈨ 關於黃河大合唱里做什麼動作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全曲由《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唱》(對唱、合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合唱)等八個樂章組成。各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在表現內容、演唱形式和音樂形象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全曲又由表現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幾個基本音調始終貫串於整個大合唱,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展和末樂章的總結概括,以及每樂章之前的朗誦為先導等,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合唱手法豐富多彩和樂隊的交響性發揮,全曲的宏偉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構成了這部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特色。《黃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傑出創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㈩ 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

《黃河大合唱》誕生於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作品以宏偉的氣勢,寄黃河以抒民族偉大回情懷,在當時鼓舞答了億萬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日寇入侵的決心,是中國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巨作。
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鋼琴部分由鋼琴家殷承宗主要構思,並與作曲家劉庄、儲望華聯手完成;樂隊配器及總譜執筆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盛禮洪。這部作品的問世是藝術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在北京首演。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以標題性組曲的形式寫成。今天,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沖出國門,成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音樂會舞台上經常演出的曲目。

閱讀全文

與中央音樂學院75校慶黃河大合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