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獨症動物音樂教案 游戲
大象音樂 做大象模仿狀,四肢觸地,抬頭,學大象叫
2. 老師免費教自閉症孩子10年音樂,這樣的老師有多暖
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鋼琴老師羅楊,就是這樣一個暖心的小天使,而她的堅持是整整10年。每周的休息日,她都會留出時間去沈陽兒童愛心中心,給40多名的自閉症孩童,唐氏患兒,腦癱患兒上音樂課,而這些課程都是免費的。長久以來,羅陽楊老師和這些孩子們,甚至和孩子們的家長都處成了朋友一樣親密無間的關系。
身邊有過這樣的相同情形的孩子的就會清楚,這樣的孩子都需要引導教育的,也就是會去接受專門的特殊教育。而有公立的也有一些私立的,老師的水平和態度也參差不齊。
羅楊老師說願意堅持做這份公益,她願意陪著這些星星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一起走下去。
3. 奧爾夫音樂特色教育
看看以下的簡介對你有沒有啟發:
(1)在課程思想上,奧爾夫追求「原始性」音樂,倡導綜合性音樂教育
奧爾夫認為:「……原始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兒童的」。從其原始性兒童音樂教育觀出發,奧爾夫指出,「原素性音樂永遠不是音樂本身,它是同動作、舞蹈和語言聯系在一起的」,「音樂來自動作,動作來自音樂」。對於處在個體發展原始或者初級階段的兒童來說,獲得全面、完整的綜合懷審美體驗是十分重要的。從藝術的本原來看,音樂、語言、舞蹈本身就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兒童從事音樂學習行為實際上就是人類原始藝術活動的一種再現,兒童音樂教學活動不能只限於音樂范圍內。
在這種綜合性藝術觀指導下,奧爾夫不僅教兒童唱歌識譜,而且也教兒童演奏樂器。在教兒童演唱、演奏的同時,還結合自由朗誦、即興舞蹈、歌唱和奏樂來進行藝術實踐活動,並鼓勵兒童在活動中身心投入地進行創作、表演、欣賞、交流與評價。奧爾夫認為:這種創作、表演、欣賞三位一體,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綜合教學是為了給兒童創造獲得全面、豐富、綜合審美體驗的機會。
(2)在課程內容上,奧爾夫強調一切從兒童出發,選擇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教學素材於兒童音樂教學中奧爾夫教學體系的對象是所有的兒童,包括那些才能較差的兒童。因此,在教學內容、教材的選擇與確定上,奧爾夫都是根據兒童的特點來進行的。例如,在教學材料選擇上,從布穀鳥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為旋律學習的起點,詞的起點則是孩子們的名字、熟悉的童謠、兒歌以及色彩、花、樹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奧爾夫體系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動作造型、聲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動和節奏朗誦活動。動作造型包括律動、舞蹈、戲劇表演、指揮和聲勢活動(所謂聲勢活動是一種用兒童的身體作樂器以此進行節奏訓練的極簡單又有趣的活動。聲勢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腳的簡稱)。聲音造型即指樂器演奏活動。奧爾夫認為:這種集詩、舞、樂、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內容不僅符合人類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時也符合兒童的特點和他們學習音樂的自然天性。
奧爾夫體系的教材也充分考慮了兒童音樂學習的特點。這點可用奧爾夫本人寫的 lang=EN-US>5卷學校音樂教材作為代表。它的內容主要是來自德國兒童熟悉並喜愛的民歌、諺語、童謠和兒童游戲。因為奧爾夫認為只有來自兒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
(3)在課程方法上,奧爾夫體系推崇主動學習音樂,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從原始性音樂教育觀出發,奧爾夫推崇兒童主動學習音樂。他說:「我追求的是通過要學生自己奏樂,即通過即興演奏並設計自己的音樂,以達到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發展了的藝術性樂器來訓練,而用一種以節奏性為主、並比較容易學會的樂器,和肌體相近的樂器」。奧爾夫的這種樂器不是高度精確性或高度科技化的樂器(鋼琴、電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體(如拍手、跺腳、捻指等)、原始的發聲器(如鈴鼓、手鼓、木魚等)和奧爾夫自己設計發明的「奧爾夫樂器」(一種音條可以靈活拆裝的敲擊樂器包括木琴、鍾琴等)」 在教兒童音樂欣賞時,奧爾夫不是讓孩子們被動的聽,而是藉助一些輔助性符號,隨著樂器的進行,分聲步演奏打擊樂器,這樣兒童不僅體驗到音樂的美妙,而且了解了樂曲的節奏、結構和風格。奧爾夫認為,讓兒童主動學習音樂還應包括在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奧爾夫常常強調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作為導演而存在,而是一個提出問題的人,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通過提出問題並組織討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態的藝術活動都帶有自發性、創造性一樣,奧爾夫倡導的原始性音樂教育的一個基本點就是創造。奧爾夫明確指出「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音樂創造有簡單復雜之分,但從創造的本質意義上說,兒童音樂的創造和音樂大師的創造具有同等意義,同等價值」。引導創作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僅僅向幼兒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調、最基本的節奏、最基本的動作方法等),教師被要求站在兒童的角度來主持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兒童則主要是通過在範例和教師啟發引導下進行集體創作的音樂學習,兒童被要求即興編創歌詞或吟誦韻文;兒童被要求用自己創造的音響和圖形來記錄自己的音樂,創造自己的「樂譜」等等。通過兒童在即興基礎上所進行的綜合性創造過程,來培養和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4. 老師免費教自閉症孩子10年音樂,這種做法是否值得我們尊敬呢
很多人可能對自閉症孩子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他們是不正常的,可其實他們只是存在一定的發育障礙,而這都是因為基因突變引起的。其實自閉症孩子只是不愛說話,不會表達,並且缺乏自信而已。如果能夠有人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系統的康復訓練,他們是能夠得到痊癒的。
所以我在佩服羅揚老師的同時,也呼籲大家多多關注自閉症兒童,不要誤解和歧視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其實這些孩子都很聰明,他們也希望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像羅揚老師那樣,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讓他們快樂。
5. 問下孤獨症兒童音樂教育療法每天主要是做什麼一直給孩子上課嗎工作壓力大不大要求很專業嗎高懸賞
音樂療法是利用音樂療法達到治療的目標,包括重建,維持及促進心裡和生理的健康,音樂治療師針對個人的特殊情況設計音樂治療計劃,利用各類音樂活動如歌詠、樂器彈奏、節奏訓練、音樂游戲、音樂聆聽及即興彈奏等,配合心理學的運用幫助有需要的患者。 音樂療法的主要技術特徵課概括為八個方面。第 一,音樂療法的是訴諸人的情感活動,通過感情中樞的活動引起人的身心變化;第 二,音樂活動能引起人的自我陶醉、愉悅、欣賞、滿足等感情,減輕人的內心壓力,起到康復作用;第 三,音樂活動能促使人追求美,創造沒。在精神分析學上,把這種感情的提煉稱為「升華」。第 四,音樂療法具有凈化的作用;第 五,音樂療法中的音樂能在無意識中又發身體運動;第 六,音樂治療是一種交流,這種交流史一種非語言的交流,對自閉症和一般的慢性精神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第 七,音樂具有節拍,音調等構造規則,需要人在欣賞時具有統合的精神機能第 八,音樂 2/9 活動具有多樣性、豐富性,適用於各種情景。 三、音樂治療自閉症的手段 (一)接受式音樂治療 根據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與輔導對象此時情緒狀態相似或者相反的曲目,反復播放,使他們在音樂的長期熏陶下性情得以陶冶,又叫聆聽法。 接受式音樂治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聽覺統合訓練,由法國耳鼻喉科醫生布拉德所創。他通過聆聽一組經過濾和調制的音樂,校正聽覺系統對聲音處理的失調現象,並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改善行為紊亂和情緒失調。治療中,針對兒童自閉症症狀,聆聽隨機刪除了低頻和高頻的音樂,音量不超過85分貝。當音色、旋律、節奏變幻融為一體的時候,孩子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被激活。有序和隨機的交替刺激信號起到了喚醒、催進激勵、安寧撫慰、宣洩等生理和心理作用,從而獲得葯物和人際交流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二)主動表演法 主動表演法就是利用特定的音響變化與特定的感情變化的復雜對應關系,讓參與心理輔導的人參加一些藝術實踐活動,即用一定的高度、長度、力度、旋律、節奏、節拍等表現手段,經過演奏,演唱等創作塑造感人的藝術形象,如唱歌、跳舞、樂器演奏等,使他們投身於創作表演的過程,體驗藝術的感染力,通過聯想、想像等一定的情感意向,是自身的心理狀態在表演或創作中被音樂所同化、感染,達到心理共鳴,更好的抒發自身情感,引發自身情感的宣洩。 3/9 (三)培養音樂技能 我國香港、台灣地區有音樂治療師發現,培養音樂技能,如唱歌、樂器演奏,能夠轉移注意力,大大淡化自閉症兒童異常玩耍行為和自我刺激行為的出現,減少自言自語的說話方式,促進對外界生活的興趣,塑造正確行為。音樂治療的核心理念是通過音樂來獲取音樂之外的東西,即在音樂體驗過程中情緒、行為及思想觀念產生改變,使患者有更強的適應性,得到身心成長。但音樂技能和智能的訓練與發展是貫穿音樂治療始終的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譬如自閉症人群普遍對音樂敏感,個別甚至天賦異稟,音樂知識及鞥的積累極有可能為患兒的將來提供發展的機遇,忽略、無視音樂技術的訓練很可能過早扼殺孩子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對自閉症兒童的訓練康復還應該考慮發覺他們的潛能,並加以培養,使之或許在專業道路上可以有所發展。 四、音樂治療自閉症兒童的方法 (一)即興法,指通過讓被治療者參與即興樂器演奏、心理音樂短劇表演、音樂創作等方法,直接表達出其真實的心理活動及感受,便於治療師准確把握被治療者的真實情況,引導治療。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其特點是將唱、動、奏三種音樂表現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音樂游戲的模式。在自閉症等兒童的音樂教育中,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主要強調手段的豐富性、靈活性、生動性,淡化技巧的深度訓練,其中讓兒童在音樂伴奏下即興表演的啟發式教學十分適合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自閉症等兒童共同體驗音樂。 五、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促進作用 4/9 由於音樂治療是直接作用於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音樂能使人放鬆,消退緊張,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退低落的情緒。因此,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康復作用有著積極地作用。 1、促進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有許多自閉症兒童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方面都有不正常的狀態,有的反應過於敏感,有的反應過於遲鈍。而治療師通過針對自閉症兒童特點和個性需要而設計的音樂舞蹈節奏系列訓練,為兒童提供聽覺、觸覺、視覺、運動覺等多重感官經驗,刺激感官的開發與接收,滿足感官的需求,這樣就可以使自閉症兒童在視、聽、動、想一連串的感官的開發與接收,滿足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擴大感知容量,對大腦活動的技能起到不斷的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促進了他們感知能力的發展。 2、促進兒童認知學習和語言能力發展。認知能力低下是自閉症兒童存在的普遍現象。認知能力低下嚴重影響著自閉症兒童學習和生活。音樂治療活動中合理應用歌詠和念童謠、表演等等都能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很多聽覺訓練和節奏訓練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具有良好的聽覺分辨能力和節奏感,還能很自然的培養兒童在說話時較好的控制節奏,改變其說話語音無輕重之分、語調無抑揚頓挫等言語現象。 3、改善兒童動作技能。許多自閉症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現象,肢體不協調,動作能力都會經常表現出來。 4、促進兒童的情緒、情感表達。情緒障礙是制約自閉症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主要障礙。音樂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手
6. 奧爾夫音樂教學對自閉症兒童有什麼作用
愛因斯坦是阿斯伯格症患者。這你應該知道吧? 他為什麼要天天聽古典音樂?當然是訓練共情能力啦。
7. 羅揚免費教自閉症孩子10年音樂,十年如一日的她是如何做到的
羅揚老師她在本科畢業後前往英國進修,學習當中,她跟隨導師研究了音樂治療自閉症的課題並進行了實踐。在這次進修中,她了解到了自閉症患兒生活、學習方面的不方便,她希望能夠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盡自己所能做點什麼幫助自閉症患兒。
要知道,羅揚老師作為一個職業的鋼琴老師,她的日常工作很忙,雖然專職是沈陽市兒童活動中心的鋼琴教師,是啟蒙和提高那些愛好鋼琴的普通孩子們。每一周,羅揚老師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但是她卻總能擠出時間來,為身患自閉症學生教授課程,有的時候還要到學生家裡家訪,能夠做到十年如一日,真的是很不容易。
8. 如何利用音樂提高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
「自閉症(Autism)」一詞最早是在1911年,由瑞士醫生EagenBleuer提出並引入相關專業文獻的。自閉症是一種兒童廣泛性的發育障礙,它的三個核心特徵是:社會化障礙、交往障礙、想像障礙。這些特殊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獨特的世界裡,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水平較低,掌握語言能力遲緩,常常代詞錯用,只能鸚鵡學舌般地重復簡單句子;不能與人對話,缺乏目光接觸,不會主動參與活動。
目前,國內外有關自閉症兒童的治療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通過多年的觀察和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認為提高自閉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是根本,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乃是重中之重;只有抓住他們的病因、對症下葯,才能真正讓他們走出自閉,開口說話,融入社會大眾,所以如何提高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是教師、家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利用音樂有效提高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自閉症兒童都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音樂才能就是其中之一。Applebaum,Egel,Koegel&Imhof(1979)發現自閉症兒童的音樂能力比有音樂天分的正常兒童還要高,他們擁有超凡的音樂感和辨音能力。因此,利用音樂刺激他們的感官,調整其感官感覺,保護開發調整大腦狀態,發掘其學習潛能,促進言語及溝通技能,促進社交情緒上的發展,塑造正確的行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音樂治療方法。
(一)讓音樂課堂充滿魔力
音樂是自閉症兒童能接受的安全而多元的感觀刺激,這可以協助他們加強專注力和記憶力,而這些都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所以如何在一堂課的開始就贏得孩子們的心,讓他們著迷、集中注意來參與一切音樂活動,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
每次上音樂課我都提前5分鍾到教室,我所有的穿著、語言、情境布置等都為同一主題的音樂課而精心設計。比如,在學習彝族的《趕圩歸來啊哩哩》這首歌曲時,我身著彝族服裝,在教室門口朝學生招手喊著「啊哩哩 啊哩哩……」學生既新奇又高興,一個平時連頭都不抬的自閉症兒童也抬起了頭,不需要保育員招呼,學生整整齊齊地進了教室,不用說,一定是我的彝族服裝吸引了他們……很多人一定以為課前准備到此就結束了,其實不然,訓練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這個時候才是良好的開始,只要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就應該適時適地地捕捉、挖掘:我與每一個自閉症兒童進行了眼神的對視交流,並拉著他們的手微笑地對他們說:「你好嗎?」請記住,一定要耐心等待他們的回答。
因此,利用課前准備把音樂課堂變得有魔力,吸引學生的一切感官;我還經常准備「百寶箱」,給學生一些驚喜和發現,贏得了這個好的開始,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地進行後面的音樂活動。
(二)運用奧爾夫節奏練習促進語言發展
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溝通工具就是語言。自閉症兒童在語言發展上存在嚴重的障礙和缺陷,表現為語言發展遲緩以及發音不準確和語言不流暢等方面。但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優勢:節奏感強。語言是有節奏的,將語言和節奏相結合,成為促進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是以節奏為基礎,結合身體聽、唱、奏、動的綜合教學,所以我將這種教學理念運用到自閉症兒童的訓練中,讓他們口、眼、手、腿、腳全面地動起來,在科學的節奏訓練中發展語言。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結合自閉症兒童節奏感強的優勢,在音樂課堂里我選擇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歌曲,比如《你的名字叫什麼》:
x x × × | × × × ― | × × × × |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 我 的 名 字
× × × ― |
叫×(姓)××(名)
這首歌曲就很適合剛入學的學生學唱,可是針對自閉症兒童,他們連口都不肯張,又如何說唱自己的名字呢?所以這里就要藉助奧爾夫節奏練習和音樂的獨特魅力讓他們張口。曾經有老師跟我反映說她很親切地對學生說:你叫什麼名字?可學生頭就低得更厲害了,根本不理她。我相信如果她運用一點音樂節奏的魅力就不會束手無策了。我是這樣教唱這首歌曲的:①將學生的名字製成漂亮的卡片貼在黑板上,名字下面各放置一個樂器「手按鈴」(音色不同),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用不同音色的「手按鈴」來吸引學生,讓他們在玩樂器中學習按節奏(×××)認讀自己的名字;②老師手握「話筒」逐一問:「你的名字叫什麼?」並配以小鼓伴奏,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讓學生體會「話筒式」的問答,比平常的問答要有趣得多,讓學生在有節奏的鼓聲中練習回答;讓自閉症兒童掌握這一問句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超強,在這里重要的是要解決如何「答唱」,重在引導學生怎麼思考、怎麼回答,一開始肯定會有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用「我」來回答,所以我出示話筒讓學生理解了話筒對著他,就是要他回答「我的名字叫xxx」,既有趣又有效;③學生學會「答唱」後,我讓學生用拍手、跺腳、拍肩、拍腿等不同形式表達說出自己的名字,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形式「對問、對答」,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將溝通能力的訓練進行到底,所有的一切音樂活動設計都是訓練手段,重要的是要培養自閉症兒童在音樂活動中掌握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這樣才能與他人溝通,所以每一堂音樂課的提升和拓展都應回到「溝通」這一軌道上來。
上述的例子是針對低年段的自閉症兒童而設計,隨著他們的成長,選材也應有所變化,盡量選擇他們所熟悉、喜歡的音樂題材,有了這個入門石來發展語言,才能敲開其他大門。
(三)在歌唱訓練中與學生「對話」
自閉症兒童的學習確實需要很多的重復練習,音樂內蘊藏著重復的結構,這些重復的音樂結構很自然地給予自閉症兒童「預知」的感覺。所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歌唱訓練中提高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建立起師生間一種很自然、很流暢的「對話」橋梁。 音樂課離不開唱歌,可能有些老師覺得在音樂課上讓學生學會唱幾首歌就行了,其實不然,學會唱幾首歌,對自閉症兒童來說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他們有著超強的音樂自學能力,況且現在的校園廣播、網路傳媒都是很好的「老師」,這就給我們的音樂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針對自閉症兒童,我把歌唱訓練作為很好的溝通手段,尋找與學生能夠交流的契機,適時在歌唱中與學生「對話」。比如,在春季入學時,我為七年級的自閉症學生選擇了一首《春天在說話》這首歌曲(歌曲主要描寫鞭炮聲:噼噼啪啪;春雨聲:嘀嘀嗒嗒;小鳥聲:嘰嘰喳喳;春水聲:嘩啦啦啦。歌詞清晰地描繪了春季里的各種景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唱歌也是如此,所以在學習此歌曲前,我已經在校園廣播和七年級的教室電腦里反復播放《春天在說話》這首歌曲,學生熟悉後,我特意選擇了一個下雨天進行教學,這個時候我的教學就變得簡單多了,我只需加以適當指導,學生在仔細揣摩中就能體會歌詞的內在韻律、深刻的內涵和所蘊藏的豐富情感。當我們學唱到「嘰嘰喳喳……」時,我並不是完整地把歌曲唱完,而是開始跟學生交流:「在哪裡聽到過這種聲音?」學生經過幾年時間的訓練已經有簡單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這個問題並不難,可以用來溝通。有的學生說出了「樹」,有的學生指著外面……我知道,孩子們都在思考,都想說話,我靈機一動,把教室搬到了樹底下,所以這節課的對話練習進行得特別流暢,我們在樹底下唱著快樂的歌、聊著開心的事……至今我想起這節課仍然會感到無限溫暖和感動。
實踐證明,在歌唱訓練中要實現與自閉症兒童的流暢交談是完全有可能的,這需要老師敏銳地尋找交流點,去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四)利用音樂游戲增進交往能力
自閉症兒童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阻礙了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讓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參與集體生活,盡快適應社會。自閉症兒童溝通能力的體現就在於他們與同伴、老師、家長、保育員等人的交往上,如何將學到的溝通能力用到交往上,是值得我們音樂教學認真研究的一個方向。
在音樂教學和訓練課上,我更多地是運用音樂游戲來促進自閉症兒童與同伴、老師、家長、保育員的交往。比如,在中年段的一堂訓練課上,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找朋友》:每個人口袋裡裝著一個禮物,按照音樂的節奏合樂拍手唱歌「找到自己喜歡的朋友」,面對面把歌唱完、互贈禮物、道謝、再見。這個游戲的設計意圖在於讓自閉症兒童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友誼的存在,關注身邊的每一個人,學會與他們交往。游戲很簡單,但是所起的效果卻非常明顯,一段時間下來,這些孩子的人際關系改善了許多。實踐證明,在共同游戲的集體環境中,對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五)利用情境表演將生活再現,讓自閉症兒童學會融入社會
每一個音樂單元主題教學結束後,我都會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自閉症兒童排練小劇目――簡單的生活情景表演,劇目的題材皆來自平時與學生、家長、保育員的交談中,了解到的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情,我也經常利用家訪去采風。比如,播種季節時,我給九年級的自閉症學生設計了一個劇目:《插秧的笑聲》,因為學生大部分都來自農村,所以面對這個題材他們都很熟悉,但是很多學生都不懂得如何插秧,只是看父母插過,而在這個劇目里學生將切身體驗插秧的過程和樂趣,雖然不能在真正的農田裡插秧,但我們在寬闊的操場上模擬,學生依然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我在劇目里還設計了許多打擊樂器和對話練習,在這種特殊的表演形式中,我發現學生更願意開口說話,因為這些表演的情景都是他們平時生活的再現,這會讓學生覺得既安全又有趣,所以他們自然會願意融入老師設計的這些情境里,自然也會願意與大家溝通、交流,這對他們盡快融入社會起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二、效果與思考
在老師、家長、保育員的配合下,我通過觀察、訪談等方法對5名自閉症兒童(有5年的訓練時間)進行了總結性評估。評估發現:①這些學生有了主動語言的意識,大腦反應和身體的協調能力都得到順利的發展;②對歌詞的理解比以前要好,在音樂活動中能准確使用人稱代詞;③兩名經常低頭不說話的學生見到熟悉的人會主動打招呼,大部分學生可以與別人進行簡單的日常寒暄,能主動提問和發起交流,但句式單一、內容表淺,仍然不會准確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④3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趨於穩定,許多不良行為也基本消失。
從以上評估看,這5名經過訓練的自閉症兒童的綜合溝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與為他們特意制訂的訓練計劃並加以正確實施密切相關。在學校,這些自閉症兒童有老師的關注和訓練,可走出校門,他們面對陌生人又該如何去適應、去溝通,這將成為我下一個思考的研究課題。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特殊教育學校)
9. 如何給自閉症兒童上好一節音樂課
給這樣的孩子上音樂課,一定要准備多種樂器.
因為他們自閉,所以不可能象正常孩子那樣,能坐在那裡聽你講課,也不可能把你講的話聽進去聽懂.
既然他們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那就在順著這樣的特點上課.
先准備很多樂器,比如手鈴,鼓,小木琴,,,反正是手搖著會響的類型,敲擊來打節奏的最好,次好的是弦樂器,可以用手撥弄響的,小吉他就不錯.然後才是管樂器,當然我不是很喜歡管樂器,因為有個衛生問題.
如果孩子自閉程度嚴重,有可能他連坐都坐不下來,所以就不要指望他能聽你講哪怕一句話,你只要順著他的興趣,他找什麼,你就指導他玩什麼就行了.比如他一進門,看都不看你,直奔鼓去了,好,那你就教他,看鼓是這樣敲的,讓他學著你敲;反正是你跟著他而不是他跟著你就行了.對這類孩子,你的教導目標是,穩定他們的情緒,減少他們當場發作的可能性.最好能在情緒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讓他們開心.
如果孩子能在家長陪伴下坐下來,但不能長時間坐著,好,那你就教他,"注意聽我講話,我說可以拿鼓你才可以拿,不然我不會讓你玩."但只能讓他注意聽你講一句話;如果程度又稍好一點的,可以教他多聽幾句.對這類孩子,你的教導目標是,讓他們能集中瞬間注意力,就注意一下子.慢慢地把瞬間注意養成習慣.
對於程度更好的孩子,你的目標就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他們注意力的集中,盡量發現什麼東西能達到這個目標,比如他們是喜歡唱歌還是喜歡樂器,什麼樂器,然後用這些他們喜歡的東西去保持他們對外界的關注.
最後,上課時間不要太長,否則孩子家長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