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上海行政管理學院 院長是誰
郭淑蘭--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管幹部、統聯、工群組織、院務委員會、中心組學習。 俞 峰--院長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俞峰,教授,中共黨員,1964年7月出生,浙江寧波人, 1991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委員、常委、院長,十八大黨代表。1991年7月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6年7月畢業於德國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學院交響樂隊指揮專業,獲最高指揮藝術家文憑(與博士研究生同等學歷)。1997年6月起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院長助理,2009年2月調任中央歌劇院工作,歷任副院長、院長、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兼任中國指揮學會會長。 創立的現代指揮教學法,獲得國家教育科技二等獎;組織創辦了中央歌劇院「國際歌劇季」;率團在國內外指揮演出了《茶花女》《圖蘭朵》《卡門》《尼伯龍根指環》等大量世界經典歌劇以及《白毛女》《杜十娘》等多部中國原創歌劇,其中《霸王別姬》獲第十三屆中國「文華大獎」,《熱瓦普戀歌》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首屆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湯豪塞》榮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演出獎及首屆中國歌劇節優秀演出獎,《紅幫裁縫》獲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曾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全國師德先進個人、首都「五•一」勞動獎章、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榮譽。
Ⅱ 郭淑蘭的介紹
郭淑蘭,女,1955年生,吉林突泉(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人,197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春入吉林大學中文系學習。研究員,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
Ⅲ 求「80後是不是垮掉的一代」辯詞——反方~
「不論我們同意不同意,未來早晚要交給『80後』。」針對最近社會上對「80後」大學生的種種批評,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指出,我們國家將來的領導人肯定要從「80後」的大學生群體產生,他們的風貌代表了未來,他們也必將引領一個時代,「如果我們把自己對後輩的擔心形成陰影,在社會上擴大,是對未來不負責任!」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曦完全不同意把「80後」說成「垮掉的一代」。人生有一個自私的、依戀父母的發展階段完全正常。「我們這一代也參加過文\革,我也喊過口號,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現。但從另一方面看,不經過文\革,我不會成長那麼快;不上山下鄉,我也會非常單純。誰沒有不成熟的時候?我們沒必要把一些人不成熟的表現誇大。」
在最近召開的高校黨建工作會上,不少大學的書記校長對社會批評「80後」是「垮掉的一代」進行了駁斥。那麼,他們眼中的「80後」是什麼樣的呢?
應建立適合「80後」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大學生主要是1985年到1989年出生的,其成長背景與上一代人明顯不同。國內,正處於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階段;國際,趨向經濟全球化;其自身又是伴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而成長,國際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動態他們都可以很快獲齲」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分析,所以「80後」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人生態度、語言風格必將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
這代大學生的第一個特點是自我選擇性極強。他們很少會對某種價值觀盲目認同,趨同意識很淡,所以他們思考的問題、說出的觀點都是上一代人想都沒有想過的。比如對教師,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教師並不一定能贏得尊重,他們對教師的人格魅力、講話能力要求更高。
「80後」的第二個特點,是學習興趣變化了。由於他們掌握了獲取知識的工具——互聯網,所以對學習知識、概念沒有很強的慾望,而高等教育很大程度還停留在強調知識傳授的層面,這必然形成與學生學習興趣的矛盾。
第三,他們希望形成以自己為主體的模式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80後」喜歡通過QQ、博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過爭論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觀點,摸索新的思路。然而,學校教育多半還停留在單向的知識與道德觀念的灌輸上,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情緒。
顧海良指出,大學生群體是不斷發生變化的,1977年恢復高考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七八屆大學生之間的變化並不大。之後,學生的代際變化縮短到五六年,然後是兩三年,趨勢是頻率加快,代際差異加深,一個大一學生的思想就可能和大四同學當年大一時有很大不同。這都需要大學的教育工作者及時調整來適應這種變化,而不是指責他們。
比如資助貧困生的問題。5年以前資助學生給他助學金他就非常感激,不會再提什麼要求,但現在就希望學校能保護他的隱私。
武大學生在自己辦的雜志上寫了一篇發刊詞,題目是《把陽光種入泥土》,顧海良問身邊的老師:「你們誰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我們最多會用『思想的閃電』,卻說不出『陽光種進泥土』這樣的語言。」
「他們為什麼會厭課?用應付的態度對付考試?」顧海良反問。
「因為他們覺得,知識性的考試對他們沒有意義!」他呼籲高校應該建立起新的、更尊重「80後」特點的大學教育教學方式,尊重他們希望自由探討問題的心態,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尊重他們的行為方式。
社會輿論不能固化「80後」垮掉的形象
中央音樂學院書記郭淑蘭認為,當代大學生實際上對國家發展的認可度是很高的,他們關注分配不公問題、下崗問題、就業難問題,因為他們希望國家更好更強。郭淑蘭深感,她的學生們關注民生的情感是真摯的,他們絕不是冷漠的一代。
「上一代從來都認為下一代是要垮掉的,現在美國的諾貝爾獲得者、科技帶頭人就是當年垮掉的一代。」顧海良分析,事實已經證明,大學畢業後的年輕人接近社會中上層的周期率縮短了,因為「80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比「70後」更強,他們將很快成長起來。
「大學生不會釘扣子上網求助並不值得熱炒。」郭淑蘭指出,「80後」多是獨生子女,人人為他是個社會現實,自理能力差是一個客觀現實,這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銜接造成的。對於這個現象,社會輿論非要固化他們垮掉的形象,而不是激勵他們,結果只會害了他們。
「80後」真的就是「垮掉的一代」嗎?不,不是的!倘若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80後」是一代人,而不是一個人。正如一個大學生不會釘扣子,不代表所有的「80後」都不會釘扣子;個別人的不負責任,不代表所有「80後」都缺乏責任心。社會上對「80後」出生的一代青年人的印象,大都來自於一些所謂的「80後」作家,但韓寒、郭敬明等人無論在文學上多有才華,無論在社會上知名度有多高,都沒有資格成為大多數「80後」的代表。因為他們太具有偶然性了,太具有特殊性了,他們即便是在「80後」中也屬於不折不扣的另類,試問,如此特殊的怪才又如何能夠充當大多數「80後」的代表?而社會為何偏要將「個性」等同於「共性」,從而誤讀了整整一代「80後」人呢?
誠然,「80後」這代人確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毛病,但哪一代人又能夠沒有缺點和毛病呢?不管是「60後」還是「70後」,誰沒有不成熟的時候?誰年輕的時候沒有一些不成熟的舉動呢?我的長輩們,當你們熱衷於喇叭褲、光夫衫的時候,是否也曾被你們的長輩們貶為奇裝異服呢?當你們興奮地跳起霹靂舞和迪士高的時候,是否也曾被你們的長輩斥為頹廢呢?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在你們那一代垮掉,可你們為什麼要懷疑我們新一代建設祖國的能力呢?
作為「80後」——這個號稱擁有9000萬龐大群體中的一員,我要說,我們非但沒有垮掉,相反,我們正逐漸成為了建設社會的主力軍。作為新生的一代,我們有熱情卻不缺乏理性,我們思維開闊卻也能腳踏實地。放眼望去,「80後」作為一個呼嘯而起的新生力量,已經勢不可檔;縱聲狂呼,「80後」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新勢力,已經取得了赫赫功績:26歲的戴志康當上了康盛世紀首席執行官,26歲的李想成為了PCPOP首席執行官,MySee首席執行官鄧迪和總裁高燃都只有26歲,「創智贏家」暢網科技首席技術官陳曦25歲,而MaJoy總裁茅侃侃才24歲,「非常在線」首席執行官趙寧也是24歲……各個領域的「80後」英雄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這也是「80後」對各種偏見最有力的回擊!
誰說「80後」沒有責任感?到貧困地區支教的徐本禹,帶著妹妹上大學的洪戰輝,一年就資助了37個家庭的北大女生劉默涵,都是「80後」中的傑出代表。2007年1月15日,在河北經貿大學,報名參加「2007年全國大學生回鄉調查大型社會實踐」義務活動的大學生人數之多、場面之火爆,簡直超過了人才招聘會。其中,一名來自該校人文學院2005級新聞系的大學生說出了整個「80後」的心聲:「雖然現在我們某些大學生的專業素質低,抗挫折能力差,但與此同時,我們充滿活力,思想開放,並且有實現人生價值的願望,今天有這么多1980年以後出生的大學生,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徵,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行為方式。當一些人樂此不疲地沉浸在對「80後」評頭論足、橫加指責的時候,卻似乎已經忘記了類似於「80後是垮掉的一代」一樣的批評也曾落在他們所屬的「60後」和「70後」的頭上?到如今,他們不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了嗎?為什麼現在又要把自己受過的傷害強加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呢?難道他們就忘掉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了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嬉皮士」文化盛行一時,那一代的美國青年人也曾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但「嬉皮士」們並沒有垮掉。與此相反,他們當中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美國第42屆總統柯林頓。個中的緣由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標志,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特徵。我們的成長背景與上一代人明顯不同,導致了我們道德觀念、人生態度必將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但這決不會是我們「垮掉」的理由。
就美國的「嬉皮士」問題,周總理曾說過:「年輕人都會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盡管嬉皮士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但那是個人的權利,嬉皮士的生活方式很獨特。」上世紀60年代遠隔重洋的嬉皮士,尚且都能得到我們國家領導人的理解;可為什麼在2l世紀的今天,作為「80後」的我們卻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呢?雖然我們看起來有些叛逆,但我們並不缺乏愛心;雖然我們不喜歡循規蹈矩,但我們更注重銳意進取;雖然我們看起來有些浮躁,但我們更擁有對成功的渴望。事實將證明,我們是未來社會合格的接班人!
也許你崇拜劉翔的一鳴驚人,也許你仰慕姚明的巨大成功,也許你始終想不通吐字不清的周傑倫為何大紅大紫,但我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這些正在社會上掀起陣陣熱潮的名人,都是「80後」的傑出代表!「80後」承載著國家的未來,「80後」擔負著民族的希望,正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所言:「80後」,未來一定要引領我們這個時代的。我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們非但不是垮掉的一代,我們還是社會最優秀的接班人!
Ⅳ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高校領導層違紀「地震」後什麼樣
12月1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援引來自「駐教育部紀檢組」的消息稱,教育部黨組1日召開視頻會,對近期查處的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3所部屬高校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等典型案件進行通報。
其中,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院長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宴問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經查,2015年6月,王次炤在其女兒舉辦婚禮中,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與該校有共建關系北京某國際藝術中心提供的婚宴優惠價格,邀請學校同事、下屬參加婚禮並為婚禮服務(其中包括學校領導班子成員5人),造成不良影響,其行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的廉潔紀律。
通報指出,學校黨委書記郭淑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責任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雖有要求但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並致辭,沒有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逄煥磊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第一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沒有嚴格履行監督責任。
經教育部黨組、北京市紀委研究決定,給予王次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委員、院長職務;分別給予郭淑蘭、逄煥磊黨內警告處分。
Ⅳ 王次炤的違紀被免
2015年12月1日,教育部黨組召開視頻會,對近期查處的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3所部屬高校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等典型案件進行通報。
經查,2015年6月,王次炤在其女兒舉辦婚禮中,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與該校有共建關系北京某國際藝術中心提供的婚宴優惠價格,邀請學校同事、下屬參加婚禮並為婚禮服務(其中包括學校領導班子成員5人),造成不良影響,其行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的廉潔紀律。學校黨委書記郭淑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責任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雖有要求但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並致辭,沒有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逄煥磊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第一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沒有嚴格履行監督責任。經教育部黨組、北京市紀委研究決定,給予王次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委員、院長職務。
Ⅵ 中央音樂學院2016年的院長是誰
郭淑蘭--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管幹部、統聯、工群組織、院務委員會、中心組學習。
俞 峰--院長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俞峰,教授,中共黨員,1964年7月出生,浙江寧波人,
1991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委員、常委、院長,十八大黨代表。1991年7月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6年7月畢業於德國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學院交響樂隊指揮專業,獲最高指揮藝術家文憑(與博士研究生同等學歷)。1997年6月起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院長助理,2009年2月調任中央歌劇院工作,歷任副院長、院長、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兼任中國指揮學會會長。
創立的現代指揮教學法,獲得國家教育科技二等獎;組織創辦了中央歌劇院「國際歌劇季」;率團在國內外指揮演出了《茶花女》《圖蘭朵》《卡門》《尼伯龍根指環》等大量世界經典歌劇以及《白毛女》《杜十娘》等多部中國原創歌劇,其中《霸王別姬》獲第十三屆中國「文華大獎」,《熱瓦普戀歌》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首屆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湯豪塞》榮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演出獎及首屆中國歌劇節優秀演出獎,《紅幫裁縫》獲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曾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全國師德先進個人、首都「五•一」勞動獎章、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榮譽。
Ⅶ 2016年中央廣播電視學院校長
郭淑蘭--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管幹部、統聯、工群組織、院務委員會、中心組學習。
俞 峰--院長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俞峰,教授,中共黨員,1964年7月出生,浙江寧波人,
1991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委員、常委、院長,十八大黨代表。1991年7月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6年7月畢業於德國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學院交響樂隊指揮專業,獲最高指揮藝術家文憑(與博士研究生同等學歷)。1997年6月起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院長助理,2009年2月調任中央歌劇院工作,歷任副院長、院長、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兼任中國指揮學會會長。
創立的現代指揮教學法,獲得國家教育科技二等獎;組織創辦了中央歌劇院「國際歌劇季」;率團在國內外指揮演出了《茶花女》《圖蘭朵》《卡門》《尼伯龍根指環》等大量世界經典歌劇以及《白毛女》《杜十娘》等多部中國原創歌劇,其中《霸王別姬》獲第十三屆中國「文華大獎」,《熱瓦普戀歌》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首屆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湯豪塞》榮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演出獎及首屆中國歌劇節優秀演出獎,《紅幫裁縫》獲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曾獲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全國師德先進個人、首都「五?一」勞動獎章、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榮譽。
Ⅷ 郭淑蘭的學術成就
1980年至1996年,主要從事藝術教育政策法規、藝術教育史、藝術教育家和藝術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並撰寫了這方面的政策法規、人物介紹、理論探討等文章60餘篇。在改革法規方面,研究制定了《高等藝術院(系)招生暫行規定和補充意見》、《國家級重點中等藝術學校評選標准》、《普通中等藝術學校招生暫行規定》、《藝術院校招收推薦免試生的辦法》等;在藝術教育史、藝術教育家介紹方面,發表了《藝術教育四十年》、《蓬勃發展的中國藝術教育》、《中國版畫教育的開拓者李樺》、《趙沨同志對音樂教育的幾點意見》、《新星從他手中升起---訪林耀基教授》等文章;在藝術教育管理方面,撰寫並發表了《藝術院校辦學形式的新發展》、《藝術院校的發展趨勢》、《文化部教育事業「九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等多篇論文。
編著出版了《藝壇春秋》(合作)、《中國高等藝術院校簡史集》等著作,發表了《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是培養跨世紀音樂人才的迫切需要》等多篇論文。側重研究音樂教育發展戰略、德藝雙馨拔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先後主持並完成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專業音樂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課題,發表了《現代大學的發展規劃與策略》(收入2004年《第二屆大學女校長國際論壇》一書,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音樂聖殿的國際化之路》(2006年第4期《國際人才交流》)、《中央音樂學院發展模式的思考》獲2008年北京市高教學會第七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論文三等獎、《加強藝德建設,建設一支德藝雙馨拔尖創新的教師隊伍》獲2008年北京市黨建和思政研究成果三等獎(集體)。
Ⅸ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怎麼就被女兒婚宴扳倒了
時政新聞中紀委網站2015-12-01 11:07
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院長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宴問題。經查,2015年6月,王次炤在其女兒舉辦婚禮中,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與該校有共建關系北京某國際藝術中心提供的婚宴優惠價格,邀請學校同事、下屬參加婚禮並為婚禮服務(其中包括學校領導班子成員5人),造成不良影響,其行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的廉潔紀律。
學校黨委書記郭淑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責任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雖有要求但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並致辭,沒有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逄煥磊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第一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沒有嚴格履行監督責任。
經教育部黨組、北京市紀委研究決定,給予王次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委員、院長職務;分別給予郭淑蘭、逄煥磊黨內警告處分。
Ⅹ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中央音樂學系大事記
大事記
2005年2005年3月7日音樂學系邀請德國語言學家為我系青年教師及研究生開設德語口語課程。上課時間:每星期一下午16:00至17:30。
2005年3月7日音樂學系邀請美國AGNES SCOTT COLLEGE大學助理教授JOHN WINZENBURG博士為我系青年教師及研究生開設的音樂英語口語課程本學期將繼續進行。上課時間:每星期一下午2點至四點。
2005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30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教授,科隆交響樂團豎琴首席劉航安到我校講學。講學的題目為音樂現象學。
音樂學系特邀美國OHIO州大學音樂學教授ARVED ASHBY前來我院講學。
1,題目:American Minimalist Operas
時間:2005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0—5:30。
地點:北樓104教室
2,題目:Frank Zappa's Ideas of Musical Work and Text
時間: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4:00—5:30。
地點:圖書館樓414教室
2005年5月26日下午4點—5:30,特邀越南國家音樂學研究所實驗樂團來我院北樓207教室舉行。
2005年5月18日至22日研究生教學工作會圓滿結束。
特邀香港浸會大學音樂藝術系教授林青華博士來我院講學
1,題目:明末至清乾隆年間的西方音樂的傳入
時間:2005年5月25日下午兩點
地點:教學樓610教室
2,題目:19—20世紀初的西方音樂傳入
時間:2005年5月26日下午四點
地點:教學樓402教室
3,題目:歐洲音樂與藝術的中庸概念
時間:2005年5月27日下午兩點
地點:教學樓410教室
2005年6月6日(星期一)下午4點—5:30。為紀念《唐吉訶德》一書出版四百周年,特邀我系王雪教授舉辦相關講座。題目:五線譜上的唐吉訶德
2005年6月10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音樂學系本科生進行一年一度的論文宣讀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特邀英國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教授GIORGIO BIANCOROSSO來我院講學:
1、時間:2005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16:00—17:30;
題目:雞尾酒效應「威爾第的《茶花女》(The Cocktail-Party Effect:Staging Verdi』s 「La Traviata」)。
2、時間:2005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16:00—17:30
題目:充耳可聞:電影音樂與閾下知覺之迷(Film Music and the Myth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
2005年8月,音樂學系系主任張伯瑜接受富布萊特獎金,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Wesleyan University,為期一年。
2005年9月20日第十三屆論文比賽評比。
2005年10月,學院任命姚亞平教授在張伯瑜出國期間主持音樂學系主任工作。
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非國際會議圓滿結束。
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下午2點,音樂學系李淑琴老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題目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器樂創作文論之研究》。
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2:00音樂學系外聘教授劉經樹在教學樓415教室講學。題目為前理解、游戲、音樂的理解——
埃格布萊希特的音樂分析解釋學。講學內容:埃格布萊希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 1919年—1999年)是著名德國解釋學
派音樂學家。他認為,音樂分析是達到音樂理解的必經之路:分析音樂里所證明的音樂意義,推斷、詮釋音樂所顯示的內容。
他從解釋學的「游戲」概念出發,把音樂理解視為感官地參與游戲規則的過程,分析者是「一同游戲者」,從中學會理解游戲。
本講座將從理論和實例上,概述埃格布萊希特的音樂分析解釋學的基本思想。
2005年11月22日音樂學系姚亞平教授在演奏廳舉辦中央音樂學院院慶系列學術講座《進化:從邊緣到中心的歷史運動》
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19:30特邀韓國和中國朝鮮族民間藝人來我院,在琴房樓演奏廳演出,演出的內容主要有長鼓、洞簫、伽耶琴的器樂演奏和說唱音樂盤索里的演唱。
2005年12月15日下午2:30中國傳統音樂專業二年級以上碩士生、博士生舉行論文匯報。
2006年2006年1月10日上午10:00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中國音樂史專業碩士博士生論文匯報,在第二會議室舉行。
匯報順序如下:
碩士二年級
周麗娜(古代)、祁斌斌(近現代)、游紅杉(近現代)、唐曉飛(近現代) 、張偉(在職)
碩士三年級
趙春婷(古代)、張紅梅(古代)、呂雅莉(古代)、王鼎(近現代)、
張慧(近現代)、郭懿(近現代) 郭雲翔(近現代)
博士生三年級
魏艷
2006-3-8音樂學系聘任外籍教授菲利帕上學期授課效果反應良好。本學期繼續開課,課程為:
1、1600年以後的西方音樂學。
2、藝術管理基礎。
3、音樂英語。
2006-3-8音樂學系聘任外籍教授劉經樹上學期授課效果反應良好。本學期繼續開課,課程為:
1、西方音樂史。
2、瓦格納的音樂戲劇。
3、德語音樂原著閱讀。
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3:30,特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藝術館研究院,民族音樂家(花兒專業)王沛老師(專著有《河洲花兒研究》、《河洲說唱研究》)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中國花兒——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珍貴遺產,內容為:花兒歷史、特徵、花兒會、花兒歌手、花兒研究、中外名人評價、花兒現狀
2006年3月31日下午2:30在第二會議室,在我系西方音樂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剛老師的主持下,西方音樂史專業博士生劉小龍、安寧進行了充分的開題報告,西方音樂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及相關學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2006年3月17日,音樂學系特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藝術館研究員,民族音樂家(花兒專業)王沛老師(專著有《河洲花兒研究》、《河洲說唱研究》)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中國花兒——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珍貴遺產
2006年4月6日,音樂學系特邀(美) 張明堅 (Peter Chang)目前在芝加哥的伊利諾伊東北大學的音樂系任副教授和弦樂指揮,來我院進行講座
題 目 :「世界音樂」課程在美國的發展與動態,以及我的教學經驗
2006年4月21號(星期四)上午,武漢音樂學院的四位調研人員來我院,其中孫曉輝(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主任),楊峻峰(演藝學院辦公室主任)等,與我系領導就「藝術管理專業」和「音樂劇專業」方面進行了交流。
2006年4月24——5月5號,音樂學系袁靜芳老師、姚亞平老師、周青青老師代表音樂學系赴美國衛斯理大學進行為期7天左右的學術交流活動。
2006年5月,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音樂研究》編輯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論文評選中,
音樂學系01級本科生鄺晴的論文《我國第一部揚琴教材〈琴學新編〉的歷史價值》獲(本科組):一等獎,指導教師:褚歷
音樂學系02級本科生賈抒冰的論文《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音樂事跡》獲
(本科組):二等獎 ,指導教師:李淑琴
音樂學系01級本科生宋歌的論文《中國第一部鋼琴曲集——簡評唐學詠的〈學詠鋼琴散曲集〉》獲(本科組)二等獎,指導教師:梁茂春
2006年5月10日音樂學系特邀沃爾特·弗利施(Walter Frisch)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的著名教授來我院講學
題目: 勛伯格與德國現代主義
2006年5月15日,音樂學系特邀斯里蘭卡派拉德尼亞大學藝術系李納·塞乃何維拉教學來我院講學
題目:五聲音階:布帕里 拉格 Bhopli(英雄氣概)
2006年5月29號,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蕭梅教授的帶領下,該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一行五人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術交流。當天上午我系姚亞平副主任在院辦招待室和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都給與了滿足,並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學生們非常的滿意。
2006年6月14日,音樂學系特邀查爾斯·卡布維爾教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音樂學系主任),來我院進行講座
內容:1、印度的保烏爾音樂
2、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流行音樂學系
2006年6月30日上午9點,音樂學系美學教研室、中國音樂美學學會、肖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共同舉辦:紀年何乾三、蔡仲德學術研討會
2006年9月21日,音樂學系特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音樂學系名譽主席、該校藝術與人文學術研究院副院長、上屆全美民族音樂學會主席TIMOTHY RICE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什麼要重新建立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模式
2006年9月23中央音樂學院「第十四屆學生論文評比」結果揭曉,此次論文比賽一共收到論文20篇,其中研究生論文8篇,本科生論文12篇,共有14人獲二、三等獎及鼓勵獎,研究生、本科生一等獎都空缺,二等獎本科生、研究生各2名,共4篇論文獲獎,三等獎本科生、研究生各3名,共6篇論文獲獎,鼓勵獎本科生4名,共4篇論文獲獎。
2006年10月23日,音樂學系特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李明來我院進行講學,協講人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家鏘,題目:中國的吟誦音樂
2006年11月13日,音樂學系特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先生來我院講學,題目:論達爾豪斯音樂美學的歷史緯度
2006年11月26日,音樂學系舉辦了建系50周年的慶典活動,中外2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2006年11月29日,音樂學系特邀美國鋼琴家William Westney教授來我院講學,題目:完美的「錯」 音——鋼琴學習和演奏家的新理念
2006年12月4日,音樂學系特邀山西呂梁市青年晉劇院來我院進行晉劇音樂講座,題目:晉劇名角示範講座
2006年12月7日,音樂學系特邀河北固安縣屈家營來我院進行「音樂會」講座
2007年1月8日,中國音樂史博士生李淑琴老師進行了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為梁茂春
題目:《中國新時期與器樂創作相關的爭鳴問題研究》 2007年12月28日(周五) 上午9:00西方音樂理論教研室在教學樓401舉行碩士二、三年級學位論文中期匯報,要求每人15分鍾。
2007年12月28日世界民族音樂專業研究生進行了匯報,研二、研三年級的同學參加了此次匯報。
2007年12月14日下午4點410教室,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方向和少數民族音樂理論方向的碩士生進行了匯報,順序如下:
2005級:陳瑜、程媛、榮英濤、梁偉麗、李麗梅、滕禎
2006級:葉曉芳、鄺晴、劉迪、杜夢蘇、王先艷、張璐、王新磊
2007年11月21日(周三)下午1:00―5:00音樂學系音樂美學專業研究生在7層音樂學系民族音樂工作室進行開題報告他們是:
王維:晚明士人的音樂美學思想
李彥頻:【結構-摘引-解構】-音樂摘引與獨立音樂範式
曹紅艷(公共藝術教育):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審美特徵—試論中國傳統器樂鋼琴改編曲的風格呈現
費薇(音樂心理學):音高期待引力區與音樂中因高分布規律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下午4:00 音樂學系邀請
Joyce Lindorff(古鋼琴演奏家,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來我院講學
地點:教學樓414
題目: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
——18世紀中國宮廷的義大利傳教士和音樂家
特邀:Peter Allsop(英國著名巴羅克音樂專家,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訪問教授)
賈抒冰(研究助手)
2007年11月6日—11月9日音樂學系舉辦了世界音樂周――暨第二屆中-非音樂對話期間舉辦了五場研討會,四場講座,四個工作坊,四場音樂會.
2007年10月18日下午四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在演奏廳舉辦了「第十五屆中央音樂學院學生論文評獎暨首屆音樂學系學生王森國際交流基金頒獎典禮」。院長王次炤、副院長周海宏出席了本次活動,音樂學系副主任姚亞平擔任主持。
本科組
一等獎
張景暉 仙閣初聞樂歌聲--登州文會館對近代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
二等獎
張玉雯 跨文化音樂創作的多重認同——哈里姆?埃爾-達巴的古箏作品《尼羅河上的卡拉布沙神廟》研究
陳楠楠 再看普羅科菲耶夫
三等獎
崔萌 國樂改進社《音樂雜志》研究
萬晶晶 周淑安藝術歌曲集分析
崔燕琳 「持續音文化」的一角——歐洲民間樂器「赫迪格迪」研究
鼓勵獎
王大慶 論台灣校園歌曲發展及藝術特徵
陳心傑 「似花還似非花」——記德裔作曲家華麗絲和她的中國情結
周辰 從《閑居吟》到《姑蘇春曉》——四首蘇南風格專業創作的二胡曲的比較與思考
黃予戈 「有限與無限」的二律背反——對斯克里亞兵《第五鋼琴奏鳴曲》的音樂學分析
研究生組
一等獎
申瑩瑩 西周早期甬鍾雙音與周族「四聲」問題探討
二等獎
王先艷 試論鼓吹樂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承狀況
宋歌 新發現有關吳伯超的資料研究
三等獎
段蕾 王西麟小提琴協奏曲淺析
王新華 歌劇《領事》的深層寓意詮釋
袁昱 燕京大學音樂系初步研究
2007年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系教授普蘭廷卡將於10月7日至19日訪問我院,其間將舉辦四次學術講座。普蘭廷卡教授是18-19世紀歐洲音樂的著名專家,他的專著《浪漫主義音樂》是一本19世紀音樂的優秀教科書,他對克萊門蒂、貝多芬和舒曼等作曲家也有大量著述。他曾在耶魯大學音樂系擔任了10年系主任,2005年退休後,又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的特別會員。
2007年1月8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士生李延紅進行了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為田聯韜
題目:《「北洞」婚戀禮俗音樂文化考察研究》
2007年1月10日,由音樂學系主辦的徐小平音樂學基金會捐款儀式在我院階梯教室舉行,中央音樂學院院領導、音樂學系師生一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中國教育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人民音樂、音樂周報、新浪網、音樂網、中央音樂學院網路中心、中央音樂學院宣傳部相關媒體給與及時報道。
2007年3月30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博士生劉穎、王新華、潘瀾、白君漢分別進行了博士生開題報告。
2007年4月16日----4月19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特邀英國著名音樂學家Peter Allsop教授來我院講學。
2007年4月21日-----24日西方音樂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了在西安舉行的西方音樂學會第二屆年會,並且都宣讀了論文。
2007年5月14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王婷婷進行了博士生論文答辯。
2007年5月14日至6月1日,我系舉辦了為期3周的民族音樂講習班活動,在這次講習班中,特邀國際著名民族音樂學者,美國伊里諾伊大學民族音樂學和人類學教授布如諾·內特爾、及馬克·斯洛賓、鄭蘇、蘇瑪薩姆和姆文丹卡來院講學。學員們現場演奏了非洲鼓、加美蘭。講習班期間,還邀請了國內學者就西方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傳統音樂研究專題等進行了講座,他們是:俞人豪、陳自明、張伯瑜、李昕。28日、29日還邀請了美國著名作曲家Alvin Lucier和環境音響家Ronald Kuivila舉辦現代音樂觀念的講座。6月1日,結合現代音樂節又邀請了雲南個舊市大屯鎮洞經會「化善壇」專場音樂會。
2007年5月25日上午9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在本院階梯教室舉行了「王森國際交流基金」捐贈儀式。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郭淑蘭、副院長周海宏、音樂學系主任張伯瑜,王森當年的老師尹鴻書、袁靜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長邢維凱、院辦副主任劉紅柱,以及捐贈者本人王森。捐贈儀式由音樂學系副主任姚亞平主持。根據王森先生的意願,基金總額為500萬,用於資助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學生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會議、進行短期參觀、訪問和學習,達到開闊學生學術視野的目的。
2007年6樂25日下午4點――6點,特邀我院校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職業策劃和人生發展咨詢專家徐小平先生前來我院講學。題目:音樂、職業與人生
截至6月21日音樂學系完成了研究生的論文答辯工作,在這次論文答辯中,共有30名研究生、博士生、藝術碩士生順利通過。
音樂學系共有25名本科生上交畢業論文,6月22日全天在階梯教室有24名本科生進行了論文宣讀,全部通過。全系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其中評為:張伯瑜、姚亞平、和雲峰、李昕、周青青、余志剛、宋瑾、李起敏、李淑琴、鄭祖襄。
2007年8月音樂學系音樂美學教研室留校博士生三名,他們是:柯揚、李曉冬、何寬釗。9月份開始承擔全院共同課的音樂美學課程。
2007-----2008學年度,西方音樂教研室聘請了兩位外教來我院講學,他們是David Noon(上學期) 和Peter Allsop(一學年)所開課程為:
Peter Allsop:上學期所開課程為巴洛克合奏奏鳴曲、重奏表演、蒙特威爾第時代的音樂、歷史演奏實踐
下學期所開課成為:音樂英語、「迪多」的語境、亨利·普塞爾《迪多和伊尼》歌劇排練。
David Noon:中世紀文藝復興音樂、音樂學研討
2007年9月14日晚7:00特請印度學者來我院演出
2007年9月27日下午4:00――6:00音樂學系特邀美國著名音樂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教授安東尼·西格來我院講學。題目:民族音樂志寫作在音樂研究中的價值。地點:414教室
2007年10月9日晚6:00-8:00音樂學系特邀墨西哥國立大學-Autonomo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exico來我院講學,題目:在古巴的中國嗩吶
內容:隨中國移民,嗩吶被帶到了古巴,並在古巴得到發展。至今這件樂器和其音樂師什麼樣的?請來聽本次講座,看一件樂器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獨特發展。
地點:教學樓613 2008年5月至6月6日,音樂學系34名研究生先後進行了畢業論文答辯具體如下:
中國音樂史教研室:
碩士生(4名)
申瑩瑩 (古代史) 鄭祖襄教授 三門峽虢國墓出土樂器研究
林莎 (古代史) 鄭祖襄教授 十六國時期外來樂器圖像考
王洪濤 (近現代音樂史) 蒲方副教授 20世紀80年代「華夏之聲」系列音樂會的歷史思考
王鼎 (近現代音樂史) 梁茂春教授 《新音樂》月刊研究
博士生(2名)
程興旺 (近現代音樂史) 汪毓和研究員 中國動畫電影音樂藝術特徵發展研究(1989年以前大陸部分)
石一冰 (近現代音樂史) 梁茂春教授 中國當代大型合唱創作研究
中國傳統理論教研室:
碩士生(7名)
梁偉麗 周青青教授 定州秧歌的傳承與變遷
徐磊 周青青教授 從闖關東的乞討方式到國家級文化遺產——論膠州秧歌社會維護的鄉土特徵
程媛 錢茸教授 表演藝術家體系案例研究:豫劇旦角三大表演流派唱腔音樂及表演風格的比較
滕禎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楊民康教授 刀郎木卡姆音樂的變異型態及其深層結構研究——以阿瓦提縣三部編創木卡姆為例
李麗梅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和雲峰研究員 民俗旅遊與文化變遷——對2000年以來街津口鄉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實地調查與個案研究
陳瑜 袁靜芳教授 福建南音「滾門」模式特徵研究
榮英濤 張伯瑜教授 廟會儀式音聲與性別身份認同——河北井陘縣東頭村農歷七月十九觀音老母廟會個案研究
博士生(3名)
劉嶸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土家族梯瑪巫祀儀式音樂研究
王華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西藏昌都熱巴藝術研究
何嶺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民間音樂新興唱片研究——以貴州部分地區民間音樂傳播現象為考察案例
西方音樂史教研室:
碩士生(5名)
張曉敏 姚亞平教授 《調性游戲》的新古典主義特徵
高悅爾 姚亞平教授 論威爾弟《安魂曲》的音樂創作特徵
王雅迪 姚亞平教授 閹人歌手跨性別現象研究
李冰 姚亞平教授 勃艮第宮廷音樂生活探微
劉穎 余志剛教授 女性主義視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藝術成就
博士生(2名)
王新華 姚亞平教授 從調式到調性——16、17世紀西方音樂音高組織體系之演變
白君漢 余志剛教授 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音樂戲劇建構研究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教研室:
碩士生(1名)
靖燦 陳自明教授 比什米拉·汗及其嗩吶音樂研究
博士生(1名)
張玉榛 陳自明教授 拉維·香卡藝術實踐中的印西音樂文化交融
音樂美學教研室:
碩士生(3名)
劉莉 宋瑾教授 「體系即歷史」——達爾豪斯音樂美學治學觀蠡測
李彥頻 邢維凱教授 引舊喻新——論摘引手法在西方音樂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費薇 (音樂心理學) 周海宏教授 音樂旋律期待:歷史回顧與在中國被試群體中的初步實驗研究
博士生(1名)
雷美琴 博士 音樂美學 張前教授 中國當代流行歌曲的審美品評
2008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在教學樓414教室,音樂學系特邀香港浸會大學研究部主任林青華教授來我院講學
題目:從上海,通過香港和台灣到達世界:越劇《梁祝》的持久影響力From Shanghai to the Globe through Hong Kong and Taiwan: Lasting Influence of the Yue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
2008年4月11日(周五)下午2:00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教研室在401教室舉行黃妙秋、吳葉博士生論文開題報告。全體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教研室的老師們和田聯韜、和雲峰老師及部分學生參加李此次匯報。
2008年月31日(周一)上午8:30西方音樂史教研室在401教室舉行了碩士生施慧、曾祥吉畢業論文中期匯報。全體西方音樂史教研室的老師和部分學生參加了此次匯報。
2008年3月27日(周四)10:00-11:30英國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的院長、著名單簧管演奏家科林·羅森先生(Colin Lawson)來我院並在第一會議室舉辦大師班講座。
題目:莫扎特和貝多芬時代的單簧管
2008年3月第二學期,音樂學系聘請了美國阿茲塞太平洋大學教授研究民族音樂的Kimasi·Browne(基馬西·布朗)來我院講學,時間為一學期。所開課程為:美國黑人靈歌合唱、美國黑人流行音樂文化、流行音樂鋼琴伴奏、同時也為音教系開設了課程。
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時,地點:教學樓414
主講人:瓦爾特·弗萊什(Walter Frisch,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席教授)
嘲諷的德意志——勛伯格及其《小夜曲》op. 24
「嘲諷」是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的文本批評概念。自F. 史萊格爾、海涅等人提出以來,深遠地影響了德國思想界,先後體現在托馬斯·曼、馬勒、里夏德·斯特勞斯、勛伯格等人的創作中。
勛伯格的表現主義、十二音作曲作品早已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研究過他的這首《小夜曲》。這部作品不光停留在勛伯格自嘲為「小現代斯基」所體現的新古典主義傾向上,而且體現出作曲家以嘲諷姿態回顧過去(維也納小夜曲傳統)、著眼於當今(新古典主義)、展望未來的文化取向。
本次講座題目是弗萊什教授主要著作之一《德國浪漫主義》(German Modernism)的延伸和繼續,有助於我們了解勛伯格藝術思想的全貌。
2008年1月10日(周四)下午2:00音樂美學教研室舉行研究生開題報告,地點:414教室,具體安排如下:
趙堅娣(碩士) 鄧四春(博士) 汪濤 (博士)
2008年1月7日下午兩點音樂學系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士生何嶺將要進行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田聯韜教授。
2008年1月7日(周一)下午2:30進行中國音樂史方向二、三年級碩士生匯報。匯報碩士論文選題、進展及與專業相關的其它學習問題。准備好電子文本,每人10分鍾。
順序如下:
1.黃佳
2.王希丹
3.申瑩瑩
4.林莎
5.段蕾
6.袁昱
7.宋歌
8.王玉
9.王洪濤
10.周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