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音樂劇交響曲

音樂劇交響曲

發布時間:2021-03-11 06:24:22

Ⅰ 理查德 羅傑斯 音樂之聲 交響樂版的

E驢的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8/12/0000016822.html
E驢的另一個下載版地址權:http://www.verycd.com/topics/164992/

Ⅱ 世界十大經典音樂劇是什麼啊

只知四大音樂劇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刺激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激情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巨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經把《貓》成功包裝上音樂劇舞台的英國著名演出製作人麥金托什找到了鮑伯利和勛伯格,下決心要把《悲慘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匯。三人一拍即合,6年後,重新包裝後的《悲慘世界》落戶百老匯,並正式踏上了國際舞台。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該劇之所以能連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讓我死,讓他活》,其神情之懇切、旋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葯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4〈西貢小姐〉

1989年製作的類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樂劇。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詞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張照片之後得到的靈感。照片上是一個越南女孩正要登上從胡志明市飛往美國的飛機,去見她從未謀面的曾經在越南當兵的父親。女孩的母親握著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見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覺得母親的沉默和女孩的淚水表現了由戰爭摧毀的相愛的人們的生活。

世界十大經典歌劇全劇

1.費加羅的婚禮(四幕喜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四幕喜歌劇)莫扎特曲。寫於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間。洛倫佐·達·彭特根據法國博馬舍的喜劇《費加羅的故事》三部曲第一與第二部改編而成。1786年由莫扎特親自指揮初演於維也納。劇情:費加羅要結婚了,新娘就是伯爵夫人羅西娜的女侍蘇珊娜。生性浪漫的伯爵對妻子羅西娜不忠而在追求蘇珊娜,故對費加羅的婚事多方阻撓。羅西娜的前監護人、醫生巴爾托羅及其女管家馬契麗娜也各自抱有個人目的加以阻撓。蘇珊娜既要躲避伯爵的追求,又不便公開冒犯他。後來,在費加羅和羅西娜的幫助下,她運用智慧和膽略,做出許多男子所不能為和不敢為的巧妙的事情,迫使伯爵不得不跪在羅西娜面前為自己種種不名譽的行為陪罪。蘇珊娜自己通過斗爭終於與費加羅結成良緣。

莫扎特的這部歌劇在廣泛運用各種重唱形式來表達復雜的戲劇內容,運用新鮮活潑的音調來刻劃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運用管弦樂隊來完成最多樣的藝術等方面的成就是前無古人的。劇中費加羅的詠嘆調是一首流傳極廣的男中音獨唱曲,帶有三段體分節歌性質。前段於鏗鏘有力的音調中,具有動聽的歌唱性;中段加強了宣敘色彩,固定音型的反復出現,與樂隊對話似的短樂句的運用,使雄壯中露出俏皮幽默的特性。第三幕蘇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先後出現兩個聲部交叉以及歌唱與樂隊的補充性對比,最後聲部交織形成三度疊置,使這一旋律優美、交叉巧妙的二重唱成為置公爵就範的不露端倪的重要唱段。第二幕公爵的男侍凱魯比諾的詠嘆調《你們可知道,什麼叫愛情》,以詼諧的手法把他幻想愛情但又得不到愛情的復雜而奇妙的心情刻劃得十分生動,至今仍傳唱不衰。烘托喜劇的歡樂氣氛的序曲,常被單獨演奏,這是一個省略了展開部的奏鳴曲式,音樂材料雖然不是來自歌劇中,但是不難從中看到費加羅機警、幽默的形象,和蘇珊娜聰慧美麗的倩影。
2.阿伊達(四幕歌劇)
阿伊達(四幕歌劇)埃及總督帕哈為慶祝1869年峻工的蘇伊士運河工程約請威爾第創作。原著貝伊,由基斯蘭佐尼據羅科爾的法文本譯成義大利韻文。劇情:在埃及法老時期,埃及軍統帥、青年勇士拉達米斯奉命率軍迎擊衣索比亞軍入侵。他的戀人阿伊達原是衣索比亞國王阿莫納斯羅的女兒,因戰敗被俘,隱瞞身份,在埃及公主安涅利斯身邊當一名女奴。拉達米斯的出征,使她處於極度矛盾中。公主也愛著拉達米斯,看到他和阿伊達之間的愛情,妒火中燒,千方百計折磨阿伊達。拉達米斯凱旋歸來,並將阿伊達之父俘獲。為嘉獎他的戰功,埃及王把公主許配給他。但拉達米斯只愛阿伊達,阿莫納斯羅利用這一點,用計從他口中探得重要軍事情報後逃走了。拉達米斯被判為叛國罪而等待處死,阿伊達在地下石窟中等著他。最後,這對情人之死完成了歌劇的悲劇使命。

該劇一開始的拉達米斯浪漫曲,前段是宣敘調,雄壯果敢,間以銅管輝煌嘹亮的伴奏,顯示這位青年統帥的英武挺拔;後段是詠嘆調,旋律熱情奔放,抒發他對阿伊達熾熱的愛情。第一幕終曲祭司們的誦經合唱,運用增二度音程的特殊進行,充滿奇異而迷人的東方色彩。第二幕中公主與阿伊達的二重唱,把公主的妒忌、傲慢和機靈詭譎,以及阿伊達純潔、真摯和忍辱負重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栩栩如生。第三幕阿伊達的浪漫曲,樂隊先後奏出阿伊達的主題和帶有異國情調的樂句,勾起她對故國的懷念。第四幕公主與拉達米斯的二重唱,把公主對拉達米斯由恨而愛,轉而祈求、悔恨的內心轉變過程極為成功地描繪出來,是所有歌劇中由次女高音演唱的最有名的唱段
3.茶花女(四幕歌劇)
茶花女(四幕歌劇)作於1853年,威爾第曲。劇本由義大利作家皮阿威根據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說改編而成。同年3月初次演出於維也納。劇情:薇奧萊塔原是周旋於巴黎上流社會的名妓,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到巴黎近郊與阿爾弗萊德共同釀造愛情的蜜。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強要她承諾與他的兒子斷絕來往。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她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盛怒之下,在公開場合羞辱了她。薇奧萊塔信守對喬治歐的諾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體承受不了這一致命打擊,就此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但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她已經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調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中期威爾第歌劇創作的基本特點。序曲採用第二幕中的愛情主題和下行的悲愴動機,對全劇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第一幕的《飲酒歌》,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輕快的舞曲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以及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的動機,表現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薇奧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現她初次感受到愛情時內心的波動,音調誠摯、直率;後半部分表現她對愛情的大膽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調反映了她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終場的二重唱,是一個感人的音樂場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語式的急切語調,是這一對久經磨難的情人終又重逢時狂喜而激動心情的描寫;第二段的分節歌洋溢著浪漫曲的抒情氣質,抒發他們對愛情和幸福的嚮往。但後來,與阿爾弗萊德熱情奔放的旋律交織一起的微奧萊塔聲部中,出現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調,並逐漸發展擴大,最後占據了主導地位。威爾第應用這種對比手法,刻劃了垂死的薇奧萊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劇深刻的悲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戲劇力量。

4. 費德里奧(二幕歌劇)
費德里奧(二幕歌劇)貝多芬曲。約瑟夫·宋雷特納和喬治·特雷契克根據尼古拉斯·布約利的劇本改編。1805年初演於維也納。劇情:貴族唐·弗洛列斯坦因反對暴政而身陷囹圄,政敵皮查羅陰謀將他慢慢餓死在獄中。弗洛列斯坦的妻子利奧諾拉為營救丈夫,女扮男裝,化名費德里奧混入監獄,充當獄卒的助手。由於她的照料,弗洛列斯坦倖免於死。最後,當正直的國務大臣將來查監,皮查羅懼怕陰謀敗露而決意親自殺害弗洛列斯坦時,費德里奧奮然舉槍保護丈夫,使皮查羅不能下手。隨即,國務大臣到,費德里奧明示自己的身分,並為丈夫申訴冤情,終使沉冤昭雪。

歌劇共有四首序曲,其中三首取名為《利奧諾拉》,一首為《費德里奧》。《利奧諾拉序曲》第三首,是運用主題材料與結構概括地表現歌劇內容的第一部偉大的序曲,是全歌劇的縮影,也是當今歌劇序曲中著名的一首。開幕前奏的《費德里奧序曲》緊扣全劇主題,突出表現了女主人公利奧諾拉的英雄性格,歌頌了她對愛情的忠貞和不屈精神。序曲的引子以兩個對比的音樂形象——利奧諾拉的果斷、剛毅的動機和弗洛列斯坦的悲嘆音調——的交替更迭作為開端,接著由弦樂的震音和弦,烘托出牢獄中陰森、不祥的氣氛。繼而,呈示部出現了英雄性格的第一主題,剛中見柔,顯示出女主人公喬扮男裝後的精神風貌,在樂隊全奏後,機智而富於動勢的第二主題陳述出來
從中彷彿看到了她為援救丈夫而勇敢行動的矯捷身影。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的材料加以發展。輕柔纏綿的音響,顯示出主人公的女性柔情,生動地刻劃了利奧諾拉與弗洛列斯坦之間深摯的愛情。隨後,呈示部的主題到再現,引子中兩個對比的音樂動機復出,但已不是絕望的呻吟,而是細膩地表現了主人公在勝利時刻悲喜交加的復雜心理,並在勝利凱旋般的輝煌音響中結束。歌劇的聲樂也很出色,如第一幕中,當利奧諾拉在暗中得知皮查羅要殺害自己丈夫的陰謀時,情緒異常緊張,唱了一段富於戲劇力量的宣敘調,很好地表達了她的憤慨情緒。接著又唱了一段美麗、動聽的詠嘆調《來吧,希望》,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忠貞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信念。

5.浮士德(五幕歌劇)
浮士德(五幕歌劇)古諾曲。劇本由巴比亞和卡雷根據哥德的同名詩劇改編。於1859年首演於巴黎。劇情:年邁的哲學家浮士德十分羨慕青年們的活力,於是祈求魔鬼給他以返老還童的幫助。魔鬼梅菲斯托費利斯對浮士德說:如果你肯出賣自己的靈魂,不僅能返老還童,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個名叫瑪格麗特姑娘。浮士德允應後,就喝下魔鬼的葯,果然變成英俊少年。後來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騙得了瑪格麗特的愛情。可是,當瑪格麗特懷孕後就被浮士德遺棄了。在一次決斗中,浮士德又將瑪格麗特的哥哥瓦倫丁刺死。瑪格麗特因受刺激而神經錯亂,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見此情,深感震驚,進入牢房要帶她逃走。但垂死的瑪格麗特已不認得他。這時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靈魂,而天使引導瑪格麗特進入天國的歌聲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脫。

音樂成功地描繪了劇中人物的各種性格。如第二幕開場合唱後出現的瓦倫丁的《全能的上帝,慈愛的上帝》,是一首帶有宏偉庄嚴性質的詠嘆調。第三幕是重要的抒情場面。一直愛著瑪格麗特的西貝爾以圓舞曲節奏作為支柱的浪漫曲《請你告訴她》,充滿著溫柔和抒情的美。而浮士德所唱的詠嘆調《純潔的小屋,向你致敬》,是一種景仰和忐忑不安的復合感情。瑪格麗特的性格在敘事曲《從前有點陣圖勒王》中表現得很朴實,而在花腔女高音都喜愛唱的《珠寶之歌》這首豪華的圓舞曲式的詠嘆調里,則顯得情不自禁和虛榮。第四幕中的《士兵進行曲》,是瓦倫丁與士兵出征歸來時唱的,豪邁雄壯,富於動力和生氣,反映了士兵勝利凱旋時的喜悅心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6.蝴蝶夫人(三幕歌劇)
蝴蝶夫人(三幕歌劇)晉契尼曲。伊利卡和賈可薩根據貝拉斯可劇本改編。 1904年 2月 17日首演於米蘭。劇情: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為了愛情而背棄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隨艦回國,一去三年杳無音信。巧巧桑於艱難中深信有一天他會回到自己的懷抱。平克爾頓回國後卻另有新娶,早把蝴蝶夫人置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時,悲劇無可避免的發生了:穿著新婚禮服徹夜苦候的蝴蝶夫人終於明白了一切,她交出了伶俐的兒子,當平克爾頓來到時,吻劍自盡了。

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劇。普契尼在音樂中直接採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後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表明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獨特的音樂色彩。在第一幕的結尾,平克爾頓與蝴蝶夫人舉行婚禮後,有一段抒發愛情的二重唱,旋律優美動聽,流暢悅耳,其中蝴蝶夫人純潔、溫柔而又膽怯、羞窘的感情,交織著平克爾頓充滿著強烈情慾的綿綿情話,融化成一種共同的激情,最後,在明朗熱情的愛情主題的音響中結束。第二幕當平克爾頓回國後,女僕不相信他還會回來,忠於愛情的蝴蝶夫人一面向她解釋,一面卻不停地幻想著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丈夫乘兵艦歸來的幸福情景。她面向大海,深情地唱出著名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這里,作者運用了朗誦式的抒情旋律,細致地揭示了蝴蝶夫人內心深處對幸福的強烈嚮往。

特別是當蝴蝶夫人唱到「誰來了,誰來了」以後,曲調由平穩的2/4拍轉入急促的4/8拍,音調和咱詞漸趨密集,幾乎近似富於表現力的滔滔說白,形象地勾畫出她盼望丈夫回來的迫切而真摯的心情。這種寬廣而優美動聽的旋律與富有表現力的近乎說話的聲音相交叉,形成普契尼歇劇的一種特有的風格
7.卡門(四幕歌劇)
卡門(四幕歌劇)比才曲,作於1872年。梅爾哈克和阿勒維根據梅里芙的同名小說改編。1875年初次演出於巴黎。劇情:煙廠女工卡門是一個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她愛上了軍曹霍賽,運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網。霍塞不但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與人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後來甚至與上司祖厄加少校拔刀相見,不得不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此時卡門卻早已與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海誓山盟了。於是導致霍塞與埃斯卡米里奧之間的決斗。決斗中卡門又明顯地袒護鬥牛士,更使霍塞難以忍受。隨即盛大而熱烈的鬥牛場面開始了,正當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的勝利而歡呼時,霍塞找到了她。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他的愛情,最後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

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其中煙廠女工們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入勝;群眾歡度節日的合唱歡快熱烈,色彩繽紛。歌劇著力刻劃了女主人公卡門鮮明而復雜的性格。劇中描寫卡門的主導動機,又稱為「命運動機」,這個具有匈牙利或吉卜賽音階特徵(包含兩個增二度)的動機貫穿於全劇,在關鍵處不斷地預示或點明這部歌劇悲劇的結局。第一幕中卡門所唱的哈巴涅拉《愛情就象一隻不馴服的鳥》,是表現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它通過連續向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復,調性游移於同名大小調間,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徘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熱情奔放、魅力誘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亞舞曲帶有詠嘆調性質,以鮮明活潑的節奏、熱情而又帶有幾分野氣的旋律,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潑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答謝歡迎和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它採用單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與分節歌的結合,雄壯的音調,有力的節奏,宛若一首凱旋的進行曲。第三幕占卜一場,卡門與兩位女伴的三重唱,對卡門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劃。歌曲採用迴旋曲的形式,對比的幾個插部,調式、調性和節拍都與主部形成對比,而由卡門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這些無情的紙牌,總告訴你死!」這深沉而哀傷的內心獨白,進一步揭示出卡門的悲劇命運。第四幕終場的二重唱,卡門音調冰冷和堅定的語氣,與霍塞先是熱烈,轉而祈求,最後絕望的旋律形成尖銳對比,具有扣人心弦的悲劇力量和強烈而緊張的戲劇性。這部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8.普契尼:圖蘭朵
這部3幕歌劇據義大利劇作家戈齊(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同名寓言劇,由阿達米(Giuseppe Adami)與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腳本,作於1921—1924年,逝世前僅完成第三幕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由阿法諾續成。其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紀末介紹到歐洲的波斯《仙女之箱》。此劇1926年4月5日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指揮為托斯卡尼尼,首演之夜,劇情到第三幕柳兒自刎時,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揮棒對聽眾說:「就在這里,普契尼放下了筆。」全劇首演為次日。
9.弄臣(四幕歌劇)
弄臣(四幕歌劇)威爾第曲。劇本由波亞維根據雨果的名著《國王尋樂》改編。1851年首演於威尼斯。劇情:主人公利哥萊托貌丑背駝,在孟圖阿公爵的宮廷中當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專以玩弄女性為樂,引起有關朝臣們的不滿。而利哥萊托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得罪了許多人,終致失女之禍:他的愛女吉爾達,純潔娟美,公爵喬裝成窮學生暗中追求,騙得了她的愛情。朝臣們為了對利哥萊托施行報復,用計把吉爾達搶去,獻與公爵。利哥萊托為此悲憤至極,頓起殺心,以美色誘使公爵夜宿旅店,僱用刺客將他殺死。黎明前,當他從刺客手中接過裝有屍體的口袋,以為大功已成時,忽聞公爵高歌之聲,急忙打開口袋,裡面卻是女扮男裝,已經奄奄一息的吉爾達。原來,這個獲悉行刺計劃的少女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是義大利歌劇中最傑出的兩首四重唱之一
10.魔笛
魔笛。這是莫扎特臨終前最後一部作品,同時也是他使民間歌唱劇得以提高的一部重要作品。劇本出自共濟會員施坎奈德爾和基塞克之手。1791年初次演出於維也納。劇情:埃及王子埃米諾為巨蛇追趕,危急中被夜女王的三個嬪妃所救。夜女王讓王子看自己的女兒帕米娜的像片,使他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並誑稱帕米娜被伊西斯神廟大祭司薩拉斯特羅拐走,答應只要王子救出帕米娜,就把女兒嫁給他。埃米諾接受了這一使命,隨身攜帶夜女王所贈魔笛一支,另有快樂的捕鳥人巴巴基諾手執串鈴從旁相助。他們在象徵光明的薩拉斯特羅的幫助下,經受了種種考驗和曲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埃米諾和帕米娜幸福地結合,巴巴基諾也找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情人巴巴基娜,而代表黑暗和邪惡勢力的夜女王和摩爾人終於被趕走。

Ⅲ 交響樂和爵士樂的區別

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1600—1750)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音樂,它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具有永恆的意義。
大約從1600年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巴洛克時期(巴洛克Baroque是從建築學、繪畫史借用來的專業術語,源自於葡萄牙語,詞義是很不規則的珍珠;在義大利語中又指沖動、誇張、任性、幻想等義),歐洲作曲家開始創作早期音樂,這也就是古典音樂的開端。
事實上,很多西方古典音樂最早都是來自於為宗教儀式和慶典而寫的音樂。
交響曲是音樂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音樂形式。「symphony」一詞源於古希臘,意為「共響」。早期的交響曲由17世紀末義大利式歌劇序曲演變而來,序曲「快板——慢板——快板」的結構形式為交響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礎。序曲性質的交響曲在18世紀逐漸脫離歌劇,吸收其他器樂曲的因素,發展成為獨立的有3個樂章的器樂體裁,依然屬於小型樂隊或器樂重奏的作品;後經海頓、莫扎特的大量創作實踐,最終確立了規范的交響曲式,即古典交響曲。它包括有4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或稍慢),節略的奏鳴曲式、三段式、復三段式、變奏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樂章,快板(或稍快),小步舞曲;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迴旋曲式、奏鳴迴旋曲式等。此外,交響曲整體的調性布局、和聲結構、各樂章間的對比與平衡、樂隊中樂器的組合與規模等均得到規范化而基本定型。
歐洲的器樂長期附從於聲樂,至十六世紀才逐漸獨立。隨著樂器製作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歌劇的興起,使十七世紀的器樂創作有了顯著進步,產生了舞曲合成的古典組曲,以及曲式自由的序曲,而賦格曲、幻想曲、隨想曲、變奏曲、前奏曲等體裁也漸被普遍使用。十八世紀,小提琴音樂迅速發展,歌劇序曲體裁的變革,曼海姆樂派等積極探索新的形式和表現手段,均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海頓確立了管弦樂隊編制和主調音樂樣式;莫扎特則進一步加以肯定,並發揮了木管樂器獨特的表現力;貝多芬以交響性、戲劇性手法寫作管弦樂序曲,給了奏鳴曲式以廣闊的表現天地。
爵士樂成形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公認的發祥地是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
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實際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歐洲教堂音樂、美國黑人小提琴和班卓傳統音樂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國黑人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間藍調","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構成了早期的爵士樂。
從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那裡白人的奴隸之後,他們被強迫勞動、受盡折磨。在田間、在勞動之餘,黑奴 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以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這種音樂也滲透在一些宗教 歌曲中。由於藍色在美國人民中,被看作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也就統稱之為Blues(藍色)。中國音譯之為"布魯斯"。我們常常從美國音樂作品中發現帶有Blues的曲名,如《藍色狂想曲》、《藍色的探戈》、《藍色的愛情》等。
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拉格泰姆"是Ragtime這 個詞的音譯。詞意是"參差不齊的拍子"。故又稱為"散拍樂"。它也是從非洲民間音樂發 展而成。19世紀末,一個名叫司科特·喬普林(Scott Joplin,1869-1917)的黑人鋼琴手,創造了一種新風格的鋼琴音樂:右手高音聲部演奏切分音節奏很特別的主旋律或琶音。一般 4/4拍樂曲,一、三拍為強拍,二、四拍為弱拍,而他在高音聲部每一拍半、 即三個八分音符時,就出現一次強音,而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 一、三拍為低音強拍,二、四拍為和弦、弱拍。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 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由於這一創造,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有人說Jazz這個詞,是從非洲土語Jaiza演變而來。這個詞原意思是"加快擊鼓";另一種說法是:早年新奧爾良有位樂手名叫Jasper,大家叫慣了,都叫他Jas,後來一傳再傳,就變 成了Jazz了;還有人說Jazz這個詞是由Chaz這個詞演變而來的。
早期的黑人爵士樂師多不識譜,演奏時只是憑著靈感,對所熟悉的曲調自由地進行變化。 所以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質。由於人數不多,三五個樂手經常在一起合作,時間久了,彼此之間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種默契。
1923年冬天,紐約"皇宮樂隊" 領班保羅·懷特曼找到作曲家格什溫,說他想舉辦一次別出心裁的音樂會,其中有一個能讓 聽眾大吃一驚的壓軸節目,就是把爵士樂和交響樂揉合在一起,格什溫是一位音樂革新者,他從1924年元月開始動筆,僅僅花了 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完成了。由於裡面主要用的是"布魯斯音階"和小三度、純五度、小六度 構成的七和弦,故將所作曲子取名為《布魯斯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在我國譯作《藍色狂想曲》。這次演出大獲成功。從此,爵士樂受到嚴肅音樂家及知識階層的重現,許多作曲家也竟相效仿,創作了許多爵士風格的音樂作品,如美國的一些音樂劇,興德米特的《舞蹈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黑色協奏曲》等,都運用了爵士音樂的素材和節奏。
爵士樂音樂的特點:
(1)從大音階來講,它的第三級(Mi)音和第七級(Si)音經常是降低一些(平時講是降半音,實際上不到半音)。有時第五級(Sol)音也降半音。這些降音還常輔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郁、悲傷的色彩;由於有以上這些特點,按這種方法形成的音階,人們稱之為"布魯斯音階"。
(2)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和三連音,形成輕重音顛倒;
(3)節奏多為雙拍,通常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
(4)從歌詞、曲調結構上講,布魯斯多採用對稱的、帶音韻的兩行詞。第一句重復一遍。每段曲調12小節,每句4小節,從而形成:‖∶ A ∶‖+B三句的固式曲式結構
(5)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屬和弦(Ⅴ)和下屬和弦。(Ⅳ),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其他特點因素:
爵士樂的演唱利用無意義的「襯詞」在即興的規則下形成了風格獨特爵士唱法。
爵士樂的切分節奏復雜多樣,特別是跨小節的連續切分經常將原有的節奏整小節移位,造成一種飄忽不定的游移感。
原來的4/4拍節奏經改變後變成了3/16拍。
爵士樂的旋律經常採用布魯斯音階( 1 2 b3 3 4 5 6 b7 7 )來形成它的特點,有時還在布魯斯音階的基礎上增加#4和其他一些變化音,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爵士樂的和聲比流行音樂和聲要復雜得多,它以七和弦為基礎,並且大量的運用擴展音(如:9音、11音、13音)和替代和弦,有時還經常出現連續的下行純五度副屬和弦進行,使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和聲效果。
即興是爵士樂手(或歌手)必練的演奏(或演唱)技巧之一 。
爵士樂的一些變化分支:
早期爵士樂
早期的爵士樂(1900—1917)曲目有32小節、4樂句的AABA流行歌曲式的曲調;有4樂節、兩個調的拉格泰姆曲調;還有12小結的器樂布魯斯曲調。拉格泰姆樂曲的和聲節奏傾向於比另兩種更快的速度。布魯斯樂曲的和聲節奏最慢,但它的獨奏旋律線的變音轉調較多,起音不一,音高變化也不少。早期歌曲曲目中也有很多以「布魯斯」作名稱,而實際上是流行歌曲或別的什麼同源形式。
早期爵士樂隊的設置平均為8位樂師。在新奧爾良風格爵士樂隊的固定形式上增加了兩件樂器。有時添一支短號和一件節奏樂器,有時加一把小提琴為領奏。在演奏過程中,樂隊的每個成員,不僅僅是獨奏者,都要做即興演奏。彼此之間自發的互相謙讓與合作,只受和弦進行結構的限制,這種新的聲音在20世紀初期任何聽眾以下就能辨認的出,它就是「爵士樂」。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Ⅳ 你能否說出歌劇與音樂劇的區別交響樂又是由哪些樂器組成的呢

歌劇呢就是主要或者以歌唱來表達的戲劇,而音樂劇其實早期是被稱為歌舞劇的,也就是說回他比答歌劇要多舞蹈這一種表現形式,而且還有對白,或者表演什麼的。
而交響樂是由管弦樂隊組成的,基本上有以下樂器:
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組: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大管。
銅管組:小號、圓號、長號、低音號。
打擊樂組:定音鼓、鑼、鑔、鈴鼓、三角鐵等。
色彩樂器組:鋼琴、豎琴、木琴、鋁板鍾琴等。
對於一些特殊曲目,還會加入其它的一些樂器,像嗩吶,喇叭,二胡等民族樂器。

Ⅳ 什麼是古典音樂、交響樂、管弦樂,爵士樂,鄉村音樂

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1600—1750)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音樂,它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具有永恆的意義。
大約從1600年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巴洛克時期(巴洛克Baroque是從建築學、繪畫史借用來的專業術語,源自於葡萄牙語,詞義是很不規則的珍珠;在義大利語中又指沖動、誇張、任性、幻想等義),歐洲作曲家開始創作早期音樂,這也就是古典音樂的開端。
事實上,很多西方古典音樂最早都是來自於為宗教儀式和慶典而寫的音樂。
交響曲是音樂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音樂形式。「symphony」一詞源於古希臘,意為「共響」。早期的交響曲由17世紀末義大利式歌劇序曲演變而來,序曲「快板——慢板——快板」的結構形式為交響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礎。序曲性質的交響曲在18世紀逐漸脫離歌劇,吸收其他器樂曲的因素,發展成為獨立的有3個樂章的器樂體裁,依然屬於小型樂隊或器樂重奏的作品;後經海頓、莫扎特的大量創作實踐,最終確立了規范的交響曲式,即古典交響曲。它包括有4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或稍慢),節略的奏鳴曲式、三段式、復三段式、變奏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樂章,快板(或稍快),小步舞曲;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迴旋曲式、奏鳴迴旋曲式等。此外,交響曲整體的調性布局、和聲結構、各樂章間的對比與平衡、樂隊中樂器的組合與規模等均得到規范化而基本定型。
歐洲的器樂長期附從於聲樂,至十六世紀才逐漸獨立。隨著樂器製作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歌劇的興起,使十七世紀的器樂創作有了顯著進步,產生了舞曲合成的古典組曲,以及曲式自由的序曲,而賦格曲、幻想曲、隨想曲、變奏曲、前奏曲等體裁也漸被普遍使用。十八世紀,小提琴音樂迅速發展,歌劇序曲體裁的變革,曼海姆樂派等積極探索新的形式和表現手段,均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海頓確立了管弦樂隊編制和主調音樂樣式;莫扎特則進一步加以肯定,並發揮了木管樂器獨特的表現力;貝多芬以交響性、戲劇性手法寫作管弦樂序曲,給了奏鳴曲式以廣闊的表現天地。
爵士樂成形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公認的發祥地是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
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實際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歐洲教堂音樂、美國黑人小提琴和班卓傳統音樂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國黑人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間藍調","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構成了早期的爵士樂。
從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那裡白人的奴隸之後,他們被強迫勞動、受盡折磨。在田間、在勞動之餘,黑奴 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以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這種音樂也滲透在一些宗教 歌曲中。由於藍色在美國人民中,被看作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也就統稱之為Blues(藍色)。中國音譯之為"布魯斯"。我們常常從美國音樂作品中發現帶有Blues的曲名,如《藍色狂想曲》、《藍色的探戈》、《藍色的愛情》等。
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拉格泰姆"是Ragtime這 個詞的音譯。詞意是"參差不齊的拍子"。故又稱為"散拍樂"。它也是從非洲民間音樂發 展而成。19世紀末,一個名叫司科特·喬普林(Scott Joplin,1869-1917)的黑人鋼琴手,創造了一種新風格的鋼琴音樂:右手高音聲部演奏切分音節奏很特別的主旋律或琶音。一般 4/4拍樂曲,一、三拍為強拍,二、四拍為弱拍,而他在高音聲部每一拍半、 即三個八分音符時,就出現一次強音,而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 一、三拍為低音強拍,二、四拍為和弦、弱拍。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 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由於這一創造,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有人說Jazz這個詞,是從非洲土語Jaiza演變而來。這個詞原意思是"加快擊鼓";另一種說法是:早年新奧爾良有位樂手名叫Jasper,大家叫慣了,都叫他Jas,後來一傳再傳,就變 成了Jazz了;還有人說Jazz這個詞是由Chaz這個詞演變而來的。
早期的黑人爵士樂師多不識譜,演奏時只是憑著靈感,對所熟悉的曲調自由地進行變化。 所以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質。由於人數不多,三五個樂手經常在一起合作,時間久了,彼此之間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種默契。
1923年冬天,紐約"皇宮樂隊" 領班保羅·懷特曼找到作曲家格什溫,說他想舉辦一次別出心裁的音樂會,其中有一個能讓 聽眾大吃一驚的壓軸節目,就是把爵士樂和交響樂揉合在一起,格什溫是一位音樂革新者,他從1924年元月開始動筆,僅僅花了 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完成了。由於裡面主要用的是"布魯斯音階"和小三度、純五度、小六度 構成的七和弦,故將所作曲子取名為《布魯斯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在我國譯作《藍色狂想曲》。這次演出大獲成功。從此,爵士樂受到嚴肅音樂家及知識階層的重現,許多作曲家也竟相效仿,創作了許多爵士風格的音樂作品,如美國的一些音樂劇,興德米特的《舞蹈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黑色協奏曲》等,都運用了爵士音樂的素材和節奏。
爵士樂音樂的特點:
(1)從大音階來講,它的第三級(Mi)音和第七級(Si)音經常是降低一些(平時講是降半音,實際上不到半音)。有時第五級(Sol)音也降半音。這些降音還常輔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郁、悲傷的色彩;由於有以上這些特點,按這種方法形成的音階,人們稱之為"布魯斯音階"。
(2)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和三連音,形成輕重音顛倒;
(3)節奏多為雙拍,通常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
(4)從歌詞、曲調結構上講,布魯斯多採用對稱的、帶音韻的兩行詞。第一句重復一遍。每段曲調12小節,每句4小節,從而形成:‖∶ A ∶‖+B三句的固式曲式結構
(5)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屬和弦(Ⅴ)和下屬和弦。(Ⅳ),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其他特點因素:
爵士樂的演唱利用無意義的「襯詞」在即興的規則下形成了風格獨特爵士唱法。
爵士樂的切分節奏復雜多樣,特別是跨小節的連續切分經常將原有的節奏整小節移位,造成一種飄忽不定的游移感。
原來的4/4拍節奏經改變後變成了3/16拍。
爵士樂的旋律經常採用布魯斯音階( 1 2 b3 3 4 5 6 b7 7 )來形成它的特點,有時還在布魯斯音階的基礎上增加#4和其他一些變化音,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爵士樂的和聲比流行音樂和聲要復雜得多,它以七和弦為基礎,並且大量的運用擴展音(如:9音、11音、13音)和替代和弦,有時還經常出現連續的下行純五度副屬和弦進行,使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和聲效果。
即興是爵士樂手(或歌手)必練的演奏(或演唱)技巧之一 。
爵士樂的一些變化分支:
早期爵士樂
早期的爵士樂(1900—1917)曲目有32小節、4樂句的AABA流行歌曲式的曲調;有4樂節、兩個調的拉格泰姆曲調;還有12小結的器樂布魯斯曲調。拉格泰姆樂曲的和聲節奏傾向於比另兩種更快的速度。布魯斯樂曲的和聲節奏最慢,但它的獨奏旋律線的變音轉調較多,起音不一,音高變化也不少。早期歌曲曲目中也有很多以「布魯斯」作名稱,而實際上是流行歌曲或別的什麼同源形式。
早期爵士樂隊的設置平均為8位樂師。在新奧爾良風格爵士樂隊的固定形式上增加了兩件樂器。有時添一支短號和一件節奏樂器,有時加一把小提琴為領奏。在演奏過程中,樂隊的每個成員,不僅僅是獨奏者,都要做即興演奏。彼此之間自發的互相謙讓與合作,只受和弦進行結構的限制,這種新的聲音在20世紀初期任何聽眾以下就能辨認的出,它就是「爵士樂」。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Ⅵ 求音樂鑒賞論文 關於音樂劇 現代音樂的

經過上音樂鑒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鑒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了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鑒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下面就讓我來談一下這學期所聽音樂給我的一點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運》代表著貝多芬;同樣,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貝多芬代表著《命運》。我想,世界上再沒有一首交響曲能夠獲得如此廣闊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貝多芬的偉大,則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這部代表作給他帶去的聲譽和敬仰。一開場那四聲令人恐懼的有力音符,幾乎讓每個人只要一聽到它就會永遠無法忘卻!真的,充滿了震懾力的經典段落,如此簡短卻又如此令人揮之不去!當然,貝多芬對於這四個音符的解釋最為權威——命運在敲門!是啊,開門見山,整部作品的主題一覽無遺。或許這四個音符給所有人的影響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樂一開場就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覺!我想,這正是貝多芬音樂才華與他個人精神最充分結合的表現!接下去,我們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戰斗的場面,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劍、奮勇拚殺!你可以把主角想像成貝多芬乃至任何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士或革命斗爭史實。但我覺得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聽眾而言,主角應該是你自己!那麼敵人是誰,很明了——命運!因為我想,每個人都有面對命運考驗的時候。主題在重復著,恐怖的聲音依然在回盪,似乎斗爭者並沒有徵服這個強大的「命運對手」!我想很多聽眾在這里會感到一絲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這時,第二樂章舒緩的旋律傳來了,似乎是一位母親伸出了雙手來撫慰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的兒子,也好像是幾名攜手斗爭的勇士在大戰之後對敵人、對未來進行交流、思索。雖然音樂是平緩的,但是內在含有一種催人奮進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斷的鼓動戰士繼續前進。在經歷了第一樂章激烈的掙扎之後,聽眾們在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劑療傷葯。第三樂章是快板諧謔曲,但是卻聽不到任何「幽默、諧謔的成分」 。在這里戰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陰雲籠罩的戰場,音樂的氣氛也突然從平和轉為陰暗。好像戰士腳踏著犧牲者們的血跡在一步一步朝命運之神逼近,不斷積累著力量和勇氣。
《命運交響曲》的第三、第四樂章是連續演奏的,從第三樂章最後一部分那平靜、憂郁的緩慢突然跳躍到第四樂章一開始那突如其來、如同山洪暴發一般的合奏。其實這個手法來自於《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從引子轉到正題的那一部分。正是由於成功寫下了《第四》的首樂章,才給《命運》的終曲樂章帶來了靈感。我想任何一個聽眾面對著如此洶涌而來的凱旋之聲,心中應該無不感覺激盪——黑暗被打破了、命運被征服了、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戰士在慶祝自己的勝利、人群在歡唱勝利的頌歌!聽眾也可以送一口氣,甚至為作品的偉大而感到一絲快慰和激動。我想這正是為什麼幾百年來,有許多人可以從《命運交響曲》中獲取力量、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壓力、人生挑戰的重要原因!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激揚的心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穿越歲月滄桑,破空而來,在一片深邃蒼莽的林海中升騰,升騰。那些擎天的枝幹亘古孑遺, 那些震顫的葉片蓬勃頑強,那些繁茂的果實樂觀堅忍,風撼不動,雷劈不倒,時而豪氣干雲,時而陰柔宛轉,於百轉千回中傳遞著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麼,能夠像音樂一樣如此暢通地溝通人類與自然?是哪種生命,能夠點燃人內心抗爭的慾望,錚錚鐵骨,生生不息?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似乎就是人生命運的縮影。那激按昂的曲調,那富於變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帶到了他曲折的命運之中。然而,再那聽起來讓人感覺困難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種堅毅的精神,從絕望之中脫穎而出,扭轉了局面,告訴人們:「只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勇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變命運,讓命運拜倒在自己的腳下。」
正如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而如今,當世人面對著一個物慾橫流的商品社會,又人多少人能像貝多芬那樣執著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長城非好漢」呢?許多人無奈於生活,工作的壓力,誘惑,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最終把最初的理想長埋於歲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過一生,或碌碌無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裡無目的的繼續漂流。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使我倍覺汗顏。遙想著在歷史塵卦記憶的深處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擺布,在天地間瀟灑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這份神聖的偉大,因為在他所營造的音樂世界裡就是意味著教人如何挺著腰站著生存,教人向命運所帶來的不公與苦痛挑戰,生當人中傑,死也為鬼雄。
是的,不要因為生活的不公而放棄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長相依,人生需要理想來相伴,於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戰命運的長征。

Ⅶ 誰有關於歌劇,音樂劇,交響曲,協奏曲的題目{新穎點}

一、填空題(每空1.5分,共分) 1、波蘭著名音樂家 創作的音樂作品具有濃厚波蘭民族風格,他的音樂被比作「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2、《糖果仙人舞曲》是俄國作曲家 創作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一段舞的伴奏音樂。 3、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文藝路線指引下誕生的第一部中國新歌劇是《 》。 4、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是根據我國民間音樂家 所作的同名二胡獨奏曲改編而成的。 5、我國民族樂器經過長期的改造與完善,按照其演奏形式、發聲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四大類別,即 樂器,拉弦樂器, 樂器,打擊樂器。 6、1807—1808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近郊創作的第六交響曲,又名「 」交響曲,這部交響曲以第二樂章「溪邊景色」最為著名。 7、《 》是根據西安鼓樂的開場鑼鼓和陝西民間打擊樂改編而成的清鑼鼓樂,栩栩如生的描繪了鴨群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 8、《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是奧地利作曲家 創作的,為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結構。 9、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原名為《 》,是進步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10、1934 年,旅居歐洲的俄籍作曲家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了「中國作品比賽」,當時還是上海國立音專學生的賀淥汀應征寫下的鋼琴獨奏曲《 》,一舉奪得頭獎。 11、《 》是兒童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原名《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12、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半音的律制,稱為 。 13、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 、 、節拍、曲式、和聲、速度和力度、音色等。 14、民歌就是民間歌曲,大致可分為勞動號子、 、小調等三種類型。 15、笛子獨奏曲《 》以生動朴實的音樂語言,描寫了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 16、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是「交響樂之父」——奧地利著名作曲家 於1781年創作的。 17、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傳到祖國各地,舉國上下齊歡騰。作者鄭路以切身的體會和滿腔的熱情創作了管樂合奏曲《 》。 18、黃自,江蘇川沙人。畢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其主要音樂作品有:清唱劇《 》、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等。 1、《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智斗》均為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唱段。 ( ) 2、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四手聯彈鋼琴曲《軍隊進行曲》流傳甚廣,深受人們喜愛。 ( ) 3、在音樂中用各種時值的休止符表示沒有聲音的時間,簡譜中用「0」表示。( ) 4、低音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 ( ) 5、單音程轉位後構成的一定是復音程。 ( ) 6、管弦樂曲《四小天鵝舞曲》選自舞劇《天鵝湖》,通俗易懂、流傳廣泛。 ( ) 7、3/8拍子與6/8拍子都是單拍子。 ( ) 8、《跳圓舞曲的小貓》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描繪了一隻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伴奏下跳著優美的圓舞曲。 ( ) 9、《十面埋伏》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優秀代表作。 ( ) 10、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圓號為主奏樂器的。 ( ) 11、德國作曲家萊昂?耶塞爾創作的《玩具兵進行曲》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管弦樂曲。 ( ) 12、手風琴獨奏曲《我為祖國守大橋》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的。 ( )

希望採納

Ⅷ 什麼是交響樂 什麼是輕音樂

么是古典音樂的標准?
什麼是古典音樂的標准?「古典(派)的」這一詞彙回本身包含平衡、節制、答簡潔和精緻的概念。這些概念例如可用於「古典」建築,但用以表達古典風格還不夠貼切,古典風格音樂可以具有暴風雨般的氣勢和復雜的內容和形式。簡而言之,古典風格是指那些可以從18世紀最偉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的音樂中聽到的風格。那麼,他們的音樂區別於前承的巴洛克音樂和後繼的浪漫主義音樂的基本要素又是什麼呢?

Ⅸ 誰能幫忙想關於歌劇,音樂劇,交響曲,協奏曲的論速題{題目新穎些}

1、波蘭著名音樂家 創作的音樂作品具有濃厚波蘭民族風格,他的音樂被比作「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2、《糖果仙人舞曲》是俄國作曲家 創作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一段舞的伴奏音樂。3、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文藝路線指引下誕生的第一部中國新歌劇是《 》。4、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是根據我國民間音樂家 所作的同名二胡獨奏曲改編而成的。5、我國民族樂器經過長期的改造與完善,按照其演奏形式、發聲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四大類別,即 樂器,拉弦樂器, 樂器,打擊樂器。6、1807—1808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近郊創作的第六交響曲,又名「 」交響曲,這部交響曲以第二樂章「溪邊景色」最為著名。7、《 》是根據西安鼓樂的開場鑼鼓和陝西民間打擊樂改編而成的清鑼鼓樂,栩栩如生的描繪了鴨群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8、《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是奧地利作曲家 創作的,為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結構。9、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原名為《 》,是進步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0、1934 年,旅居歐洲的俄籍作曲家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了「中國作品比賽」,當時還是上海國立音專學生的賀淥汀應征寫下的鋼琴獨奏曲《 》,一舉奪得頭獎。11、《 》是兒童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原名《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2、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半音的律制,稱為 。13、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 、 、節拍、曲式、和聲、速度和力度、音色等。14、民歌就是民間歌曲,大致可分為勞動號子、 、小調等三種類型。15、笛子獨奏曲《 》以生動朴實的音樂語言,描寫了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16、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是「交響樂之父」——奧地利著名作曲家 於1781年創作的。 17、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傳到祖國各地,舉國上下齊歡騰。作者鄭路以切身的體會和滿腔的熱情創作了管樂合奏曲《 》。18、黃自,江蘇川沙人。畢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其主要音樂作品有:清唱劇《 》、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等。1、《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智斗》均為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唱段。 ( )2、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四手聯彈鋼琴曲《軍隊進行曲》流傳甚廣,深受人們喜愛。 ( )3、在音樂中用各種時值的休止符表示沒有聲音的時間,簡譜中用「0」表示。( )4、低音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 ( )5、單音程轉位後構成的一定是復音程。 ( )6、管弦樂曲《四小天鵝舞曲》選自舞劇《天鵝湖》,通俗易懂、流傳廣泛。 ( )7、3/8拍子與6/8拍子都是單拍子。 ( )8、《跳圓舞曲的小貓》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描繪了一隻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伴奏下跳著優美的圓舞曲。 ( )9、《十面埋伏》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優秀代表作。 ( )10、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圓號為主奏樂器的。 ( )11、德國作曲家萊昂?耶塞爾創作的《玩具兵進行曲》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管弦樂曲。 ( )12、手風琴獨奏曲《我為祖國守大橋》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的。 ( )

記得採納啊

閱讀全文

與音樂劇交響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