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主題背景下小班音樂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主題背景下小班音樂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發布時間:2021-03-13 02:40:44

『壹』 如何提高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摘要] 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存在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教師應放下權威,轉變角色,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理解尊重,接納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互動氛圍;抓住關鍵,調整策略,提高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剩餘2833字)

『貳』 如何在大班音樂活動中實施有效的師幼互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

『叄』 藝術活動中如何促進師幼互動

《綱要》在藝術內容與要求部分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緒」。維果茨基曾提示我們:教育作為一種代際之間的文化傳送活動,實際上就是在成人和兒童之間發生的「社會共享」的認知。表明藝術教育離不開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單獨的學習並構不成教育 ,一廂情願的灌輸也不構成教育, 教育首先是一種關系,一種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間。因此, 幼兒的學習就要在幼兒和教師之間建立一種積極有效的互動,只有讓幼兒和教師在互動中溝通、促進,才能使幼兒得到健康成長。如果離開了互動, 教育將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我園是一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如何在藝術教育中促進師幼互動,是使藝術教育充滿生命力的關鍵,同時也使幼兒園有了進一步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本學年我園將「藝術教育中師幼互動的研究」定為學園課題,並從學園實際及年段教師的特點出發,定了三個年段子課題。如小段的「小班音樂欣賞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研究」;中段的「在節奏樂活動中如何促進師幼互動」;大段的「大班線描畫教學與師幼互動的研究」。通過側重點的不同我們對藝術教育中如何促進師幼互動有了一定研究。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做法。 一、 教師教育理念的提升是實現藝術教育中師幼兒互動的前提。 「師幼互動」應滲透到藝術教育的各個環節, 教師時時都要保持這樣一種教育理念:尊重幼兒 ,理解幼兒、關注幼兒 ,把視線保持在和幼兒統一的水平上。要讓幼兒隨時看見教師的眼睛,在這種心靈的交匯,情感的互動中,使幼兒積極表現自己的長處,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進取心和責任感,讓每一位幼兒在師幼互動中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首先,教師的角色定位將直接影響師幼互動的建構。為此,我們經常組織教師學習《綱要》精神,按照《綱要》的基本要求,及時對自身角色進行調整定位。探討在活動中指導者、創設環境的支持者、幼兒藝術創造的參與者、幼兒自我展現的欣賞者等多個角色。此外教師與幼兒之間還形成了一種探究式的積極的師幼兒互動。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地灌輸者或傳授者,面是良好師幼兒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兒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和欣賞者。 正如皮亞傑所言:教師應站在一邊靜靜地等待一會兒,給學生讓出時間和空間,仔細觀察兒童的所作所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而後你的教學就可能不同於平常。教師在發現了幼兒興趣後,要幫助幼兒保持興趣,並且讓幼兒在興趣的驅使下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教師要時刻起著「支架」的作用,讓幼兒在支架的支撐下添加新的內容,促進幼兒的發展。如美術組的教研觀摩活動:線描畫《神奇的汽車》中,教師並不急於讓幼兒畫,而是讓他們通過看課件:汽車王國的車,看車展(幼兒從家裡帶來的玩具汽車)、欣賞車的圖片等,並伴以開放性的提問:「你喜歡哪一輛車,為什麼?」「你想設計一輛什麼樣的車」?讓幼兒自已去主動探索、發現、感知、體驗。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參與。在活動中,師並不出示範例,而是與幼兒談論:你想設計一輛什麼樣的車。並支持每位幼兒的想法,最後,老師與幼兒一起在優雅的音樂聲中一起畫車,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每位孩子畫的車都獨具特色,沒有一輛是重復的,活動中師幼互動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其次,教師要積極關注幼兒 ,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需用要,及時給予能力上的支持,情感上的需用求。如音樂組展示的園內觀摩活動《貓的故事》,老師用游戲貫穿整個音樂欣賞,與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玩畫貓貓,當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互相幫助用眉筆在自已臉上畫上胡須,打扮成貓時,活動達到了高潮,我們也深深地被活動中那自然親切的師幼深情所感動。 二、創設良好的藝術環境是實現藝術教育中師幼互動的關鍵。 師幼互動應建立在寬松、平等的基礎上,存在於教師和幼兒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況下,假如一方施於強迫、控制或一廂情願,只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鑒於此,我們從師幼互動共同參予學園的大環境和班級的牆飾布置為切入點。讓幼兒成為美的使者和創造者,改變以往老師精心布置, 幼兒小心欣賞的保守做法,而大膽地讓幼兒介入學園環境的布置中。當泉州市參評全國「最佳魅力城市」的消息牽引著全市人們的心。孩子們也關注著這一事件,我們即抓住這一學園旗台後的一面展示牆用木刻成「泉州十八景」使學園也充滿了濃濃的鄉土觀氣息。而各班的牆飾被孩子們的一雙雙巧手製作各具風味的閩南特色點綴得惟妙惟肖,看崇武海邊那聽濤的惠安女;看用茶葉茶枝布置的區角:品茶香;看用各種樹脂廢棄邊角料布置的泉州灣;還有一副副孩子們的作品一裱起來就成了兩邊樓道上的精美裝飾品,使整個學園充滿了典雅不失可愛的藝術氛圍。讓人贊不絕口。在參與布置的過程中,一師幼互動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三、藝術教育中的情感交流是促進師幼互動的重要因素。 情感交流是一種心靈的交匯,人們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礎上,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對對方表達,進行相互的交流。 幼兒同教師之間更是如此。我們認為,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有情感的,一首樂曲,一個舞蹈,一幅畫,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有生命力的,能使幼兒的情感得到升華。。因此,在藝術教育中的激發幼兒的情感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如在音樂活動《迷路的小花鴨》中,教師與幼兒一起分析了音樂,並與孩子們一起去感受小花鴨迷路時尋求幫助和找到媽媽時的不同感受,孩子們被打動了,隨著音樂或高興,或傷心,有的幼兒甚至傷心地哭了。抱著老師喊媽媽,這是孩子們真情的流露。也是因為有了情感的交流,才更好地促進了師幼的互動。情感的互動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愛的滋潤,培養了自信、自愛、不怕困難、樂於探索的良好品質。 四、社區和家庭是凸顯藝術教育中師幼互動的舞台。 我園處於全國優秀示範性小區——東美小區內。小區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有老人活動中心、中心花園、健身場等社區資源。我們充分利用了這得天獨候的條件,讓孩子走進社區,讓社區成為師幼互動,展示、表現藝術美的舞台。如三八節,我們請幼兒的媽媽和奶奶來學園過節,讓孩子們為她們獻上自已精心製作的一張張賀卡,一幅幅圖畫,一首首歌曲,一段段舞蹈,家長們感動了,孩子們開 心了,而這些,都是老師和孩子們共同設計的活動。在九九重陽節,教師和孩子們將藝術活動帶入了老人活動中心,與那裡的老人們聯歡,一個個由老師和小朋友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使今年的「重陽節」更加的有意義。也使孩子們得到了心靈得到了凈化。 而家庭是幼兒重要的生活場所,我們積極地與家長進行聯系,在幼兒、教師、家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網路,為三方之間進行互動提供保證。為了進一步促進家園互動,我們利用學園的「藝術日」,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活動,這次活動給家長、幼兒、教師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當家長們聚精會神地與幼兒一起粘貼有趣的板畫,認真地與老師、孩子討論用什麼顏色的沙子填充幸運瓶,手把手地和孩子一起塗色時,我們無不被當時的情景所感染與折服,也深深體會到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當家長與幼兒製作好的作品時,他們互相點評、欣賞,明顯感覺到他們臉上帶有一種自豪感。在製作的過程中幼兒找到了自信,體驗到了成功。在自然歡快、寬松的氛圍中,教師和家長不但溝通了感情,而且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親如一家的寬松環境,以便於教師和家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進一步的師幼互動。 總之,《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和要求,在學習貫徹中要加深理解,不斷實踐。促進師幼互動是最能發揮藝術教育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的手段。我們在探究藝術教育活動中認為: 活動不只是信息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題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更是師幼有效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肆』 如何提高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有效的師幼互動、精心的活動預設,有助於教師有針對性地駕馭教育過程,准確地評估幼兒的發展,以使活動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一、環境預設時的「趣」字策略

環境的有效預設能夠使幼兒迅速進入角色,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環境創設過程中,筆者歸納了「趣」字策略。

1.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預設一個能夠吸引幼兒、激起幼兒參與興趣的環境,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創設。如小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境應大而醒目,具有直觀性;中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境可以神秘多變,具有可變性;大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境可以求異創新,具有挑戰性。

在小班主題活動「花兒送給爸爸媽媽」中,我們可以營造家的溫馨感,讓幼兒能夠在環境的感染下,提出把自己裝飾好的花束送到爸爸媽媽手中的願望。然後,教師就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慾望與幼兒交流,實現師幼間的有效互動。

在中班主題活動「造高樓」中,筆者准備了長方形的紙質磚,鼓勵幼兒用磚塊壘高,並且提出設想:用同樣多的磚塊,怎樣造出最高、最穩的大樓?磚塊可以橫著用、側著用,還可以豎著用,簡簡單單的幾塊磚就表現出它的多變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可變的環境材料間接地與幼兒發生互動,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在大班主題活動「三人套圈」中,筆者在教室里投放了幾塊提示圖板。幼兒根據圖板中的提示,自己了解、學習「三人套圈」的游戲玩法。這樣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大班幼兒的探索興趣,也為幼兒主動發起互動創造了可能。

2.童趣。童趣就是專屬於幼兒的樂趣。我們引導幼兒把教室環境布置成動物園、浩翰的太空、神秘的海底世界,這些都是「童趣」,其中包含了幼兒大膽的想像。例如,小班主題活動「蛋寶寶」中,教師可以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蛋寶寶,無論是蛋寶寶在草地上打滾,還是蛋寶寶慢慢破殼而出,無不呈現出濃濃的童真、童趣,使教師和幼兒自始至終都處在角色的扮演中。

二、提問預設時的「引」字策略

主題活動中教師除了預設環境,還應對提問進行精心的設計,使提問能夠引導幼兒思考,甚至激發幼兒提出質疑。提問要關注幼兒思考的空間、關注幼兒的想像、關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關注提問時教師與幼兒的雙向互動。

在預設提問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三個「引」,即引起興趣、引發思考、引導探究,使活動中的提問既精煉又有效。

1.引起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幼兒關注的,是他們感興趣的。比如,在一次大班主題活動「標志」中,筆者首先出示了兩張春遊時幼兒曾經看到過的標志,並且設計提問:「你還記得在哪裡看到過它們嗎?它們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呢?」由於問題具有普遍性,面向班上的每一個幼兒,使幼兒願意參與問答活動。

2.引發思考。教師在預設提問時,要把握問題中能夠有利於幼兒思考的因素,使提問有創意,具有開放性,能激勵幼兒產生聯想,展開想像,進行創造,使他們能從不同的方向、角度、途徑來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例如,主題活動「新穎的房屋」中,筆者設計了「你希望我們設計的房屋具有怎樣的特殊作用呢」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就有利於引發幼兒的思考,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3.引導探究。在實踐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並不是都不會發現問題,而是有了問題也不知道怎麼提出來。因此,教師預設的提問要具有引導性,能夠在引發幼兒思考的同時,引導幼兒積極探究並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在主題活動「圖形變動物」中,筆者出示範畫和製作材料時,同時預設提問:「請仔細看看是怎麼樣變出一幅漂亮的圖畫來的,用這些圖形能夠完成嗎?」幼兒馬上提問:「這里只有大的三角形,小的三角形在哪裡呢?」於是,筆者又預設了一個追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用這些圖形來完成作品?」幼兒又問:「能夠撕開或者剪開嗎?」就這樣,幼兒的思路打開了,教師提供的單一圖形在幼兒的動手下變成了形狀、大小各不相同的圖形。

總之,精心預設的師幼互動有助於教師把握教學現象中的變化,增強對「教育價值」把握的准確性。當然,預設提問與教學方法的運用一樣沒有定法,預設好的主題活動還需要把握好活動的時機和節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實現學習的有效性。

『伍』 幼兒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如何有效性的提高

幼兒教師的言語有效性是指「幼兒教師言語的有效程度」,幼兒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所有言語並不都是有效的。實際上,大部分教師言語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一、影響教師言語有效性的因素
幼兒教師的言語有效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教師的教齡差異與言語習慣、幼兒的個體差異、班級環境、師幼關系的特殊性等。
1、教師的教齡差異
幼兒教師的教齡可以根據教學年限分為三個階段。一般將具有1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群體歸為成熟型教師,發展型教師主要指教齡在5~10年的教師群體,新手型教師一般指教齡在5年以內的教師群體。相對於發展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而言,新手型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缺乏經驗,教師言語上出現的問題較多,尤其是入職 2~3年以內的新教師更是如此。
在課堂上的師幼互動中,教師言語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對課堂常規的維持方面。如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中,新手型教師由於缺乏組織活動、維持班級秩序的經驗,他們只能通過不斷的言語重復來維持課堂常規,但是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發展型教師在維持課堂常規上比新手型教師要做得好,因為他們能夠抓住幼兒的特點,言語的有效性較高。成熟型教師基本上能夠用很簡約的言語,維持很好的班級秩序。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其中教齡的差異帶來的把握幼兒特點的經驗差異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2、教師的言語習慣
教師一些不良的言語習慣會影響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如有的教師普通話不標准,夾雜著方言;有的教師言語不簡潔,說話拖拉,經常說了很多還是詞不達意:有的教師語速過快,使得幼兒跟不上教師的節奏,不理解教師在說什麼:有的教師言語表述不夠准確,在描述一項事物時,不能抓住其主要特點。
教師的言語特質,包括語氣、語音、語調等都有可能影響教師言語的有效性,如教師的語氣過重,語調過高,會使幼兒感到生硬;語氣太輕,語調太低,又使幼兒感到無精打采;語調過長顯得口羅嗉;語調太短,會使人產生表達不完整的感覺。
3、幼兒的個體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及其同事根據對垂直知覺的研究提出了場依存性一場獨立性的理論構想。該理論認為,人們在對信息和經驗進行組織和加工時表現出依存於場合和獨立於場合兩種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具有場獨立性認知的幼兒對事物的判斷和評價多受內在因素的影響,對外界提供的信息線索不敏感。場依存性幼兒對事物的判斷和評價更多地受背景因素的影響。由於場依存性幼兒和場獨立性幼兒在認知上存在差異,因此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要對不同認知特點的幼兒進行個別的、有針對性的言語指導,以提高教師言語的有效性。
此外,幼兒的個性差異和情緒情感的差異等也影響著教師的言語有效性。如敏感型幼兒和開朗型幼兒對教師相同言語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具有較多消極情緒情感(如膽怯,擔憂等)的幼兒和具有較多積極情緒情感(如興奮,愉快等)的幼兒,對教師相同的言語指導的反應也完全不同。
4、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也是影響幼兒教師言語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序的班級環境可以促進幼兒教師言語有效性的提高。反之,在師幼比例較高的情況下,雜亂無序的班級環境會使教師的言語更容易趨向於「低效」或「無效」。
在創設班級環境時,合理設計並利用多種資源,讓班級環境可以和幼兒「對話」,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言語的無效使用,進而提高教師言語的有效性。如在教室的角落貼上溫馨的提示語,在圖書區貼上「請安靜」的標示,合理規劃班級牆面,使它變成「會說話的牆」,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幼兒園教師言語的功能。
5、師幼關系的特殊性
由於幼兒的年齡特徵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存在特殊性。因此,在師幼對話中如何定位教師的角色顯得至關重要。所謂師幼對話,是指在幼兒教師和幼兒之間以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和教學為話題,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同時是師幼之間敘述和傾聽的過程,並且也是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並達到共識的過程。
研究表明,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師幼對話的失真。第一,師幼對話中話語主動權不均衡。在師幼對話中,教師處於「話語霸權」的地位。師幼對話本來應該是教師和幼兒間平等的對話關系,但是事實中幼兒經常是被動的接受者。第二,師幼對話中角色主體的雙重失落。教師和幼兒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進行對話, 師幼均失去自我作為特定主體的本質性規定。這種關系,使得教師也喪失了自我。第三,師幼對話中互動氛圍不足。師幼對話本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但是很多時候是教師「掌控」著幼兒。
二、提高教師言語有效性的策略
1、完善培訓機制,改變言語習慣
幼兒教師在提高其言語有效性方面具有主導作用。在正式進入幼教崗位之前,幼兒教師應通過正規的普通話培訓等改變言語習慣,使言語變得簡潔,富有效率。另外,各種形式的職前職後培訓,通過觀摩課互相借鑒學習,寫教育反思、教案反思總結等,都能對幼兒教師提高言語有效性起到積極的作用。
2、精簡活動時問,提高效率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注意力特點,科學安排各個環節的時間。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節,使之環環相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而且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應對教學言語進行一定的設計,盡可能發揮言語有效性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3、維持良好的班級環境
相對有序的班級環境能夠減少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言語重復率。維持良好的班級環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採取分組的方式,有序安排各種活動
分組不僅是有效的教學形式,也是幼兒園各種常規活動的組織形式,如組織幼兒分組吃點心、喝水、吃午飯等。分組的活動形式不僅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秩序習慣, 而且能夠提高教師組織各種活動的效率。教師在向幼兒說明規則之後,就可以分組安排幼兒的活動,看似增加了工作量,其實卻提高了教師言語的有效性。
(2)以環境或音樂等替代部分教師言語
「會說話」的環境、各個轉換環節的音樂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承擔教師言語的功能。在活動的轉換環節利用不同的固定音樂,可以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如睡覺前的輕緩音樂、起床時的音樂、收玩具時的音樂等,這樣就省去了教師一些不必要的維持秩序的言語,用音樂來「說話」。
4、構建平等的師幼對話
師幼對話的不平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教語言語的有效性。如何構建平等而有效的師幼對話?王志成、劉智成認為,在基於對話理念的師幼互動關系中,師幼地位是平等的。在基於對話教學理念的幼幼關系中,幼兒與幼兒地位是平等的、機會是均等的。由此看來,師幼對話中必須保持師幼地位和幼幼地位的平等,才能保證平等而有效的師幼對話。孟香雲則認為,相信幼兒具有參與對話的能力,同時營造對話氛圍。教師要把幼兒看做是獨立的主體,營造良好的對話氛圍,構建和諧的師幼對話環境,有助於教師言語的有效使用。
教師言語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育語言的具體運用。根據教師言語的概念,結合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幼兒教師言語可定義為,在師幼互動過程中,為達到師幼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目的,幼兒教師所採用的以口頭語言為主的語言形式。
教師言語有效性的提高,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而且使整個師幼對話過程變得簡潔有序,師幼關系也會變得更為平等和

『陸』 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促進師幼互動麻煩告訴我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音樂審美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仍然跳不出「幼兒圍著教師轉」的模式,特別在感受、表現音樂的活動中,教師的主觀行為依然起著決定作用,幼兒的所感、所想、所為常常並非源於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認識,而是教師思...想與意志的巧妙強加。那麼,如何通過良好的師幼互動行為,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調動孩子的自發參與、自主學習、自由表達,從而使孩子喜歡並熱愛上音樂欣賞活動、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成為筆者的探索課題。三年來,筆者通過制定一系列教學策略,創設相應環境、氛圍,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力。以下是筆者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促進師幼互動的具體做法。 一、把握教學活動中雙主體的原則,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與幼兒又互為「拋接球」的雙方,在活動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將教學活動推進、延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是雙主體的關系,而在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中,師生之間通常是建立在以權威教育為基本特徵的互動關繫上的。在這種權威式的教育中,兒童經常處在一種被動的單純受教育的地位,教師處於一種控制兒童的地位,故師生之間難以建立積極、有效的溝通與互動關系,最終使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或課程趨於失敗,不利於幼兒從小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個性品質。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成人化的審美趣味和評價標准,充分地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幼兒,提供自由、寬松、信息量大而且充滿創造氣氛的學習環境。鼓勵幼兒自由想像和創造,激發幼兒用情感去體驗美、創造美,接納幼兒所表達的情感,使幼兒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如音樂欣賞《小老鼠舞會》中,筆者帶領孩子們以小老鼠的角色進入游戲情境,重溫《小老鼠舞會》的故事,並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表現出「老鼠出洞」「開舞會」「喝醉酒」的不同動態、形象。引導幼兒傾聽音樂的情緒感受、體會「老鼠」處於不同情境時的心情和狀態,並鼓勵幼兒嘗試表現,在充分理解、掌握樂曲結構和情緒後與孩子們相互用眉筆在臉上畫上胡須、塗上口紅、抹上「醉酒」的腮紅,隨著音樂快樂地表演。由游戲貫穿的整堂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愉悅的,他們自主參與,處於不斷的思維、想像和創作中。 二、多管齊下,促進幼兒理解音樂語言,提高幼兒音樂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欣賞活動的樂曲作品本是抽象而模糊的,而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因此從審美感知結構的整體性出發,結合幼兒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和音樂經驗的年齡特點,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筆者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多樣的手段輔助,將聽、想、說、唱、動、奏等方式融合,多渠道、多形式體驗,讓幼兒在與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效互動中自由表現音樂,從而提升幼兒感受音樂、理解樂曲的能力。 第 一,塑造音樂形象,引導觀察、啟發想像,使幼兒在聽覺感知的基礎上,發揮視覺的作用,營造「故事感」和「畫面感」,幫助其理解樂曲的內容,發展其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語言是一整套表達情感的音樂體系。了解和熟悉音樂語言,對幼兒來講要從音樂形象入手,藉助音樂形象,解讀音樂作品,促進幼兒理解能力、想像力的發展。如在大班上學期欣賞音樂《春天的雪人》時,筆者根據樂曲旋律和情緒創編了一個關於小雪人從誕生的快樂到歷經融化的悲傷故事並製作了一個精美的課件。在欣賞中,筆者讓幼兒一邊看課件一邊就畫面內容展開想像並講述。生動有趣的畫面加上講解,創設了形聲並茂的情景,幼兒興趣濃厚。當看到下雪了小動物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時,他們愉快地點頭微笑;看到雪人們和小動物們愉快地跳舞時,他們歡欣地拍手;看到小雪人融化時,他們憂傷地皺起了眉頭。最後,小雪人融化、水汽蒸發上升凝結成白雲竟又能和小動物們游戲時,他們歡呼了起來。這時,筆者及時引導幼兒:「這個故事被編成一首樂曲,你們聽一聽,這首樂曲可分為幾段,每一段分別在講述什麼情節?為什麼?」由於有先前故事及畫面的鋪墊,幼兒很快地理解了A-B-A三段式的樂曲結構,並熱烈地討論如何結合故事內容運用適當的表情、動作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情緒。最後,幼兒自由分工,選擇事先准備好的各種表演小道具,隨著音樂自由創作表演。 第 二,發揮語言表達的重要作用,引導幼兒交流分享對音樂的特殊體驗,從而表達他們的獨創性,促進幼兒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其想像力、創造力。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積極給予肯定和贊賞,將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孩子們表述和表現的慾望。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巨人的花園》時,筆者先以童話小故事引入,描述了巨人的花園多麼的美麗,小朋友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多麼的快樂,可是巨人卻強壯而兇悍,總是趕跑快樂游戲的孩子們。然後引導孩子們傾聽音樂,感受老師提出的問題:「這首曲子可以分為幾段?哪一段表示小朋友們在花園里快樂玩耍?哪一段表示巨人生氣地驅趕小朋友們?為什麼?」「你覺得小朋友們在花園里都在做些什麼?巨人來了他會做些什麼事?」然後,老師啟發幼兒將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A段非常輕快、有力,我覺得表示小朋友們在花園里蹦蹦跳跳,非常快樂!」「我覺得A段聽起來非常歡快,肯定是小朋友們都在花園里捉迷藏,有的躲在大大的樹叢後面,有的躲在粗粗的樹干後面……」「A段的音樂很輕快很活潑,我好像看到小朋友們圍在一起唱歌跳舞,他們坐在草地上,拍著手……」「B段音樂感覺很沉悶,一定是巨人來了,他正生著氣,握著拳頭,很兇的樣子,瞪大了眼睛向著小朋友們走來……」幼兒依據音樂的旋律,結合筆者營造的童話故事氛圍,自由地說出自己奇妙的想法。這不但有助於迅速理解、掌握音樂的段式結構,更通過交流豐盈了想像,使音樂作品更立體、更生動。通過不斷的啟發、引導、鼓勵、支持和肯定,平時不愛開口的幼兒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兒都能逐步參與進來,講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第 三,體驗式欣賞。用肢體語言感受和展現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台,促進幼兒表現力的提升。 音樂欣賞包含了欣賞性和創造性。筆者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盡量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自主的空間,使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參與活動,進行自由想像、表現和創作。如在欣賞《龜兔賽跑》樂曲時,筆者除了製作相應的課件,更布置了森林賽道的場景,以帶領幼兒參加「森林長跑運動會」的形式使幼兒自然地融入情境。在欣賞、交流和感知樂曲內容及結構後,讓幼兒自由地扮演角色,在場景中傾聽音樂進行表演,使幼兒在參與表演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感知和理解。 第 四,注重區域教學中的個別指導,提供師幼互動的機會。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針對幼兒的特點所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區域教學中,由於人數少了,教師與幼兒之間有了更多互動的機會,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與個別孩子進行交流,傾聽和引導幼兒。為了讓幼兒充滿欣賞樂曲的熱情,滿足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的期待,筆者專門在區域活動中開辟了「音樂欣賞區」。 在「音樂欣賞區」中,筆者為不同水平的幼兒准備了豐富的表演輔助材料,如在欣賞完樂曲《小小理發師》後,筆者在「音樂欣賞區」中投放了「角色區」中的洗發盆、洗發水、大圍巾和硬紙皮剪刀等易於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熟悉樂曲後一邊傾聽樂曲一邊相互隨樂曲的節奏、情緒進行表演,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空間。活動時,

『柒』 如何有效開展主題背景下小班音樂教學游戲化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捌』 如何在主題活動中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

主題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師幼共建課程,實施主題活動方案 幼兒教育是要選擇和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和創造適合教育的兒童。我們從適合本園園情的目的出發,保留了一些成功的課程,增加了一些活動。追求教育內容的預成性與生成性有機融合;追求教育資源的豐富性、多元性和教育性;追求教師角色的多樣性和高尚人格;追求教育過程的師幼相互影響,共生共長。結合我園的教育教學特色,我們選擇適合各年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內容,制訂成主題活動總目錄。然後由各班教師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求來確定主題活動小目標,教師全面把握幼兒教育的總目標,同時保持對每個幼兒發展需要的敏感性。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班級特點來自主的選擇與主題相適應的各領域的活動。這樣,變剛性計劃為彈性計劃,變教師設計課程為師生共同構建課程,使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策略二:創設良好環境,引發師幼互動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其動力是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活動,這一論斷已為當代實驗心理學所肯定。教師只有掌握了互動環境的策略,在活動中,才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孩子的現有經驗對教學活動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創造條件。孩子則在在活動中自由地選擇老師為其提供的各種材料,老師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給予適時的幫助、鼓勵與指導,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行為中,得到認知上的發展和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 1、教師應努力創設豐富、多樣的物質環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活動設計,聯系孩子們的日常經驗,提供教具、學具等各種材料,滿足幼兒互動的需要。讓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了水果超市,裡面不僅有各種各樣新鮮的水果,還有各種水果製品,如:果汁、果粉、水果乾等,這些材料都是孩子和家長、老師共同收集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間的互動交流有了物質的支撐,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經驗得到了擴展和提升,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2、教師應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充當互動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為幼兒建立起心靈互動的平台,使幼兒迸發出更多的能量和創造力。例如在小班綜合活動《我愛小動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覺得老師和自己一樣都是一隻膽小的老鼠,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小動物大膽的參與活動,敢說、敢做,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實踐證明,教學活動只有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環境設計,才能使教學活動富有感受性,具有更高層次、更深刻內涵的教育作用,使我們幼兒園的主體教學更具實效性,才能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最終使幼兒綜合素養得到提高,使我們老師駕馭主題教學活動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策略三:優化集體教學,實現師幼互動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要實現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必須處理好主題教學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首先,教師要精心預設教學的整個過程,其中包括教師的文化知識儲備、經驗能力積累、教材內容鑽研、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學觀念的滲透以及對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了解和最近發展區的判斷等等;其次,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積極回應,及時的生成有價值的活動,達到有價值判斷、有價值處理這樣一個目的,使師幼雙方都體驗到教和學的快樂。 正確處理課前准備和課堂上隨機應變的關系。我們深深體會到課前准備和課堂應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彼此相容的,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只有作好了課前的充分准備,才能在課堂上輕松應對,游刃有餘。 2、 適度把握教師的情緒,情感,態度等精神因素。幼兒的年齡特點越小越容易受周圍人和物的影響,因此,教師對幼兒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所表現出的態度,會對幼兒的學習情緒產生暗示。所以,作為教師,要創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體驗到的機會。例如:當幼兒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後,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你的本領真大!你又進步了!;或者通過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翹一翹大拇指等行為動作,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信任,這樣,幼兒的參與欲,創造性就會自主增長。 3、 有效處理生成課程以及突發事件。在教學活動中成功的師幼互動,除了依賴於精心設計外,還依靠教師在活動中對臨時生成課程以及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這一點是師幼互動質量的核心。教師要積極地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根據我們為孩子們設計的發展目標判斷孩子們的興趣對孩子的發展有什麼價值,然後採用停頓,重復,追問,快速掠過等方法有節奏、有輕重地把握好課堂環節,圍繞對孩子們的發展有價值的興趣展開學習活動。對突發事件要把握、估計、判斷事件對幼兒的直接影響,把握事件背後所隱藏的教育價值。真正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既要有精心的預設,使教學活動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建立在幼兒最近發展區上,更要給幼兒以生成的空間,並有效地回應幼兒大量不確定的生成問題。 策略四:重視提問藝術,促進師幼互動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不僅是幼兒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指導者,更是幼兒各項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與幫助者。教師在與每一個幼兒接觸時,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回應幼兒,特別是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講究提問的策略,實現有效的師幼互動。 師幼對話時,教師應給予鼓勵、給予等待的時間。如小班幼兒在對話時,他們的語言具有斷續性,這時需要教師耐心傾聽等待,給予他們充分的規劃時間。同時,師幼對話中的聽、問、答也是實現師幼溝通、互動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必須做到善聽、巧問、妙答。例如教學活動生活中的數字中,教師提問:你在哪裡看見過數字?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車牌、電話號碼、門牌號碼等等都有數字。教師仔細傾聽及時受到的信息後再次提問:這些數字有什麼用?這一巧問使孩子積極思考,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師幼對話的精妙意境不在於提出問題孩子回答,而在於孩子回答後教師臨場處置產生的良好效果。所以,傳統的提問方式必須賦予新的內涵。 總而言之,師幼互動有利於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利於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有利於幼兒的快樂成長。有效的師幼互動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提高師幼互動質量的要點還有很多,它取決於眾多復雜的因素,尤其取決於教師長期積累的獨特的教育智慧。這也將是我們今後將要不斷追求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主題背景下小班音樂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