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中國宮廷雅樂,不要古琴古箏曲,要大氣的恢宏的大型宮廷音樂
真正的宮廷雅樂基本都失傳了,現代復原的倒是可以找得到。
你可以去搜下:「湖北省歌舞團 編鍾樂舞」 就有下載的地方了,再看看裡面相關的資源吧。
㈡ 在中國古代,古琴屬於雅樂樂器嗎
古琴是雅樂樂器 以下是一些雅樂的樂器介紹
雅樂的主要樂器是編鍾和編磬。兩者皆分上下兩層懸掛,大小不同的鍾與磬,敲擊可傳高低樂音。
其他樂器包括:
* 特鍾
* 特磬
* 柷:形方如斗,上廣下狹,以槌擊之可發聲;
* 敔:虎型木雕樂器,背上凹凸處,刷過就會發出樂音;
* 古琴
* 搏拊:發出鼓聲
* 鼓
* 塤:像柚子般的圓形陶瓷樂器,表面有孔,口吹即可發音。
周朝的樂器製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擂鼓墩發掘的曾侯乙墓(約葬於戰國初期),出土的古樂器有一百二十四件之多,其中五十六件為一套的編鍾製作尤為精美。
㈢ 大學生古琴音樂會演奏者穿什麼衣服好呢男士
最好穿旗袍,根據古琴曲風選擇衣服的顏色。但不能穿背心服去演奏。
㈣ 全國大學生古琴音樂會在哪舉行
10月5日,來自復旦大學古琴社的劉紫依演奏古琴曲《梅花三弄》。
10月5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號鍾琴社的顧芸培演奏《烏夜啼》。
㈤ 請問有專門發布古琴大型音樂會的微信公眾號或者網站嗎
有的,公眾號張子盛古琴和網站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歡迎關注。
㈥ 昆明現在哪個地方可以學古琴
北辰財富中心D2棟B座3樓,雲南國學館有的啊,常年開放。求採納。
㈦ 一場古琴演奏音樂會時長多久買的鈞天雲和的演奏會,當晚趕時間,怕來不及
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如果加演的話可能再拖個十分鍾。趕時間的話可以提前退場呀。
㈧ 古琴樂器身上出現裂紋會引有彈奏嗎
古琴,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先秦時代,琴已很流行,《書經》記:「搏拊琴瑟以詠、」、《詩經》曰:「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至孔子時代,琴成為了文人的必修樂器,孔子所倡導的「六藝」(禮、樂、御、射、書、數)中的「樂」,主要是指古琴。古琴之音神聖高雅,坦盪超逸,古人常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其已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嵇康、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等。這件於上世紀初才被稱作為「古琴」的創制者有著「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從唐代開始,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形成了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古琴相比擬。古琴的式樣很多。歷代名琴有十四武:伏羲式、神農式、黃帝式、虞舜式、孔子式、師曠式、俞伯牙式、鍾子期式、閔子式、師曹式、王剛式、秦鈺式、漢綺式。歷代沿用下來的有仲尼式、聯珠式、落珠式、落霞式、蕉葉式。古人珍愛古琴,把它稱作「雅樂」。認為這種「雅樂」是屬於有道德的君子所有,經常攜帶,常不離身,最為親密。這種樂器可以修身養性,使人心地純潔,養成高尚的情操;還可經防止邪惡的東西侵蝕人的心靈。古琴這種雅樂,製作簡單,使用方便。它不像鍾鼓一類樂器那樣,使用時要排列起來,懸掛起來,講究場面。古琴的大小適中,一個人可以攜帶一張,跋山涉水,都無影響。可以在通都大邑演奏,也可以到深山幽谷,窮鄉僻壤去演奏。古琴的聲音柔和,最大的聲響不會使人感到嘈雜,最小的音響也不使人聽不到。它的聲音同人的氣息很適應,容易使人接受。彈奏得好的琴聲可以感天動地,可以以娛樂來進行道德教育,有裨於政治身心。古人很重視古琴的價值,認為彈琴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娛樂。於是,在製作古琴時,有意識地讓琴制的長短尺碼來象徵著天地六合等,說明古琴的高尚,是天經地義的。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巴黎總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藝術名列其中。這也是繼「崑曲」後,中國第二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開始就是一段頗有韻味的古琴聲,千年古琴「太古遺音」在古琴家的彈撥下演奏出最具代表性的動聽的中國聲音。蘇州是古琴的發源地,吳派琴學更是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言子在吳地弦歌化俗,傳播琴藝。東漢時,琴學大師蔡邕曾「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在吳地傳琴十多年。吳國丞相顧雍就是他門下受業弟子之一。著名的「焦尾琴」就是當時發生在吳中民間的故事。從方言音韻來看,歷史上吳語系范圍不限於現今蘇州附近,大致在太湖流域一帶,跨涉今天江、浙、皖、滬四省市。吳聲是同吳語緊密相關聯的。太湖水鄉孕育了當地百姓大眾的語言、歌聲,具有軟綿清婉的特色。自然也深刻影響了吳派古琴的風貌。初唐琴學大師趙耶利對比概括了吳派的琴風:「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對吳派古琴作了很高的評價。蘇州的古琴藝術歷史久遠,是吳文化中瀕臨滅絕的藝術珍品。這次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自唐以來,吳派人才輩出,琴學大師相繼不絕,宋元時有姑蘇朱長文,兩浙郭楚望、毛敏仲、汪元量等,明代有四明徐和仲,松江劉鴻,姑蘇張用軫,婁東陳愛桐、徐青山,常熟嚴天池等。從流派來看,吳派在各個時代會有分異、演化,有時還可能是回歸。如南宋時出現浙派(並不限於浙江范圍),明代出現江操(松江派)和浙操,都可以看成那個時期吳派在泛太湖流域的變異支脈。尤其是浙操徐門,其琴風舒暢、清越,正體現了吳派琴派的風格,並且同稍後崛起的虞山派又有一定的淵源,浙派徐天民的孫子徐曉山曾在常熟教過書,有深遠影響。明代晚期嚴天池開創虞山派,把吳派琴學推向一個新階段。清代吳中琴家蔣文勛評論:「吳派後分為二,曰虞山、曰廣陵。」此兩支脈絡人才濟濟,琴譜廣博。蔣氏還進一步評述:清代琴界推崇吳派的風氣未減,所傳習多宗吳派,雖今蜀人亦宗吳派。清末至三十年代,熟派(即虞山派)更風行一時。從《今虞》琴刊的琴人問訊錄中可以看到這個盛況。那時,不僅僅是吳地琴人多為熟派,一些湘、蜀名家亦「派擬虞山」。清中期崛起的廣陵派,按蔣氏所言即為吳派的另一支。而通常琴界說:廣陵源自虞山,又派生諸城,再生梅庵。無論哪種說法,可以認為廣陵派是吳派在清代的演變支脈,而又自成一派。至近代,吳派又演化派生虞山吳氏和吳門琴派。如所周知,古琴大師吳景略、吳兆基兩位分別是這兩個流派的代表人物。早在今虞初期,吳蘭蓀、吳浸陽兩前輩宗師在承傳吳派、熟派的同時已漸開吳門琴風。到了吳兆基大師手上,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並融會貫通,集吳派古琴之大成。琴風中正平和、寧靜古樸、清逸灑脫,有識之士譽之為「吳門琴韻」,在海內外廣為流傳。《詩經》的時期,曾記載了很多女性彈琴的情況,對女性彈琴保持一種肯定的態度。例如《關雎》裡面就有「窈窕淑女,琴聲友之」等詩句。後來李煜也提出,如想做才女的話,就要學琴棋書畫,如其中有一項學得很好,就是才女了。李煜之意,女子彈琴大有好處,如果在家庭里,男人唱歌女人彈琴,花前月下良宵美景,就可以構成一個很浪漫的夫妻和諧畫面。在中國,女子習琴常常是一件雅事,由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古訓,彈琴就成了女紅之外更受歡迎的「德」行了。當然,比之於書畫,操縵之事似乎更為幽雅,一則可以培養嫻雅的淑女風范,修養,二則可以適當地抒發幽閨情懷,平和心境。所以,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出閣之前,她們打發時間,驅譴寂寞的事情往往就是琴軫高張,輕音低回。這些畫面在傳統場景中不斷閃回,一代代的卓文君們陸續亮相,一出出的《西廂記》也次第開場,由此上演了一幕幕綺麗的愛情故事,讓後人唏噓扼腕中體會那人生的悲歡離合。如乾隆年間的進士,隨園老人袁枚的女弟子金若蘭,早因寡落寞,就曾賦詩《囊琴》一首,以解幽困。「競作囊中物,空山月滿林。無弦亦如此,應為少知音。」清代文人徐震寫過一部《美人譜》,專論美女彈琴、吟詩、下棋、作畫等的諸般好處。明代的大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寄絲竹》中亦有詳盡理由。
㈨ 求辟雍*哈輝*新雅樂音樂會高清視頻
今天我在網路中搜到了你說的視屏。哈輝。新雅樂的音樂會的視屏。你搜一下就能看到了。
㈩ 求音樂會的主題,內容有聲樂、古箏、古琴
又有夏日,心飛揚
古典音樂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