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音樂猜面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綱要》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此外還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音樂活動《面條舞》選擇幼兒熟悉的、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面條,作為活動的內容。活動中的樂曲選自小提琴協奏曲《庫郎進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樂曲旋律優美、結構清晰,又有一定的聯想想像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活動抓住幼兒愛游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音樂的三段體結構(中速、慢板和快板),並理解音樂的性質,體驗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所帶來的快樂,體現了快樂學習的綱要精神。 2、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幼兒合作意識。 (2)在了解煮麵條的基礎上發揮想像,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 (3)能理解樂曲的性質,根據音樂內容進行表現。 3、說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幼兒的發展水平,我把重點定位為:引導幼兒通過反復感受音樂,感知、理解音樂的性質,體會和享受表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能根據樂曲的變化,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既是活動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是。因為這就要求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即對煮麵條過程的記憶表象進行重新加工、組合,最後完成遷移創造。讓幼兒用動作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使音樂作品的性質、速度、力度具體化起來。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明確強調:"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結合本節活動內容,我主要採用了以下三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 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像、創造。 3、游戲法: 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游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游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三、說學法 我為幼兒選擇學習方法時最先考慮的是這首曲子為幼兒提供了哪些合適的參與機會,在這些參與方式中,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欣賞音樂。同時根據大班幼兒好表現、好創造的心理特徵,在本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學法: 1、體驗學習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察煮麵條的過程,運用動作表現等手段,讓幼兒體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3、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像力和探索精神為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幼兒應用已有煮麵條的知識經驗,通過動作進行大膽、誇張地表現,培養想像力、創造性。 四、說准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游戲之中,引發幼兒對參與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活動前進行了多方面的准備。 1、組織幼兒觀察煮麵條的過程,並品嘗了面條。 2、《面條舞》音樂碟,廚具(圍兜和撈勺),代表調味品的各色皺紙。 3、在活動場地中用彩色膠布貼出一個大圓形代表大鍋。 4、白板和廣告筆,數字 1、 2、3,滑音符號,畫有煮麵條過程的三幅畫(分別是沒煮前的面條,放進鍋里的面條,水沸後的面條)。 五、說教學程序 1、回憶煮麵條的過程,交流感受。 面條沒煮之前是什麼樣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長長、細細) 面條下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慢慢變軟、變彎) 水開了,面條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打結了,纏在一起,繞在一起,粘在一起)
『貳』 幼兒園音樂課<<堆雪人>>說課稿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感受冬雪給大地帶來了嚴寒的同時,體驗雪景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2、 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3、 了解模進,並能用的方法創作曲調 教學重點: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用模進的方法創作曲調 教學用具:課件、五線譜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看圖:圖片上的同學們在做什...么游戲? 你玩過堆雪人嗎?你堆雪人的時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 是呀,雖然堆雪人的時候總是北風呼嘯,雪花飄飄,但是這些在充滿童真的孩子眼裡,那是北風在吹口哨,雪花在跳舞。一首《堆雪人》把這樣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們一起用歡樂的心情朗讀一下這首歌詞 出示歌詞(指生讀,齊讀) 《堆雪人》是動畫片《雪孩子》的插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歌曲的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快樂?(抓住「啦啦啦啦啦」的句子) 二、學習歌曲 1、 師生合作學習第一段歌詞 生讀前面的歌詞,師唱「啦啦啦啦」,感受歌曲表現的愉悅的心情 師彈琴配合,生在歌曲的旋律中朗讀 按節奏朗讀前半句歌詞,注意聆聽老師唱的旋律 輕輕唱一唱前半句,聆聽老師唱的後半句 師彈琴,生唱一唱完整的樂句(個別樂句進行指導) 小組配合,交換 力度變化的練習(師生合作。生前半句弱,師後半句強,表現心中愉悅的感情) 2、 師彈琴,生演唱全曲 3、 歌曲處理 這首歌曲從旋律來看,可分成幾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表現一樣嗎?我們怎麼樣表現? 聽錄音,隨音樂唱一唱(注意前奏與間奏) 三、學習模進 1、 看歌曲的前一部分旋律,仔細觀察,比較這四個樂句你發現了什麼?(找到節奏和旋律行進方向的特點) 2、 以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為例 師生接唱歌譜(生唱前半句,師唱後半句) 看五線譜:音樂中記譜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書本上的叫簡譜,老師把這兩個樂句用另外一種記譜方式記在黑板上,你知道這叫什麼嗎?(五線譜) 老師指著五線譜旋律唱一唱兩個樂句 師畫旋律線,學生觀察這兩條旋律線,比較兩條旋律進行的方向,你發現了什麼? 這就是模進,它是將歌曲的主題旋律或其他樂句的旋律作不同高度的重復出現,模進可以分成上行模進或下行模進。 比較這兩個樂句,它們屬於哪種模進?(上行還是下行) 3、 用模進的方法創作樂句 出示練習:3432321·1· 師彈琴,生唱一唱 作一個上行模進,起音是4,指生答,唱一唱 再作一個上行模進,起音是5,指生答,唱一唱 作一個下行模進,起音是2,指生答,唱一唱 作一個下行模進,起音是 1,指生答,唱一唱 師將五個樂句連續彈奏,作一個上行模進,邊彈邊唱,生聆聽,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感受上行模進對音樂的一種推動力) 四、小結 冬雪給大地帶來了嚴寒,但同時冬雪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讓我們一起再唱一唱歌曲,將這種歡樂永遠地保存在心中 生隨伴奏唱一唱歌曲 說課稿 《堆雪人》是小學音樂新教材中五年級上冊第八課《冬雪》裡面的一首歌曲。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雪」展開的,讓學生在感受冬雪帶給我們的嚴寒的同時,也體驗雪景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學會用歌聲表現這種快樂,在《堆雪人》這首歌曲裡面還滲透了一個模進的樂理知識並學習創作。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一、體驗感受 歌曲《堆雪人》重在表達孩子們堆雪人的快樂,這種快樂如何感受和表達呢?我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回憶自己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說自己堆雪人時候的心情。二是從歌詞中朗讀感受,重點抓住充滿孩子童真想像的兩句話「北風吹口哨,雪花把舞跳」,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把這種快樂表現,三是在聆聽歌曲中去尋找快樂的要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將這種快樂牢牢地紮根於孩子的心裡。 二、師生合作 這主要體現在歌曲的歌唱教學中。在本課中,我一改以往歌曲教學的模式,整首歌曲的學習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完成。從歌詞的接龍(學生唱前半句,我唱後半句)旋律的接龍、力度的變化(學生前半句唱得弱一些,老師後半句唱強一些,表現快樂的心情),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師生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樣的方法既增進了師生的感情,又培養了學生聆聽的能力,更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重復演唱中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 三、五線譜的運用 本課中滲透了模進的樂理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有些學生可以從演唱歌譜中感受到模進就是歌曲的主題旋律或其他樂句的旋律再或他們的樂節,樂匯等作重復出現,並且每一次的的高度都不相同,但是對部分沒有音高概念的同學來說就比較抽象。我們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如何讓全體學生都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想到了五線譜。利用五線譜,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地看出樂句的旋律線,我將兩個樂句的旋律線畫於黑板,通過上下兩行的旋律線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是平行的,也就很明確地了解了旋律的行進方向是一模一樣的,為後面學生的自主創作奠定基礎。 但是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執教完《堆雪人》這一課後,我就發現自己的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時間把握不夠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前半段的時間花費較多,導致後面的教學有點匆忙,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特別是在與學生交流這一塊,教師的言語顯得有點嚕嗦,課堂設計比較朴實,缺乏新意。這節課帶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我想今後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不斷地進步。
『叄』 幼兒園小班音樂我有一雙小小手說課稿
《我有一雙小小手》班隊說課稿 一、主題設計的背景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我們中國也有「三歲定八十」的老話。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的不夠主動用手,如何用好手的認識不夠多。通過這次班會,使小朋友認識到雙手的作用,會用手,用好手。用自己的雙手學到更多的本領,充分激發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的主動性。 二、活動目的 1、知識和技能: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小手在學習和生活上能把哪些事情做好。 2、過程和方法:通過猜謎語,兒歌朗誦和開展比賽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做好,激發學生用手的積極主動性。 三、活動形式 猜謎語、朗誦表演、展示台、小組討論、比賽 四、活動准備 1、學生准備 (1) 收集關於手的兒歌。 (2) 准備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 (3) 排練節目。 2、教師准備 (1) 准備主持稿和指導排練節目。 (2) 准備比賽的獎品 五、活動過程 1、出旗。這是少先隊的象徵,讓學生們感受到班隊課的氣氛,打起精神。 2、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3、猜謎語,導入班隊主題「手」,激發學生的興趣。 4、欣賞兒歌朗誦《人有兩個寶》和《小小手》 5、利用展示台,把同學們的手工製作的作品相互展示,並指名讓個別說說有意義的製作意圖,了解自己的小手充滿了創作的樂趣。 6、另外小組討論:我們的小手除了能給我們帶來美麗的圖案,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還能做些什麼?在使用手時要注意些什麼?讓學生會用手,用好手的良好行為習慣。 7、接著開展穿衣服、系鞋帶比賽、理書包比賽,比一比誰的手巧,誰的手能幹,把班隊活動推向高潮。 8、最後,大家一起跳起集體舞《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快樂聲中結束。 9、緊接著退旗儀式,班隊正式結束。 在本節班隊課里,我注重各個環節的組織和銜接,每一個活動都是圍繞著使小朋友認識到雙手的作用,會用手,用好手的要求,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的感受和學習。
『肆』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利用故事導入起什麼作用說課稿
《我有一雙小小手》班隊說課稿
一、主題設計的背景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我們中國也有「三歲定八十」的老話。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的不夠主動用手,如何用好手的認識不夠多。通過這次班會,使小朋友認識到雙手的作用,會用手,用好手。用自己的雙手學到更多的本領,充分激發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的主動性。
二、活動目的
1、知識和技能: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小手在學習和生活上能把哪些事情做好。
2、過程和方法:通過猜謎語,兒歌朗誦和開展比賽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做好,激發學生用手的積極主動性。
三、活動形式
猜謎語、朗誦表演、展示台、小組討論、比賽
四、活動准備
1、學生准備
(1)
收集關於手的兒歌。
(2)
准備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
(3)
排練節目。
2、教師准備
(1)
准備主持稿和指導排練節目。
(2)
准備比賽的獎品
『伍』 小班音樂說課稿教學內容分析怎麼寫
說課是設計活動的教師用口頭語言講述設計意圖和活動理念的活動,讓聽課的人了解教案文字所不能展現的內容,即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思想。
說課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l 說活動內容:你為什麼這個時候選擇這個內容,而不是另一個?你的選擇依據是什麼?
l 說活動目標:為什麼是這樣幾條目標,而 不是另一些?為什麼側重在技能?而不是情感?
l 說活動准備:為什麼要准備這些材料?而不是另外一些?
l 說教學法:為什麼要用這些方法?而不是另外一些?
l 說教學過程:為什麼要這么組織?而不是那樣組織?
……
--總之,你折騰來折騰去,先不管你對錯,你總要自圓其說吧?你到底有何依據?是幼兒的實際?興趣?需要?還是出於什麼文化價值觀?或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
以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說課要求為例:
依據教育實踐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進行說課:
1、說活動內容(20%)
解讀內容,挖掘教育價值,分析重難點,凸顯幼兒年齡特點,體現與幼兒原有經驗、水平的有機聯系。
2、說活動目標(20%)
具體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的適應性關系,具體活動目標與活動主體的適應性關系,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
3、說活動准備(20%)
活動准備與具體活動目標及內容的適應性關系,活動准備與活動主體的適應性關系,包括經驗准備(家長工作、社區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相關活動等),物質准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
4、說教學法(20%)
主要說明在本次活動中將採用的教學方法和運用的教學手段,依據內容和年齡特點選擇主要的方法,凸顯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活動目標,體現對幼兒自主的個性化的審美感受力和表現力的引領。
5、說教學過程(20%)
說活動過程就是說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活動步驟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選擇必須以活動目標為核心,分析各層次活動目標與各步驟及方式方法之間的適應性關系
『陸』 幼兒園教學的教法和學法有那些
1.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4.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6、觀察指導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6)音樂幼兒園說課稿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中國教學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