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
評價一堂音樂課至少要考慮以下四方面。
1.首先應注意對教學過程的真實記錄。學生與教師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教師做了多少次?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花了多長時間?教師和學生應該怎樣做?收集課堂教學的事實,為客觀評價提供依據。
2.注重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交往狀態、學生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等方面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上課情緒如何,能否在音樂課上積極體驗和模仿。學生交往狀態:對教師提問和要求反應是否積極,與同學合作是否友好。學生思維狀態:對音樂現象有沒有獨立見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自由、即興地創造,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達成狀態:能不能自覺、自信地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音樂知識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師要求把學到的相關音樂知識、內容與個人情感表達聯系起來,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師將自身專業知識、文化知識、道德品質進行轉換,外化為學生能接受的形式,能運用音樂自身的勉力感染、影響學生。這是很重要的。教師不同於學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學得好,還必須以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效仿、習的楷模。
4.是否具有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發展性特徵。好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即價值觀和人生觀。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
『貳』 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
1. 「美」
(1) 教態美: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2) 語言美: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3) 示範美:看教師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2.「活」
(1) 處理教材活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得好與不好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執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2) 思路設計活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因此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3) 教學方法活
(4) 學生思維活
(5) 課堂氣氛活
3.「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真情來感染學生,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體驗音樂的美感。正所謂:「老師都沒有情,學生何來情」。作為一門情感藝術,其教育效應主要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音樂的本質是審美,音樂最根本的價值是審美價值,所以評價音樂課堂教學要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放在首位。
4.「新"
(1) 教學選材新: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適切,在情感、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有所體現。
(2) 教學思路設計新: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3) 教學方法新
5.「創」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音樂創造能力應作為音樂學科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創造主要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等,對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可參照《音樂課程標准》的相關內容採用量化測評。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應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應有助於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積極性。
課程目標是分科教學法之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音樂學院和教育學院有關專業和中等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主要任務是培養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將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應用於音樂教育實踐的能力。
『叄』 音樂課教學評價怎麼寫
音樂課的教學評價可以根據上課的體驗進行書寫一般情況就是教學質量優秀教學質量良好教學方式正確教學內容豐富等等
『肆』 音樂課堂中如何有效評價
把握時間有效評價,激發學生潛能
學生間互相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
『伍』 如何評價音樂課
評價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開發的關鍵所在。《音樂課程標准》指出:音樂課程的學生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新課程理念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形式,應該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標准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而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只有使學生掌握客觀規律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我認為小學音樂課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評價氛圍,讓學生樂此不疲 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個同學平時唱歌還不錯,可到全班考試時,聲音發抖,或者沒了聲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久而久之,也少了學習信心,難道我們老師能在眾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給他打個高分嗎?不,這顯然不行,要彌補考試的這個缺陷,平時我多提問這位同學,多給他些鍛煉機會,鍛煉他的心理因素,這對於高年級孩子來講就更重要。 二、拓寬考查評價渠道,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追蹤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能力的增強,我們還可放手讓學生組織音樂會,融聲樂演唱與舞蹈之中,把獨唱與重唱、合唱結合起來評價,既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更是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我還結合學生參加的各種活動進行評分,這活動不僅有學校組織的,還包括社會上組織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賽、演出,我都根據情況把它記入音樂成績。 三、採取多種形式,改變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一是自我評價 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評價,使自己形成學習的積極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給自己提供表現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機會,同時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在音樂課堂上開展的自身評價,對於評價和事實是否有距離,不必苛責,只要學生能講清自己為什麼這么評價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學唱《兩只小象》這首歌後,我請學生評價自己時,其中有一名學生對對自己的一應俱全是:「老師,我覺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對自己很滿意。」這位學生雖然沒有說自己怎麼唱得好,可我已經能夠想像到,他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的學習態度一定的積極的,因為他已經為自己樹立了信心。在教學中,每當學生表演結束,給他們自評的機會,會使其表達自己的創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自主參與 全面發展的學生評價是縱向、橫向交錯,動靜結合的評價活動。傳統教學中受傳統學生評價觀念的影響,評價過程往往是統一考試與抽測,教師是評價者,是絕對權威,學生處於被動地接受及受制於他人的評價的現狀。新課程評價賢創造了學生參與評價過程的空間和環境。 對學生的評價除了教師用描述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為主以外,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與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評、互評及他評三種方式相結合實現學生學習評價的多個緯度的結合。學生自評應以描述性評價為主。讓學生對自己的音樂學習進行總結、回顧和比較,承認音樂學習的個體差異、關注自我發展。如「班級音樂會」是學生間相互展示、相互評價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多樣的音樂表現活動表現音樂特長,學習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每一次評價前,學生自己選擇唱(奏)得最好的音樂作品進行表演,進行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好的評委,因此他們總能全神貫注地欣賞別人演唱(奏),客觀地自我評價並給每一位同學做出公正的評價。另外,每一次學生的音樂活動展示與音樂要素闡述,都是學生進行分析與評價的機會。為了評價的深入、准確,自然促使學生對相應的技能與音樂要素更准確的掌握與理解。實踐中我深深感到這樣的評價能營養和諧、團結的評價氛圍,有利於調節學生的心理,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小組內評價 音樂課堂教學中,在小組內互評時,能使學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討著去評價,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內互評,還可以通過組內同學的鼓勵,把那些在課堂上表現不太積極的同學有效地組織起來。課堂上,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互評時,總不失時機的去指導學生在互評時,除了要向那些課堂表現不錯的同學表示祝賀,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勵的話,去調動那些課堂表現不自信的同學。學生聽了小組內的評價後,自然而然的在心裡就形成了一種積極要求進步的想法,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 四、是師生互評,營造和諧氛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對學生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評價的針對性要強、體現個體、語言力求簡明扼要、具體,要避免一般化,盡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評價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互評使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同時又增強了判斷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小學音樂課程的評價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注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體現社會發展,人文發展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自我發展。
『陸』 音樂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柒』 如何評價音樂課堂教學
這個的話有具體的來看,就是你去觀摩了一堂音樂課你從老師的授課講述的風格以及學生配合的程度來評價一節課上的好不好。
『捌』 音樂課上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小學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今,小學音樂課堂里往往會出現一幕幕「虛假的繁榮」:散亂的活躍充斥著整個課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廣泛而空洞的贊美詞;在教師的引導下,教室里看似熱烈的掌聲和「棒!棒!你真棒!」的口號顯得那麼「言不由衷」……
學生聽著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贊美詞,沒有了一絲興趣再聽到這些評價!我認為,音樂教師應該首先要做到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從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出發,在教學過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層次的進行評價,才能更好的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讓教學評價成為永久快樂跳動的音符在音樂課堂中展現。
《音樂課程標准解讀》中提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追求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評價,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成真實、民主的音樂課堂,能充分跳動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標准基於的評價,我對現有的課堂評價進行了思考,體會如下:
一、
過程性評價。
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要注意多元化,整體性,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關注每個學生的態度、情感、意志、想像思維和審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弱勢智力和品質,教學就是要揚其長、避其短。過程性評價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教學活動中能自覺的開展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因此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是教學優化的一個保證。
二、實踐活動式評價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樂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我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某一小學校長赴美一所小學參觀,在課間與學生交流,問一學生:「你在班級里學習成績怎樣?」那位學生笑著說:「不太好!」校長又問:「那你感到自卑嗎?」那位學生很驚訝地說:「當然沒有。」「為什麼?」「因為我的歌唱的比他們好!」學生自豪地說。聽了這則故事,我深有感觸,是啊!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一面和不擅長的一面,不可能樣樣都出色。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要求課堂評價面向全體、綜合評價關注個人差異,促進學生發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採用實踐活動工作評價學生,就可以發揮學生自己的潛能。因此,我在音樂室的牆上設計了一些欄目,有「明星榜」、「小百靈」、「我是最佳小樂手」、「表演小能手」等。讓學生各盡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唱歌較好的同學爭上「百靈榜」,而那些「五音不全」、節奏感差些的同學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實踐活動進行一系列的評價。由此,新課程中音樂課評價的功能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評價不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充分發揮激勵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個性化的評價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三、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最後評定學生學習情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終結性評價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學期下來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但我們以前的終結性評價十分單一,期末時唱一首歌,跳一個舞或演奏一首樂曲,而且總是以師評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對最後的所謂「考試」懼怕三分,特別是一些不擅長唱、跳的同學更是覺得壓力很大。而我們的新課程評價強調參與和互動,強調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要實現評價主題的多元化。要改變這個現象,必須改變我們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