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百度文庫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貳』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實施德育教學
小學音樂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音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課程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情感、品格和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音樂教材,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心中有數。比如在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的祖國》、《小英雄王二小》等類型的歌曲時,通過各種教學資源,比如聲像、故事,甚至影視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其次,利用音樂教材歌曲內容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利用歌詞內容,再配合聲像、語言以及各種道具,展開合理想像,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全面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學會歌曲的同時,深刻體會歌曲的情感。
《音樂課程標准》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學音樂《靜靜的夜》,一開始教師可運用聲、像結合的動態畫面,讓學生聆聽《搖籃曲》,用心體會歌曲安寧、舒適的意境和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心。同時,在老師有感情的朗讀中,讓學生用輕柔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為學習歌曲《小寶寶睡著了》做好鋪墊,在這首歌的結尾句處理方式上,還可讓學生說一說,再試唱各小組的設計,體驗創設成果的愉悅,最後根據這首歌曲的意境,讓學生用碰鍾輕輕的敲擊為歌曲伴奏。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知道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會隨聲附和地喊歌,而是有聲有色、有情有韻地歌唱,歌唱時情感的處理會恰到好處,表達了歌詞的意義,唱出了歌曲的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三,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比如在識譜教學中,根據音符的變換,讓學生感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組成不同的旋律,明白在音樂中,音符不像數字,音符沒有大小,沒有主次。只要組合,合理的組合,就能產生美妙的旋律,從而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在生活學習中願意和別人合作,都能創造出自身的最大價值。同樣,這種合作教育的滲透,也可以在合唱教學中讓學生去領會。只要很好的和大家合作,就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也是表達情感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音樂欣賞課上,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感受情感的豐富多彩,明白音樂表達的情感也有喜怒哀樂。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音樂的情境,感受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美。在欣賞中,可以讓學生拍手,可以聽一段音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聯想。學生會在這種動態的環境下,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以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紐帶,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課深入挖掘音樂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樂情感,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受到陶冶,受到影響,受到啟發,受到鼓舞,最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叄』 如何利用音樂進行德育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天天是育人之時,處處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現在的教學學科可以說是:科科能育人,課課能育人.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生活.其實,在我們的各科教學內容中,就蘊含了許許多多學習、生活、工作和做人的哲理.音樂課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資源.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呢?第一、總體把握教材無論是哪個年級的音樂課,拿到教材後,首先必須了解其教學目標、方向及教育培養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課程內容,弄清每個單元的主要目標、教學任務與活動內容.再看看每個單元中那些內容符合本地區和本班學生的實際,那些內容該取捨,那些內容需補充,那些內容有德育教育的價值等.最後根據總體目標和單元目標要求,制定教學計劃.這樣,總體把握好教材,作出德育教育總規劃.第二、找出每一課中德育教育的突破點.德育教育內容廣泛,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禮儀、行為、勞動、衛生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等.當然,這么多的內容不可能在一節課或者一首歌里都涉及到,在一個音樂活動中,一般蘊含的德育哲理也無非一兩個,所以,教學前必須審視教材,研究所教的內容,找出其中隱含的德育要點.然後藉助歌曲和音樂活動,以說和想的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德育哲理,以唱和跳的方式激發出學生強烈的美德情感,以實踐、模擬的方式引發學生心靈的榜樣共鳴.再通過具體實際的活動,把樹立的良好情感內化,並落實在行動上.第三、認真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過程是音樂知識消化的過程,也是落實德育目標的主要過程;當一首歌的德育要點確定以後,就要藉助音樂知識、音樂手法、音樂的途徑去進行引導和滲透.例如:我在教學小學二年級的音樂第一單元中的《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首先,確定出了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養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質.)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讀歌詞、談體會、舉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詞含義,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標;再通過情景模擬、參與實際表演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具備了「知恩、感恩、報恩」這種好品質的人,是人們最喜歡的人,而且,這樣的人也會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和尊重.然後通過唱、跳與交流等方式深化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從具體、有趣的音樂游戲中去感悟父母的愛和愛父母所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最後,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應該說什麼樣的話,做怎樣的事來表達對父母的愛」這一系列的德育空間,再激勵他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使「孝親教育」這一德育目標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延續,最終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美好的品質.總之、只要我們以負責的態度去對待音樂學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審視教材,以新的課程理念去駕馭音樂課堂,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去設計教學活動,我們的音樂課,不僅能使學生學到全面的音樂知識,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
『肆』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伍』 大班音樂為什麼教案ppt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在理解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看圖編兒歌。
2.技能目標:藉助圖片形象和編好的兒歌,選擇相應的旋律能將兒歌唱出來。
3.情感目標:在探索詩歌與樂曲匹配的過程中,體驗健康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看圖編兒歌。
2.活動難點:藉助圖片形象和編好的兒歌,選擇相應的旋律將兒歌唱出來。
三、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小朋友做早操的圖片、視頻《小動物做早操》、音樂《新年好》、多媒體。
2.經驗准備:幼兒已有做早操的經歷。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視頻導入
教師播放視頻《小動物做早操》,激發幼兒興趣。
「動畫里出現的是一天的什麼時候?你在圖片里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啊?他們在干什麼?」引出小朋友要做早操,出示圖片。
「小動物們都能早起做早操,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小動物們學習啊?那看看小朋友們是怎麼鍛煉身體做早操的」,出示兩個小朋友做早操的圖片,為接下來編寫兒歌奠定基礎。
(二)基本部分——活動展開
整體感知內容,觀察圖片,發掘圖片提供的信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哪些信息,對圖片上呈現的事物進行描述。
師:大家在圖片上都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做什麼呢?
2.分組討論,創編兒歌
(1)請幼兒描述在圖片上看到的信息,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討論;
(2)將事物總結出來和幼兒一起嘗試編寫詩歌。
師:圖片上有兩個小朋友,他們在鍛煉身體做早操。老師結合大家的想法,也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太陽公公起得早,花兒草兒站站好。
小朋友們准備好,大家一起做早操。
伸伸腿,彎彎腰,天天鍛煉身體好。
3.呈現兒歌具體內容,學習兒歌
(1)結合幼兒討論的結果,將編好的兒歌用多媒體呈現出來。
(2)帶領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3)呈現圖片,介紹兒歌內容,加深孩子的理解,幼兒跟教師念兒歌。
師:接下來就請寶貝們和老師一起把這首兒歌用自己喜歡的聲音讀給圖畫上的小朋友吧
(三)結束部分——唱編兒歌
反復練習,用肢體動作展現兒歌
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加深印象
2.唱編兒歌,加深認識
(1)啟發幼兒將兒歌唱出來。
(2)教師將兒歌譜上《我愛我的幼兒園》的曲子對幼兒范唱一遍。
(3)教師念一句、唱一句,然後讓幼兒跟著模仿。直至學會整首兒歌。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裡唱給爸爸媽媽聽吧。
『陸』 小學音樂課教學設計的課件怎麼寫
小學音樂第六冊《一隻鳥仔》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一隻鳥仔》,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素材統一,形象完美的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隻鳥仔》。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純潔的性格。
2、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3、通過樂器學習歌曲《一隻鳥仔》,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情境導入: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寓教於樂:
1、初聽歌曲《一隻鳥仔》,聽後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聽後學生自由說)
再聽歌曲,引導學生發現,在這首台灣民歌中出現了許多襯詞和象聲詞,使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更加與眾不同。
2、學唱歌譜(音組「5、6、1、2、3」)
1)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二遍)(唱譜是不加下滑音記號,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難唱的地方重點練唱
3)讀一讀歌詞(重點讀象聲詞,模仿出鳥的叫聲)
『柒』 求音樂課的ppt
不妨上一堂愛國或者愛家的欣賞課,比如說國歌,把背景、詞曲作者等相關知識全部介紹出來,這樣能體會出音樂的作用、藝術性,並且容易使學生進入情境。
或者是愛家的,比如歌曲可愛的家,等等。
不知道你是小學的還是中學的,要是小學的話,發個EMAIL給我,我可以給你發個《可愛的家》PPT,自己做的,比賽用的,拿過第一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