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小學音樂教案
7月15日 22:22 第一課
[單元備課]
[教學內容]
二 綜合訓練
三 欣賞 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學目的]
一 通過歌唱和欣賞合唱曲,讓學生感受合唱藝術的魅力,教育學生熱愛生活。
二 學習在氣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階連貫唱法與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教材分析]
一 歌曲
歌曲《我們多麽幸福》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在1955年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為二段體節構。第一部分是齊唱,共六個樂句,其中第一與第二樂句,第三與第四樂句,第五與第六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使歌曲富於動力,給人以輕松明快的感覺,展示了少年兒童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 綜合訓練
發聲練習曲是由三個樂句組成。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曲調的二度模進。三句旋律都是從音階的前五個音上下級進後接以把度大條,八度大跳均有跳音記號,僅用LA發聲,顯的輕快、活潑。
三 欣賞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採用了敘事歌曲體材,講術一個動人的故事。這首敘事歌曲是在民間分節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接近我國的民間小調,曲調優美動聽,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無窮,因而不覺單調乏味調乏味。使歌曲富有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在教學時有感情的歌唱,選定正確的速度、力度,二聲部演唱的准確與和諧。
[教學難點]
綜合訓練的發聲練習,演唱時要注意音樂的流暢與彈跳。
[教學構想]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首先要做好示範,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情簡析]
通過欣賞和歌唱本課二首合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合唱藝術的魅力,領悟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 學唱歌曲《我們多麽幸福》
二 綜合訓練
[教學目的]
一 學唱歌曲曲調,並加入歌詞。
二 做好綜合訓練的發生練習。
[教學重點]
加強二聲部的練習與合作,可用樂器試奏,以加強對二聲部音響的感覺,提高音準與諧和的效果。
[教學難點]
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投入自己的感情,盡情的歌唱美好的生活。
[教具、教學媒體使用]
錄音機、鋼琴、教材。
[課型]
新授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
二 師生問好歌。
三 總結上學期所學內容,概括本學期將要學習的內容。
四 發聲練習
1
2
3
五. 學生齊讀歌詞。
1 提問學生:這首歌說了一件什麽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 講述歌曲的風格——稍快、活潑的
3 本歌是幾幾拍的?四分之三拍的含義是什麽?
4大體看一下歌曲的譜子,默打一下節奏,注意歌曲中的連音線。
5 聽范唱
6 自己用豎笛吹奏歌曲。視唱歌曲。
7 加入歌詞,演唱的時候注意三拍子的節奏——強弱弱。
六 做綜合訓練
注意氣息的連慣性,以及氣息的彈性。歌唱時腔體打開,發生自然。
七 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 歌曲的處理。
二 欣賞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學目的]
一 歌唱時常好歌曲的節奏,使圓舞曲的風格與歌曲的內容連結在一起,增強歌曲的藝術感染力。
二 欣賞歌曲時,要結合歌曲的歷史背景,用心去感受,並能通過欣賞,說出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習在氣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階連慣唱法。
[教學難點]
在欣賞合唱曲時候,要注意情感的體驗。
[教具、教學媒體使用]
錄音機、鋼琴、教材
[課型]
綜合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
二 師生問好歌
三 聲樂訓練
1
2
3
四 歌曲處理
1 先有感情的朗誦一遍歌詞。
2 把握歌曲的風格,唱出歌曲的歡樂情。
3 歌曲的和聲部分正是歌曲的高潮,演唱時要加強氣息的運用,使聲音更有力度。
五 欣賞
1《歌唱二小放牛郎》——看譜齊唱
2 初步欣賞改編的合唱曲,感受合唱曲的藝術魅力。
3 重點復聽三四五段的合唱,感受其變化、發展的強烈情緒。
4 完整的復聽全曲。
六 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該回答在7月15日 23:01由回答者修改過
揪錯 ┆
2. 初中新課程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的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基礎音樂課程標準的價值與教學基本理念
(一)基礎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回價值
(二)基礎音樂答課程的教學基本理念
(三)基礎音樂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四)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五)音樂教學案例設計的要求
第二部分初中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一、渴望春天
二、梁祝
三、印度音樂之旅
四、運動的旋律
五、送別
六、二泉映月
七、美妙的人聲
八、春曉
九、如歌的行板
十、叫賣之聲
十一、念故鄉
十二、梅花三弄
十三、龍的傳人
十四、茉莉花
十五、卡門序曲
十六、紅色娘子軍
十七、唱臉譜
十八、瑰麗的電聲
十九、這里是歌舞的海洋
二十、長江兩岸的歌
二十一、念故鄉
二十二、步伐之歌
第三部分初中音樂教學案例與課例實錄
一、京劇的行當
二、卡門序曲
三、非洲音樂之旅
四、旱天雷
五、歌唱美麗的家鄉
3. 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4. 新課程理念下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一、音樂教材的呈現形式變化突出;藝術、童趣、實用性增強
當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時,美麗的插圖、富有童趣的圖形譜、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人物……頓時讓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歡喜,這么「美」的教材頂會深深吸引孩子們;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碟中,范唱、伴奏、圖譜、畫面、動畫等一應俱全,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日常製作課件、描畫圖譜等的工作任務,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愛、有趣的課本小圖標讓孩子們非常形象、直觀地知道了自己每課都應該完成那些學習任務,即避免了低年級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又非常適應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總之,新的音樂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確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大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現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已由以前的「教」教材,而轉變為「用」教材中的適宜內容為自己的教學目的服務,所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例如;我在新學期的第一次音樂課上就沒有死搬教材。而是自由組合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感覺效果不錯。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第一,我選擇了一首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閃爍的小星》做為本課的基本內容,但本課即不需要學唱歌曲,也不需要學習樂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目的。第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也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堂上既有孩子們喜歡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又有游戲《找星星》,還可以自由探索星星的音響,回家後有獎問答還激勵著學生不斷的思考和學習。第三,適當引入音樂要素—音的高、低、強、弱,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從而處於一種期待中總希望在以後的每一節課上都能獲得新的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因而著實地吊了吊學生的味口,起到了「伏筆」之效。因此,我認為學校和教師對於教材的使用,更多的應該是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三、注重音樂學科與相關文化的融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並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如對情緒、情感的表現即是各類藝術共同的特點。那麼,在這一領域中就要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
其次,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也是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如體育,可以運用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如語文,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烘托意境;如社會,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那麼,在音樂學科促進其他學科的同時其他學科同樣也對音樂學科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例:在一年級第二單元《跳繩》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上體育課時老師教的跳繩要領是什麼、應怎樣跳?然後,開展一次1分鍾跳繩比賽,頓時學生興趣濃厚,接著我順勢讓學生聽歌曲《跳繩》第一段並學唱歌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跳繩時的體會創編歌曲的第二段歌詞,並且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創編,結果的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分組創編了許多很好的歌詞,歌詞形象生動、簡單易記、很適合學生演唱;其次,在一次體育比賽課時,體育老師在課前開展了准備活動—1分鍾跳繩,同時老師就播放了歌曲《跳繩》,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跳邊聽音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打破學科本位主義,加強各學科之間、學科自身之間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的時刻,所以加強融合式的音樂教學定將促進音樂文化及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
四、抓住教材內蘊,嘗試學習方式的逐步轉變
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議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這場教學革命的核心任務。針對這一教學思想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融入群體,凝化自我——引導合作學習方式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學生無效地合作或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從明確合作學習任務、把握合作學習時機、加強合作學習指導、實施合作學習監控、注重合作學習評價等方面入手。教師將充分利用音樂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徵,有意識地創造合作條件,使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強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強調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凸顯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強調加強學習的選擇性;強調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不是偏激和極端化,對如何把握不同學習方式的「度」、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利弊和各自特點確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們應當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同時也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嘗試、摸索讓自己牢牢的把握好這其中的「度」,讓他們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自如、事半功倍。
2、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從幼兒園初次進入小學時,老師們通常覺得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有紀律性,所以總是在第一次課時就給學生提出了許多要求,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上課真累,老師真厲害。無形中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新學期第一次音樂課時我就特別注意這點,我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大膽的表現自己,而且還和學生共同做游戲,使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音樂、接觸音樂教師時就感到輕松、親切,自然也就形成了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但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不良習慣也應及時糾正,但在糾正習慣的過程中應多用類似「請你像我這樣做」、「xx同學你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你今天進步真大」等激勵語言,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訓導中形成規范的習慣
3、課堂上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自然流露真情實感。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明確的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目標的,而這項目標的實現,就靠老師嘴巴說,書上的幾幅圖片恐怕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但如果學生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在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不僅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課例: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唱歌《小寶寶睡著了》這課內容是一個課堂氣氛不好、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內容,但我在教學過程中則先從學生的體驗入手:首先,回憶小時侯父母是怎樣哄你睡覺的?(動腦思考),然後,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動嘴說),第三,觀察圖片上的貓媽媽是怎樣哄小貓睡覺的?(用眼睛觀察),第四,同學們自由模仿哄寶寶睡覺的動作(親自動手錶演),第五,聽一首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用耳朵聽),第六,跟教師學唱歌曲,第七……第十,兩個同學一組,互相扮演角色,比一比看那些小朋友表演的最認真?通過這樣系統的思、說、做、聽、模仿、演唱的過程,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一片溫馨、柔和、甜美的氛圍之中,當我引導學生演唱時,學生自然流露的甜美笑容、輕柔聲音、優美動作的確讓我為之一震,我相信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真切的體會到一些什麼!這不就是體驗的益處嗎?這不就是真悟實感嗎?
4、 注重學生的差異,培養有獨特個性的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例如,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少語……這些明顯的性格特徵老師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夠了解學生,而如何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有個性化的教育就需要老師想辦法、動腦筋了,在這一點上我採用了「火車爬坡前拉後推」的原理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培養獨特個性。在我校一年級有這樣兩位學生,一位叫李xx ,他活潑好動,聰明守紀,父母在家裡教育得法,學習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另一位學生叫陳xx ,他沉默少語,上課經常走神,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經常沉迷於麻將而無心教育她,老師普遍反映較差。在教育類似學生時我多不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
課例:在學習一年級第五單元《閃爍的小星》一課時,我提出「你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這樣拓展到課外的知識,讓李 同學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向他學習,樹立典型,同時提倡學生大膽想像,多閱讀課外知識,起到了以優帶中的作用,而對於陳 同學,我則提出了「你知道太陽慢慢向西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雖然當我點她回答時,下面同學議論紛紛都說她答不出來,但我鼓勵她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對的」,這時她小聲說「就是太陽回家了。「見她回答正確了我馬上讓她站到台前對著全班同學大聲說一次,看著她大聲地說完問題,我從內心裡感到了高興和滿足,對這類學生我則多退著她前進,鼓勵他們學習,讓他們同樣也有成就感,獲得贊許。在這種」以優帶中,尊重學生差異「的思想指導下,使優秀學生不會「吃不飽」,暫差生不會「吃不了」,為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其實音樂美,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在我們潛心研究各種高深理論的同時請千萬不要忘記:用心、用情、用愛去教育,可能會讓我們的許多困難迎刃而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理念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厚重,決不是簡單的幾句話、簡單的一些形式上的變化就能發生「質」的變化的,但是從音樂學科這樣一個小小的視角,卻能折射出新課程這個大理念的許多光輝。所以如何將這樣先進的理念實踐於我們孩子身上,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用心去體會、用心去領悟、用心去認真做這件事情,並將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的傳達給我們的專家,讓新課程改革的種子健康成長,最終開出最美麗的鮮花。
5. 小學音樂新課改課的基本標準是什麼
新課改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新課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的主要內容是:
1、轉變課程功能。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革課程結構。改變過去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改革課程內容。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面對新課改,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適應不斷變革的教育形勢,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師」。
6. 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音樂學科的評價
什麼樣的音樂課才是一節好的音樂課?什麼樣的音樂課才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音樂課,這是許多音樂教師關心的問題,那麼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一堂音樂課:一、評教學准備 1、了解學生學情,把握《課程標准》,鑽研教材和教法。 2、熟練必要的示範,創設適宜的情境。 3、圍繞教學,多渠道有效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二、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符合《音樂課程課標》理念,符合音樂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實際。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關注情感、能力、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整合。 三、評教學內容 1、生動、形象,富有美感,有利於學生的音樂審美學習和文化學習。 2、陶冶學生性情和高尚情操,有利於學生音樂創造與實踐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貼近學生實際,難易適度。四、評教學程序1、 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層次是否清晰。 2、,課堂結構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3、體現音樂審美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感受、表現與創造興趣,發展其能力。教學民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4、師生互動,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機會,教學生動,氣氛活躍、和諧。 5、充分體現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地位。 五、評教學手段 1、教學方式多樣化,有啟發性和激勵性,指導及時、靈活、有效。 2、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有特色。 六、評教學效果 1、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2、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3、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增強,掌握更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七、評學生發展 1、音樂學習興趣濃厚,能感受和理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有初步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 2、大膽想像、思維活躍,獲得相應的審美經驗和多種音樂技能。 3、獲得美感體驗,合作分享,樂於表現,有藝術創新的意識和初步能力,突出個性。 4、全員、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認知、行為、情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5、友好分工與合作,課堂氣氛民主、和諧、活躍。八、評教師素養 1、有良好的音樂素質及綜合修養,理念先進,教法出新,示範嫻熟。 2、教態自然大方,舉止得體,有親和力,富有激情。 3、語言規范、准確、有感染力,教學應變能力強。
7. 如何正確認識新課改下的音樂"雙基"教學觀
教學的重來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內源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簡稱「雙基」。
基礎知識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實即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組成的、相對穩定的知識。技能是指應用基礎知識去完成某些實際任務的能力,它是通過練習獲得的能夠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一種能力;而基本技能則是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過反復訓練達到自動化的技能稱為技巧。
8. 新課改中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又是另一種現象:教師上課隨意性強,沒有對課堂四十分鍾作精心的內安排。一會兒聽容音樂,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表演,時間就在這種無效的課堂上流失了。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達不到欣賞音樂的目的。音樂課是學生享受美、體驗美、感受美的領地,音樂體驗不僅可以在「動」中參與感受,也可以在「靜」時細細品味,關鍵就在於教師如何調控音樂課堂的節奏。我覺得,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音樂課堂的實效性:
9. 新課改下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版況的具體權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0. 新課改下如何開展初中音樂教學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內僅把教師定位在「容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