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對芭蕾舞劇有什麼重要意義
一部優秀的芭蕾舞劇,總有鮮明准確的音樂形象,優美動人的旋律。舞劇的音樂內構思也往往與戲劇構思融容合成一個完美的結晶體。一般來說,一部舞劇都有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人物也有特定的主題音樂還有描寫場景的音樂,與各種舞段相配的舞曲等,這些音樂都是構成一部芭蕾舞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人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也是不無道理的。所以我們通過音樂去理解舞蹈藝術,也是欣賞芭蕾舞劇的一個途徑。
❷ 音樂與舞蹈的發展關系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舞蹈與音樂
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在漢代《毛詩序》中也講了這個道理:「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這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原蘇聯著名舞劇編導和舞蹈理論家扎哈諾夫也說過:「音樂——這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包含了並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徵和氣質。」
中國舞蹈家吳曉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作了驗證。他認為:「任何舞蹈在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通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他並且公開宣稱自己曾從《義勇軍進行曲》中「獲得舞蹈形象」,他還指出「就是一個無伴奏的舞蹈,雖然沒有聲音,但他從無聲中也有一種節奏動作,會使人感到無聲勝有聲。」『』雖然有些舞蹈家為了強調舞蹈藝術的獨立性,致力創作了不用音樂伴奏的作品。但還是用走踢踏,通過腳鈴、手鈴來隨著身體的動作而發出有節奏音響來替代音樂伴奏。從廣義上說,這種有節奏的音響,就是音樂的基本因素。我國舞蹈家王曼力等編導表現張志新烈土在獄中斗爭生活的舞蹈《無聲的歌》,就是一個無音樂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採用了風聲、水聲、鐐銬聲、鞭打聲等音響效果來伴奏,其實這種音響的本身就屬於廣義上的音樂,因為它有節奏,有律動,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樂不能分離。
二、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首先,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於節奏。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看,人的有節奏的動作自然地要求音樂來配合,因此歷代各種有節奏的集體勞動都有勞動號子。舞蹈作為一種感情沖動的自由的有節奏的動作表現,自然更加需要音樂的配合。當然,能夠同舞蹈相結合的不是任何音樂,而是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音樂本來便同其他藝術相結合,例如同戲劇、電影、詩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須結合在一起的還是舞蹈,原因也在於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節奏。
其次,舞蹈與音樂的共同點是抒情性。舞蹈和音樂都直接表達感情,而且音樂的表達具有抽象性,它不會對舞蹈的具體表達產生重疊、矛盾或干擾,而可以與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
再次,舞蹈和音樂都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這樣它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
三、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吳祖強先生在《舞蹈的音樂結構及其它》一文中曾這樣說道:「舞蹈和音樂的任務是共同努力通過塑造鮮明、有說服力的形象來展示企圖表現的內容,從總的方面來看,舞蹈音樂的最大特點應該是能盡力幫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確立,豐富舞蹈形象,加強舞蹈形象的感染力。」如民間舞《石頭·女人》的音樂,以濃郁的福建地方色彩,灑脫、純朴的音調特徵,刻畫了惠安女勤勞、朴實和忍辱負重的典型性格,令人回味無窮。
(三)在舞蹈和舞劇中擔負著交代和展現劇情的任務
如舞蹈劇《好大的風》第一段「回憶」中,音樂以電聲模擬亂風的效果,由小變大,由遠至近,把觀眾帶進了要講的故事氛圍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徵」,在嗩吶呼喊般的領奏下,和著強烈的鼓聲、鈸聲,與弦樂的短促有力的演奏,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後音樂伴隨著一陣狂風呼嘯聲吹過,彷彿要把這動人的故事吹向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為之感動。藝術魅力在這里體現為舞蹈與音樂的渾然一體。
舞蹈與音樂的結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藝術。舞蹈所表現的動作和姿態是世界萬物中最美、最能打動人的動作和姿態,與之組織得最美、最動聽的聲音即音樂藝術相結合,將給人帶來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並從而產生社會作用,這是一種「天作之合」。
❸ 音樂在舞劇中的作用
芭蕾舞劇的藝術結構特點
芭蕾舞劇是綜合音樂、美術、舞蹈於同一舞台空間的戲劇藝術形式。三位姐妹藝術的密切合作造成時空一致、視聽統一的藝術效果,這正是芭蕾舞劇具有獨特魅力之所在。
音樂在芭蕾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根據舞劇腳本譜寫的音樂是舞劇編導賴以進行編創舞蹈和戲劇動作的基礎。因此,舞劇音樂既要體現完整的藝術構思、描繪戲劇性的情節進展,又要刻畫鮮明的音樂性格、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感情變化。而且,舞劇音樂往往都有節奏明確、抒情色彩濃厚的適於舞蹈的旋律,並體現出作品的時代、地域的風貌。音樂素有「舞蹈的靈魂」之稱,難怪我們聆聽舞劇音樂時,腦海里就會有形象浮現。
包括舞檯布景、服裝、化妝在內的舞台美術,通過逼真的實感、巧妙的色光變幻以及特技效果創造出舞劇規定情境所需要的藝術氛圍,增強著舞劇的感染力。舞台美術的重要性可以從下述情形得到證實:即使是滿台白光或漆黑一片,人們也能從中體味某種特定的含意。
舞劇,顧名思義舞蹈是它最主要的表現手段,舞劇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演員在台上不說也不唱,完全依靠形體的表現力來完成所有的戲劇要求——主題思想的闡述、矛盾沖突的展現、人物性格的塑造。訓練有素的舞蹈演員是通過優美的舞姿、和諧的韻律、高超的技巧「說話」和「唱歌」的,說出角色的心裡話,唱出人物的情愫來。這里要指出的是,芭蕾演員作為藝術創作的體現者,其素質的高低、進行二度創作的能力大小固然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在作品誕生的全過程里,舞劇編導的才情和技巧都從根本上影響著作品的質量。當我們為一部舞劇的成功演出鼓掌喝彩時,理所當然地包括了對編導的肯定與贊揚。
芭蕾舞劇的舞台表演是由啞劇和舞蹈兩大部分構成的。舞蹈部分又可分為直接推動情節進展的和情緒單一、表演性強的兩種舞蹈。
芭蕾中的舞蹈格式有獨舞、雙人舞和多人舞。獨舞猶如話劇中的獨白、歌劇中的詠嘆調一樣,長於刻畫人物性格和抒發內心情感。群舞則用來渲染、烘托氣氛,調劑色彩。在許多古典芭蕾舞劇中,由女演員組成的舞隊排出各種幾何圖形,表演優雅的輪舞、圓舞,呈現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舞蹈構圖,往往是代表了一部舞劇的典型場景——象《天鵝湖》湖畔的「群鵝」、《吉賽爾》第二幕的「群靈」、《希爾維婭》第一幕的「獵神們」所顯示出來的那樣。
芭蕾雙人舞在概念上不僅是「兩個人跳舞」,而形成為一種特定的表演格式。古典舞劇中,男女主人公的雙人舞常常被處理為全劇的核心舞段,占據著重要位置。雙人舞通常取三段式進行:一、慢板——由男演員扶持、托舉女演員的合舞,連貫地展示各種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轉、跳躍等技巧動作;二、變奏——男、女演員分別表演獨舞;三、結尾——由男、女演員逐漸加快的獨舞過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現舞蹈的高潮。雙人合舞(不論是慢板或快板)要求男女雙方和諧默契、渾然一體;而變奏一般都包含著復雜的高難技巧。因此,雙人舞是對芭蕾賞技藝的全面檢驗。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天鵝湖》、《唐·吉訶德》、《海俠》、《睡美人》等古典芭蕾中的雙人舞做為舞劇精華拿到舞蹈晚會上表演,演員們按照原劇應有的情緒盡力炫耀著自己的拿手絕技(如連續不停地三十二圈單足旋轉),收到激動人心的舞台效果。
芭蕾舞劇中還常貫穿有多種風格的舞蹈,即各個國家和民族具有特徵的民間舞,統稱「性格舞」。象《天鵝湖》里的西班牙舞、瑪祖卡舞(波蘭民間舞)、恰爾達什舞(匈牙利民間舞)和《紅色娘子軍》里的取材於我國黎族的少女舞、五寸刀舞,都屬於性格舞表演。它使得舞劇更加色彩紛呈、壯觀美麗。
古典芭蕾里的啞劇表演是推進劇情、提示矛盾的重要手段。它在舞劇中的作用是舞蹈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但是盡量使啞劇舞蹈化則是好的舞劇編導所追求的目標。當代的舞劇作品,如《奧涅金》、《鄉村一月》在這方面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
在芭蕾中經常採用的一些啞劇手勢是很早以前創造出來的,久而久之,觀眾已習慣於從這些固定動作中了解它的含意。譬如:演員用手按左胸表示「愛」,雙手在頭項交替繞圓圈表示「跳舞」,一隻手的手背從方向相反的臉頰劃到下頦處表示「容顏美麗」,攤開雙手或單手錶示「詢問」,雙手握拳交叉於身體前方表示「死亡」等等。
啞劇穿插於各舞段之間,多種形式和風格的舞蹈按戲劇進程編織在一起,既避免了觀眾視覺的單調感,又給予演員們輪換地高速體力的時間,是每個編導在構思時就認真考慮的因素。而一般的戲劇規律,例如啟、承、合,在芭蕾舞劇創作中同樣發生作用,我們在觀看舞劇時也就有清晰的情節線索可循。但是,當需要主人公宣洩情感的時候,當需要製造某種戲劇氣氛的時候,當為展示芭蕾美的畫面的時候,往往常規時限概念就被打破了,將瞬息延伸得很長,對那些非重點的說明性段落則一帶而過——不均勻地分配時間和使用力量,這個一切藝術都講究的節奏在芭蕾舞劇的藝術結構中被更加強調性地運用著。
。
❹ 舞蹈與音樂的內在聯系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舞蹈與音樂
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在漢代《毛詩序》中也講了這個道理:「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這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原蘇聯著名舞劇編導和舞蹈理論家扎哈諾夫也說過:「音樂——這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包含了並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徵和氣質。」
中國舞蹈家吳曉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作了驗證。他認為:「任何舞蹈在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通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他並且公開宣稱自己曾從《義勇軍進行曲》中「獲得舞蹈形象」,他還指出「就是一個無伴奏的舞蹈,雖然沒有聲音,但他從無聲中也有一種節奏動作,會使人感到無聲勝有聲。」『』雖然有些舞蹈家為了強調舞蹈藝術的獨立性,致力創作了不用音樂伴奏的作品。但還是用走踢踏,通過腳鈴、手鈴來隨著身體的動作而發出有節奏音響來替代音樂伴奏。從廣義上說,這種有節奏的音響,就是音樂的基本因素。我國舞蹈家王曼力等編導表現張志新烈土在獄中斗爭生活的舞蹈《無聲的歌》,就是一個無音樂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採用了風聲、水聲、鐐銬聲、鞭打聲等音響效果來伴奏,其實這種音響的本身就屬於廣義上的音樂,因為它有節奏,有律動,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樂不能分離。
二、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首先,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於節奏。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看,人的有節奏的動作自然地要求音樂來配合,因此歷代各種有節奏的集體勞動都有勞動號子。舞蹈作為一種感情沖動的自由的有節奏的動作表現,自然更加需要音樂的配合。當然,能夠同舞蹈相結合的不是任何音樂,而是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音樂本來便同其他藝術相結合,例如同戲劇、電影、詩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須結合在一起的還是舞蹈,原因也在於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節奏。
其次,舞蹈與音樂的共同點是抒情性。舞蹈和音樂都直接表達感情,而且音樂的表達具有抽象性,它不會對舞蹈的具體表達產生重疊、矛盾或干擾,而可以與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
再次,舞蹈和音樂都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這樣它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
三、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❺ 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1、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內音樂,舞蹈總是容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
2、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於節奏。
3、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
4、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
5、舞蹈與音樂的結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藝術。舞蹈所表現的動作和姿態是世界萬物中最美、最能打動人的動作和姿態,與之組織得最美、最動聽的聲音即音樂藝術相結合,將給人帶來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並從而產生社會作用,這是一種「天作之合」。
❻ 舞蹈和音樂的關系是什麼
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1、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知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
2、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道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於節奏。
3、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
4、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內,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容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
(6)音樂與舞劇教案擴展閱讀: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
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舞蹈中的三要素是:舞蹈表情、舞蹈節奏和舞蹈構圖。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三要素是:內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點和審美情趣、風格上要有地域特色和新的韻律。舞蹈教學中的三要素是:趣、情、美。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❼ 「音樂與舞蹈的關系」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舞蹈與節奏的關系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除了舞蹈本身之外還包括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等,其基本組合是舞蹈與音樂,它們二者是一種生來的天然組合關系。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音樂的記載可回溯數千年。古社會,人們在集體勞動中產生的有節奏的勞動呼聲,形成原始音樂的萌芽,伴隨著音樂的節奏、音調的形成還產生了舞蹈姿勢。正是因為勞動賦予了音樂的節奏、音調還有舞姿,所以在遠古社會,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我國古代文獻將音樂稱為「樂舞」便是這個道理。這是以天上西宮的星名「咸池」作為他的代表性樂舞的名稱。《淮南子:天文訓》中寫道:「日出陰谷,浴與咸池」。以音樂和舞蹈反映古人的豪華邁幻想和對星辰的崇拜,在舜統治時期,代表性樂舞叫作《韶》,又稱《簫韶》。這是占代非常著名的樂舞,孔子曾贊其「盡善矣,又盡善也」。
秦、漢、兩晉、南北朝時歌舞音樂是音樂發展的主流。聲樂、器樂與舞蹈的結合一方面豐富和提高了歌舞音樂,形成了有艷、解、趨的較大型的歌舞音樂形式。另一方面反過來要求聲樂部分能表達的更細致,器樂部分能變化得更多樣,從此時起至隋唐為止,歌舞音樂在音樂藝術發展中愈益起著主導作用。
唐代有情節的歌舞是後世歌舞劇的雛形,成為不成熟的初期戲曲。被稱為「大麴」的大型歌舞是器樂、聲樂與舞蹈連續表演的綜合藝術形式,曾經達到較高的水平。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規模龐大結構嚴謹,雖早已失傳,但從有關的記述和詩人、文學家所作的描寫揣測,這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音樂歌舞大麴。宋代形成獨立歌舞劇體系,到明清時,歌舞趨向於特定故事情節的表演,演變成戲曲。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舞蹈和音樂一直緊密相聯系,這是我國的「樂舞」發展的歷史事實。
在西方,古希臘荷馬時代以後盛行一種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合唱抒情歌和贊美歌、祝賀競技獲勝的慶賀歌以及贊揚英雄人物的頌歌。這說明當時音樂舞蹈結合的廣泛。
公元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音樂藝術特別活躍,音樂寫作技術走在前面,獨立的器樂有了大的進展,在音樂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舞蹈音樂的新發展。到了十六世紀至十發世紀,歐洲音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這時候的舞曲在器樂作品中獲得極為多樣的變化,大大促進並提高了專業音樂創作的發展和水平,這十分有利於舞蹈藝術的前進。
這都表明,舞蹈和音樂的特殊密切關系是有歷史見證的,與其說它們是姐妹、兄弟,不如說是「雙胞胎」。當然作為獨立的藝術類別,各有不同的發展,但在舞蹈藝術中,音樂和舞蹈基本上沒有分開過。
這是舞蹈和音樂相互關系的最簡單歷史,但所有的歷史現象都並不是偶然的。在舞蹈藝術長期發展過程中,舞蹈和音樂的結合自然也應有它們共同的科學依據。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而舞蹈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時間的藝術,因為音樂和舞蹈都要表達一個進程,即進行著的進程。音樂表達內容和情緒的進程是靠音樂聯系的,舞蹈表達內容和情緒的進程則是依靠動作的連續。就作為時間藝術的舞蹈整體概念而言,一個孤立的動作只構成畫面,是靜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現象。音樂的時間單位是音調和節奏,舞蹈則是姿勢和動作。
舞蹈整體要用節奏、節拍來組織,音樂也是如此,節奏、節拍是音樂整體的骨架。音樂和舞蹈都屬「動」的藝術,它們都受不可停止的進程所制約,就是說,在整體或完整的部分進程中,一般不能停下來,停下來意味著終止結束。
這是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基礎,同時因為聽覺和視覺的感覺不同,音樂能彌補舞蹈的「局限」,而舞蹈則使音樂獲得某種可能的視覺印象,給音樂作出可見的解釋,從一定意義上說,在舞蹈藝術中,音樂正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則是音樂的形體,一個有形而聲,一個有聲而無形,它們的結合反映了人的智慧。舞蹈與節奏密不可分。
二、舞蹈與旋律
舞蹈之所以離不開音樂,首先基於舞蹈藝術中對聲音的本能需要,還由於音樂對舞蹈的另外一些重要作用,作曲家吳祖強先生認為:「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個性、烘托氣氛、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具體幫助舞蹈動作的作用,前者屬於表現方面,後者屬於結構方面,結構為表現服務」。對於吳祖強先生觀點的理解,要求我們對音樂的構成特點有一個概念: .
1、音樂旋律的構成要素。
音樂的構成要素有音高、節奏、節拍、和聲、調式、調性、音色、音區等,將這些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構成音樂旋律,這些要素的組合多種多樣,因此出現了千差萬別的音樂。
2、樂曲的形式和體裁
舞蹈佔有空間比較具體,而音樂抽象又不能停留,所以音樂有想方設法使聽眾對音樂留下印象,這樣便促進了音樂創作的發展。音樂形式多種多樣,和聲學、曲式學、配器法都在一定范圍內歸納了音樂形式和組織結構的一個方面,音樂形式的主要方面是創作實踐中構成的各種典型格式即曲式。明白了曲式,就抓住了樂曲的整體,包括段落、層次、規模和整個音樂發展過程,因此就形式這個名詞的廣義來說,任何音樂形式都是用來表現思想內容的一切手法,與組成這一個音樂的所有要素的總和及統一。
樂曲在實用中形成了各科,不同樣式和類型稱之為體裁,它們可以由各種曲式構成。進行曲、夜曲、交響詩、各種舞曲等是體裁的形式,而曲式則指樂段,曲式往往提示聽眾以結構規律,體裁往往提示風格和內容。
3、 音樂是發展的藝術
音樂是發展的產物,人們在長期音樂生活中,積累祖先的經驗,不斷變化,特別是舞曲,它樣式多樣,而且源於不同地區和民族在不斷的發展、演變中,而成為大型樂曲的基礎,如在十七世紀義大利作曲家斯卡拉底稱為奏鳴曲的作品,基本上具有舞曲特徵。舞曲逐漸進入非舞蹈范疇,影響著其它體裁,其它體裁也影響著舞曲。各式各樣的不斷發展舞曲又極大豐富著舞蹈藝術本身。藝術是創造的,一定要允許並且鼓勵出新,舞蹈如此,音樂也如此,舞蹈藝術中的音樂當然也是如此。歷史是前進的,隨著歷史的進步,藝術也得到了發展,得到了進步。因此說音樂是發展的藝術,在我們對音樂形式和體裁有了一個大概概念。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舞蹈音樂,也只有這樣,面對舞蹈音樂時才有了充分的准備,可以與作曲者進行充分的討論,並提出對舞蹈音樂的即合理又創新的要求。
三、 音樂能為舞蹈增輝
作為綜合藝術的舞蹈藝術,誰都不能否認音樂和舞蹈是最密切的夥伴,從實踐和理論上看,舞蹈藝術中音樂和舞蹈是血肉相連的夥伴。 在大型舞台劇中,音樂與舞蹈都具有戲劇性的結構,舞劇的角色、動作與音樂的關系是統一相輔相成的。如柴柯夫斯基為舞劇《天鵝湖》所寫的音樂就是極為突出的例證,主要角色都有相對獨立的音樂主題,並圍繞著主題發展,創造出符合角色性格的音樂形象。舞劇音樂的整體是根據情節的發展,情感的起伏,性格的矛盾進行的。
舞劇藝術的發展,像柴柯夫斯基這樣的大作曲家參與舞劇音樂寫作,促進舞蹈音樂的發展,長期以來,舞蹈家和音樂家都在為獲得相互融洽的關系而努力,特別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對音樂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便促使舞蹈編導和音樂創作注入現代的氣息,也促進派了舞劇的大力發展,就世界范圍來說,尤其是舞劇音樂,已經與交響詩、歌劇、室內樂等並列。
在我國,舞蹈音樂創作也空前繁榮,福建省《惠安女人》這富有福建特色的大型舞劇以閩南文化為背景,以惠安女人大海般的情懷,採用富於地方色彩的鄉土鄉音,創作了一系列福建特色音樂,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反映了惠安女人有的命比石頭還硬,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的不朽精神。舞蹈大賽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舞蹈音樂,第七屆「桃李杯」舞、《俏花旦》、《新「阿里朗」頌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和以歷史為背景的《無名花》音樂創作與舞蹈構思緊密結合,給評委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獲得大獎。
「小荷風采"——全國優秀兒童舞蹈展演中,兒童舞蹈中的舞蹈和音樂都結合得很好,音樂創作突出了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塑造了兒童生動活潑的音樂形象,使孩子們看了節目在視覺和聽覺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得到全面的藝術享受從而受到了聰明智慧的陶冶和啟迪。甘肅的藏舞《小卓瑪》無論是舞蹈和音樂都突出韻味,十分舒展,』非常和諧,耐人尋味。山西的《黃河娃》滿台都是鋁製造的大小不同的鼓、鑔和小鈸,舞蹈很奔放、很熱烈。江西的《請你做裁判》表現了一位下肢殘疾的小姑娘對大自然的美好嚮往,舞蹈動作中有停頓、有伸展,音樂也留出空隙,在空白的空間中,演員的動作在交流、在延續,音樂和舞蹈動作處理得非常恰當、融洽,在展示舞蹈內涵上,編導在藝術上進行刻意處理。這所有的一切都說明我國對發展舞蹈藝術、提高舞蹈音樂水平的重視,以及我國舞蹈音樂創作的長足發展。優秀的舞蹈音樂是舞蹈中的積極因素,好的音樂能為舞蹈增輝。
總之,在舞蹈藝術中音樂將永遠是舞蹈的最親密夥伴,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發展的角度,它們都相互依存、互為因果又融為一體不可分隔的特殊關系,只有在認清楚它們之間的特殊關系,我們才能創造出好的舞蹈作品,才能提高和豐富舞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