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活躍起來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像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地限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1.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時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於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現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
2.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馳騁想像的空間。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讓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的進行教學。
❷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活起來
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而現在的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一般是通過各種動作來表現的。近幾年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當中,構建了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音樂課堂談下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一、創造「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和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樂動」。音樂作品是靠音樂語言來表達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等。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欣賞教材,雖然加了一些解說詞,但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力圖營造一個與音樂相符合的環境氣氛,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隨音樂「動起來」。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而是音樂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賽跑時,我選出兩位動作好表現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餘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熱烈歡呼、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教室,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不同音樂內容,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二、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路、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音樂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音樂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鼓勵、寬容為主。
三、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通過小兔急促的敲門聲,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語氣、速度要怎樣表現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幫助小兔的呢?。對旋律也添加了處理,對歌曲的樂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對比處理。這些都讓學生順暢地把情感用文學語言、音樂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教學,學生們體會到了自編、自創、自娛的創造樂趣,獲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了比常規教學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改編故事來改編歌詞,如:森林中小兔除了會被獵人追趕,還會被什麼動物追趕呢,或者小兔還可以向什麼動物求救呢等等。由於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具備了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創作心境,新改編的歌曲很快出來了。採用了此種教學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去自由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節奏和旋律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後,無拘無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在小學音樂課中,能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提高音樂的整體素質。
四、在「自主、合作、創新」中創造美。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小學生由於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音樂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總之,在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形式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變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引導、協助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作品,更好地發揮音樂作品的能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❸ 如何讓學生在音樂課堂快樂起來
小學音樂快樂教學是指在音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在游戲、律動、歌唱、表演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那麼,如何讓音樂課堂快樂起來?讓學生的心靈也隨著音樂舞動呢?
一、和諧的師生情感氛圍一決樂教學的前提
快樂教學強調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樂於請教,快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韓愈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因此,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情感氛圍,是實施快樂教學的前提。
二、機智巧妙的教學語言一決樂教學的潤滑劑
機智巧妙的語言是一種潤滑劑,使人放鬆,給人帶來歡樂,並在快樂中學習。即使學生的回答出現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欣賞完《口哨與小狗》後,筆者要求學生在課本插圖中添畫。大部分學生畫的都是些花花草草、小動物之類。其中有一個羞怯內向的小男孩,畫了一個太陽,而且他把太陽塗成了綠色,並給太陽畫了兩只伸展開的手臂。他的作品引起了周圍同學的鬨堂大笑「多可笑的太陽啊!」「怎麼會有綠色的太陽呢?」……小男孩在同伴的嘲笑中慢慢地低下了頭。這時,我拿起他的畫,目光在畫上停留了幾秒鍾後,又深深地注視了他片刻,然後說:「小朋友,這是見過的最有創意的作品,讓我猜猜你這幅畫的意圖,好嗎?」「我猜你畫的可能是一個正在倡導環保的太陽,它希望地球上多一些綠色,所以把自己也塗成了綠色。這個太陽伸開手臂,可能正和著小主人的口哨聲在跳舞呢。我們也一起來學學它的樣子,好嗎?」全班樂開了花,被笑的男孩也自信地昂起了頭。這樣在玩笑中教育了學生,既風趣又效果佳,藝術性的語言使課堂變得輕松而活潑。這樣機智有趣的語言是根據教學進程隨機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學生,使課堂充滿歡樂。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快樂教學的關鍵
(一)故事導入,快樂聯想音樂
導語,俗稱「開場白」,它是引入新課的第一重要課堂教學環節。一段好的導語會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產生直接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故事描述作為滲透課堂環節的手段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起到了自然過渡的作用。使授課過程不再是一板一眼,步步為艱。流暢、生動的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師生關系得到了和諧的發展。
例如,在欣賞《百鳥朝鳳》時,用如下的導入語:「今天是鳳凰的生日,森林裡可熱鬧了,來了各種各樣的鳥,有布穀、鶴鴿、燕子、山喳喳……這一天,他們都早早地把自己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備參鳳凰的生日,我們也來參加,好嗎?」孩子們一起展開想像,編出各種各樣的鳥兒來向鳳凰祝壽的有趣情境,使較難理解的音樂旋律一下子變得有感而發,
思緒萬千。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鍾,但正是這「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幾分鍾,讓孩子們在接下來的幾十分鍾內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漲,學生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
(二)律動表演,快樂體驗音樂
活潑好動、注意力不穩定是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律動表演可以刺激和激發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對音樂產生興趣。因此,每學一首歌曲,都可以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表演,讓孩子們清緒高昂,在歡快的氣氛中體驗音樂。例如,在教學《大鹿》一課時,先啟發學生想像大鹿、小兔的形象和獵人的模樣,再讓學生隨著音樂自編一些動作,邊唱邊表演。歡快的情緒,自身詼諧的表演,激發了他們團結一致,保護動物的情感,又使學生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又如,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配以蒙古族典型的肩部組合動作「聳肩」、「圓肩」、「硬肩」,不僅表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熱愛之情,還描繪出了一望無限的大草原連綿起伏的壯觀圖景。
音樂課中加入律動表演,確實可以起到活躍氣氛、形象易懂、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作用,更能啟發學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表演活動中去尋找快樂,並在快樂中掌握知識。
(三)趣味游戲,快樂感受音樂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在一個段落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們放鬆一下,或講個小故事、或做個小游戲,這些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故事或者游戲,也能成為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一加上游戲比賽的形式,更能滿足低年級學生強烈的參與心理和競爭心理。例如,在教學「認識音的長短」這一內容時,老師先在黑板上放置動物圖片,請學生一起來看黑板上的小動物,再請大家按照他們發出的聲音長短來歸類。用做游戲的方法請學生根據老師編的兒歌,分別用打擊樂器和動作來練一練、唱一唱。因為是用游戲的方式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來,所以學生們不僅熱情高漲,而且在快樂的學習活動中解決了教學的難點,可謂一舉兩得。
(四)自製樂器,快樂享受音樂。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學生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充滿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更能激發他們對音樂課的喜好之情。例如:課上請同學們用打擊樂器演奏自己喜歡的節奏,生動地創造自己的節奏型,並要求學生自由組合,運用打擊樂器珍演音樂劇等。但由於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都不能達到人手一件,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發動學生的家長幫助下自製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截取一節竹筒作雙響筒;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製的樂器邊唱邊演奏得意極了。
❹ 如何讓學生體驗音樂美
一、在溫馨的學習場所中認識音樂美 音樂課學生一般比較活躍,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氛圍、情景,營造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學習場所,使學生在心理上沒有障礙,有安全感,並要尊重、理解學生,構成開放、自由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例如初一教材中《小黃鸝鳥》一課,內容和曲調都很簡單,通過學唱使大家懂得小黃鸝鳥是一種對親人朋友的稱呼,歌者像是在對親人朋友講述贊美她熱愛著的美麗大草原、思念的故鄉。於是,根據內容從情感入手,我是這樣設計和按排的:課前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美麗大草原圖案的背景,然後准備一些鮮艷生動的圖片,如牧馬人、馬群、氈房、小花等,把他們貼在以大草原為背景的畫面上,最後再把音樂教室的縱列座位擺成U形。這樣,學生一走進教室,沒有了那種課堂的約束感,彷彿置身於輕松、有趣、美麗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動的畫面打動並感染著每一雙眼睛。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著生動而豐富的畫面,可謂出神入化了,於是不用任何一句組織教學的語言便進入正題。我輕輕地問:同學們,看到這副畫面,我們好像來到了什麼地方呀?美麗的大草原。教師在美麗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賦於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地吟頌著導言,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地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二、教學中孕育美,充分發揮教材的內在美 音樂審美的本質應是美感,法國作曲家聖桑說:音樂不是生理滿足的工具。音樂是人的最精緻的產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藉助於它,人才能領悟藝術 如在上《春曉》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鳥叫聲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之心靈萌發美的種子。 三、用心靈感悟音樂中的真善美 音樂是感情的表達,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是靈魂的體現。音樂課以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美、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因此,教學生唱好課本上的每一首歌曲,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身邊的真善美,接受一次新的洗禮。翻翻我們的教材,哪一首不是精挑細選:有教育孩子熱愛和平、團結起來的《拉起手》;有教育孩子愛祖國的革命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贊美友誼的《友誼地久天長》;珍惜時間的《青春舞曲》;保護環境的《給未來一片綠色》從初一到初四,這些選材精細的歌曲在孩子們學唱的同時,會讓孩子們感情豐富,健康成長,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 四、走進生活,獲得美感體驗 當生活的陽光從四面八方射入課堂時,學生不但身上被曬得暖暖,心裡更是暖暖的,就象冬眠的動物准備出洞似的蠢蠢欲動。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音樂中表達的真正情緒和深刻意境。我覺得讓學生親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東西,比在課堂中單純的說教更來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曉》前,我帶學生去校園里走走,去校園門口的田邊看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春天:植物園里的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樹枝上黃鸝飛來飛去,好像在唱歌給我們聽。凍僵的泥土變松軟了,校園里的柳樹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開始恢復活力,大樹長出了新的嫩綠色的頭發,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寒冷的北風變成了溫暖的春風從學生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變化。在教唱歌曲時,他們高高抬起的小臉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們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圖,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圖!五、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妙的世界 音樂教育不僅在於模仿,更要學會創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自己去創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造。 (一)舞蹈創編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獲得美感體驗。例如,學習第二冊《草原就是我的家》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我騎著馬兒在草原馳騁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匹匹駿馬飛快賓士在遼闊的草原上。又如,學完了《唱臉譜》這首歌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仿京劇演員的亮相動作,再通過手臂、手腕、手指的柔嫩剛韌的運用,把京劇中不同人物性格特徵表現出來,編成舞蹈,自唱自跳,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貼,展現了神態各異的京劇人物的生動畫面。讓學生在欣賞、想像並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探索和學習,初步領悟、掌握傣族舞蹈的特點與內涵,提高審美情趣,豐富審美情感。 (二)樂器演奏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發動學生自製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把兩個易拉罐的底部剪下來,對擊做小鑔,用鉛筆敲鉛筆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製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演奏打擊樂器,能充分調動他們的這種積極性,也更能激發他們對音樂課的喜好之情。 以《春來了》為主題,同學們模仿自然界的聲音,把他們獨有的音樂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學唱歌曲時,我也鼓勵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緒,創造自己喜歡的節奏。除了這些方面,我還把打擊樂器用在欣賞樂曲中。比如: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這首樂曲時,先讓學生邊聽邊想,然後問他們:這首樂曲用了哪些打擊樂器的,你能試著演奏嗎?同學們很高興地演奏起來,當老師配上有趣的故事,學生的課堂氣氛頓時達到了高潮。學生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這些由孩子們親手打造出的一幅幅逼真的畫面,一副副好聽的樂器,一個個可愛的形象都滲透著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對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熱愛和理解,因此,他們也更願意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裝飾的更加美好。 以美育人是音樂教育的根本。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讓孩子從小懂得求真、向善、愛美。每當我們和孩子在音樂教學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中獲得點滴成功時,我們師生都會感受到這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情感的快樂和心理滿足。音樂能塑造美的人,創造美的世界,我們教師應該成為美的使者,共同構造成一個五彩繽紛、八音協合的大千世界。 教師應該把音樂教學落實到提高學生認識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上來。為了花兒明天更美麗,教師更應該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美感教
❺ 論如何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一、創造「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和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樂動」。音樂作品是靠音樂語言來表達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等。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欣賞教材,雖然加了一些解說詞,但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力圖營造一個與音樂相符合的環境氣氛,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隨音樂「動起來」。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而是音樂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賽跑時,我選出兩位動作好表現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餘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熱烈歡呼、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教室,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不同音樂內容,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二、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路、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音樂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音樂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鼓勵、寬容為主。在評唱形式上可採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同桌互評;個人唱小組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班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廣泛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這樣或那樣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演唱水平,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努力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著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三、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通過小兔急促的敲門聲,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語氣、速度要怎樣表現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幫助小兔的呢?。對旋律也添加了處理,對歌曲的樂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對比處理。這些都讓學生順暢地把情感用文學語言、音樂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教學,學生們體會到了自編、自創、自娛的創造樂趣,獲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了比常規教學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改編故事來改編歌詞,如:森林中小兔除了會被獵人追趕,還會被什麼動物追趕呢,或者小兔還可以向什麼動物求救呢等等。由於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具備了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創作心境,新改編的歌曲很快出來了。採用了此種教學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去自由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節奏和旋律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後,無拘無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在小學音樂課中,能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提高音樂的整體素質。
四、在「自主、合作、創新」中創造美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小學生由於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音樂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例如:我在進行《粉刷匠》這一課的教學中深深體會到「玩」的樂趣與意義:《粉刷匠》是一首極富有兒童情緒,而且朗朗
❻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魅力
一、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愛某位老師而「愛屋及烏」,從而愛上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試想,如果每位老師都具有這種強烈的個人魅力,那麼學生必然時刻是愉悅的,幸福和快樂也必然時刻伴隨著他們。因此,教師在平時的點滴工作中必須時刻尊重學生,關心呵護學生,將學生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及時放大,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師還需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不斷通過自己的教學技巧和豐富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愛上音樂課,不斷挖掘材料中蘊含的豐富內涵,不斷激發學生對素材濃厚的興趣。在學生鑒賞、品味中引導他們去思索,感悟,並從中獲得啟迪。此外,教師還必須對音樂教學充滿熱愛,在平時的教學中了解學生,不斷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准確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通過精煉和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不斷感染學生,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用激發學生內心的評價鼓勵學生
音樂課的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隨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歌曲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初中生正處於變聲期,他們對唱歌既滿懷憧憬,又心生畏懼。如何激發他們一展歌喉的勇氣呢?首先,可在課堂上准備相應的磁帶盒CD音樂,給學生以正確、流暢的范唱,將他們引入特定的意境,從而讓他們充分感知自主發現聲音的位置,這是一個不斷感知再悉心體會、從而理解作品的過程,再伴以數次「無聲」的唱,讓學生感覺媒體中的聲音彷彿是從自己的喉嚨中發出來一般,從而增強自信心。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參與,與現實互動,不斷肯定學生、不斷鼓勵學生,增強他們對音樂學習的信心。實踐證明,積極的評價無異於催化劑,它能有效觸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興味盎然地開展學習。
三、通過給學生展現優秀的作品,內化學生的學習情感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它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因子。音樂教學,既不能依賴空洞的說教,更不能藉助教師生硬的灌輸,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初中學生喜歡模仿,也善於模仿,優秀的音樂作品更能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和表演潛能。因此,教師應給學生盡可能地提供一些經典的音樂作品,讓他們感悟,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熱情。這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營造了活躍、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品嘗快樂。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彰顯課堂魅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走進普通課堂,在音樂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同時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音樂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它極大地增加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為師生打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精彩紛呈的音樂世界。音樂課堂展現給學生的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錄音機等設備,取而代之的是集聲、光、電、色為一體,給學生帶來美妙精神享受的多維感官的刺激。另外,多媒體畫面圖文並茂,色彩艷麗,更貼近初中學生的心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往往耳目一新,既准確把握藝術形象,又在無形中增加興趣,同時使課堂處於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體會合作帶來的快樂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組合作、相互探究被引入課堂教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台。在這樣的課堂上,他們彼此合作,共同發展,不管是音樂欣賞還是視唱教學,都可給學生自主的機會,放手讓他們去討論,讓他們自己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課余時間,可由教師或課代表組建課外興趣小組,讓他們自主探究,通過活動的開展,既豐富學生的眼界,又拓展學生的思維,還培養學生彼此協作的意識。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多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去演唱,去表演,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這樣鮮活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既獲得了心靈的愉悅,又接受了情感的陶冶,還增長了閱歷,更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音樂課堂應該是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場所,應該是學生樂此不疲的地方。只要廣大音樂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不斷探索,積極思考,開展富有實效的實踐和研究,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不斷凸顯音樂學科的迷人魅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放飛身心,張揚個性,使他們時刻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就能讓音樂課堂重放光彩,讓學生流連忘返,樂不思蜀,音樂課堂也必然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❼ 淺談如何讓音樂課活起來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專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屬,它不拘於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於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馳騁想像的空間。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❽ 如何在音樂課堂中綻放"美
如同水和空氣,音樂滲透在我們人類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作為構成人類和諧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元素之一的音樂藝術,它不僅創造了美,更以自身獨特的美感吸引著人、感染著人、塑造著人。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不是專業教育,不應該、不急於、也不可能向專業方向發展。她的重要任務是在課內外音樂教育中,給孩子營造美的氛圍,沐浴美的熏陶,進行美的導引。中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音樂教育的關鍵時期,這段時期決不能放鬆和降低音樂教育的標准。因此,我們每個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都需精心打磨自己的課堂,讓音樂美的精彩在40分鍾內盡情綻放,讓每一個孩子饒有興趣地完成真善美的心靈體操。於是,讓音樂課堂張開美的翅膀,應是每位音樂教師畢生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一、美於韻律,美於體驗
1.在韻律氤氳中品味音樂的藝術美
打開音樂教材,不難發現,美妙的旋律始終是我們音樂課堂的首要內容。孩童總是在蹣跚學步中學會走路,也一定是在無數次旋律的感知中認識音樂。音樂課上,讓音樂本體說話,讓孩子學會聆聽音樂,感悟音樂,品味音樂,應成為我們每個音樂教師的第一要務。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在課堂盪漾,讓學生在課堂上遨遊在音樂的海洋,讓孩子在韻律氤氳中品味音樂的藝術美,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為此,長時期以來,廣大音樂教師也在努力尋求與實踐著更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以達到讓學生身心和諧的境界。她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認真實施全面關注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獲得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如,教學歌曲《木瓜恰恰恰》時,先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感知內容;再次聆聽,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音樂特點。在兩次聆聽之後,又讓學生在襯詞「恰恰恰」的地方有節奏的拍手、聳肩,或扭髖,反復體驗音樂的韻律和賣瓜人喜悅的心情。通過聆聽、回味、律動、體驗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沉浸在該歌曲聲律的歡快情景中,實現「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同時,學生對音樂美的心理需求也得到滿足。
2.在整體體驗中品味音樂的藝術美
音樂不僅是聽覺的藝術,也是視覺的藝術,全方位整體感知的藝術。讓我們用耳朵聆聽音樂,用眼睛欣賞音樂映照的畫面,身體的各個器官,乃至心靈都可以感知音樂的韻律和動感。如若教師充分鑽研教材,挖掘音樂情感,充分利用作品的內涵來感染學生,這時,音樂便是心靈感應的藝術。教師聲情並茂的演唱、行雲流水的彈奏、婀娜曼妙的舞蹈,便是吸引學生心儀、效仿以及鑒賞的藝術;學生動情的演唱、演奏,有滋有味的演繹就是表現和創造的藝術。這一切都是綜合的、整體的、最直接的學習體驗。這種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體驗,整體地作用於我們的教學對象,其情緒必定是豐滿、到位的,音樂藝術美的熏陶必定是積極而有效的。
生活的范圍有多大,學習音樂的范圍就有多廣。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和深入,聯系當今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網路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生動情景,拓展了更廣闊的音樂意境,無疑會成為整體體驗音樂魅力的有力支撐。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純粹是音符的旋律,想像製作成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如交響詩《嘎達梅林》的引子,可以將「藍天白雲,美麗遼闊、清新寧靜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牧民們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時,我們還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不同的畫面,幫助學生進一步辨析、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緒及意境。如欣賞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響詩《沃爾塔瓦河》時,可依次出示小溪流淌、大河奔騰、優美的村莊、熱鬧的婚禮等畫面,要求學生想像和遴選出合適的音樂表現形式,可以是抒情的木管樂、雄偉寬廣的管弦樂合奏、活潑奔放的弦樂演奏等。這樣,陌生的音樂作品就會象好朋友般走進學生心靈,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所要表達的美好境界中,使他們充分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情緒、美感,他們也將會更加愛上音樂課了。
二、美於形式,美於內容
1.感受音樂形式的豐腴美
《新課標》指出,「審美性」是音樂課程重要的性質之一,音樂教學始終綁定著審美能力的培養。一節好的音樂課,會讓我們看到起伏變化的教學節奏、恰到好處的教學情境,會感受到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張力美、表演的形態美、演唱的情感美??無論是歌曲學唱,器樂演奏,還是音樂欣賞,任何形式的呈現都應該是富有美感的。對不同教材的處理,可「梨花一枝春帶雨」般的純凈,如德彪西的鋼琴曲《月光》;可「忽如一夜春風來」般的明快,如新疆民歌《豐收之歌》;可「坎坎砰砰隨手長」般的節奏變化,如美國格羅菲的管弦樂組曲《大峽谷》;可「二十五郎吹管竹」般的統一和諧,如民間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等等。
倘若我們在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更多地著力於教學資源與知識點的結合,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學資源的人文內涵,尋找契合的教學形式,將更有助於凸顯不同音樂作品的個性之美,我們的課堂也將是豐腴而富有個性的。
2.領略音樂內容的情操美
音樂美,美得不空洞。音樂美,除去動人的韻律,更有其內在的美。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是人們內心情感的宣洩和抒發,是靈魂的裸露和體現。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嚮往時,當「美感發生時,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反應」,使他們「產生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舒暢、滿足」,便可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