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節奏的訓練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小學生掌握准確的節奏和恰當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動的表達音樂,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很重要。當我們看現場演唱的時候,當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動情處,台下的觀眾就會情不自禁的隨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實感發自內心的流露出來。小學生在聽到一首歌曲或樂曲時,當情感產生共鳴時,也會情不自禁的拍手。音樂節奏和生活有密切聯系,人們在生活中的多種行為動作(如走路、勞動、舞蹈、劃船等等)所特有的節奏韻律,在樂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船歌等。當小學生聽到這些樂曲時,就應用引導的方式來啟發他們的想像力,如練習進行曲時,引導他們聯想解放軍的隊列行進;練習搖籃曲時,讓他們做拍洋娃娃睡覺的動作等等,這樣他們就能夠較快地掌握住樂曲的音樂形象,更好地表達音樂當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
Ⅱ 小學音樂如何讀節奏
用 「噠噠噠」的念節奏方法。
Ⅲ 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學生在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深感到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組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樂的「骨骼」,沒有節奏,旋律就不存在了。節奏更是學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效果肯定不佳。
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參與節奏的訓練中,而且對節奏訓練逐漸產生興趣。以下是我的幾種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
一、 看圖識節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 ,這個字就讀一拍。後面採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二、象聲詞模仿節奏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在黑板上寫出幾條節奏,讓學生用
「da」的形式讀,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較枯燥,學 da da ︳da da︱da—‖學生興趣不大,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那麼,怎樣將這些乏味的知識,讓學生樂於接受並且易於接受呢?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主動積極的學習慾望。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生活中聲音的長與短,加以綜合。不同的節奏用不同的學生熟悉的「象聲詞」讀出、拍出,這種方法便於學生的記憶、理解。學生讀節奏時,不同的節奏型用不同的讀法,使學生必須動腦筋想「是什麼音符」,應該「讀什麼」,不動腦筋則讀不出音節。此法突出了讀音的形象性,盡量做到讀起來上口,降低了教學難度,例如基本節奏型與讀法:
⑴ × × | × ×|| 讀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聲)
⑵ ×× 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⑶ ××× 讀作:噠噠噠(模仿馬蹄聲)
⑷ ××× 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⑸ ×××× 讀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聲音)
⑹ × ×· | × ×·|| 讀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⑺ ×·× 讀作:知·了(模仿知了鳴叫的聲音)
低段是對節奏的感知和認識階段,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把所要求掌握的節奏與生活相聯系,會比較簡單一些。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所以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多次反復練習後,難的、復雜的節奏對他們來說就一點也不難了。漸漸的我發現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了。
二、 兒歌法
把難記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能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一首兒歌:
音樂 媽媽 真粗 心,
取個 名字 調了 包。
又給 大家 添麻 煩,
請你 一定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別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又如,用於區分附點四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時,用了這樣一首兒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個 圓點要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半拍加 半半 拍。
當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化為一首首動聽的兒歌並熟記於心時,學生會感覺音樂對他們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鮮與好奇心主宰著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再是被動。
四、劃拍法,適合於中高年級。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方式的轉變,一般認為是四年級。因此,在低段熟練掌握基本節奏後,可以在中高段嘗試學習較復雜的節奏及其運用。
節奏練習時,可用「噠」字來念節奏,同時用手劃拍,為了節奏正確,拍與拍之間的速度平均。我採用過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級的讀法讀兩遍,以後發展到用
Ⅳ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學生在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深感到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組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樂的「骨骼」,沒有節奏,旋律就不存在了。節奏更是學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效果肯定不佳。
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參與節奏的訓練中,而且對節奏訓練逐漸產生興趣。以下是我的幾種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
一、 看圖識節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 ,這個字就讀一拍。後面採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二、象聲詞模仿節奏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在黑板上寫出幾條節奏,讓學生用
「da」的形式讀,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較枯燥,學 da da ︳da da︱da—‖學生興趣不大,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那麼,怎樣將這些乏味的知識,讓學生樂於接受並且易於接受呢?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主動積極的學習慾望。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生活中聲音的長與短,加以綜合。不同的節奏用不同的學生熟悉的「象聲詞」讀出、拍出,這種方法便於學生的記憶、理解。學生讀節奏時,不同的節奏型用不同的讀法,使學生必須動腦筋想「是什麼音符」,應該「讀什麼」,不動腦筋則讀不出音節。此法突出了讀音的形象性,盡量做到讀起來上口,降低了教學難度,例如基本節奏型與讀法:
⑴ × × | × ×|| 讀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聲)
⑵ ×× 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⑶ ××× 讀作:噠噠噠(模仿馬蹄聲)
⑷ ××× 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⑸ ×××× 讀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聲音)
⑹ × ×· | × ×·|| 讀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⑺ ×·× 讀作:知·了(模仿知了鳴叫的聲音)
低段是對節奏的感知和認識階段,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把所要求掌握的節奏與生活相聯系,會比較簡單一些。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所以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多次反復練習後,難的、復雜的節奏對他們來說就一點也不難了。漸漸的我發現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了。
二、 兒歌法
把難記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能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一首兒歌:
音樂 媽媽 真粗 心,
取個 名字 調了 包。
又給 大家 添麻 煩,
請你 一定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別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又如,用於區分附點四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時,用了這樣一首兒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個 圓點要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半拍加 半半 拍。
當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化為一首首動聽的兒歌並熟記於心時,學生會感覺音樂對他們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鮮與好奇心主宰著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再是被動。
四、劃拍法,適合於中高年級。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方式的轉變,一般認為是四年級。因此,在低段熟練掌握基本節奏後,可以在中高段嘗試學習較復雜的節奏及其運用。
節奏練習時,可用「噠」字來念節奏,同時用手劃拍,為了節奏正確,拍與拍之間的速度平均。我採用過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級的讀法讀兩遍,以後發展到用「噠」,讓學生們習慣了這種方法後,再直接用「噠」讀節奏。例如:
⑴ ×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
噠 噠 噠噠 噠噠 噠 噠 噠─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噠 噠 噠 噠 噠噠 噠噠 噠
這種方法節拍感比較強,在音樂課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擊樂器創作節奏
用打擊樂器按節奏伴奏時,在教師出示節奏時,學生早被樂器吸引了,興致當然很高。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樂器,會正確演奏樂器,了解樂器的演奏特點。然後發揮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創作想像力,用各種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進行伴奏。利用各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型進行合奏,或給小樂曲配上伴奏,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六、創編節奏
在學生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採用打擊樂器或動作進行大膽地創編節奏,在這一創編的過程中,教師應放手,積極鼓勵學生以個性的參與去創造節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能通過合作、討論、大膽地進行嘗試,教師都要給予表揚,不僅要表揚積極參與創編的學生,也要鼓勵那些膽小,能力較弱的學生,發掘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課堂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而且對節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把內容繁多的音樂知識歸納為簡煉的內容,把高深的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的語言,用「活動的教學」調動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各種活動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在樂於學的高昂情緒中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
總之,學習節奏是小學唱歌、舞蹈、視唱、器樂、欣賞等諸多學科的支柱,學生學習節奏時,只要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從課堂各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才能確切地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學生的潛力也能夠得到最大發揮。這些都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在學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我相信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樣式和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才能享受到創造帶來的無窮樂趣。
Ⅳ 小學音樂的節拍線怎麼畫
在桌面左下角點擊開始--程序--附件--畫圖--畫節拍線--復制、粘貼到文檔中即可
Ⅵ 小學音樂課中的節奏怎樣講解呢
放一段音樂,帶領大家一邊聽一邊拍手,那拍手就是節奏了,具體的說法就是按自己的心跟著音樂走,打出來的拍子就是節奏了
Ⅶ 小學音樂的教學形式主要有哪四項
⑴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感受情感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①音樂欣賞法:如藉助詩歌,舞蹈,戲劇繪畫等②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③參觀法:如組織學生聽音樂會,參觀樂器博物館,事先向學生講明目的,要求,事後進行討論⑵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①練習法:如教師提出要點進行必要的示範;或由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練習,教師加以指導;師生共同對練習進行分析,小節②律動教學法:從身心兩方面同時入手訓練,學慣用聽覺感受音樂,用肌體和心靈感受節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③創作教學法④游戲教學法:隨音樂的情緒,節奏,有表情地進行律動⑶語言性教學方法:以語言傳遞為主,通過教師和學生口頭語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發①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教學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⑷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結論。
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五、培養音樂節奏感要加強節拍感的訓練 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應該從等速感著手加強節拍感的訓練。良好的節拍感是孩子學習音樂應具備的音樂基本技能,也是視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賴以形成的基礎,培養孩子的節拍感能夠幫助孩子有意識地去體驗不同節拍的不同律動,是幫助孩子理解節奏,組織節奏和表現節奏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充分利用電子琴的自動節奏反復打拍子,甚至形體動作參與,從中用心領略各種節奏的律動;在彈奏樂曲時,也應選用與樂曲相符的節奏來練習,使學生聽到音樂就有節奏的反應,通過節奏又能感受到音樂內在的情感;在學習一首樂曲時應先做出節拍分析,增強孩子對節拍律動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孩子的節拍感,還能養成完整的聽辨樂曲的好習慣。這樣節奏感就會隨著音樂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共鳴。 六、培養孩子節奏感應把節奏融於歌曲中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怎樣把節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學習《火車開了》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孩子們在教室里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學生理解後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發展孩子們的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培養音樂節奏感要將節奏教學與其它學科結合 各科教學是緊密聯系、互相滲透的。節奏與其它學科的結合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現、記憶節奏,如節奏與美術結合,用畫蘋果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節奏,一個四分音就是一個蘋果,一個八分音就是半個蘋果。孩子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時值。節奏教學與語言也能有效結合,有節奏的朗誦不但能鞏固節奏還能幫助記憶內容。如:在語言活動中,教歌時我們不僅自己示範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讓孩子感興趣,並且讓孩子有節奏地學習朗誦歌,有了節奏的加入,孩子念時會朗朗上口,加強了內容記憶,使學習得心應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節奏練習輻射到其它學科中,才能獲得廣泛的節奏感。 八、培養音樂節奏感要用樂器訓練節奏 利用樂器等對孩子進行節奏訓練,樂器直觀性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孩子准備一些打擊樂器,在聽完樂曲後,讓孩子邊聽邊敲打,邊敲打邊唱歌,為自己伴奏,同時要引導孩子感受節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能讓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點,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並通過對小樂器的操作應用,了解各樂器不同敲法所產生的音響效果。既培養了節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 總之,有目的、有計劃、有科學依據的進行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與訓練,堅持不懈的進行練習,時間長了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麼孩子的培養目標也就達到了 。從而音樂藝術也得到了升華。 2、原淑靜. 音樂教學中的賞識與肯定[J]. 教學與管理 , 2006,(26) 3、秦秀英. 愉快的教與學[J]. 校園歌聲 , 2004,(06) 4、李曉清. 音樂教學中的教學反思[J]. 中國音樂教育5、王玉美. 音樂教學中的「參與——體驗[J]. 科教文匯(下半月) ,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