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有效地開展音樂綜合實踐活動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音樂素養除了在課堂學習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內大程度上還取決容於綜合實踐活動。音樂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一、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樂實踐活動1.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㈡ 音樂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優點:
1、教師基本的音樂素養比較好。音樂課首先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美的使者和傳遞者,教師的教學儀態美、語言美、歌聲美是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教師的備課可操作性更強,注重實效性,每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緊扣主題,步步為教學目標服務,屏棄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及作秀的環節,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
缺點:
學校的不重視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游戲課,對於音樂知識、音樂能力的培養亦不夠重視,其學科地位仍需進一步提高。
建議:
1、注重把握學唱歌的「度」。在聽課中發現,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的學唱歌曲,這種方法無形中減輕了學生學習新歌的負擔。
2、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的時間,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不能偏離了方向,因為學科綜合應體現學科特點,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
(2)中小學音樂課開展意見擴展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㈢ 淺談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開展有效教學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創新是教師在 教學中一直 追求的, 小學生正處於發展 時期 , 在新課 以及新理念的教學模式 下, 需要培養學生的 創造性 傳統的教學觀念已適應不 了現在音樂教育的發展,必須轉變傳統的觀念 , 進行創新教學 如在學習「 森林晨光」 時 , 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敞開心扉 , 用 自己 的心獨立 的去感 受音樂帶來的震撼, 從而喚起無盡的想像。 在教學過程中 ,可 先不告知學生這個曲目的名字, 讓學生聽完之後,為這 首曲子取名, 當播完此 曲子後 ,讓每一位學生都發表 自己 的意見, 充分發揮創造力給樂曲進行取名 。 有的學生為這 首曲子取名為 「神奇的大森林 」 有的取名為 「動物世界 」 還有的學生將此取名為 「醒」 讓他們說 出 自己取名的原因 。盡管有很多學生都是在聽 的過程中斷章取義 , 選取歌詞 中 某一個詞語當做名字 。 但是他們也動了腦筋 ,學生解釋取 名「 醒 」的原 因 聽後 感覺是各種動物睡醒 後的叫聲。就 取名為「醒 」雖然, 這位學生的取的名字與原名不一 樣。 但 是是通 過想像得到,敢於創新 , 是難能可貴的 ,此 對其進 行表揚, 肯定學生的想法, 將可很好地培養其創新意識 。
二、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改革傳統的唱歌教學方法
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寓 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的一種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具體方式如下。
1.抓住學生學習新歌的新鮮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用 生動、形象的語言、故事、音樂游戲、范唱、直觀教具以及音響 效果與視覺形象的刺激等導入形式,創設學習新歌的情境,使學 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發聲訓練力求形象化、趣味化,盡可能與歌曲結合起來
傳統的發聲曲難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往往達不到訓練目的。而 給發聲曲填上合適的詞或將發聲訓練與學習歌曲結合起來,效 果就好得多。例如發聲曲1234|5-|555|555|5432|1-‖教師配 上趣味化的詞,如「小雞怎麼|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嘰―‖」,還可不斷變換動物的名稱和叫聲,再加上模仿動作, 來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自己進行創作。
3.學唱樂譜要充分發揮學生聽與記的能力
唱譜是學生感到 最困難的,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因此教師 要從學生識譜的實際能力出發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處在聽力的 最佳時期,可在反復聽和模唱中學譜;高年級學生則可分樂句視 唱,個別程度好的學生可帶領全班唱譜。讓學生靠聽和記憶來學 譜,在某種意義上這比視唱譜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4.採取節奏、歌詞和歌譜相結合的學歌方法
傳統的唱歌教 學是先學節奏和歌譜,後唱詞。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這種教學 方法不利於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也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歌曲中 的詞和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應將學詞和學曲有機地結合 起來。教師可以通過歌詞的朗讀,讓學生在語言、語調的變化中 體會旋律的變化。例如在教《我們一起來唱歌》時,我先讓學生 隨著歌曲伴奏,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這樣既容易讓學生掌握節奏,降低學譜的難度,又能讓學生通過歌詞的朗讀,去體 會旋律變化和歌曲的意境。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很輕松地 學會歌譜。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譜的自信心,而且極大地調 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5.注意挖掘歌曲的內涵,用藝術感染教育學生
音樂是情 感的藝術,它最容易激發感情、表現感情,而人的感情也最容 易隨音樂而變化。教師在教歌時,要注意挖掘歌曲的內涵和感情 因素,以情帶聲、以聲表情。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熱愛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和學生形成融洽的關系,學生就更加願意和教師相處。融洽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愛 心」「師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首先要有熱愛學生的 心,要注意師德修養,形成良好的教師形象;其次要建立「愛」 的教學環境,在教學環節中愛每一個學生,愛他們每一個人的想 法和他們提出的問題。在遇到學生不正確的想法和問題時,教師 應和藹可親地採用引導的策略鼓勵他們走向正確的軌道。教師要 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 更好的發展,學生才會喜歡你,喜歡你的課。有了和諧的師生關 系,自然也就有了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合理運用教學評價, 注重課堂反饋的實效性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 舞。」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的情緒 積極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由音樂知識、學唱歌曲、音樂游戲、 唱遊表演、樂曲等若干環節優化組合而成,而每位學生的音樂天 賦、能力都有差異,有的學生唱歌條件好些,有的則舞蹈好些,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他們的一切表現,隨時隨地 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給學生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有時侯,看似普通但確實針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語言,可以有效地起到 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重要作用。學生在課堂中 從教師的及時評價中得到滿足、自信和鼓舞,繼而不斷獲得前進 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追求音樂的有效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全體音樂教師 長期的努力和實踐,也需要我們共同的探討和研究。讓我們迎著 新課程改革的強勢東風,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 音樂課程絢麗多彩的「教學景觀」吧!
㈣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效率的幾點建議
一,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是以唱歌為主的 ,所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效率的目的版 應該是把歌唱好。二,很多中小權學音樂教師或許是自身的音樂素養不夠,或許是對自己所教學科不夠重視,所以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三,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主要的表現為:a,對學生沒有比較嚴格的音準和節奏要求。b,不能反復要求學生練習正確的呼吸方法。c,沒有要求學生輕輕的用氣息來歌唱。d,在課堂上不能反復的練習口鼻腔共鳴進而提高歌唱位置等等。
㈤ 如何看待中小學音樂課堂改革
摘要: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執行,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將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1-127-01
目前,社會上都流行著這樣的一些說法:「音樂課上不上無所謂,反正是副科,又沒有升學壓力。」這是從一些學生家長和其他一些相關科目的老師口中傳出,甚至乾脆上到音樂課時,語文或數學老師就上班去做他們的事情,即使上也是按舊模式教他們學會一首歌,如果再遇到紀律不好的課就強壓下去,我想這並不能單純的怪老師或學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的這種教育制度純粹就是為了升學考試。你說在這樣的大局勢下,學生能靜下心來聽你的音樂課嗎?回答肯定是「不會」。因此,針對這樣的社會現狀,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執行已迫在眉睫。
面對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執行,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將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對學習的主體學生來說:應該在意識上接受音樂、喜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
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尊重每一個兒童,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更不應該強迫學生做他們不願做的事情,應把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生,使其成為一種自覺意識。讓學生每每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能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具體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1 給出表現權
給出學生(一部分)權利。過去老師的權利是很大的,說話是絕對的權威,容不得學生有任何疑問。我認為老師的權利過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制約作用。你看長期來,音樂學科因為是小三門、舊課堂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課堂紀律一直是音樂老師苦惱的問題。有些老師說,一堂課四十分鍾,有二十分鍾用來維持紀律了。有的老師乾脆用叫棒指著學生叫他們坐好,就為求有一個有條不紊的課堂紀律。你說這樣一堂音樂課,不僅是一種低效率的教育資源浪費,還直接扼殺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僅有的一點興趣。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思想和感情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們對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在紀律優良,絕對安靜的音樂課中被束縛的。情感教育是審美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因素,而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在音樂的喜怒哀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通過情感的體驗,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當學生陶醉於扣人心弦的旋律時,很可能會禁不住有隨之哼唱、擊掌合拍等行為,我想此時的一句「樂感不錯」「節奏感很強啊」要比一句斥責引起的效果好若干倍。
1.2 給出評價權
「每到考試,老師總會嘀咕一句五音不全,聲音雖然不大,但我聽得清清楚楚。音樂課的教室,簡直是我的刑場!」這是出自一個學生心底的話。老師們,把我們權威性的評價放下吧。此次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發展性的評價要求老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其實踐證明,如果重視了這種發展性過程評價,就會發現終結性評價成績會更好。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2 對培養學生的主體來說:應該提供一個寬松、愉悅的音樂教學環境
要做到這一點,從目前的現狀來說,還是不容樂觀的,這是個長遠打算。因為上音樂課如果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學生在原來的教室里,由於受到空間限制,不容許他們有自己多餘的動作,這樣他們就會受到約束,所以說從上課場地就應該改變,到一個教室里沒有講台、沒有桌子,老師可以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圍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樣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唱唱、跳跳。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與他們用商量的語氣,這樣不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新的音樂基礎知識,而且心情也得到徹底的釋放,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上課形式的變化,其實,教學氛圍中,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學生創設高度自由的想像與創造的環境,才是這種變化的實質。要做到上面這些並非易事。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 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變「指揮棒」為「引導者」
音樂藝術有著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由於年齡特徵、個性差異、知識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們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老師不應將音樂教育只局限於在「知識」、「學科」等狹窄的范疇內來理解,而應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老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准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美妙的音樂世界的「引路石」。在這里,老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再是老師思想、情感的復製品;課程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單一的教材內容,相反,老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音樂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愉快地學習。這樣,老師和學生就都成了課程的創造者與開發者,成了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體。
2.2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居高臨下」為「平等相交」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音樂教育的魅力在於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把老師自身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結果呢?學生們在那種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演練下,漸漸喪失了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源於心靈深處的音樂感受本能,不論你在課堂上給他欣賞歡快的,還是深沉的音樂,都會有不少同學無動於衷,毫無感覺。鑒於音樂藝術情感表達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與理解就不應該是絕對的,不應該只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樂於走下講台,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些灌輸。唯有這樣,學生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參與,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才會成為一個充滿情趣平等和諧的、寬松愉悅的課堂。
3 願生活中永遠充滿歌聲
社會、學校應該有計劃的組建業余合唱小組、器樂隊小組,這些成員基本上是自願報名參加的。學生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音樂,可從電視上、報紙上、錄音機里等。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你的生活就永遠充滿歌聲、充滿美。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世紀,全新的世紀呼喚全新的音樂教育,讓我們面對「陳舊」的音樂課堂大膽的說「不」,也希望我們的學生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中對我們新的課堂說「是」。 面對新世紀,讓我們共同期待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成功!
㈥ 主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 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 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更多的資料,編出更多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 「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 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
㈦ 你喜歡你們的音樂老師嗎希望今後的音樂課怎麼上把你的意見和建議寫下來吧。
您應該是老師吧!
我剛剛脫離學生的時代,
我想我可能會給你些有用的答案!回
假如您答真的是音樂老師的話,我想您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群來制定學習內容,
如果123年級小學生您可以帶著學習各種歌曲或者添些舞蹈綜藝節目的
456年級您則可以以游戲的形式教學
初中生上課的話就該結合
德(道德) 理(生理) 情(愛情)這些內容了這時候的孩子會比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尤其是愛情故事 如果學校領導不迂腐你這么上應該不會受到批評
高中生由於心理趨於成熟個別的就不好意思大肆的表現自己了
我感覺音樂這時候就是應該互動的上像聯歡會一樣其中的穿插內容就靠自己了
我就簡單說這些 只是我的想法不是什麼專業評價 僅供您參考
㈧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這首先表現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的、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在理論上,雖然近年來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音樂教學原則,但其中的一些原則也同樣沒有突出藝術的特點,因而很難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發揮出應有的指導作用。總之,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參與體驗,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教學,輕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以至於普遍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認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非藝術性,必然地使音樂教育中摻雜了一些非音樂、非藝術的成分,其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作主體的那種主體地位。因此,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音樂課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於其他知識性、學術性的學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音樂教學,即音樂實踐活動的主人。如果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照樣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那麼學生的主體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證,音樂教學就不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就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和成功的滿足。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㈨ 為什麼要在普通中小學開設音樂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在現階段,很可能只有藝術課才是正常的教育(沒有升學的功利心)。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你說音樂課有什麼好處。
教育的效果,不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考試成績,真正人才培養的效果不做長期系統統計的人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周期太長,普通人意識不到。
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