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音樂課的感受高中小論文
上音樂課的感受,高中的小品文:
在音樂課學習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輕松愉悅,老師的講解也非常詳細,讓我們了解到了許多平時不了解的音樂知識,在課堂上,老師也讓我們欣賞了許多經典的音樂。雖然初中也有開過音樂課,但是卻是每堂課只有20分鍾,並且初中音樂老師喜歡給我們播放動漫,所以並不能真正了解到什麼,如今對初中音樂課最大的印象就是課堂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劉三姐的片段,至於其它的也已沒什麼印象了。
如今的高中音樂課跟初中時的音樂課有很大的不同,老師的角色就像是一個導游,先是給我們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然後又拿出具體的樂曲、歌曲或視頻給我們欣賞、觀看,引領著我們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欣賞到了許多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樂曲歌曲等。老師在課上也給我們介紹了許多我們以前不認識的樂器,有些以前甚至都沒有聽過也沒有見過,通過《音樂》課,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些樂器的來歷和演變史,讓我們對於樂器方面的知識也得到了見長。
總而言之,上音樂課讓我感觸頗多,雖然沒有學到很多專業的音樂知識,但卻得到了一段美的享受,帶給了我一份平淡的心境,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⑵ 誰知道<<淺談音樂課的重要性>>這個論文的出處
淺談小學音樂課識譜教學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後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後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後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後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非常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發揮創造想像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六年級上冊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⑶ 求一篇大學音樂欣賞選修課的論文 1500字左右
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無論高低貴賤,我們都有欣賞音樂的自由.無論你是高興或悲傷.當你真正用心去聆聽音樂的時候.你就會忘記生活中的種種得失.盡情沉靜在美妙的音符之中. 音樂是一種心靈的產物.音樂是內心感情的一種宣洩.因此音樂往往會引起共鳴.會勾起你的喜怒哀樂.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在他失聰的情況下寫出來的.試想失去聽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可是貝多芬的偉大正是在於他用心去聆聽這個世界,聆聽自己的命運.所以他才能寫出那麼震撼的交響曲.貝多芬正向一個音樂精靈,在他身上我們看到音樂的兩個屬性-靈性和神奇. 我是個感情很豐富的男孩子.我認為通常這樣的人對音樂的熱情會比較高.因為音樂本身是種很感性的東西.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我選擇了音樂欣賞課.這對我來說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了種突破.也糾正我對音樂的一些狹隘的理解.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通俗流行音樂充滿了吸引力和號召力.這是因為符合了年輕人的口味.但盲目追求流行的同時我們也丟失了一些東西.流行中的確有很多好的東西.但也有很快餐的音樂.現在終於知道老鼠愛大米有多可笑了. 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和靜下心來聆聽高雅藝術還是在音樂欣賞課.那麼的震撼.感覺心靈受到洗禮.忘不了美妙的鋼琴曲的聲音. 我真的喜歡鋼琴的聲音.同時我也覺得自己的欣賞水平的提高. 在感受音樂的同時,我們更了解了許多的音樂家.其中有天才莫扎特.和音樂之父貝多芬.上面提過.不過他是讓人感受最深,心靈震撼最大的一個人.我覺得他太偉大了. 貝多芬的一生是充滿了艱辛與痛苦,但他同樣是幸福與永恆的.因為有音樂伴隨他的一生.更影響他的後代. 當然我是無法用音樂評論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音樂,我只能用心去感受,試圖能與貝多芬音樂的靈魂接觸,對於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來說,音樂是生命,貝多芬同樣如此,音樂是讓人欣賞的,但貝多芬耳失聰後,仍對音樂那種至死不悔的精神讓我感動。他仍不斷的創作,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音樂篇章。此時此刻,音樂是有靈魂的,它飄忽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人們熱愛音樂,更愛音樂給他們帶來的那份感情。 音樂的力量是偉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當然偉大的音樂只能由偉大的音樂家來創造,或許這話過於絕對了,但有一點,音樂是值得我們去付出的,也只有我們去付出了,才會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音樂,才會讓音樂家的生命永恆,讓音樂的天使留在我們的身邊。每個音樂人都希望有貝多芬那樣的成績,但音樂又是自私的,而是在於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貝多芬的創作過程也是令人驚訝的,他善於捕捉每個音樂細胞。我想音樂與貝多芬已經合為一體了。貝多芬是音樂,音樂亦是貝多芬。音樂的升華就是生命,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去撥弄那把無玄琴時,才發覺音樂就在我們身上。其實音樂無所不在.關鍵我們缺乏發現的眼光.就是因為音樂的靈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沒個人都能成為音樂家. 我看過西區故事,了解了黑人音樂.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西方古典音樂的熏陶,或者曾經喜愛過已廣泛採用西方音樂體系的所謂中國民歌。我們接受那些起源於白人傳統的美國流行音樂來一般不成問題。但搖滾樂的基礎有一大半來自黑人音樂,其旋律特點,節奏方式,乃至音調高低等都與西方古典音樂有所不同。黑人樂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這個詞可以譯為職業道德。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窮,上台也要穿西裝,因為他覺得這是職業歌手起碼的裝束。後來的黑人搖滾樂手在表演時一個比一個瘋,演出服一個賽一個地誇張。這個詞還可以譯為表演技巧。表現在音樂上,就是對即興演奏的重視。其實早期的西方古典音樂很重視即興演奏,據說莫扎特就是一個天才的即興演奏大師。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西方人把這個美好傳統給丟掉了。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在那種嘈雜的環境下,面對喝得醉醺醺的聽眾們,沒有什麼比一大段出色的即興演奏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的了。美國搖滾樂吸收了黑人音樂這一特長,極為重視器樂獨奏,在主副歌之間總要來上一大段Solo,極為出彩。這在中國流行音樂中是少見的,這和中國樂手缺乏演出機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人可以說是後來風靡美國的所謂「另類文化」的開山鼻祖。他們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就是擴展了人們的視野,鼓勵人類第一次越過貧富、階級和膚色這些表面的差異,挑戰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許多基本價值觀念。不管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美國的文化藝術(尤其是搖滾樂)的發展受了他們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後果就是:人們比過去更能容忍另類的思想和藝術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鼓勵個性發展,崇尚標新立意。沒有這種態度,沒法想像美國搖滾樂在這四十多年裡會出現那麼多獨特的歌手,那麼多富有個性的作品,那麼多不同的流派。 雖然我們聆聽好音樂的時間不多.但我真的感覺到了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不敢想像沒有音樂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沒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聽了.感謝老師,感謝音樂欣賞課。我知道以後的時光中能有這樣的時間聽音樂的時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將永遠伴我向前邁進。我想讓音樂支撐起所有的價值和尊嚴,因為音樂讓我多了一份睿智,讓世界多了幾縷溫馨……
⑷ 求一篇『音樂欣賞』課的論文、800字左右……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⑸ 音樂欣賞課論文
淺析歌曲的藝術表現
論文摘要 人與人交談,要給對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給觀眾的不是「歌詞」而是「感情」。美妙動人的歌聲來自情真意切的情感。
論文關鍵詞 歌曲 藝術表現 處理
引言
高爾基曾在論文學藝術創作時說過:「重要的不在於你說的是什麼,而在於你如何說。」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歌曲的藝術創作。當我們拿到一首聲樂作品時,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而這首作品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死的東西.它必須通過歌唱者的演唱才能使聽眾充分體會和感受,有的演唱者能做到聲情並茂並通過美妙的聲音把歌曲的思想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有的呢,雖然他的聲音也很美妙,但他只是照本宣科。一字一音的完成譜面上的東西,沒有賦予作品情感色彩,以至於演唱時神情呆板,手足無措、毫無熱情:有的甚至矯揉造作。失去了歌唱的意義。雖然我們在唱歌時,毫無疑問對聲音的發聲方法和技巧是要有一定要求的,但更重要的是對情感的表達。德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漢姆波爾說過:「如果有人問我歌唱藝術的含義是什麼?我不會從聲音技巧的角度去說明。我要說的乃是感動聽眾的才能。如果歌唱者僅僅是指聲音唱出來,那麼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位技工匠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感情表達的重要性。因此歌唱者只有從各方面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音樂素質。很合理的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三度創作、四度創作……。這樣你的歌聲才能真正打動和感染聽眾。本論文就試著從下面幾個方面淺談如何提高歌曲的藝術表現及其處理的基本方法。
1、歌曲內涵的理解
內涵是指作品的內在含義,即這首歌曲所要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演唱歌曲的基礎。歌曲是作曲家的藝術結晶,其中滲透著他們的心血、意圖和感情。由於作曲家作品的特殊性,他不可能像畫家、雕塑家和文學家那樣可直接就和觀眾見面,而且一目瞭然,而音樂作品必須通過表演者的再創作,把紙面上的音符變成美妙的聲音,讓歌唱者真實、樸素、美好的歌唱向聽眾傳達歌曲的思想感情,所以當我們拿到一首歌曲時必須首先對歌曲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創作特點、風格流派、以及有關地區的民俗、民情有所了解,才能很好的掌握作品。「如果對此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微。這就無法理解作品,更達不到藝術表現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個一個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從事的表演專業發展到更高的水平。」這是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說過的一句話。聲樂家沈湘教授也告誡我們:「不要把時間單放在發聲練習上,要知道提高了綜合修養,聲音上也會提高,如果有了認識,即使走彎路也不會太遠。」一首歌或長或短,都是凝聚著作曲家和作詞家強烈的感情,這就需要我們歌唱者認真去發掘和領會。
例如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聶耳和田漢合作的歌曲《梅娘曲》,它創作於1934年,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是民族存亡的危急年代,這首歌曲是話劇《回春之曲》中的插曲。它表現了僑居南洋的青年高維漢因民族危亡回國參加抗日戰爭,但不幸負傷,失去了記憶力。他的戀人梅娘聞訊回國探望。想用歌聲喚起情人的記憶,歌詞深情、細膩。旋律如泣如訴。歌詞的旋律都是從碎人心肺的呼喚:「哥哥,你別忘了我呀」和柔情似水的「我是你親愛的梅娘」開始。感情真摯、委碗、親切。歌曲的第一段:回憶在南洋時富有浪漫氣息的愛情生活的甜蜜,為此演唱時既要表現出美好回憶的語氣,又要體現出呼喚親人的深情,音樂在舒緩的中速進行中展開豐富的內心想像,在深入規定情景中去抒情達意。歌曲的第二段:敘述他們參加抗戰的愛國熱忱和犧牲精神。音樂也增添了因梅娘不能同去的別離時的惆悵和憂郁之情。歌曲的第三段,描寫情人傷重已不認識梅娘的痛苦心情。歌曲中連續的強拍休止及三連音的運用,似抽泣、如嗚咽。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演唱時同樣要注意體現梅娘在規定情景中的處境,當深情呼喚無望時:「但是……但是你已經不認得我了,……」那種不可抑制的內心痛苦之情。總之,對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
2、歌曲意境的想像
歌曲的意境想像,就是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像力。歌唱者應將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變成自己頭腦中的一幅幅活動的畫面。就好像電影演員和戲劇演員進入角色一樣身臨其境。要盡可能將自己融入角色的感情、環境之中,這就是一個好的演唱為什麼能演什麼像什麼的原因。例如:尚德義作曲的《七月的草原》這首歌,歌曲的前奏一開始就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一片廣闊、美麗的大草原上,陣陣微風撲面徐來,地面上綠浪滾滾,此時彷彿聞到了一陣陣青草的清香:綠色海洋上:蜜蜂採花、蝴蝶起舞、氈房像銀星、羊群像雲朵。賽馬的小夥子和姑娘們多彩的服飾,一切是那麼的美!此作品具有鮮明的新疆維吾爾民族舞蹈音樂,它能烘托出人們載歌載舞的歡騰情緒,演唱者自己彷彿置身於一片熱烈、歡快的歌舞場面之中。又如在演唱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插曲《黃河怨》時,眼前又會出現一個被敵人蹂躪的婦女,獨自站在黃河岸邊,哭訴自己內心的仇恨和痛苦,凄涼又悲憤……這樣一幅畫面。只有這樣動其真情才能用自己的歌聲感動聽眾。「因而歌唱者解釋音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種生活的積累,這種積累越多,越豐富,靈感也越活躍、越豐富。因此,作為歌者。應隨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傾聽各種生活的畫面和聲音,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我們對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進而深刻的理解和表達作品的內涵。」
3、音色的運用
當我們在演唱一首歌時。除了要明確思想感情外,還要考慮運用什麼樣的聲音音色才能符合作品情感表達的要求.才能更生動形象的塑造各式各樣的音樂形象。比如說演唱進行曲時要選用雄壯鏗鏘的聲音。演唱圓舞曲時應用明亮華麗的音色,而演唱搖籃曲時則需要柔和甜美的聲音等等。總之,我們要善於調整出自己不同的音色,力求符合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緒。「你可以把聲音設計為『輕柔的紗布在微風中飄渺』、『樹葉輕輕落下』這樣的聲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輕巧的歌曲時,可把聲音比喻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
一般來說,抒發強烈感情的需要柔美圓潤、連貫自然的聲音:表現歡快高興情緒的需要明亮有光彩的聲音:演唱氣勢宏偉或抒發強烈愛國情緒的要洪亮、高亢的聲音。例如歌曲《斑竹淚》共有四個樂段。每一個樂段都有每個樂段不同的內容和情緒,所以我們就必須去很好的對自己的音色進行調整以符合每個樂段的不同情感色彩。第一段描寫古舜帝和妃子一起遊山玩水,所以要用圓潤甜美且連貫自然的音色去唱出他們相依相偎、相親相愛的情形:第二段是回憶他們倆在一起互相追逐打鬧非常盡興的一段,所以明亮、輕快、活潑、跳躍的音色特點比較符合:到了第三段整個的情緒與前兩段形成巨大的反差。在這里要運用陰暗、空洞甚至是抽泣、哽咽的音色去表現妃子在皇帝突然駕崩後悲痛欲絕、哭天搶地的情形:到了第四段。演唱者就必須跳出前面第一人稱的情緒,以第三人稱來評判這一場愛情,聲音音色應該是高亢、亮麗且稍微堅定的語氣特點,烘托出這場愛情悲劇的凄涼和洪烈。
4、「漸」字的妙用
前面談到在進行歌曲的藝術表現時,如何去表達豐富的歌曲內涵,以及怎樣用不同的音色去表達不同的情感,那麼如何使感情的發展升華,或是不同的片段與片段之間的銜接更趨於自然完美呢?這就必須做好一個字——「漸」,即音符上面的「漸快」、「漸慢」、「漸強」、「漸弱」等這些常見的力度符號或文字。它們在表達豐富歌曲情感和細微的感情變化時,使其更細膩,在不同情感交替轉換時,使其更統一也更完美。
如《唱支山歌給黨聽》是一首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抒情歌曲。作者在歌曲的第三樂段中運用了大量的漸強、漸弱去再現第一樂段的主題,我們在演唱時如能充分地發揮這些漸強、漸弱的表現力,就能使歌曲的旋律更加舒展、起伏,情緒更加高昂、激動,從而表達出主人公對黨深厚真摯的感激之情。
又如《歲月悠悠》中最後的結束句「舊情不堪重回首」中最後一個「首」字,演唱時這個拖音一定要盡量融合在尾奏的旋律中並逐漸弱下去直至消失,並且眼神也表現出很迷茫的樣子慢慢飄向遠處,彷彿歲月在追憶中悠悠地遠去……
總之,要做這些並非一日之功,需要幾年如一日的練習,其中還涉及到對聲音技能、技巧的要求,才能與情感融合在一起,更能完整的去表達歌曲的意境。
5、各種對比手法的關系
5.1 快、慢關系
當我們唱比較快速、活潑的曲子時,內心應有穩定感。強調旋律的流暢和連貫,不能因為這首歌快就一拍緊似一拍的往前趕,這樣就顯得緊張和慌亂。以至於失去了旋律的美感。越是快的歌曲,越應以句子為小單位,在交代清楚每一樂句的思想前提下。把它一氣呵成,以完整、優美的線條表達出歌曲的感情。例《姑娘生來愛唱歌》這首歌速度為「快板」,其中「噻啰噻啰」的歌詞比較多且非常快,這就要氣息跟情緒的穩定和「落」,再帶上姑娘們愛唱歌和會唱歌的那種比較活潑、火辣、且自豪、外向的小姑娘情緒,歌曲情緒就能很好的表現出來。
同樣的,唱慢曲子時也不能因為它速度慢而一拍拖著一拍唱。顯得沉重而無表現力。例《歲月悠悠》是一首慢板的歌,在演唱時應帶上回憶故友、追憶情誼的情感加上旋律線條的流動感向前推進,以飽滿的熱情融入到歌曲旋律中去,情感越深,就越有韻味,且不顯得拖沓。
5.2 強、弱關系
我們在《基本樂理》中就學到過各種拍子的強弱規律,因此在歌唱時只有做到強弱分明。才能使曲子具有一定的律動感,但是我們在實踐中時,總是唱得強有餘而弱不足,有的甚至是把強弱給唱顛倒了。如《大森林的早晨》中歌曲開頭的前兩個字是從弱拍起的,而多數人都沒有太在意,只認為開頭就是要唱成強蝗,這樣的話就破壞了歌曲的強弱規律。當然。強音也不是從頭到尾都一樣強的,例如:唱一個延音的強音時,它都有一個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的過程,因為在唱的過程中得有一個感情情緒由內而外的深情鋪墊,這樣唱出來才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強音需要弱音的鋪墊,弱音也需要強音的襯托。就好像生活中矮的能顯出高的,胖的能襯出瘦的,紅花需要綠葉的襯托。
5.3 高亢與低回
我們在演唱一首歌曲時,它們的線條(包括旋律線條和情感線條)都是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使樂段(樂句)與樂段(樂句)之間的情緒變化得到充分對比而更有感染力。試想。我們在唱一首歌,從頭開始就覺得他唱得很亢奮,恐怕一首歌唱下來,唱者氣喘息息而聽者索然無味。只有做到適當的對比,才能對歌曲進行完美的表現。
6、結論
綜上所述的各種方式方法,雖然它們的表現手法都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完美的去進行歌曲的藝術表現和思想感情的表達,但是它們絕不能截然分割的,各種手法始終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是不同的歌曲在處理手法的側重點不同而已。所以我們在演唱任何歌曲時,都應該各個方面都考慮到,很好的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去處理好每一首曲子、每一首歌曲,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去打動每一個聽你歌的人,那麼你便成功了。
參考文獻:《民族音樂學概論》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
《基本樂理的文化視野》
⑹ 根據幼教專業,寫一篇關於理想的論文!1500字!
幼師畢業論文摘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期是最重要的階段,而幼兒期的音樂教育對人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幼師的整體素質,突出幼師音樂教育的師范性已成為現代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幼師;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國民音樂教育的質量必須從幼兒園抓起,從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兒音樂教師隊伍抓起。因此,幼兒師范學校必須把音樂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專業院校教學體系和模式的影響,在一些幼師(包括中師)中普遍存在著重技巧訓練,輕教學能力培養的弊端。鑒於此,筆者認為,幼師專業的音樂教育一定要突出「師范性」的特點。要轉變舊的教育理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較高音樂素質、適應現代幼兒音樂教育的新型幼兒教師。 一、重視音樂教育,明確培養目標 「研究表明,音樂能使人產生意想、聯想、幫助自我實現,喚起人深層意識結構中潛在的東西。音樂能激發人原始本能,也能抑制這種發揮潛課程功能的重要手段」。幼兒I的一個重要階段,音樂教育對幼兒身一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現狀並不令面。忽視甚至輕視幼兒音樂教育的現復一方面,在各式各樣音樂興趣班與眾:的背後,更多的是出於功利的目的以2盲目的心理和隨眾心理。對於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很多人並不了解,因此,我們必須糾正上述的兩種錯誤現象。讓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音樂教育對幼兒身體的發展、語言的發展、知識的發展、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起著的重要作用,轉變原有的陳舊觀念,認清新世紀形勢下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音樂教育活動使兒童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對唱歌、旋律、傾聽等音樂內容的興趣和熱情,教給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美的方法、手段和途徑,使他們有能力以聲音、節奏為手段去表現所感受到的音樂情感,並能夠富有熱情、表現力和創造性地進行表演。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幼師培養目標是讓學生畢業後,到幼兒園去做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和索質,使幼兒能夠健康和諧地全面發展,而不是培養她們個個都成為音樂家。 二、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素養全面的新型幼兒師資,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師音樂教育的質量。(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豐富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增強對音樂藝術的熱愛,教師應經常通過良好的示範演奏和深入淺出的理解來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以一種興趣濃厚、積極舒暢的心情接受教師指導。 (二)注重伴奏能力的培養。 首先對一些幼兒歌曲伴奏曲式、調式、風格、情緒進行分類,並對和聲及伴奏音型進行分析,以此幫助學生掌握編配歌曲伴奏的的規律。其次,讓學生多作編配兒歌伴奏的練習及音階琶音練習,熟悉各種大、小調的音位,以便在以後教學伴奏時靈活運用,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邊彈邊唱的習慣,做到心、手、口一致,從易到難。通過訓練,達到學生能夠運用自如地彈唱。 (三)開設欣賞課 對幼師學生適當開設欣賞課,也是十分必要的。欣賞課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想像、理解、鑒賞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理解作品,以提高對音樂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的分析能力,還要識別音樂作品的年齡適應性,什麼樣的音樂作品適合何種年齡的幼兒,敏銳地察覺音樂作品內涵,以便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音樂作品的教育潛力轉化為幼兒的發展。 (四)讓學生參加音樂活動與實踐 首先,定期舉行匯報會。每學期一次大型匯報會,每月一次小型匯報會。通過一些合唱(大合唱或小合唱)、獨唱、彈奏、舞蹈等節目,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以匯報會的形式展示出來,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其次,參加區、市等舉辦的各種文藝匯演、競賽活動,鍛煉、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使得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密切配合,達到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加強修養教育。提升幼師整體素質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師德直接影響到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要培養新世紀的新型人才,必須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隊伍。以往的師德教育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師范學校教師身上,對幼師學生的師德教育不夠重視,沒有把師生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師德教育。首先,幼師學校的音樂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她們不僅應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精通專業學科知識、技能,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⑺ 求大學公選課世界音樂 這門課程的論文,要求寫對世界音樂的感想,1000字左右,急求,高懸賞,好的
自己想想吧,在這里回答你的,人家可能都是上網搜索復制過來的,不可能真的給你寫1000字的論文,你的是100財富值不是100rmb啊,大哥。我只是初中學歷,不然我真的想給你寫寫,也打算從網上搜索一點復制過來的,還是算了
⑻ 淺談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 的論文怎麼寫,從什麼角度去寫,老師要求題目不能大
論文字數8千或1.2萬字。
論文題目應該有個范圍吧!
⑼ 音樂與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要求900字
音樂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音樂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一、加強音樂素養的教育
所謂音樂素養,包括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對於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可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
首先,藝術在美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也有其特殊的位置。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聽什麼樣的音樂,唱什麼感情的歌曲,不僅對一個人的情緒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風尚都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時期起了積極的作用及影響。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響力的音樂教育家,孔子培養弟子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里,其中「樂」在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學中,道德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其中「樂」即取得和諧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樂來提高品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強調音樂對人思想的凈化作用,他說:「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認為,音樂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教育以外,還承擔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
其次,重視提高音樂的創造性思維。創造音樂的過程是體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人們通過音樂活動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端正自己的品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同時要在音樂中抒發情感,就必然要採用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即演唱(奏),但音樂的創作往往是與演唱(奏)同時存在的。可以這樣講,演唱(奏)是音樂情感直接地表達方式,而音樂作品則是音樂情感的重要載體。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創造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功能,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認為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積累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產生新的思維活動。音樂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往往使人容易和音樂創作聯系在一起。當然,音樂創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莫過於音樂創作,但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去培養專業的作曲家,而是應該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去培養有創造性的思維的人。
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創造性音樂學習活動入手。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創作活動可以說是最具體、最有效的體驗和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在學習音樂中,不僅需要學習和體驗別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要培養他們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達他們自己的音樂思想,這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音樂創作是學習很有意義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音樂基本要素,得到音樂創作過程的體驗。我們說音樂創造力是發展人的創造思維和能力的重要課題,它將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以學生已有的對音樂基本要素的體驗為基礎,讓學生經歷和體驗音樂的創作過程。音樂的產生過程其實是一種創造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賞。我認為,表演與欣賞也是一種創作,最早,表演與創作是合二為一的。因此創作音樂的過程是體驗音樂美的過程,它有利於了解自己的進步,促進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和創造。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音樂的獨特魅力,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沖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也無疑為學生個性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
再次,怎樣進行音樂表現在音樂教育中佔用重要的作用。音樂表現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所謂「表現」:「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表現音樂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學生良好個性的展示。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1、加強音樂理論的教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脫離實踐的理論,是行不通的;但是,課堂教學工作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認識就會停滯,工作就會被動或陷於盲目性。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一把鑰匙,掌握好理論知識,有利於准確地把握事物,對事物的認知要從本質上理解學習,從而提高到一個較高的層次。要學好音樂,音樂理論就是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要重視並要求學生學習好音樂理論知識就是這個道理。授課中,往往忽視了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致命不足。所以,讓學生更深意義地理解並學習音樂,音樂理論教學首當其沖。如果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只限於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彈奏音符,這是不夠的,要從理論的基礎上去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2、教學方法是獲得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活動,教學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自從人類有教學活動開始,也就有了教學方法的創造和應用。教學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師不僅運用恰當的方法去指導學生的思考和主動學習,也應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教材的內容,甚至教學的氛圍等來決定適當的方法。隨著時代進程的加快,教育事業也隨之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諸如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多媒體的教學,生動、立體並加強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潑的畫面、節奏鮮明富於動感的織體、詳盡悅目的解說及配合練習的實踐,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形象生動,感知鮮明,印象深刻,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掌握知識的質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知識的鞏固、對智能發展的各個環節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音樂教學的改革是促進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興趣的良好手段。
3、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
音樂,人們對它並不陌生,它作為一種藝術、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完美的組合,感染欣賞者。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靈魂,這當然和音樂的特性以及人們對音樂的心理感知是分不開的。人們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與欣賞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來完成的,而音樂的社會功能也主要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通過欣賞者的心理活動得以發揮
2.
音樂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音樂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一、加強音樂素養的教育
所謂音樂素養,包括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對於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可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
首先,藝術在美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也有其特殊的位置。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聽什麼樣的音樂,唱什麼感情的歌曲,不僅對一個人的情緒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風尚都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時期起了積極的作用及影響。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響力的音樂教育家,孔子培養弟子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里,其中「樂」在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學中,道德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其中「樂」即取得和諧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樂來提高品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強調音樂對人思想的凈化作用,他說:「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認為,音樂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教育以外,還承擔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
其次,重視提高音樂的創造性思維。創造音樂的過程是體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人們通過音樂活動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端正自己的品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同時要在音樂中抒發情感,就必然要採用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即演唱(奏),但音樂的創作往往是與演唱(奏)同時存在的。可以這樣講,演唱(奏)是音樂情感直接地表達方式,而音樂作品則是音樂情感的重要載體。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創造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功能,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認為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積累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產生新的思維活動。音樂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往往使人容易和音樂創作聯系在一起。當然,音樂創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莫過於音樂創作,但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去培養專業的作曲家,而是應該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去培養有創造性的思維的人。
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創造性音樂學習活動入手。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創作活動可以說是最具體、最有效的體驗和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在學習音樂中,不僅需要學習和體驗別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要培養他們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達他們自己的音樂思想,這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音樂創作是學習很有意義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音樂基本要素,得到音樂創作過程的體驗。我們說音樂創造力是發展人的創造思維和能力的重要課題,它將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以學生已有的對音樂基本要素的體驗為基礎,讓學生經歷和體驗音樂的創作過程。音樂的產生過程其實是一種創造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賞。我認為,表演與欣賞也是一種創作,最早,表演與創作是合二為一的。因此創作音樂的過程是體驗音樂美的過程,它有利於了解自己的進步,促進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和創造。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音樂的獨特魅力,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沖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也無疑為學生個性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
再次,怎樣進行音樂表現在音樂教育中佔用重要的作用。音樂表現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所謂「表現」:「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表現音樂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學生良好個性的展示。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1、加強音樂理論的教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脫離實踐的理論,是行不通的;但是,課堂教學工作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認識就會停滯,工作就會被動或陷於盲目性。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一把鑰匙,掌握好理論知識,有利於准確地把握事物,對事物的認知要從本質上理解學習,從而提高到一個較高的層次。要學好音樂,音樂理論就是打開音樂之門的鑰匙,要重視並要求學生學習好音樂理論知識就是這個道理。授課中,往往忽視了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致命不足。所以,讓學生更深意義地理解並學習音樂,音樂理論教學首當其沖。如果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只限於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彈奏音符,這是不夠的,要從理論的基礎上去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2、教學方法是獲得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活動,教學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自從人類有教學活動開始,也就有了教學方法的創造和應用。教學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師不僅運用恰當的方法去指導學生的思考和主動學習,也應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教材的內容,甚至教學的氛圍等來決定適當的方法。隨著時代進程的加快,教育事業也隨之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諸如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多媒體的教學,生動、立體並加強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潑的畫面、節奏鮮明富於動感的織體、詳盡悅目的解說及配合練習的實踐,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形象生動,感知鮮明,印象深刻,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掌握知識的質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知識的鞏固、對智能發展的各個環節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音樂教學的改革是促進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興趣的良好手段。
3、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
音樂,人們對它並不陌生,它作為一種藝術、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完美的組合,感染欣賞者。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靈魂,這當然和音樂的特性以及人們對音樂的心理感知是分不開的。人們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與欣賞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來完成的,而音樂的社會功能也主要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通過欣賞者的心理活動得以發揮。 [next]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音樂欣賞的過程也就是感情體驗和升華的過程,由於情感體驗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個人從小到大,對音樂情感的體驗會隨著社會實踐、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而得到提高,同時也將會從中豐富自己的情感。
由於人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對音樂的欣賞不僅能直接體驗音樂音響,還可以起到喚起人們的想像、聯想、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的作用。一般來講,描繪性、情節性的音樂所引起的聯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綜合感受;從注意力上說,人們在欣賞音樂時,注意力會隨著起伏變化的樂曲,始終穩定在幾分鍾或稍長的音響中,這對穩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健康藝術能使人生更加豐厚,良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個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會面貌也往往通過音樂鮮明地反映出來。音樂能啟發人們產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樂作品不僅有鮮明美好的音樂藝術形象,充滿生活的氣息,表現出朝氣蓬勃的樂觀情緒,可以振奮人的精神,弘揚新的社會風尚。古時,把音樂分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風易俗,凈化人的心靈,邪音沒有節制,會亂人心志。荀子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並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醜,善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滿愛國主義的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嚮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國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祖國,我永遠熱愛你》等歌曲,在雄壯或抒情、優美的旋律里,使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人民的勤勞勇敢,喚起他們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從而培育他們愛國的深厚感情。所以,我們應盡量讓他們接觸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個人修養也得到了提高。
健康的音樂具有五大功能:一是聲,通過「耳聞」、「神聽」被大腦感知作用於人體;二是情,音樂作品表達的情緒,如悲、歡、喜、樂;安寧、平靜、開闊、奔放、雄壯、高昂等,直接作用於思維和人的肌體,產生養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聲、配器、調式與調性表現的整體效果,使人產生想像和追逐,將人帶入一種現實的意境中,諸如高山、流水等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獲得滿足和享受,達到調節思維和肌體的效果;四是速,即音樂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急特性,對人的思維與反應產生直接影響,快而強的音樂使人聽之欲動,安靜而祥和的音使人心緒平和安閑,雄壯有力之樂使人精神抖擻;五是波,即音樂聲波產生的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血脈跳動和腦細胞思維頻譜。因此,音樂能量及音樂語言被人接收後會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五臟六腑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用於思維,影響心理與情緒變化,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證明,不同的音對調節人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柔情、恬靜、果敢、熱烈、安舒、和悅、平靜等。中國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宮音悠揚和諧,可助益飲食;商音熱烈厲勁,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暢,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踴躍,可通調血脈;羽音透徹柔和,可啟迪心靈。
有人稱:音樂是神經系統的「維生素」,也是花錢最少的「保健品」。
4、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重要作用
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好的教師隊伍,就是一所好的學校。注重對音樂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對音樂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有力地推動和實施創新教育,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實現音樂教師素質的轉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條件。正確認識教師素質的含義、特點和作用,明確教師素質轉變的核心內容,了解實現教師素質根本轉變的條件,對於全面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首先,必須切實提高教師的基本道德素質,這是形成教師敬業精神的基礎和前提,提高教師的基本道德素質,主要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公德素質,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最基本的道德素質,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其次,必須切實提高音樂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敬業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綜合表現,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產生敬業精神的根本保證。職業道德素質主要包括: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一個人的敬業精神是以信念、情感、意志為基礎,在職業道德行為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性的道德品質,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就要使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把優秀的道德品質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再次,音樂教師自身素質高,在教學中有良好的心態,優美的教學風范,將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美化他們的心靈。
音樂素養的提高,還有待於其他方面的素質作支撐。否則,所謂的音樂素養絕對達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只是一處空中閣樓。孔子所說的「禮」,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規矩。一個有較高道德修養和高尚情懷的人、有廉恥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到音樂的神聖殿堂,去感悟音樂的美妙,去接受音樂的對靈魂的洗禮,去傳播人類真誠的情感並召喚人類的心靈使之去無私地施愛。所以,要想得到音樂的寵愛,首先要學會怎樣做人。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范疇,音樂是使人達到完整的人,即人之本性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是構建人的感性與理性協調發展的文化心理結構;是開發直覺思維進而增強與抽象思維相配合的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