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課研究結果

音樂課研究結果

發布時間:2021-01-14 08:15:40

1. 小學音樂課題研究可以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同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覺,使學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體)受到信息的刺激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欣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養成正當的態度,培養正當的興趣,以指導人生的行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濃厚求知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精密學理或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哲學上的深邃思想和邏輯論證,一皆來自研究的興趣和對真理的無限欣賞。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多媒體課件,簡單來說就是老師用來輔助教學的工具,創作人員根據自己的創意,先從總體上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然後把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分同聲與混聲兩種:同聲的由男聲或女聲單獨組成;混聲的由男聲和女聲混合組成。按聲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1)音樂課研究結果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流程: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1.認真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2. 音樂課題研究。求助

美國音樂經過長期發展,到20世紀初才具備獨特的美國風格,並取得了與西方各國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國境內存在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或種族的音樂,也存在著歐洲音樂家從歐洲各國帶來的專業音樂。它們之間經過長時期的相互影響、融合,促進了美國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16-18世紀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於勞動、婚喪、准備作戰等場合,以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音調簡單,獨具一格。16世紀後,隨著各國移民的到達,也帶來了他們本國的音樂文化。經過激烈的爭奪,英國人終於取得了在北美大陸的優勢。因此,英國音樂對美國音樂的影響最大,它為美國音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隸被販運到北美。非洲黑人酷愛音樂,慣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黑人音樂的動人曲調和獨特的切分節奏,對美國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馬薩諸塞出版了《海灣詩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書。18世紀初,為提高歌唱水平,許多牧師著書指導唱歌。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漸繁榮,世俗音樂也變得活躍起來。歐洲樂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開始流行,出現了專業音樂家。1731年在波士頓舉行了第1場音樂會。通常的音樂會節目包括愛國歌曲、歌劇詠嘆調、傳統民歌等,有時也有一些標題的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美國本地出生的第!批作曲家。同歐洲音樂相比,當時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被認為不夠成熟。 19-20世紀 19世紀初,許多歐洲音樂家來到美國,他們帶來了遠比美國先進的音樂水平和技巧。1848年歐洲革命後,又有大批德國音樂家移居美國。他們使原先習慣於贊美歌的美國人的音樂趣味發生明顯變化,也給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音樂教育獲得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後,美國音樂生活更趨活躍,又有一些重要的音樂團體相繼建立,如大都會歌劇院(1881)、波士頓交響樂團(1881)等。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技巧的作曲家。他們把美國音樂提高到了歐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獨創性,帶有明顯的模仿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麥克道爾,他被認為是美國第1個取得國際聲望的作曲家。 當美國作曲家幾乎都在追隨歐洲風格時,歌曲作家S.C.福斯特卻採用美國黑人音樂的曲調進行創作。他的很多歌曲是為當時盛行的「黑人劇團」(由白人化裝扮演黑人,其成員稱為游吟藝人)寫作的;而真正的美國黑人音樂卻末受到重視,它們只在黑人中流傳發展。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主要類型有靈歌、布魯斯、勞動歌曲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擺脫德國音樂控制的新潮流。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對此起了很大作用。他於1892-1895年間應邀就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他建議美國作曲家把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音樂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也有的作曲家轉向法國音樂,他們的創作與印象派有著密切聯系。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獨自探索美國化的音樂語言。他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才被認為是美國老一輩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會輿論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具有美國風格和特點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為美國民族主義音樂的確立作出了貢獻。特別在交響樂領域,他們為美國音樂贏得了與歐洲各國音樂並駕齊驅的地位。曾在巴黎從法國作曲家N.布朗熱學習的A.科普蘭、R.哈里斯、W.辟斯頓、V.湯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國的音樂語言與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結合起來。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國內培養起來的。 20-30年代的美國音樂並不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西方音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空前的劇烈變化,出現了新的現代音樂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們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實驗的性質。最重要的實驗主義者是1915年定居美國的法國作曲家E.瓦雷茲。同時期,美國的流行音樂空前發展。特別是從黑人音樂布魯斯、拉格泰姆等演變而來的爵士音樂風行全國。具有獨立的美國風格的音樂劇(亦稱百老匯歌舞劇)是在歐洲的輕歌劇和喜歌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流行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有R.羅傑斯(1902-1979)、G.格什溫、伯思斯坦等。 納粹政權的出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著名的歐洲作曲家來到美國,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約等。他們給美國音樂生活帶來了新的巨大影響。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美國音樂創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視,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與歐洲音樂在風格上的差別幾近消失。 50年代以後,美國音樂更趨多樣化。盡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傳統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但是吸引著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新音樂流派,代表人物是J.凱奇。在流行音樂領域內,也出現了新的品種。從布魯斯等音樂發展而來的搖滾樂風靡全國,爵士音樂退居次要地位。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有E.普雷斯利(1935—1977)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B.迪倫(1941- )等。70年代以後,搖滾樂的熱潮逐漸衰退,各種流行音樂互相影響,在風格上趨向綜合。最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是M.傑克遜(1958—)。 在音樂表演方面,美國往往由於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揮、獨奏家和歌劇演員而達到很高水平。美國的交響樂團佔全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土頓、芝加哥、克利夫蘭、紐約和費城等交響樂團均享有國際聲譽。

東方音樂注重音調,西方音樂注重節奏!
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是根植於文化之上的,如果沒有某一個地區的文化作為基礎,音樂要產生也許很難,而由於地區與文化的差異性,音樂註定是不可能一樣的。比如在功能張力方面,西方的音樂重娛人、重技巧、重新舊之分,而中國的音樂更加重自娛、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態方面,西方音樂追求主題的深刻、表現的強度和音響效果的綿密厚實,而中國音樂則追求韻味的深邃、表現的力度和音響效果的虛淡與空靈、余韻悠長。在表現形式方面,西方音樂注重樂音的固定、織體的網狀結構、節奏的整齊規則,而中國的音樂則注重樂音的變化、織體的單線延伸和節奏的靈活只有等。①看著上面對於東西方音樂差異的總結,主要是針對古典音樂來說的,因為現代由於社

會融合,在快速消費的今天,我們接收的更多的是流行音樂,而不管是東方的音樂還是西方的音樂都趨向於流行,流行就以為著脫離了某個固定的區域,呈現的是全世界的融合,如由西方傳過來的搖滾,在東方音樂人的手中,加入東方元素,就有了東式搖滾。而中英文歌曲的翻唱更是多了,所以有時候都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是原作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但是對於聽古典音樂,好像特別容易區分,雖然不知道其中有什麼曲式曲調的區別,但是曲子中所流露的感情,即使是我不了解中西方的音樂結構,我也能區分的出來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的魅力吧
情感方面,感覺西方音樂比較宏大,適合表現盛大的場面和深刻的思想,東方音樂比較細致,適合細膩的情感和孤獨的思想。
中西方音樂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主要表現在中國音樂著重於情韻,而西洋音樂注重的則是音樂本身的和諧性;中國音樂發展自然過渡,一脈相承,西方音樂發展則呈塊狀結構和階段性特徵;中國音樂體現為單純的模線性織體思維,以線條為主,而西方音樂則傾向於橫交叉的立體狀織體思維,更講究和聲;中國音樂語言偏重心理,略於形式,極富變數,為開放性結構,而兩方音樂形式嚴謹,結構具有封閉性特徵;中國音樂尚善尚美,

1、體裁方面。

流行音樂比較注重歌曲而偏廢器樂曲的創作。以「愛」為題的愛情歌曲佔了很大篇幅,關於描寫人生倫理、生活理想、思念故鄉以及對社會制度的諷刺和批判等內容的少。器樂作品以舞曲和改編曲居多,形式、風格單一、貧乏。

2、歌詞方面。

流行音樂在歌詞寫作方面總體上缺乏情志美、意境美、語言美、風格美的特徵,其具象再現性、情感指向性、理性確定性也不明確。語言貧乏、歌詞老化,歌詞創作泯滅個性、千篇一式,公式化、概念化痕跡嚴重。有些歌詞雖具有一定個性,然個性太強,而缺乏了一定的群體性,難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內容上,宣揚愛情,低級庸俗的歌詞居多,歌頌或披露現實生活的少。詞的內容、風格從而又影響著曲的體式、風格和基調。另外,許多歌詞還刻意追求曲折艱澀,把尋常語變作陌生的扭曲變形的話語,言不及義,讓人不知所雲。

3、情感方面。

流行音樂創作者經常將情感納入統一的模式,牽強附會地渲染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很多時候過分追求流行,使流行音樂缺乏應有的含蓄和深沉,缺乏真實感,過分熱衷於外在的,有時是近乎矯揉造作的情感宣洩。許多通俗音樂所表現出的人生感受,絕大多數都是些無病呻吟般的虛假痛楚,對生活事業既無所追求又消極頹廢的感嘆。

4、調性與音調。

在流行音樂中,大小調式或宮羽調式的使用多,而對民族風格鮮明的徵、商調式的使用尤為少見。由於調式所限,大小調式音階或宮、羽清樂音階多,其它象雅樂音階、燕樂音階及混合音階少之又少。因此,在調性方面,流行音樂往往長時間在一個調性上進行,單調、乏味,要麼頻繁的出現轉調,造成調性的混亂。即便轉調,也是同宮系統轉調多,同主音轉調和不同主音不同音列轉調少;音樂以主與下屬調的對比多,其他調性對比少;調式交替在同音列系統中多,非同音列系統調式交替少。

音調是音樂的「格調」和「韻味」,是音樂中除了節奏以外最重要的音樂元素,是音樂的靈魂。它從本質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域音樂語言的文化特點,音調或旋律的風格特點會因民族、地域、語言、地理、宗教等等因素的不同而異,風格與色彩多元多樣。而流行音樂在音調上多表現為嬌柔纏綿、迷惘,軟弱無力,富有個性或民族色彩、地方濃郁色彩的旋律少見。有些雖然選取一些民歌作基調,但經過創作者的歪曲、塗脂抹粉,弄得花花綠綠,格調非常低下,韻味盪然無存。

5、節奏與節拍

流行音樂的節拍類型以單拍子和4/4居多,其它復拍子和混合拍子、變換拍子、散拍子等極少使用,拍子類型單調。同時在節奏布局上凝滯劃一,缺少繁復多樣的節奏對比,往往一個節奏貫穿全曲,缺少諸如循環節奏、自由節奏和層次遞進的節奏布局,缺少節奏華彩或帶有民族特點的節奏;非常規強弱規律的運用、切分音的濫用,虛詞強拍出現、實詞弱拍出現的顛倒處理現象經常存在;節奏長短變化不明顯、軟弱無力,無彈性,有時給人以搖擺不定、動盪不安的感覺。

6、表演方面。

表演動作嘩眾取寵、矯揉造作、搖頭擺尾、不倫不類,表演感性多於理性、形式大於內容。演出的形式獨唱、對唱多,缺乏其它有創意的人聲組合的表演,忽略了多種性格、多種偏愛、多種潛質、多種創意的發掘與拓展。

7、伴奏方面。

在伴奏方面,多用電聲樂器和打擊樂造成轟鳴的效果,聲多情少,節奏喧嘩,雖強化了伴奏樂隊的參與功能,卻忽視「歌、樂之聲巧和鳴」的道理;伴奏音型單一化、和聲語言簡單、低音多機械化的伴奏,富有流動的節奏運動與交織穿插的復調織體少,有的也只是機械的反復和簡單變奏。

當然,流行音樂創作上的弊病遠非以上幾點,筆者僅在表層意義上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與分析。不可否認,流行音樂確實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標准,使得它在一定時期某種意義上獲得了畸形發展,但因限於其寫作上的某些弱勢和弊病,使其從源頭上失去了獲得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導致流行音樂藝術生命短暫、浮浮沉沉、來去匆匆,流行音樂歷來褒揚者少、貶斥者多正是基於此
建議
1、為流行音樂正名

音樂教育界、理論界應加強對於流行音樂的理論研究、美學研究、歷史和社會現狀的調查研究,對流行音樂的創作加強理論上的指導和支持,寫出高質量的、能迎合大眾欣賞品位的好作品。流行音樂作為社會音樂文化現象之一,應該還她應該所居的社會地位,讓流行音樂真正的流行,不圖虛名。

2、內容與形式

流行音樂創作者在體裁、主題、內容等的選取上,力求反映時代的精神、民族的利益、人民的風貌,樹立為社會大眾文藝服務的思想。

3、題材與技法

作曲家的創作應深深根植於民族的沃土,依託於傳統和民間音樂各種元素,探索多種流行音樂元素的運用,以及對已存的音樂資源的發掘和再利用,以大小調體系以基礎,加入色彩性中國民族調式、和聲。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合理的運用西方現代技巧而創作。不斷創新創作能力,拓寬創作的路子,採取嚴肅的創作態度,不斷提高創作水平。

4、文本的質量

詞作家須加強文字功底,結合曲調創作出富有魅力的歌詞。我們常說一首好的歌詞也應該是一首好的詩,歌詞既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而又要以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感情,以及韻律和諧、節奏鮮明、凝練的、生動的語言去塑造形象。

5、流行的審美價值

流行歌手也要在技術上下功夫,在藝術處理上提高悟性,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質。

3. 音樂課學科綜合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1.審美價值。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是將音樂列入中小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理由。長期以來我們以科學實踐的方式和方法來教授音樂、學習音樂,使音樂偏離了人類的生活實踐和情感世界,由於受某種思潮的影響我們過分強調了音樂的德育價值,將音樂教育視為促進德育的一種工具。應該說,音樂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樂教育的長處在於給人的道德觀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應該是審美教育,我們的課程改革將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類變得文雅和充滿愛心,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因此無論是課程標准還是教材,乃至教學的全部過程都必須體現這種理念。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具有音樂審美鑒別能力的音樂聽眾。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必須調整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堅持下列音樂審美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訓練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理解「整體大於元素的總和」這一心理學原理,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注重藝術實踐的本質,擯棄科學實踐的做法,這正是音樂教育區別其他學科的一項重要的原則,也是我們當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強調音樂概念應和音響盡量統一,只有這樣我們學到的才能稱其為是音樂,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情感的藝術,單純的記憶概念對於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來講是毫無意義的。還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技能技巧的學習過程應始終貫穿著學生的情感參與,只有這樣,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審美價值,成為審美教育。

2.創造性發展價值。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許多國家都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國在六十年代為了研究音樂對人在創造能力發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學設立了「零點項目」研究部門,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美國政府將音樂列為核心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國也曾經對音樂在開發人的智力給予了較多的關注,許多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但我們在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收效並不顯著,尤其是受某種功利性的影響,使得音樂教育對人的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我們有必要重申音樂教育的創造價值。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被所有學科青睞,但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尤為突出。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作:作曲、表演和欣賞。無論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著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聽眾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這一特徵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盡量不結束真理。其三,音樂的情感特徵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它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我們相信,每個人的表演都是個性化的體現,每個人的聽賞都是獨特的理解。因此,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人們需要盡可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自己。許多觀點可以通過語言表達,然而語言有其一定的局限,人類的許多經歷和情感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媒介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如舞蹈和音樂等,古人曾說,言之不足詠之歌之,詠歌不足舞之蹈之。對於學生來說,自我表現的機會越多,自我發展的潛力也就越大。例如: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咨詢培訓中心合作的「中澳音樂教育試驗項目」,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價值,學生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關注的並不是電子琴的演奏技法,而是利用這種高科技的樂器所提供的各種表現的可能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和即興的表現,在這自由的表現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培養了自信和勇氣。因此,音樂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是為數不多的需要個人當眾表現的學科,這種表現的價值對人格的發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活動的成功經歷發展自信,音樂教育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是這種價值的具體體現。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形式常常是以集體的方式進行的,他需要學生牢牢樹立群體的和諧意識,雖然在音樂中常常發展個人的技能,然而大量音樂活動在小組內產生,成就靠集體力量獲得,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助於人的社會交往能力,這種社會交往價值的體現在人的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

4.文化傳承價值。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4. 音樂教育科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音樂教育科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音樂教育科研能力是音樂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音樂教育科研是以音樂教育實踐和理論為對象,揭示音樂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是對音樂教育過程中所發現的新思想、出現的新問題的研究,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抽象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表層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音樂教育科研能力是音樂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其一,只有不斷進行音樂教育科學研究,結合實際探索規律,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有效地進行音樂教學工作;其二,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按音樂教育教學規律辦事,不僅要學習教育科學知識,還必須親身進行教育研究,在自己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探討研究,才能找到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其三,更新教育觀念,改革音樂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需要在音樂教育實踐中去探索研究。從事教育科研是提高音樂教師素質的最佳途徑。新型音樂教師必須樹立「科研興教」的信念,堅持教育教學科研為先的指導思想。具體來說,音樂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音樂教學研究能力和音樂課題實驗能力兩個方面: 1)音樂教學研究能力 音樂教學研究能力首先表現為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周圍發生的音樂教育教學現象的反思能力,善於從中發現問題,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音樂教學研究成了音樂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一種專業生活方式;他自己創造著自己的專業生活質量,這是音樂教師在專業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現形式。音樂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則是對新的教育問題、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創造能力,運用多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綜合地、創造性形成解決新問題方案的能力,這使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造性和內在魁力。提高音樂教學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認真研究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音樂教學方法因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地區差異而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不當的教學方法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阻礙學生的發展。音樂教學方法的本質在於它是教師與學生二位一體的雙向性,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向交往活動。音樂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要提高教學方法的效果,必須把充分調動學生這個教學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 音樂教學方法一般有體驗式(如感受法、聆聽法、欣賞法等),表現式(如練習法、模仿法、即興法、表演法、律動法、游戲法等),比較式(如對比法、鑒別法等),講授式(談話法、討論法等),探究式(如調查法、發現法、分析法、研究法等),綜合式(融合法、生成法、合作法等)。國外音樂教學法中,對我國音樂教育影響較大的有奧爾夫教學法(德國)、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鈴木教學法(日本)等。 (2)音樂課題實驗能力 音樂課題實驗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選定課題。選定課題時,首先要查找資料了解他人對此課題研究的情況,然後初步調查了解此課題涉及的對象范圍、此課題研究的意義、價值,做與課題有關的理論准備等。第二步,制定計劃。包括課題研究對象的選擇,確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選擇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第三步,研究實施。包括准備、調查、實驗、查閱有關資料等。第四步,整理總結。包括將所收集的研究材料歸納、分類、分析研究結果得出結論,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等。 進行音樂課題實驗研究必須制定科學的、周密的研究計劃,以減少盲目性,提高計劃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課題實驗研究計劃包括:課題名稱;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對象和范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技術和步驟;研究的工具、設備和經費;研究單位、人員及分工;研究分項完成時間;研究成果形式和完成時間;研究成果鑒定,等等。

5. 地方音樂研究課程對學習有何意義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和研究的意義:
新課程基本理念提出:音樂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個性發展;要重視音樂實踐;要鼓勵音樂創造;要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要理解多元文化;要完善評價機制。
在新課程的教學里,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讓學生多參與、多創造、多想像、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多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愉快過程;……。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里上來,上課好動,沒有養成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習慣。有些老師在新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音樂課堂常規管理方法,學生課堂紀律的收放程度把握不好,導致課堂一片混亂,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如:欣賞時不能安靜地聽音樂;歌唱表演時不會唱歌詞或大聲喊叫等;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這些現象的存在,急待於我們研究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更好地進行新課程的實踐,讓孩子能更好地學習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發現美感,不斷地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學生,讓學生的人格得到更完善的發展。
二、 國內外關於同類內容研究的綜述
國內外很多專家對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內容做了很多研究。研究的的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 陶行知先生對良好學習習慣的論述。他在《民主教育》一文中談到「啟發覺悟性。教人民進行自覺的學習,遵守自覺的紀律,從事自覺的工作與奮斗。」他在《創造的兒童教育》談到:「培養創造力 , 把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養。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的性能,不能從事於高級的思慮追求。否則必定要困於日用破碎,而不能夠向上飛躍。」
2、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他還說:「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
3、奧爾夫教學法(德國)、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學法(俄羅斯)、鈴木教學法(日)以及DBME教學法(美國)關於良好音樂學習習慣的論述。它們都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等等。
4、日本心理學家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多大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叉叉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因此,盡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從小就注意培養卞遷的學習習慣。
三、一年級新生在音樂課堂上不良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情況
(一)欣賞音樂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實驗班共36人,32人不能靜聽音樂,32人的表演情緒與音樂情緒不相符和。23人欣賞音樂時做一些與音樂無關的事或自己顧自己玩。孩子進音樂教室時,經常會大聲講話,或奔跑進教室。教師請孩子聽音樂表演進教室,有的孩子乘機玩耍、打鬧等,亂哄哄一團。原因是教師請孩子進教室時沒講要求,致使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怎麼進教室,孩子理所當然挑選認為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教室,也就造成課堂混亂。
(二)演唱歌曲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實驗班共36人,其中33人歌唱沒有情感,34人歌唱時不會合作,大聲喊叫,認為誰的聲音得最響,誰就是唱得最好。30人唱歌跑調35人的演唱姿勢和狀態不正確。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孩子歌表演時存在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等情況。
(三)創編活動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一年級音樂新教才跟舊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項就是每一課都有創編活動。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有很多孩子不會創編,也不知道怎麼編,很多創編活動需要合作學習,而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合作。這些都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努力培養孩子創編活動的學習方式。實驗班共36人,35人不知到怎麼展開創編活動,缺少學習經驗。35人不知道怎樣與同伴合作創編活動。30人思維不夠靈活,想像力不夠豐富。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的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是讓學生更自覺自主地學習音樂,提高音樂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水平。
(一)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靜下心來欣賞音樂。在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讓孩子能做到耳朵聽音樂,結合音樂表演。
(二)養成良好地表演唱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後,孩子歌表演時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規范地歌唱。
(三)養成良好創編活動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合作創編活動。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方法:運用實驗法、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課:適度。
操作措施:
1、對課題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剖析和挖掘,和學生一起研究和收集資料。
2、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現象和理論的分析,積累資料。
3、進行階段性用實驗成果的發布與運用,進行新一輪的實驗和資料的積累。
六、研究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方法)
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一)進教室訓練
我請孩子進教室時,要求學生進教室的腳步跟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強調孩子聽音樂。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沒合牢音樂表演的孩子,教師要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孩子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孩子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如果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沒按要求進教室,教師有必要請孩子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進音樂教室的好習慣。告訴孩子進會場和音樂廳一樣要做到安靜。
(二)課堂音樂欣賞訓練
1、提一些跟欣賞樂曲相關的要求和問題
在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每欣賞一首樂曲教師都要針對樂曲的特點,教師給學生要求和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一切欣賞活動都要圍繞音樂展開。例如:在欣賞搖籃曲時,教師要求學生模仿媽媽抱著小寶寶搖晃、媽媽搖搖籃等動作,或兩人合作表演搖籃搖晃;所有這些動作都要合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要求學生在臉上和動作中表現出音樂的情緒。聽完後結合音樂藝術形象。請學生講出音樂的速度、情緒和感受。
2、有組織地情景教學
在欣賞課中,教師很有必要進行有組織地情景教學,精心研究教材,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孩子更好地欣賞音樂。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音樂欣賞《星光恰恰恰》,樂曲歡快活潑,節奏清晰,樂句方整。教師跟著音樂跳起了示範舞,學生看了很激動,大聲笑了起來。放第二遍音樂時,教師要求學生一起跳,學生激動地合著音樂跳舞,一邊跳舞一邊發出吵雜的聲音(笑聲,喊叫聲)。接著老師又是動作講解。最後老師放音樂,請學生手拉手一起跳,學生更是興奮,聲音更加吵雜,基本上聽不到音樂聲。像這節課老師就沒有很好地分析教材,也沒有設計一定的情景,更沒有提一些有利於學生欣賞音樂的要求和問題,所以課堂混亂,學生不能很好地跟著音樂活動。教師再精心研究教材,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小朋友們,星星們要開始跳舞了。讓我們一起來幫星星們來拍出音樂的句子吧!」教師帶領孩子聽,並拍出音樂的句子。「小星星想知道哪些小朋友的感情最豐富,耳朵最靈,它請小朋友分別用動作表現出活潑歡快的音樂和優美柔和的音樂,並在節奏×××的地方給它配上相同節奏的動作,看哪些小朋友最有創造力,小星星將邀請他們一起扮演小星星跳舞。」學生用動作表現出音樂中出現的兩種不同情緒的音樂,並創編節奏×××的動作。教師用動作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聽音樂。「小朋友們那麼能幹,小星星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扮演小星星跳舞,但記住小星星是不會說話的,哪位小朋友如果發出了聲音,小星星就會把你罰出,你就當不成小星星了。」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及時用大拇指表揚想像力豐富和情感到位的小朋友。「天亮了,小星星要回家了」。在另一個班級上下來,孩子能豎起耳朵,積極跟著音樂活動。活動有次序,孩子對音樂體會也比較到位。
3、及時給予富有童趣的評價
由於小孩子天真、可愛,喜歡童話故事,講話、做事都充滿童趣。所以在評價時,教師應用符合孩子的語氣和富有童趣的方法來評價孩子的學習。當孩子合作欣賞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組織富有童趣的評價。例如欣賞《三隻小豬》後的評價。對孩子在表情、表演技能、合作默契、富有想像地表演等方面給予有情感地評價,對小組進行集體獎勵,在小組里畫上小豬的房子。及時到位而富有童趣的評價有利於孩子積極地參與和欣賞水平的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靜聽音樂,積極按要求跟音樂展開欣賞活動。
養成良好地表演唱習慣
有組織的情景教學,結合歌曲藝術形象訓練孩子的歌唱習慣
在學習歌曲時,教師一味強調孩子用正確歌唱的狀態,比如:站姿優美,重心要穩;有感情地歌唱,抬眉毛,讓眼睛說話;齊唱時做到輕聲歌唱,耳聽音樂伴奏,聽自己的音高是否和伴奏一樣,聲音有沒有和其他同學融合在一起;歌曲會唱後可以邊唱邊表演等等要求。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沒有任何情景設置或游戲等教學手段,孩子對歌唱感到枯燥乏味,對老師說得歌唱要求理解不透,以造成有些學生對歌唱不感興趣或歌唱習慣難以養成。新課程強調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案例片段:《小寶寶睡著了》
教師溫柔地說:「靜靜地夜,小寶寶睡在搖籃里,媽媽輕輕地搖著搖籃,哼著溫柔的歌曲哄寶寶睡覺。現在請小朋友表演寶寶和搖籃搖晃,老師來表演媽媽。」教師彈琴演唱,學生表演。在學生學會歌曲後,進行歌曲的藝術處理。「小朋友,媽媽哄你睡覺唱搖籃曲的聲音是怎麼樣的?表情是怎麼樣的?歌曲的速度是怎麼樣的?」學生說媽媽唱搖籃曲的聲音是輕輕地,很溫柔,速度是慢慢地。眼睛溫柔地慈祥地看著我,臉上帶著微笑,邊唱邊拍著我的背,慢慢地我就睡著了等等話語。接著教師請學生反串角色表演。「現在老師來當寶寶,請你們來表演媽媽來哄我睡覺。看哪些小朋友表情最豐富,聲音最溫柔,眼睛裡流露出對寶寶的關愛。」學生演唱時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都掌握地非常好,歌唱狀態都非常到位(抬眉毛等)。
孩子在情景表演唱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充分表現出了媽媽哄孩子睡覺演唱歌曲溫柔的表情,充滿愛意的眼神等神態。也掌握了優美、抒情、溫和地搖籃曲音樂藝術形象。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結合歌曲的藝術形象,在一定地情景教學中訓練孩子的歌唱方法和習慣。緊密結合音樂藝術形象,正確運用音色,准確掌握音樂速度、力度, 學習拍子等內容。
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一年級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生對歌唱的興趣也很濃厚。孩子歌唱時基本上能做到站姿正確,抬眉毛,眼睛說話等,歌唱的狀態比較到位。能准確把握音樂的情緒、速度、音色、力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的藝術形象表達地比較到位。
養成良好創編活動習慣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的這種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孩子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明確創編活動內容和要求,結合音樂藝術形象,有組織地展開活動
在創編活動時,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和合作內容,充分保證每個孩子積極參與,有事可做,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教師自己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學生不知道如何展開創編活動時,教師做示範給予充分的啟發。例如:在上《動物說話》這一課時,我請學生模仿動物叫聲,幾個小朋友合作創編表演各種動物對話的故事情節,每個小朋友都必須參與,只要有一個小朋友不參與的合作小組就沒有成績。教師示範教師用手拍節奏,嘴巴模仿小雞小鴨的叫聲,分別配上高興、
2/4×·×| ×·×‖
2/4嘰 嘰 呷 呷
甜美、憂傷的表情,請學生猜猜小雞小鴨在干什麼。學生結合藝術形象進行想像小雞小鴨在干什麼。(有的學生說小雞被小鴨欺負了,小雞傷心地哭了;有的學生說小雞在撒嬌;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親嘴;有的學生說小雞在邀請小鴨跳舞;有的學生說小雞和小鴨在談戀愛;還有的說小雞和小鴨在跳舞等等。)學生創編了節奏 「××××」這個節奏,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吵架;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討論問題等等。「×××」這個節奏,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唱歌;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找蟲子吃等等。接下去請學生合作創編,教師巡迴輔導,了解學生的創編情況。有的學生創編了小鴨、鴨媽媽、鴨爸爸的對話。小鴨子犯錯了,鴨爸爸: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地叫著,批評小鴨子。小鴨: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傷心地哭了,鴨媽媽:嘎—|嘎—|嘎—|嘎—……地叫著,用翅膀撫摩小鴨子的肩膀,安慰他。還有的學生創編了小貓、小狗、小雞、小鴨一起玩爽的游戲。
創編活動還有很多是涉及到組與組的合作。例如,上《勞動最光榮》這一課時,請每個組選擇一種勞動來表演,小組長負責指揮練習,要求每個組員都積極參與,教師巡迴了解情況,給每個組的參與情況進行富有童趣的評價,給積極認真參與的組畫一把掃把、拖把等。有的組掃地,2/4唰—∣唰—∣唰—∣……;有的組擦玻璃,2/4嚓嚓∣嚓嚓∣嚓嚓∣……;有的組拖地,2/4嗨喲∣嗨喲∣嗨喲∣……;有的組修理桌子,2/4叮叮∣叮叮∣叮叮∣……等,最後幾個組看教師的指揮合作,組成一個勞動大合唱。再如,上《小雨沙沙》這一課時,讓孩子創編春天下雨的場面。有的組表演風吹動樹葉的聲音,2/4嘩啦 嘩啦∣嘩啦 嘩啦∣……;有的組表演下雨,2/4沙沙 沙∣沙沙 沙∣……;有的組表演雨滴聲,2/4滴答 滴答∣滴答 滴答∣……等等,最後幾個組看教師指揮合作表演,組成春天下雨的大自然景象。
當每次小組在創編活動時,教師要巡迴做積極地指導,了解學生情況。當小組展示完後,教師給每個組進行准確地評價和富有童趣的獎勵,如創編春天下雨的場面,教師給創編較好合作到位的組畫報春鳥等,以促進孩子合作學習積極興。學生從合作的創編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創編成功的喜悅,更加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七、研究結果
實驗一年後,對實驗班35人調查的數據顯示,孩子音樂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大提高。演唱習慣和特點:其中29人歌唱富有情感,34人歌唱時能輕聲地與他人合作演唱,26人清唱不跑調,6人跟伴奏唱不跑調,清唱偶爾跑調,3人跟伴奏唱偶爾跑調。32人的演唱姿勢和狀態比較到位,3人歌唱狀態不到位,沒抬眉毛。欣賞音樂習慣和特點:所有學生都能靜聽音樂,表演情緒與音樂情緒相符和,能和牢音樂節拍走路表演,想像力豐富,能積極與同伴合作欣賞表演。創編活動的習慣和特點:在教師的啟發下,所有學生都能展開創編活動。33人能積極與同伴合作創編活動,想像力豐富,2位學生經常自己顧自己玩,不與同伴合作活動。根據以上數據的顯示,展開「新課程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是對的,一年下來基本每個孩子都養成了學習音樂的好習慣,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效率,對以後孩子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起了決定性的因素。
本課題所取得的突破:
(一)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孩子學會靜下心來欣賞音樂。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讓能做到耳朵聽音樂,結合音樂表演。
(二)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學生學會了自信、大膽、富有情感地歌唱。歌唱時注意聽音樂伴奏,不再大聲喊叫,改善歌唱跑調現象等,學生學會規范地歌唱。
(三)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學會了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學習。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養成了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合作創編活動。
本課題研究表明:小學音樂「新課程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在實踐過程中是有效的、成功的。有利於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為更好地進行音樂新課程的實踐做下了鋪墊,讓孩子能更好地學習音樂,提高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並終生享有音樂樂趣。
八、本課題的延伸
本課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著不足。特別是一少部分的孩子在一個人歌曲演唱時或考試等情況下還不夠自信,怎樣能讓這些孩子更自信地一個人演唱呢?值得進一步研究。還有在創編活動時,就有個別的學生不肯與其他小朋友合作。怎樣能讓這個別的學生學會很願意地與其他小朋友合作學習呢?學生的個案研究有待於進行。本課題還可以延伸到器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本人在平時已經展開,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斌與金亞文先生解讀新音樂課程標准專欄》洪嘯音樂工作網站。
2、《陶行知文庫》中國陶行知網站。

6.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除從哲學、美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等角度來研究外,常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分析研究法、統計研究法等。各種研究方法常結合使用,其中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受到普遍重視。隨著音樂教育學研究的逐步深入發展,重視學科間的交叉研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重視跨文化的比較研究、重視系統研究、重視各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等成為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向。

7. 小學音樂的課題研究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

<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

6、低年段音樂教學的故事導入模式研究。

(7)音樂課研究結果擴展閱讀: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研究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