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巧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吳愛菊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中心小學 255400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充分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師可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埋下很好的鋪墊。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學生對草原非常陌生,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讓課堂上得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對草原的嚮往呢?我是這樣做的:上課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談談對草原的印象,然後出示一幅草原風光圖,同時播放了跟草原相關的歌曲。圖畫、音樂以及師生生動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學生們都陶醉在美好的想像當中……這時,我充滿激情地問道:「草原這么美,你們想到草原去看看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想!」學生已經完全被引入了課堂的情境當中,在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學習。由此可見,運用多媒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習熱情,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離他們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多媒體課件能夠化靜為動,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可感可視之物。藉助多媒體課件探究課文,能有效地架設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點、難點。如,《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及人類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在理解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光靠課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課上自然提不起興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時教師可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運行情況、地球表面的分布情況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等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同時配上教師自我設計的解說。此時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弄懂了難理解的句子,還深刻了解到地球為人類所提供的活動范圍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一事實,從而明白了人類只有好好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有計劃地開采、使用資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能生動地進行語言訓練
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實實的訓練,合理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使教學節奏加快,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從而使課堂容量加大;同時也能使訓練的形式靈活多樣,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訓練效果。比如寫字,針對學生的字寫得不規范、錯別字較多的情況,多媒體可用於加強字形教學與書寫指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導學生觀察評析,並運用其動畫功能,讓不到位的筆畫延伸舒展,讓安頓不當的字的部件移動挪讓,讓比例失調的部位或縮或伸,直到符合規范。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錯別字,集體修改,並運用其動畫功能顯示這一修改過程,可以強化糾錯力度。一位教師在糾正錯字「澆」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設計了用一根大棒去敲擊那多餘的一點,連擊三下,才終於將多餘的一點擊飛了。這不是一般的糾錯,它形象地顯示了錯別字的頑固性,並啟示學生,糾正錯別字要有決心、有信心。這一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無疑會使學生難以忘懷,其效果是對學生錯一罰十、罰百一類的懲罰性練習所無法比擬的。可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於書寫訓練,能使枯燥無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機械重復抄練變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能高效促進語言積累
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在大量的積累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感,讓語文在積累中發揮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造的多種信息,變換形式反復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從而將語文知識以及語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頭腦中,進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介紹不同動物腳印形狀的課文,怎樣讓一年級的小學生深入了解各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在生動的情境中學語文呢?我曾製作了非常形象的課件。首先,在初次接觸課文的時候演示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初步的認識;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再次演示課件,讓學生對每一種腳印形狀有了深刻的感知;接著,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又演示課件,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讀,深入地體味課文所呈現出來的美;最後,再次演示課件,進行相關的遷移練習,促進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和知識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給課堂增添無限的樂趣,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語文,學得扎實,學得有趣,課堂教學也因此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喜歡嗎?
Ⅱ 如何巧妙運用多媒體與各學科進行有效整合
[導讀]幼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通過捕捉周圍環境和藝術作品中的美來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欣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江秀霞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實驗幼兒園256100
中國近代教育最顯著的標志之一,就是民主思想和科學技術的介入,這兩者使人們對新生事物的態度不再是恐懼和拒絕,而是熱烈歡迎和如飢似渴地主動追求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它有著傳統教學形式無法比擬的優點,它具有集信息於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轉變了傳統的信息單一的表現形式,化繁為簡、形象生動。針對幼兒的認知特點,把教學中較復雜的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幼兒面前。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體教育手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下面就如何將多媒體教學潤物細無聲的運用到各學科中去,做一些討論。
一、多媒體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了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容易使幼兒產生新奇感,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多媒體課件《小水滴找家》展示了小水滴找家的過程,幼兒根據故事的進展,從幻燈片中目睹了水污染的社會現實,其教學效果絕非僅僅依靠幾張圖片可以比擬的。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動畫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吸引幼兒的有意注意,啟發其思維,另一方面又能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參與到語言活動當中,使幼兒群體的語言表達方向向強極方向運動。從而整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在大班我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車」等活動,讓幼兒根據主題,通過不同的途徑方法自己先收集材料信息,有的幼兒從報刊雜志上裁剪下有關內容,有的幼兒臨摹或自己創編繪畫,還有的幼兒到書店買回書籍。然後,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和討論,暢談自己的經驗和見解。
二、多媒體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來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在《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了「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發展認知能力」。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包含了許許多多抽象的科學道理,並具有較強的嚴密性。
例如:在科學活動「種子的傳播」的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演示,將種子的產生、傳播、發芽變化的過程完整清晰地提供給幼兒,對於其中的一些重難點則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畫手法對畫面進行放大、放慢、定格、反復等特殊處理,通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將相互聯系、變化無窮的科學知識形象地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幼兒,可以在擴展經驗的同時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世界和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多媒體在藝術教學中的作用
幼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通過捕捉周圍環境和藝術作品中的美來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欣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藝術教育中,便可收到事關功倍的效果。
例如:讓幼兒在音樂欣賞時,很方便地對圖像、聲音、色彩等信息進行存儲加工、變換,更好地將各種信息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畫面的引導下,在完整的音樂聲中,自由地發揮其想像,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時,事先製作好一些描繪樂曲情景的多媒體課件,將音樂、畫面綜合在一起。讓幼兒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畫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同樣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給幼兒,使他們能強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創作作品的情緒、情感及所表達的意願,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目的。小朋友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拓寬了思路,學到了知識,體驗了創造的樂趣。
如在美術課畫《可愛的螞蟻》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幼兒創造了形、聲、音、像相結合的螞蟻搬家的形象生動情景,激發了他們的繪畫興趣,開闊了幼兒視野,拓寬了孩子聯想的思路。同時,多媒體課件中示範畫「螞蟻」清晰有趣,幼兒從這里接受到新異的信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想像螞蟻動態的「相似塊」,這個新的「相似塊」與幼兒頭腦中原有的「相似塊」相匹配,進而創造。繪畫中孩子們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設想:「各種動態、花紋各異的螞蟻,」「螞蟻搬家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幼兒對螞蟻變化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有的變成一隻雞腿,有的變成一對耳環,有的將螞蟻的觸角變成一輛輛坦克……真是無所不在,無奇不有。運用多媒體動畫給幼兒很大的啟發、點撥,使幼兒思路開闊,充分發揮了創造能力。
總之,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躍幼兒思維,激發其表達慾望,對幼兒能力的提高有著深刻的影響。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有效性有明顯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Ⅲ 如何巧用多媒體,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多媒體教學主要還是PPT 視頻播放器吧~
可以多放一些彩色的圖片 總結性的文字,有必要還可以放一些趣味動畫片什麼的~
望採納~
Ⅳ 如何巧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27
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論抄文網課件以其生動的畫面、強大的交互功能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充分激發學習興趣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能生動進行語言訓練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能高效促進語言積累
Ⅳ 如何巧妙運用多媒體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要解開對學生來的束縛,讓自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滿足學生內部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設置的作業也應該具有不同層次,體現課程的選擇性,適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享受學習的趣味性。心理學家認為,當某種事物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並能立刻創設這種能滿足學生興趣的情境時,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充滿激情的。
Ⅵ 如何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
如何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進一步推廣以及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進入課堂。多媒體的運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許多鮮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於化抽象為形象,促進語文課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進學生的理解。如多媒體語文課件適度插入一些動畫圖片,或動中顯靜,靜中寓動;或動靜交叉,動靜結合,努力使課件表現出和諧的色彩美、情景美,將枯燥的內容形象化,繁瑣的知識簡單化,靜態的對象動態化,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合理地、恰當地、科學地、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才能有助於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興趣盎然
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具有生動性、趣味性、變化性的特點,它可以把學生看不見、摸不著、想不到的這些事物變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為小學語文課創設愉快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在學習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方式可以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同時以聲音、圖像和文字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加積極活躍,增進學生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在教學《學會合作》時,播放了交響樂團成功演奏的情景,它是由上百人數十種樂器共同演奏而成。其中配有優美的音樂,動人的旋律、動感的畫面,學生彷彿來到了演奏現場,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頓時興趣盎然,學習的積極性因而高漲起來,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二、巧用多媒體的形象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實物;或打個手勢作個動作等等。但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少詞語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距較遠,,教學中教師盡管在語言上對這些進行解釋,但學生還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麼,對這些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製作有關的幻燈片,藉助多種多媒體幫助理解詞語句意,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形近字的區別和漢字的筆畫順序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亭』』與「停」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區分呢?可利用課件先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讓一個人走到亭旁停止,打出生字「停」,使學生對兩個字的形義區分印象深刻了。在教學漢字的筆畫順序時,低年級學生往往不知先寫哪一筆,這時我充分利用課件來演示筆畫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掌握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類型字的書寫規律、書寫過程、一筆一劃,使學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觀,自然學得牢固、記憶深刻。如在教學<<詹天佑>>這課內容,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我通過製作動畫課件,並將火車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陡坡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真正理解火車是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山的。讓學生親眼看到北上的列車到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演示,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了。
三、妙用多媒體拓展教育空間,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有利於拓展語文教學的教育空間,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拉近時空距離,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文化;可以讓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暢游;也可以配合課文,適當的補充一些有關的材料和時代背景的介紹,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
多媒體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在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的地方,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那麼,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藉助於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文中用抽象的文字和數據來表現地球的渺小,學生只能得到表面上的感知。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演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情況,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球由大變小的過程,從而深刻感悟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
總之,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在課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把知識向課外拓展,把問題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從而達到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Ⅶ 如何巧用多媒體技術打造高效課堂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不容忽視的,他能夠把文本內、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容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採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課堂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傳統教學方法。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掌握得適時、適處、適量、適度,力求科學、合理、生動、有效。這樣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Ⅷ 如何在語文深課上巧妙的運用多媒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更多地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多媒體手段恰恰在增強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多媒體憑借圖文聲像並茂的演播系統躋身教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為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可能。它越來越在素質教育的大舞台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語文科是文學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小說、戲劇、詩歌與散文的教學,學生「能否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的共鳴」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手段較難營造出師生共鳴的氛圍,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個缺陷。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有趣、更有效率,能夠激活語文課堂的教學。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真切的感知
教學設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設計一個學生置身於其中的情景。這種「情景」,可以是一個蘊含著某種實際問題的事件(實在情景),也可以是引起學生興趣並要求他們討論的圖畫或錄像(圖像情景)。當學生的學習在「真實的任務情景」中「拋錨」,他就會面向生活與實踐,為解決問題而學習,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就會去自主地尋覓、探究和發現,學會怎樣學習,也才可能有更多的積累、領悟和體驗。學生在這種情景中主動地尋求,所獲得的東西比教師講授給予他們的,也就要豐富得多、扎實得多。而且這樣做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意義更為深遠。因為,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沒有正確的感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就會成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像等多種方式來顯示教學信息,多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造了有利於自主學習的環境。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例如,《項脊軒志》中的「項脊軒」是江南典型的園林建築,可以選取蘇州園林的風景圖作為課件的背景;粵教版第三模塊「感悟自然」單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收集展現大自然美景的照片、圖片資料,並為其寫一段生動的解說詞,製作成課件;對於《我與地壇》《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兩課,教師可以直接找出北京地壇公園和未名湖畔的圖片製作課件,授課時,播放這些課件,可以縮短學生與文章的距離;《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師可以選取電視劇《三國演義》序幕的畫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意境。又如,《荷塘月色》一課,學生對荷塘在微風吹拂下,「像閃電般」由原來「密密地挨著」變化成「一道凝碧波痕」和「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等語句描繪的優美意境體會不深,我利用AUTHORWARE和FLASH軟體,把「荷波」、「月色」及「青霧」的微妙變化過程製作成動畫,以「整體——分解——整體」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好地體會了文章的意境。
二、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營造立體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對一件事感興趣時,往往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只有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去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而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系,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化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學科具有文學性的特徵,名篇名作的文學美,往往只有憑借聲音美、畫面美才能展現出來。我們廣東是方言區,因為地域和年齡的限制,不少教師的口語水平、誦讀水平並不高。傳統的教學使用單調的「粉筆+黑板+笨拙的誦讀」的教學手段,相比現代化教育技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難以招架。如何解決課堂教學中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效果卻只一般的痛苦現實呢?那隻能藉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本於一身,它可以提供美妙的音樂、標準的發音和令人陶醉的誦讀,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再加上錄像、動畫,使學生進入了語言美與文學美的氛圍中,耳朵里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都與語言美、文學美有關,無形中加強了戲劇、小說的感染力量。像《雷雨》《哈姆雷特》《城南舊事》《長亭送別》等戲劇,《葯》《阿Q正傳》《祝福》《項鏈》《寶玉挨打》《荷花澱》等小說,這些文學作品的教學如果能與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就更能展現它們的藝術魅力。至於散文與詩歌的教學,憑借多媒體技術也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琵琶行》一詩中,我採用了《潯陽遺韻》(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名作)等作品作為背景製作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視覺印象,同時,再配上合適的樂曲,根據文中琵琶曲旋律的變化情況:舒緩流暢——低回凝滯——雄壯激越,分別配上《二泉映月》《虛無》《十面埋伏》等樂曲,營造了良好的聽覺氛圍,把《琵琶行》的文學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構築廣闊的生活情景,啟迪學生的思維
傳統教學只能展現狹窄的生活情景,難以促使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構築一個廣闊的生活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狹窄的生活片段轉化為廣闊連續的生活場景,使抽象的事物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並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並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例如,講授粵教版第二模塊《毛澤東詞兩首》一課,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直觀地了解一代偉人叱吒風雲、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在製作課件時,筆者將少年時期毛澤東、青年時期毛澤東、抗戰時期毛澤東、解放戰爭期間的毛澤東、開國大典時的毛澤東、建國初期的毛澤東、60年代暢游長江的毛澤東和晚年的毛澤東等八幅照片作為背景,這八幅照片較好地展示了一代偉人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使學生對毛澤東非凡的一生有了更全面地認識,更深入地領悟了毛澤東詩詞的內涵。又如,講授蘇教版初中語文《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蘇州市第十六中學華漪清老師採用了多媒體展示四幅漫畫,將四個片段連接起來,形成較為廣闊的生活場景,啟迪學生的思維。漫畫一:小主人公專注地吃著大拇指,以致前邊的嘴唇都有些翹了起來。(源自「他對食物的興趣」)漫畫二:小主人公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個腦袋,手裡拿著空的汽水瓶。(源自「他對獨立的要求」)漫畫三:挨打時,小主人公一面大笑,一面淚珠從臉頰上滾落下來。(源自「他的眼淚」)漫畫四:上火車時,小主人公手抓窗框,腳蹬車廂,攀上窗檯的樣子。(源自「他面對生活的挑戰」)同時配上周傑倫演唱的《蝸牛》,再配上文字,結合畫面,討論小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和性格特徵。這幾幅漫畫構築了小主人廣闊的生活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非常好。聽了她的公開課之後,我們很受啟迪,確實,這個做法值得借鑒。
四、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逼真的寫作情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
傳統作文教學比較重視三方面的教學:一是字、詞、句的教學,二是語言的教學,三是主題思想的教學;卻忽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習慣,學生往往只須記憶世界,無須體味世界,只須重復生活,無須創造生活,因此學生的感受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了。長此下去,學生的作文抑或辭藻華麗、華而不實,抑或詞不達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搔癢、無病呻吟。「作文三步法」創立者毛繼東教授認為,科學的寫作指導方法,必須先幫助學生建立感覺系統而非詞彙系統,必須引導學生用感覺去理解和詮釋詞彙,而不是用詞彙引導感覺。多媒體教學恰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傳統作文教學的缺陷,它能夠引導學生去看、去聽、去體味,使寫作任務由單調變為豐富,由靜態轉為動態,給學生展現一個五彩斑斕的大世界,較好地開發學生的感覺系統。採用開放式作文題目,輔以多媒體手段,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例如,筆者以「橋」為話題,採用多媒體手段,開了一節寫作輔導課。首先,播放「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動聽的童謠,多媒體依次播放各種各樣的橋的畫面:趙州橋、瀘定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上海浦東大橋。接著播放「盧溝橋抗戰的場面」、「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參觀盧溝橋的場面」,同時配上旁白:無論是古樸的橋,還是現代化的橋,無不承載著歷史,承載著生命,傳遞著情感,溝通著友誼,看著這一座座橋,你聯想到哪些銘刻著愛與恨的故事?此時此景,學生浮想聯翩,他們想到了七月七的鵲橋、白蛇許仙的斷橋、杜牧的二十四橋、馬致遠的小橋、毛澤東化天塹為通途的飛橋,也想到了高考獨木橋的挑戰、過河拆橋者的卑劣,更想到延續生命之橋(母親)和傳遞友誼之橋(航海家鄭和)……藉助多媒體手段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使學生能夠釋放心靈,張揚個性,自然而然進入寫作的亢奮狀態,寫出頗具特色的文章來。又如,剛剛升入中學,不少同學不善於與陌生同學接觸,為了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友觀,筆者開了以「朋友」為話題的寫作輔導課。用多媒體展示三幅圖片:《高山流水》(源自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刎頸之交》(源
自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偉大的友誼》(源自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先後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朋友》、臧天朔演唱的《朋友》和毛阿敏演唱的《永遠是朋友》,並分別打出三首歌的歌詞,在視覺、聽覺強烈地刺激下,學生很快進入了寫作的最佳狀態中。
五、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條理地歸納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單憑聽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很少,單憑視覺獲取知識,能夠記憶的內容較多,聽覺視覺同時運用,能夠記憶內容的比例就很高。有關教學方法與知識保持率的統計數據如下圖:
保持率
方法
第二天
二周後
只用聽的方法 75% 15%
只用視的方法 80% 25%
視、聽並用法 90% 70%
由圖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接受刺激,全面開發各種感官的潛力和合力,有利於記憶的形
成與保持,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科的知識面廣,內容繁雜瑣碎,如文言虛詞與實詞、文言句式、文學常識等知識都零散地分
布在各篇課文之中,如果採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將知識要點一一列舉出來,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並列在一起比較,就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才容易記,記得牢。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採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課堂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傳統教學方法。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有的教師忙於「點擊」,忽視了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互動課」成了「人機互動課」;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語文課變成了動畫課;有的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有的教師平時從不問津多媒體,為了一場公開課,請了多名教師苦戰多日磨出一個課件裝點門面,開出來的課就成了「唱戲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