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中小學生音樂教學課堂理論

中小學生音樂教學課堂理論

發布時間:2021-01-16 12:36:12

A. 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試說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困惑

困惑之一:教師一相情願與學生多種需求之間存在著的矛盾。 通過學習新課程,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轉變, 音樂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人的發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具體怎樣在課堂上實施,怎樣把它做得更好,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什麼?教師在課堂上又能給予他們什麼?據本人觀察,學生都喜歡唱流行歌曲,孫悟空、小燕子……是他們的最愛。我曾在課堂上問同學,你喜歡在課堂上干什麼?有的說喜歡聽音樂 ,有的說想唱歌,更多的的回答說喜歡自己表演。那課本怎麼辦?我又問。大家都不作聲了。過一會有個同學說:我們自學。教室里響起了一片鬨笑聲,笑過之後,想想這個矛盾是客觀存在,不可調和的。教師總想要依據大綱、新課程標准,教材、教參、磁帶,「規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有太多的規矩、框框、拘束,而學生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覺、感受,並依此為出發點,決定對音樂課的好惡,決定在音樂課上的表現。教師有時也能了解學生的需要,但感覺也不能全憑學生做主。我也在課堂嘗試讓學生自己表演,可能是組織不得法,最後也是草草收場,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既受全體學生歡迎又使老師自己滿意又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方法。 困惑之二:一成不變的教材和靈活多樣的教學的矛盾。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雖可能由於教學方法、形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但教材確是至關重要。現有的音樂教材使用沿襲至今已有多年,雖也幾經修改,但變化不大,和學生、課堂、新課程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不喜歡,不認可。原因有這么幾點:有的歌曲題材比較老,學生很難理解、感受、學起來懵懵懂懂,提不起興趣;有的歌曲旋律不優美,不流暢,學唱起來比較拗口,學生不喜歡唱;有的創作歌曲明顯存在著一些不足,放在教材里,也不知是何緣故,費了好大的勁,學生也不容易學會;還有的教材還是用大綱的要求來設計,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且也違背了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在教學中也給我們教師出了難題,不教吧,棄置可惜,教吧,無從下手。 困惑之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滯後的教學行為的矛盾。 新課程理念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給音樂教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但不可否認,受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體制等各方面的影響和局限,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方式不同程度地滯後於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例對教材中一些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許多學生頗感頭疼的事,正是由於這樣,教師也只能*講解和灌輸,反復讀記一些概念;對教材上要求的器樂學習,由相當一部分同學還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一味地模仿練習花費了許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對一些音樂基礎較差,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同學,不能循循善誘,缺乏恰當有效的方法,造成兩極分化;對學生由於年令所形成的個性特點和需要,缺乏足夠的認識,致使學生年級越高,對音樂的興趣越低, 音樂課堂越加乏味,教師的教學也越難開展。 作為教育一線的老師,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對一些觀念和理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在實踐中正確地運用這些理念,進行實踐的檢驗,在不斷的總結、發現、交往、探討中完善對理論的認識。切忌生吞活剝,趕時髦,與人與己都無益,與學生與教育更是有害。教學反思《》一文由斐斐課件園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B. 小學音樂教學和小學課堂教學有何區別

合唱音域寬廣、音色豐富,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演唱興趣,增強其演唱的自信心,發掘其表演潛專能,因此,學習屬合唱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目前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如音準、和諧性等方面的問題,限制了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充分發揮。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就成了廣大小學音樂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一)教師不願教授合唱歌曲合唱教學對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較高,教學難度較大,加之有的小學音樂教師常常是由其他科目任課教師兼任的,並未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因而大多數教師都不願教授合唱歌曲。(二)學生學習合唱歌曲有畏難情緒合唱不僅要求學生在演唱時一定要唱准每個音節,而且要求學生演唱不同的聲部,只有這樣,才能把一首合唱歌曲完美地演唱出來。合唱需要學生加強平日的苦練,如此日復一日的單調練習導致學生對合唱歌曲存有一定的畏難情緒。(三)教學方法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氣息的控制、音準的掌握以及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等問題,教師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對之真正掌握。而在當前的教學環節中,一些教師既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考慮不同的教學

C. 如何激發小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的文獻綜述

教師是課堂教學情緒的輸出者、引導人。從教學思維的活躍,教學語言的活躍,教學行為的活躍,到學生學習情緒的高漲,教師的教學情緒都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課堂上,教師精神飽滿、生動傳情,這種良好的教學情緒,更易在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緒的渲染,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需要的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手段。作者就如何在樂理視唱練耳課堂上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長時間保持積極的教學狀態,從而改變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抵觸情緒,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出如下觀點。
一、營造活躍音樂課堂的教學思維
樂理視唱練耳教學講究的是實效性,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更應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們很少會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對課堂教學情緒的調整和把握。當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可利用安靜的環境訓練學生記憶旋律短句、模唱內容,由易到難,再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對聽覺進行鏈接式訓練。例如模仿旋律短句《放馬山歌》,讓學生體驗,宛如身臨於空曠的山野間,節奏、音高、音量應如何處理,使學生產生想像,引導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在練習中自主獨立思考,促使他們舉一反三,加之語言和動作的結合訓練,盡可能使每個學生與老師有一次互動交流,把他們的求知情緒激發起來;最後,在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對比學習和總結,對課程整合前後的知識體系進行科學、系統地梳理,讓學生再次整理學習思路。再如,在加強學生對音的認知過程中,將七個基本音級與色彩中的七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進行聯想對比,按自己的喜愛將音和顏色配對記憶。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常常令學生情緒高漲、茅塞頓開,能為以後准確聽記音高、音程性質等積累感性的認知經驗。總之,教師熱情而充滿活力的教學情緒的投入,可以活躍教學思維,營造生動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也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擴展,產生良好的情緒效應。
二、捕捉活躍音樂課堂的教學語言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具有教育性、知識性、啟發性等特點,還具有情緒化的煽動性功能,包括表述語言和肢體語言,聲形結合,更加活躍生動。比如說,如何讓學生體會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意義呢?通常我們在表現頌贊的、輓歌、沉痛的回憶等,多與慢速度相配合;田園的、抒情的則多採用適中的速度;表現激動、興奮、歡快、活潑的情緒一般多與快速相配合。指揮學生試唱不同速度的旋律進行對比,體驗速度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讓他們自己在體驗中得出結論。在舉例說明的同時,老師的教學語言可運用速度的變化來形象生動地表現語言情緒。語速的快與慢,在表達情緒時有何區別,教師可用課堂教學內容提煉出要點,來分別用快速、慢速進行表述,讓學生體會效果如何。再如流行樂中的RAP,如改變說唱音樂的速度,那麼音樂所表現的意義就大相徑庭了。讓學生分組舉例討論,體會「速度」對音樂表現方面的影響力並產生更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通過自由、愉快的語言交流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使他們對課程學習的抵觸情緒大大減弱,由情緒低落轉為興趣高漲,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求知。教師就是依靠敏銳的捕捉,對富有價值資源加以引導,巧妙利用,捕捉無法預定的教學情景,隨時調控教學環節,因勢利導,才能活躍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
三、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奮焦點與教學行為
整合後的樂理視唱練耳教學,要求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當然教學實踐活動如果過於「活躍」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水平,就會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抵觸情緒。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把握好教學活動的「度」,由易到難,在不斷地鼓勵中引導學生分析、思索,同時掌控學生的情緒變化,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一次課堂里,先由兩個特點不一的學生進行模擬教學,講述自己對三和弦的理解;然後再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後由教師進行評述,並按照他們講述的思路進行梳理、歸納。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會因此獲得認同和鼓勵,心理上得到滿足,學習情緒也會更加積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開始時,學生羞於上台,教師的鼓勵給予了他們情緒上極大的安撫;學生們討論時,教師機智的設問和參與使他們探究的熱情不斷高漲;最後教師的評述,寬容的態度和中肯的建議以及多元的思維方式,又給了學生們開拓思路,不斷求索的信心。再如,在做節奏訓練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式練習、分組式練習、合作式練習、游戲式練習等活動,在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行為里,師生間的教學熱情得到最大的釋放,課堂教學效果也得以保證。
總而言之,樂理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是一門融聽、視、練、唱等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理論課程。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隨時調度自己的教學情緒,使每位學生都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課堂上,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盡可能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訓練,保障活躍的課堂情緒,獲得良好的互動效果,使情緒效應在樂理視唱練耳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實現。音樂教學與內情感的關系極為密切,教師應該積極把握情感在音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合理利用有效資源,發展學生多方面智能,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音樂課堂的重要保障,使音樂教學與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D. 談小學音樂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習興趣

一、利用合作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合作性學習是小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合作意識群體意識。現階段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逐漸被各科教師所採納,實踐表明,與各自學習的班級教學方式相比較,學生通過合作性學習之後,在反應速度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學習的度,以不斷提高合作性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音樂教師可以改變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通過合作性教學,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型。 在小學音樂合作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效。
首先,在合作性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時應該注意對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保障每個人都在小組內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對於一些需要學生自己討論的問題,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自由討論,整合小組的意見,在班級中發言。 通過這樣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每個小學生都有話可說,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加深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其次,小學教師在採取合作教學時,應該注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注重師生互動,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音樂本質上是一種自由的藝術,過分壓抑的教學環境並不是音樂教學的本質,合作性教學方式是增強課堂活力,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方式。
二、構建趣味性教學情景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構建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音樂學習情境,構建一種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經過情境發生的過程,同時掌握了必要的知識,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培養了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形成一種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的教學情境,把娛樂性的教學方式引進課堂。音樂作為一種生活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小學逐漸注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設立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藉助於圖片、實物、模型以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造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小貓釣魚》這首音樂時,可以先用向學生播放有關於《小貓釣魚》的各種視頻動畫,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在課堂上營造出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進行討論,或者分角色表演,將抽象的音樂理論課講授轉變為形象生動的課堂,以更加形象地講授幫助小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比如,在教授《小雨沙沙沙》這類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而又較為活潑的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己設想自然環境,然後將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種景物形象,諸如小雨點、花、草、魚等,在音樂的演奏中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真切的體會歌曲中的各種形象。
三、綜合多種教學策略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性和目的性不強,教師要想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掌握必需的音樂知識,就必須注意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在於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音樂中感受生活,體味快樂。為此,在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單純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以及相關唱歌技能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在自身的實踐和與同學、老師的互動中,掌握相關音樂知識,提高其音樂素養。 首先,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給創造可以體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成果的成功體驗可以變成小學生下一步學習的動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學完一首歌曲之後,讓學生們組織合唱表演,然後錄製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並對他們的表演結果給予肯定,讓他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努力學習音樂的成就感。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心理上的快感,不要過分的用課堂紀律去約束小學生的行為,因為大多數小學生都有著自由、活潑的天性,強制性紀律的規范會壓抑學生的天賦,而且會逐漸降低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經常播放一些他們自己喜歡的歌曲,讓他們享受音樂課的學習過程。此外,還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比如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設置一些游戲環節,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知識,並逐漸領悟到音樂的藝術價值。最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的思想本身就是天馬行空,受各種規則的約束較小,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創作,以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總之,音樂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一種美的享受,音樂教師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美的傳播者,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注重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E. 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的幾種方法

比如在第五冊的教學當中,有一項認識6、1、2、3、5、6六個音符的教學任務,要讓學生掌握這六個音符的音高,就首先要讓學生對音高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在此引入五線譜的教學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如果單一的傳授音樂識譜教育,不僅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且很難讓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兒童熱愛游戲這一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音符教學,編成兒歌,用兒歌形式教學生形象記憶。兒歌的語言形象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低年級最樂於接受,效果明顯。學生一邊唱兒歌「橫劃五條線,當中四個間,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一邊學習C大調音符在五線譜上的隔音位置。這樣孩子們學習興趣很濃,記得很牢。為讓學生記住音符的名稱和它們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我編寫了兒歌「熊貓do頂呱呱,下加一線是它家。小鴨re
,嘎嘎嘎,下加一間把船劃,小貓mi
,喵喵叫,躺在一線睡大覺,小鳥fe
,喳喳喳,站在一間喊媽媽。公雞sol
,起得早,順著二線叫喔喔。青蛙la
,真開心,跳到二間哇哇哇。小猴si真調皮,坐在三線吃鴨梨。熊貓弟弟do』do』do』,站在三間好事做」講到哪個唱名的時候,就將哪個小動物剪紙貼到線間相應的位置上。待兒歌背熟並准確地認識了各個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後,再把唱名前面的小動物名稱刪掉,只讀do、re、mi、fa、sol、la、si、do』。 由於有兒歌內容的提示,學生就很快地辯認出並能記住每個唱名的具體位置,結合柯爾文手勢,學生基本能唱准每個音符的音高。2、節奏游戲教學。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好比是骨骼。並且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奏,動作的節奏來訓練和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根據這一理論,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語言節奏,動作節奏的訓練。在練習時,把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法穿插起來,克服單純節奏訓練的單調,乏味之弊端,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如在教節奏時,把二分音符、節奏比作爺爺走路,四分音符、比作爸爸走路,八分音符、節奏比作小朋友走路。老師講「看!大路上來了一位老爺爺!」這時全班小朋友就拍打「×—」這一節奏。邊拍邊講「走嘔,走嘔!;老師講「小紅的爸爸是一位年輕的解放軍,你們看,他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節奏,邊拍邊講「走、走」;老師講「瞧!小紅高高興興地放學回家了!」小朋友就拍打「跑跑」節奏,在這三部的基礎上,老師又講「老爺爺、小紅的爸爸、小紅走到一起來啦!這三種節奏由三組同學同時拍打,這種在走走、拍拍、講講、玩玩中使三種節奏合在一起很快地掌握了。為今後學習多聲部合唱打下了一定基礎。3、聽音游戲教學。練耳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但卻抽象、枯燥。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抽象的內容,化為形象生動的比喻,這種活潑形象的游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把音階比喻為小熊貓上樓梯;小跳音程比作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為小猴翻筋斗,還可以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這些與兒童生活十分貼近的比喻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共嗚,從而加深對這些音程的記憶。

F.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分類可以有幾種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參與—體驗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① 理論基礎:音樂美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教學目標:以審美體驗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

操作程序:情感喚起——定向激趣階段,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階段,情感外化——創造階段.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即感知體驗理解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的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實現條件:參與—體驗模式的實現條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為諸如何時讓學生參與教學,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有效利用參與活動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精心設計的.
⑤評價:第一,該模式的優點在於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力,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參與
(歌唱、演奏樂器、律動、表演、創造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發揮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願望與能力.第三,參與—體驗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情感交流,培養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該模式也有利於課內外結合,把音樂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家庭.第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很受學生的歡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審美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① 理論基礎:情知教學論、現代心理學理論和以此為基礎的 「暗示教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教學目標:通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陶冶、升華,身心協調成長,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操作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幾個步驟.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體驗階段,可通過參與各種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總結轉化階段中,教師要作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統一,並使這些情感體驗感受得以轉化為理性認識.

實現條件:這一模式中教師是學生情感的 「激發者」和
「維持者」,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並把音樂器材、教具、教學環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一起進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的情感和促進學生認知的目的.

評價:這種在情境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由感受而動情,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實踐.把認識與情感統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認識過程的情感因素,與單純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為模式
是以動作的和心智的技能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示範—模仿教學模式,行為—輔助教學模式等.
1.示範—模仿教學模式


理論基礎: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使人類經驗得以產生和傳遞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把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技能學習著重與學生行為習慣的控制與培養.學習理論是技能學習的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動機理論、強化和反饋原則、主動練習原則、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原則、整體學習與部分學習原則、學習遷移原則等,都是技能學習應該遵循的.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表演技能.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定向階段,以教師對技能的示範為有效的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參與性練習階段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經過模仿、糾正、重復、改進,形成正確的技能行為反應.自主練習階段發生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或操作要領後,學生加大練習活動量,進行自主練習.遷移階段是對模仿的進一步深化,指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與操作要領之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於新的學習或創造性的活動中,即形成了某種音樂能力.

實現條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學生自己練習的結果,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量相對較少.

G. 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吸引學生

有熱愛才會有學習,有學習才會有積累,有積累才會有探究,有探究才會有風格。教師在課堂上或深沉或活潑,或嚴謹或幽默,或質朴或激情不管是哪種教學風格,首先應該是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而沒有知識的積累何來自身的提升,沒有自身的提升何來教學上的成熟,更不用說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美了。教師自身的學習和積累過程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而教師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學養和知識教授給學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因此,每位教師應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知識素養,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外,還應該廣泛涉獵文學、歷史、地理、哲學、美術、社會、神學等人文知識以真實生動地勾畫音樂課堂的內容背景。從教十餘年,最深的感觸莫過於教師文化底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堂課的內涵,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在課堂上才有靈氣,從而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同行的欽佩,使自己在音樂教學中不斷進步,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美。 而作為音樂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實現個性化教學,我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深入研究音樂教學。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不斷深入地研究每一節課、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音符,精心准備教學內容,不斷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如果能抓住裡面的閃光點和突發的感覺,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使自己的教學個性化更加鮮明。 (2) 培養即興教學能力。在教學中死搬硬套所謂的教學方法,只會把自己的思路束縛在某個范圍,這樣的教學死板,中小學生聽課味同嚼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即興表演可以根據教學的即時情況,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將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灌輸; (3) 大膽發揮自己的專長。音樂教師應適時地在中小學生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專長,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我們的學生處於好奇和知識貧乏的時期,有特點的教學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後有計劃地傳授這些知識。這樣既能使自己發揮專長,又能使中小學生學有所得。 (4)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學語言既要有書面語言的精確,又要有口頭語言的明白易懂,易於學生接受。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取得成功常常是因為教師能深入淺出地講清問題,不成功的教學往往是教師不能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音樂教學中有很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技巧,這是一個創造性過程,既要滲透課標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和需要調整知識講授的先後,把書面語言轉變成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從而使中小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時,培養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機智,是調節師生情緒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比起缺乏這方面素質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

H.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 (轉載)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此話雖不妥,但也折射出教學評價的的一個現象:「考試」自古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手段。問題是新課題理念下,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一點初淺認識,與各位同仁交流。 成功的教育教學包括三大要素:課程、教學、評價。而評價則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開發的關鍵所在。《音樂課程標准》指出:音樂課程的學生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新課程理念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形式,應該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標准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而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只有使學生掌握客觀規律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我認為小學音樂課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評價氛圍,讓學生樂此不疲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們同學平時唱歌還不錯,可到全班考試時,聲音發抖,或者沒了聲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久而久之,也少了學習信心,難道我們老師能在眾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給他打個高分嗎?不,這顯然不行,要彌補考試的這個缺陷,除了平時我們要多提問這位同學,多給他些鍛煉機會,鍛煉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們還應改變一下考試的氛圍,這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講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試,我們可以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進行,事先也不要告訴學生考試,這樣有的孩子雖在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但游戲玩樂了,或許就能緩解他的緊張情緒,使其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這效果不正是我們老師所追求的嗎?這時老師還可以悄悄地加以記載,事後公布分析表揚,這位同學收到這份意外的成績後,一定會對自己刮目相看,從而樹立起自信心,或許對他的將來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再如低年級樂理考試就不一定象高年級一年發張試卷筆試,可以把考試布置成游園場地,讓學生通過音樂迷宮、搶答、猜謎、畫畫等一系列游戲活動輕松、愉快地復心考查學過的一些基礎實用的音樂知識。 二、拓寬考查評價渠道,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追蹤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能力的增強,我們還可放手讓學生組織音樂會,融聲樂演唱與器樂演奏於之中,把獨唱與重唱、合唱(不超過8個人,每聲部有2個人來擔任)結合考查,把獨奏與重奏,合奏的效果結合起來評價,既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更是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對每個節目的主要組織者,將在該項成績中酌情加分。 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我還結合學生參加的各種活動進行評分,這活動不僅有學校組織的,還包括社會上組織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賽、演出,我都根據情況把它記入音樂成績。 三、採取多種形式,改變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一是自我評價 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評價,使自己形成學習的積極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給自己提供表現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機會,同時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在音樂課堂上開展的自身評價,對於評價和事實是否有距離,不必苛責,只要學生能講清自己為什麼這么評價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學唱《兩只小象》這首歌後,我請學生評價自己時,其中有一名學生對對自己的一應俱全是:「老師,我覺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對自己很滿意。」這位學生雖然沒有說自己怎麼唱得好,可我已經能夠想像到,他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的學習態度一定的積極的,因為他已經為自己樹立了信心。在教學中,每當學生表演結束,給他們自評的機會,會使其表達自己的創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自主參與 全面發展的學生評價是縱向、橫向交錯,動靜結合的評價活動。傳統教學中受傳統學生評價觀念的影響,評價過程往往是統一考試與抽測,教師是評價者,是絕對權威,學生處於被動地接受及受制於他人的評價的現狀。新課程評價賢創造了學生參與評價過程的空間和環境。 對學生的評價除了教師用描述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為主以外,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與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評、互評及他評三種方式相結合實現學生學習評價的多個緯度的結合。學生自評應以描述性評價為主。讓學生對自己的音樂學習進行總結、回顧和比較,承認音樂學習的個體差異、關注自我發展。如「班級音樂會」是學生間相互展示、相互評價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多樣的音樂表現活動表現音樂特長,學生吹、拉、彈、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緊張、嚴肅的考試局面,是一種生動活潑的評價試。學習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每一次評價前,學生自己選擇唱(奏)得最好的音樂作品進行表演,進行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好的評委,因此他們總能全神貫注地欣賞別人演唱(奏),客觀地自我評價並給每一位同學做出公正的評價。另外,每一次學生的音樂活動展示與音樂要素闡述,都是學生進行分析與評價的機會。為了評價的深入、准確,自然促使學生對相應的技能與音樂要素更准確的掌握與理解。實踐中我深深感到這樣的評價能營養和諧、團結的評價氛圍,有利於調節學生的心理,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小組內評價 音樂課堂教學中,在小組內互評時,能使學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討著去評價,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內互評,還可以通過組內同學的鼓勵,把那些在課堂上表現不太積極的同學有效地組織起來。課堂上,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互評時,總不失時機的去指導學生在互評時,除了要向那些課堂表現不錯的同學表示祝賀,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勵的話,去調動那些課堂表現不自信的同學。學生聽了小組內的評價後,自然而然的在心裡就形成了一種積極要求進步的想法,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四、是師生互評,營造和諧氛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對學生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評價的針對性要強、體現個體、語言力求簡明扼要、具體,要避免一般化,盡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評價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互評使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同時又增強了判斷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小學音樂課程的評價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注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體現社會發展,人文發展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自我發展。

I. 如何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知識化。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雖然獲取了相應的書本知識,學會了如何演唱一首歌曲,但素質卻沒得到全面發展,沒有發揮音樂教學陶冶情操,促進素質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方法機械化。為了達到純知識傳授的教學目的,教師採用機械的方法,以教授為主,用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重復行的機械學習,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教學形式單極化。本來教學是雙方共同的活動過程,是一種雙向影響過程;而當前教學的形式變成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呈一級化態勢。整個教學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影響、支配和要求,學生只能接受要求並配合[1]。
(四)一直以來小學音樂教學 「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接受知識;學生無從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才能,甚至會發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等。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弊端,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勢在必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學習當前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論述,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一、採取啟發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再創造。
所謂的「啟發式」是指在老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自己充分發揮自由聯想和想像,在不離開音樂共性、作品思想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音樂進行再創造。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法呢?首先,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它具有社會科學的一般特徵,同時還具有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音樂作品除了能給人以教育啟迪之外,它有一種獨特的、感人的魅力——人們的感情和思想可以在樂聲的熏陶中盡情地、自由自在地馳騁!這里就需要教師利用有關的素材、背景材料、作者的創作個性、作者創作該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思想等等給學生做最生動的介紹,這樣有助於學生盡可能准確地把握音樂形象。如:在介紹作品《剪羊毛》時,教師在介紹作品內容上要體現澳大利亞人民剪羊毛時的熱烈歡騰,同時還要生動的將澳大利亞的地理知識、人文知識介紹給學生,由此引導學生參與作品結構的分析,由學生來主動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自覺進行作品的欣賞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在教授《兒童團團歌》過程中把組織教學部分中的了解學生對教授內容的知悉程度部分放在進入課堂教學之前,多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學生的生活去了解他們對要講授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在自身的認知范圍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起學生認知的主動性,然後再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方案,那麼我此次教學中簡單易懂的讓學生了解所教歌曲的內涵這一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第二課時和第三課時教學中我進行了該想法的實踐,經課後反饋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音樂的理解具有多樣性,要採取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做到求同存異。
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實質內涵是把課堂教學看成「施教—學習」行為,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主體為中心的活動耦合起來的全方位開放的「人—人」自組織系統[2]。
不同的個體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如陳剛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中的B段,同一段音樂有人理解為是描寫勞動之餘,一對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從而迎來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共舞的場面。再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始句,有人理解為「命運的叩門聲」,也有人理解為「貝多芬對命運的挑戰和反抗」,這就是音樂理解的多重性,那麼一個音樂作品,作者所塑造的音樂如何變為每位學生腦海里的形象呢?作曲家的思想情緒如何才能與學生的情思連接在一起呢?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我們如何在開放式的教學中讓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豐富想像呢?新課改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但是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的指導不能夠深入下去,我在此次音樂課教學中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好學的就快,有的不好學的慢,怎樣合理安排課程進度,讓每個學生進步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也是課堂突發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此次音樂教學中通過分組表演很容易發現了一些同學相比較其它同學學的慢,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課堂的時間很難讓這些同學有較大的改進,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學生,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後,多去了解這個學生的生活、愛好、家庭,根據這些在平時的活動中予以針對性指導,並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小學生敢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對於不同的理解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給予肯定的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一般的認識進行音樂理解的統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把教師的施教和學生的學習良好的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自我的空間,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合理創設問題,探究式教學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
探究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麼在有意義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就首先要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3]。
問題情境創設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學的啟發模式:「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是學生真正理解教學知識,將間接知識內化」。[4]在音樂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藉助情境,如:創設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方法,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境,從而增強對教材的理解,促使他們產生用音樂來表達的慾望,同時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如在教授《八月桂花遍地開》一課時,我們利用電腦技術製作紅軍隊伍行軍的情境,製作相關教學道具,由學生進行該歌曲主旨的扮演,同時配以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使同學們很快融入到了紅軍在反圍剿勝利及領導全國人面進行革命運動的場景,增強了對課程的理解,激發了小學生熱愛求知的天性,促進了音樂延伸知識的學習。在教授《兒童團團歌》時通過編創表演,進行名為游擊戰的節奏練習,模擬槍聲雜亂,兒童團員用鼓聲和鞭炮聲迷惑敵人,機智勇敢的嚇退敵人的場景,主要教會學生模仿鼓聲、槍聲、鞭炮聲,形成節奏聲勢,並組織分組編創,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進行三種聲響的配合,或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其它聲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順應音樂教育發展潮流。
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在20世紀50年代採用的是「主流中心模式,」即以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為中心。50年代後是「民族附加模式」,它以主流中心為基礎,把各民族音樂附加,例如我們學習音樂理論基礎概念: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為音樂解釋的框架去學習和研究其它民族音樂。到了21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應該是「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國家模式」。[5]
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對教師教學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的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掌握全面的音樂基礎知識,能夠根據音樂多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特點,將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進行深化、創新,融入民族的、民族國家的音樂解釋標准和框架,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授通過體現民族和民族國家的特點,乃至通過民族和民族國家的風俗人情、地理風情的演繹,形成適合於每一課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教授方法,最後形成一個多元的,兼容並包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突出音樂的民族特點,使小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同時音樂教育是與多個學科相聯系的,這種聯系需要挖掘、利用。音樂教育與語文和歷史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歌詞在表達形式上是詩歌,歌詞的背景很多事歷史典故,運用這些聯系來做好音樂教學要加強跟該科目老師的聯系,可在其課堂上講授音樂教學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教師之間的配合來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歌曲,按照傳統的方法教授,無非是老師按照西方的樂理知識進行講授、示範、學生跟唱練習直到會唱這首歌,但是由於缺乏民族的因素,使得同學們對這首歌曲的認識和理解職能停留在老師講授的層面,無法繼續深入,但是如果採取民族的教學模式,就要求老師研究彝族的語言、人情、彝族節日、服飾等彝族獨特的風俗文化,在此基礎上藉助電腦、影視作品,凝練彝族音樂的獨特因素,開展主題創作表演活動,在針對性的活動中講授該歌曲,得到的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普遍對彝族的音樂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並能夠融合自身的認知進行主題表演。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音樂教學課堂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