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B.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百度文庫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C. 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音樂欣賞
《音樂課程標准》提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最終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的。由此可見,「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新課標提出的最核心理念之一。而傳統的音樂欣賞課模式往往是:初聽、復聽、再聽,然後分析速度、力度、情緒、旋律走向變化等等,枯燥乏味,與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容易被豐富多彩、富有動感的畫面吸引,容易對輕快、優美的旋律產生情感共鳴」這一生理和心理特徵明顯不符。學生完全是被動地學習,他們對所學內容毫無興趣,教學效果也便可想而知。
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堂,時時保持學習音樂的積極心態並由此產生愉悅體驗,使課堂成為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感悟音樂魅力的重要平台。
一、說畫結合,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與思維發展特徵,把語言和繪畫有機結合起來,是幫助學生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的較好形式與方法。這種聽、說、畫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音樂欣賞形式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了學習的小主人。
二、動靜結合,通過表演來欣賞音樂
為了避免音樂欣賞課的枯燥無味,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運用動靜結合的形式表現作品,能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欣賞中去,參與節奏、參與演唱、用體態律動參與,進行再創造參與。課堂上,孩子們用打擊樂器伴奏、舞蹈、邊唱邊跳、用手絹、扇子等現成道具即興創作表演。他們自由、愉快、輕松地表現著對作品的體驗,很是感人。
三、聲像結合,藉助多媒體來欣賞音樂
音樂欣賞課教學集聲樂、器樂、東方、西方、古典、現代音樂於一身,我們只有將更多的音樂展示在學生面前,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理解力和鑒賞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充分藉助電教媒體,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優化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這也是帶領孩子們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斕的音樂殿堂的有效途徑。
(一) 運用錄音、投影,使聲像結合,創設教學意境。
欣賞一段樂曲,初聽時學生的理解會很粗淺,如果配一幅相應的圖片、一段文字說明,就可以使音樂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
(二)運用錄像、VCD等視聽工具,將抽象變具體,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形象,它是根據作曲家的感受與理解,通過旋律、速度、節奏等創作而成的。合理地運用錄像、VCD等視聽工具可以再現作品內容,表現作品思想,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軟體存儲更多的信息,顯示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快捷性,拓展學生視野。
一首音樂作品所涵蓋的內容很多,有作者簡介、代表作品、作品體裁、曲式結構等。這些知識的傳授單憑教師的講解往往會顯得枯燥,而若將相關的知識編織成融聲、像、文字於一體的教學軟體,則會使學生更易於接受和理解。
四、視聽結合,利用動畫片來欣賞音樂
在孩子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中有我們音樂欣賞教學的契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引入童趣動畫片能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還能架起學生認識音樂大師及其作品的橋梁。
(一) 充分挖掘童趣動畫片中的音樂素材
優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的除了豐富多彩、動感十足的畫面外,還有與畫面交相輝映的背景音樂,其中不少是世界名曲。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挖掘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趣動畫片中的音樂素材,架起學生認識音樂大師及其作品的橋梁,讓孩子們在欣賞動畫片的過程中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逐步關注背景音樂、關注音樂在動畫片中的作用,這樣的音樂欣賞課一定能引起孩子對音樂的愛好,也將會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愛音樂、參與音樂。
(二)通過童趣動畫片進行音樂欣賞
1、收集一些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特別是低年級音樂欣賞教材中有的)為背景音樂的優秀童趣動畫片。
2、從收集的動畫片中選擇音樂欣賞教學需要的內容,編輯、整理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視聽結合 、聲像一體、形象性強等優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給予學生直觀感受。
3、由淺到深、層層深入進行欣賞教學:
(1)觀看動畫片中的相關部分,要求學生講述基本故事情節。
(2)重點片斷欣賞,引導學生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開始關注音樂。
(3)聆聽動畫音樂,鼓勵他們邊哼唱著音樂邊表演,並盡可能地記住音樂主題。
(4)用打擊樂器為音樂配伴奏。為音樂配伴奏不必從頭到尾,只要抓住音樂最富有特點的樂段,啟發學生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配上合適的伴奏音型,那麼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聆聽音樂中去。
(5)要求學生記住動畫片中的音樂主題並能聽辨,由此切入教材。
(6)完整欣賞教材中的音樂作品,並認識音樂大師。
(7)介紹音樂大師的其他作品。
(三)要恰到好處地將動畫片引入音樂欣賞教學中
1、欣賞動畫片並不是以動畫片來代替音樂,音樂欣賞課不能成為看動畫片的電影課。
2、要把觀看動畫和聆聽音樂緊密聯系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賞音樂中來。
3、立足音樂,挖掘音樂中的內涵,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各個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4、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既要保護學生在表演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又要維持好課堂的秩序,要做到活而不亂。
總而言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堅持寓教於樂、情感體驗的原則,還要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要靈活選擇和選用教學方法,恰當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使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將各個環節有機地統一起來,讓低年級的音樂欣賞課變得明快活潑,高潮迭起,語言生動,形成動、唱、做並舉,圖、音、舞、奏結合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從而將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情趣、和諧的藝術境界,讓他們在美的愉悅中陶冶心靈,升華知識,使他們樂於學、善於學,以此來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D.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和研究的意義:
新課程基本理念提出:音樂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個性發展;要重視音樂實踐;要鼓勵音樂創造;要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要理解多元文化;要完善評價機制。
在新課程的教學里,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讓學生多參與、多創造、多想像、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多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愉快過程;……。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里上來,上課好動,沒有養成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習慣。有些老師在新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音樂課堂常規管理方法,學生課堂紀律的收放程度把握不好,導致課堂一片混亂,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如:欣賞時不能安靜地聽音樂;歌唱表演時不會唱歌詞或大聲喊叫等;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這些現象的存在,急待於我們研究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更好地進行新課程的實踐,讓孩子能更好地學習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發現美感,不斷地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學生,讓學生的人格得到更完善的發展。
二、 國內外關於同類內容研究的綜述
國內外很多專家對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內容做了很多研究。研究的的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 陶行知先生對良好學習習慣的論述。他在《民主教育》一文中談到「啟發覺悟性。教人民進行自覺的學習,遵守自覺的紀律,從事自覺的工作與奮斗。」他在《創造的兒童教育》談到:「培養創造力 , 把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養。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的性能,不能從事於高級的思慮追求。否則必定要困於日用破碎,而不能夠向上飛躍。」
2、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他還說:「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
3、奧爾夫教學法(德國)、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學法(俄羅斯)、鈴木教學法(日)以及DBME教學法(美國)關於良好音樂學習習慣的論述。它們都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等等。
4、日本心理學家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多大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叉叉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因此,盡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從小就注意培養卞遷的學習習慣。
三、一年級新生在音樂課堂上不良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情況
(一)欣賞音樂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某實驗班共36人,32人不能靜聽音樂,32人的表演情緒與音樂情緒不相符和。23人欣賞音樂時做一些與音樂無關的事或自己顧自己玩。孩子進音樂教室時,經常會大聲講話,或奔跑進教室。教師請孩子聽音樂表演進教室,有的孩子乘機玩耍、打鬧等,亂哄哄一團。原因是教師請孩子進教室時沒講要求,致使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怎麼進教室,孩子理所當然挑選認為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教室,也就造成課堂混亂。
(二)演唱歌曲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某實驗班共36人,其中33人歌唱沒有情感,34人歌唱時不會合作,大聲喊叫,認為誰的聲音得最響,誰就是唱得最好。30人唱歌跑調35人的演唱姿勢和狀態不正確。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孩子歌表演時存在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等情況。
(三)創編活動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一年級音樂新教才跟舊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項就是每一課都有創編活動。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有很多孩子不會創編,也不知道怎麼編,很多創編活動需要合作學習,而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合作。這些都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努力培養孩子創編活動的學習方式。實驗班共36人,35人不知到怎麼展開創編活動,缺少學習經驗。35人不知道怎樣與同伴合作創編活動。30人思維不夠靈活,想像力不夠豐富。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的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是讓學生更自覺自主地學習音樂,提高音樂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水平。
(一)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靜下心來欣賞音樂。在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讓孩子能做到耳朵聽音樂,結合音樂表演。
(二)養成良好地表演唱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後,孩子歌表演時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規范地歌唱。
(三)養成良好創編活動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合作創編活動。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方法:運用實驗法、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課:適度。
操作措施:
1、對課題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剖析和挖掘,和學生一起研究和收集資料。
2、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現象和理論的分析,積累資料。
3、進行階段性用實驗成果的發布與運用,進行新一輪的實驗和資料的積累。
六、研究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方法)
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一)進教室訓練
我請孩子進教室時,要求學生進教室的腳步跟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強調孩子聽音樂。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沒合牢音樂表演的孩子,教師要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孩子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孩子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如果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沒按要求進教室,教師有必要請孩子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進音樂教室的好習慣。告訴孩子進會場和音樂廳一樣要做到安靜。
(二)課堂音樂欣賞訓練
1、提一些跟欣賞樂曲相關的要求和問題
在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每欣賞一首樂曲教師都要針對樂曲的特點,教師給學生要求和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一切欣賞活動都要圍繞音樂展開。例如:在欣賞搖籃曲時,教師要求學生模仿媽媽抱著小寶寶搖晃、媽媽搖搖籃等動作,或兩人合作表演搖籃搖晃;所有這些動作都要合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要求學生在臉上和動作中表現出音樂的情緒。聽完後結合音樂藝術形象。請學生講出音樂的速度、情緒和感受。
2、有組織地情景教學
在欣賞課中,教師很有必要進行有組織地情景教學,精心研究教材,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孩子更好地欣賞音樂。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音樂欣賞《星光恰恰恰》,樂曲歡快活潑,節奏清晰,樂句方整。教師跟著音樂跳起了示範舞,學生看了很激動,大聲笑了起來。放第二遍音樂時,教師要求學生一起跳,學生激動地合著音樂跳舞,一邊跳舞一邊發出吵雜的聲音(笑聲,喊叫聲)。接著老師又是動作講解。最後老師放音樂,請學生手拉手一起跳,學生更是興奮,聲音更加吵雜,基本上聽不到音樂聲。像這節課老師就沒有很好地分析教材,也沒有設計一定的情景,更沒有提一些有利於學生欣賞音樂的要求和問題,所以課堂混亂,學生不能很好地跟著音樂活動。教師再精心研究教材,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小朋友們,星星們要開始跳舞了。讓我們一起來幫星星們來拍出音樂的句子吧!」教師帶領孩子聽,並拍出音樂的句子。「小星星想知道哪些小朋友的感情最豐富,耳朵最靈,它請小朋友分別用動作表現出活潑歡快的音樂和優美柔和的音樂,並在節奏×××的地方給它配上相同節奏的動作,看哪些小朋友最有創造力,小星星將邀請他們一起扮演小星星跳舞。」學生用動作表現出音樂中出現的兩種不同情緒的音樂,並創編節奏×××的動作。教師用動作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聽音樂。「小朋友們那麼能幹,小星星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扮演小星星跳舞,但記住小星星是不會說話的,哪位小朋友如果發出了聲音,小星星就會把你罰出,你就當不成小星星了。」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及時用大拇指表揚想像力豐富和情感到位的小朋友。「天亮了,小星星要回家了」。在另一個班級上下來,孩子能豎起耳朵,積極跟著音樂活動。活動有次序,孩子對音樂體會也比較到位。
E.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課
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審美情趣、活撥樂觀的情緒和樂觀的情感。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鍾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教師的教態要親切,語言要形象生動。 教育心學研究表明,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師的語言要清晰、簡練、准確、生動,多運用兒童語言,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小學生通過聽覺上對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感動,通過視覺上對教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感受,通過其他感官對音樂的感受,在自然、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音樂知識。不難想像,一位過於嚴肅的教師,一個非常緊張的課堂,豈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唱歌教學中的多樣教學形式 眾所周知,音樂使聲音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唱歌十分重要。培養學生用輕柔的聲音唱歌使低年級音樂課教學的一大重點。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往往一開始就用較強的胸聲來歌唱,唱歌是以人體為「樂器」,兒童幼小的身體不應該發出那麼大的音量。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聽辨什麼是喊叫的聲音。在這一階段中,首先教師的范唱是十分重要。如:我在教《小燕子》時,用輕柔的聲音一邊唱,一邊要求學生模仿,要求學生做到耳聽、眼看、嘴唱三個方面的結合。耳聽—要聽音;眼看—看教師口型;嘴唱—要注意發聲位置正確。我認為訓練兒童嗓音應該保持氣自然假聲,糾正兒童所喜歡的喊叫唱法。其次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輕唱的方法。輕唱,呼吸平穩,有利於以氣息支持聲音,這樣保持了生帶,使學生感到歌唱的舒適,使他們越唱越想唱,越唱越有味,有效地激發學生熱愛唱的興趣。另外,採取輕唱,學生之間干擾小,再各自唱的同時能聽清自己的聲音,逐漸發掘歌曲內容的思想內涵,並受到感染和熏陶,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比如我要求學生一邊唱一邊聞花香,嘴裡象含一口水一樣,找到聲音的高位置,統一全班學生的音色,使學生養成用科學的方法唱出美的歌聲。最後我在教學中,注意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反復,設計出多種教學手段。如聆聽、默唱分組唱、連唱等形式,讓學生邊唱邊奏邊演,師生共同感受,表現音樂的特有魅力,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只有這樣,才充分發揮教材中音樂作品的育人作用。三、多元化的欣賞教學 在教授《鴨子拌嘴》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裡都拿支筆在椅子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像鴨子走路,喝水,捉魚,拌嘴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群鴨戲水,吵鬧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在聆聽《我是人民的小騎兵》時涉及到編創不同的節奏,參與表現樂曲的練習。我採用了先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一般的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這些概念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從學生內心感覺出發,製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像的音樂環境,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進行化解。首先,讓學生們分辨出不同的節奏:舞蹈節奏x --- x ---,馬蹄聲:xx xx xx xx,槍聲:嗖 0 嗖 0。其次,用碰鈴,雙響筒,小鑼來敲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敲擊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節奏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拍創編,然後敲擊出來。當他們親自感知到節拍的時值概念時,就可以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從而靈活運用,自由創造。 總之,在小學一二年級低齡兒童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來學習。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找出來的,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地找出並總結出適合學生的優秀的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脈搏,上出學生們喜歡的音樂課。 本文知識產權責任由作者自負
F. 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課
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鍾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 建立課堂常規,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音樂課應有別於其他課,這樣才能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課鈴聲響了我採用讓學生聽音樂律動進課堂的形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感受音樂情緒的能力。師生問好可以區別於其他課採用唱的形式,起立和坐下都采有固定的旋律,學生一聽到這個音樂就知道現在老師要求起立,表揚也有統一整齊的節奏,這樣就不會使班級秩序混亂,難以控制。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琴聲學生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學生就能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也就會對音樂課感興趣了。
二、 精彩生動地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多年來,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那種人為的固定不變的模式,呆板陳舊的方法,註定會使學生久而生厭,繼而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從小學生的心理角度看,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的心理,但是他們的情緒卻有點隨意性,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的集中,特別是低年級,保持十分鍾已經非常不錯了。要讓他們在課上有意的注意就要有一種引發他們注意力的方法,因此每個音樂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稱職的音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上好、上活音樂課,把音樂課上得新鮮、活潑、奇特,使音樂課永遠充滿藝術魅力,使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別的學科沒有過的快樂感覺,從而讓學生想上音樂課、喜愛上音樂課。導入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彩生動的導入,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學生能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談一些體會。(1)猜謎語。一年級藝術課中有一首歌曲《春姑娘》,在組織教學後,我讓小朋友猜一猜,她是誰?「她是一個小姑娘,穿著一身綠衣裳;綠山綠水是花裙,桃花為她畫粉妝;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凍水流長」。有的小朋友猜春天,有的猜春姑娘,氣氛非常熱烈,我對小朋友說:「你們猜的都不錯,今天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春姑娘》。播放音樂,聽,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我們走來。孩子們就在這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始學習新的歌曲。。(2)律動。小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律動就是讓學生和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到了音樂的形象。在學習歌曲《劃船》時老師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動作簡單所以很快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接著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課中。(3)採用提問。一年級藝術第四單元《我愛五星紅旗》,先播放國歌然後提問:什麼時候播放國歌?為什麼要升國旗?通過提問,引發學生對國旗的認識和交流的興趣。然後教師再告訴學生一些有關國旗的故事,如中國體育健兒為過爭得榮譽;中國申奧成功激動人心的故事和場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接下來學《國旗多美麗》,學生都能唱地聲情並茂。問題設計地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起到寓思想教育與藝術教育之中。當然還有多種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應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等我就不再一一舉例了。總之導入是學習新課的一個重要環節,生動精彩地導入,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能起到鋪墊、誘導和銜接作用。每一節課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三、 運用多種方法重視唱歌教學。
在低年級的歌曲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1)通過用琴帶唱的方法學習歌曲的旋律。歌曲是由旋律和歌詞構成的,學習一首歌曲,要先學習其旋律即歌譜。低年級學生受自身年齡及認識能力的影響一般採用聽唱法學習,教師教一句學生跟一句。在教學中,我採用學生在認識掌握了唱名的前提下跟琴模唱,,這樣通過一定的指導練習,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學會歌譜。(2)通過用琴帶唱、師生對唱、學生介面唱的方法學習歌詞。一般學生通過歌譜的學習對這首歌曲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了,這時可採用師生對唱、學生介面唱這些游戲來學唱歌詞。師生對唱,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能起到一個示範演唱的作用。學生介面唱的游戲,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把一些開小差的同學的注意力拉回來。(3)通過歌表演來鞏固學生對歌曲的學習。低年級的歌曲一般歌詞比較形象,通過對歌曲進行歌表演,既能鞏固學生對歌曲的學習,又能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從而更好地掌握歌曲。
四、 運用語言藝術滲透適當地思想教育
在一、二年級的新歌及欣賞教材中多次出現《國歌》。在每一次教學中,我利用插圖、播放愛國主義影片、畫國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外,我還通過欣賞優秀民族音樂曲目,向學生介紹祖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從而進行思想教育,還有向學生介紹音樂家或音樂作品時,可以將這些內容編成小故事,學生在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地過程中,被音樂家的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深深吸引,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埋下希望的種子,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
最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經常涌欣慰的笑容、贊許的手勢、熱情的話語,給學生以鼓勵,當學生有困難時,要給予細心的幫助,激發學生去追求美、創造美。
G.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組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大腦思維,但在打開思維時,又同時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活躍的音樂課上。在進行音樂知識教學時。有時會出現紀律混亂,以至無法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根據生理學和心理學原理,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旺盛,活動性大,模仿能力強,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高度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精力集中,以便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形成一整套的課堂常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較容易地把課堂管理好。只有充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慾望,不斷變換組織教學的評價方式,讓課堂保留新鮮感,才會讓他們有足夠的興趣堅持40 分鍾,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進行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新課導入要新奇多樣 新課導入,是組織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就象歌劇中的序曲、樂曲中的前奏一樣: 教師應注重自身形象,營造良好氣氛。有人把課堂比作舞台,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為「主要演員」的老師,其形象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學生。其語言、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比如,在走進教室時,老師戴著與本堂課有關的頭飾走進教室。這時所有的學生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給 整堂課開了一個良好的頭。 (二)、教師要加強自身音樂素質,採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多種教學方法: 從「說」「彈」「聽」「唱」四個方面下功夫; 「說」教師採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富有童趣的語言,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致勃勃。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具有駕權語言的高超技能:親切舒緩的語氣、抑揚頓挫的語調、張馳相間的語速、強弱適當的音量。使教學語言給人以一種強烈的流利動聽、富有磁力的語感美的刺激,為教學增輝添彩。例如,我在一年級上音樂課時教唱每首歌曲時都會帶領孩子們讀一讀歌詞,讀的時候按節奏讀,生動形象的表演讀。手一邊打拍子,聲音抑揚頓挫,讀到動物的聲音時,還要模仿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就會很感興趣地模仿得活靈活現。到了演唱此歌曲的時候,也會很有感情的。 「彈」 教師有著強硬的彈奏基本功,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上音樂課時,教師盡量多利用琴聲來組織教學,設計不同的旋律,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我上課起立時,彈得是上行音階的旋律:o,re,mi,fa,suo,la,si,o.請坐下,彈得是 o,si,la,suo,fa,mi,re,o.請坐好,彈得旋律是柱式旋律 o,mi,suo.多咪嗦,每次老師要進行組織教學時,只要彈奏相關的旋律學生就馬上做到了,老師也很輕松,學生也很配合,用琴聲進行組織教學,遠遠要比用語言大喊請坐好管用的多.教師只有過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給學生帶來生動的音樂形象。而生動形象的演奏不僅可以用充滿藝術的魅力感染學生,加深教師的音樂語言的講解,而且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仰以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為順利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自彈自唱在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選擇伴奏的音型.我想,一個教師優美的琴聲一定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組織好整堂課的教學的。 「聽」用「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感受音樂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其實,給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唱歌曲,不是一句一句的教會的,而是聽會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師一句一句的教唱,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超過兩遍就不會再理會你了。那麼老師就只有採用多種形式給學生聽。 用多種形式給學生聆聽歌曲, 為了避免教師只是彈奏范唱的單一性,教師必須藉助其它現代化的音樂設備來充實課堂,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示歌曲。多媒體准確生動的范唱,能較好地揭示歌曲的內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歌曲的節拍、節奏、調式、調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緒,感受和理解歌曲風格與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還能提供學習的「摹仿源」,培養學生良好的 觀察力。激發學生的表演欲。它比單純的聽錄音欣賞效果更好。直觀形象的視聽結合欣賞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音樂情感! 「唱」小學低年級多採用表演唱,活躍課堂,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現行的小學低年級音樂教材中,選擇了許多適合於低年級兒童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的音樂作品,結合班情我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他們真心去體驗每一首音樂作品。久而久之,學生在初步聆聽的同時就能感知樂曲的情緒是屬於哪一種,應該用什麼心情去表演。同時提醒學生在演唱時面部表情的變化和心靈情感的體驗,在展示表演的過程中多多鼓勵表現好的學生,讓其他學生更好的模仿。如歌曲《兩只小耳朵》,它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們聽到的不只這些聲音,還有小狗汪汪的叫聲,小貓喵喵叫的聲音比書上寫的多多了,我能改一改行嗎?」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改一改啊,把你們喜歡聽到的所有聲音都可以寫出來唱一唱」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唱的唱、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這樣,學生便會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表現出對音樂體驗的 自然流露,對音樂學習也隨即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心理壓力就沒有了,課堂氣氛隨即變得輕松、愉快! (三)組織教學靈活多變,表揚為主: 1、表情語言鼓勵!一個贊許的微笑、驚喜的眼神,足以激盪起學生心海中愉悅的漣漪,給他們一個充滿愛意的目光,讓學生收獲一臉的燦爛。 2、肢體語言鼓勵!誇張的伸手,風趣地豎起大拇指,摸一摸學生的頭,或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僅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如一絲春風輕拂學生的心田,其心裡的畏縮也早已煙消雲散了,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3、獎品鼓勵評價!將表揚物質化和精神化相統一——在分組的區域里用不同形狀的小獎品(如五角星、小紅花、紅蘋果),及時鼓勵積極學習的學生,並且不斷變換圖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在低段教學中效果非常顯著。 總之,課堂組織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H.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激發學生興趣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興趣都是一種動力,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那麼他們一定會主動探究學習,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音樂課程標准》提出了「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指出:「音樂課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和諧的師生情感是前提
小學生的情感是最豐富而細膩的,他們會將對教師的情感轉移到相應的學科上去,如果學生們非常喜歡你,那麼他們在上你的課時就會很樂意聽你講,跟著你學;相反,如果學生們不喜歡你,或者懼怕你,那麼他們對你的課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這就形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障礙。由此看來,師生之間良好情感的建立對於上好音樂課、激發學生興趣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平時注重培養師生間的和諧情感,才能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取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音樂課堂上需要的是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而如何實現這一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主體在於學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反饋直接影響課堂氣氛與教學進度,那麼如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呢?當然這和其它一些因素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作為教師,每次進入課堂的時候一定要呈現給學生滿滿的溫暖與生機,而不是無精打采地走進教室,教師要表現出對所授學科的熱情,教師這些簡單的動作和表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當學生們期待著你的課、你的到來和聽你講課,那麼你和學生之間便架起了一座真摯的橋梁,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自然會喜歡上音樂課。小學生的內心是最純真的,只要老師願意拿真心與他們形成亦師亦友亦親人的關系,在這種強大親和力的影響下,學生會從內心接受這門課程,並對它產生初步的興趣。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務必要注重師德修養,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適時採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或動作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感覺你與他們之間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命令式的口吻與他們說話,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讓學生們大膽去嘗試、去練習,即使沒有做好,也不要加以責備,而應多給予鼓勵,慢慢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學習音樂的自信與積極性。
二、設置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環節是關鍵
每一節課都要經歷40分鍾的教學時間,而這40分鍾當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可能是這堂課精彩的一瞬,要怎麼把握好一節課的節奏和內容?如何在這40分鍾當中抓住學生的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第二部分就是進入新課之後每一個小環節之間的聯系與教學方法的運用。每節音樂課的導入部分都是這一節課新的開始,也是這一堂課能否上好的關鍵。如果導入就是那麼平平淡淡,調動不起來小學生們的積極性,那麼這一節課,他們將不停地「破壞」課堂紀律,為了能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部分。
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有一部分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但有一部分內容是他們並不了解的,對他們熟知的部分,老師們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導入。對於他們不了解的部分,我們就要從這首樂曲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歌曲類別等方面來尋找突破口,如果是孩子們很喜歡的同種類型的音樂作品,那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喜歡的音樂入手,慢慢導入新課所要學習的作品,還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情境來導入新課的內容。在設計導入部分時,教師一定要學會多利用多媒體,不管是通過視覺、聽覺等方面,孩子們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課堂秩序自然也就非常安靜、諧和。
除了新課導入部分是吸引學生的重要環節,還有最容易被教師忽略的進入新課之後的每一個小環節的聯系與設置。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非常短的,很容易分散。也許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引起學生們的好奇與注意,但如果一節完整的40分鍾課堂上不再有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那麼這節課仍然會上得非常吃力,學生學習的熱情會大大降低,尤其是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設置一些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之後的環節首先還是要考慮多媒體的使用,這是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容易利用的科學技術,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音樂,以及音樂相關的內容。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最傳統但卻最符合兒童心理的方法,比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這些方法看似陳舊,但效果卻很好,例如給孩子們講授一些音樂家的經歷和某部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時,我們就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任何一個小學生都不排斥這種方式,每次上課時只要筆者一說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這首作品的背後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等這樣類似的語言,學生們就會瞪大眼睛,互相做出「噓」的手勢,可見,講故事的方法在課堂上是可以被使用起來的,這無非需要教師提前做一些功課,要把一些知識用自己的語言編織成一個故事,因為講故事的語氣和講授單純的創作背景知識的語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小學生們在接受的過程中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做游戲的方法也要在課堂上適時的增加一些,例如在進行學生節奏方面的訓練時,包括欣賞、學唱新歌曲時,都可以在掌握之後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游戲,由淺入深、由少漸多,每一次做完音樂游戲下課時,學生們都會要求再讓他們玩一遍。學生能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不是聽到下課鈴就想奔出教室,我認為作為教師,這是成功的,說明學生愛上了音樂課,從游戲中不僅鍛煉的學生的節奏感,也對樂曲本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音樂本身就是美的享受,不能單純作為一門「教授」的學科,強迫學生記憶與學習,一定要構建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們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