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魚兒游主題反思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的整合性 活動設計中我整合了科學和藝術目標,讓幼兒通過觀察魚的不同外形特徵、不同數量進行分類,嘗試隨著音樂旋律做魚兒游的各種動作,體驗學魚游的樂趣。同時注意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二、活動過程的游戲性 活動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方式貫...穿整個過程,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魚媽媽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的游戲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再以「魚寶寶學本領"和「小貓捉魚」的游戲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情緒飽滿,對活動十分感興趣,學得很開心,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活動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如自由觀察、自由交流討論、自由創編魚游的動作等,鼓勵幼兒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發現幼兒的閃光點,當幼兒在活動中敢於表現時,教師能及 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進步的機會,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Ⅱ 誰有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小魚游
音樂:小魚游 活動目標: 1、 願意聽音樂或教師的演唱做小魚游的動作,學習小碎步。 2、 藉助對小魚的認知經驗,嘗試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游。 3、 初步嘗試按規則游戲,在於教師教師單獨身體接觸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情感。 活動准備: 1、 小魚游水的圖片一張,畫面上有不同姿態、向不同方向游動的...魚若干條。 2、 幼兒觀察並模仿過小魚游的樣子。 3、 教學CD。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小魚游的興趣。 1、 教師:看!誰來了。 2、 教師引導幼兒拍手歡迎小魚,向小魚問好 (二)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1、 教師:小魚是怎樣游來的呢?誰用動作做一做? 2、 幼兒調動觀察積累的經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游,教師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模仿學習。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游。 (2)、帶領幼兒學習手的動作,教師唱《小魚游》1/2句為幼兒伴奏。 (3)、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游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強調小魚游的輕輕的快快的。 3、幼兒聽教師唱歌練習做行進間小魚游動作,教師提醒幼兒找空地方游 (三) 幼兒玩游戲「小魚游」。 1、 教師: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麼游戲呢?聽聽與媽媽唱什麼。 2、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後一句歌詞「我要捉住你」。 3、 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玩法。 (1)、教師:最後小魚怎麼樣了?被誰抓住了? (2)、教師講解並示範游戲規則,在唱完「我要捉住你」 (3)、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寶寶每個幼兒,再讓每個「小魚」抱抱「魚媽媽」,鼓勵幼兒大膽地親近老師。 (4)幼兒繼續游戲。 (四)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游戲,鼓勵幼兒時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魚游,最後,教師鼓勵被捉住的「小魚」和「魚媽媽」抱抱
Ⅲ 幼兒小班海底的小魚反思
小班小魚游活動反思 在我們進行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常會目睹這樣的情景:老師一遍一遍的唱,要求孩子一遍一遍的跟,當孩子的聲音越來越輕的時候,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唱的重一點!」老師的激勵立竿見影,孩子們的聲音頓時變得響亮,扯著脖子,漲紅了小臉。這是老師也立馬感覺到這樣的歌聲「不動聽」,會補一句:「孩子們要用好聽的聲音唱。」何為「好聽的聲音?」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老師累,孩子也累,帶來的只會讓孩子對音樂活動的厭煩。我們要倡導的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就得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來設計教學過程,由「要我學」變「我要學」、「我愛學」。 在本月的期中檢查中,園里安排了命題式的教學活動展示。我加入了小班組的研討,內容是音樂活動《小魚游》,要進行自主創編教案。我們進行了設計、研討、試教和反思,這樣的一個動態磨課的過程。在一次次的磨課過程中,設計了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撇去以往枯燥、單板的教學方法,以游戲情景串聯的方式設計了這堂音樂教學活動。 《小魚游》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描述了小魚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游來游去找朋友的情景。 一、如何讓孩子去主動投入到音樂游戲情景 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在第一研的設計中,是讓孩子聽這首歌學小魚游的動作,學唱小魚的歌,整個模式讓孩子處於了被動的狀態。所以我們在第二研中進行重新的設計,播放《水族館》音樂,以「魚媽媽帶魚寶寶去遊玩」的情景,讓孩子由「學小魚」變「我是小魚」,角色的轉變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更能投入到活動中。 二、如何創設有效的音樂游戲場景 音樂教學不僅需要最優化的課堂音樂,更需要創設一個好的音樂環境。音樂環境也包括對音樂場景的布置,在《小魚游》的環境准備中,我們就創設出一個「海底世界」,把彩虹傘比作了五彩繽紛的海洋,用綠色的卡紙剪成一條條的水草,在周圍還裝飾出一塊塊的「五彩石頭」。材料簡單,卻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身臨其境的音樂環境。在創設音樂場景時除了考慮音樂氛圍外,也因考慮是否會阻礙孩子的活動。因為在我們預先設計的「彩虹傘海洋」,一直都是我們三個老師互相之間在試教,所以導致第一堂吳老師上課時,彩虹傘反而阻礙了孩子的動作,「小魚在游來游去」的時候,彩虹傘不貼地面孩子容易絆倒,存在了安全隱患,所以在我和周老師上課的時候把彩虹傘拿掉,本身教室地面上也有各色的地磚鋪成,也呈現出一個「五彩繽紛海洋」的情景。所以在今後進行場景布置時除了考慮音樂氛圍外,更應考慮到孩子的安全。 三、如何將音樂游戲情景貫串始終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第三研,在起初的設計中,孩子們扮演魚寶寶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跟這兩條可愛的「指偶小魚」唱著快樂歌曲。為了更加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最後一個環節中設計了「大鯊魚來了」的環節。魚媽媽說:「在大海里有一條又大又兇猛的大鯊魚吶,它來的時候會把海水弄的嘩嘩響。」這個時候配班老師在鋼琴上彈滑音,「嘩……」音效恰當好處,孩子們這時已經安全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游戲中,紛紛躲到「水草」和「石頭」後面,當滑音消失後,魚媽媽說:「魚寶寶們,大鯊魚沒發現我們,我們快到大海里快樂的唱歌找朋友吧!」……情景游戲環節的加入,升華了孩子們的興趣,也使整個音樂教學活動更加的豐富飽滿。 幼兒的生活是游戲的生活,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有在游戲活動中才能得到最大的調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繼續將游戲化教學運用到音樂活動中,讓更多幼兒積極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孩子們快樂的體驗音樂的魅力。
Ⅳ 小班音樂公開課(小魚游)活動重點和難點
課題:《小蝌蚪找媽媽》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活動重、難點: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活動准備: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活動過程:一.猜謎語,引出課題。「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教師提問: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三、整體欣賞故事情節。四、分段欣賞故事內容。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鴨媽媽說了些什麼?用圖表示。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螃蟹媽媽、烏龜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小蝌蚪又說了些什麼?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五、熟悉掌握故事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六、活動延伸: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2、再次完整看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後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就變成了青蛙。
Ⅳ 小班音樂公開課(小魚游)活動重點和難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用自然地聲音來演唱歌曲,並且用簡單的動作模仿。
2.願意聽音樂或教師的演唱做小魚游的動作,學習小碎步。
3.初步嘗試按規則游戲,在於教師教師單獨身體接觸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情感。
活動准備:
1 小魚游水的圖片一張,畫面上有不同姿態、向不同方向游動的魚若干條。
2 幼兒觀察並模仿過小魚游的樣子。
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小魚游的興趣。
1、教師:看!誰來了。
2、教師引導幼兒拍手歡迎小魚,向小魚問好
(二).幼兒跟音樂,學唱歌曲《小魚游》
1.教師示範唱。
2教師邊操作小魚邊說歌詞。
3幼兒看小魚表演熟悉歌詞。
4教師彈唱歌曲,讓幼兒熟悉旋律(小魚不動)
師:小魚游累了,我們讓小魚休息一下。老師把小魚剛才游的動作編成了一首歌,你們和小魚一起來聽一聽。
5教師彈唱歌曲《小魚游》,讓幼兒跟著節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兒看小魚表演,跟著教師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聲唱
(三)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1、 教師:小魚是怎樣游來的呢?誰用動作做一做?
2、 幼兒調動觀察積累的經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游, 教師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模仿學習。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游。
(2)、帶領幼兒學習手的動作,幼兒跟教師邊唱《小魚游》邊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游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強調小魚游的輕輕的快快的。
二.幼兒玩游戲「小魚游」。
1 教師: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麼游戲呢?聽聽與媽媽唱什麼。
2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後一句歌詞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
3 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玩法。
(1)教師:唱到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其他幼兒邊唱歌曲邊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點點 頭,搖搖尾巴,互相問好,勵幼兒大膽親近其他小朋友。
(3)幼兒繼續游戲。
三。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游戲,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別的班的孩當自己的好朋友。
Ⅵ 小班教案和魚兒玩游戲設計意圖與反思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經驗出發,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並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
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旨在充分挖掘活動中的音樂元素,並結合幼兒園思維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戲氛圍中,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魚游的不同姿態,感受音樂的優美。
活動目標:
1、 大膽嘗試用手的不同動作表現小魚游。
2、 在優美的旋律中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重點:運用手不同的方位變化和動作表現小魚游的姿態
難點: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魚游的變化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已經掌握最基本的魚游動作。
物質准備:
1、音樂,魚兒游的視頻,彩色襪子等。
2、活動室場地布置:背景裝飾有立體的水草、珊瑚、石頭道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學做小魚體驗音樂的優美
(一)模仿魚游——師生進入游戲場景
提問:小魚尼莫生活在哪裡?
你們能像媽媽一樣游到它的家嗎?
(教師扮演魚媽媽,鼓勵幼兒用學過的動作來表現小魚游動。)
(二)暢游大海——復習鞏固魚游的基本動作
1、了解魚游動作和手的甩動之間的關系
重點提問:小魚怎樣才能使自己游起來?
如何讓小魚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結:小魚是靠尾鰭、魚鰭幫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擺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甩動雙手。
請幼兒觀察:為什麼有的小魚游的很美?
(三)魚兒共舞——感受旋律的優美
1、欣賞旋律
重點提問:音樂聽起來感覺如何?(幼兒回答:很美、聽了想睡覺……)
2、感受音樂
(1)師生隨音樂有節奏地拍打身體各部位。
(2)師生共同隨音樂模仿魚游。
(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鞏固已有的基本動作經驗,並通過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樂的特性,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嘗試表演——模仿魚游的各種姿態
(一)師生互動——一條小魚游啊游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小魚的顏色及花紋。
重點提問:尼莫的朋友好看嗎?為什麼?
2、打扮小魚,隨音樂進行各種方位的游動。
(1)小魚穿衣服
引導幼兒雙手套上彩襪,說說自己是什麼魚。
(2)模仿一條小魚游啊游
重點提問: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條魚?
(引導幼兒發現將雙手掌心合攏,在胸前左右擺動,如魚兒游動)
(3)隨音樂游動
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一條魚兒的不同方位游動姿態,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後、轉彎游等。
重點提問:這條小魚正在往哪裡游?
(在幼兒模仿的過程中,教師以魚媽媽身份不斷觀察幼兒的姿態,並有意識的幫助幼兒交流不同方位的魚游動作)
(二)生生互動——兩條小魚游啊游
1、幼兒用手錶現魚游的不同方位,豐富動作表現經驗。
重點提問:一條魚太孤單,怎樣變出兩條小魚?
(教師引導幼兒在一條魚游的基礎上探索兩條魚游的動作,如兩只小手分開擺動。)
2、激發想像,魚兒間的互動交流。
(1)重點提問:兩條小魚在一起最喜歡做什麼游戲?
(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盪鞦韆、蹺蹺板、轉圈圈等)
(2)請幼兒演示自己獨創的魚游動作,引導同伴猜測魚兒在干嗎。
3、幼兒隨音樂表現兩條小魚游。
(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有意識地對幼兒給予動作指導)
(三)與環境互動——許多小魚游啊游
1、觀看視頻,熟悉魚兒嬉戲的情景。
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觀察魚兒在水草、珊瑚間穿梭的情景。
重點提問:尼莫的朋友怎樣和水草、珊瑚做游戲的?
2、引導幼兒與活動背景進行互動。
教師以魚媽媽身份帶領幼兒進入水草叢中,模仿魚兒雨水從游戲的情景。
重點提問:魚兒魚兒你在干嗎?
(幼兒回答;我在親親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東西吃……)
3、根據音樂的提示進行游戲
(1)教師交待游戲要求:當音樂停止時,小魚躲在水草旁;
當音樂響起時,小魚繼續自由游。
(2)師生共同游戲若干次,教師以魚媽媽身份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音樂的變化。
(從一條小魚游,到兩條小魚游,再到許多小魚游,教師以媽媽的角色,利用游戲化的語言和場景結合,層層遞進,幫助幼兒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動作變化,表現魚游姿態,調動生活經驗想像魚兒的嬉戲內容,為幼兒的表達表現予以新的挑戰。)
三、接受邀請——游向新的快樂水域
教師扮演魚媽媽帶著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動反思:
「創造性韻律活動」是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身體隨著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賦予個性和創造性地做出符合音樂性質、結構與節奏的的身體動作。針對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受影響等特點,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教師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小魚作為音樂形象,通過看看、說說、變變、游游,在情境中、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一、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層層推進。
幼兒年齡小,處於音樂學習的啟蒙時期,以生動有趣的游戲貫穿始終,在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達表現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活動中從一條小魚游到兩條小魚游再到許多小魚游,層層遞進的同時,又給幼兒不斷想像與探索的空間。如何讓自己變成美麗的小魚,兩條小魚喜歡怎麼玩,許多小魚喜歡與水草、珊瑚玩什麼等等,打開幼兒想像的空間。孩子們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不僅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韻律動作,還創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蹺蹺板、盪鞦韆等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俗話說,生活經驗是幼兒想像的基礎,幼兒頭腦中有豐富的表象,在身體動作時才能夠遷移已有的經驗,進行模仿與創造。
二、巧妙運用「襪子」,幫助幼兒主動思維、展開想像。
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利用「五彩襪子」,將幼兒將幼兒帶入身臨其境的活動中,不僅喚起了幼兒的參與熱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兒的想像空間,小班幼兒的興趣不斷被激發。
專家點評:
以情景化游戲的方式,在音樂中感受模仿魚游動作,快樂而隨意。探索了激發小班上期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創編動作的潛能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