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使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摘 要】 一堂成功的小學音樂課須有一定的藝術美的建構。教師設計這堂課的教學計劃,猶如作曲家創作一首作品;上這堂課,便是這首作品的演出;觀摩這堂課,就是一次藝術美的欣賞。所以說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是教學成敗的前提。
【關健詞】音樂;教學;有效性;藝術;審美
如何激活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要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使小學課堂教學更有效,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培養目標,研究教學方法。
一、改變教育理念
音樂新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美感能力的發展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展開。尤其是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初步比較、評價,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真正美好的東西中,得到美的享受,從勞動中、日常生活和藝術中去理解和創造美好的東西。教師要講求教育藝術,用充滿智慧的提問,給學生的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
二、音樂普及教育
音樂教學其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促進全體學生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是培養音樂家。在這大目標的前提下,由此決定其性質是音樂藝術普及教育,而非專業的音樂教育。教師必須開展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最終達到培養審美能力,發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質。美育能培養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為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斗。
教師可根據小學學生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生理、心理、知識結構、綜合能力、人格等越趨成熟的特點,結合本學科優勢,教育學生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使學生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素質的目的,培養面向未來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通過藝術教育幫助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醜,以「善」為美,以「有德」為美,以「愛科學」為美,以「愛國」為美,以「好學」為美。在我的音樂欣賞課上,如何來培養孩子們對音樂情感的敏銳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過程。記得有一次我在沒有出示課題的情況下,讓學生說說聽了《野蜂飛舞》後的感受。學生有的說聽到了洪水暴發的聲音;有的說聽到了駿馬在奔騰……其中有一個學生還描述得很生動:「音樂時而低沉有力彷彿一頭兇猛的老虎,音樂中時而跳躍的感覺又如同一隻可愛靈動的小鹿,音樂中飛快的速度彷彿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場景,音樂大氣恢宏的感覺又帶人進入了寬闊的原野。」我被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所折服,我不禁問他:「為什麼你會想到這個場景呢?」學生回答我說:「前幾天我在《動物世界》節目中看過老虎追趕小鹿的場景,今天聽音樂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還是「駿馬奔騰」或者是「洪水暴發」,是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聆聽音樂時思維想像的成果,教師怎能輕易否定呢?更何況音樂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在沒有標題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對於學生的回答給與贊賞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積極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麼為什麼會沒有學生聯想到野蜂飛舞的情景呢?於是我問學生:「你們看見過一大群蜜蜂飛舞的場景嗎?」學生說沒有。怪不得,沒有生活體驗,哪來的意境?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作曲家最初創作此曲的本意,於是我在課後尋找了一短有關於野蜂的視頻。通過觀看,讓他們了解到野蜂喜歡群聚的生活、它們抖動翅膀時發出的聲音,還有他們攻擊敵人時的兇猛場景。有了這個的鋪墊,再去欣賞《野蜂飛舞》的效果非常好,學生聽著音樂時而抖動翅膀、時而感覺危險、時而手裡劃著野蜂飛舞的路線。
任何精彩的一瞬間不是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從思與思的交流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尊重學生對音樂的獨特詮釋,就是尊重我們的音樂,這正是音樂欣賞課的獨特魅力所在。大度,應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異聲,可能造就異彩。
三、研究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知識功能潛藏於頭腦內,看不見,摸不著,當他們在欣賞作品時是否聽到、聽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淺,教師都可以在設計時通過外部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內在的功能,如要求學生概述作品,學生就必須回憶和陳述他們所感受的音樂作品,能夠概述作品的學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樂、文學、文化、語言組織、口頭表達等綜合能力,並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點,進行欣賞時三度創作的反饋。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僅需要作出學生概述所需要的認識功能,而且需要監控獲取的大意,以使問題切中要害。
課堂音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是建立一種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學生也會信賴教師,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樂學習任務。教師要創立適合小學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
音樂活動的過程原本就是三度創作的過程,一度創作是譜面靜態的,二度創作是動態的表演,三度創作是欣賞者,課內的說、唱、奏、等活動都是在創作中進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挖掘教材中可進行創造性教學的內在因素,為學生提供創作素材及語匯,給學生一個時間和環境的空間。另外,教師要具有廣泛的興趣,還要有淵博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輕松、靈活、自如。讓學生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一次用打擊樂器練習時,讓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在學生自由練習打擊樂器時,我一改以往走來走去巡視的方法,自己在學生旁邊坐下來帶頭練習。我練習得很認真,一開始有學生來張望我,特別是那幾個調皮的學生,他們可能覺得老師練習很新奇。看我練習得那麼認真,他們沒有開小差,看了一會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認真練習起來。我把這種方法引用到了音樂欣賞課上,我坐下來安靜地聆聽著音樂,隨著音樂的起伏,有時閉上眼睛,有時隨著律動輕輕地擺動身體,有時會跟著音樂的旋律用手指輕輕敲擊節奏。結果下面的孩子也和我一樣非常認真,他們學著我的樣子在認真欣賞音樂。
總之,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構能使教師滿懷信心地按照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又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師只有在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培養目標,研究教學方法,並以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作指導的前提下設計的課堂教學才符合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原理,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有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下洋鎮曲斗小學)
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摘 要:音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歡樂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開展饒有趣味的學習活動,讓課堂更富有生命、富有活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活力課堂;奧爾夫教學法;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並享受音樂。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並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反思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仍長期使用著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模式,導致學生覺得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冗長而沒有新意。因此,讓音樂課堂變得有活力、有童趣、有意義,就成了刻不容緩的課題。那麼,如何才能創建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
一、與時俱進,教師「活」起來
要想音樂課堂有活力,音樂教師自身就要有激情,心理學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精神狀態。教師的激情來自於:
1.備課的激情,讓教材活起來
要把握好一節課,首先教師就要有豐富的知識、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要想成功,讓課堂活躍,教師就要有充分的准備,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積極研究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才會做到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以此來喚醒學生的激情。
2.自身的活力,讓課堂「玩」起來
一個無精打採的教師走上講台,教室的氣氛必然死氣沉沉,學生心理也壓抑,又談何活力,談何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激情的參與,才有認知的渴望,才有表達的慾望,才有智慧的靈動,才會引發學生的感悟和獨特的體驗。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教師應懷著對事業的執著精神,精神飽滿、莊重大方地走上講台,使學生受到感染,迅速集中注意力,盡快進入學習角色。教師有了激情,才能用教師的火去點燃學生的火。
二、形式多樣,課堂「活」起來
1.豐富視聽,創設情境
為何電影、電視這么吸引人的眼球?為何學生那麼熱衷於傳唱影視歌曲?我們的音樂教育怎麼了?難道我們面對媒體的影響而無動於衷?面對「見多識廣」的學生,我們一定要用影視藝術理念來審視音樂教學,用視聽手段來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場景,讓他們身臨其境,充分調動起他們的視覺、聽覺、動覺,讓他們充分地感受、體驗音樂之美,激起他們的審美沖動。例如:在教學欣賞課「小動物唱歌」時,筆者將整堂課置於一個情境中。初入情境播放動畫片,學生乘坐小火車來到森林,與動物們打招呼。演唱發聲曲,深入情境,學生跟小動物參加晚會,聽《小動物唱歌》。演繹情境,看動畫片,聽音樂,扮演森林大王巡察百獸,最後展開想像進行表演。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認真聆聽樂曲,整堂課處在愉快、興奮之中。所以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盡量多地選擇貼近現實生活、學生原本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結合某些Flash小品、電影插曲等,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那麼課堂自然就能活起來。
2.環境熏陶,體驗音樂
《愛的教育》中所描述的學習情景: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有一塊綠油油的草地,草地四周長滿了低矮的灌木。小鳥在林中歡鳴,小蟲在草間低吟。而孩子們則席地而坐,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享受教師指導下的自由學習。每個人都不會拒絕游戲,學生更是不例外。游戲教學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教師由「主角」變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台表演,從游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韋伯的《邀舞》。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成為舞台上的主角。
三、發展情趣,學生「活」起來
奧爾夫教學法認為,每節課不用講述太多,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去做,接下來就是實踐排練與即興創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節課都是在「玩」,在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內涵,產生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1.改變教學模式,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
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有多種,提供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是個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有音樂特長,有的會彈古箏,有的會吹口琴,有的會指揮,有的會獨唱,有的會舞蹈。因此,發揮學生特長,提供一個讓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是讓課堂「活」起來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唱《國歌》《歌唱祖國》《春江花月夜》《七色光》等時,筆者都會讓學生上台充分表現。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課前准備工作,有的放矢。課前把歌曲的伴奏譜先交給學生,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彈好伴奏,熟悉樂譜。這樣,上課時就能做到讓學生自己上台伴奏、指揮、伴舞,教師做好指導。課堂上形成教師和學生緊密結合,連成一片,做到了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學相長。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堂上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2.改變過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平等關系
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互助互動、自由和諧,共同體驗、創造、分享音樂美的過程。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了解並適應學生的興趣、情感、心理、個性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學生持不同的觀點、意見,最終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
總之,一堂音樂課,如果能充分地運用以上教學方法,就能做到活力教學,避免形成呆板、拘謹的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現美,這樣學生就會在音樂的王國里自由地遨遊。
以上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如何構建小學音樂特色教學課堂
如何構建小學音樂特色教學課堂
布魯納曾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新的《音樂課程標准》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孕育著新的教學方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從他的最佳起點出發,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一、課前的充分准備
課前的充分准備決定了老師是否能夠在課堂上有好的發揮,如果課前的工作沒做好,那麼就不能保證你在課堂上應對自如。所以,我認為要打造魅力高效特色課堂,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備好課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備教材。
我們要樹立音樂課程興趣化,不完全拘泥於教材,對教材要科學地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對教材精選和整合,根據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學校的實際,開發和利用好當地課程資源,拓展開設學生喜聞樂見和感興趣的教材。
2、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
3、備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前要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從教學目標入手,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課堂的魅力高效教學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只有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才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創造有魅力的課堂。
二、發揮教師語言的藝術魅力,磁石般吸引學生,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給人的感覺是和諧的,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或用富有童趣的動作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段學生,使他們在充滿好奇的課堂中能做到靜心聆聽,也能使自己去品味、想像。
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音樂要藉助想像,正因為想像的存在,音樂才會變化無窮。如欣賞《大海搖籃》,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描繪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藍藍的海水,靜靜的沙灘,海濱是我童年的搖籃,浪花吻過我天真的笑臉,螺號撥動我快樂的心弦......
三、發揮教師的親和力,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情感交融,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課堂氣氛
《音樂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不應居高臨下,整天牽著孩子的鼻子跑。對所有的學生都要給予熱情的關懷和鼓勵,特別是對音樂能力較低的孩子,更要給予幫助和輔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自信地參加各類音樂活動。
教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都會讓善解人意的學生心領神會,尤其在低年級教學時應多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語言與動作。
在課堂中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你是好樣的!""加油哦!"等話語,這樣,既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激發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四、課堂教學方法新奇多樣、靈活多變,在音樂課堂中以"趣"貫穿始終,讓學生真心喜歡音樂課
教學方法的豐富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實效性。比如說在音樂課中運用以下手段:
(一)跳一跳
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
(二)畫一畫
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
(三)敲一敲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給他,他絕對能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的潛能,他的興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現,他的自我肯定。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情緒及不同的音樂形象選擇恰當的打擊樂器,為欣賞的歌(樂)曲伴奏,不僅使學生動了起來,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音樂,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五、課後反思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使我對課後反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正是陶行知先生孜孜不倦的"四問"精神引領著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一堂課結束後的反思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就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從而真正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挖教材,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將新的理念運用於課堂實踐,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和諧、高效的魅力課堂。高效是未來課堂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每一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他們的性格。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才是好課堂,能讓孩子們對所授知識感興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總之,讓我們的學生在新奇多樣、教師充滿藝術魅力的課堂中,找到無限的樂趣,真心喜歡上音樂課,讓音樂課堂成為孩子們精神上神往的樂園,也讓我們的音樂教育進入一個新天地。
⑶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
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間,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一起配合,不受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讓他們一起不時地迸發出新的火花。
其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可把過去居高臨下的做法改為與學生進行談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徵、興趣、個人愛好等特點,在教學中運用鼓勵語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他們的各種創造慾望來激發創造沖動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在開拓、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中實施。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大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及參與合作的能力,使音樂教學變得輕松愉快,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可以為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
⑷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構建正能量課堂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⑸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高度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已經列為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音樂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與創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從人的大腦結構看,左半腦進行的是邏輯思維,右半腦進行的是形象思維、創新思維。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都是右腦的功能,因此音樂能促進右腦開發,從而提升大腦創新能力。
2011版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思想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教學的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如何通過合適的途徑,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下面談談我這幾年在課堂中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發揮想像,激發創造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經常有老師評價這個老師把學生教「活」了,那個被老師教「呆」了。「活」與「呆」往往是思維空間的寬與窄。孩子是富於想像的,而想像是拓寬孩子思維空間的最佳途徑。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一門需要學生主動地聽、主動想像、主動表現的學科。在教學中,老師過多講解會阻礙學生的體驗想像。老師應簡化自己的講解,多提問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多聽、多想,主動體驗,參與創造活動。以《沃爾塔瓦河》為例,為了讓學生的想像不受約束,我在初聽音樂時並沒有告知標題,而是讓學生自己聽著音樂插上想像的翅膀。當音樂結束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感受到「神秘的宇宙」,有的是「森林之戰」,有的是「銀色的河流」。豐富的音樂形象正說明學生的想像得以發揮,思維也隨之飛舞起來。再次欣賞時,我出示了幾副圖,讓學生直觀地體驗「小溪、河流、森林、鄉村婚禮、月光下的水仙女」的音樂意境。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處於最佳狀態,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思考,激發出潛在創造力。
二、強調實踐,鼓勵創造
2011版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教學實踐和音樂創造放到了一個層面上,強調音樂實踐說明課堂中必須以實踐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音樂知識的學習應該從灌輸式的「以知識和技能為本」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得審美體驗,增強創造意識,發展創造能力。曾經有段時間我讓學生自製樂器,心靈則手巧,動的是手,練的是腦,自製樂器,培養的正是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課堂中,我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欣賞了英國的「破銅爛鐵」,中國達人秀的「蔬菜樂器」,並演示了自己製作的紙盒吉他,從簡單到復雜地給他們介紹了一些樂器的構造和演奏方法,讓他們分小組討論研究,引導他們循序漸進地在一定的難易程度上自己動手製作簡易樂器。學生興趣盎然,有的用雪碧瓶製作了沙球,有的用吸管製作了小排簫,還有的用玻璃瓶做的排鍾,我請學生用自己製作的樂器嘗試演奏,在此活動過程中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創造樂趣,更加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在課堂外,我盡量找一切機會讓學生多實踐,正好我們學校有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以往都是特長生參加得多,並且請專業老師輔導,而且很多節目是照搬下來的。所以我們和學校商量後,決定原創的節目在打分時會給一定加分,鼓勵學生自己創新,事實證明,學生很樂於自己譜曲,編舞,編排小品。很多非特長生加入進來編排節目,很多環節的設計老師也意想不到,學生的積極性得以提高,整體素質也逐步提高。
三、創設情境,表現創造
音樂這門藝術,很多素材內容不是來自學生身邊,有時間也有空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陌生遙遠,很難激發他們的興趣。老師需要創設美、智、趣的情境,將教學內容還原到產生知識的原發情境中。《當兵的人》這節課中,我首先播放視頻,帶學生走進軍人的軍營生活,感受軍人的精神。然後請學生站起來隨樂踏步,體驗進行曲的行進特點,請他們大聲跟我念」一二三四」口令,要求他們聲音注意高位置,聲音要整齊飽滿,表現出軍人的氣魄。並且讓學生談談軍人有哪些地方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當說到軍人站坐姿都很筆直時,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在學會歌曲後,我請學生聯系歌曲內容和主題思想,啟發他們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有的學生自編舞蹈為歌曲伴舞,有的學生用吹口哨的形式為歌曲加上引子,還有學生自己在歌曲中加入了beatbox,學生興致盎然地展示著自己的創意,情境的創設,藝術氛圍的渲染,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自主而快樂地表現創造。這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激發了他們審美創造的慾望。
綜上所述,老師要在音樂課堂中,通過多種途徑,發展學生想像力,鼓勵學生多實踐,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讓學生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領悟音樂內涵,逐步培養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
⑹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活起來
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而現在的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一般是通過各種動作來表現的。近幾年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當中,構建了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音樂課堂談下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一、創造「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和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樂動」。音樂作品是靠音樂語言來表達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等。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欣賞教材,雖然加了一些解說詞,但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力圖營造一個與音樂相符合的環境氣氛,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隨音樂「動起來」。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而是音樂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賽跑時,我選出兩位動作好表現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餘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熱烈歡呼、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教室,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不同音樂內容,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二、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路、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音樂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音樂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鼓勵、寬容為主。
三、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通過小兔急促的敲門聲,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語氣、速度要怎樣表現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幫助小兔的呢?。對旋律也添加了處理,對歌曲的樂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對比處理。這些都讓學生順暢地把情感用文學語言、音樂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教學,學生們體會到了自編、自創、自娛的創造樂趣,獲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了比常規教學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改編故事來改編歌詞,如:森林中小兔除了會被獵人追趕,還會被什麼動物追趕呢,或者小兔還可以向什麼動物求救呢等等。由於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具備了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創作心境,新改編的歌曲很快出來了。採用了此種教學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去自由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節奏和旋律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後,無拘無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在小學音樂課中,能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提高音樂的整體素質。
四、在「自主、合作、創新」中創造美。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小學生由於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音樂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總之,在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形式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變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引導、協助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作品,更好地發揮音樂作品的能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⑺ 如何營造開放性的小學音樂課堂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音樂是一門特殊學科,它不單單是理論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藝術。音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因此,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於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部門調查顯示:教師談話或授課時音調適中、語氣親切,能根據內容情感調控說話的節奏,學生在這樣的言語狀態下能保持學習興趣;反之就有60%的學生產生反感。因此,音樂要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將音樂藝術與教育藝術相結合。
二、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因此,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結合起來。教師要創設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三、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對音樂語言處於感知的初級階段,對較為抽象的音樂表現形式難以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唱《國歌》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手捧獎杯,仰望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視頻,使學生如臨其境,被這動人心魄、扣人心弦的樂曲所渲染,使他們親身體驗國歌韻律的神聖和庄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大量的圖片、掛圖以及密密麻麻的板書,既繁瑣雜亂又浪費時間,而且給學生以孤立、缺乏聯系的印象,而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這些弊端,並且節省板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內能輕松學到更多知識。
3.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多媒體構建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並作用於學習過程。在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課堂有了全新的感覺,多媒體按人腦對信息的處理程序,由點及面地把信息串聯起來,突出重點,分析難點,為學生的思維搭設了階梯,為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突破。
四、注重音樂實踐
1.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2.合作性音樂實踐活動。合作學習要求全員參與,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互相合作,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資源得到共享。 葉聖陶先生指出:「合作,就是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不能各行其是。」為了增強小組合作,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例如安排二年級《龜兔賽跑》音樂故事表演時,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綜合分組,合理安排組內小兔、烏龜、小熊等角色分工。這樣合作學習才能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相互配合,促進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樂實踐活動。探究性學習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學生以自由。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教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合作、實踐、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小雨沙沙》中,學生在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情形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讓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哪組學得快、合作得好。教師適時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後,可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五、注重教學評價
《新課標》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環節。評價要著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所以,要更關注過程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加實施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我們就要積極給予肯定。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長期的努力、探索與實踐。創設一個能讓學生學得「多、快、好、深」的課堂,是我們音樂教師長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