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班音樂兒歌《我要長大》教案
活動准備:
1、小朋友小時候的衣物。(如:孩子們小時候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現在的衣服。(如:孩子們現在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理解詞語:大、小。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己長大了。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自己帶來的衣物,請幼兒找找哪些東西大、哪些東西小,感知大與小。
教師:今天,你們帶了自己小時候的衣服和小時候的衣服來幼兒園,你們現在看一看小時候的衣服和現在的衣服有什麼區別。
1、引導幼兒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感知大與小。
教師:小朋友們可以試一試穿一下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看看是什麼感覺?
二、幼兒通過欣賞兒歌感知自己長大了。
1、展示幼兒帶來的小衣服。
教師:這些小衣服現在能穿嗎?
教師:為什麼穿不了了呢?
教師:那小襪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嗎?為什麼不能穿呢?
教師:哦!原來我們長大了。
2、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就要念一首《我長大了》的兒歌給小朋友聽一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兒歌里說到了哪些東西變小了?(出示相應的實物)哪些東西變大了?(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讀兒歌。
四、幼兒講述自己長大了的變化。
教師:我們長大了,還有什麼方面發生了變化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教師:那個小朋友願意上台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發現哪些變化?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把兒歌念一遍。
五、收拾教具結束本次活動。
② 我要 音樂 鄉間的小路 教案
一、唱唱跳跳復習導入。
1、教師帶領學生唱跳著《校園的早晨》進教室:跳到自己的位子後跟老師站著原地邊唱邊跳。
導語:同學們,剛才我們演唱的歌曲是《校園的早晨》,這是一首(校園)歌曲,沒錯,你們還知道哪些校園歌曲呢?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同學們知道得真不少,那麼什麼是校園歌曲?它又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音樂之旅吧!
二、台灣校園歌曲時代
1、介紹:(師生分角色讀)上世紀70年代中期,台灣大學生在鄉土文學的影響下,出現了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熱潮。校園歌曲就此誕生了。
導語:隨著校園歌曲在校園中的傳唱,涌現了(多媒體依次出示):《蘭花草》《捉泥鰍》、《外婆的澎湖灣》《流浪漢的獨白》等大批作品,在校園中廣泛傳唱。這個時期是台灣校園歌曲的鼎盛時期。校園歌曲也被稱為 「校園民歌」、「現代民歌」、「樂府民風」。校園歌曲在台灣常被稱為校園民謠。
2、點歌台:同學們,現在我們就來聽聽比較有代表性的《外婆的澎湖灣》。
(片段)
3、介紹葉佳修:導語:同學們,這個時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領軍人物,他就是——(葉佳修)?剛才我們欣賞的《外婆的澎湖灣》就是由他作詞作曲的,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觀看藝術人生訪談葉佳修的MTV資料)。他是著名的創作型歌手,他的好多作品到現在都在廣為傳唱呢!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鄉間的小路》也是他作詞作曲的,讓我們一起聽聽他親自的演唱。
三、復習豐富《鄉間的小路》
1、(示譜)學生復習歌曲:同學們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學過了,讓我們跟著伴奏音樂完整地復習歌曲,同學們要注意歌曲的演唱順序。
2、同學們,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教師總結:共三個部分,一三部分相同;(出示1和3)
3、色塊填充:
A、同學們看歌曲這里的藍色塊處,請你選擇合適的節奏型,拍一拍,奏一奏。(示節奏型)
B、學生分組討論選擇,逐一拍節奏,我們先選擇這種來填充。多媒體出示統一用「XX X」和「XX XX XX XX X O」
C、除了可以用手拍出來,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打擊樂器來填充。拿出雙響筒,學生練一練。
D、為了節約時間,前面都相同的部分就不唱了,我們選擇第三部分第二段歌詞來演唱。兩組用打擊樂器伴奏,其餘學生演唱。
4、解決第二部分:同學們配合得真不錯,但是老師覺得還是有點單調,如果第二部分我們用豎笛來伴奏,看看是不是更熱鬧一些呢?
A、出示豎笛譜,學生一起練習
B、跟著第二部分伴奏音樂:一半學生演唱一半豎笛伴奏
5、解決演唱形式:
A、同學們,《鄉間的小路》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啊?
B、是呀,《鄉》唱的是一幅牧歸圖。它向我們描繪了浪漫,愜意的夕陽景象。那麼運用怎樣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動地表現出來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C、學生討論:領唱、齊唱、獨唱、合唱(輪唱)。同學們說的都可以,那麼第一部分就用領唱的形式,誰來領唱呢?
6、表現歌曲:一個人領唱第一部分,一人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第二部分請一半學生齊唱,另一半學生用豎笛伴奏。第三部分,兩組學生用打擊樂伴奏,其餘的邊演唱歌曲邊徒手伴奏。注意演唱的順序。
四、大陸校園歌曲時代
1、導入聽《同桌的你》:同學們表現得很豐富,很投入,下面讓我們再來聽一首歌,歌名是什麼?它是不是校園歌曲呢?(聽)
2、介紹:受台灣校園歌曲的影響,80年代中期,大陸也開始流行校園歌曲,比如我們熟悉的《校園的早晨》、《童年》、《玻璃杯》等等。剛才我們欣賞的《同桌的你》被大學生們稱為當年的「畢業歌」。
3、吉他介紹:同學們有沒有留意《同桌的你》的主奏樂器是什麼?
1. 圖片認識吉他
2. 同學們,那個時候,經常會在公園里、各大院校的舞台上、校園的青草地上,聽到吉他的彈唱聲……浪漫自在又溫馨!木吉他是校園歌曲的主要伴奏樂器。今天老師也想用吉他伴奏演唱一首《童年》。
3. 出示歌詞,教師演唱。聽完後總結:老師唱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跟著唱了起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過過癮吧!
4. 學生跟著吉他分句學唱歌詞。
5. 老師用吉他伴奏學生演唱《童年》
4、表演
同學們唱得還可以,現在我們加入一些聲勢動作表演一下。會捻指嗎?練習捻指,出示節奏,跟著節奏練習。現在那起沙球一起練習,沒有沙球的同學徒手練習,節奏也是這樣的,拍手呢,練習拍手。
A、出示節奏譜子:沙球(拍手、捻指) X O X O
B、分工:一組捻指,一組用沙求伴奏;還有一半拍手,跟音樂齊唱
5、表演唱《童年》
五、總結
1、總結歸納:今天我們了解了校園歌曲的發展歷程,對校園歌曲有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校園歌曲?校園歌曲有什麼特點呢?(依次出示問題)
2、學生討論總結:校園歌曲:由學生們創作或學生傳唱的一些描寫他們思想感情、反映校園生活的歌曲。
校園歌曲的特點:輕松活潑,清新自然,旋律簡單優美,歌詞直白,給人美感,易學易唱,貼近生活。
同學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來了,桃紅了,柳綠了,田間盪漾著新苗的歡笑,神州大地一片生機!同學們,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擁有純潔美好的校園生活,能在祖國媽媽的環抱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燦爛!相信我們綠色的祖國到處開滿幸福之花!
七、下課
伴隨著音樂走出教室。
③ 音樂課我又一雙小小手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准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
只會幹活,不會開口。
二、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只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秘狀)小朋友,手指在說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說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說,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裡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游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啟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復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著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④ 中班音樂我幾歲教案結束部分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體會兒歌段落停頓與壓韻的感覺。
2、知道一年中有12個月的含義,初步獲得年與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齡,並能用相似的數來表徵。
活動准備: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1、幼兒看掛圖,提問:
(1) 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
(2) 有沒有看見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動作?
小結:這些小朋友的五根指頭排排站。
2、師用輕快的語調念「兒歌:《我幾歲》」 聽一聽,你在兒歌中聽見了什麼?
3、問問幼兒幾歲。請幼兒學念時,根據各自的年齡做出手勢。
4、大家一起念兒歌,把手舉高,看看大家是幾歲(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內容)。
5、請幼兒上來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