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有些教師的教學卻使學生厭惡音樂,不喜歡上音樂課!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局?這一現象,使我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一、對學生情況掌握不夠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對音樂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便是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越大,也就越沒有興趣。難怪那些被世人公認為美妙的音樂,在某些學生聽來也是不屑一顧,「無動於衷」的。
二、教學模式單一
添鴨式的滿堂灌,單一的「問答式」、「聽說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一般顯得很有秩序。學生在課堂中是「一潭死水」。
三、教學手段單一
有些教師以自己為主,以教代學。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師的音樂課,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幾十遍,學生是聽會了,可他還沒有停的意思,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四、教師缺乏感性,忽略學生的感受
從感性這一概念仍然有感覺和感受之分,感覺是被動的、無情的接受,而感受則是主動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學習音樂時,不論學生有沒有興趣,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會打開錄音機讓學生聽音樂,使學生常常處於不情願的被動階段即感覺階段。由此看出施教者從主觀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動、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處於被動狀態,停留感覺階段。
以上現狀,我們能看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不協調,教師主觀認識的偏頗以及實際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學生與學習音樂之間的障礙,也就是學生對音樂沒有興趣的根本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尋找那條「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的紐帶——興趣,巧妙地將學生與學習音樂拉近,連接在一起,排除障礙,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第二部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策略
一、對音樂興趣的理解和意義
1、興趣和音樂興趣的含義。興趣,它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肯定的情緒態度。音樂興趣是指個體對音樂或對音樂的某方面內容具有積極和肯定性的積極反應,這種反應是與個體對音樂的情感相聯系的。一般說,這種持久的興趣,有助於推動人深入鑽研和努力學習,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如缺乏這種品質,就容易風異思遷,難以長進。所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
2、興趣的意義。小學生的音樂興趣都具有容易激發,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穩定的心理傾向。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既可能是建立音樂興趣的時期,也可能是轉移音樂興趣的時期。由於音樂興趣是小學生音樂審美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師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激活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學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鋪墊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技能基礎、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談話、觀察、演唱等說法,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感受力和表現力以及個別擅長等基本情況。根據這些實際情況來制訂自己的教學,為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作鋪墊。小學生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的並富有情趣的事物。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前要充分准備好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教學中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樂學。
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
(一)、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發自人內心深處的吶喊」,通過讓學生感受音樂來了解哀心、樂心、喜心、怒心、敬心、愛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1、情景創設,讓學生感悟音樂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反映。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探討對「情感」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你一句,他一句,熱情高漲。通過由易到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的音樂的興趣,強調音樂與情感的聯系。
蘇霍姆林斯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經驗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現的越明顯、越具體,對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採用情景教學,我嘗試用「感知—理解—深化」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感知創設畫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第二階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領會感情時,抓住影歌相同之處,從圖影導課,把歌曲與圖影融為一體。
第三階段:深化—再現情景、豐富想像,深化感情。
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教學,學生很快在聽二胡獨奏曲《賽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快樂的感覺;聽箏獨奏《戰台風》時學生說出了「緊張」;聽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時學生感到了凄涼和傷心。學生從沒有想到音樂裡面會有這么多的情感因素,上課時頓時變得活躍起來。音樂課能不能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是不需要去猜測的,只要教師能讓學生把注意力投入到音樂之去,學生就會馬上感覺到一種情感之流在不斷的動力,學生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音樂的理解力。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實例。一位教師上一堂欣賞課為主要目的的音樂課,他首先強調了欣賞課的重要性,接下來整堂課就是進行聽樂曲的練習,沒有讓學生自己了解所樂曲所描述的感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反應很被動。當聽課者問及為什麼這樣上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大學里老師就是這樣給我們上課的。」他還表達了一個非常好的願望:「讓學生多聽欣賞曲目,為學習音樂打好基礎。」顯然,這位教師把專業音樂訓練中的「欣賞課」依樣搬到普通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來,顯然是行不通的。
學生如果連最起碼的「情感」二字都不清楚,談何欣賞力,更如何樹立起對音樂的喜愛呢?
2、理解歌詞,感悟音樂
許多音樂教師,尤其是上些農村的音樂教師都比較喜歡把歌曲直介面授聲傳,差不多會唱了就行,也不會去讓學生弄清歌詞含義課就上完了。出現的問題是一部學生會,一部學生不會,長期以往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直線下降。現行的小學音樂教材強調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維度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內含,不能含糊過關。
3、理解歌詞的具體步驟
第一、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主要能讓學生獲得內在愉悅,以及教師或其他學生所給予的外在的積極肯定的強化。所以要依託感情共鳴,利用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情緒反映,引導學生對優秀的音樂作品產生興趣。
第二、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映。通過學生自己讀詞、品詞,同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音樂作品的情感必須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映。
如教學《我愛我的家鄉》時,通過讓學生讀歌詞,從歌詞中了解我們美麗的中華民族,了解自己的家鄉,樹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他們不由自主的想唱好這首歌曲。讓學生理解《故鄉戀情》的歌詞了解「千佛之國」的泰國,學生通過閱讀、交流感受到遠方遊子對故鄉的綿綿思緒,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帶朦朧的山水畫,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
通過自己的探索,我發現只要學生能自己參與感受,那這節音樂的教學效果就會特別好,所以在歌詞理解這部分教學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必不可少的。
(二)、運用實踐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1、語言性實踐教學的探索
在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採用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學生也能非常快的就學會歌曲。但這一教學方式造成的後果就是有的學生喜歡音樂課,有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有的學生能很快接受知識,有的學生就比較困難。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務必造成能力稍遜一籌的學生對音樂課的厭惡。
學習《新課程標准》後,我嘗試充分運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發現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採用講授法時我注重啟發學生積極動腦,並根據學生的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做各種各樣的練習。運用談話法時注重因材施教,提出的問題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討論法進行教學時,使學生更加的發揮了他們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發現法,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等途徑自主實踐、自行學習知識,調動了每位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楊柳青》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搜集相關的江蘇民歌,再讓學生自己探討自己搜集的資料,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感悟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受我們江蘇的變化與發展,讓學生領悟歌曲的魅力所在。
語言性實踐教學時要注意:
第一、向學生提出研究或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啟發誘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對學生提出質疑與答案進行驗證,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
第三、對結論修改、補充,總結。
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圍著教師單一的「學」,讓學生和老師真正的做到了互動,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創造一種良好的研究問題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活躍,情緒旺盛,並培養他們既發揮個體獨立研討,又培養共創共生的團隊意識,養成合作共享的人格品質,讓學生在自主中翱翔於音樂的天空。
2、創作性實踐教學的探索
在新課程里,創造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一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了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是能調動學生對學習興趣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教學《春曉》時,通過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寫、自己畫、自己動、互相論等方法,使學生陶醉於自己的創作中,使學生們感覺到創造就在身邊,在學習里、在生活里,並不「高深」,並不「難以觸及」。
3、創作時具體步驟
第一、確立創作內容。創作的選擇是創造性實踐教學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好的創造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可以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可以激勵學生創造的信心,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價值性、興趣性、實踐性、挑戰性、實際性、可創造性。
第二、確立創作形式。音樂的創作形式要根據內容和實際情況,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個人創作、小組合作和集體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獨立的思考、收集等活動獲得的知識技能。
第三、形成結果。
第四、表達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信息互動、情感互動、思想互動、方法互動,達到資源共享、歡樂共享的目的。
同時我們的創作教學要生活化,這樣就會極大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如:為歌曲創編動作。如歌曲易於用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這一課時,我想方設法啟發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想像,創編出了優美的舞蹈動作。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創編出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唱「飛到西來飛到東」時許多學生都用雙臂模仿飛翔的姿勢,或前後飛、或左右飛、或旋轉飛;唱「不吃糧食不吃菜」時有的同學雙手晃動,有的同學單手晃動,好像在告訴別人,小蜻蜓不吃糧食也不吃菜;學生對自己創編的動作特別有感情,因此練習起來也很認真。 為歌曲改編歌詞。在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時,當學生唱會了歌曲後,我便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粉刷匠》的曲調創編歌詞。經過小組討論後,有的同學將歌名改為《我是一個值日生》:我是一個值日生,工作很負責。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乾凈。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飛舞忙。哎呀我的兩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學創作的卻是《我是一個好學生》、《我是一個飛行員》、《我是一個小警察》等等。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曲,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一個同學唱完自編歌詞的歌曲後,其他同學都爭先恐後地要把自己創編的歌詞唱給老師和同學們聽。「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設計」是從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它既是一種教學觀念,又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考察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尺度。
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造性教學,鼓勵學生在創造時更注重體驗創造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真正做到「以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為目的,使學生成為全面的、高素質的現代人。
(三)用律動教學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過去的教學中,由於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方法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動的相對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音樂律動能力較差。新的小學音樂教材的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針對這些特點我嘗試著在課中穿插律動音樂教學。
1、做中學。如:在教學《認識打擊樂器》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敲一敲、聽一聽,讓學生既成為探究者又成為表演創作者,讓他們在做中學到知識,體現師生的互動。
2、樂中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現代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一切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都以讓學生喜愛音樂為最終目的。如:在教學《幸福拍手歌》時,我讓學生進行拍手打節奏的同時,讓學生還嘗試用跺腳、拍凳等手段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標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節奏教學,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巧妙讓學生用生活中熟悉並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讀節奏,在快樂的小動物叫聲中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使學生輕輕鬆鬆地在游戲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節奏教學,既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玩中學。一個健康小孩都喜歡玩,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去「玩」音樂。如:在《憶江南》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介入,我讓學生好似身處江南,在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中讓學生玩的開心,讓學生在玩中學得知識,讓學生在玩中享受音樂。游戲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喜歡玩的活動之一。用游戲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唱新歌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取知識,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充分體現了「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噠》的教學,重點解決含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我先帶領學生玩母雞捉蟲的游戲,接著母雞吃飽了,我又和孩子們玩起了母雞下蛋的游戲,問學生:「你們知道母雞下了蛋很高興,它是怎樣叫的,請學生模仿老師,咯咯咯咯 噠,這樣學生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主動的做中學、樂中學、玩中學,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樹立的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四)用豐富的演唱形式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節課如果全部用齊唱的方式教學,學生會感覺到很枯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能採用豐富而多彩的演唱形式來解決。通常可以採用合唱、齊唱、獨唱、分男女唱等形式,我們要注意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藝術的精髓並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的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好的音樂效果。」由此可見,歌唱教學中要處理好情感與技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教學中,教師有感情的范唱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學生對歌曲情感等表現要素的分析,增強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運用各種手段表現歌曲,有助於學生恰當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選擇優秀的中外兒童、民歌,積累一批歌唱曲目。教學中教師盡量要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同時應注意發現和鼓勵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2、在歌唱教學中進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的訓練
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要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教學中,都是要經常關注學生的嗓音保護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地演唱的同時,對於變聲期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採用其他方式參與音樂活動。
(五)讓多媒體的介入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最直接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時它的直觀性能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力。
1、示範。為學生提供音響對比材料,便於學生模仿和訓練。教師要採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
2、比較。為學生提供音響對比材料,指導學生分析比較。如:學生欣賞抽象音樂《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時,如果只採用掛圖簡單介紹樂器和情景聯想式的欣賞,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而且效果也不會太好。但利用多媒體教學既有生動的圖像,又有完美的聲音,學生對所學內容也就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3、音畫結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把音樂與畫有機結合起來,做到音畫同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體驗音樂作品,引起聯想,增強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傳統課堂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變得簡單,使抽象的音樂知識生動化,讓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激發學生求知慾是有積極意義的,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新課程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聯系社會、聯系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探索、實踐、活動。通過我在音樂教學方面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從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們的音樂課增添了生機和樂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對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教學方法內容豐富、樣式多樣,我將繼續探索和學習,使音樂課更加精彩。
②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音樂課興趣的研究階段性總結
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學家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可見,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著重要作用的。那麼,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起到這個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和發展對音樂的興趣。本文旨在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並參考部分音樂教學論文和專著而成。以如何提高初中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為主題,較淺顯的做了幾個方面的敘述和探究。 關鍵詞:素質、興趣、創新、效率引言初中生正好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始初步形成,並逐漸轉向成人。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然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更是音樂老師刻不容緩的職責。那麼,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該怎麼樣更好地讓自己的學生喜歡音樂、喜歡課堂呢?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 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中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需要精心的培育和塑造,而音樂教育是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對學生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等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 (二)音樂教育與情意素質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音樂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是情感的培養,是個性的發展,是培養學生情感、思維、興趣、氣質、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好幫手。音樂是一門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優美健康的音樂,常使人產生一種高尚、正義、靈魂升華的情感,使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增強奮斗的自信和力量。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欣賞、器樂演奏、歌曲演唱等都能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無限的想像和聯想,獲得音樂所表現的思想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陶冶和培養。如演奏樂曲或表演節目,在不斷訓練的音樂實踐中,學生不僅學到了音樂技能和技巧,更培養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以及刻苦學習的毅力,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意品質。這種品質會賦予他們對學習的高度自覺和責任心,使學生會思維、會求知、會生存,對他們以後事業和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三)音樂教育與智能素質 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最基本的音樂教育,而音樂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現代神經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左腦具有邏輯思維功能,右腦具有形象思維功能。右腦一般又被稱為音樂腦。音樂教育平衡發展了左右腦,對開發右腦,發展人的形象思維、創造思維,提高人的智能素質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事實上,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愛好者,如孔子、馬克思、列寧等,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死亡的催發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比如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的互相協調和配合,不僅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而且還能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的刺激也就越大,從而使大腦更靈敏、更聰慧。音樂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 (四)音樂教育與身心健康素質 科學實踐證明,音樂能增進健康,醫治疾病。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是緊張而忙碌的,如果課間能讓他們聽聽輕松愉快的音樂,就有利於放鬆大腦神經,使他們在課堂上精力更集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總之,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卻遇到過不少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成了我的一個不能釋懷的疑問,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那麼究竟怎麼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我總結出了一下的幾點經驗: (一)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麼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麼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並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症的好葯,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誇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並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三)用優秀的流行音樂激發學生 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慾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大部分的初中學生都比較喜歡現在正在流行的音樂,我們音樂教科書中的欣賞歌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傳統的優秀作品,不夠具時代感,和我們現在的學生所接觸的音樂風格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學生都很喜歡周傑倫,我們就不要否定他,他所演唱的《蝸牛》一曲就曾被上海市吸取為校園歌曲,我們可以通過借蝸牛的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來教育學生踏踏實實做人。另外,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教師通過各種演出或個人表演展示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你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學生才會崇拜你,進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並自覺得向著教師學習。 (四)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欣賞重整河山待後生一課時,我先設置了幾個小問題讓同學在欣賞中找出答案,如:為什麼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現了人們什麼樣的心情?為什麼月圓之夜人不歸?為什麼花香之地無和平?我讓同學們展開討論,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時我還把幾個小題分到幾個小組,每組選一名代表大批前面來講,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此時教師再及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寶貴時光努力學習,立志成為將來對祖國的有用之才。 (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 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等。 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 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數學校里的這方面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路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路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六)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 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課上時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不管是欣賞課,還是唱歌課,都可以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取捨然後選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課下可由教師或音樂課代表組織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 贊可夫認為: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就會厭學。興趣不到著迷的程度,就不產生靈感,更別談思維的創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慾望,其次為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並努力從事發現、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從而要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 三、結語音樂教育的過程也是智育教育的過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的、更好的完成音樂教學,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教師才能真正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③ 如何培養小學音樂教學的興趣論文
小學的音樂課堂不再是過去的傳統教授式教學,而是將培養學生興趣作為先專導,在興屬趣的前提下恰當的滲透問題意識,培養他們一邊練習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最後通過親身實踐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使它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以保證學生欣賞和學習能力的快速提升。而音樂學科的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是不同的,有很大差異,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就是興趣的培養
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⑤ 如何培養小學音樂學生核心素養論文
音樂是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而音樂教育則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的途徑。步入二十一世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向音樂教育發出新的挑戰。小學的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環節,對小學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維、創造力的開發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中發怎樣促進小學生的音樂素質的提高呢?現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傳統落後的教學觀念
在農村的小學音樂教育中,仍然受著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中主要以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為主,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是教師的主導為主,極少以學生的作為學習的主體;並且在小學的教育中,音樂課是不被重視的,雖然我國已經大力的推行素質教育,並對音樂課程的改革,但這些對農村的小學教師的觀念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仍然採用傳統的片面的分數評價為標准,對於音樂教學更是不重視,以為人人都可以教音樂,導致音樂教學的質量一直不高,面對新形勢下的音樂教育的挑戰,應當轉變傳統的音樂教育的觀念。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往往老師在教學中採用機械的教育方式,經常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喜歡學生音樂課上的活潑勁,以為這是在擾亂課堂,嚴令大家做好,只注重書本的知識,而缺少對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更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了,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音樂的興趣,並善於保護和培養。在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喜歡音樂,但唱起歌來就是表現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時,我一邊鼓勵她,一邊教她怎樣唱好一首歌,保護他對音樂的興趣,人也變的自信多了。
三、注意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可見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審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的素質。因為音樂是抽象的聽覺的藝術,要注意培養感知的能力來提高審美能力;音樂是充滿情感的藝術,字里行間都表達著濃濃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樂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的表達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的能力的提高。
四、運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總是讓學生隨著錄音帶學唱歌,有條件的可以用電子琴或是腳踏風琴教唱,但這些都是圍繞著課本再轉,沒有什麼新鮮的教學的方式。在一些優秀的音樂公開課中,運用了許多切合實際的靈活的教學法,打破傳統的枷鎖,編創出具有特色的教學的方法。我個人以為是很值得推廣的。比如一些運用游戲的教學法,比如用跳蹦蹦兔,來學習節奏、魚咬尾的方式來記歌詞等等,都是很好的邊做游戲變學歌曲的好方法;除此之外還要回歸到教材當中,吃透其中的要點,並將知識進行串聯起來,做到推陳出新,提高教學的質量,不知不覺中使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我們都知道小學生處在智力發展的初級的階段,所以每個人的音樂的才能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詳細認真的引導,在對學生的學習上要一視同仁,對待學生的才能天分上則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長足有效地發展。
五、注意將音樂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
音樂是一種很高雅的生活藝術,它是源自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它也是承載著歷代文化的精華。《音樂課程標准》強調:「音樂教育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空洞地灌輸音樂」。在一些重大的節日中的音樂都是很具有幾紀念意義的奧運會的主題曲《我和你》,輕緩的音樂讓整個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團結在一起,開闊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懷包容著世界各組的兒女,是一種無形力量,吸引著人們的心田。聆聽這樣的音樂可以舒展我們的身心,感受那豪邁的溫柔的氣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樂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創作,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操練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的素養。
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設施促進學生音樂素質成長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等技術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它作為新興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將視覺和聽覺一體化的傳播功能。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身體的各個感官都非常的敏感,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音樂,我們怎麼樣運用好這些先進的技術輔助音樂教學呢?在音樂課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學生可以一邊聆聽音樂,一邊可以欣賞相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除此之外還要將音樂的器材充分的運用到歌曲的創作拓展中,激發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創新能力。
⑥ 淺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利用合作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合作性學習是小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合作意識群體意識。現階段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逐漸被各科教師所採納,實踐表明,與各自學習的班級教學方式相比較,學生通過合作性學習之後,在反應速度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學習的度,以不斷提高合作性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音樂教師可以改變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通過合作性教學,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型。 在小學音樂合作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效。首先,在合作性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時應該注意對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保障每個人都在小組內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對於一些需要學生自己討論的問題,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自由討論,整合小組的意見,在班級中發言。 通過這樣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每個小學生都有話可說,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加深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其次,小學教師在採取合作教學時,應該注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注重師生互動,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音樂本質上是一種自由的藝術,過分壓抑的教學環境並不是音樂教學的本質,合作性教學方式是增強課堂活力,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方式。 二、構建趣味性教學情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構建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音樂學習情境,構建一種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經過情境發生的過程,同時掌握了必要的知識,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培養了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形成一種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的教學情境,把娛樂性的教學方式引進課堂。音樂作為一種生活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小學逐漸注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設立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藉助於圖片、實物、模型以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造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小貓釣魚》這首音樂時,可以先用向學生播放有關於《小貓釣魚》的各種視頻動畫,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在課堂上營造出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進行討論,或者分角色表演,將抽象的音樂理論課講授轉變為形象生動的課堂,以更加形象地講授幫助小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比如,在教授《小雨沙沙沙》這類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而又較為活潑的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己設想自然環境,然後將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種景物形象,諸如小雨點、花、草、魚等,在音樂的演奏中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真切的體會歌曲中的各種形象。 三、綜合多種教學策略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性和目的性不強,教師要想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掌握必需的音樂知識,就必須注意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在於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音樂中感受生活,體味快樂。為此,在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單純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以及相關唱歌技能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在自身的實踐和與同學、老師的互動中,掌握相關音樂知識,提高其音樂素養。 首先,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給創造可以體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成果的成功體驗可以變成小學生下一步學習的動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學完一首歌曲之後,讓學生們組織合唱表演,然後錄製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並對他們的表演結果給予肯定,讓他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努力學習音樂的成就感。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心理上的快感,不要過分的用課堂紀律去約束小學生的行為,因為大多數小學生都有著自由、活潑的天性,強制性紀律的規范會壓抑學生的天賦,而且會逐漸降低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經常播放一些他們自己喜歡的歌曲,讓他們享受音樂課的學習過程。此外,還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比如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設置一些游戲環節,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知識,並逐漸領悟到音樂的藝術價值。最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的思想本身就是天馬行空,受各種規則的約束較小,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創作,以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總之,音樂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一種美的享受,音樂教師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美的傳播者,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注重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⑦ 音樂論文: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有些教師的教學卻使學生厭惡音樂,不喜歡上音樂課!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局?這一現象,使我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一、對學生情況掌握不夠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對音樂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便是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越大,也就越沒有興趣。難怪那些被世人公認為美妙的音樂,在某些學生聽來也是不屑一顧,「無動於衷」的。
二、教學模式單一
添鴨式的滿堂灌,單一的「問答式」、「聽說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一般顯得很有秩序。學生在課堂中是「一潭死水」。
三、教學手段單一
有些教師以自己為主,以教代學。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師的音樂課,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幾十遍,學生是聽會了,可他還沒有停的意思,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四、教師缺乏感性,忽略學生的感受
從感性這一概念仍然有感覺和感受之分,感覺是被動的、無情的接受,而感受則是主動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學習音樂時,不論學生有沒有興趣,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會打開錄音機讓學生聽音樂,使學生常常處於不情願的被動階段即感覺階段。由此看出施教者從主觀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動、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處於被動狀態,停留感覺階段。
以上現狀,我們能看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不協調,教師主觀認識的偏頗以及實際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學生與學習音樂之間的障礙,也就是學生對音樂沒有興趣的根本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尋找那條「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的紐帶——興趣,巧妙地將學生與學習音樂拉近,連接在一起,排除障礙,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第二部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策略
一、對音樂興趣的理解和意義
1、興趣和音樂興趣的含義。興趣,它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肯定的情緒態度。音樂興趣是指個體對音樂或對音樂的某方面內容具有積極和肯定性的積極反應,這種反應是與個體對音樂的情感相聯系的。一般說,這種持久的興趣,有助於推動人深入鑽研和努力學習,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如缺乏這種品質,就容易風異思遷,難以長進。所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
2、興趣的意義。小學生的音樂興趣都具有容易激發,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穩定的心理傾向。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既可能是建立音樂興趣的時期,也可能是轉移音樂興趣的時期。由於音樂興趣是小學生音樂審美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師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激活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學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鋪墊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技能基礎、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談話、觀察、演唱等說法,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感受力和表現力以及個別擅長等基本情況。根據這些實際情況來制訂自己的教學,為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作鋪墊。小學生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的並富有情趣的事物。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前要充分准備好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教學中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樂學。
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
(一)、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發自人內心深處的吶喊」,通過讓學生感受音樂來了解哀心、樂心、喜心、怒心、敬心、愛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1、情景創設,讓學生感悟音樂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反映。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探討對「情感」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你一句,他一句,熱情高漲。通過由易到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的音樂的興趣,強調音樂與情感的聯系。
蘇霍姆林斯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經驗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現的越明顯、越具體,對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採用情景教學,我嘗試用「感知—理解—深化」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感知創設畫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第二階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領會感情時,抓住影歌相同之處,從圖影導課,把歌曲與圖影融為一體。
第三階段:深化—再現情景、豐富想像,深化感情。
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教學,學生很快在聽二胡獨奏曲《賽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快樂的感覺;聽箏獨奏《戰台風》時學生說出了「緊張」;聽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