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優化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策略
音樂欣賞抄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的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如何採用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和優化我們的欣賞教學,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 課題.本文從四種教學方法入手,對"優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1.語言渲染,激發學生的音樂欣賞情趣;2.圖譜、色塊,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 能力;3.律動表演,促進學生的音樂表現力;4.律動表演,促進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通過靈活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
Ⅱ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小學音樂課聆聽習慣
一、在組織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1)在音樂節奏中進教室
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讓學生按照音樂的節拍,並踏著整齊的步伐進教室,或按照音樂的節奏自由表演,強調學生聽音樂並注意節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按要求進教室,我就有必要請學生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進教室聽音樂的好習慣。
(2)師生問好
上課時,我與學生問好都有固定的音樂,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音階表示坐下,要求起立與坐下都要做到「靜」、「齊」、「快」,師生有表情地唱問好歌。
(3)用身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聽音樂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緒。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於低段學生,我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學生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學生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
音樂是聽覺藝術,必須充分利用耳朵,充分體現藝術美,所以它跟其它學科不同,每一環節都要體現美。不僅要內容美、環節美、語言美,總之處處都要體現美。所以音樂課堂上很多語言都用音樂代替,學生聽音樂來行動。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歌曲演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合唱或是齊唱都需要建立在聆聽的基礎上,要演唱正確的節奏、音準等也必須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如果不會聆聽,就不能很好表現整個藝術作品。
(1)在學唱歌曲時,讓學生聽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緒。
(2)一邊聽歌曲,一邊加樂器伴奏或律動表演,臉部表現出聽到的音樂情緒。
(3)聽音樂默唱或跟著琴輕唱,耳朵聽音樂伴奏,輕聲的演唱,聽出自己的音高是否與伴奏相一致,讓自己唱歌不會跑調。
(4)聽自己演唱出的歌聲的音量及音準和其他同學的歌聲,是否和諧統一。
(5)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開始接觸合唱。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時,演唱前先明確二個聲部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在訓練中,我從一個單音、一個音程、一個和弦開始入手,逐漸過渡到聽一個樂句,再到聽一首樂曲。多聲部節奏訓練對建立孩子的多聲部的聽覺能力是快捷的一條途徑。從卡農式的二聲部節奏訓練入手,訓練聲部的穩定性,訓練聽覺對聲部的識別、跟蹤的能力,再通過不同節奏織體的二部節奏訓練加強聲部的獨立性和聲部間的合作能力的訓練,感受不同節奏織體交錯發聲的合作美。
歌唱的聽覺訓練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教師必須耐心地、扎扎實實地進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聽覺訓練,培養孩子們對旋律、和聲音響聽唱緊密相聯的聽覺能力,養成歌唱中傾聽的習慣。
三、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往往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我讓學生用舞蹈、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學生便更難做到用耳朵去傾聽音樂。因此學生興奮地手舞足蹈,課堂紀律比較混亂。在欣賞課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進行有組織地教學,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但是,孩子對於聽音樂還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我還要有意識地引導,教給一定的方法,在科學的方法中逐漸養成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1)閉眼靜聽
第一遍欣賞音樂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並充分發揮想像,設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要想體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傾聽音樂。這樣,學生才能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調性等因素逐漸感知,以至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溝通。在靜穆中,音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騰、泛化,那該是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課堂上,師生表面的「靜」深層的動--內心深處的感動,這何嘗不是主動參與呢?這恰似音樂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時無聲勝有聲。
(2)抓住音樂特點聽
任何一首樂曲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拍、節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個要素有不同的表現意義。每一首曲子由於重點要素的不同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我充分抓住重點要素引導學生傾聽音樂,並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音樂特點的感受,學生一定會有很大的興趣並且更專注地去聽音樂。
(3)有比較地聽
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樂節奏、音色、風格等等,我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的音色、織體、節奏、風格,有比較地聽辯,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喚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從而愉悅、輕松地進行音樂學習。漸漸地,學生就會更愛傾聽音樂,這便達成一種良性循環。
(4)有「方向」地聽
欣賞一首(一段)樂曲,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師有意識的,有方向的引領學生聆聽音樂,這樣他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學生便「聽之有物」,並且「耳聽腦想」,漸漸地就培養了學生傾聽的好習
Ⅲ 如何教學小學音樂欣賞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Ⅳ 談談為什麼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聆聽,欣賞與表現活動
音樂欣賞主要是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蘊含於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所吸引,並通過參與、體驗、表現和創造活動與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美國音樂教育家默塞爾與格連在《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指出:「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並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
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快樂地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我通過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模式,優化欣賞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嘗試了以下一些淺顯的做法。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
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安靜聆聽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學生逐步增加對各種音樂要素的敏感反應以及各種音樂要素相互作用後產生的藝術表現力,仔細聆聽起著關鍵的作用。那麼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安靜的聆聽音樂,發現和挖掘音樂中的音樂要素,在分析處理樂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現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並滲透於各個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身感受音樂的活動中積累知識,提高技能,這一點是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二、聆聽音樂,讓學生自由地「畫」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正如音樂新課標所說:「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一段音樂時,會讓學生邊聽邊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
三、激勵學生充分地「演」
音樂和舞蹈是擅長抒情的藝術,舞蹈在創作表演過程中總是離不開音樂的。舞蹈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情緒、旋律等,它具有可視性,能更直觀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釋音樂,使人更容易感受、體驗、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欣賞、感知音樂的目的。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例如,在欣賞《打字機》時,請學生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模仿各種各樣的打字動作,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在用打擊樂來表現樂曲速度的快慢。還可以結合故事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進行情節性的故事表演。在欣賞《鴨子拌嘴》過程中,當學生知道樂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窩、鴨子拌嘴、鴨媽媽勸架
、友好回家,老師提問:「根據這四個情節,怎樣表演?」學生說:「老師扮演鴨媽媽,兩個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鴨。」然後集體逐段討論,逐段表演。接著,請小朋友以三人為一組分配角色、戴上頭飾。音樂一起,全體學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來。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體學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力。再如《胡桃夾子》,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全身心地投入在感受和體驗的音樂表演氛圍中。
四、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巧妙地運用於教學中
音樂欣賞課,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過聆聽去辨別、去感悟、去想像,通過眼睛去發現、去尋找、去進行創造性體驗。這種讓學生既看得開心又聽得過癮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若運用得巧妙,是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如《西洋管弦樂器組中的木管樂器組》一課,知識性和欣賞性都很強,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大了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採用了多媒體電教手段:將木管樂器組的樂器變成了四兄弟,它們一個一個地出現在電視畫面上介紹自己,它們一會兒說,一會兒「唱」,一會兒又擁抱在一起「合唱」,孩子們的眼睛和耳朵都忙壞了。可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影響力之大。
總之,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積極引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音樂課堂結構,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具有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音樂欣賞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如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更快地融入體驗音樂的情緒,發揮想像的空間,能說則說,能舞則舞,能奏則奏……充分發揮學生專長,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音樂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欣賞課的小主人,是我們每位音樂老師都值得深思並努力去探討的課題。
Ⅳ 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研究
音樂教學作為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之一,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輔助作用。但在當前的農村教育中卻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作為音樂教師對於農村小學音樂課該怎麼教,學生該如何學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下面以筆者的學校為例來談一下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
一、結合學生實際,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課中「動起來」。
目前音樂課的教學「以唱歌為主」的單一模式並沒有得到改變。許多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千篇一律。「師生問好——發聲練習——節奏訓練——教授新課——分組練習——課堂小結。」陳舊的模式得不到更新、變化,仍然還是教師在講台上教,學生在講台下唱,完全失去了音樂課的特色,更談不上音樂課的「美」。根據筆者所在學校做出調查如下圖所示:
總數
(人)
喜歡唱歌(人)
喜歡跳舞(人)
喜歡聆聽(人)
六年級 53
15
19
19
五年級 61
20
20
21
在小學階段高年級中,學生所喜歡的音樂形式已經非常廣泛。根據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原則,我們農村的學生完全具備了要求教師改變傳統音樂單一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筆者在授課中努力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綜合教學模式,即把歌、舞融合到一節課中讓學生「動」起來。例如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並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例如在上二年級欣賞課《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啄米鍾、搖擺身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中,筆者帶領學生創編動作,加入簡單的幾個模仿動作「穿衣服」「疊被子」「梳頭發」,這樣學生就會更快的掌握好這首歌;在學習《外婆的澎湖灣》一節中我們加入了相同風格題材的流行音樂歌曲《童年》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表演舒伯特的《搖籃曲》中我們可以在教學時講述音樂家的小故事讓學生快速領略音樂家的偉大等。總之,一切為了學生,作為一名農村音樂教師更要積極地帶領學生感悟音樂以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結合農村實際,逐步滲透音樂理論知識學習。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讓學生千篇一律地去學唱去聆聽,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唱怎樣聽,還要教會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唱為什麼要這么聽。《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及目標也做了詳細的規定。但是,面對農村學生的音樂零基礎,筆者作為該校第一位專任音樂教師,在所授的每節課中都安排了5分鍾的「小小音樂理論家」這一教學環節來給學生補充音樂知識。筆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音樂知識小口訣。比如終止線:「一根細。一根粗,放在曲子最後處,小朋友,要記住,看見它倆就結束」。連線:「身子彎彎像座橋,有長有短有大小;橋下音,若不同,千萬記住唱連貫;橋下兩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飛過橋」。頓音記號:「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輕巧短又跳」。等等一些淺顯的音樂理論知識。只有學生學習並掌握了這些簡單的音樂小知識,才能用感情去體驗去把握歌詞語調、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才能識記住節奏型與各種表情記號。
三、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展示學生的才能。
開展活動是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尤其表現在音樂教學反饋上,其中演出舞台就是學生匯報音樂知識的陣地。所以農村學校更應該積極地為孩子們構建展示的平台,讓他們在活動中提高自信,感受音樂藝術的巨大魅力。因而,在每年傳統的慶六一匯演、元旦文藝匯演的基礎上,我校又開設了「西林西小學少兒歌曲大賽」。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我校積極把傳統的興趣小組教學(音樂舞蹈小組)推向高潮,每個班的學生都表現的非常活躍,力求為自己所在班級爭光。另外,我還在學生中選拔了一批樂感較好的學生成立了「西小合唱團」,雖然只在聲音上加了頓音演唱的技巧,只在表現方式上加入了輪唱。但在街道教師節文藝匯演中所展演的我校校歌得到了全場一致好評。所以,音樂展示活動的豐富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音樂才能的實踐舞台,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情操。
四、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感悟音樂。
農村小學雖沒有城市小學那麼好的條件,比如高檔的多媒體音響設施、門類齊全的樂器等,但是,農村小學卻擁有純朴的大自然,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這就是一切藝術的源泉。我們完全可以就地觀察,用最原始的節奏和最簡單的舞蹈來表達我們的情感。這就是我們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勢,我們的學生不需要去學習很多種樂器,不需要有多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舞蹈技巧,他們只需要在大自然中表達,在大自然中體會,在大自然中感悟快樂幸福的生活。例如,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節中,我引領學生觀察著各自村口的小路,同學們在音樂的想像中唱出了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感情。
五、農村專任音樂教師要堅持不懈、終身學習。
筆者從大學直至今日,特別慶幸的是能與音樂為伴,樹立教育為己任。較之過去相比現在的農村藝術課程地位已大大提高,所以我們更要時刻保持堅持不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更要不斷地苦練基本功,在提高自己演唱、演奏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加強音樂理論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把我們的音樂課上的更加完美而努力。
農村這片土地讓我的音樂夢想得以施展;教育這個舞台,讓我發揮的淋漓盡致。我願將我對音樂的熱愛感染給我的每一個學生,我願帶領我的學生走進真正的音樂殿堂,我更願將音樂教學這朵鮮花開得更加燦爛!
Ⅵ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怎樣上好低年級段的音樂欣賞課
[摘要]"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並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正如達爾克洛茲說的:"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
[關鍵詞] 低段音樂欣賞 心理把握 領悟 快樂
聽過很多音樂公開課,自己也開過很多課,不謀而合地都刻意避開了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或者是對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採取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粗粗一聽,簡單一講:"這首歌曲表達的音樂情緒是歡快的","這首樂曲是優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又由於新教材中的音樂欣賞曲,大都以管弦樂曲為主,獨唱合唱曲為輔,這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是一個很大的難度,更別說去表現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內涵.每個音樂老師心裡都有數,他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並不表示他很認真的在聽,也許他的心早飛到窗外的在唱歌的小鳥上了.我教了兩年的新教材,說句實在話,他們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為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們來說,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小學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學會聽音樂,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就此針對一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和對新課標基本理念的理解,對低段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有此以下看法:
(一)動起來.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綜和應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用其它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
1,動起你的筆.
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的尖頂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來,他們的圖紙里多了旋律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子裡面畫了小鳥,天真的認為杜鵑鳥不小心地闖進小房子里不停地轉圓圈,原來是樂曲在低吟……好美的畫,好豐富地想像.
2,說出你的話
返拿覽
Ⅶ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Ⅷ 小學音樂教學研究主題都有哪些
小學音樂學科圍繞「變『把歌唱會』為『把歌唱好」和「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性認識的建回立」答進行主題教學案例研究。小學音樂學科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專題,主要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加強基礎性內容的教學研究
從教學領域上看,歌唱屬於表現領域,欣賞屬於感受與鑒賞領域,兩者都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基礎,性內容。圍繞這兩個主題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夯實基礎性內容的教學研究。
2.針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
唱歌教學停留於「把歌唱會」、對欣賞教學忽視認識是我市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圍繞這兩個主題進行研究,可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歌唱教學設計水平和音樂思維訓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