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河淌水的人文內涵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阿詩瑪》主要整理者、當年任雲南大學地下黨黨支部書記的楊知勇認為,《小河淌水》的活水源頭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來自肥沃的民歌土壤,另一個是在第二條戰線斗爭中形成的音樂激情。
旋律和結構是一首曲的骨架,風格、主題和感情是一首歌的靈魂。考察《小河淌水》與彌渡民間流傳著的很多山歌、調子的曲調和唱詞,我們可以看出,《放羊調》、《月亮出來亮汪汪》、《田埂調》、《月亮出來照山岩》、彝族《過山調》、《密祉山歌》等民歌與《小河淌水》在調式、旋律和所抒發的思想情感是一脈相通的。
﹙一﹚、《月亮出來亮汪汪》
﹙二﹚、《放羊調》
﹙三﹚、《田埂調》
《小河淌水》留存了以上民歌的許多「原汁」。它和彌渡民歌同屬「一族」。
民歌,是人民之歌,同時又是人民生活的境子。從古至今,無論東西南北,每一時代、地域、民族、國家,在不同的地理、氣候、民俗、語言、文化、宗教的影響下,都不其然會產生一類有別於別地人群自娛、文化留傳或生活實質的宣洩。他們會以不同的形色傳遞他們的歷史、文明及熱愛。社會學俗稱之為民歌/謠。
《小河淌水》歌詞用語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咯聽」、「我尼」都是彌渡方言。「亮汪汪」、「清悠悠」是彌渡方言中的形容詞。「亮汪汪」是形容「亮」和「清」的口語。如,這面玻璃鏡子「亮汪汪」的,這個銅盆「亮汪汪」的,這潭水「亮汪汪」的、「清汪江」的,等等;「清悠悠」是彌渡方言形容詞的口語。如「綠油油」,彌渡方言說「綠悠悠」,還用「清悠悠」、「清絲絲」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阿妹」是白族的常用口吻,「郎」在彌渡山歌中有很高的使用頻率。「你咯聽見」是彌渡方言語氣凝問句,意為「你聽沒聽見」、如「你咯來?」意為你到底是來不來?長輩責問晚輩「你咯聽話?」意為你是不是不聽話?「尼」彌渡方言意為「的」,如「這是我『尼』家」、「這張桌子是他家『尼』」等等。
彌渡山歌、調子、花燈中,歌詞中的本地用語、方言口語比比皆是:如《月亮出來亮汪汪》中「主子出門走(呃)夷方」,「主子」是妻子對丈夫的稱謂,「呃」是彌渡方言借用該字語音作語氣嘆詞;又如:《十大姐》中「山茶(那咯)花(來嚜)山茶花」,六字唱詞就加了兩個彌渡方言語氣助詞。在音旋律方面,傳統音樂從來都是互相影響吸收、互相豐富的。但從基本方面看,民歌又是其它各種音樂的基礎。《民族音樂概論》一書中把《十大姐》與《小河淌水》曲調作比較指出:「雲南花燈《十大姐》是歌舞音樂,它的曲調顯然來源於當地廣泛流行的山歌,即《小河淌水》一類的曲調……它們的曲調基本結構相似。」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河淌水》歌詞中「你(咯)聽見阿妹叫阿郎?」彌渡方言表現出了深遂的意境。2003年11月,彌渡縣委宣傳策劃製作《〈小河淌水〉的故鄉——彌渡》郵資明信片聯系尹宣公核對《小河淌水》詞曲時,尹宜公特別強調:「郎啊?郎!郎!就像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一句中的「就像」兩字不能省略。這與前一句「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是相對應的。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一書中指出:「對收集到的民歌,作音樂方面的潤飾、加工而又不失民歌原貌,是又一種重要的民歌工作。」1947年春,汪騖決定《教學唱》出一期民歌專輯,尹宜公和他的戰友們正是做了這樣的民歌工作。尹宜公回憶當時的民歌收集整理工作,在1994年5月27日寄給益群同志和《雲嶺歌聲》的信中感言道:「重視和發展整理民歌,有的填上新詞賦予新的生命,形成民族的大眾的通俗的新民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音樂工作的可貴經驗和傳統。」可見當年編寫《教學唱》民歌專輯音樂工作者的足跡。
音樂藝術來源民眾,高於民眾生活。一首民間歌曲,往往有多種流傳,幾個版本。任何一個音樂工作者收集、記錄、整理民歌,都不是不帶思想傾向、不加認知、有聞必錄地「照孤蘆畫瓢」。他選擇什麼歌曲,選擇哪位民間歌手演唱,作怎樣的記錄甚至是改編?取決於他對民歌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的解讀,並且帶著他個人的情感,體現著他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水準。而《小河淌水》正是尹宜公帶著彌渡人某種共同的思想情感,從他爛熟於心的眾多彌渡山歌小調中選擇、整理改編而成的彌渡民歌 。
Ⅱ 聽賞管弦樂曲小河淌水教學反思
急用,需要聽賞管弦樂曲小河淌水教學反思,謝謝
Ⅲ 民歌《小河淌水》《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龍船調》的背景和內容 謝啦!
小河淌水
這是一首雲南民歌,歌詞如下:
哎~~~ /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哎~~~/月亮出來照半坡/照半坡/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陣清風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哥啊/你可聽見阿妹/叫阿哥
《小河淌水》出自雲南大理彌渡縣,源於《放羊調》和《月亮出來亮汪汪》,西方人稱為「東方小夜曲」。1950年代,其曲調經趙樺記錄,尹宜功填詞,歌手黃虹整理並演唱後,廣為流傳而享譽海內外。《小河淌水》歌詞質朴自然,感情真摯內在,富於想像,文學語言則甜蜜且朗朗上口。其音樂織體之洗練、樂思之優美清晰,質朴、寧靜、邃遠、深沉、悠揚的抒詠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阿哥上山去了,阿妹在家裡很想他,晚上,銀色的月光照在靜靜的山林,周圍一片寧靜,只有山下小竹屋旁邊的小河發出潺潺的淌水聲。月亮的影子在水裡盪漾,那是阿哥在對著她微笑,聰慧美麗的阿妹,見景生情,望月抒懷,把對阿哥的一片深情,傾注在優美的旋律中。她情不自禁的輕聲喊著心愛的阿哥,那麼情真意切,那麼感人。柔婉的歌聲,深厚的情意,隨著小河的流淌,飄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創作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1963年影片公映後即在群眾中普遍流傳。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這樣紅?/哎紅得好像,/紅得好像燃燒的火,/它象徵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花兒為什麼這樣鮮?/為什麼這樣鮮?/哎鮮得使人,/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哎鮮得使人,/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哎紅得好像,/紅得好像燃燒的火,/它象徵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作曲家雷振邦先生的電影音樂常以民間音樂素材構成音樂主題,也有根據民歌改編發展的,所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區特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本來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民歌,後來由雷振邦先生改編成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插曲表現的是電影故事中,一名駐守新疆唐古拉山的解放軍邊防戰士,同當地一名美麗的姑娘的一段愛情故事。主要參考了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古力碧塔》。《古力碧塔》講述的是一名為商人趕腳的塔吉克青年,愛上了喀布爾城的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反對,青年只能順著古絲綢之路流浪,把優美凄涼的歌聲傳遍了所有他路經的地方,最後傳回到帕米爾高原他的故鄉。
《龍船調》
《龍船調》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聯合國 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原是群眾逢年過節劃采蓮船時常唱的一首民歌,開始人們叫它燈調,又因為歌詞內容是種瓜,所以,人們叫它種瓜調或瓜仁調,在利川市柏楊、謀道、汪營一帶傳唱。
正月是新年(哪咿喲喂)/妹娃去拜年(哪喂)/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陽雀叫(哇咿呀喂子喲,那個咿呀喂子喲)/(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男白)我就來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妹娃(兒)請上(啊)船,/(哪個喂呀ZUO,哪個喂呀ZUO),/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三月里是清明(哪咿喲喂),/妹娃(兒)去探親(哪喂),/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陽雀叫(哇咿呀喂子喲,哪個咿呀喂子喲),/(女白)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男白)還是我來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哪,/妹娃(兒)請上(啊)船,/(哪個喂呀ZUO,哪個喂呀ZUO),/把妹娃推過河喲喂!
《龍船調》是利川民間劃龍船唱腔的主體。《龍船調》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主要由於它詞曲都很有特色。歌詞通俗又洗煉,以淺顯質朴的詞成功地塑造藝術形象。歌中描繪了一個活潑俏麗的少婦回娘家時途經渡口,請艄公擺渡過河的一幅鮮明生動畫面。它的音樂特色在於旋律起伏較大,單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悠悠龍船調,烈烈民族魂。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屆民運會在利川召開,在隆重的開幕式上,5000人表演了名為《龍船調的故鄉》的大型歌舞,規模宏大,形式新穎,層次分明,氣勢磅礴,使數萬觀眾贊不絕口。1999年,湖北電視台專程到利川為《龍船調》拍攝MTV,使這首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歌的流傳更廣。
《龍船調》以《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字里行間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經過反復推敲錘煉,詞義更加精煉,旋律更是極其流暢、優美動人,集中而風情萬種地表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從而完成了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飛躍。1957年利川民間藝人汪國盛、張順堂首次將《龍船調》作為參加全國第二屆音樂舞蹈匯演節目在北京懷仁堂演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武漢歌唱家劉家宜最早將她唱的《龍船調》灌成唱片流行全國,王玉珍又將《龍船調》唱到了日本,還有著名歌唱家王潔實、謝莉斯、魏金棟、李谷一、湯燦等多次傳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將其唱到了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在全球掀起了傳唱《龍船調》的熱潮。
Ⅳ 雲南民歌小河淌水表達了什麼
思念情郎的美好來情感自 【借景抒情】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達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聲的羽調式 ,節奏自由舒緩 ,具有回環起伏的特點。自由延長音的靈活運用 ,豐富了歌曲的節奏變化。在旋律發展上 ,以一個基本音階形成復樂段結構 ,刻畫出非常鮮明的音樂形象。
《小河淌水》是一首最早流行於雲南漢族地區的山歌 ,當地稱其為彌渡山調子。山歌一般是指人們在上山砍柴、野外放牧以及農田耕耘等勞動中 ,為抒發感情、消除疲勞和遙相對答、傳遞情意而編唱的民歌 ,藝術表現上具有自由、質朴的特點 ,即興性強。
——希望您滿意(於)
Ⅳ 《小河淌水》的歌詞
作詞:尹宜公
作曲:尹宜公
歌詞如下:
哎,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身上,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哎,月亮出來照半坡照半坡
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陣清風吹上坡吹上坡哎
挨,你可聽見阿妹叫阿哥
哎,阿哥
(5)八年級音樂小河淌水教案擴展閱讀
《小河淌水》節奏從容舒展,比較自由,回環起伏,清新優美;旋律具有雲南地方特色,悠長飄逸;歌詞質朴自然,富於想像:皎潔的月光,靜靜的小河,陪伴著凝眸遠視的姑娘,她在深深的思念中,放開了自己的歌喉,細膩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
《小河淌水》,尹宜公於1947年創作的一首雲南民歌。最初尹宜公取歌名為《月亮出來亮汪汪》,連夜拿去請江鶩看時,江鶩低聲哼唱了兩遍後說:這首山歌太美了,建議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小河淌水》就用筆名「趙華」編入了雲大「南風合唱團」的刊物《教學唱》。《小河淌水》逐漸傳播開來。
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興趣。作曲家朱踐耳曾將它改編為鋼琴曲《流水》,作曲家孟貴彬、時樂還將它改編為混聲合唱曲。
民歌《小河淌水》經過改編,被昆明市創作排演成大型花燈歌舞劇《小河淌水》,經文化部專家多輪評選,在全國申報的166台劇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項目。
Ⅵ 小河淌水的體裁是什麼
山歌體裁。
《小河淌水》誕生於1947年春雲南大學月亮高懸亮汪汪的一個夜晚。最初,尹宜公取歌名為《月亮出來亮汪汪》,連夜拿去請江鶩看時,江鶩低聲哼唱了兩遍後說:這首山歌太美了!建議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
《小河淌水》就用筆名「趙華」編入了雲大「南風合唱團」的刊物《教學唱》。從那時起,《小河淌水》逐漸傳播開來。
(6)八年級音樂小河淌水教案擴展閱讀
《小河淌水》以超然地域壞境的人性追求之美,感動了每一個人,被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民眾所喜愛,被西方音樂界譽為「東方小夜曲」,其魅力是因為它滋生於彌渡這片神秘的人文土壤。
彌渡是滇西古地。境內苴力營盤山新石器遺址發現,三岔路、青石灣出土的戰國銅鼓,說明這里在原始社會即有人類生息繁衍,經歷了和別地一樣「侯王國以十數」、「君長以什數」,部落林立,互不統屬的時代。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以滇西祥雲、彌渡、鳳儀、賓川四地置雲南縣,屬益州郡,彌渡是雲南名稱淵源最早的四地之一。[古]昆明[今大理地區]「地當蜀去身毒[今印度]道途中」,彌渡是古絲綢南路要沖。唐南詔時期,雲南普洱通往藏區的茶馬古道,彌渡又是必經之地。
境內形成了載入唐代《蠻書》的「白崖城」﹙今紅岩鎮﹚、「大庄哨」﹙今大庄街﹚、「腰惠鋪」(今腰會邑村)等古道驛站。明代萬曆《趙州志》、天啟《滇志》中記載的「彌只鋪」,就是茶馬古道上由起始的「馬食鋪」慢慢演變成了的一個古驛站,現今還在密祉鄉完整遺留著的古文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