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律動在小學低段的運用

音樂律動在小學低段的運用

發布時間:2021-01-24 08:28:08

⑴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⑵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激發學生興趣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興趣都是一種動力,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那麼他們一定會主動探究學習,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音樂課程標准》提出了「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指出:「音樂課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和諧的師生情感是前提
小學生的情感是最豐富而細膩的,他們會將對教師的情感轉移到相應的學科上去,如果學生們非常喜歡你,那麼他們在上你的課時就會很樂意聽你講,跟著你學;相反,如果學生們不喜歡你,或者懼怕你,那麼他們對你的課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這就形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障礙。由此看來,師生之間良好情感的建立對於上好音樂課、激發學生興趣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平時注重培養師生間的和諧情感,才能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取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音樂課堂上需要的是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而如何實現這一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主體在於學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反饋直接影響課堂氣氛與教學進度,那麼如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呢?當然這和其它一些因素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作為教師,每次進入課堂的時候一定要呈現給學生滿滿的溫暖與生機,而不是無精打采地走進教室,教師要表現出對所授學科的熱情,教師這些簡單的動作和表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當學生們期待著你的課、你的到來和聽你講課,那麼你和學生之間便架起了一座真摯的橋梁,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自然會喜歡上音樂課。小學生的內心是最純真的,只要老師願意拿真心與他們形成亦師亦友亦親人的關系,在這種強大親和力的影響下,學生會從內心接受這門課程,並對它產生初步的興趣。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務必要注重師德修養,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適時採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或動作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感覺你與他們之間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命令式的口吻與他們說話,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讓學生們大膽去嘗試、去練習,即使沒有做好,也不要加以責備,而應多給予鼓勵,慢慢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學習音樂的自信與積極性。
二、設置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環節是關鍵
每一節課都要經歷40分鍾的教學時間,而這40分鍾當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可能是這堂課精彩的一瞬,要怎麼把握好一節課的節奏和內容?如何在這40分鍾當中抓住學生的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第二部分就是進入新課之後每一個小環節之間的聯系與教學方法的運用。每節音樂課的導入部分都是這一節課新的開始,也是這一堂課能否上好的關鍵。如果導入就是那麼平平淡淡,調動不起來小學生們的積極性,那麼這一節課,他們將不停地「破壞」課堂紀律,為了能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部分。
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有一部分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但有一部分內容是他們並不了解的,對他們熟知的部分,老師們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導入。對於他們不了解的部分,我們就要從這首樂曲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歌曲類別等方面來尋找突破口,如果是孩子們很喜歡的同種類型的音樂作品,那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喜歡的音樂入手,慢慢導入新課所要學習的作品,還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情境來導入新課的內容。在設計導入部分時,教師一定要學會多利用多媒體,不管是通過視覺、聽覺等方面,孩子們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課堂秩序自然也就非常安靜、諧和。
除了新課導入部分是吸引學生的重要環節,還有最容易被教師忽略的進入新課之後的每一個小環節的聯系與設置。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非常短的,很容易分散。也許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引起學生們的好奇與注意,但如果一節完整的40分鍾課堂上不再有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那麼這節課仍然會上得非常吃力,學生學習的熱情會大大降低,尤其是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設置一些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之後的環節首先還是要考慮多媒體的使用,這是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容易利用的科學技術,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音樂,以及音樂相關的內容。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最傳統但卻最符合兒童心理的方法,比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這些方法看似陳舊,但效果卻很好,例如給孩子們講授一些音樂家的經歷和某部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時,我們就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任何一個小學生都不排斥這種方式,每次上課時只要筆者一說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這首作品的背後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等這樣類似的語言,學生們就會瞪大眼睛,互相做出「噓」的手勢,可見,講故事的方法在課堂上是可以被使用起來的,這無非需要教師提前做一些功課,要把一些知識用自己的語言編織成一個故事,因為講故事的語氣和講授單純的創作背景知識的語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小學生們在接受的過程中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做游戲的方法也要在課堂上適時的增加一些,例如在進行學生節奏方面的訓練時,包括欣賞、學唱新歌曲時,都可以在掌握之後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游戲,由淺入深、由少漸多,每一次做完音樂游戲下課時,學生們都會要求再讓他們玩一遍。學生能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不是聽到下課鈴就想奔出教室,我認為作為教師,這是成功的,說明學生愛上了音樂課,從游戲中不僅鍛煉的學生的節奏感,也對樂曲本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音樂本身就是美的享受,不能單純作為一門「教授」的學科,強迫學生記憶與學習,一定要構建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們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⑶ 如何將體態教學運用到低年級音樂教學中

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態律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更好地鍛煉兒童的運動覺、內心聽覺、即興創造的能力,以及鍛煉相關的節奏運動和視唱練耳。

研究的意義在於向人們介紹「體態律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運用。對「體態律動」的研究將有助於兒童的節奏能力發展,通過節奏運動使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鍛煉兒童的靈敏反應,發展兒童的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遵循了兒童的自然發展原則,適應了兒童的實際能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綜述
研究現狀:國內外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1986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輯的《音樂教育參考資料》中,介紹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同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德賴維爾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入門》。1990年12月,我國在日本學習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繆力女士,應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邀請,在首都師范大學為部分高師音樂教學法教師及中小學音樂骨幹教師近百人開辦了《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師資培訓班》。繆力還選擇了日本石井亨江崎正剛的《快樂的體態律動——兒童體態律動課例選》介紹到中國。從1986年至1996年,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各種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論、音樂教育學著作及文章中多有介紹。《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是「外國音樂教育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研討會都使我們在課題的研究性質、任務、方法的認識上有所提高,在課題研究的進展上有所前進。此外,還有愛國人士、留學生等許多人對課題表示關心與支持,有的捐款,有的寄書寄資料,有的寫文章,利用一切機會促成海內外交流。

發展趨勢: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在小學音樂教育中佔有重要位置,而且在舞蹈、戲劇、歌劇學校,特殊教育及音樂治療中被廣泛採用。由於這個課題的研究具有艱巨性,因此要明確課題研究的長遠目標和現階段任務。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接合外國音樂教育的基本經驗,總結我國的豐富經驗,探討音樂教育的規律,促進音樂教育的改革,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及擬採取的技術路線、試驗方案
本課題主要研究「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怎樣促進兒童能力的發展,如運動覺的發展,內心聽覺的發展,即興創造能力的發展以及相關節奏運動的基本練習,視唱練耳的基本練習。
論文框架:
(1) 體態律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體態律動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3) 體態律動可以發展學生內在的音樂感覺
技術路線及試驗方案:
(1) 查找相關的論文資料
(2) 仔細閱讀資料
(3) 跟指導老師共同探討每周要寫的論文內容
研究基礎
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過教育學、教學論等相關的課程,其內容有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在課余時間,看過小學音樂課運用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上課的光碟。

閱讀的主要文獻、資料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蔡覺民 楊立梅 編著 1999年3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樂學科教育學》 曹理 編著 2000年12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論新編》 吳也顯 編著 1991年6月 教育科學出版社

⑷ 關於《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態律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更好地鍛煉兒童的運動覺、內心聽覺、即興創造的能力,以及鍛煉相關的節奏運動和視唱練耳。

研究的意義在於向人們介紹「體態律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運用。對「體態律動」的研究將有助於兒童的節奏能力發展,通過節奏運動使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鍛煉兒童的靈敏反應,發展兒童的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遵循了兒童的自然發展原則,適應了兒童的實際能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綜述
研究現狀:國內外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1986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輯的《音樂教育參考資料》中,介紹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同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德賴維爾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入門》。1990年12月,我國在日本學習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繆力女士,應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邀請,在首都師范大學為部分高師音樂教學法教師及中小學音樂骨幹教師近百人開辦了《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師資培訓班》。繆力還選擇了日本石井亨江崎正剛的《快樂的體態律動——兒童體態律動課例選》介紹到中國。從1986年至1996年,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各種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論、音樂教育學著作及文章中多有介紹。《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是「外國音樂教育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研討會都使我們在課題的研究性質、任務、方法的認識上有所提高,在課題研究的進展上有所前進。此外,還有愛國人士、留學生等許多人對課題表示關心與支持,有的捐款,有的寄書寄資料,有的寫文章,利用一切機會促成海內外交流。

發展趨勢: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在小學音樂教育中佔有重要位置,而且在舞蹈、戲劇、歌劇學校,特殊教育及音樂治療中被廣泛採用。由於這個課題的研究具有艱巨性,因此要明確課題研究的長遠目標和現階段任務。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接合外國音樂教育的基本經驗,總結我國的豐富經驗,探討音樂教育的規律,促進音樂教育的改革,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及擬採取的技術路線、試驗方案
本課題主要研究「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怎樣促進兒童能力的發展,如運動覺的發展,內心聽覺的發展,即興創造能力的發展以及相關節奏運動的基本練習,視唱練耳的基本練習。
論文框架:
(1) 體態律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體態律動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3) 體態律動可以發展學生內在的音樂感覺
技術路線及試驗方案:
(1) 查找相關的論文資料
(2) 仔細閱讀資料
(3) 跟指導老師共同探討每周要寫的論文內容
研究基礎
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過教育學、教學論等相關的課程,其內容有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在課余時間,看過小學音樂課運用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上課的光碟。

閱讀的主要文獻、資料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蔡覺民 楊立梅 編著 1999年3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樂學科教育學》 曹理 編著 2000年12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論新編》 吳也顯 編著 1991年6月 教育科學出版社

⑸ 如何巧用體態律動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理解「體態律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
更好地鍛煉兒童的運動覺、內心聽覺、即興創造的能力,以及鍛煉相關的節奏運動和視唱練耳。
研究的意義在於向人們介紹「體態律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好更深刻的了解、掌握和運用。
對「體態律動」的研究將有助於兒童的節奏能力發展,通過節奏運動使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全身心地集中注意,鍛煉兒童的靈敏反應,發展兒童的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遵循了兒童的自然發展原則,適應了兒童的實際能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及綜述
研究現狀:國內外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
1986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輯的《音樂教育參考資料》中,介紹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同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德賴維爾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入門》。
1990年12月,國在日本學習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繆力女士,應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邀請,在首都師范大學為部分高師音樂教學法教師及中小學音樂骨幹教師近百人開辦了《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師資培訓班》。
繆力還選擇了日本石井亨江崎正剛的《快樂的體態律動——兒童體態律動課例選》介紹到中國。
從1986年至1996年,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各種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論、音樂教育學著作及文章中多有介紹。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是「外國音樂教育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次研討會都使在課題的研究性質、任務、方法的認識上有所提高,在課題研究的進展上有所前進。
此外,還有愛國人士、留學生等許多人對課題表示關心與支持,有的捐款,有的寄書寄資料,有的寫文章,利用一切機會促成海內外交流。

⑹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有效開展節奏訓練

一、開展課堂游戲訓練節奏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參與體驗、身心投入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學習狀態達到最佳。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其身心特徵表現為喜歡表現自我,活潑,愛動,對未知的事物表現很強的興趣。從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節奏教學任務來看,其表現為節奏結構簡單、生活化、常識化、場景化,且充滿律動感。
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的訓練應該充分把握小學生這些身心特徵,充分分析音樂教材,了解小學音樂教材中節奏教學的特點、任務,把節奏與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際,使理論化的節奏知識變成非常生動和形象的東西。
比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玩律動方面的游戲,通過肢體有節奏的運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滿足學生活潑愛動、表現自我、好玩等等這些的特點,也就達到訓練學生音樂節奏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採用奧爾夫教學法,將學生幾人分為一組,讓他們隨著節奏搖擺身體,或者拍手、跺腳等等。
也可以讓學生排成一排或者圍成一圈,進行手的舒展和前後的踏步。再如,將全班學生以6人為一組、分別扮演時針、分針、秒針,模擬時鍾走動的快慢來感受節奏。還可以由教師自創一些節奏,由學生根據節奏通過肢體語言摹仿表演出來。甚至由學生自己打出一些即興節奏,由其他同學來模仿表演等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強小學生節奏訓練。
二、運用詩歌朗誦訓練節奏
詩詞不僅詞句優美,而且飽含深情,還能夠使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對詩詞的朗誦,本身就必須把握一定的節奏,所以小學音樂中節奏的訓練還可以用朗誦詩詞這一方法。教師可以找一些學生熟知的詩詞,飽含深情地朗讀或者帶讀,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力。
要注意的是,在朗讀詩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隨著朗讀的節奏,用手拍打出節奏,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感受到節奏。
比如:

學生在朗讀自己熟悉的詩詞中,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節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協調能力。
三、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以自然聲音、現象、場景等為啟發元素,經過教師的即興創作,把節奏融合生活中,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節奏教學中,使學生形象的理解節奏,掌握節奏。通過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能夠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心態中來學習節奏,把生活場景融入節奏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節奏的積極性,更有利於學生直觀明了的學會掌握節奏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記憶和理解。比如,在教學生如何認識音符時,可以讓學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動物的走路姿態,然後根據動物走路的節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模仿公雞走「咔、咔、咔、咔」,馬駒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師再根據學生模仿的節拍在器樂上彈奏出來。教師還可以從生活中不斷挖掘哪些聲音長與短不同的律動,引導學生用熟悉的「象聲詞」讀出來、拍出來。
如:
(1) × × | × ×||讀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聲)

(2)××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3)×××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四、使用各種樂器訓練節奏
用樂器訓練節奏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樂器,懂得樂器的一般特性,會使用樂器。在課堂上,讓多名學生拿不同的樂器,讓一個學生模仿或即興拍打節奏,然後由不同的學生用器樂演奏出來。或者由學生用器樂演奏一組節奏,然後由其他學生用手拍打出來。或者,一部分同學朗誦詩詞,由另一部分同學用器樂演奏配音。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用同一種器樂將聲音長短和變化的節奏即興演奏出來,然後由學生現場模仿。還可以利用器樂,結合生活場景,由教師彈奏不同音符構成的音樂,然後學生根據音樂,模擬各種動物的叫聲或者動作,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動作反映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把理論性較強、專業性較強的音樂節奏知識演變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純知識性的東西通過表演、模仿、游戲等形式表現出來,用「動」的東西表現「靜」的知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輕松自如的環境中學。只有調動學生參與,在各種活動游戲中感受節奏、學習節奏、創造節奏,才能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創作能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閱讀全文

與音樂律動在小學低段的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