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族民歌有哪幾類有些什麼特點
民歌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體裁的一種,它是勞動人民長期在社會實踐中集體創造的,也版是人民群眾在口傳心授中不斷權再創造、再加工形成的。都凝結了無數人民群眾的心血和智慧。我國漢族民歌中,有東北民歌、陝北民歌、江北民歌等,雖然都是漢族民歌,但由於地區的不同和風俗、語言等的差別,音樂風格也有相當大的差異。漢族民歌的體裁多種多樣,通常分為勞動節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
❷ 漢族民歌有幾種體裁
民歌的分類和特點
我國各民族的民間歌謠蘊藏極其豐富,從《詩經》里的《國風》到解放後搜集出版的各種民歌選集,數量是相當多的。
至於目前仍流傳於民間的傳統歌謠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煙海,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漢族的除廠民謠、兒歌、四句頭山歌和各種勞動號子之外,還有「信天游」、「爬山歌」、「趕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調」、「十二月」。「十枝花」、「盤歌」等備具特色的多種樣式。至於像藏族的「魯」、「協」,壯族的「歡」,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兒」,苗族的「飛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筆管歌」,瑤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獨特的形式。就風格而言,苗歌瑤歌古樸渾厚,藏歌傣歌光麗優美。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揚,鄂倫春族民歌則粗獷有力。同是「花兒」,保安族和東鄉族的韻味不同,寧夏和青海的也各有異。同是漢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見長,南方的則比較委婉。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1、勞動歌,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它伴隨著勞動節奏歌唱,與勞動行為相結合,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勞動歌產生的最早。魯迅先生認為:我們不會說話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勞得特別吃力的時候,懂得唱唱歌謠,來減輕肌肉的疲乏,來鼓舞工作的熱忱,來集中注意力……。民歌,不是有閑階級的士大夫或騷人墨客,坐在屋裡的無病呻吟,它是一切體力勞動者的血汗攪著淚汗的結晶和升華,所以農民們有秧歌,打漁的有漁歌,採茶的有茶歌,牧人有牧歌等。
我們的祖先在勞動中,為了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常常發出前呼後應的呼喊。這些伴隨著勞動重復出現的、有強烈節奏和簡單聲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狀態的民歌——早溯的勞動歌。這種古老的勞動歌,歷代相傳,不斷創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勞動歌。在勞動中,到處都有勞動歌:搬運勞動中有裝卸號子、板車號子;水上勞動中有行冊號子、捕魚號子,建築勞動中有打夯號子、代木號子等。這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古往今來的一切體力勞動中,都有符合它那勞動節奏和特點的勞動歌,只有大機器所到之處,勞動歌才愈來愈多地被它那轟轟隆隆的吼聲所代替。
早期的勞動歌調子比較固定,歌詞比較單一,有的則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吶聲,在勞動中起著號令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勞動歌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呼喊號令,而且還描寫勞動的過程,表現與勞動者的思想感情相關的生活情態和風俗特徵。
呼喊號令式的勞動歌的特點是:歌聲與勞動節拍和諧一致。
它的內容主要是靠勞動的呼聲組成,在一領眾和的形式下,加入少量指揮勞動和鼓舞情緒的伺句。如《上灘號子》,節奏極為短促,幾乎全由「咳!咳!咳!咳!」的呼語組成,表現了在緊要關頭,船工們和激流險灘搏鬥的緊張氣氛。
抒情式的勞動歌,歌詞比較長一些,其內容都是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勞動的呼聲在其中起著點綴節拍的作用。如反映勞動人民對自己所從事的勞動的態度,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中,人民對勞動是積極熱情的,唱出了「神農皇帝也是種田人」,充分顯示了農民的自豪感和樂觀主義情感。但是,在貧富懸殊的舊社會,倍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只能用歌聲來表達對剝削者的反抗情緒。如《十二月長工》、《十二月採茶》等歌中,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的生活情景,發出了「你享福來我受窮,這種世道要改變」的呼聲。
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勞動歌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它那強烈的節奏感。每一首勞動歌都有與勞動動作相配合的節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勞動節奏而創造出來的,因而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從事緊張而又高強度的勞動時,動作強烈,呼吸短促,勞動氣氛濃烈,這時唱出的勞動歌必然節奏鮮明急促、強音不斷、頓挫有力,給人以集體力量的雄壯和勞動創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在體力勞動比較輕,或間歇時間長的勞動中、勞動歌的速度比較柔緩,節奏感較弱,音樂上的變化比較豐富,結人以優美的旋律感。
2、時政歌,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它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事變、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與此有關的政治局勢的認識和態度,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為此理想而斗爭的精神。
勞動人民從不無病呻吟。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經濟上受到重重的壓迫,政治上受到殘酷的剝削。他們不滿於現狀,於是就把自己對當時的政治見解,用形象的語言編成歌謠,藉以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懣和抗議。漢末董卓專權,人民不堪其苦,唱出了「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當人民無法抑制胸中的不平和憤怒時,就會噴湧出控訴之歌,甚至連者天爺也在控訴之列。
勞動人民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當他們忍無可忍,就要揭竿而起,進行反抗。」想著想著心不甘,一心要去上樑山,學會一身好武藝,來挖老闆黑心肝。」這類反映農民起義的歌謠,是傳統歌謠中政治色彩最濃、斗爭住最強的部分。我國秦代末年第一次農民起義時,就產生了「大楚興,陳勝王」的歌謠。毛譯東同志指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反映農民起義的時政歌,正是歷代勞動人民在這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真實寫照。
頌歌是解放後新時政歌的主流,勞動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欣喜若狂,歌頌黨,歌頌領袖,歌頌偉大的社會主義等歌謠大量產生。
時政歌以民謠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數和字數都比較自由,沒有固定的格式。鮮明性是其主要特點。如「騎虎不怕虎上山,騎龍不怕龍下灘,決心革命不怕死,死為人民心也甘」,語言堅定有力,毫無矯飾晦澀之處。
3、儀式歌,儀式歌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它產生於人們對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認識而對語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時候,即幻想用語言去打動神靈,用以祈福、免災。
儀式歌就其儀式應用的情況來看,可以分為訣術歌,節令歌、禮俗歌和把典歌四種。
訣術歌是巫婆、神漢進行巫術活動時唱的歌,如「天靈靈。
地靈靈……」之類,也包括用以醫病的咒語、如「天皇皇,地皇皇」。
節令歌是對某種節日或對時令描述的歌,它常與舞蹈和游藝相結合。如壯族春節舞春牛時唱的《春牛歌》,主要內容是歌唱農事生產、人畜太平等。
禮俗歌經常被用於男婚女嫁、賀生送葬、新屋落成、迎賓待客等場合。如《哭嫁歌》、《媽媽的女兒》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慶典時吟唱的祈禱性的民歌,它根據祭祀和慶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內容,如播種祭、收獲祭、頌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喪歌,以表示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4、情歌,情歌是廣大人民愛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發男女青年由於相愛而激發出來的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朴健康的戀愛觀和審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現了對封建札教的蔑視和反抗。
有相當數量的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萬里來,蜜蜂見花團困轉,花逢蜜蜂朵朵開」。這優美抒情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他們熱烈相求、親密相愛的情意。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由於生計所迫或天災人禍,拆散了多少對情人,把他們拋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深淵,產生了大量的傾訴離別思念之苦的民歌。如大理白族情歌所唱的「大理壩子彎又彎,妹在海來哥在山;蒼山洱海兩相隔,想見不能見」。
舊中國,封建禮教摧殘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愛情悲劇,但堅貞不渝的愛情和精神卻世世代代地活在人民的心裡,人們用歌聲表示了誓死相愛、決不屈服的決心和與封建勢力斗爭到底的意志。
土地革命以後產生的新情歌,不再是孤立的個人受慕之情的表白,而是把個人的愛情同整個革命事業聯系起來。送郎當紅軍的歌,就是證明,如「紅軍哥哥人人愛,當兵就要當紅軍」等。
情歌,在藝術手法上的運用極為豐富,而比較突出的有比興、雙關,重復,如一百蒙古族情歌唱道:「震動山峰的,是黑馬的四隻蹄;擾亂人心的,是韓蜜香的兩隻眼睛。」用馬蹄嗒嗒震動山峰比喻少女美麗的眼睛擾亂人心,充分體現了比興的藝術魅力。
雙關在情歌中也運用了不少。如「街頭銅鑼聲聲打,打著中心響嘡嘡。」鑼聲的「響嘡嘡」只是表面,姑娘心中的「想郎郎」才是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種手法使真摯、熱烈的感情含蓄地表現出來,引起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深思。
重復的表現手法,把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接二連三地使用,給人以情意婉轉、回腸盪氣的感覺。一首貴州情歌唱道:「哪個認得妹要來,請人挑水去洗街;請人挑水去洗路,洗條大路等妹來。」運用重復的手法,把殷切盼望情人的心情深刻地表達出來。
5、兒歌,兒歌是以簡潔生動的韻語創作井流傳於兒童中間的一種口頭短歌。
兒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體可分為三類:游戲兒歌、教誨兒歌和繞口令。
游戲兒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歌謠。當嬰兒還在襁褓中,就聽過母親溫存的歌聲,如《催眠曲》、《搖籃曲》。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便學會一支支游戲兒歌。這種兒歌能豐富孩子們游戲的內容,增添孩子們的興趣,如《拉大鋸》。兒童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與之相配合的游戲兒歌。這種歌,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唱起來倍感親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戲時的趣味。
教誨兒歌側重對兒童的教育作用。它不但能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啟發他們的智慧和想像,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習慣,成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覺留一個。」
繞口令,由於它讀起來繞口,頗受孩子們的歡迎。如「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孩子們往往由於念錯而哈哈大笑。
兒歌在形體上一般都比較短小,沒有固定的形式。在語言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節奏鮮明,最適宜兒童唱誦。
6、生活歌,生活歌的范圍相當廣泛。我們所說的生活歌只取它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
如反映社會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編涼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字里行間,透露了勞動人民對這種生活的不平。
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及宗法觀念給廣大勞動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她們從生到死都得不到與男子一樣平等的待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人民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事物,人們總是要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抒發內心的情感,《十送紅軍》就是優秀的抒情之作。它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地抒發人民與紅軍的血肉感情。人們借物抒情,使情景交融,形式優美,實是民歌中的珍品。
生活歌在表現手法上,大量地運用對比手法。人類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都是對立的統一,美與丑、善與惡、痛苦與歡樂,革命與反動、剝削與被剝削等,通過鮮明、生動的對比,表達歌者的思想和感情。
民歌在千百年的人世滄桑變化中,也在不停地變化、發展,至今已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在浩如煙海的民歌之林,我們只能采擷其中的幾朵小花,奉獻給大家。
❸ 漢族民歌的民歌體裁
中國民族音樂基本上由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四部分構成。
漢族民間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器樂5部分。
漢族民歌的體裁(哪幾類?劃分依據?各自特點)
體裁劃分依據:社會生活條件、歌唱場合、社會作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和音樂特徵。﹡分類: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 地方性小調。3. 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一)勞動號子的種類:搬運號子,江蘇北部《挑擔不怕扁擔彎》四川《板車號子》工程號子,四川《打夯歌》湖南《打硪歌》農事號子,浙江海寧《車水號子》涪陵《圓場號》作坊號子,四川自貢《人工號子》漁船號子, 陝北《黃河船夫曲》四川《川江船夫號子》
(二)勞動號子的特徵:1.音樂性格.表現方法:堅實有力、粗擴豪邁的.自然朴實的。2.歌詞:實詞,領唱者。虛詞,幫腔。 3.節奏:固定的,周期反復。4.歌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也有獨唱、對唱、齊唱。5.曲式結構:短小簡朴,重復性。
(一)山歌的種類 A;1.放牧山歌、2.田秧山歌略。3、一般山歌 :
.信天游[名詞解釋: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陝西北部和寧夏、甘肅的東部,高亢奔放、深沉質朴,反映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風貌;以歌唱愛情,歌唱生活的艱辛和離愁別緒者為多。特點:上下句結構(七字句較多),上句喜用比興,下句點主題,句尾押韻。《腳夫調》《槐樹開花》《藍花花》《我的哥哥當了紅軍].花兒[寧夏,甘肅、青海。「花兒會」,定情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對鴿子虛空里飛》.山曲(酸曲)[山西西北,陝西。走西口。特點:內心痛楚、凄切的深情。《人家都在你不在》(山西河曲).神歌[川南宜賓地區、重慶市郊縣和川西崇慶縣等地。神歌神歌歌詞含蓄、文學性較強,感情細膩深厚,四句體結構較多。《槐花幾時開》、《郎打哨子應過溝》。
B.山歌按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二)山歌的特徵
山歌歌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興創作,歌詞以七字句為主,較多使用襯詞,山歌中最多使用語氣襯詞,語氣襯詞與自由延長音或拖腔的結合,形成山歌獨有的特徵。
山歌音樂:奔放、嘹亮。廣泛使用自由延長音與拖腔。自由延長音與曲首、曲尾的呼喚性襯詞結合形成前腔或後腔,為山歌所獨有的特徵。
歌唱形式:獨唱居多,另有對唱,數人接唱、齊唱、一領眾和等。
曲式結構:大部分短小單純、多樣化。密集性與抒情性相結合。南方的山歌中四樂句單樂段較多。a''b''
三、小調﹡概念:又稱小曲、俚曲、俗曲等。一般指休閑娛樂時演唱的歌曲。
作用:詠嘆心情、消遣助興
(一)小調的分類:(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地方性小調。歌舞性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善於表達凄苦哀怨、婉轉動人之情。多徵調式及起、承、轉、合的句體單樂段)鮮花調(部分都是茉莉花原詞)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地方性小調。2.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二)小調的特點:1,結構較為嚴謹、即興性少。轉向定型化,藝術上較成熟。2,旋律性強、曲調流暢而優美。有著曲折、多樣的旋法。3,節奏、節拍多規整、均衡。南方小調節奏較平穩、北方小調常見切分和弱起節奏。歌詞比較固定,4,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和等。常有樂器伴奏。5,常見的曲式結構是對應式和起承轉合式。
❹ 漢族民歌體裁形式分為幾大類
漢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又分為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分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
小調分為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地方性小調、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4)高一音樂漢族民歌教案擴展閱讀:
一、山歌的特徵
山歌歌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興創作,歌詞以七字句為主,較多使用襯詞,山歌中最多使用語氣襯詞,語氣襯詞與自由延長音或拖腔的結合,形成山歌獨有的特徵。
山歌音樂:奔放、嘹亮。廣泛使用自由延長音與拖腔。自由延長音與曲首、曲尾的呼喚性襯詞結合形成前腔或後腔,為山歌所獨有的特徵。
歌唱形式:獨唱居多,另有對唱,數人接唱、齊唱、一領眾和等。
曲式結構:大部分短小單純、多樣化。密集性與抒情性相結合。南方的山歌中四樂句單樂段較多。
二、小調特點
1、結構較為嚴謹、即興性少。轉向定型化,藝術上較成熟。
2、旋律性強、曲調流暢而優美。有著曲折、多樣的旋法。
3、節奏、節拍多規整、均衡。南方小調節奏較平穩、北方小調常見切分和弱起節奏。歌詞比較固定。
4、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和等。常有樂器伴奏。
5、常見的曲式結構是對應式和起承轉合式。
❺ 漢族民歌的體裁和音樂特點
體裁劃分依據:社會生活條件、歌唱場合、社會作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和音樂特內征。﹡分類:族民歌劃分容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 地方性小調。3. 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民歌類別:
漢族,由於人口較多,文化發展歷史一般也較長,從全國角度來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
(5)高一音樂漢族民歌教案擴展閱讀:
民歌相關:
江淮民歌:
包括淮河流域的蘇中、蘇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使用江淮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調突出、山歌次之。聞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楊柳青》、《鳳陽花鼓》、《彼根蘆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
包括江蘇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吳、越之地。使用方言為吳語。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