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小學音樂人文積淀

小學音樂人文積淀

發布時間:2021-01-25 00:18:17

⑴ 淺談中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人文式教育的論文怎麼寫

相關範文:

談音樂欣賞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內容摘要: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欣賞課對青年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審美素質,發展形象思維,啟迪創新精神。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 鍵 詞:音樂欣賞課 素質教育 藝術教育

加強青年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面向21世紀改革傳統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那麼,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適應21世紀的人才需求呢?其共識是: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技能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其成為既牢固掌握專業本領,又具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較高修養的高素質人才。基於上述認識,國家教育部在全國倡導開展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提出重視和加強學校美育和藝術教育,並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把藝術教育擺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這無疑是一個十分英明且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舉措。

一、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第一,當前的教育狀況是藝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學校甚至還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這是造成學生素質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藝術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欣賞課,以介紹音樂寶庫中的精品為主要內容,最易於向「德、智、體」三方面滲透,並對「德、智、體」具有輔助和促進功能,使四育協調發展。它主要通過聆聽和講解的方式,如閱讀分析總譜和介紹有關背景材料來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去感受音樂的美,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豐富他們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學會感受美、欣賞美,並進一步創造美,是每個人提高自身情操和文化修養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第三,實踐及有關科研成果證明:音樂對人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的獲得與形成,有著極有成效並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力是人才的首要標志。智力素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智力素質包含多種內容:感知、記憶、想像、專注、敏捷等等,而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音樂活動來幫助獲得的。無論是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還是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反映。而非智力因素往往直接關繫到科學家創造活動的效率、價值和成敗。所以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素質包含多種內容,如意志、性格、理想、世界觀、體質、美感等等。實踐證明,音樂對這些素質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音樂欣賞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原文地址(由於限制):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200901/286889_2.shtml

參考文獻
[1]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2]上海音樂出版社.音樂欣賞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戴里克·柯克.音樂語言[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⑵ 琴棋書畫常以表示人的文化素養在琴厚重的人文積淀之外,琴的審美在世界音樂

A 「宣洩」構成「平和超脫的氣度」反義,(2)(6)關系緊密,(4)是總結句。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主要在於三方面:思維的發展,教學切入點,正確的引導。思維的發展是必須的,教學切入點和正確的引導是必要的。只要這三方面能夠做到,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是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的,另外還要注重音樂課外活動的開展,因為音樂課外活動對音樂課的課堂教學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精神食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只是一個很大范圍的名詞,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歌曲,舞蹈,戲曲等等。人們在欣賞的同時會對這些音樂做出自認為合適的評價:這個舞蹈很不錯,那首歌曲我不愛聽,我會唱某段戲曲等等。但是每個人評價的標准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對音樂作品得理解有著很大的差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每個人對音樂喜歡的程度不一樣,音樂審美的層次不一樣,那麼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就天差地別了。
大人的音樂審美如此,是因為他們音樂的興趣不同,那麼對於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音樂興趣的培養就更重要了。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首先可以更加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其次可以增加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再次,從人文角度來說可以讓他們懂得怎樣去欣賞音樂,怎樣去評價音樂;更加專業的說,就到了怎樣去創作音樂,創作大眾都喜歡的音樂這個更高的境界。
說到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首先要說的就是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果一個音樂教師把握不準小學生各個階段思維及心理的發展,那麼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就不會很順利地進行;其次,對於那些專業學習音樂的學生,都有一個共性的問題——枯燥。怎樣去解決學生不喜歡音樂與小學生音樂興趣培養的問題呢?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 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雖然已經開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們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們難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他們的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其生動的表象聯系著。
從低年級到中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改變。他們不再是什麼事兒都聽老師的了,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但是還不能判斷自己的主張是否正確。教師要想很好地了解學生,就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心理。三四年級的學生思維處在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在他們的概括當中,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表象,表象的內容也更為精確而富有概括性。因此他們的概括雖然還有一些外部的,非本質的特徵或屬性,但是內部的,本質的特徵或屬性大大增加。
進入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更進一步,教師如若要學生聽話,就更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因為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概括開始以本質抽象為主。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對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聯系進行概括。但是,由於知識經驗的限制,小學兒童的概括還只是初步接近科學的概括,對那些與具體事物相距太遠的高度抽象地概括活動,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只屬於初步抽象思維。
了解了小學生各個階段的思維情況,再對他們進行教學,就能夠抓住他們的心理以及思維,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 找准教學切入點
面對剛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心靈是一張白紙,教師可以任意去寫,但是教師要注意,一定要把最美好的東西寫進去,要從各個方面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在低年級的音樂興趣培養當中,應當以具體的事物為切入點,讓學生對音樂做出自己喜歡的理解,比如說不由自主地表演,有感情的演唱等等,教師對此應當適當的表揚,以激發其他同學的積極性。音樂教學中應善於觀察學生,若他們對此不感興趣,就應該馬上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日益的濃厚,而不能產生厭煩情緒。
從低年級到中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改變。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應該怎樣去培養他們的興趣呢?首先搞清楚他們喜歡哪些音樂?三四年級的學生還是會喜歡課本上的歌曲的,但是有一部分歌曲如果老師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學生就不會喜歡。因為三四年級的學生有一部分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所以那些較歡快的,很形象的歌曲會受到他們的喜歡,而抒情的,抽象一些的歌曲他們因為不好理解也就不會喜歡。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抽象的東西,用故事,簡筆畫等等學生喜歡的形式來引入,就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用課外的音樂活動來帶動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可以組織合唱隊,鼓號隊,口琴興趣小組,豎笛興趣小組等等。學會了樂器,就可以讓學生試著演奏學過的歌曲,增加他們的成就感。進了合唱隊,鼓號隊,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會感到音樂的奧妙:樂器的獨奏與合奏竟有這么大的不同,居然能夠表演出這么好聽的音樂。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逐步的被調動起來。
進入高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思維的變化,課本上的歌曲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那麼喜歡了,特別是近些年來流行音樂的發展,使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盲目崇拜,喜歡這個歌手,那個明星,而不再喜歡課本上的歌曲了。那麼,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一定要找准切入點。可以找一首同學們都喜歡的流行音樂,學生齊唱,教師反問:這首歌曲的調式,感情色彩,拍子等等。找一些關於此歌的問題,有的問題學生回答不上來,老師在這種時候就要從各方面來引導學生:「這些歌曲都是很簡單的,為什麼同學們回答不上來」,「連這么簡單的歌曲都分析不了,還有什麼可喜歡的?」。接下來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首先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學牢固,再去學這些歌曲。「連課本上的只是你都不會,怎麼去學習流行歌曲」,「有哪位同學是直接學習乘法,而不學加減法的?」。運用激將法,告訴學生學習應該循序漸進。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上課本上的歌曲。當然,在用這種方法進行引導的時候,教師對流行音樂也應該有一定的研究;其次,教師可以找一些學生喜歡唱的,又適合學生唱的流行歌曲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明顯提高。不過在這樣教學時,目的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能脫離教學大綱,否則將會適得其反。
教學切入點的尋找,也跟教師的經驗水平有直接關系,所以這就要靠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摸索教學經驗,使教學水平更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也很高的。
3. 正確的引導
學生的學習,跟老師的正確引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自製力和思維的發展還不完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的引導。
從五六歲就開始學習音樂的學生,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會領先於其他同學,但是,專業的學習音樂,其過程是很枯燥的。因為大部分兒童都是通過樂器來學習音樂的。學習音樂當中,無數次的重復會使他們感到很厭煩,這種情況應該怎樣進行糾正呢?首先,找出不喜歡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太枯燥?還是教學方法不對頭?然後,多運用無意識的教學,使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掌握所學內容,增加其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還想學習新的知識;其次,摸准學生好強求勝的心理,同學之間互相比較。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被調動起來了。
中年級的學生,參加音樂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在進行音樂活動的同時,教師應該把音樂活動的內容同音樂課上講的東西結合起來,積極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音樂教學與音樂課外活動是相通的,這不管對於教學還是課外活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的。
在小學階段,學生參加音樂課外活動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這一點跟中年級的學生要求與做法還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對待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像是學生的朋友,而不要像學生的上一級。這樣,學生會很欣賞你的,跟學生拉近了這一層關系,學生就會為老師賣力的表演,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就調動起來了。
總體來說,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很高,但是如果教師引導的不對,學生就會從喜歡到厭煩,並且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在此,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音樂興趣的有效途徑有三種:1.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2.找准教學切入點,3.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學生的音樂興趣就會逐步的調動起來,惡性循環就會變成良性循環,祖國的音樂事業也會蓬勃發展!

⑷ 音樂課程性質中的人文性體現哪些方面

音樂包含著人文知識
音樂抒發人的情感
音樂利於培養情操

⑸ 做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為了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的整體提升,國家教育部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國音樂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每年都舉辦一次音樂教師基本功的比賽,.對於「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都有一個更清楚,更全面的認識。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認識、學習和提高又有的求,我在多年的中學音樂教育教學中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和探索。 1.音樂技術基本功 音樂技術基本功實際就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說來就是大中專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幾門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合唱與指揮,視唱,練耳,樂理,欣賞,音樂史,教學法……還有層次高一點的和聲,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樂理論和技術課程,這對於今天的中小學音樂老師來說,不存在主課和副課,主修和選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讀書期間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選修的課程今天也不得不補上這些必備的科目。 2..舞台演藝基本功 舞台演藝基本功本來是對職業演藝員的要求,但對於「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應該是必備的,否則「音樂表現能力」這一教學價值教師無法很好地實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地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時間活動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盡管發達的現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彷彿不是人為的,因為那是電子的,虛擬的,缺乏足夠的感染力,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這個重要的教學實施應該是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的職責,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藝基本功。 3.教學創造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基本功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一方面是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實際就是排節目,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中小學音樂老師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排練節目是不可推辭的責任,這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像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旋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 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旋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製作,為詩歌朗涌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說,音樂課中「創造」並不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志。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4.音樂製作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音樂製作基本功主要使指電腦音像的製作技術,說起「電腦音樂製作」,在當今社會上,對於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早已不是什麼陌生的事,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使有目共睹的。的確,電腦音樂製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5.文化理論基本功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文化理論基本功主要使指音樂老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與音樂相關的綜合文化素養,它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熱愛音樂和談論音樂這個層面,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能力。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文化理論水平起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渲染,關注學生的精神、洞察學生的心靈世界,全方位的關心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的中小學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具備較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6.課堂教學基本功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不應與文化課的要求相抵觸:首先是儀表端正、自然、大方、得體和認真的教學態度;寓育人於教學活動中並具有自身教學特色,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風格,然後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表述觀點正確,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詳略及難點處理得當;用普通話講課,語言准確、簡潔、生動;書法流暢美觀;多媒體教學技能熟練,最後是教學過程各環節連貫,教學時間分配合理。 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提升,離不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靠的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絕不是彈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寫文章,更不是精雕細作的某一堂師生「做秀」的音樂課,而是把扎實的基本功轉化為課堂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整體體現。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提高是多途徑的,不僅可以靠音樂師范院校的培養,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等途徑教師自己加強和提高現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並堅持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早已在全體音樂教師中開展得有聲有色,相信決不會辜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⑹ 求一篇音樂論文,關於音樂與人文的。

國有著悠久而豐富的音樂分化遺產和優秀的傳統,有獨特的美學思想,理論體系和創作方法。由於民族音樂文化長期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為人民所喜愛,所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樂欣賞習慣的連續性,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就可以極大提高這種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曾說過:音樂藝術不在於對象的直接摹仿,而在於我們的心中喚起當看到這一事物時所體驗過的情感。音樂作為22藝術所給予人的藝術感受叫美感,通過美感使人們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滿足。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通過藝術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賞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功名和情感體驗,從而祈禱激發人們的生活熱情,最終達到服務於社會的目的。
審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創造美,是人類一種主動追求沒的實踐活動。它要憑借相應的審美對象才能完成對象對於主體的意義在於對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的實質。一方面,人們在審美活動中通過形象,促進情感來理解和體察對象世界;另一方面,審美又是一種高尚的情趣,是一種自由的鑒賞,美作為一種理想與道德境界緊密項鏈。康德認為,人的審美判斷同時具有認識和道德的雙重屬性。審美教育,是培養人感知、感受和創造沒的教育,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即美育。通過審美的陶冶達到生命的和諧和思想的升華。
那麼,作為審美對象的民族民間音樂究竟美在哪裡?作為民族民間音樂精髓的民歌、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及民族樂器曲何以能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延續發展至今?並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民歌--朴實美、簡潔美
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並在人們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傳中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的一門藝術。一般都短小精悍,易於傳唱、記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民歌《牧歌》、陝北民歌《腳夫調》、《蘭花花》等這些作品,在音樂語言、音樂風格上都單純朴實,清新自然,音樂沒有繁復的地位,又沒有濃重的和聲,知識在獨具特色的伴奏音樂的陪襯下,充分發揮旋律的美麗,整個音樂朴實無華而又充滿生機,使學生易於接受,同時又能產生極大的感染力。
(二)戲曲音樂--特色美、精緻美
戲曲音樂由於它是音樂與戲劇緊密結合的綜合藝術,既具有音樂藝術的聽覺特徵,又需要與劇情緊密結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還得注意與舞台動作的配合;既要有戲曲的劇種特色、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有要有代表本劇種的聲腔、語言的地方特點及時代特徵。如《迎來春色換人間》就體現了上述特徵,這一唱段,作品從內容出發、從人物出發、根據唱詞的格律、情緒,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達了劇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運用其獨特的藝術手段,通過劇中的人物與情節給人以麥的藝術享受,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⑺ 什麼叫人文素養的積淀怎樣培養人文素養

http://ke..com/view/211860.html?wtp=tt

例句----司馬遷輕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莎士比亞借麥克白之口怒斥:「生命中除了聲音與狂熱別無他物!」一時間,彷彿身上的錦衣華服被剝得一干二凈,露出一具醜陋畸形的肉體,無地自容。

,奧林匹亞山腳下的特耳巴神殿內,那座鐫刻著「人,認識你自己」的石碑依然純潔神聖。悲劇把人生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喜劇把人生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違背了先賢的旨意,在哭笑不得,悲喜交加的痛苦中,迷失自我。

太久沒有聽到陶潛悠閑的牧歌,大久沒有重溫梅妻鶴子的生活。人文素養的新鮮空氣,正在城市裡消弭。陳眉公在《幽窗小記》里望天上雲卷雲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靈韻,如今又停在哪裡?一邊按美的法則編織生活,一邊又把美從生活里剝得一千二凈。

《聖經·新約》的福音書中,耶穌教導門徒:「你們積累財寶在地下,會銹壞、被蟲咬、被盜走;你們應在天上積累財寶。你們天上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就在哪裡。」物質生活再繁榮,也是虛名浮利,而精神的財富、人文的素養,卻是豐富的,也將永存。擁有了精神的充實,即使肉身不在天堂,天堂亦在每個人心中。

⑻ 學生需要具備的主要人文積淀有哪些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回識和技能答,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⑼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

中小學傳統音樂文化進課堂的幾點思考

(一)多維度、多渠道開發課程資源在傳統音樂文化課堂實施過程中,應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多維度、多渠道地不斷開發和利用本地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資源。應結合本地區特有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開發具有地區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同時,整合並篩選優秀的網路資源,讓學生以較快的速度獲得最大化的音樂資源信息。

開發特色校本課程。教材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承載著國家的教育政策取向。教材的編制一定要遵循大綱的要求,從音樂學科的特殊性出發,將素材性資源和實踐性資源都整合進特色補充教材。

教材的開發,從最初確定編寫人員、研究編寫框架、確定編寫內容、修改完善到後期審查、出版、實驗、反饋、再修改完善直至推廣使用,是一個連續的、有承接性的動態過程。通過長期調研我們發現,校長對音樂特色校本課程的重視程度決定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效果。

民族音樂進課堂實施得好的學校,其校長基本都非常重視音樂學科的教育。他們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更讓孩子們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情感。

這類學校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各種活動甚至組織專場演出,他們的音樂節目在各級各類文藝比賽中也頻獲佳績。學校由此有了展示學校辦學特色的窗口,而學生也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從而使學校更加重視民族音樂的教學。這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也得到提升。

(二)引入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歌曲在小學音樂課堂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不斷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過程中,提升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民族的傳統音樂引入課堂。

例如,《北京喜訊到邊塞》《新疆好》等經典的傳統音樂表達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各民族的勞動人民在不斷奮斗的過程中,在黨的領導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表達了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這可以讓學生在深刻理解與感受這些歌曲的過程中,增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此外,教師還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歌曲在創作的過程中集結了各族人民的智慧,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歌所表達的精神內涵。教師在課余時間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歌唱隊或者演劇隊,鼓勵學生在節假日或者活動的時候上台為大家表演。

(三)豐富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常說音樂教育有方法、無定法,可視各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因此,課堂教學模式也無需固定,應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教育的需要等,以創新的理念打造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採取多種教學方法相互融合,追求開放、民主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音樂教育發展。

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教學,我們同樣要秉持這樣的課程理念。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可主要採用鑒賞式、講授式、模塊式、實踐式,結合講座式、案例式、示範式等,通過聆聽、歌唱、演奏、編創及綜合藝術表演等多種實踐活動進行實施。

(9)小學音樂人文積淀擴展閱讀

中小學傳授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我們提倡在基礎音樂教育階段要重視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授,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民族音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接觸傳統音樂,並成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受益者。

通過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方式,對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傳授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讓地方民族音樂進入中小學課堂,對於引導學生領略本土民族音樂魅力,培養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通過民歌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歷史傳統音樂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源文化,特別是民歌,是最根本的母語文化、母體文化。民歌是人民生活的真實反映,是歷史和文化記憶的積淀。而基礎音樂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手段便是歌唱,歌唱又是最有效、快捷的文化傳承方式之一。歌唱可以讓沉澱、凝滯的傳統流動起來,在流動的過程中不斷融入新的社會及文化要素。

(二)通過傳統音樂構築追求和諧的價值取向我國所倡導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社會。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所具有的價值功能,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也是民族音樂生存、發展與繁榮的根本條件。

閱讀全文

與小學音樂人文積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