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游戲幼兒園特徵

音樂游戲幼兒園特徵

發布時間:2021-01-27 13:49:35

㈠ 幼兒園優質課音樂游戲性教案有哪些

小班科學《小兔子》活動反思
在《小兔子》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事先請家長配合找尋兔子的相關資料,共同收集讓孩子對兔子的知識經驗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活動的開展很好的鋪好了墊.在集體談話中幼兒能很好的把一些重點表達出來.實物兔子又讓孩子集體觀察有了很好的機會.能很直觀的找出兔子的特徵.在活動《小兔子》中,我又組織孩子們給兔子餵食,放在我們活動室里,區域活動里有了兔子的材料,就有了幼兒的互動活動.我還用了VCD兔子錄像片段播放給大家.這一看,使大家大開眼界.看完錄相後,幼兒對兔子更加感興趣.一有時間,孩子就跑出去觀察兔子.「兔子到底喜歡什麼食物?」成了全班幼兒的興趣點.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大家.在以後的活動里幼兒的參與興趣更加強烈,他們紛紛從家裡帶來蔬菜類去喂去觀察.在相互對話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兔子的興趣越來越濃.而將兔子在夜間讓孩子按學號輪流帶回家照顧的決策又讓孩子對兔子的喜歡提升了一個高度.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活動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抓住了幼兒的興奮點,並隨著幼兒興奮點的轉移,不斷生成新的活動,整個過程流暢自然,幼兒樂於接受,老師便於組織,雙方積極性非常高,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處在開放寬松的環境中,幼兒的思維一直處在活躍狀態,思維的火花不斷向主題的廣度、深度延伸.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辯論、分析、合作、分享等形式,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發現,只要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孩子們的發現力是無窮的.幼兒只有在親自實踐中獲得知識印象最深刻.順應了兒童興趣,所以幼兒越來越喜歡和老師交流、分享他們的新發現,從而融洽了師生關系.

㈡ 如何體現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游戲性

引領右腦提醒: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它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從剛開始斷斷續續的口語表達不清楚慢慢地成長到能用清晰的語言來溝通能用清晰的語言與老師間互動。這個期間孩子的語言發展相當快模仿能力也比較強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用各種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技能。除了在語言上的培養外教師還要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戶外活動幼兒安全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幼兒在園的生活讓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感受到開心、快樂。同時老師的教育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㈢ 如果理解"幼兒游戲課程化"幼兒音樂游戲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游戲是幼兒時期不可缺少的一樣課程,在游戲中幼兒可以忘我的,開心的進行自我展示。幼兒對音樂的愛好與探求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兒學習入門的導向,然而幼兒對游戲那是與生具備的,游戲和音樂一同進行那是沒有矛盾的,用游戲使之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的音樂興趣何樂而不為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1.音樂課游戲化的意義 幼兒音樂課的游戲化,是對幼兒審美教育,提高想像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的才能,發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這種手段讓幼兒用肢體去感知音樂,用心靈去觸摸音樂,在游戲的過程中去體會音樂。音樂游戲靈活多變而富於想像,符合幼兒學習音樂的特點。 音樂游戲是幼兒們需要的,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獲得快樂的重要途徑。音樂課的游戲化不僅促進幼兒的興趣,也能培養和塑造幼兒的智商。 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游戲中學習使幼兒快樂。快樂的學習會給幼兒身心健康和日後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音樂課的游戲化,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游戲會為幼兒學習音樂創造自由,靈活和想像的環境。把這種自由和快樂的游戲引入音樂課中,使幼兒快樂的感知音樂,充分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 音樂課游戲化的教育,應立足於幼兒本身,幼兒是否在音樂學習中自由的發揮,無拘無束的展示他們的本領,並快樂的學習等,這是游戲化音樂課的問題根本所在。要尋出恰當的適合於幼兒的游戲,在游戲的途中挖掘出幼兒的巨大潛力。通過游戲化音樂課,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以及課程內容的游戲性。 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特點,所以將音樂教學用游戲的方法和幼兒的學習、生活、玩耍融為一體。音樂課程游戲化能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幼兒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來看,幼兒音樂課游戲化是必要的。從我們幼兒園就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形式呆板,單一,音樂游戲一般都不會用到,有時會在課前進行一些簡單的游戲,那是為了整頓課堂紀律而用的一些小音律游戲,真正在音樂課上的游戲活動的成份就大打折扣了。課程與游戲的融合性、互動性不夠,甚至有些課程和游戲互不相干。 2.音樂課內容的游戲化 音樂游戲活動具有幼兒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兒的特點。充分利用幼兒的特點,認識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在幼兒音樂教學內容中唱歌、跳舞、律動活動、打擊樂器、音樂欣賞等內容中游戲的特徵是十分明顯的。例如:「小矮人和大巨人」這首歌曲中可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用肢體語言來體現人物的心情和表情,用打擊大鼓和雙鈴來表演歌曲中的人物出場情景,還可以用親子活動來體現歌曲中的內容等等。所以游戲會讓幼兒自由的展現自己,愉快的感受音樂,盡情的發揮創造能力和參與游戲的興趣與樂趣。 3.激發和培養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創造性教育是激發幼兒對音樂游戲活動的濃厚興趣。興趣能誘發和強化學習的動機,有了興趣幼兒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能獲得愉快的情緒。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們的生活里或是教育中培養的,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那首先得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比如說:放一首節奏感強,輕巧愉快的歌曲時,幼兒就會手舞足蹈的動起來,這個時候就要及時的引導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生活當中多接觸音樂。教育家芭芭拉老師說過「大多數幼兒游戲或上課,玩耍時他們本能的愛唱,愛跳錶現出音樂的律動,人的本身就是音樂的旋律」幼兒具備學習音樂的潛力。教師要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保護好興趣的萌芽,不斷創造條件給予滿足,使其穩定並不斷的發展。 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的興趣,還要用自己對音樂游戲的濃厚興趣去感染幼兒,教師應該把自身改變為幼兒的狀態,要用恰當的豐富感情以及表現方式來感染幼兒,帶動幼兒。在音樂課游戲化教學中,用游戲的方法,把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轉化為幼兒們的興奮點。 4.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 音樂能力是指:「對音樂要素的認知和情感反應的綜合能力。包括對音樂、音響、時值、音色、節奏、旋律等要素的識別能力。此外對音樂審美方面的才能是各種音樂能力結合形式的音樂敏感性。是音樂能力的集中表現。」音樂能力的培養是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本領和個性心理特徵。音樂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在從事演唱、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創作等方面活動時,需要音樂感、節奏感、音樂聽覺等等能力的支撐。是建立在音樂素質基礎上的,經過教育培養和相應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得到發展和提高。 音樂能力的培養要整個貫穿在課程游戲化內容的教學中。而幼兒的音樂能力往往受到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經驗、音樂修養的限制,使幼兒的音樂能力很有局限性。因此對幼兒來說,他們在學習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聽覺上的感受來體驗音樂的美,藉助聯想和想像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 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的最佳時期是幼兒成長過程的早期,對幼兒實施早期音樂教育是必要的。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懂得如何在幼兒早期實施音樂教育,不斷培養、充實和反戰幼兒的音樂能力。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從聽覺抓起,先聽後做,邊聽邊做,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心去聽音樂,用自己的聽覺來辨別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變化,根據音樂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幼兒的聽辨能力提高了,遷移能力也就提高了。這樣幼兒就能聽辨音樂做游戲了,隨後類似的音樂游戲也就會做了,這是教會幼兒自己做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如何學習,這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游戲化音樂課程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外音樂可以促進大腦右半球的活動,提高記憶力的效果。 (一)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 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可以分為有主題的音樂游戲和無主題的音樂游戲兩類。 1.有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一類音樂游戲一般有一定的內容或情節的構思,有一定的角色。兒童在音樂游戲中根據游戲中的角色模仿一定的形象,完成一定的動作。如《小貓敲門》的游戲,可以由教師和兒童分別扮演「小貓」和「老鼠」的角色。根據游戲中的情節內容,模仿小貓輕輕地走路和躲藏、學貓叫以及老鼠機靈害怕等動作,按照游戲中的情節提示進行游戲。 玩法:前奏,小老鼠到處竄來竄去偷東西吃。 1—2小節:貓作敲門狀。 3—4小節:小老鼠右手放在耳邊傾聽敲門聲。 5—6小節:貓用力敲門。 7—8小節:貓很神氣地用手拍胸脯。 9—12小節:老鼠輕聲地問,貓司令很神氣地回答。 13—20小節:小老鼠東竄西竄,邊跑邊喊「救命」,貓司令大叫一聲「喵嗚」,向老鼠猛撲過去。 第二遍音樂:貓追捉老鼠,老鼠可蹲下躲避。 規則: (1)貓司令在最後一句「喵嗚!」後才能向老鼠撲去,老鼠才能逃走。 (2)被捉住的老鼠停止一次游戲。 2.無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類游戲一般沒有一定的情節構思,只是隨音樂做動作,相當於律動或律動組合,但這種動作帶有一定的游戲性,即含有游戲的規則。如《搶位子》的游戲,兒童只是隨著樂曲聲自由地做各種動作,但是當音樂一停,必須搶坐一個位子,這便是游戲的規則。 (二)從游戲的形式來分 從游戲的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歌舞游戲、表演游戲和聽辨反應游戲。 1

㈣ 簡述幼兒園活動的特點

1.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點是在活動之前要經過縝密的籌劃,而不能偶發和隨機的。

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依據教育的目標、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以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訂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

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制訂好完整的教學計劃。

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或更改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講,是教師事先制訂好的。

數學活動實例

活動名稱

雙條件家族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注意周圍環境中事物的形狀和數量。

2.學會概括圖形的某兩個特徵並按物體的這兩個特徵分類。

活動准備

1.教室中的物品。

2.交通工具圖片。

3.幼兒練習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交通工具圖片,問幼兒這些圖片可以怎樣分?每一種分法分出來的交通工具都可以成為一個家族,如2個輪子的家族、4個輪子的家族、動物交通工具家族等。

2.舉例說明兩個條件的意思,如輪子和顏色、車門和輪子等都算是兩個條件,讓幼兒理解按兩個特徵分類的意思。

3.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既是紅色又是圓形的東西(如插片、蘋果、圖形卡片等)。

4.請幼兒看幼兒練習卡,想一想這些卡可以怎樣分(如分成動物家族、4隻腳家族、2隻腳家族等)。

5.請幼兒找一找哪些既是2隻腳又是動物的卡片,並將符合條件的卡片圈起來。

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數學教學活動計劃,是讓幼兒感知邏輯關系,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一個教育活動。

分類就是把相同屬性的東西歸並在一起。

分類可以是單一標准,也可以是多重標准。

在師生的互動中,在擺弄操作材料的過程中,使幼兒充分感知、體驗、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幼兒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物體,關注物體的形狀和數量;在活動中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做的只是與他們興趣相投的事情。

雖然數學教學活動的計劃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事先制訂的,但在計劃制訂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不夠。

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將制訂的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自己需要的教育內容,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教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發現積累幼兒的需要以及他們遇到的問題;把幼兒熟悉的、喜聞樂見的一些游戲活動,依據數學教育的目標、要求,改變其規則;通過音樂游戲、體育游戲、游戲化的情節等,調動幼兒的情感力量,激發和強化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索,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㈤ 幼兒園游戲的鮮明特徵是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㈥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㈦ 幼兒園音樂游戲及其種類

幼兒園音樂游戲可以作以下歸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可以分為有主題的音樂游戲和無主題的音樂游戲兩類。從游戲的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歌舞游戲、表演游戲和聽辨反應游戲。

一、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

1、有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一類音樂游戲一般有一定的內容或情節的構思,有一定的角色。兒童在音樂游戲中根據游戲中的角色模仿一定的形象,完成一定的動作。

2、無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類游戲一般沒有一定的情節構思,只是隨音樂做動作,相當於律動或律動組合,但這種動作帶有一定的游戲性,即含有游戲的規則。

二、從游戲的形式來分

1、歌舞游戲

這類游戲一般是在歌曲的基礎上產生的,即按照歌詞、節奏、樂句和樂段的結構做動作並進行游戲。游戲的規則通常定在歌曲的結束處。

2、表演游戲

這類游戲是按專門設計、組織的不同音樂來做動作或變化動作而進行的游戲。從游戲內容上看,一般有一定的情節和角色;從游戲形式上看,帶有較強的表演性。

3、聽辨反應游戲

這類游戲比較側重於對音樂和聲音的分辨、判斷能力的要求,以培養兒童對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色、樂句等的分辨能力。它一般沒有固定的游戲情節或內容,以對音樂要素的反應和理解為主。

(7)音樂游戲幼兒園特徵擴展閱讀:

幼兒園音樂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音樂游戲可以愉悅幼兒的身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在參加音樂游戲活動時總是歡樂的,他們的情緒處在積極的狀態,幼兒身體各器官也處於積極的狀態。

2、音樂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知識,促進其智力發展。

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音樂游戲是在此基礎之上加上音樂的元素,對舊有的生活經驗的升華和對新知識的探索。

3、音樂游戲在促進幼兒審美情趣方面也會產生積極作用。

在音樂游戲中,幼兒反映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使用著藝術語言,這些都是增進幼兒美感的活動。

㈧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㈨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區分了經營與管理的概念,指出了企業的基本活動與管理的五項基本職能。法版約爾指出,任何企權業部存在著六種基本活動,這六種基本活動是:①技術活動即生產、製造、加工及其相關的技術等活動。②商業活動即購買。銷售等活動。③財務活動即與資金運動有...

㈩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游戲性的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 音樂是人類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號系統。對學前兒童來說,最容易接受的一個信息交流途徑就是音樂。認真從事兒童音樂能力發展的研究工作、並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的音樂發展心理學家哈格里夫斯,英國的心理學家舒特——戴森,美國音樂心理學家戈登等人。
(一)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發展的一般年齡特徵(舒特——戴森)
0——1歲,對音樂作出各種反應
1——2歲,自發的、本能的「創作」歌曲
2——3歲,開始能把聽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
3——4歲,能感知旋律輪廓,如果此時開始學習某種樂器的演奏,可以培養絕對音高感 4——5歲,能辨別音高、音區,能重復簡單的節奏
5——6歲,能辨別理解響亮之聲和柔和之聲,能從一些簡單的旋律或節奏模式中辨認出相同的部分
6——7歲,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較為准確,明白有調性的音樂比不成調的音樂好聽 (二)對音樂的反應 穆格於1976年對6個月——5.5歲的兒童的音樂能力發展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得出以下結果:
1、6個月左右的嬰兒開始主動的對音樂作出反應,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音樂。表現為他們會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並作出高興乃至驚喜的表情。
2、6個月——1歲,伴隨音樂,兒童會連續的晃動身體。但在這個階段早期,嬰兒可能只是對純音響作出反應,到一周歲時,才會對較鮮明的節奏作出相應的反應。
3、1歲左右兒童開始發聲的唱歌,這種唱歌稱為「咿呀之歌」。 所謂咿呀之歌,它是一種類似說話和簡單的歌唱,其特點
a、有變化的音高
b、用一個母音或很少的音節唱出的
c、在音節系統和節奏組織上還是不定型的、雜亂的,停頓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當聽到咿呀之歌時,大人要高興的看著孩子,模仿孩子的聲音和唱法,讓孩子與你產生目光對視,這樣會促進孩子以後有意識的去唱。
4、1歲以後的兒童對聲音刺激的反應表現出明顯的進步,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明顯增加。1.5歲左右的兒童已有試圖使自己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相協調的跡象,同時也表現出與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閱讀全文

與音樂游戲幼兒園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