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② 如何創設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
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豐富音樂的內涵,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交互性等特點,可以如實地傳遞
③ 關於音樂教學相關畢業論文範文,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我覺得應該這樣來上音樂課:
一、明確目標,啟發有方,誘導得法
在每上一節音樂課之前首先明確自己這節課,到底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通過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這些知識;教師要在每個短短的四十分鍾里起主導作用,就必須創造積極的學習狀態,發揮自身素質的特長,努力做到「啟發有方,誘導得法」。我認為一節音樂課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步驟:1、指導學生熟讀歌詞。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准、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2、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庄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3、讀譜訓練。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准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准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4、教唱歌詞。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二、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准上的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小學生活潑好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動作特點,可以進行課堂表演:1、律動。如拍手、點頭、轉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和步法;也可以模仿某些形象特徵,如鳥飛、兔跳、鴨走、蝴蝶飛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勞動、活動,如洗手帕、劃船、收割、撒種、刺殺等。通過上述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韻律、強弱的感覺,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好動心理,從而更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2、歌表演、集體舞。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演慾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表演和集體舞等課堂活動。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後再要求學生做到聲音與表演動作的有機結合。通過表演體會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從而更好的完成歌曲的演唱。集體舞自娛性強,動作簡單易學,孩子們可以邊舞邊唱,心情愉快,情緒激昂。通過這些教學,真正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3、音樂游戲。要在課堂中運用一些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的音樂游戲,來豐富我們的音樂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在教唱《小獵人》歌曲後,通過生動的語言誘發學生想像大森林中美妙的音響,讓他們模仿森林中的鳥叫(吹哨)、下雨(沙球)、獵人的腳步聲、野狼的嗥叫聲、槍聲等。經過集體想像、討論譜寫一曲森林之聲的樂章。
三、讓學生對音樂活動感興趣
21世紀的人才需要全面發展,德、智、體、美、的共同發展。良好的音樂氣氛可以使學生置身於音樂美的熏陶中。在校園音樂陣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課外音樂活動這個陣地。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以解決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真諦,與教師、同學合作,親自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絢麗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會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鑒賞美。同時,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氣質、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質修養。音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校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數學生參與,這就是為音樂教學的開展注入了活力,為學生的音樂實踐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台。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讓學生發現和體驗課外這個大舞台
課外也是學習音樂知識、進行音樂實踐的途徑,它能夠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現音樂人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萌發學習音樂的感召力。課外是個廣闊的大課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蘊含著豐富的音樂美。課外教學可以通過許多生動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響著學生,去豐富他們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去發現美,接納美。比如:電線上跳動的小鳥,就是五線譜上音符;火車開動聲、滴滴嗒嗒的鍾聲可讓學生獲得節奏的感受;山谷的回聲可以把學生帶回童年趣事的回憶中,熱愛自己的家鄉;讓學生體會在行進中唱歌把握節奏技能。現在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都有配套的媒體設備,如廣播、校園電視等。我們要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欣賞音樂主要是用音樂去熏陶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音樂的情緒中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師節的時候,我們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太陽的祝福》等優秀的與教師有關的歌曲,讓學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師生關系的微妙,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增強對教師的熱愛之情;在國慶節時,我們播放《歌唱祖國》《愛我中華》,讓學生在激昂高亢的音樂聲中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祖國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堅定努力學習的信心等。我們還可以定期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並在櫥窗、教室張貼音樂圖片。課外教學是學生用音樂知識去實踐的環境,去發現和體驗課外這個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補充課堂教學缺欠的重要組成部分。
2.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展示自我,發展個性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樂課外教學的第一和含義就是組織課外活動,它包括建立文藝隊、開展課外輔導等,同樣給學生的音樂實踐提供了鍛煉的環境,也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好時機。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因此,在課外,我們可以定期開展歌詠比賽和集體文藝比賽等活動。在各種音樂藝術實踐中也可進行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可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樂隊等興趣小組,給他們排練節目,參加校、縣演出、比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大庭廣眾中進行表演,不僅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而且還提高學習興趣,陶治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讓學生在充滿藝術的氛圍中熏陶和潛移默化,保持對音樂的熱情。教師在組織的時候應做到使學生全體、全面、全程、主動、創造性的參與,做到了這幾點,活動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讓學生喜歡參與,積極參與,從而得到良好的活動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對於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真誠的贊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我總是仔細尋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及時、適當地給予贊揚.如:你的嗓子真甜,你聲音真好聽等等.尤其對於那些很少得到表揚的學生,真誠的贊揚會讓他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甚至會成為他的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音樂課堂上,我會有意識地降低難度,增大成功的機率,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幾個音的高低聽辨、幾個小節的旋律模唱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克服自卑、產生自信.當看到學生們因不斷成功而取得了寶貴的自信時,我還是不斷地支持、鼓勵,以鞏固他們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上,我以自然、親切的微笑面對學生,經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音樂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音樂課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④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情境教學
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 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在音樂課中唱唱歌而已,也要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還要增長學生的音樂知識。讓孩子們認識到音樂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表達我們的心情,還涵蓋了我們的歷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盡量身臨其境,去感受音樂的美。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真實生活場景,然後師生在這情景交融的場景中一起進行交流與溝通的一種教學形式,而小學音樂教學需要這種形式。
一、創設生活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音樂無處不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就是讓我們老師能夠帶領學生回歸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非常重要。只有創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趣。
可見,適宜的教學情境是上好一節音樂課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造畫面,引人入境
精美畫面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喜歡看精美的圖片和動畫。我就利用這一心理,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
三、巧用故事,以情動情
古人將道德、哲理、真理融入一個個小故事,比如寓言故事《葉公好龍》、《拔苗助長》、《望梅止渴》等。寓言旨在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人尚且愛聽故事,更別說小孩子了。
四、教具引趣,把握節奏
在我們一般的課堂中會有電子琴、錄音機,現在也有一些課堂上,老師會准備一些打擊樂器,如:鑼、鼓、碰鈴、三角鐵等。這一些東西,在學生的眼中是非常少見的,必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打擊樂器的使用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孩子們在擺弄、敲打中,身心感到非常愜意,打擊樂器的使用,大大消除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對音樂更加喜歡,能親自參與到音樂中來,感受快樂,感受幸福。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盡可能讓每節課都富有情趣,那麼,我們的學生就會喜歡上音樂課。
⑤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音樂課論文範文
當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音樂課堂出現了許多可喜的現象,尤其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參與使我們的音樂課堂出現了勃勃生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表面「熱熱鬧鬧」,可是教學目標的不明確,音樂主體性不強的現象,學生要麼是一節課忙忙碌碌,要麼是飽了「眼福」或「耳福」。可是並未得到應有的音樂情感體驗。因此,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已經成為我們目前課改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下面根據平時的聽評課感受加以總結:一、活用教材,精心備課,激發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是推動整個課堂進程的興奮劑,學生們情緒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案,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境,發掘音樂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參與、主動探索。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學生再也不像當年那種「聽話」的學生了,受到各種各樣媒體的影響,在音樂課上,對老師要求很高。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我們要想出一些新的辦法,才能做到既結合教材又能走到學生中去。比如:經調查,學生非常喜歡周傑倫,老師可以介紹周傑倫的音樂風格並可以讓學生了解一系列音樂知識及相關文化,比如最為主要的風格就是RAP說唱,及節奏布魯斯等,學生如飢似渴想知道什麼是RAP說唱,及節奏布魯斯,則又可以展開一系列課題,把學生帶到教材中的黑人文化的起源與形成......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周傑倫之外還可以開展其他的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分析,有些作品有著京劇的元素,我們有可以進一步講講京劇。在音樂課上,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愛,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喜歡上音樂課,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二、循序漸進,講究方法 任何學科都有其本學科的特殊技能,音樂教育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都會涉及到音樂領域的專業知識,學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完善一個人的全面素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個原則先要認清,在此基礎上怎樣有效落實技能就要講究方法了.舉例: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等為例子,這樣除有利於學生比較鑒別,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聲的不同音域,進一步向學生介紹鍵盤上的音與音區。通俗易懂的讓學生增長音樂知識,拓寬音樂視野。 學生受到感染後完全是自發地,主動地想了解,遠遠要比起教師苦口婆心地提要求,講要領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樂課中遇到問題時要多些分析和糾正,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少些灌輸,多些回顧和比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識、技術的冷麵孔出現,相信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些。三、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如今課堂中教師的低效、無效提問現象仍很普遍。1.機器式提問,「這首歌曲好聽嗎?」「喜歡嗎?」等等;2.程式化提問:「這首歌曲分幾段?每段講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這樣類似的提問,忽略了學生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樂趣。我認為怎樣才做到有效提問呢?提供給學生的問題應難易適度,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一步一步打開學生思路,不斷啟迪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提問有個別學生脫口而出的回答,教師要繼續問問為什麼?很有可能有些知識只有個別學生知道,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提問中發現問題。這樣一方面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四、課件運用的適度與合理性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怎樣客觀地認識它,揚長避短地使用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課件它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為了更好的為課堂服務的觀點,不能喧賓奪主。其次要明確課件是為課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佔用空間小,可重復使用等,都是它的優點。但我們要客觀認識到它的弊端,製作課件費時費力,其屏幕的視覺感受會干擾學生的聽覺感受,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而且萬一設備出問題,或停電等,就會讓有依賴性的老師無所適從。因此盲目誇大課件的作用,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提高,抱著唯有課件的課才是貫徹新課標的認識,這種觀念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課件製作時充分認識到人與機器的主次關系,注意到聲畫穿插的恰當時機,注意到動靜結合,巧用課件,活用課件,才能讓它很好的為我們的音樂課錦上添花。五、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