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課上,一位小朋友唱一首歌需要3分鍾,15位小朋友同時唱一首歌需要幾分鍾
作為一名幼兒師范學校的唱歌教師,多年以來從事基層教學工作,通過二三年的培養讓她們能夠勝任幼教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會唱歌顯得不可缺少,由理論到實踐,由實踐到理論,我想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看待幼師唱歌課教學與實踐。首先是幼師唱歌課教學這一方面,其次是實踐這一方面,最後就是二者的結合點。先說幼師唱歌課教學這一方面: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教師,能歌善舞成為必須的條件。因此學生一入學校就要端正其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作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要能唱歌、會唱歌、敢唱歌。唱歌課對每一個人說都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耳濡目染,聽到過太多太多的歌曲,幼兒園有兒歌,小學有校園歌曲,初中,高中也有音樂課,因此唱歌課大家並不陌生,但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教師如何能夠唱好每首兒歌,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用一些比較簡單、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發聲方法,把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有節奏的假咳嗽,減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在學習唱歌的時候,不是老師先唱,而是學生先聽,教師用鋼琴彈奏旋律,讓學生仔細感受整首歌曲的旋律,在心裡形成一種印象,是快板還是慢板,是高興還是憂傷……,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出歌曲的情緒。這樣一來可以調動她們學習的主動性,二來還可以提高她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我覺得比較適用。學生感受完了歌曲教師就要鼓勵她們大膽的唱出來,不要怕唱錯,跟著鋼琴把歌曲唱一遍,一首歌有的樂句容易唱好的,有的樂句不容易唱好,對那些不太容易唱好的樂句,老師要多彈奏兩遍,讓學生仔細辨別高低音,由她們自己聽完唱出來旋律,用mi或者其者其它音來代替歌詞。等學生能用mi正確的唱出旋律以後,可以鼓勵她們慢慢試著把歌詞套進去來唱,當然這個過程我認為老師還要多強調氣息的運用,在氣上唱,用氣唱。學生試著套了一遍歌詞,心裡還是比較迷茫的,這時候老師就要抓住時機,做好范唱。通過聽老師的范唱,讓學生感受自己哪一句唱的不夠到位,之後進行糾正,使學生用正確的感覺練唱全曲,當然唱歌課教學不能僅僅就是簡單唱幾首歌,還要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思考,比如:為什麼《思鄉曲》是比較緩慢的來演唱,而《春天在哪裡》要比較歡快的來演唱。等她們說出了正確的答案,就要引導她們有感情的進行演唱,快慢適當,感情適宜。對於由初中升上來的幼師生和由高中生轉化來的幼師生她們的文化水平不在一個層面,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就要有所區別:初中水平的幼師生可以在講理論的時候直觀一點,清晰一點;高中生水平的幼師生,老師可以引導她們進行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講的深刻一些。同樣的一首歌,不同文化素質的人唱出來就不一樣。因此,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要有比較高的文化素養,多看一些文學名著,多接觸一些大家名家的曲目,這樣唱出來的歌就好聽了,也耐聽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佔主動,這樣就能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再說實踐這一方面,由於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唱歌也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我想由小到大說起。先說小,每一節課就是一個實踐,再具體的說每一個歌就是實踐。小到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字,每一次口型,都需要實踐,你做了才知道對於否,不做的永遠都不會知道,就像不下水的人永遠學不會游泳一樣。唱歌課的實踐性非常強,可以立竿見影。再說大,大的實踐就有好多種,比如上台演出。再比如,去見習、實習、參加工作這都是實踐是大的實踐。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台上光彩,就要台下流汗。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教師更要多實踐,敢於實踐。學校也好,家裡也好,社會上也好,只要有上台的機會就要抓住。記得有位名人說過;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學習和提高。是啊,這句話我有親身體會:在當學生期間我就比較大膽,學校有演出,我就積極參與,每一次參與都不一樣。都有新的發現。比如提前准備好光碟,送到音響老師那裡,交待好左右聲道,演唱過程中的手勢、眼神的位置,聲音的走向等等,但往往都是為了記好歌詞而忘了一些東西。感覺自己唱的不錯可一上台就出了問題,這就是實踐在證明,自己的理論掌握得不夠扎實、牢固、沒有運用自如,還要繼續努力。大學畢業當了老師,演出的機會也更多了。慢慢地理論與實踐掛上了鉤,在演唱過程中也就更成熟更大膽了。一首歌不僅吐字清晰,聲音圓潤。而且手勢,眼神也很到位,感情也恰到好處,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二個省級獎杯和多個市級大獎。作為她們的老師,我也不忘繼續學習參加全國藝術碩士考試的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為了給學生一杯,老師要准備一桶水,幼師的唱歌課教學是一個漫長的理論學習過程,學生們在理論的指導下還不忘進行實踐:「瞧,一年一度的「慶國慶卡拉OK大賽」她們一展歌喉,表現出色; 「一二.九」歌詠比賽她們放聲高歌,每年的「元旦晚會」更是讓你一飽耳福。在許許多多的實踐中幼師生演唱水平不斷提高,幼師的唱歌課教學得到了發展,提高,延伸;同時一次次的實踐也在不斷激勵著唱歌課教學的不斷改進,正所謂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指導實踐,二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最終使幼師的唱歌課教學與實踐完美結合,達到理想境界。最後關於幼師唱歌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點,幼師唱歌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由實踐來完成的。比如打哈欠,那就要我們做出一個打哈欠的動作,而不是寫出來看看,而是做出來,進行實踐。有的學生就不知道了「老師什麼是打哈欠啊,怎麼打啊?」這就要求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解釋出來:「就是你打瞌睡前的一瞬間,保持張嘴吸氣的感覺,喉嚨涼涼的,空空的。」同時老師還要做出來這個動作給學生看。如果還有學生不太明顯,你就可以說:「你正走著路呢,忽然看見你面前有一條大蛇,這時你會怎麼樣?」「嚇一跳」「對,就這個動作」「啊!」講的同時,老師作出動作,學生就很快明白了這叫打哈欠,當然了像這種理論性很強的知識太多了。我就不再舉例了,重要的是唱歌課就是實踐,要敢於實踐,勤於實踐。當然了還要多想、多悟。有一位歌唱家說過:「不會唱歌的人,唱歌用的是嘴巴,會唱歌的人,唱歌用的是大腦。」唱歌課說到底是幼師生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門必修課,它與實踐的結合點就在於它是要輔助於行動的,是要躬身體驗的。因此,幼師唱歌課教學要與實踐緊密結合,素質教育理論要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樣培養出的幼兒教師才是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幼兒教師。總之,在素質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更需要我們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參考文獻:《歌唱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鄒木初《歌唱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 陳偉《音樂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 陳偉《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主編: 葉瀾《新世紀教育啟示錄》天津教育出版社 主編: 徐英《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語言精粹》九朝國際新聞出版集團出版 主編:杜曉平
㈡ 小學音樂課教學的主要步驟是什麼能詳細點么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樂,通過學生、老師的演唱,構建師生版互動的情境和權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現歌曲,為歌曲創作做了較好的鋪墊。
(2)想。
「想」就是提出問題之後,教師要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鼓勵學生思維的聯想與發散、引導自由想像,以尋求創意。
(3)做。
「做」就是引導學生實踐與創作,利用各種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想、做中創,通過唱、想的體驗,把親身感受表達創作出來,成為個性化的作品,同時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在這一階段中,不同的活動方式,是指寫、說、演、唱等實際操作活動。
(4)評。
「評」主要是師生共同評估兒童作品,共同評鑒,相互欣賞,充分開發學生資源,促使創造性思維由個體萌芽而進入整體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強調的是師生相互的尊重與反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延緩判斷」原則的具體表現。
㈢ 急啊!!!第一次做老師第一節小學音樂課該怎麼上
在小學,不管學生還是老師,公認的主課有語文、數學、英語,而音樂基本上是不受重視的(不是說學校,而是
社會公認的),所以你要上音樂課文,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讓學生認為這個老師很好說話,否則,你的音樂課很可能會因為課堂紀律的問題而上不好。
當然,第一節課首先要做的是自我介紹(只要跟學生說個姓就可以了,千萬別說全名,要不然,調皮點的學生很可能會在私下裡拿你的名字做文章)。第二要鎮住他們,讓他們產生這個老師很厲害的感覺,從而打心眼裡尊敬你(具體如何做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至於怎麼上課,你們上課文之前應該要備課的吧,照本宣科一下也無妨的拉。
㈣ 如何上好小學生音樂課
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不外乎有三種課型,一是唱歌課、二是欣賞課、三是綜合課,老師們都認為唱歌課很好上,但實際效果不令人滿意。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目的是,體驗歌曲的音樂情感,學習與歌曲相關的音樂知識、歌唱技能以及音樂文化;提升感受音樂、用歌聲自主表達音樂情感的能力。唱歌教學中,一般會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唱准音調,准確把握旋律,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其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也是教學的難點。
唱歌課究竟該怎樣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筆者認為還得從「唱會、唱熟、唱好」三個方面和「想唱、願唱、學唱、能唱、會唱」五個環節(簡稱三唱五環節)著手,這也是歌曲教學「三唱五環節」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模式主體
(一)唱會
1、新歌感受欣賞。一首新的歌曲出現,首先要給學生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完整的音樂印象,讓學生看著自己的教材,安靜地欣賞感受音樂作品給他們帶來的音樂美,激發良好的音樂學習興趣,這也是一個「獨學」,從中培養自己對音樂產生「願唱」的情感。
2、跟著音頻學唱。一旦學生產生了「願唱」的良好情感,教師應立即抓住時機,立即進行歌曲學習教學。讓學生跟著音頻進行獨學,從默唱、小聲唱、中等音量唱、自然音量唱,逐步學習歌曲演唱。
3、學譜學詞填唱。在「唱會」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可忽視學生的曲譜學習,只有學會了曲譜的演唱,學生以後才會獨立地演唱歌曲。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根據教材「一譜一詞」的方法進行學唱。具體方法可以是教師譜學生詞、學生譜教師詞、男生譜女生詞、女生譜男生詞等,這種填詞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視譜能力,尤其是對一字多腔的處理,其有關識譜的相關音樂知識在這一教學方式中隨同學習、復習鞏固。
4、跟隨伴奏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隨伴奏進行演唱,可以是伴奏音頻,也可是教師鋼琴伴奏。在鋼琴伴奏過程中,伴奏要簡潔明了,右手彈主旋律單音、左手宜彈簡單的柱式和弦,整個伴奏不必要整得音響豐富多彩,影響學生的聽覺,也不利於發現學生的演唱問題。一旦發現學生的演唱問題,要沉得住氣,應沉下水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基本上學生達到唱會了歌曲。
(二)唱熟
1、組內填詞學唱。要唱熟歌曲,教師必須首先安排在小組內採取填詞學唱的方法,一譜一詞的具體學唱方法由小組長分工處理。
2、組內對子演唱。當學到一定程度後,小組內可以對子間相互演唱,對小組內的部分學生的演唱出現錯誤時,由組內進行糾正處理。教師在這兩個環節中要深入小組內,參與學習,指導學習,看學生的學習狀態,聽學生的演唱效果,幫助學生正確演唱。「對學」是解決學生學唱的最好方法,更是幫助學生唱熟歌曲的最好渠道。
3、抽查小組演唱。教師在全班抽部分小組進行學習效果展示,檢查、糾正學生在演唱中的錯誤。
4、班級齊唱展示。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必須組織全班齊唱展示。班級齊唱也就是「群學」的體現,也是教師檢查學生是不是能夠演唱的最好方式。對部分學生還存在演唱上的小問題,可以在群學的環節中自行糾正處理。教師發現較為典型的問題也可以集中糾正處理。
(三)唱好
唱好歌曲是唱歌教學的關鍵所在,更是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很多老師認為唱歌課好上,基本上就停留在此處,沒有深入處理學生的演唱技巧。
1、教師情感范唱。在「唱會、唱熟」的基礎上,怎樣唱好歌曲,教師應在這個環節里給學生較為標準的示範演唱。具體在情感表達、情緒處理、力度速度變化等方面給學生很好地示範,讓學生靜觀教師的表演,然後正確地模仿演唱。有必要時還可以在此時進行一定量的發聲訓練,讓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狀態,帶入歌唱之中。
2、問題診斷糾唱。教師范唱後,然後就是由學生模仿演唱,注意情感表達,以及肢體語言的表達。按樂譜的順序逐字逐句演唱,甚至是逐字逐句教唱(這里的教唱是帶著情感地教唱,而不是讓學生學會歌曲的教唱),在隨伴奏演唱時,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對表達不準、不好的樂句應及時停留下來,教師反復地局部示範,以達到學生能正確的情感歌唱為止。
3、音樂要素體現。當學生的演唱水平達到一定狀態時,要強調音樂要素在具體的歌曲中的完美體現,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以及節奏、曲調、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音樂要素,根據具體的需要作出具體的要求。雖然中小學唱歌教學不是培養歌唱家,但必要的演唱技能就應讓他們在中小學的歌唱教學中打好基礎。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唱歌技巧才能達到「唱好」的最高目的。
4、學習效果展示。最後,教師隨伴奏音樂讓學生整齊地、有表情地進行匯報演唱,採取分小組小展示、班級大展示等方式,綜合檢查學生整體上的演唱技巧。也可以交小組討論,用自己最喜歡的表現方式來表達歌曲的情感,然後小組展示,他人點評,教師補充評價。
二、「三唱五環」的完整模式
(一)激趣,情境導入(想唱)
唱會
(二)獨學,感受音樂(願唱)
(三)對學,小組解疑(學唱)
唱熟
(四)群學,鞏固成果(能唱)
(五)展示,審美創新(會唱) 唱好
三、「三唱」的最終目標
「唱會」,是指學生能夠按照歌曲中所蘊含的基本音樂要素的要求唱會歌曲;「唱熟」,是指學生在藉助各種渠道能熟練地按歌曲的基本要求進行演唱;「唱好」,則是在教師引導下,有情感地、發自內心的動情地歌唱。「唱會」是初級目標、「唱熟」是中級目標、「唱好」是高級目標,只有通過「唱會、唱熟、唱好」三個有效環節,才能讓學生最終實現「會唱」(在掌握了正確、有效的歌唱技巧後,自主、自信地、主動地演唱歌曲)的終極目標。
㈤ 急啊!!!第一次做老師第一節小學音樂課該怎麼上
第一節課緊張是正常的,先從班主任那兒了解班級裡面同學的狀況回,那些學生唱歌好答,,那些學生會什麼樣的樂器,是什麼樣的水平,這些都要有所了解.
上課可以先介紹自己,再提出要求,第一節課最好不要上課,在第一節課上挑幾個大方的上去表演節目,最後下課前自己也表演一個最拿手的節目,鎮住他們.以後就輕鬆了.
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血氣方剛,有沖勁,這是好事,但對社會的復雜不了解,最主要的是和領導同事打好關系,在辦公室裡面勤快點,如果有掃地,泡水的活,要多干.
幾天後,對同事大致了解後,拜一個人緣比較好的教師為師,年紀不要太大,否則不容易溝通.
最重要的是在工作過程中,要和你擔任課的班級的班主任打好關系.多幹活,少發牢騷.
㈥ 小學音樂課怎麼上
像1,2年級的小同學們只能一句一句教著唱,要選些短小精悍的歌曲,還要簡單,朗朗上口的那中,3,4年級就應該涉及簡譜了,但也只能一句一句教著唱簡譜,等簡譜教的差不多了,在領他們唱歌曲.這樣同學們接受的速度就快些.到5年級,你應該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試唱一下,也不要提問,讓他們隨便唱,然後你再領唱幾遍簡譜,等簡譜差不多了,就起個頭讓他們自己唱這個歌曲,等他們唱完,你再糾正.畢竟是支教,還是針對農村孩子,所以要求不能過高,應該循序漸進,從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最好帶上音響,給他們放原聲讓他們跟唱,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所以這也是個好方法.至於教案等問題,你就好好規劃一下,如果太要求完美,時間可能來不及.
㈦ 小學音樂課的流程是怎樣的
一 律動,師生問好
二 聆聽音樂 感受音樂
三 教師范唱
四 同學學唱
五 創編活動
㈧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活躍起來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像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地限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1.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時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於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現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
2.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馳騁想像的空間。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讓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的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