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指揮家是干什麼用的
音樂指揮家是一個樂隊的靈魂人物,指導整個樂隊的音樂演奏,使得多個聲部的演奏能夠成為一個整體。
音樂指揮家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提示演奏員。一部作品常常規模龐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譜的同時記住所有排練時要求的所有細節,這時,指揮在台上的手勢會起到提示作用。
二、決定一些無法定量的處理。比如,演奏員記得某處指揮要求漸慢或漸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從哪裡開始慢,到哪裡回到原來的速度等等這些,是無法量化在譜面上的,只能看指揮臨場的表達,因為藝術是需要情緒的,不是寫下來就行了的。
三、臨場發揮。演出,本身會讓人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中,指揮常常在演出中迸發出排練時沒有過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須注意指揮在台上的動作,並且要和指揮配合默契,一旦指揮出現了排練中沒有的處理,演奏者反應要快,要立即表現出來。這種臨場發揮常常是相當精彩且不可復得的。
四、表現性,增強作品感染力。這一點並不是所有指揮都有,指揮各有各的風格,有的指揮看上去沉默,熱情都在心裡和手上,有的指揮則表演性很強,在音樂傳達感情的同時,指揮自己也在用形體動作給觀眾傳達著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有的指揮確實有指揮給觀眾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
指揮棒是絕大多數指揮的必備,它幫助增加指揮的表現力,並起到節拍器等許多功能。指揮棒最理想者的條件為:木質、質輕、有一定的韌性、棒體直且被塗成白色等。
指揮棒 zhǐ huī bànɡ baton。一般來講,製作指揮棒有比較嚴格的條件要求,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是棗木和烏木的,作工很不講究,有很多棒體和手柄只需少許力量就能脫離,選購時應注意。
指揮棒始見於1594年,當時的指揮棒比較像一支打磨光滑的木製手杖,是神父在修女謳歌時所使用的,主要是對節奏的強調,並且被賦予濃烈的宗教意義。而今天較常用的指揮棒,大概在1820年出現,由德國作曲家、小提琴家及指揮家路易斯·施波爾(Louis Spohr, 1784 年4月5日—— 1859年10月22日)引進使用。在此之前,指揮家並不允許使用指揮棒演出。而在很多歐洲地區,指揮棒至今仍被稱為「節奏棒」。
B. 音樂怎麼指揮
大合唱音樂指揮手勢 合唱指揮和訓練者的手勢動作,除了表達音樂作品內容的發展和意圖外,也必須與歌唱聲樂的要求相吻合,至少不能對聲樂的要求產生對立。特別在呼吸和共鳴的要求上,應給合唱隊員以極有力的影響和支持。在演唱時,往往因指揮的動作過分誇張,手的部位過分手提高,而影響隊員合唱隊員失去氣息應有的支持。這樣會造成演唱的音準偏高而氣息短促。相反有時因指揮的動作較低而面部表情以「鎖眉」代替了「提眉」,因而影響合唱隊員的上部共鳴的暢通,這樣會造成音準的偏低。總之合唱隊員指揮的動作除了表達作品意圖外,也必須與歌唱生理和心理要求互相支持和吻合。這樣將對演唱造成更好的效果。 往往在排練或演出前有這種情況:合唱隊員因剛剛起床或感到疲勞,一般練習往往一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有關肌肉一時活動不起來,此時可在已進行一般練習之後,從已演唱過的作品中選用一句,作為練習。而作為練習的樂句必須是: 1、由低音跳到較長的高音。 2、高音上所用的字必須是開口字 字串8 在排練作品時,對咬字和吐字的要求,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鬆。並且要結合聲樂發聲的要求。唱歌不等於說話,首先每個字必須在好的氣息的支持和共鳴位置的狀態中進行。必須細致處理,不然就會唱得「含混不清」。合唱訓練中有關咬字吐字的規律,必須貫徹到排練中去。使每個隊員成為一種習慣,特別關於「歸韻」和「收聲」的問題,必須服從聲樂的發聲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字正腔圓」的境地。 在練習時,多採用些音量較弱的作品,多用「半聲」的唱法,這樣對訓練是有利的。 合唱的一切表現要求,好與不好首先是依靠內在聽覺來分辨的,沒有好的內在聽覺就無從要求好的表現。因此指揮及合唱隊員,應對提高自己良好的內在聽覺進行不斷的努力。特別對指揮來說,更加需要先行一步,才能對合唱隊員提出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指揮應當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字串8 指揮是合唱隊的支柱與靈魂。指揮不僅是合唱團的組織者、領導者,而且是合唱隊聲音藝術表現的再創造者,同時他又是一個表演者,所以作為一個合唱指揮首先自身要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文學造詣及較高的藝術審美鑒賞力,方能使合唱隊的訓練達到科學性、思想性及藝術性內在與外在的完美協和統一。所以指揮的動作要經過一定的手勢——指揮的語言,來引導演員對音樂的表現,指揮的動作要省,即根據作品的內涵、語氣速度、力度的對比准確而精煉地去設計每一個動作,做到動作大小適度。「點」到情緒到,不去浪費任何一個設計的動作。准,即准確地把握作品的各種起拍、收拍、呼吸點、換氣點以及你的預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揮的動作要協調、富於舞蹈性,動作要美觀大方並有可欣賞性,將你內心的感情融會在你的動作之中,這樣就會給觀眾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揮的動作姿態要端莊大方,雍容可親,情感真摯,通過指揮的表演激發演員的情感,同時通過演員的演唱使觀眾得到最有價值的藝術享受。指揮的擊拍方法有以下幾點:字串2 1.身體挺拔端正、兩腳站穩、肩放鬆、腿稍分開,給人一種穩定感,達到一種外形和諧的美。 字串62.指揮的動作要適度,不要過分地誇張,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做到准確而精煉。通常是右手掌握節拍,左手提示各種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字串63.根據作品的內容,指揮在處理作品強弱、動作上要有一種「重力向下、離心向外」,即重拍、強拍手勢向下,弱拍、輕拍向外的動勢規律。手臂不要抬得過高,基本上是在胸前,盡量減少大臂揮手,要以小臂帶動手腕,肘關節作為上下運動的樞紐,手腕、手指的關節要靈活,並富有彈性,做到柔中有剛、剛中有柔。要掌握動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揮快速的動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現,速度越快,動作越小。大臂主要用於速度慢、力度大、較輝煌、聲勢浩大的作品。小臂則根據作品強弱快慢的變化起一個樞紐帶動作用。字串7 4.指揮的動作線條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樂性,而不能太平鋪直敘,太常規化、簡單化。在學會圖式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一定的指揮技能,動作要做到和你內心世界是相輔的,感受和動作是統一的,這叫做手中有拍,心裡有內容。字串35.指揮要善於調動每個合唱隊員的積極性和挖掘出演員們最大的潛力,在作品的處理和表現上要有獨到之處,從而體現音樂表現的最高意境。字串7 6.指揮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見的拍子,而暗拍則是「隱伏」在心裡的拍子,這種「隱伏」拍是靠你的感覺和心裡節奏,使「點」到位,使合唱隊員不但理解明拍意圖,也能意會你暗拍中的拍點、節奏及情緒。字串47.指揮要有案頭工作,對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結構,調式、調性、段落之間的變化、對比,作品的內涵節奏、速度、力度、強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千萬不要「遍遍過、句句摳」,使演員對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鮮感。這就是你排練的失敗。 字串18.簡單地說,指揮的藝術就是起拍和預備拍的藝術,因為預備拍就給演員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擊拍點是指揮的靈魂,是音樂時值准確的體現。指揮的拍子、圖形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但指揮的主觀能動性和他巨大的潛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無論快慢及各種復雜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揮能掌握好擊拍點,合唱隊就能達到統一整齊。 字串79.起拍與收拍。 字串6起拍:起拍是指揮音樂開始前的預備動作。無論作品是熱情奔放,或抒情優美,或威武雄壯,或深情細膩,當它發出聲音的一剎那,是最能抓住和影響聽眾的情緒,而引起這些情緒的力量就是音樂藝術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指揮家們對起拍動作有以下幾個內容:准確的速度,是慢還是快,還是中速鮮明的力度,是弱還是強,還是不弱不強。豐富的表情,是優美抒情還是堅強有力度。字串2 起拍的預備動作是一個虛拍。這個虛拍是音樂開始的前一拍的圖示,也是精確地給演員開始演唱的呼吸口,使演員們統一→吸氣→張口→演唱,也就是預備→虛拍→實拍的過程。在某些多聲部的演唱中它的聲部是依次進入時,除了要給預備動作以外,還要紿其他聲部進入提示。如《怒吼吧!黃河》它進入順序是男高、女低、女高、男低…… 字串5收拍:就彷彿是話說完了,故事講完了。那麼無論是熱情的、激烈的、寧靜的、柔和的或是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揮用手勢鮮明地交代清楚,給觀眾以完美的結束感。反之,如果不確切、不幹凈、不適度、不恰當,你就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你可能會使作品藝術表現前功盡棄,留下後悔和遺憾!所以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與完美的關鍵。字串5 10.左右手的配合。一般是左手掌握感情,右手掌握拍子,要學會節省每隻手的作用,如指揮單聲部時,能夠用單手完成的任務盡量不去用雙手。右手准確地給予拍節,左手協助右手做起拍、止拍和加強音樂表情的作用,可協助某一聲部延長而不影響右手的擊拍,可協助指示各聲部進入等。總之,指揮的雙手配合應是均衡的協調、統一的完美。但要切記,雖然左手很重要,但右手准確的擊拍仍佔主要位置,兩手的配合主功能仍屬右手。
C. 音樂合唱指揮手勢4/4拍視頻課程
1、起拍 起拍之前要作好准備。首先是精神准備,然後進入准備動作。全身靜止,讓合唱隊與伴奏者注意力集中,抬前臂向前伸平,手自然放鬆,掌心朝前下方,眼睛環視合唱隊,見大家准備好了,便可以開始了。要注意准備時間時間不宜過長。 起拍動作首先是預示拍。預示起始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與情緒。對於歌唱者來說,預示動作有提示呼吸的作用。 預示拍的運動方向必須與起始拍子的運動方向相反。如果是強拍開始的歌曲,預示動作就要在弱拍上提示吸氣;如果是弱拍開始的歌曲,就要在強拍上提示吸氣。預示拍的拍點必須准確、清楚、果斷,要有帶動性,確保音樂進入得整齊。 另外,預示拍不僅在全曲的開始,樂曲的歌唱中也會經常用到。某些聲部的開始需要提示,樂段、樂句、樂匯的開始或特別強調換氣時都需要預示動作加以提示。 為了讓預示動作看得清楚,一般手的位置比拍點的位置要高。若有了新的聲部加入或音樂突然有了節奏、速度、力度等的變化,預示動作可以誇張一些。 2、收拍 合唱音樂的結束必須整齊統一,給人以完整美好的印象,這都需要指揮者用動作給予提示,也就是收拍。實際上,不僅在音樂結束的地點要打收拍,在音樂中間、某聲部終止、樂段終止或有停頓的地方也要打收拍。 收拍的指揮法隨著不同音樂靈活多變。通常情況下,最多見的指揮法是雙手或一隻手先向上然後向內側劃一個弧圈,停在外側的收拍的拍點上。 音樂中最後一個音無論多長,一般只打一個拍點,然後就是收拍動作。這樣,收拍的弧圈線條可能長可能短,速度可能快可能慢。 另外,漸弱收尾的收拍動作,雙手也可運動到較低處劃一個小圓圈收住音樂。 依據音樂結束時的速度、力度、情緒,指揮者可以自由發揮收拍動作。但無論強結束、弱結束都必須將收拍的拍點表示清楚,這需要在實踐中多磨練、多體會,才能與歌唱者更好的溝通,互相之間配合默契。
D. 音樂指揮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學習指揮主要是學習音樂作品,了解它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並推敲其中每一個細節,研究如何處理它、表現它。當然,表現樂曲時所用的姿勢和動作,亦即指揮技巧,是指揮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功,它是指揮者體現樂曲、指示演奏員進行演奏的必要手段。每位指揮對同一樂曲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因而會造成處理不同,風格各異,手法不一,這是必然的。然而,對樂曲的理解都應合乎邏輯,力求簡明、有效而又給人以美的享受。應當提倡指揮有激情、大膽、果斷、富有獨創性的品格。
一個樂團水平的高低,指揮起著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在一個好的指揮手下不一定就會擁有一個好的樂團(因為這涉及諸多客觀上的因素)。但在一個不稱職的指揮手下必定出不了一個好的樂團。反之,一個好的、訓練有素的樂團,它必定擁有一個好的、有經驗的指揮。一個稱職的指揮,在專業上除了指揮技巧的熟練掌握,還應具有敏銳的聽覺、准確的節奏感和速度感、對音樂的豐富的想像力和鑒賞能力以及閱讀和研究總譜的能力、處理樂曲和排練樂隊的能力。
指揮必須學習各種音樂基本知識和技巧,包括鋼琴、聽覺訓練、和聲、復調、作品分析、配器法、總譜讀法、音樂史乃至民族民間音樂,懂得各種管弦樂器的演奏法以及聲樂的基本知識;他還要學習屬於指揮法的關於管弦樂、合唱、民樂合奏等各種音樂的表現手法和技能;他還必須學習和熟悉古今中外大量音樂作品中的經典曲目,特別是對本民族的音樂應有深刻的了解。除了在課堂上,從書本里和音響資料中學習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就是通過藝術實踐,也就是從實際的排練和演出中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指揮還應當具備廣博的文藝知識和美學修養,對文學、戲劇、美術、舞蹈等藝術有一定的修養和研究。
E. 大合唱音樂指揮的基本手勢是怎樣的,比如4/4拍,是怎樣劃形狀的
指揮法圖解:
1、2拍(2/2、2/4、2/8),強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從上向下,略由里向外進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揮實踐的時候,除了動作要明確,精神要集中和飽滿以外,通常因為要照顧到演唱時的流暢,劃拍過程往往也是比較圓順和線條化的。
(5)音樂課指揮擴展閱讀:
一、在團體歌唱或樂器合奏時,由指揮者用指揮棒或者徒手來打拍,叫做「拍節法」。
二、指揮者要以適當的速度在空間中畫出圖形,暗示出強弱緩急;通常雙手是以強拍的周期性往復循環而相應的作出對稱動作,強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指揮的姿態要求:
1、軀干穩直、泰然。不能彎腰曲背,前弓後仰,不要聳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動和轉向,可以適度地含胸拔背。
2、頭部做到自然仰面,便於看見全體演唱演奏者,也便於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揮。隨時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輔助手的動作預示某個重要轉折或某個關鍵瞬間的到來,並能啟示聲部的進入。
3、腳是站立的根基,身體重心交替置於雙腳或轉移於左右腳之間,雙腳基本平或稍有前後,如"稍息"的位置。
4、重心的轉移隨著音樂的需要自然地進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隨意走動、下蹲。當然不是絕對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揮任務的需要。
5、 雙肩坦然而鬆弛,大臂微張,千萬不要夾緊,肩關節隨時都是放鬆的,雙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隨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揮動。
6、 腕,掌,指是最靈巧而富於表現力的部位,也是音樂指揮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體的活動往往也是為了這個"終端"而配合活動的。
7、一般的基本姿勢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關節不下垂,不松勁,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強制地呈弧形微彎,如握小皮球狀,能夠隨意地做任何動作。
8、雙手抬舉的高度,伸出的遠近,根據所指揮的作品風格及演出的規模、場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調整。初學時取略低於胸肋的位置,便於鬆弛地學習基本動作。
F. 音樂會,指揮有什麼用呢
小議樂隊中指揮的作用
在近代世界樂壇上,有許多傑出的指揮家,如卡拉揚、奧曼第、小澤征、伯姆等,都是譽滿全球,他們的地位甚至超過現代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這是什麼原因呢?演奏家和歌唱家固然有其令人欽佩的演奏演唱技能,在獨奏、獨唱時,常受到聽眾的贊揚和感謝,但是他們「指揮」的只是自己的樂器和歌喉。而指揮家指揮的是一個龐大的樂隊,甚至加上合唱隊,這里有各種不同的樂器,每個演員的表演個性和水平也各自相異,指揮家要把他們統一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進而創造出千姿百態的音樂來,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前期准備:對指揮家來說,音樂會上僅僅是他工作的匯報,大量的艱苦勞動都是在台下。首先是讀譜、「聽譜」。這是指揮的特殊本領,即從總譜密密麻麻的音符中,用眼睛「聽」出十幾種樂器組合的音響效果來。這種本領聽來玄乎,但卻是真的。同時,指揮還必須具備廣博的音樂史知識,樂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領悟作品的創作背景,區別各個時代、各個作曲家藝術風格的異別,並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力,以內心的聽覺,去體會樂曲的各種感情和內容,使作曲家的樂譜創作首先在自己腦子中變成活的形象。因而會出現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指揮家手下奏出不同的效果。
這以後就要從排練的角度再研究總譜:找出各個聲部旋律線條的進行方向,分析各個段落的和聲氣氛和配器色彩,確定樂曲中速度力度的演奏分寸,還要以通貫全局的眼光掌握全曲的結構,設計音樂的基本情緒,哪裡應該緊張,哪裡需要鬆弛,哪裡層層鋪墊,達到高潮。指揮家還必須對各種樂器的性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要盡可能地發揮樂隊和演員的表演水平,以取得理想的音響效果。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家,還具有一種先見之明,他能事先考慮到,哪些旋律可能被其他聲部蓋沒,哪些段落在演奏演唱時會出現困難,哪些樂句在表現理解上可能發生差錯等等,這樣可以在排練時作為訓練重點。僅上訴各項准備工作,幾乎包括了音樂學院全部學科知識,而要達到運用自如的精深境界,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的。
排練階段:在排練廳里,指揮的工作遠遠不是打拍子,他要把自己對樂曲的內心感受傳達給每一個演奏者,不僅用語言,更是通過手臂、手指、眼睛、臉部表情和一切可以表現的指揮技術,與每個演奏員保持一種感情的交流。指揮的動作既要呈示作品的情感內容,又要起著引導演奏者的作用,他不但指導樂隊准確地演奏,還要激起他們音樂表現的激情,使他們始終處於一種渴望演奏的興奮狀態。指揮本生,卻既要激情的,又必須保持理智的,他憑借非凡的音樂記憶力,准確的指示各個聲部的來龍去脈;他要有控制樂隊的能力,使每個演奏者都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不僅要明確地告訴演奏員現在該做什麼,還要預示他們將要做什麼,使每個樂句的快慢和輕響、進入和消失都能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演出階段:經過反反復復的排練,指揮者確信已達到預期的效果時,這才能進入音樂會的演奏。人們在音樂會里所看到的,只是指揮家精神振作地率領樂隊全身心地投入於音樂中,完整地展示作品的全貌。
指揮,作為一門藝術,是近一百七十多年發展起來的,它的歷史不長,但迄今一直被公認為是一門最全面的音樂表演藝術。
G. 音樂學院指揮系專業課怎麼上
視唱和聲指揮系來應該考的都是自A卷,你這些要確保OK,然後肯定要找專業老師了,考哪個學校就找哪個學校的老師,指揮是預示的藝術,你不光是知道樂團樂手位置,音樂走向就行了,指揮法,點線結合,等等很多,不同學校老師不同風格
H. 音樂指揮開場怎麼指揮
四二拍,就是兩只手向外再向里就OK了
基本圖式要准確,原則:動作簡練、准確、內美!不要過分誇張。容
動作:大臂帶動小臂,通過手腕連接,手型就是鋼琴手型。兩腳不動,一前一後,不要並攏,那樣站不穩,也不要丁字步,大概相隔一腳寬。指揮前雙手自然垂直於兩腳側,預備拍時勿把手舉太高,以免合唱隊員氣息扎不下去。
收拍:食指與大指一掐就好了。
練習方法:鏡子是最好的老師,對著鏡子多練。
容易犯的毛病:打拍時兩手不要交叉,也不要碰到一塊。始終打在同一平面。
兩手分工:右手是指揮的靈魂,控制速度,節奏。左手是音樂的表情變化。
謝幕:上台台風要好,謝幕時側身走,看準舞台位置,面朝觀眾致謝,原地轉身,中間謝幕時上前一、兩步轉身致謝,再向前走一步轉身開始指揮。
I. 音樂會上的指揮家是如何指揮的
做指揮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首先,你必須能彈一手好鋼琴,因為這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樂理。你還要聽大量的各個時期的音樂、學習音樂史。學習鋼琴只是基礎,還要了解樂團的每個樂器的特點,如果能有一段時期的樂團樂師生涯就更好了。當然,有天賦對一個指揮家也是極為重要的,你要有極強的節奏感和對不同聲部的平衡能力,這是極難的。 音樂院校有指揮專業,當然可以去報考,最著名的兩個中國的音樂學院當屬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但報考前還是想想清楚啊! 在給你看一段材料,關於卡拉揚的,你就知道指揮是多難當了。 卡拉揚解釋指揮:「指揮真上一種神秘的體驗。進入佳境時,我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做什麼。我的雙手已經過了三十年的訓練,已從我的感覺之中獨立出來了。他們會自發地揮動,音樂便如流水般滔滔涌流。能夠讓自己融入音樂的意韻實在是妙不可言。你的指揮完全是自然而為之,欲罷而不能,直至你完全忘記這是你的手在揮動。而與此同時,倘若哪個歌手出了錯,你不會忘了予以糾正,而且是瞬間做到,無人覺察。要是某個管樂手在吹奏一個長段時,音樂進行的速度突然快了起來,那是我令他們加快的,因為我感覺出他快接不上氣了,便讓他吹得快一點。第二天他來對我說:『昨天發生的事真叫我難以置信。』我回答說:『我鑽進你心中啦。我感覺到你氣緊了,那個樂段眼看要不連貫了,所以加快了速度。』這就是你與演奏者之間的溝通,很難用言語解釋得清楚。」 「音樂有他自己的呼吸。歌德有首詩講到呼與吸的對比。吸氣給你壓力,呼氣則使你放鬆。詩中說,生命多美妙,它是呼與吸的混合;感謝上帝,它讓我們感到壓力,又讓我們得到解脫。瑜珈功的理論很大程度上就立足於氣息吐納的節律變化。至於音樂,它就如潮水,有著自然的漲與落。誰要是把握不好速度,那我是無法忍受的。遇上這種情形我會變得讓人受不了。我生來就講究自然節奏。為更准確,我甚至借用節拍器。我在西德多特蒙德的馬克斯·勃蘭克學院做過一個實驗。先選定任意一個速度,比如說每分鍾 86 拍。然後在鋼琴上先後用四分音符、三連音、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各奏一遍,末了再回頭用四分音符彈奏,看看是否仍保持原先的速度。現在,每個樂團都做這個測試,結果奏到十六分音符時都比原定速度快了百分之十至二十。要經受住這個檢測是很難的,錯誤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三十,而我只快了百分之二。他們都說我腦袋裡肯定裝了一台電腦。」 卡薩爾斯(Cassals,1876)說:「一個偉大的指揮者之先決條件,應該是一個勝任愉快的通譯員。其主要的任務,首先要對他的工作有一個完全而明確的認識,他應該知道如何來溝通自己和團員之間的感覺,如何和他的樂隊接觸,如何說服他的樂隊,以及如何把音樂中之種種型態透過自己的意識,引入盡善盡美的境界。」這是我看過對指揮的定義里頭,說得最完整的。 在這篇內容中,我想提一下關於指揮的事情。 在管樂團中,指揮被賦予相當重要的責任。不管是整個團或是指揮自己本身,都必須給指揮一些壓力,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1、多充實自己的音樂知識:去接觸任何有關音樂的東西,將自己的音樂知識往上提升,這對樂團和你自己本身,都有相當的助益。 2、清楚團中的所有樂器:包括它的基本指法、各樂器的調性,將自己的樂器技能想辦法提升。 3、培養自己的音感、節奏感,以及增加自己的表演欲:我常說一個太過內向的人是學不好樂器的,把自己各方面的本質增加,適度展現自己的表演欲。 4、做好自我約束,和團員保持良好的互動:這點很重要,自己做的好,才能對其他團員做要求,有良好的互動,在演奏上才會有好的默契。 要知道,指揮在管樂團中的重要性。我必須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要達到完全的一致,除了看指揮,沒有別的方式。根據我的經驗,各管樂團和指揮搭配間會有問題,主要是下面兩點,也是一定要改善的地方: 1、不會看指揮,只知道埋頭看譜。不要求每首曲子全程看指揮,但想要曲子詮釋的更好,就必須抬頭看指揮的所有提示動作,這樣的演出才會近乎完美。 那有人問我,指揮的音感很重要嗎?其實不然,但它算是必備的要件之一。應該這么說:指揮有沒有絕對音感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問題往往不只是音準,而是在速度、音色和平衡等更多的面向上。 所謂的絕對音感其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不單是聽出音高或調性就可以了。同一個調性的音樂彈多了、聽多了,音高的感覺自然就會有,但那不是絕對音感,只是一種音高的記憶而已
J. 音樂教師基本指揮技能包括哪些
<ol><li>要掌握一定抄的音樂理論基礎襲知識</li><li>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和技巧 </li><li>要具有分辯音準節奏正誤及音質優劣的素質 </li><li>具備一定的樂器演奏能力,尤其是鍵盤樂器</li><li>應該掌握正確指揮音樂的技能技巧</li></ol>對教師的音樂素質進行全面訓練,才能使其掌握音樂教育的藝術精髓,才能使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