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合唱能力
音樂課中發聲練習是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徑。老師應特別重視此環節的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及其手段傳授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發聲,用恰當的情感去表現,做到聲情並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認識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不僅是人賴以維持生命的生理機能,而且也是說話、歌唱得以發聲的原動力。呼吸的訓練對於聲音的表現有密切的關系。聲帶的振動,共鳴的發揮,聲音的變化,情感的表達等全有賴於氣息的控制與運用。歌唱時需要大量的氣息,要求氣深、量多,速度快而無聲,經口吸氣,呼氣均勻、緩慢,節省並保持吸氣時的感覺,同時根據不同的心理與情感狀態支配呼吸,所謂「氣隨情變,氣動情傳」。歌唱時為了美化語言,就要隨著音樂旋律、節奏與情感表達的需要,不斷有意識的控制與調節氣息的運動。例如:唱柔和與舒緩的歌曲或唱低音時,呼吸要保持平穩,氣息必然不能太猛,然而也不能沒有氣息的支持,否則氣短聲虛,會影響共鳴與音色的發揮;而唱激越昂揚的歌曲或唱高音時,氣息必然要飽滿有力,然而也不能聲嘶力竭,而要保持一定的強弱或力度。一首歌曲或樂句的起、承、轉、合與高、低、抑、揚------要在氣息的運用上進行周密地安排,在依字行腔的過程中,要使氣息的運用游刃有餘,流暢貫通。正確運用呼吸是聲樂藝術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唱法雖然在氣息的運用上各有不同的要求與方法,但都十分重視掌握呼吸的正確方法與氣息的合理運用。傳統唱論中所雲:「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唐、段安節:《樂府雜錄》)這里所說的「臍間」即指「丹田」呼吸的方法,就是用小腹肌的收放鼓動橫隔膜,幫助胸膛來鼓動肺部呼吸。呼吸有力,肺活量大,氣息充足,才能夠自如地運氣發聲。二、學會正確的咬字、吐字。 由於歌曲的情緒、風格之不同,因此在歌唱時的咬字、吐字也應不同。字的頭、腹、尾各有不同的口腔形態,它們是按照一定的語言體系,在有規律地組合中交錯變化來發音發聲的。字要有力度、彈性、穿透力;才能聲傳達遠,清晰可辨,所謂「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雖過於誇張,但都強調了字的噴吐要結實、有力的要求。正確的咬字、吐字也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好每一首歌曲或練習曲的咬字、吐字的主要特點和方法,使學生在歌唱時富有表現力。如像《嘀哩、嘀哩》,它的情緒是輕盈、歡快、活潑,對這樣的歌曲的演唱要求就須做到咬字清晰、有彈性,唇齒舌的活動要靈活,聲母到韻母的過渡要快,不能拖泥帶水;特別中間襯詞部分的「嘀哩哩------」強調舌尖的動作,要唱得既清楚又靈巧。而像舒柏特的《搖籃曲》是一首深情、優美、柔和、抒發母親對寶寶愛撫之情的歌曲則要求字與字之間唱得連貫、圓滑,一些拍子中有圓滑線處,聲母的過渡就要稍慢些,以增強其柔和親切之感。例如,第一句「睡吧、睡吧」中幾個「睡」字要由shi到ui有一個過渡,最後「被裡多溫暖」中的「暖」字應由nu到an有一個過渡。唱雄壯有力的歌曲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應突出字頭即聲母的作用,唇齒舌部都要有一定的緊張度,要有一種爆發力,這樣唱才能增強歌曲的氣勢,表現出歌曲的特點。三、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每唱一首歌,就像在講述一個故事,要想把歌唱得生動形象,就必須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手法,結構特點及歌曲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等,這樣的歌唱才能給人以完整的藝術形象。《雨花石》這首短小抒情的贊頌歌曲,它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的起與發展唱出了雨花石的默默無聞與無私奉獻,第二樂段也就是歌曲的最後一樂句連續的高音,歌曲的高潮部分唱出了雨花石以此為榮的高尚品質。學生充分了解、掌握歌曲的主要特點,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後,在歌唱中結合實際便能使情感得到升華。四、引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去歌唱。要想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因此,歌唱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題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用歌聲把作者創作歌曲的情感表現出來,教師要善於啟發調動學生的感情,讓他們用「心」去唱,而且要唱好它,我認為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每首歌曲都有一個情感基調,是深情贊頌,是親切自豪,是歡快熱情,是庄嚴雄偉,是明朗開闊,是真摯自然,是哀婉傷感------等等都要深入挖掘詞意的同時掌握住感情的基調。基調准確才能有助於內容的表達與主題的發揮。這是因為情感基調是作品情感表現的總趨勢,它體現出一種情感的整體綜合,而這種整體綜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題表現所需要的。為此,必須加強對歌詞內容的情感體驗,准確把握情感基調,使歌曲主題能夠得到准確地揭示。比如演唱《摘草莓》這首歌曲,根據詞意體驗農村孩子生活中的情趣,設身處地投入歌曲的主人公「小姑娘」角色,充分表現出「我」內心歡快和尊敬老人的幸福豪情,使歌曲的感情與主題才得以完美的發揮。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的效果。顯
❷ 小學生音樂素養自我評價怎麼寫
小學音樂素養自我評價
小學幾年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後能做一個有理想,有抱
負,有文化的人,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做出自己的努力。
當然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習不是很勤奮,有時候做事情會只有三分鍾熱情,我相信
只要克服這些問題,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尊敬師長,與同學和睦相處,關心熱愛集
體,樂於幫助別人,勞動積極肯干,自覺鍛煉身體,經常參加並組織班級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內外活
動。
本人品德兼優、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學習之餘,走出校門,本
人珍惜每次鍛煉的機會,與不同的人相處,讓自己近距離地接觸社會,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
苦辣。
短暫小學就要離去,我對自己的這六年的學習和生活做個總結.首先,小學讓我懂得了學習的
作用,不在於死記硬背,而是寓教於樂,關愛生活,雖然我學習進步的不是很快,但我知道學習是
終生要奮斗的事,我愛小學的學習生活。
其次,我培養了獨立思維的好習慣。我知道以後的路很
長,我要獨立思考人生的苦與樂,我從許多老師身上學到了這些人生哲理,不是誇大其詞,僅僅是
發自內心的感受,要敢於面對錯誤,畢竟我很小,但我要獨立思考自己的將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最後,我要感謝我父母,是他們讓我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更大的憧憬,
我知道上完小學,以後的學海更需要我的耐力和毅力,是長輩們給了我這份信念,相信自己,我會
大聲說出我能行,萬歲我的'小學生活。
小學生藝術素養自我評價:
我從小就對藝術產生濃濃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在我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填報了**校的應用藝
術專業,應用藝術學生的自我評價。
四年來,我勤奮好學牢固掌握專業知識,還以尋求自身多方面發展為目標進行各式的社會實踐。這些都培養了我的責任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我會
用我積極,學習,奉獻,合作的態度完成每一項任務。
對於挑戰,天生樂觀的性格不會讓我退縮,
而是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去迎接。
在四年的大學學習期間,我不僅築就了我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並且通過各項豐富的實踐活
動,提高了我的綜合能力。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各項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
長,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
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及管理技能,自我評價《應用藝術學生的自我評價》。
尤其是在大
學二年級的時候有幸能夠成為了城市美容美化研究部的部長,這不僅使我繪畫創作能力得到充分的
發揮,增強了自身的專業知識,還學會了領導組織各種活動的流程、充分鍛煉了我的個人能力。
對於專業的學習,藝術是我從小就喜愛的專業,從小就有自己的夢想和願望,所以各門專業課
的學習成績很優異。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作品,我都能做出各種有創新的設計理念,經常得到老
師和同學們的肯定。
晃眼四年的學習即將結束,我的現階段的學習也將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學經常用的一句話:
運動是時時存在的,又是無處不在的。
現在的結束只是為下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打下基礎。我又將
重新整裝,確定新的目標,迎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我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能不斷的改善自己,讓人生更加的完美。但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完善的。我自信能憑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在畢業以後的工作和生
活中克服各種困難,不斷追求的目標和心中的理想。
❸ 做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什麼能力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實踐能力 (一)要有教學研究的理念和能力。音樂教師要有標新立異意識。要有突破教參教材學生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要善於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以獲得教育實踐的新穎性和高效率,要能夠設計充滿新意、具有教學實效的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案,要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善於總結自己的經驗、借鑒同行的成果,提煉有價值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 有實際教學能力,要有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蘊涵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緒的立體動態藝術的能力。即課堂教學的能力。 1、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正確地分析處理中學各年級的音樂教材。 2、在教學中能體現以美育為主導,以發展學生智能和培養創造能力為目標,完整地完成音樂教育的任務。 3、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音樂藝術的獨特風格,並富於感染力。能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情操。 4、需有較高水平的范唱或演奏能力,能吸引和啟迪學生,提高教學效果。演唱、自彈自唱、伴奏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大多數教師在演唱、彈奏等基本功方面還顯得薄弱、困難,必須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能力。 5、能積極承擔校內外公開教學的任務,,對其他教師能起示範指導作用的能力。 (三)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識。要教好學生,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功力。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池水,而且是一池活水。面對時代的挑戰,教師和其他行業一樣,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競爭體系的引進、評價體系的更新、學生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等等,學生們在飛速地進步,如果我們還是止步不前,最終等待我們的是被淘汰的命運。教師必須重視科研,要做到以科助教,只有兩項齊頭並進,我們才會快速達到時代的要求,才配得上專業化、規范化的人類工程師這個稱號。 (四)能熟練運用的網路信息的技術的能力,現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未來全球信息基礎設施網的開通,無疑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對信息傳播基礎設施幾相關科技知識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從而熟練地從網路的各種載體中獲取信息,並有效地應用到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去。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音樂體驗: 二 、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創新能力 大量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創新能力及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音樂教學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容器、是存儲燃料的罐子,而教師更像是學生思維的保姆,不會也不可能給他們提供創造思維的時間、空間,教師只教教材授人以魚。現代教學強調用教材教授人以漁,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有教學創新能力。 (一)對教材的再創造的能力 過去,我們只考慮教什麼,對於怎樣教的問題未給予重視。而後者則是更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樣一首歌曲就可以有多種形式的教法。如只教會歌曲是一種教法;又學歌曲,又表演是一種教法;又學歌,又表演,又改編歌也是一種教法。教法不同,學生的收獲當然也就有差異。因此,教師在准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一定要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音樂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常發現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思維敏捷,他們的創意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啟迪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思維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創造個人音樂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參與音樂生活,學會根據生活需要選擇音樂,探索創造個人的音樂生活,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時代。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創造音樂。 三、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認識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情感過程是指人對事物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和愛憎好惡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熱情、心境等;意志過程則是把想像、理想設法變成現實的心理過程。 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即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感受、理解與掌握音樂內涵的本領,要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徵,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序和方法。 小學低年級,這時的孩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物易於接受,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是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讓他們在游戲與娛樂中學習初步的音樂知識。 小學中年級,不再單純追求主要作用於感官的感覺上的需要,這時的學生開始需要比從前更進一步的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歌(樂)曲所表現的典型的意境與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注意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掌握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簡單的分析、綜合、比較與分類能力的培養,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中年級是從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在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級的方法,也不可全盤舍棄那些在低年級有效又適用於中年級的教學方法。要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選擇有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能強化其參與意識的教學方法。 小學高年級,由於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學生在心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就認識過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漸上升到主導方面,使抽象思維有了發展的可能性。理解記憶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方式由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性意學生的情緒,可適當講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故事,如名人與音樂、音樂家軼事、名曲誕生的趣事等。如果學生處於變聲期,可多安排一些器樂教學和欣賞教學以及能夠調動學生內心活動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慾望等。高年級的唱歌教學應從重視外在的表現(如律動、游戲等)向重視內心情緒的表現方面轉變,更要強調唱歌的藝術表現效果,但其先決條件是學生喜歡音樂和愛唱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進入中學,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育處於高峰期。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廣泛,成人感強,自尊心、榮譽感和好勝心強。意志品質有了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有明顯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占優勢。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好懷疑、情感變化決而不穩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發展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同時還要了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學校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則容易產生兩種後果:一部分熱衷於升學的學生(或在各種壓力下只注重文化課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動和愛好的那部分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歡音樂而學校又不能滿足他們愛好音樂的願望的學生,則會向追求社會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展。由於缺乏基本的音樂常識和鑒賞能力而不辨良莠,學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所以,音樂教師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種音樂素質以及音樂教育教學的能力,還必須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同樣教材,兩名教師可能教出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的。音樂教師也只有具備以上的教學能力,才能完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任務。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❹ 怎樣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歌唱是人類最本能的音樂表現手段之一,也是表達情感的良好方式。國家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然、自信、有表情的歌唱是演唱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的歌唱姿勢、輕聲高位置發聲;清晰的歌唱語言;豐富的情感表達等是小學階段應具備的基本演唱技能。這些技能的獲得,都離不開實踐活動,離不開具體的訓練。在訓練中,教師應注意避免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因此,老師創設各種形象、有趣、實效的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逐漸獲得這些基本技能提高其演唱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良好的歌唱姿勢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保持正確、良好的歌唱姿勢,是演唱發聲的基礎。如果演唱的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歌唱的呼吸,影響歌唱的發聲。正確的歌唱姿勢要注意身體自然直立,頭略軒昂,精神飽滿,兩肩放鬆稍向後展,雙手自然垂下,小腹微收,全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而又無僵硬感。在演唱教學中,老師應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歌唱姿勢。在學生演唱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的學生伏在桌子上唱,有的靠著椅子懶散地唱,有的彎著腰,手撐著下巴沒精打采地唱……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通常會訓斥學生,讓學生按照要求坐好,但在實際當中,這種方式並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不一會兒又「原形畢露」,把老師的話語丟置九霄雲外,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學生在這種背景下歌唱,怎能唱出自己的感情呢?如果教師能做到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活動,不斷地提醒、強化學生保持正確演唱姿勢的概念,避免用生硬、蒼白的語言來教育學生,也許會取得比簡單的訓斥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出示下圖和學生一起開展「看一看、學一學」的游戲。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圖片中幾個同學***的姿勢,辨別哪種姿勢是正確的。再號召所有的同學一起學一學正確的姿勢,學生通過比較和親身體驗後印象一定很深刻。 在演唱剛勁有力的歌曲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活動。學習解放軍叔叔昂首挺胸,精神抖擻的站姿,欣賞一首軍人叔叔演唱的歌曲,甚至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學著解放軍叔叔的樣子,挺胸收腹,精神飽滿地唱出歌曲的剛勁有力來。又如,在學唱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歌曲時,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只是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地唱,學生會感覺***是索然無味;如果老師引導學生隨音樂律動起來,採用舞蹈中「順風旗」的姿勢或者「芭蕾的第三手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律動活動中。此時,學生將自然地處於小腹微收、全身處於積極向上的歌唱狀態,這就很有利於表達歌曲的情感了。二、重視科學的發聲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聽到有的孩子用那種近乎喊叫的聲音哇哇地拚命***,使人覺得***是那麼費勁,也使得***的聲音變成了喊叫聲,這樣的歌唱不但失去了歌唱的靈活性,而且缺乏優美的音色,還往往會造成音準偏低或偏高的現象。久而久之,肯定會損害兒童的幼嫩嗓音。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生在集體中有強調自己的心理,擔心自己的聲音被大家所壓倒而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因此就總想強調自己的音量,這就成了喊叫。有的老師認為,唱得不好沒關系,只要學生唱得痛快就行了。面對這種叫喊不僅未指出,甚至還給予鼓勵,說他們「唱得挺帶勁」。歸根結底這是老師和學生沒有意識到要使用高位置的聲音來演唱。那麼,老師怎樣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活動來嘗試。1、輕聲歌唱 以演唱《搖籃曲》為例,教師可以先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媽媽正搖著搖籃,唱著《搖籃曲》。媽媽的聲音很輕,讓寶寶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有了這樣的情境教學活動,再讓學生參與「優秀媽媽」的比賽,讓學生設想自己像媽媽一樣抱著寶寶,輕聲地給寶寶演唱《搖籃曲》,哄寶寶入睡。最後比一比誰唱的搖籃曲最好聽,音量最合適,評出「優秀媽媽」。 2、自然歌唱 當唱節奏感強、情緒歡快的歌曲時,可以讓學生邊踏步邊演唱,這時,孩子們的歌聲總是自然輕松愉快的。如小學一年級歌曲《郊遊》,「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短小、節奏歡快的歌曲,心裡特別高興,就會不自覺地喊唱出來。這時,如果教師只是告訴大家不要喊,放鬆、小聲地唱,學生肯定是不但不理解,而且還打消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碰到這種情況,教室應靈活應變,開展「邊唱邊走「的活動。同時有效經過這邊唱邊走的形式,使學生的演唱聲音在很大的程度上趨向於自然的歌唱。以此為途徑,學生也自然地學會用流暢自如的頭聲發聲方法。3、通過練聲獲得高位置 有很多歌曲的結尾部分,都會有一個「延長音」,如:四年級歌曲《對花》中:「哎———哎———」;二年級歌曲《天天好心情》中結尾句好心情中「情」字要延長五拍。如果學生喊唱,不僅在音準上容易「跑調」,而且會出現沒有氣息支持,聲音斷截的現象。這種情況我們可以
❺ 如何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325班B組郭向英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生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中國音樂教育研究會專 家吳斌老師在「全國中小學課堂唱歌教學展示與研討會」開幕式的總結發言上提出,應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他明確地指出,「唱歌包括如下方面的訓練:正確的姿勢、有規律的訓練習慣、正確有效的呼吸方法、發音平穩、情感豐富細膩、咬字吐字正確而清晰、連音與斷音的技巧。其中,頓音、連音和斷音的演唱是特別重要的技能,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能。此外,敏銳、感人的歌曲詮釋與藝術處理和富於魅力的表演也非常重要。」可見,提高學生的唱歌能力是當前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幾年來,我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努力提高學生的唱歌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提高學生唱歌能力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系統、科學地進行發聲練習,提高唱歌綜合素質
我認為,要想「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首先要學會一定的發聲方法。只有懂得正確地運用嗓音,才能達到較高的唱歌境界。而發聲練習是掌握科學發聲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徑。因此,在音樂課堂中,發聲練習地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音樂課中,發聲練習地設計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低年段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一開口唱歌幾乎全是「大白嗓」,喊叫現象嚴重。針對這一狀況,我首先讓他們學會輕聲唱歌、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在發聲練習的設計上多採用「u」和「o」以及哼名「m」作為母音進行練習。這些母音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較容易的找到頭聲位置,而且還能很好的控制音量。在旋律的設計上,音域不易過寬,通常在五、六度之間,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聲帶還比較脆弱。此外,在低年級進行發聲練習時要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趣味性的練習,如:
例1、1=D-G 2/4
1 2 3 4 | 5— | 5 5 5 | 5 5 5 | 5 4 3 2 | 1— ||
(師)小貓怎樣叫?(生)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例2、1=D-G
2/4 1 2 |3 — | 3 2 |1 —| 3 4 |5 — | 5 4 |3 — ||
(師)大風吹(生)呼呼呼(師)微風吹(生)呼呼呼
這些師生互動式的發聲練習不但富有童趣,還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很好地模仿老師的聲音進行發聲練習。
到了中年級,學生已養成輕聲唱歌的習慣,這時就應提高他們的唱歌能力,做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如,連音、跳音的練習;拓展音域的練習;合唱練習等。下面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例一:連音練習1=C-G 4/4
Lu
要求:聲音優美、連貫,氣息平穩、均勻。
例二:跳音練習1=C-A 2/4
要求:聲音輕巧、短促,具有顆粒性。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唱歌技巧和能力。教材中合唱歌曲的含量也多了起來,這個時期的發聲練習可多做一些合唱練習:如1=C-B 4/4
(這條發聲練習,可隨教師指揮手勢的變化,進行連音、跳音、重音以及各種強弱變化的練習。)
二、注重歌曲欣賞的引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悟、理解能力
欣賞歌曲,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對於唱歌,低年級的孩子以為唱得越大聲、越「響亮」就越好聽;到了中、高年級,他們覺得流行唱法最好聽。這些錯誤的觀念誤導著學生,他們怎麼會唱出動聽的歌聲呢。因此,要想讓學生唱好歌,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而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聆聽優秀的少兒歌曲,並和學生一起討論,把正確的聲音觀念灌輸給他們。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明白適合自己年齡特點的,具有高位置的頭聲,有氣息的支持,圓潤、飽滿、明亮的聲音才是正確的、動聽的聲音,並且努力朝著這個目標去練習。
《音樂課程標准》中的學段目標指出,低年級的孩子「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在教學中,我經常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緒。中、高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進一步增強,對音樂的感悟能力也在加強。這時,應該引導他們不但能聽辯出不同歌曲間的情緒對比,還能夠感受到一首歌曲中各樂段或者樂句之間細微的情緒變化。如,人音版第六冊歌曲《甜甜的秘密》,在教學中,聆聽完教師的范唱之後,我問學生:「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情緒有沒有變化?」在一番討論過後,學生總結出了「小主人公」的三種心理活動:一是悄悄的把桔子放進老師的抽屜里,害怕被人發現的緊張情緒;二是等待老師快打開抽屜,發現秘密的焦急情緒;三是歌曲抒發了學生對老師真摯的熱愛之情。我再進一步設問:「你們是怎麼從老師的歌聲中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呢?」教學中,我再一次讓學生聆聽老師范唱,引導學生去關注老師唱歌時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以及連、跳音唱法等唱歌技巧地運用。學生會發現老師在演唱第一、二樂句時,聲音輕巧、短促,力度也較弱;到後兩個樂句時,聲音變得連貫,力度也明顯加強了。要讓學生能准確地說出歌曲表達的情緒,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問題的設計要巧妙,要有針對性,才能引導學生去關注歌曲的情緒,關注演唱者情感的表達。
三、注重「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加強唱歌中情感的表達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唱歌技巧,又有了音樂情感體驗和積累,就要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來。《音樂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及綜合性藝術表演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❻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一、讓學生在「聽」中創想音樂
二、讓學生在「唱」中體驗音樂
三、讓學生在「畫」中想像音樂
四、讓學生在「析」中理解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