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幼兒園音樂課的困惑問題

幼兒園音樂課的困惑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9 03:03:01

Ⅰ 如何做好幼兒園音樂活動課教學反思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一: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洗澡歌 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年齡小,但都對歌表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於自己創編動作就顯的相對較弱,所以為了讓孩子加強這一方面的能力,特准備了此次活動。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難點;初步嘗試學習創編貼近孩子生活活動的舞蹈動作。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級參加音樂舞蹈,在舞蹈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的嘗試創編,體驗創編的樂趣。 活動准備:錄音機,磁帶,鋼琴,空沐浴露瓶,毛巾,臉盆。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二,練聲,復習歌曲 三,教師以啞劇表演的行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准備了一段表演,大家猜猜看,老師在干什麼,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們是怎麼洗澡的,並讓個別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 四,教師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激發幼兒表演的慾望。 1〉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麼歌嗎?好聽嗎? 五,教師請幼兒創編動作,並引導幼兒美化動作。 1,師:小朋友都覺的這一首歌這么好聽,那誰來想一想可以加上些什麼好看的動作 六教師完整的表演舞蹈。並加上之前幼兒創編的動作。 1〉師:小朋友今天都這么乖,那麼老師也想到一些好看的動作,小朋友們想不想看啊? 2〉教師表演「洗澡歌」 3〉師「好看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跳,那今天我們就來跳這段舞蹈吧 七,教師喊節奏放慢速度教幼兒基本動作。 1.師:小朋友們大家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好來,認真的和老師學動作,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八,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的做舞蹈動作。 1.師:小朋友學的真棒,我們現在就聽這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九,復習歌曲「螞蟻」 十,律動出場。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真能幹,這么快就把動作學會了,現在我們最後在來一遍好嗎? 活動反思: 由於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的情敘帶動了起來,因此使整節課幼兒激積性很大,都有強烈的對歌曲的創編的慾望,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主動,激積的配合老師,回答相應的問題,這次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思維及肢體語言表答能力。但創編動作對於這些從沒有接觸此活動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沒辦法讓全體幼兒充份的得到發揮,教師需要進一步培養和引導幼兒去發揮他們自身淺在的創編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二: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反思:《好娃娃》(834字) 一.師生一起隨音樂律動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音樂:大鍾小鍾) 二.歌曲學習 1.談話法:讓生談談自己家裡的成員,描繪一下爺爺奶奶的樣子、在家怎樣幫助他們等,引出歌詞並展示出來。 2.師生一起有節奏的念歌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詞,並用動作來體現其內容。 3.觀看屏幕上的孩子是怎樣做一個好娃娃的。(熟悉歌詞並開始接觸歌曲旋律) 4.聽唱法學習歌曲。(聽歌2次,小聲哼唱1次,為了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尊敬老人有禮貌呀」那一句或學生不會唱的其他地方,可以先叫同學自己說,然後請會唱的同學起來教唱。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5.有感情的唱歌。 三.表演拓展 1.引導生可以自由發揮,除了歌詞中的人物爺爺奶奶以外,還可以是爸爸媽媽,除了送水,讓座以外,還可以是掃地,切水果等,從而引導學生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進行歌詞的創編,如:「爸爸工作忙呀,工呀工作忙,我幫爸爸切水果呀,切呀切水果」。。。。。。 2.生生互評,師總評。 3.學生自己找小夥伴分角色表演,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突出「家」的氛圍。關鍵在於能隨音樂完整的完成彝族表演活動,有角色,有內容,有道具等。 感悟及建議: 思考一:脈絡清晰,談話式導入建立了良好師生關系,本堂課脈絡清晰。以親切的談話式開場,我認為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並一下子把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學生帶入了主題:在家要做好娃娃,怎樣做好娃娃。同時,抓住了低年級孩子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說完就模仿屏幕上的孩子,在模仿時學生已經能隨節奏念歌詞了,這樣即起到了引導作用,有為歌曲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思考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學習並拓展在表演的時候,引導學生除了歌詞內容外,還加入了自己的內容,這樣擺脫了讓聲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使之邊為了自主式,探究式,創造式學習,這樣,學生的想像空間更大了。 當學生把歌詞創編成:「爺爺年紀大呀,總是愛睡覺,我給爺爺被子蓋呀,爺爺笑哈哈,姑姑愛跳舞呀,總是愛跳舞,我給姑姑端水喝呀,姑姑笑哈哈。。。。。。」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以及新觀念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三: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2161字)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系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游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活動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了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系起來。如我發現平日里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著、笑著、逗樂著……幼兒照哈哈鏡的游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說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里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說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說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

Ⅱ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區的設置注意哪些問題

唱歌是音樂藝術表現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為幼兒所理解和喜愛的、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所以,唱歌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縱觀幼兒園唱歌教學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唱歌教學活動,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幼兒記住歌詞,讓幼兒一句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能連貫、完整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表現。針對這些現狀,我們幼兒園這學期對唱歌教學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力求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所改革和突破。 如何在唱歌教學中有效的駕馭活動的過程,讓幼兒能夠從願意學唱歌、喜歡學唱歌到有一定創造性地表演唱歌,通過唱歌活動獲得一種主動的充分地發展呢?結合我們的工作實踐,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歌曲的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歌,我認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唱歌的興趣和慾望。在我們的教材上,有許多好歌,但並不一定適合幼兒唱歌,因為有些歌詞太陳舊復雜,幼兒不易於理解,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偏離了,所以歌曲的選擇影響著幼兒歌唱的質量。那麼怎樣的歌曲適合幼兒演唱?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是生活在童話世界之中的,在他們的眼裡,小花、小草會唱歌,小兔、小貓會說話,蝴蝶、蜜蜂會跳舞……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需要來選材,旋律簡單短小,音樂形象鮮明、可愛逗人的,均是幼兒喜愛的,如歌曲:《小青蛙》、《我愛我的小動物》等。歌曲的選擇還應具有可接受性、教育性、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如歌曲《豬小弟》,幼兒通過理解、扮演、演唱後知道了不講衛生的害處,受到了教育。又如:滑稽歌曲《大象打噴嚏》,幼兒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打噴嚏的經歷來進行表演唱,並建立簡單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合理的空間布局 合理的空間布局對解放幼兒的手腳、促進思維,對於老師關注幼兒,幼兒注意老師起很大作用。如:馬蹄形座位是圍繞著鋼琴和老師坐成一個半圓形,可讓每一個幼兒都能看清老師的演示,能維系幼兒對老師的注意,這種方式我們在活動中採用比較多一些;自由形座位指幼兒在老師身邊自由結伴,自由坐下,沒有規定坐哪裡、怎樣坐,老師提供一些椅子的替代物,如:大積木、墊子、抱枕等,這樣,幼兒與老師的距離近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這種形式可讓幼兒感到輕松、自然、自由,克服了拘束感。總之,在唱歌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開動腦筋,選擇合理的空間布局。 三、教法的選擇 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教法的選擇至關重要。就唱歌教學來說,我們可依據歌曲內容,靈活地選擇教法,這學期我們重點對以下三種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圖譜教學法。圖譜教學在唱歌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現歌曲的結構和內容,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過程。首先,圖譜能幫助幼兒理解、熟悉、記憶歌詞。比如在歌曲《嘗味道》中,將歌詞按樂句變成了可視圖譜,通過圖譜的視覺提示,非常具體直觀地將內容呈現出來,演唱時,幼兒就很容易理解並記住了歌詞。中班歌曲《吵醒了獵人快快逃》有三段,通過圖譜給幼兒以形象的提示,孩子們在學唱歌曲時就不會混淆三段歌詞中的各個小動物了。其次,圖譜能幫助幼兒更好的表情達意。為避免教師單一枯燥的講解,有些歌曲可以通過圖譜中形象事物的表達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性質,正確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達。比如抒情的歌曲,就可以畫上流水、波浪的線條等形象的事物來表達;歡快、活潑的歌曲,就可以用小兔、小松鼠等輕巧跳躍的形象來表達;要求唱強音的地方可以把圖形畫大些或色彩濃些,弱音的地方則可以畫小些淡些。歌曲《嘗味道》中,酸甜苦辣的味道,就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表情符號,提示幼兒唱出歌曲的詼諧情緒。再次,圖譜還能幫助幼兒學習運用更多的歌唱形式。在我們的唱歌教學中,會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如領唱和齊唱、合唱、對唱、輪唱等,而教師既要指揮,又要彈琴等,常常顯得分身乏術,圖譜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可以靈活地根據需要採用不同的顏色、圖形、頭像娃娃、各標志等分別表達不同的歌唱形式。歌曲《嘗味道》中,我就是運用在圖譜上貼上標志,讓幼兒學習領唱和齊唱的,這樣教師可以靈活的隨時變換。也可以在畫圖譜時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讓幼兒學習領唱和齊唱。這樣幼兒逐步熟悉並形成習慣後,一看到相關的圖譜就能理解並很好的配合教師完成預定的目標了。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也是幼兒最樂意接受的形式,同樣在歌唱活動中也可以將游戲滲入其中。教師把歌曲的內容設計成一個游戲,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熟悉歌詞、旋律、風格、形象等,然後,教師有目的地讓幼兒脫離游戲進行演唱。

Ⅲ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的觀察幼兒的感受能力,注重整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靈活的進行教學活動。 幼兒是受教育者,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著和支持者。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欣賞能力方面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密切的關注幼兒,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兒的感受。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生互動,產生共鳴。對於相同的音樂,教師有自己的欣賞思路,在引導幼兒的同時切忌否定幼兒的欣賞思路,要善於傾聽,不可以將欣賞活動理解的太死板。活動中應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敢於表達的幼兒至少說明他們認真地欣賞了、思考了,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但是對於表達不夠准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與指正和正確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的擴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 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還能夠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善於學習、思考和積累,才能使音樂欣賞教育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音樂欣賞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是比較有難度的領域之一,這個問題一直讓幼兒教育工作者為之困擾並大膽嘗試努力探究,去尋找適合幼兒教育教學特點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兩年音樂教育得大膽實踐,並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方法,現就音樂欣賞方面得教學經驗做一交流。 一、音樂教育與音樂欣賞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學者詹姆斯.慕賽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名著《學校音樂教學的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在這里,欣賞即為: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實踐的過程。好的音樂作品自然對幼兒形成一種有內而生的吸引力,對幼兒形成一定的影響力,自然而然的讓幼兒從感知的水平上升到欣賞的層次。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教育從不同程度上存在差異。音樂教育的范圍很廣,它涵蓋了音樂欣賞,每一個音樂都可以被人們所感受、所理解,從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對於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樣一來,音樂作品都可以被欣賞,當然欣賞的層次會因為作品的變化而不同。然而音樂欣賞活動中的音樂作品又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被欣賞的音樂作品只需要學習者認真地感受、欣賞,並不一定要完整的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兩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的不同。音樂作品的選擇和欣賞作品的選擇也會存在不同的選擇區域,相對來說,欣賞作品選材范圍要廣泛一些,不但可以選擇音樂教學中的歌曲、表演唱、律動、游戲,還可以選擇幼兒所不能夠表演、演唱的中外樂曲例如《四小天鵝》、《梁祝》等,不同題材的音樂形式也可被幼兒所了解和欣賞,如地方戲、搖滾樂、輕音樂等等。這樣,要求我們幼教工作者在選擇音樂作品時要一定要慎重、仔細分析,並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二、進行音樂欣賞教育對教師有嚴格的要求。 在進行音樂欣賞教育之前,對我們進行組織教學的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要求 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知識,能夠對音樂具備初步的賞析能力。 音樂欣賞不單單含括了音樂知識,還包括豐富的舞蹈、韻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師擁有了良好的音樂綜合能力,才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夠通過舒適的歌唱、協調的動作和富有個性的表述、表現展示音樂的魅力,從而感染音樂中的幼兒,使他們得到老師的引導和提示從而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和水平。 (二)教師要考慮到作品的可欣賞性和欣賞價值。這是我們在選材時應考慮到音樂對幼兒的可感性、可接納性。 對於音樂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方整、長度是否適宜、可參與性是否充分等都顯得至關重要。許多音樂作品很優美,但卻因為過長過大而很難進入幼兒音樂欣賞作品的行列。這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認真地分析和節選,選擇作品中比較長見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明顯的樂段進行提煉,並與幼兒實際情況相結合,例如《梁祝》是被我們所熟知的樂曲,它的幾個樂段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情節,我們將「化蝶」一段提出來,便可以讓小班幼兒通過觀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結合樂曲優美、緩舒的旋律展開想像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欣賞的需求,又符合幼兒善於模仿的特點,從動靜交替中達到教學目標。另外也有一些音樂被幼兒所感知,但他們卻只能夠感受音樂的表層,無法觸及音樂的深處,這需要我們老師及時地抓住幼兒興趣,進行良好的引導,把復雜的、不利於幼兒的因素進行過濾,通過一定的方式發現作品種適合幼兒學習的部分進行引導。例如前一陣十分流行的成人歌曲《老鼠愛大米》和《兩只蝴蝶》,孩子們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大都會唱並喜歡在班級中隨口吟唱。我隨即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將這兩首歌中適合幼兒並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內容進行欣賞:《老鼠愛大米》的歌碟中背景動畫講述了兩個小蝸牛之間的離散故事,因為一次互相幫助使兩個蝸牛成為好朋友。一天它們中的一隻被人類帶走了,這次離別使對方痛苦萬分並日夜找尋、思念對方。從這里可以教導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真誠相待,向小蝸牛一樣和睦。《兩只蝴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將成人化的歌詞進行幼兒化的理解,將歌曲中原本描寫愛情的詞彙轉化為描寫友情的句子,這樣,經過教師過濾後的音樂作品便很容易被 幼兒所接受和理解,同時也減少了家長對於幼兒常成人流行歌曲的困惑和阻撓。一些好的作品總是被大家所認可和接受,孩子們的欣賞也會受到成人的影響。當然,這一切少不了老師的認真、思考、推敲、提取、升華的過濾過程。 三)善於分析樂曲的曲風和節奏、旋律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從而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的魅力。 許多音樂作品被人們賦予固定的形象,從而使人們更加形象生動的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例如《小兔跳》樂曲中,以歡快的跳音和優美的快節奏跳躍的旋律進行表現,是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在腦海中形成兔跳的畫面。而在《小熊吹喇叭》的樂曲中,就可以通過左手低沉的鋼琴伴奏感受到小熊的笨拙可掬的可愛模樣。在《小燕子》的樂曲中,用優美的琶音進行伴奏,使整個樂曲舒緩、優美、流暢,從而使聽者感受到燕子優雅的飛行姿態和穿梭在綠意昂然的春天景色里的情景。 (四)對於多段式的變化明顯的樂曲,教師要.擴寬思維,靈活的運用多種方式把樂曲進行不同的環節劃分,從而使樂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作曲者的一般應用曲式作為音樂表現手段的意圖,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音樂本身的音樂形象,而並不是要著意的去從音樂中找出某種畫面來。不同的樂曲擁有不同的結構特點,有ABC……主置結構、ABA再現結構、ABACA……循環結構、AAAAA變奏結構、ABCAB奏鳴結構等等。教師可以先對音樂進行仔細的品味和分析,找出它的結構特點,從而進行 「量體裁衣」

Ⅳ 淺談幼兒園如何有效的開展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在幼兒園張開音樂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體會音樂的魅力,進而建立整體的藝術修養。通過對音樂的啟蒙學習,可以調節小朋友們的情緒,給予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每個孩子的擁有不同的特點,為了提升音樂教育整體品質,如何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都能夠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是我們面里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依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音樂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屬於啟蒙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選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幼兒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音樂。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恰當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剛接觸音樂,對音樂是什麼尚無概念,喜歡簡單明快的節奏和旋律,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學習兒歌《走路》時,歌詞的內容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教師可以讓幼兒邊唱邊模仿這幾種動物走路的方式,之後教師再出示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模仿出來。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主動發言和表演,在學會了兒歌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識。再如,教學中班兒歌《尾巴歌》時,歌詞為: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好像一把傘?鴨子尾巴扁,公雞尾巴彎,松鼠尾巴好像一把傘。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游戲活動使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的形狀,使他們在歡樂的游戲活動中了解這首兒歌的結構,記憶音樂的旋律,並為接下來的兒歌創編活動做好准備。
二、精心選取音樂教材
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選准音樂教材,即音樂教材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園的教材中雖然選入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並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適合幼兒的認知,有的歌曲太陳舊,有的歌詞太復雜,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那麼什麼樣的音樂教材是適合幼兒的呢?我認為,只要是內容健康且幼兒感興趣的,能為他們帶來愉快情感體驗的歌曲就是適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音樂教學的內容,除了課本上一些優秀經典的兒歌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幼兒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視劇插曲等,如《隱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灣》等,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進行適當的改編,變得更加朗朗上口、簡單易學,以便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了解幼兒學習的難點,如符點音、頓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時的感情,並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點,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選擇歌曲,使他們成為「與時俱進」的人。
三、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我通常情況下會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作品,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一)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幼兒了解音樂
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一定應盡量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像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歌曲《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並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後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過動作演示更好地表現音樂
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之後我觀察他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像,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三)通過圖畫更好地展現音樂
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在孩子們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鼓勵他們大膽想像,運用畫筆在紙上把關於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最主要的途徑是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但是,我們教師不應該把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局限在課堂中,應當引入到課外,甚至要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課堂之外的地方多為幼兒創設音樂學習的環境,為他們提供更多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在生活、學習、游戲、勞動中都有音樂的陪伴,進而使幼兒的身心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Ⅳ 幼兒園的音樂課上,小朋友都隨著音樂唱歌跳舞,蹦蹦跳跳,非常歡快。亮亮也做的不錯,可是就是有一個不足

多鼓勵他出來表現並給予肯定表演

Ⅵ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Ⅶ 音樂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制定存在哪些問題

活動目標是根據教學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一教學活動所設定的擬最終達成的結果,它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活動目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與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幼兒園教育的三層次目標,即活動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然而如何把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維的有機整合,確實是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實踐中,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的目標時,存在諸多問題。
1.目標針對性不強新課程打破分科教學的界限,淡化知識技能,關注課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師困惑於目標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及知識與技能,於是普遍認為活動目標的適切性較難把握。另一方面,課改推進到現在,教師知道了許多新觀念,卻缺乏將觀念具體化的手段,導致了活動目標針對性不強。
2.以長效目標代替具體活動目標好的觀念是否會有好的結果?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技術的變化,而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技術的跟進。新課程強調活動過程和活動的長遠目標,於是很多教師將教育的長期目標作為一次具體活動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活動的目標如何才能既區別於傳統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短期目標與長效目標的平衡,這也是困擾廣大教師的問題之一。
3.目標挑戰性不足新課改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於是很多教學活動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有了個性,卻少了應有的標准,導致了目標的挑戰性不足,集體活動成了單純的談話和表演。活動目標如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有所挑戰和促進?其中的度如何把握?這些問題也是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擬結合具體案例,就實際中幾種較有代表性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為教師思考和制訂活動目標提供一些啟發。
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的常見問題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案例:中班活動「我喜歡的書」
活動目標:1.在看看、講講的交流活動中,豐富與閱讀有關的經驗;2.體
驗在閱讀中發現的快樂,激發閱讀的興趣。
分析目標第一條中所提到的「與閱讀有關的經驗」過於寬泛,空洞無物。教師對幼兒在閱讀方面的經驗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動中可以對哪些具體的閱讀經驗進行歸納、梳理和提升,同時又可以豐富哪些新經驗,都應該在目標中予以較清晰的表述。這樣才能幫助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時有針對性地圍繞目標層層展開。
建議調整為: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書的結構和特徵,知道不同的人喜歡看不同的書;2.提高閱讀的興趣,能積極地參與自主閱讀並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標在心中,可以為教師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活動過程、把握生成的問題等提供一個明確的依據和方向。在制訂目標的時候,很多教師因為十白目標定不準,高了達不到,低了沒挑戰,因而將目標含糊表述,籠統概括,使其顯得過於寬泛。由於目標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往往會出現環節推進上缺乏遞進性,師幼互動中的提問顯得隨意、漫無目的,對生成的問題常常無法准確判斷和回應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目標時,必須在分析幼兒經驗和活動價值的基礎上,明確本次活動要實現的目標,並用准確的語言加以表述。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動「摘橘子」
活動目標:1.通過看照片和錄像回憶、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動中的經歷;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
分析:第一條目標只是教師在預設活動時對其中一個環節的設計和思考,而未揭示設計這一環節背後的價值定位。第二條目標存在同樣的問題,「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也過於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對目標有模糊的認識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標時卻無法准確地分析和表達活動背後的價值,寫出了「怎麼做」,卻沒有揭示為什麼這么做以及這么做的意義。
建議調整為:1.在回憶、交流摘橘子經歷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困難的方法和經驗;2.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進一步萌發探索植物生長變化的願望。
盡管價值和意義需要通過活動過程來實現,我們也強調要關注過程,但關注過程並不是關注過程本身的形式和內容,而是關注過程(手段)對於幼兒發展的作用。目標指向的應是一次具體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目標的表述只要明確活動的價值定位即可,而沒必要把過程一一羅列在目標中。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動「我的名字」
活動目標:1.喜歡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地應答教師的呼喚;2.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分析:第一條目標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主語不一致,前半句從幼兒的角度提出,後半句和第二條目標又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目標顯得混亂。而「大膽地應答」與「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兩點間又互相交叉,缺乏整體考慮。
建議調整為:1.喜歡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能大聲地應答;2.願意在問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是教師心中預期的達成方向,可以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用諸如「培養」「促進」「鼓勵」等字眼;也可以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發現」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為有預想的期望值,後者反映教師心中對活動推動幼兒發展的內容、方向和程度有預想的期望值。相比較而言,後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夠體現教師對幼兒主體地位的尊重、對幼兒個體經驗及發展的關注,即「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標的時候,不論採用教師還是幼兒的視點,前後須統一,以體現對目標的整體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活動目標的價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強調知識點的落實,而二期課改倡導打破學科界限,關注課程整合,允許教師在內容上做多樣化的選擇,並較多地關注幼兒的個體體驗。在」內容」變化,「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難以准確地把握目標制訂的關鍵點。新課改強調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感體驗,強調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這直接導致了傳統教學活動目標與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活動目標的差異,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改的理念,依此來架構目標。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兩點。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案例一:小班兒歌《傘》教學活動的目標比較(見表1)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幫助幼兒初步學念兒歌,並能大膽表現。 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嘗試用兒歌表現,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分析
(1)目標指向兒歌的學習,重在知識的獲得。
(2)關注幼兒表現技能的提升。 1.關注幼兒能否運用在主題中積累的已有經驗。
(3)兒歌表現是一種載體,活動不特別強調學會具體的兒歌。
(4)關注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關注幼兒的和諧發展。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案例二:大班音樂活動《泉水丁冬》的目標比較(見表2)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慣用不同樂器表現音樂節奏。 鼓勵幼兒運用自製的節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嘗試合作表現,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分析 目標注重活動結果,是一個結果性的目標。更關注於目標的達成。 目標注重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是一個過程性目標。
音樂活動中的節奏學習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內容之一,以往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技能水平設計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特定的節奏。二期課改後,音樂活動也更加註重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以及與幼兒已有經驗的有效融合,追求的價值也不單純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表達。
總之,新課改中,教學活動的目標更關注幼兒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知識技能相對淡化;更關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來推進幼兒的整體發展。目標是對活動結果的預設,更重要的是其對教師組織教學所起的引領作用。制訂目標時要改變以往以學科需求為主線的做法,要更關注分析幼兒的興趣點、現有經驗與能力以及主題推進的需要。
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活動目標制訂的幾個要點
1.根據同一內容制訂不同的活動目標
二期課改推進中我們發現,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教師有了廣闊的創造平台。面對同一個內容,教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從不同的切入點設計活動,然而在活動目標制訂中教師往往會有一些困惑,如怎樣的目標才是合適的,目標怎樣才能體現針對性,等等。
在同課異構的活動交流中我們的體會是:首先,要判斷某一內容更適合用集體活動還是個別活動完成;其次,要思考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哪些需求和特點,據此尋找適合的、有挑戰性的目標;第三,要整合幼兒經驗,思考整個主題的大目標,形成次級主題的小目標:第四,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標,即根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環節,然後再反過來思考目標的有效性。
2.在同一目標下選擇不同的內容
新課程主要以主題的方式推進,主題活動的整體目標對各項子活動的目標起著引領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師要思考如何根據主題目標選擇有效活動內容,以及如何通過各項子活動達到總目標。如「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總目標之一。如何達成這一目標?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善於從不同維度去分解目標。
(1)分解目標中的主題詞。主題詞往往是較為概括的,通過分解找到幼兒生活中較能代表主題詞的相關內容。如可將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中的主題詞「愛祖國」分解為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愛祖國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標中的定位詞。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定位於「情感」,而情感的獲得應建立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並在拓展和運用中得到升華。因此,為了達到「情感」的目標,教師首先需要安排適量的內容幫助幼兒去體驗,然後在此基礎上帶著初步的積極情感去實踐。
(3)根據幼兒的興趣有效補充與主題有關的其他內容。如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幼兒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國人的音樂,最後他們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這一音樂讓教師自然聯想到中國申辦「世博會」張藝謀執導的宣傳片,於是「茉莉花與世博會」這一內容也被補充進來,很好地豐富了主題內容。
3.把握目標挑戰性的「度」
目標要對幼兒形成適度的挑戰,才是有意義的。把握活動目標挑戰性的「度」,關鍵在於找到衡量「度」的依據,而這一依據來源於教師對目標若干維度(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具體來說,教師要把握幾個方面:根據幼兒的經驗有效地融入知識點,以學科的序作為設置挑戰點的依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參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幼兒發展的目標,形成適切的教學目標;情感和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教師要善於分解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根據活動載體(內容)的特質有效地融入相關的情感與能力發展的目標;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興趣與發展水平,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目標,關鍵在於每個活動價值的定位及關鍵經驗的挖掘。下面以二個案例說明。
案例一:中班綜合活動「禮物」(設計者:青浦區佳佳幼兒園徐秀清)
活動目標:1.能根據給出的線索推測、聯想,提高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培養細致觀察的態度;2.體驗猜測、尋找、想像的樂趣,為成功而高興。
新課改以來,教師對目標制訂的困惑主要來源於「關注整合」以及「淡化知識技能」帶來的;中擊。分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科序的要求制訂目標,目標較易把握,新課改強調整合導致教師很難把握目標的層次性。「禮物」的活動目標關注了幼兒能力的發展,在第一條目標中教師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層,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戰性目標。
案例二:小班談話活動「黑夜來了」(設計者:寶山區紅星幼兒園 施玲玲)
活動目標:1.感受夜晚的美麗及有趣,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2.通過分享、交流和實踐體驗,願意獨自睡覺,克服怕黑的情緒。
在本活動目標的制訂中,教師關注了主題中幼兒積累的經驗與出現的問題,有效地將兩者進行了融合,形成了「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及「克服怕黑的情緒」兩個目標。兩個目標層層遞進,「克服怕黑的情緒」其實是幼兒「不怕困難」情感下的一個次級目標。兩個目標具體、針對性強,挑戰適切。
如果說制訂目標僅僅是活動的開始,那麼學會評價目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活動,如教師可從目標陳述看其是否符合課改理念;從環節設計與目標是否匹配看其適切性;從教學活動現場幼兒的反應看目標的挑戰性,等等。制訂好目標後,教師還需對已制訂好的目標進行不斷反思,使其盡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Ⅷ 幼兒園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剛走出校門的新教師總是滿懷信心地想在幼兒園里大展身手,但孩子們送給她們的「見面禮」總弄得她們尷尬又無所適從。也許不同的新老師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但經過觀察並結合自身的經驗在幼兒音樂教學方面,我認為新教師普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著重於內容的完成而忽視幼兒的需要 新教師上音樂課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麼內容?怎樣教的問題,而忽視對幼兒的現有水平,特點,需要,興趣等方面的認識和把握,這就導致兩個方面的結果。首先,教學內容的難度過高或過低,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幼兒玩起來不夠「過癮」。記得我第一次組織中班幼兒開展音樂活動是學唱新歌「好娃娃」,為了讓他們理解並記住歌詞,我借來了頭飾讓小朋友扮演節爺\奶奶等人物。教學過程中我也努力做到聲情並茂,結果的確達到了學會唱一首新歌的目標,但是整個過程孩子們都沒有離開過椅子,他們的熱情和好動的天性並沒有得到發揮。現在想起來,頭飾的提供雖合內容,但孩子們對爺爺\奶奶等角色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這個道具,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第二次我組織的一個教學內容是「說反歌」雖然歌詞幽默有趣,能激起幼兒興趣和熱情,但是無論我用什麼方法教,他們都掌握不了整首歌的節奏內容的難點是中介決不了,孩子的興趣始終停留在「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一句的可笑上,活動早早收場後來我看完資料才知道這首歌只適合大班的幼兒,我把它選為中班的內容缺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提取其中的精華部分並改編為中班孩子玩的活動,效果自然不佳。我響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內容,都不能脫離孩子的實際,備課時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備孩子跟備內容同等重要。 其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過程和教的內容,忽略了幼兒在其中的表現,幼兒往往被我們牽著鼻子走。我們或許看不到孩子,或許看到了卻不會去調整。我曾去觀摩過一位小班新老師的一節音樂課。她存設計一節AB段結構的音樂欣賞活動「小魚和鯊魚」的時候,准備了一張很逼真的沙鯊皮讓另外一位老師穿著來扮演鯊魚,形象十分逼真,效果也很明顯:當音樂晌起,鯊魚出來的時候,扮小魚的孩子有的就被嚇哭了,硬拉著老師的衣角不放。當第一遍欣賞結束後,老師並沒有針對這種情況改變鯊魚的形象,而是拉著嚇哭了的孩子繼續重復進行游戲。可以想到,當鯊魚再出來的時候,淚水末乾的孩子又哭了起采,那時候孩子們的心思已不在音樂上而只在那隻可小白的鯊魚上了。我想音樂欣賞活動應該是著眼於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等基本素質的培養,道具和活動形式的採用都是為目標服務的,是可以因當時的需要而作適當調整的。可是作為新教師,因為經驗的缺乏,往往是不知道或不敢去調整,硬是按原來的計劃進行下去,效果往往就不盡如人意。 二,著重於游戲的組織而忽視了音樂的功能 許多新教師都知道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在音樂活動中也會嘗試用游戲化的方式去開展活動,去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卻往往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結局,那就是讓幼兒動起來了,卻沒法讓他們靜下來,游戲中找不到音樂,游戲與音樂脫離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數是由於老師太急,在幼兒還未充分感受音樂,分辨音樂性質時就讓他們進入游戲當中,幼兒一進入角色,興奮點就全集中在好玩的游戲里了,耳朵里根本沒有音樂。既然是音樂活動,那麼我們就應該著眼於讓幼兒從音樂中獲得興趣。只有當音樂活動真正以音樂的美感感染幼兒,使幼兒有能力在自己的音樂實踐中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時,幼兒才能真正產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並繼續保持下去。在這里,當然不是要把游戲藏起來,游戲可以貫穿活動的始終,但每一步都必須為目標服務,活動的幅度宜由小到大,一步步引導幼兒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如在音樂區裡面我用兩只手指做游戲引導幼兒欣賞樂曲「撥弦』,效果就比第一次迫不及待地讓他們進入「狐狸和小狗」的角色里去欣賞好很多,孩子既能被吸引到手指游戲中來,又能用有意注意去傾聽音樂,音樂與游戲統一起來了,效果自然好。 三、語言不夠精簡,要求不明確 在我的經驗中,這一點是許多新教師的通病。適當,確切的語言在音樂活動中本來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是我們很少去考慮應該怎樣運用這一工具。所以在進行活動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說太多話的現象,說完要求又說內容,而講解內容的時間有時候比歌唱或演奏的時間還要長,把音樂課變成了語言課。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前,提要求的語言精簡,要求要明確,再配合恰當的體態語言,孩子自然能領會教師的要求。這一點我覺得煙墩路幼兒園的彭園長在教大班幼兒的集體舞時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集體舞教學本來是有很多要求需要老師去講解的,但彭園長很巧妙地把要求和講解化成「向前走,肩並肩,背靠背」等簡潔的言語,然後結合動作的示範,孩子很快就領會了要求。我想,這或許就是教育的藝術所在吧! 當然,新教師在音樂;舌動中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經驗不足,所以不足為奇。但是,本著對幼兒負責的態度,同時為了自己能更快地把音樂活動組織得得心應手,每一個新教師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把適應期縮短。在我看來,主要可以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多聽、多留意。 這是教師提高自身音樂素質的必要途徑。我們知道,幼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手段開展的教育。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是直接影響幼兒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能准確地識別音樂作品,那麼就能正確地選擇出適合幼兒學習的音樂作品;教師如果能敏銳地察覺出作品裡蘊含的各種教育價值,那麼就能較有效地將音樂作品的教育潛力轉化為幼兒的發展;教師的音樂表現力越強,則幼兒所受到的音樂熏陶就越完美。為此,新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而我們感受音樂的重要途徑就是聽,多聽,多留意身邊的音樂,我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敏感性就會自然增強。 其次是多看,多分析,多移植。 我們都是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對於新教師來說,在適應的過程中多學習他人的經驗就更重要了,這可以縮短我們摸索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現場觀摩並參加課例評析活動來豐富自己的經驗,也可以拿別人的課例錄像來觀看,分析其組織意圖並嘗試進行移植,以旁觀者和當局者的不同身份去感受,去找出差距。還可以把自己上課的過程拍成錄像,再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並評價自己的活動組織和控制,這能很清楚地讓我們意識到很多問題,快捷地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Ⅸ 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困惑和收獲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樣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險的?」小朋友們說:「是小鳥飛去報告的」還有的說「是黑貓警長從對講機里聽到的。」

3.讓幼兒盡情地玩。
每次音樂活動,我都會給幼兒留出一小部分時間,讓幼兒玩玩音樂游戲、聽聽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將音樂知識融入游戲中,不僅讓幼兒活躍了思維,而且能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如:我在幼兒認識了「1 2 3 4 5 6 7」之後,設計了「摘果子」游戲;我彈出某個音,讓幼兒聽後上黑板將用吹塑紙做的音符果子摘下來,並唱給大家聽。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單調的練習變為有趣的游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各種音樂游戲的設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及學習的內容來安排。幼兒掌握了基本節奏,就可設計「聽兒歌,拍節奏」,「聽節奏,填歌詞」等游戲。此類游戲,簡單易行,生動有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大膽思維,大膽創造,即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也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我在歌曲教學後,喜歡留幾分鍾時間和幼兒一起開個「小小音樂會」,請一位能力強的幼兒當主持人,其餘幼兒當小歌手,我做伴奏員,由小主持人點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選的歌曲。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充當主角,我為配角,幼兒的興趣濃,積極性得到了發揮。音樂會既培養了幼兒的音樂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幼兒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過歌曲《什麼動物出來玩》後,我特意留出幾分鍾時間,進行情境表演。孩子們模仿兔子蹦跳、小鳥展翅飛、小雞走、小鴨搖擺的樣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回到童話中去。在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後,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媽媽那焦急的樣子,邊找邊「呱 呱 呱」地叫,最後終於找到了溫暖的家,那高興地樣子,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家的溫暖。對幼兒表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教師都應給予表揚、鼓勵,以培養他們的表演能力,發掘他們的創造能力,培養他們的情感。

四、滲透日常生活,誘發自主創新。
幼兒時期的音樂活動對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僅在上課時進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使幼兒經常生活在音樂環境之中。早晨孩子來園時,我們經常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幼兒歌曲,如《小鼓響咚咚》,當幼兒聽到這首歌時,聽著聽著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擊對話,孩子對歌曲產生了興趣。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興的情緒。在幼兒進餐時,我會選擇放一些曲子讓幼兒欣賞,如《天鵝》、《蝴蝶》等,有助於幼兒愉快進餐的同時,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也很有幫助。當幼兒午睡時,放一段舒展、輕松、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幼兒的身心放鬆下來,在音樂聲中進入夢鄉;當幼兒起床時,可放一段節奏歡快、活潑的音樂,可以使幼兒提高興奮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動。通過廣泛接觸表現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得豐富、充實。

五、加強自身修養,體驗實施創新。
教師自身的業務修養直接關繫到幼兒將來的發展方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時,同時也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幼兒在聽覺上、視覺上得到了美的享受,產生且保持了對音樂的熱情,對情感投入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幼兒還不會唱這首歌,但許多幼兒已隨歌聲有節奏的拍掌或點頭。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課堂上顯示出一派熱烈活躍的氣氛,幼兒臉上全都表現出了學唱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師自身還應具有創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納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性的教師。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創造思維訓練。隨著「課改」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課堂結構不斷優化,這就要求教師應以自身的永不熄滅的創造激情去挖掘,去設計,構思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己獨特創造思維,通過音樂豐富幼兒的形象思維,喚醒創造思維中的熱情,維護創造思維的異想,張揚創造思維下的個性。通過讓幼兒多聽、多想、多比較來激發幼兒的想像,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程,准確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新課程、新理念培養幼兒的新思維,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育必將顯示出勃勃生機。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該「處處」培養,「天天」培養,「人人」培養; 就讓音樂這熊熊燃燒的大火點燃幼兒心中的創造力,讓新課程下的音樂教學為幼兒插上創新的翅膀!

Ⅹ 如何上好《幼兒園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 一、童化自己,拉進與孩子的距離 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那麼孩子和老師之間就必須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教師首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覺得老師親切的象孩子們的好朋友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二、創設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創設這個情境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音樂課的困惑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