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小學音樂學生核心素養論文
音樂是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而音樂教育則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的途徑。步入二十一世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向音樂教育發出新的挑戰。小學的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環節,對小學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維、創造力的開發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中發怎樣促進小學生的音樂素質的提高呢?現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傳統落後的教學觀念
在農村的小學音樂教育中,仍然受著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中主要以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為主,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是教師的主導為主,極少以學生的作為學習的主體;並且在小學的教育中,音樂課是不被重視的,雖然我國已經大力的推行素質教育,並對音樂課程的改革,但這些對農村的小學教師的觀念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仍然採用傳統的片面的分數評價為標准,對於音樂教學更是不重視,以為人人都可以教音樂,導致音樂教學的質量一直不高,面對新形勢下的音樂教育的挑戰,應當轉變傳統的音樂教育的觀念。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往往老師在教學中採用機械的教育方式,經常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喜歡學生音樂課上的活潑勁,以為這是在擾亂課堂,嚴令大家做好,只注重書本的知識,而缺少對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更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了,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音樂的興趣,並善於保護和培養。在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喜歡音樂,但唱起歌來就是表現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時,我一邊鼓勵她,一邊教她怎樣唱好一首歌,保護他對音樂的興趣,人也變的自信多了。
三、注意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可見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審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的素質。因為音樂是抽象的聽覺的藝術,要注意培養感知的能力來提高審美能力;音樂是充滿情感的藝術,字里行間都表達著濃濃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樂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的表達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的能力的提高。
四、運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總是讓學生隨著錄音帶學唱歌,有條件的可以用電子琴或是腳踏風琴教唱,但這些都是圍繞著課本再轉,沒有什麼新鮮的教學的方式。在一些優秀的音樂公開課中,運用了許多切合實際的靈活的教學法,打破傳統的枷鎖,編創出具有特色的教學的方法。我個人以為是很值得推廣的。比如一些運用游戲的教學法,比如用跳蹦蹦兔,來學習節奏、魚咬尾的方式來記歌詞等等,都是很好的邊做游戲變學歌曲的好方法;除此之外還要回歸到教材當中,吃透其中的要點,並將知識進行串聯起來,做到推陳出新,提高教學的質量,不知不覺中使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我們都知道小學生處在智力發展的初級的階段,所以每個人的音樂的才能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詳細認真的引導,在對學生的學習上要一視同仁,對待學生的才能天分上則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長足有效地發展。
五、注意將音樂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
音樂是一種很高雅的生活藝術,它是源自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它也是承載著歷代文化的精華。《音樂課程標准》強調:「音樂教育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空洞地灌輸音樂」。在一些重大的節日中的音樂都是很具有幾紀念意義的奧運會的主題曲《我和你》,輕緩的音樂讓整個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團結在一起,開闊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懷包容著世界各組的兒女,是一種無形力量,吸引著人們的心田。聆聽這樣的音樂可以舒展我們的身心,感受那豪邁的溫柔的氣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樂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創作,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操練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的素養。
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設施促進學生音樂素質成長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等技術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它作為新興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將視覺和聽覺一體化的傳播功能。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身體的各個感官都非常的敏感,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音樂,我們怎麼樣運用好這些先進的技術輔助音樂教學呢?在音樂課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學生可以一邊聆聽音樂,一邊可以欣賞相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除此之外還要將音樂的器材充分的運用到歌曲的創作拓展中,激發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創新能力。
② 小學生核心素養有哪些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熱詞,它不是一般的解題能力、答辯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素質,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
小學階段,是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啟蒙期」。主要涉及三個領域,即「道德」「能力」「情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我個人認為小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為「四能四會」。
能健體會學習
能健體是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個學生至少要有一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有較強的身體活動及協調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對危險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規則意識,堅忍不拔、樂觀向上的心態。
會學習,這里指學生永遠葆有積極的學習狀態。應當學而不厭,擁有扎實的基礎、廣泛的興趣進而形成志趣。要增強學習內驅力,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能自主學習,又能與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思考,敢於質疑,勇於探究,並能夠把學習所得運用於社會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能友善會感恩
能友善是指培育兒童美好的人性,「一毫之善,與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對父母友善、對朋友友善、對動物友善、對社會友善、對自然友善。
會感恩是指不要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一個缺乏愛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長大後不可能懂得體諒、關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也難以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更談不上愛同學、愛母校、愛國家、愛民族了。學會感恩,它是一種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能獨立會內省
能獨立是指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獨立意識薄弱,獨立精神稀缺,獨立能力差勁,心理脆弱,沒有承受挫折的勇氣,都與「獨立」的缺失有關。會內省是指要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改變。心態平和的接受一切改變,及時適應新情景新問題的出現,培育主動適應、超越自我、勇於創新的能力。
能共處會審美
能共處是指使學生認識到他人的能力,能與不同性格個體良好互動,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與合作關系,具有同理心,能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從而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偏見與敵對情緒,能與他人為實現共同目標與計劃而團結合作。會審美是指學生應嚮往與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學會感知美,善於發現美、體驗美、理解美,在對生活、自然、科學、藝術的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上傳播美、發展美、創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審美品質,進而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
③ 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表現在哪些方面
從普通高中的音樂核心素養來看,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自主音樂需要
自主音樂需要是學生自覺進行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素養在音樂學科的具體體現。發展學生自主音樂需要有情感、認知和意志等不同層次,其一是對音樂產生興趣愛好,將參加學習音樂和音樂活動作為獲得快樂生活,滿足審美需求的一種途徑;其二是在有實際體驗的情況下,主動將音樂作為保持心理健康和諧的工具;其三是把學習音樂作為提高文化修養、促進自我發展與完善的自覺追求,將參加音樂活動作為一種文明生活的方式。對於經過十餘年學校音樂教育的高中生來說,自主音樂需要主要表現在:能積極參加各類音樂活動;對音樂具有一定的興趣愛好;能經常用音樂給自己帶來快樂情緒;能主動選擇合適的音樂活動調節情緒、平和心理;參加音樂活動時具有較主動的審美意識。
二、音樂實踐能力
音樂實踐能力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點。普通高中學生應具備的音樂實踐能力主要包括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與想像能力、音樂交流與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學生掌握音樂實踐能力應以用為本,圍繞學生在校時和畢業後經常進行的音樂活動,重點培養選擇合適作品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現優秀作品的能力,即興表演和創作的能力等。音樂能力的基礎源於音樂實踐經驗,因此,學生應具有較豐富的歌唱和聆聽經驗積累,應熟悉經典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應熟悉各類常用的音樂活動形式。作為音樂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學生應能夠較准確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動常用歌曲,能視譜歌唱或演奏簡單作品,能較好地融入集體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動,以便在需要音樂的場合選用合適的形式與作品參與音樂活動。
三、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情感體驗是指學生在聽、唱、奏、動等音樂活動中,通過直接體驗(音樂感知覺直接產生的情緒體驗)和間接體驗(音樂表象及聯想產生的情感體驗),用音樂表達與抒發情感,或從音樂感悟與激發情感,這是音樂從音響形式轉化為情感本質的關鍵過程。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是重要的音樂素養。高中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有三種主要實踐形式:一是在音樂實踐中體驗美感;二是用音樂作品抒情詠志;三是通過音樂活動怡情養性。培養學生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應側重高中階段音樂課的實際育人功能:學生在興致所至時能選唱昂揚、歡樂、抒情的音樂作品抒發自己向上向善愛美的志向與感情;在心理失衡時能選聽勵志、和諧、優美的音樂作品調節情緒和修養性情;在參加集體音樂活動時能有意識地從優秀音樂作品中感悟美德、陶冶情操;能對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網路、演出和影視中的音樂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判。
四、音樂文化理解
音樂文化理解是重要的社會人文素養。高中學生對音樂作必要的文化理解,有助於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音樂,也有助於學生從音樂發展的角度認識社會。音樂文化理解應包括認知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特徵;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系;理解音樂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考慮到學生高中畢業後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需要,學生對音樂的文化理解應以四方面為重點:識別中國與世界音樂的主要種類與特徵;認知音樂的主要形式、藝術特徵與文化價值;了解音樂在舞蹈、戲劇、影視中的應用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知曉音樂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意義。
④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
1.審美價值。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是將音樂列入中小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理由。長期以來我們以科學實踐的方式和方法來教授音樂、學習音樂,使音樂偏離了人類的生活實踐和情感世界,由於受某種思潮的影響我們過分強調了音樂的德育價值,將音樂教育視為促進德育的一種工具。應該說,音樂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樂教育的長處在於給人的道德觀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應該是審美教育,我們的課程改革將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類變得文雅和充滿愛心,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因此無論是課程標准還是教材,乃至教學的全部過程都必須體現這種理念。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具有音樂審美鑒別能力的音樂聽眾。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必須調整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堅持下列音樂審美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訓練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理解「整體大於元素的總和」這一心理學原理,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注重藝術實踐的本質,擯棄科學實踐的做法,這正是音樂教育區別其他學科的一項重要的原則,也是我們當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強調音樂概念應和音響盡量統一,只有這樣我們學到的才能稱其為是音樂,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情感的藝術,單純的記憶概念對於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來講是毫無意義的。還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技能技巧的學習過程應始終貫穿著學生的情感參與,只有這樣,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審美價值,成為審美教育。
2.創造性發展價值。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許多國家都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國在六十年代為了研究音樂對人在創造能力發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學設立了「零點項目」研究部門,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美國政府將音樂列為核心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國也曾經對音樂在開發人的智力給予了較多的關注,許多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但我們在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收效並不顯著,尤其是受某種功利性的影響,使得音樂教育對人的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我們有必要重申音樂教育的創造價值。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被所有學科青睞,但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尤為突出。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作:作曲、表演和欣賞。無論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著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聽眾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這一特徵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盡量不結束真理。其三,音樂的情感特徵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它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我們相信,每個人的表演都是個性化的體現,每個人的聽賞都是獨特的理解。因此,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人們需要盡可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自己。許多觀點可以通過語言表達,然而語言有其一定的局限,人類的許多經歷和情感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媒介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如舞蹈和音樂等,古人曾說,言之不足詠之歌之,詠歌不足舞之蹈之。對於學生來說,自我表現的機會越多,自我發展的潛力也就越大。例如: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咨詢培訓中心合作的「中澳音樂教育試驗項目」,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價值,學生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關注的並不是電子琴的演奏技法,而是利用這種高科技的樂器所提供的各種表現的可能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和即興的表現,在這自由的表現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培養了自信和勇氣。因此,音樂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是為數不多的需要個人當眾表現的學科,這種表現的價值對人格的發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⑤ 什麼是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音樂抄的核心素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對於音樂較高的認知
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
音樂能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5)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只有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往往老師在教學中採用機械的教育方式,經常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喜歡學生音樂課_上的活潑勁,以為這是在擾亂課堂,嚴令大家做好。
只注重書本的知識,而缺少對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更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了,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
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沒有束縛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音樂的興趣,並善於保護和培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起來,善於表現自己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⑥ 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版鍵能力而且是高權級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作為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學會生活更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優良的品質做一個陽光向上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