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小學音樂《紅梅贊》、《外婆的澎湖灣》、《採茶忙》說課稿及教案
1先叫同學說說自己有沒有歌中的經歷一般都有2慢慢引入,放音樂。3讓同學說聽懂了什麼4學習歌曲。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老師是這么給我們上課的。
2. 音樂教案《其多列》設計意圖怎麼寫
教學目標:
1、 通過《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兒歌的風格特點,體驗哈尼族兒童的生活情趣。
2、 通過組織學生學習歌曲,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
3、 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和樂曲進行節拍,初步做到均勻、正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兒童的風格特點,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 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其多列》伴奏。
教具准備: 錄音帶、手風琴、打擊樂器。
教學方法:聽唱法、練習法、競賽法、啟發式……
養成教育訓練點:課堂常規訓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到入
1、創設情景,情感鋪墊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要考一考大家,看誰平時掌握的知識多,誰能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
2、師生互動,探求新知
師:你們聽,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請我們大家去做客呢?(播放《齊多列》錄音)
二、寓教於樂
1、 自主學習,感受音樂
出示圖譜,並播放音樂《其多列》錄音。
優美的歌曲學生愛聽;多彩的畫面,學生更喜歡看。在聽歌曲與看圖形的同時,掌握音的高低。
2、 多次聆聽,學習新歌
(1)、師范歌曲,請學生把不人認識的字用拼音標記好。
(2)、出示「走」與「跑」的線路圖
引導學生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為讀歌詞打基礎)
(3)、朗讀歌詞,師生共同分析歌詞。
(「其多列」哈尼語,快快來的意思。)
3、 演唱歌曲,體驗音樂
(1)、教師領唱。
(2)隋琴輕聲放入填詞唱歌曲。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展示音樂形象表現歌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聲音表現能力。
三、創造表現
1、合作探究,創造實踐
分發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沒有得到樂器的同學拍打強弱規律一同進行伴奏。體驗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
2表演展示,交流評價
學生分組表演,開展師生,生生相互評價,以鼓勵為主。
3、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其多列》這首歌曲,有什麼感受?學到了什麼?(愉快;熱愛勞動)
設計意圖:在本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與感受哈尼族兒歌的風格特點,更加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
三、小結
板書設計
節奏:
×× ×︱×× ×︱×× ×× ︱×× ×︱
×× ×× ︱×× ×︱×× ×︱×× ×︱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的難點主要在歌詞上,歌詞有三段,對於一年級來說,由於還不識字,要很快記住三段歌詞比較困難,所以我放慢速度帶著他們一起跟著節奏念了好幾遍。並且再配上動作,這樣大部分學生可以記住了。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是第一次「正面」接觸,通過「走」和「跑」的節奏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但為了鞏固練習,我先用「跑、走」念出,然後用「噠噠」練習,緊接著讓學生把其多列的歌詞帶入節奏中,這樣有坡度的練習,學生學的輕松愉快,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聽講,比如:拿著書眼睛看別的地方、發呆、控制不住地想站著東張西望……所以為了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我常常在課堂上因班而機動地改變一些教學方式,比如:在有的班,可能加上了游戲,而在有的班加的是故事,還有回上猜謎語之類的,每個班的方法不同,但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活動中。
3.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創新收獲與感悟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
4. 幼兒園打擊樂贛南採茶戲教案
設計思路: 贛南採茶戲俗稱「燈子戲」、「茶籃燈」,亦名「三腳班」。它貼近生活的戲劇內容,幽默風趣的喜劇風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體制,運用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及模擬動物形象的表演藝術,活潑明快,優美抒情的民歌體音樂,配以勾筒正反弦與民間鑼鼓的伴奏形式,加上頭戴一把抓(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燈籠褲的獨特服飾,構成了贛南採茶戲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風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愛,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區,竟相傳演,蔚然成風,成為客家人最喜愛的戲曲形式之一。逢年過節喜慶時,我們瑞金也能看到這種戲曲形式。為了讓幼兒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我設計了本次中班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步幼兒初步了解贛南採茶戲的有關知識,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關於家鄉採茶戲的知識,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活動難點: 如何讓幼兒在不失興趣的情況下學習這種知識,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准備: 採茶戲影像、嗩吶、鑼鼓、勾筒(胡琴) 活動過程 1. 好看的贛南採茶戲。 ——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看一段很好看的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採茶戲) ——這段戲好看嗎?小朋友有沒有看過這種戲?在那裡看過了?(幼兒自由回答) 2.說說採茶戲。 ——剛才我們看的戲曲名字叫《哨妹子》。它是我們贛南特有的一種戲曲叫贛南採茶戲。 為什麼它叫採茶戲呢?(幼兒討論)我們贛南是客家人聚集區,而採茶戲是著名的客家戲。它來源於贛南一些地方的民間歌舞,採茶燈。逢年過節或喜慶時,我們經常都能看到。採茶戲的內容都是以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為來源而編寫的。它一般都以喜劇、鬧劇為主。 ——我們再來看一段戲(播放採茶戲片段)。 ——戲里唱的話,小朋友能聽懂嗎?贛南採茶戲,它使用的語言都是以當地的客家方言為主。就像我們瑞金的採茶戲,唱的就是瑞金話。它的音樂主要是由這些樂器演奏出來的,看看都是些什麼樂器呢?(逐一出示嗩吶、鑼鼓及勾筒) ——你知道採茶戲一般是由幾個人來表演?它的服裝是怎麼樣的?(請幼兒個別回答) ——採茶戲通常都是由三個人來演,二女一男,女的叫大姐、二姐,男的叫茶音。三個人當 中只有男的服裝有講究,我們來看看(指向採茶影像男的),男的一般都是頭戴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腳穿燈籠褲。在演的時候以扇子花和矮子步最具特色,有的時候也會模仿動物,如猴子撒尿、猴子洗臉、蜻蜓點水等。 3.我來表演採茶戲。 ——採茶戲有趣嗎?小朋友想不想學? ——幼兒三人組站好(兩女一男),播放採茶戲,幼兒分角色學演。 ——我們的家鄉,除了有採茶戲,還有很多有特色的東西。教育幼兒熱愛自己的家鄉。 4.延伸活動 將採茶戲相關裝扮投放於活動區角,供幼兒繼續學演。
5.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小手歌》 · 大班上學期音樂教案《拉拉勾》 ·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畫一畫》 ·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小河之歌》 ·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風箏的歌唱》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羞答答》 ·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歌唱小黑眼兒和小白眼兒》 ·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小小男子漢》 ·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小狗抬轎》 ·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大提琴演奏-天鵝之死》 ·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蔬菜湯》 · 大班上學期音樂游戲教案《對角線練習》 · 大班下學期音樂教案《三個和尚》 · 大班上學期音樂教案《歡樂邀請舞》 ·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小放牛》 · 大班音樂游戲教案《老狼老狼幾點了》 · 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火車舞》 ·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音樂反應》 ·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小雪花》 ·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越跳越快》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