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爾夫大班教案 水底世界
新知識是抄在舊知識的基襲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Ⅱ 奧爾夫教案北京童謠
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內容,能清晰的說出兒歌。
2、能用固定音型敲打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歡快。
3、感知各種顏色,能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對魚兒進行塗色。
活動准備:
1、手搖鈴、響棒若干、彩筆。
2、《魚兒魚兒水中游》掛圖。
3、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通過復習,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
1、復習兒歌。
2、根據固定音型的節奏,邊拍手邊念兒歌。(1-2遍)二、直接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聽,它是誰(放音樂)?在幼兒說出是「小魚」後,出示小魚的掛圖。
三、引導幼兒探索小魚的特徵,能大膽的用肢體動作變現小魚。
1、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一看,小魚有什麼秘密呢?(小雨生活在水裡)2、教師放《水族館》讓孩子們做小魚在教室里游來游去。
四、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師:小魚在水裡,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看看小魚在水裡是怎麼生活的。(聽錄音)2、再次欣賞2-3遍,樂意跟著錄音一起念兒歌。
師:會念的小朋友可以大聲的念,不會念的寶寶可以輕輕的,邊聽邊念。
五、用固定音型敲打兒歌節奏。
1、教師示範邊拍打手搖鈴邊念兒歌,讓幼兒感知兒歌的節奏。
2、幼兒用拍手的方式打出兒歌節奏。
3、分發幼兒人手兩根響棒,用固定音型敲打兒歌節奏。
六、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對魚兒進行塗色。
1、師:小魚聽了我們的兒歌,特別的開心,它想送我們沒人一個魚寶寶,讓我們幫魚寶寶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2、邊聽音樂《水族館》,邊塗色。
Ⅲ 幼兒園大班談話活動教案最有趣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 (把幼兒分成三組,每組擺放一籃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葉子的形狀像什麼?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紙條或線上,掛在脖子上。 二、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游戲的規則:游戲開始,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進行時,幼兒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 人、四人一組,游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教師也可參與此游戲,並與全體幼兒一起檢查游戲的結果,找到相同葉子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 三、創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葉子的飛舞: 1、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麼樣的?"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欣賞音樂《水族館》,感受其旋律的優美,幼兒自由表現。 根據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幼兒表現各種動態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3、聽音樂《水族館》進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兒做風,一部分幼兒做葉子,隨音樂的起伏,鼓勵幼兒有創造性的表演。可交換角色。教師評價。
Ⅳ 如何指導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
Ⅳ 水族馆音乐
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里的一首《水族館》
http://www.ziqiang.net/jpa/lm/ss/18.wma
作為一種音樂類型的水族館音樂好像沒聽說過。
Ⅵ 幼兒園教案海底大冒險
活動目標: 1、知道大海中有豐富的動物和植物,能說出幾種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的名稱、生活習慣。 2、能根據自己確定的標准對海洋世界的動物、植物進行分類。 3、了解海洋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初步具有保護海洋的意識。 活動准備: 1、活動前幼兒做有關海洋世界的調查。 1、師幼...共同收集有關海洋動植物的圖片。 3、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的片段,《水族館》音樂磁帶、錄音機4、教學掛圖:《海洋世界》。 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動畫片《海底總動員》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播放動畫片。 2、引導幼兒利用調查表,進一步認識各種海洋動植物。 教師:除了動畫片離得這些動植物,大海里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的?生活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本領? 教師引導幼兒分組交流,提醒幼兒輪流介紹,並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述。 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教學掛圖和相應的動植物圖片。教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知道的海洋動植物?你最喜歡哪一種動植物?他叫上你名字?有什麼本領? 3、引導幼兒確立標准進行分類。 教師:我們一共收集了多少種動植物的資料。 教師:把它們拜訪在一起時,怎樣讓別人看得更清楚呢?(引導幼兒進行動植物分類。)動物有這么多種,還可以怎樣區分呢? 4、教師引導幼兒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教師:假如這里是大海,你想做大海里的什麼動物或植物? 教師:你希望大海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大海呢? 教師:讓我們跟著音樂《水族館》學一學你想做的動植物的樣子,好嗎?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自己喜歡的海洋動植物。
Ⅶ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