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音樂課的動作如何創編沒有學過舞蹈的老師,該怎樣學習啊
找幾個歡快的少兒歌曲,隨便弄幾個簡單動作不就好了嗎
網路上舞蹈視頻很多的,自己編不出,就找個現成的用好了。
⑵ 通過舞蹈創編課有什麼認識與提高
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幼兒的知識面和聯想雖然不夠豐富,但對音樂的感受力並不差,而且自我表現慾望很強,在聽一首音樂時,幼兒往往會用點頭、拍手,扭屁股等動作來表現音樂,這是孩子們感受音樂最自然的方式。舞蹈教學的重點是習慣、興趣的培養和智力的啟蒙。而不少藝術教育中,我們通常採取的是灌輸式教學,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千篇一律的唱、跳,忽視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思考力,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常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中小魚怎樣游?我們通常讓孩子手做魚尾狀,小碎步遊走,卻忽視了幼兒想像的各種手的擺放,及步伐。應該說,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藝術的審美創造都來源於生活,模仿著世間萬物的千姿百態。因此,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階段,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通過舞蹈創編活動來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方面的發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為各教育領域之間聯系的紐帶,以新觀念、新理念對待幼兒舞蹈教學,需要在創新教學中進行嘗試。下面談談我對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的幾點認識。
一、通過教材選擇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實際情況,選用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趣味性的教材。所選的教材風格應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幼兒情趣。
(一)選擇可愛的小動物形象
幼兒喜歡小動物,一些小動物特徵明顯,動作優美,幼兒易於模仿,因此就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特徵、動作(如:小兔的特徵,長耳朵、短尾巴、走路蹦蹦跳等)小鳥的翅膀煽動飛舞、捉小蟲時點點頭等,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情景,將舞蹈動作融匯到游戲中、故事中並能合拍做動作;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語音要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
(二)選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角色
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節目,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兒都喜歡喜羊羊的聰明、機智,喜歡美羊羊的美麗、善良,還有「小哪吒」中小哪吒正義勇敢的形象,將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創編活動中,幼兒對這些形象有認識、有了解,對音樂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有助於幼兒更好、更快樂的學習。
(三)選擇本土的民族民間藝術活動
選擇當地的民間藝術活動,讓幼兒對家鄉的民間藝術、獨有的道具有所認識,並藉助這些道具進行舞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因此,結合我園申報的課題「大理白、彝族文化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實踐研究」,我設計了白族舞蹈的創編活動「歡慶」。
二、以幼兒興趣為主,進行舞蹈創編活動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3——6歲幼兒的特點是好動、思維方式簡單、情緒落差較大、身體機能不協調、控制穩定性差等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受興趣的支配,因此在目標制定上把激發幼兒興趣放在首位,在激發幼兒興趣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巧。從興趣入手,也使得幼兒盡快地進入角色。
(一)創設環境,提供機會
輕松愉快的環境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收獲更多,也能使幼兒更好的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組織「歡慶」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
1、在組織活動前,讓幼兒對白族有一定認識,如:服飾、生活習慣、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特點等,2、組織活動時,教師身穿白族服飾向幼兒介紹白族女裝的特點,著重介紹包頭風、花、雪、月的四景,引起幼兒的興趣,初步了解白族服飾的特點及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3、讓幼兒欣賞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八角鼓舞」,讓幼兒說說、做做,並鼓勵幼兒把看到的動作模仿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全體幼兒互動,在分發「八角鼓」環節時,設計了游戲「和小樂器做朋友」,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貫穿到活動中,來豐富此次活動。先讓幼兒玩鼓,在玩兒的過程中探索能使八角鼓發聲的方法,這時得到了好多好的答案,如:用手敲、拍肩、拍地板、拍膝蓋等等,這個環節也是為下一環節幼兒創編舞蹈做積累和鋪墊,教師將幼兒所說的這些方法加以修飾變成舞蹈動作,讓幼兒合拍練習,練習中一些幼兒又有了新的創意,他們兩人一對、三人一組有的拉手、有的勾腳又有了新的動作,在一片愉快的音樂聲中,幼兒們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還有的小朋友邀請了客人老師、朋友們和他們一塊舞蹈,在這樣的一次活動中幼兒不僅認識了家鄉白族八角鼓舞,更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創造力、審美力也得到了發展,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讓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使孩們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投入、更富有成就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使幼兒真正在藝術活動中體驗舞蹈的樂趣,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美。
(二)在故事中愉快學習
幼兒舞蹈不同於成人,教師在教學時語言應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如:在進行兒童舞「小熊」時,我先讓幼兒說說、學學小熊的形態,再給幼兒講述春天到了,冬眠的小熊醒了,讓幼兒根據起床的經驗來表現小熊醒來的樣子,有的打哈欠、有的伸懶腰、有的揉眼睛等等,這時小熊發覺自己肚子好餓,該找點食物了,幼兒又開始揉揉肚子東看看西瞧瞧找好食物,哇,找到了一罐蜂蜜,小朋友表現出拍手高興、拍腿高興等動作,更有的小朋友表現出迫不及待地用手去蘸蜂蜜的動作,教師在將幼兒的動作匯總後加以修飾讓幼兒合著音樂練習,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孩子們在故事中自己創編、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感受到了自我表達和創編的樂趣。
(三)在游戲中愉快學習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它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舞蹈對兒童來講,是一種游戲,一種趣味,一種追求,一種表現。而在這種追求、這種表現中,孩子們獲得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想像的快感,獲得了創造的愉悅。因而,為幼兒編排的舞蹈,從進行構思的時候起,就要想,怎樣把一個舞蹈,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律動,歌表演或集體舞,編成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游戲讓孩子們來做,使孩子們覺得跳舞就像做游戲那麼好玩。例如:在進行「小兔子捉迷藏」這一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兔寶寶,教師扮演兔媽媽,讓幼兒合著音樂學小兔子,聽到音樂變化後幼兒和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可隨意擺造型但要求幼兒不能走動,這樣會被媽媽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扮演著小兔的角色,跟兔媽媽愉快的學習。
(四)用多種表現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在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小組表演、區域表演、個體表演等。在這些形式中幼兒可以根據音樂和所提供的道具自編自導自演,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討論,將自己覺得不錯的小朋友的動作合在一起集體表演,從而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也獲得個體發展。
總之,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創編要有新意,構思要注意巧妙,應該以新的教育理念、藝術構思、舞蹈的語匯去反映孩子們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反映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根植於幼兒生活,童化自己,要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的心靈反映世界,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同時注意把握幼兒每個年齡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點,選取不同層面的不同題材,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和當代兒童精神面貌的舞蹈,使幼兒在參加舞蹈活動的同時獲得豐富的審美愉悅和精神熏陶,激發幼兒發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藝術潛能。
⑶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摘要: 舞蹈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舞蹈興趣,運用多變形式進行舞蹈練習,善用肢體語言進行糾錯,以及結合音樂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舞蹈時。 ...舞蹈課堂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重視讓小學生參加適宜的各種舞蹈教育和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少兒機體不斷地生長發育,也陶冶了他們的性情與品格。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上好音樂課之餘,還要多多研究與音樂密切相關的舞蹈教學,針對小學生表現欲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的特點,有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舞蹈教學,把知識技能和審美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 一、培養學生舞蹈興趣 針對小學生多未受過專業舞蹈訓練、基礎較差的情況,在教學中應經常讓學生觀看舞蹈音像資料,或親自示範一段優美舒展的舞蹈組合給學生看,最能從舞蹈動作及表演的情感去感染少兒,激發他們學舞的興趣、願望,提高他們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同時為他們的下一步學習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舞蹈的特點,向學生進行感性的描述和啟發,以調動情緒,之後再教動作。比如教學跳蒙古舞時,先向學生描述一幅美麗的畫面: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原上有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在湛藍的天空中,雄鷹在展翅翱翔……通過描述啟發學生:假如你站在這片草原上呼吸著新鮮空氣,你的心情會如何、通過啟發,調動學生有關草原風情的印象,張開想像的翅膀,使學生能夠理解該舞的意境,自然地拔直了後背、挺起了胸,視線也放遠了。 二、採用多變手段進行舞蹈教學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少兒參加舞蹈活動的一種基本方法。練習的形式並不是單一的反復動作,從參加人數來說,一般可採用分組、分角色、單獨等練習方法。從對教材的學習上,可採用基本動作、難點動作、分段和完整串排等練習方法。 2.觀察模仿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以保持舞蹈動作的完整性,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過程中可不斷地提高他們觀察力、記憶力和舞蹈表演能力。此方法運用時,教師動作要准確,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還要有簡明的語言提示,引導小學生學習觀察模仿的規律。 3.游戲法 運用游戲,容易提高小學生學的興趣,保持學舞的熱誠,從而提高舞蹈學習效率。 如,學習新疆舞時,常用手位較多,在復習此舞手位時,可用游戲《水果樹》:將提裙位、雙托位、托帽位等九種手位名稱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游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做出卡片上的手位。 4.語言提示口令法 我們在舞蹈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的除了節奏外,還應該有更多的東西,如:感情、味道、語言提示、口令,可加快小學生對舞蹈內容、情感的理解,對動作的掌握,提高學習興趣。 如:在教托按掌小踏步時,應有點下旁側腰的感覺,但學生的眼睛不知落在何處,讓人感覺是有形無神,我就用「美女照鏡」來作比喻,結果學生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運用口令要注意簡明、形象,不宜過多,加強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三、充分利用肢體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舞蹈教學不同於靜態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學生不論是完成舞蹈的基礎練習,還是組合練習,教師都要認真地觀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善於用手勢、眼神、體態等肢體語言,暗示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幫助初學者樹立對學習舞蹈的信心。尤其在練習舞蹈組合時,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做練習時,如果掌握好手勢、眼神、體態等肢體語言,將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提高學生對各類舞蹈要領掌握的速度。不僅如此,還能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變化集中點,獲得新鮮的刺激,有利於減輕他們的視覺疲勞和心理疲勞,從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舞蹈學習中。 作為舞蹈教學知識技能的輸出,教師不僅要善於科學地運用好肢體語言,同時還要善於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肢體語言,分析和識別學生對學習舞蹈的態度,如發現學生眉頭緊鎖,表示對所練習的動作缺乏興趣和信心;眉頭舒展表示充滿信心,嘴唇露出微笑表示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東張西望、低頭表示心不在焉,而非語言的肢體並不神秘,只要教師掌握了,反過來用自身良好的肢體語言作為教學方式的改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四、與音樂教學相結合,滲透舞蹈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可經常將學會的歌曲,聽賞的樂曲,在進行音樂形象的分析之後,進行舞蹈教學。其形式也多種多樣。例如歌曲表演、律動教學、集體舞、表演舞等等。 另外,舞蹈中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發展少兒舞蹈動作的創編及即興表演能力,提高他們對舞蹈的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小學校園的舞蹈教學對我們音樂教師而言,是一門挑戰性、專業性較強的藝術教育事業,為了在小學生的心田中播下美的種子,啟迪美的靈韻,培養和造就一批未來的藝術優秀人才,要遵循少兒的認知規律與心理特點,因材施教。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一專多能,擺在小學音樂教師面前的任務是十分光榮而艱巨的。我們應該刻苦努力,廣泛地學習不僅是舞蹈在內的各種藝術知識與技能,不斷探索新的藝術教學方法,就舞蹈教學而言,要有效調動學生學舞的主動性、積極性,爭取最佳的舞蹈教學效果。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小學舞蹈這朵艷麗之花常開不敗。
⑷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互動式」教學模式
摘要:一堂音樂課生動與否,是看教與學之間的互動與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學就沒有默契可言,沒有生動可言,更沒有效率可言,沒有效率就是我們教師的失敗。怎樣才能做到教與學的互動是我們一直苦苦探詢的一個問題。本文旨在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的特點和一些教學實踐經驗,並參考部分音樂教學論文和專著而成,以音樂課上如何來搭建師生之間的默契橋梁為主題,以如何提高教、學的效率為目標,較淺顯地做了以下論述。
關鍵詞:師生 情緒 互動 教與學
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是通過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而達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的活動。音樂課不僅是一種審美活動,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步驟。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的改革給我們的音樂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學生喜歡音樂不喜歡音樂課仍然是個通病,在音樂課堂中,音樂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缺少師生互動的現象仍然存在。
一、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原因
1.學生方面。
學生進入初中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具有較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見,對自我的需要也不斷擴大,需要滿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在此階段他們的情緒波動性較大,更帶有一些叛逆的情緒。前不久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你們心目中的音樂課是什麼樣?」總結了一下,音樂課在學生們看來是「豆芽」課,是好玩的課,是他們一天緊張學習後的放鬆練習。
2.教師方面。
(1)備課環節。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知識,還應具有反應敏捷、精力充沛的內在素質。現代教育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而一節音樂課的成功就在於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師採用何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以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此之前,教師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黨中央提出要求教育要注意「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我們音樂教師的備課是否都做到以上兩點,答案是否定的。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准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造性。
(2)教師方面。
不乏音樂老師備課環節做得非常的好,但是上課時師生之間的互動卻還是不盡人意,原因在於教師上課的情緒。例如《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是充滿著激情,鬥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到了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很深刻的一個體會,在學習《唱給小蘿卜頭的歌》時,學生們只聽了一點小蘿卜頭的故事就議論開了,根本不聽了,但是我還是滿懷激情繼續講解,最終同學們都被我的情緒所帶動。
1.投其所好。
每個學年段的學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學生們總希望音樂課就是他們的游戲課,而初中生們總希望音樂課老師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師能不斷的給他們帶來驚喜。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所以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來實施教學。比如初中音樂課程中,可以在一節課快結束時播放一些流行音樂作為學生們本節課表現好的獎勵,還可以組織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創編、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創編的動作或者表演的節目,進行評價、總結,這樣就能做到「教」與「學」很好的互動。
2.樂在其中。
怎麼樣才能做到學生們樂於跟老師互動呢?關鍵是教師的引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營造一種寬松、和平、平等、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其中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敢動、敢說、敢做,樂於與教師們交流、互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通過游戲、分組比賽、課堂外教學等等,讓學生們在游戲中輕鬆快樂地學習。課堂上注入了快樂的靈魂,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更加默契、融洽,課堂也變得生動。
3.情緒飽滿、快樂學習。
一個人的情緒是極具感染性力的,人們的情緒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應該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學情緒收到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們參加活動不積極,如果此時老師採用消極的態度,可能活動就沒法再繼續進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師主動地為大家起個好頭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可能此時的課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來,學習應該是非常快樂的,所以作為老師的我,時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樂帶到課堂上,帶給我的每一位學生。教師快樂地教學,學生才會快樂地學習,作為非主科的音樂課更應如此。
⑸ 主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 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 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更多的資料,編出更多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 「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 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
⑹ 讓學生創編舞蹈時,應注意什麼
首先,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觀看少兒文藝節目、歌舞表演等方式,讓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對舞蹈的注意和興趣。 其次,音樂是舞蹈之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家長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體會音樂的節奏,並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匯反映音樂的各種形象。如孩子聽到高音區音樂,能模仿蝴蝶飛、小鳥飛;聽到低音區的音樂,能模仿大象走、小熊走等。 第三,家長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啟發孩子結合音樂歌詞編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引導孩子學習創編簡單的舞蹈。 最後,對孩子進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當孩子正在學習舞蹈時,家長應為孩子提供表演的機會,並根據舞蹈的音樂形象、節奏和舞蹈動作的語匯,啟發孩子在理解舞蹈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表演。
一、多聽音樂
音樂是舞蹈之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理解了音樂,才能更好地表現舞蹈。成人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體會音樂節奏,並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匯反映音樂的各種形象。如孩子聽到高音區音樂,能模仿蝴蝶飛,小鳥飛;聽到低音區的音樂,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二、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的舞蹈能力,經常讓孩子通過電視觀或者到現場觀看少兒文藝節目、歌舞表演等,讓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對舞蹈的注意和興趣。成人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手舞足蹈」時,要積極地加以引導。
三、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聽兒歌,引導寶寶自己做一些動作來配合音樂和歌詞,例如表演小豬就用鼻子拱一拱;表演鴨子就半蹲著外八字走兩步等等。一開始孩子不知道怎麼表演,父母先做示範,慢慢孩子就會發揮他驚人的想像力,創作出很多舞蹈動作。
四、給孩子表演的機會
當孩子正在學習舞蹈時,成人應為孩子提供表演的機會,並根據舞蹈的音樂形象、節奏和舞蹈動作的語匯,啟發孩子在理解舞蹈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通過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按照興致經常給父母甚至是鄰居親戚表演,表演後一定要稱贊孩子,讓他對跳舞樹立信心和興趣。同時通過經常的練習,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動作和節奏的配合度也會進步。
一、以欣賞熏陶為先導。
1、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和舞蹈題材。
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小學生舞蹈教育的任務和目的,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幼兒感興趣的題材。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我們就選擇一些節奏歡快、活潑、優美的音樂來讓小學生學習舞蹈。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和舞蹈教材,這直接關繫到活動的成敗,也是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是提高小學生對舞蹈感興趣的基礎。
2、讓小學生感受舞蹈作品。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因此,小學生感受舞蹈作品必須以感性知識為主,更多地依賴於主動、直觀的形象。在活動中我們就利用多種形式、教育手段來讓小學生感受舞蹈作品,讓小學生能逐步投入舞蹈這種意境中去。
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發展形象思維,體驗樂曲情感和意境。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豐富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生通過想像,在頭腦中再現作品所描繪的意境,就能體驗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想像的水平依賴於表象的數量和質量,要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就應該使他們獲得足夠的表象。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包括語言、肢體動作、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藝術形象,提供想像的空間。
2.讓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和欣慰,便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願望和信心。我在舞蹈教學中經常對學生的表現做到多表揚少批評,時時去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如在教學印度舞時,學生王潔突出了印度舞中誘惑的眼神和手腕的韌性,我情不自禁地贊到:「好漂亮的印度姑娘!」王潔笑了,在她害羞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喜悅、看到了自信。我認為,有時即使是一句不經意的贊語,對學生來說也會是一種激勵、一種鞭策,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創設了許多次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勵其學習動機,點燃他們自信的火焰,使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舞蹈訓練中去。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所謂教學形式的開放,就是改變過去原有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固定模式,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來推陳出新,改進教法,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舞蹈創編中的小組合作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聽唱了一段學生熟悉的歌曲旋律後,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就如何結合音樂創編舞蹈動作讓他們開展熱烈的討論。學生們爭相發表了各自意見,相互得到啟發和指點,提高了認識、分析、理解和鑒賞舞蹈美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我發現,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一起時,優秀生可以為困難生提供極好的智力啟示和幫助,同時在對困難生的輔導幫助中也可以鞏固其自身知識與技能,提高動作表演的能力。因此,採取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可以集體思維促進個體思維的發展,讓每個成員都能大膽地想像、構思與創造,同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創造出一些新穎、獨特的舞蹈小品來。
3.課堂評價中的組際競爭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教學中我還注意變學生個人競爭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際成員競爭」的新格局,通過課堂上對學生紀律常規、動作姿態、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的評比,培養學生合作共處和勇於競爭的意識,促進了舞蹈教學實踐的水平。這樣使課堂氣氛愈加熱烈,學生能夠激情參與。通過合作,成員之間氣氛和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通過競爭,使學生樹立起自尊、自信與自強的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培養求異創新的精神,產生強烈的榮譽感與成就感。
綜上所述,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教學必須要創新,創新是舞蹈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只要我們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舞蹈,體驗舞蹈,表現和創造舞蹈。那麼,我們舞蹈教學的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⑺ 音樂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⑻ 在創編表演動作的教學活動中注意哪些要領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的資料,編出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