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貳』 小學音樂課如何開展唱歌教學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叄』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實施德育教學
小學音樂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音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課程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情感、品格和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音樂教材,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心中有數。比如在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的祖國》、《小英雄王二小》等類型的歌曲時,通過各種教學資源,比如聲像、故事,甚至影視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其次,利用音樂教材歌曲內容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利用歌詞內容,再配合聲像、語言以及各種道具,展開合理想像,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全面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學會歌曲的同時,深刻體會歌曲的情感。
《音樂課程標准》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學音樂《靜靜的夜》,一開始教師可運用聲、像結合的動態畫面,讓學生聆聽《搖籃曲》,用心體會歌曲安寧、舒適的意境和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心。同時,在老師有感情的朗讀中,讓學生用輕柔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為學習歌曲《小寶寶睡著了》做好鋪墊,在這首歌的結尾句處理方式上,還可讓學生說一說,再試唱各小組的設計,體驗創設成果的愉悅,最後根據這首歌曲的意境,讓學生用碰鍾輕輕的敲擊為歌曲伴奏。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知道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會隨聲附和地喊歌,而是有聲有色、有情有韻地歌唱,歌唱時情感的處理會恰到好處,表達了歌詞的意義,唱出了歌曲的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三,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比如在識譜教學中,根據音符的變換,讓學生感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組成不同的旋律,明白在音樂中,音符不像數字,音符沒有大小,沒有主次。只要組合,合理的組合,就能產生美妙的旋律,從而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在生活學習中願意和別人合作,都能創造出自身的最大價值。同樣,這種合作教育的滲透,也可以在合唱教學中讓學生去領會。只要很好的和大家合作,就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也是表達情感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音樂欣賞課上,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感受情感的豐富多彩,明白音樂表達的情感也有喜怒哀樂。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音樂的情境,感受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美。在欣賞中,可以讓學生拍手,可以聽一段音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聯想。學生會在這種動態的環境下,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以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紐帶,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課深入挖掘音樂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樂情感,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受到陶冶,受到影響,受到啟發,受到鼓舞,最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肆』 如何確立小學音樂教學目標
巧設教學目標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你會嫣然一笑:設定教學目標還有「巧」?誰都知道: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學,教學就要備課,備課就要寫教學目標,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經歷中,自己不知道寫了多少回教學目標,還沒聽說過設定教學目標有啥「巧」呢。
一個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常被許多教師忽略而又異常重要的問題!被忽視就是因為它太平常,平常得讓你不需要思考。照搬《教參》、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隨便寫上幾句,擬出那麼兩三條,也就過去了。至於目標與教學效果的問題,也許你沒有多想。說它異常重要,是因為: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從目標設計開始的。這裡面的確有不少的「巧」呢!不信?你就從回答下面的幾個讓你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開始吧。
問:學校是干什麼的?
答: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
問:是的。我們的中小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答:國家的教育方針講得很明確,我們的中小學校就是要培養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問:正確。學校靠什麼去達成國家制訂的教育方針的目標呢?(這個問題有些宏觀,可能不太好回答。聰明的你也許會說:)
答:靠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嘛!
問:沒錯。不過回答得比較籠統。在學校里,學生最多的時間是干什麼呢?
答:上課,在課堂里學習。
問:很對。學生在校的時間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在課堂里,學生們又在學些什麼呢?
答:學習各門課程。
問:沒錯。好,我們的問答先告一個段落。
梳理一下,關於教學目標的問題,我們從宏觀上開始有了一個脈絡:教育方針是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總的方向和總的指針。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著這個宏觀目標而展開。實施各門課程的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是通過課程的實施來體現的。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教育方針是我們必須清楚的。因為它是指導和規范學校辦學、指導和規范教師教學的宏觀目標。這樣說,你肯定能理解。不過,你很可能會覺得這個目標與我們要研究的音樂學科的目標跨度太大、相距太遠,難以聯系起來。那麼,讓我們先來了解有關目標的分層與關系吧。
目標的分層與關系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其目標關系可分為三層,我們稱之為三個級別的目標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上一級目標對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作用。
一級目標:
是關於教育目的類的目標。具體地說就是教育方針。它是由國家制訂的關於培養人的總目標。其表述特點是高度概括、宏觀而比較抽象。教育方針是國家和政黨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指針,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它是課程設置、課程標準的制訂、教材編寫的指導和依據,是我們中小學校辦學、教師教學的宏觀指導和規范。
二級目標:
是為了確保一級目標的達成而制訂的目標。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二級目標就是《課程標准》。《課程標准》是由教育部組織各學科專家制訂的。它闡明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功能、價值、目標與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和評價建議;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介紹到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在目標系統中,上級目標總是對其相鄰的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而下一級目標則完全是為了上一級目標的達成而設定的。
就以「教育方針」這個一級目標和「課程標准」這個二級目標的關系來說吧,針對「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這個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方面,就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德育類的課程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德育方面的要求。智育方面的課程有:《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等,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智育方面的要求。體育方面的課程有《體育與健康》,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體育方面的要求。針對教育方針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自2001年秋季開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起,從小學到初中以至到高中,還專門新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密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關注社會,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向著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向去發展。美育方面設置了《音樂》、《美術》和《藝術》等課程。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現行的課程不是作這樣相應的設置,「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又如何能夠實現呢?這樣一問,也許讓你頓悟了一個平時忽略了的問題——對學校課程設置依據的思考。
當我們注意並了解了一
『伍』 怎樣確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目標論文
巧設教學目標 (作者:董天慶)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你會嫣然一笑:設定教學目標還有「巧」?誰都知道: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學,教學就要備課,備課就要寫教學目標,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經歷中,自己不知道寫了多少回教學目標,還沒聽說過設定教學目標有啥「巧」呢。
一個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常被許多教師忽略而又異常重要的問題!被忽視就是因為它太平常,平常得讓你不需要思考。照搬《教參》、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隨便寫上幾句,擬出那麼兩三條,也就過去了。至於目標與教學效果的問題,也許你沒有多想。說它異常重要,是因為: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從目標設計開始的。這裡面的確有不少的「巧」呢!不信?你就從回答下面的幾個讓你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開始吧。
問:學校是干什麼的?
答: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
問:是的。我們的中小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答:國家的教育方針講得很明確,我們的中小學校就是要培養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問:正確。學校靠什麼去達成國家制訂的教育方針的目標呢?(這個問題有些宏觀,可能不太好回答。聰明的你也許會說:)
答:靠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嘛!
問:沒錯。不過回答得比較籠統。在學校里,學生最多的時間是干什麼呢?
答:上課,在課堂里學習。
問:很對。學生在校的時間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在課堂里,學生們又在學些什麼呢?
答:學習各門課程。
問:沒錯。好,我們的問答先告一個段落。
梳理一下,關於教學目標的問題,我們從宏觀上開始有了一個脈絡:教育方針是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總的方向和總的指針。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著這個宏觀目標而展開。實施各門課程的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是通過課程的實施來體現的。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教育方針是我們必須清楚的。因為它是指導和規范學校辦學、指導和規范教師教學的宏觀目標。這樣說,你肯定能理解。不過,你很可能會覺得這個目標與我們要研究的音樂學科的目標跨度太大、相距太遠,難以聯系起來。那麼,讓我們先來了解有關目標的分層與關系吧。
目標的分層與關系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其目標關系可分為三層,我們稱之為三個級別的目標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上一級目標對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作用。
一級目標:
是關於教育目的類的目標。具體地說就是教育方針。它是由國家制訂的關於培養人的總目標。其表述特點是高度概括、宏觀而比較抽象。教育方針是國家和政黨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指針,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它是課程設置、課程標準的制訂、教材編寫的指導和依據,是我們中小學校辦學、教師教學的宏觀指導和規范。
二級目標:
是為了確保一級目標的達成而制訂的目標。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二級目標就是《課程標准》。《課程標准》是由教育部組織各學科專家制訂的。它闡明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功能、價值、目標與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和評價建議;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介紹到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在目標系統中,上級目標總是對其相鄰的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而下一級目標則完全是為了上一級目標的達成而設定的。
就以「教育方針」這個一級目標和「課程標准」這個二級目標的關系來說吧,針對「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這個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方面,就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德育類的課程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德育方面的要求。智育方面的課程有:《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等,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智育方面的要求。體育方面的課程有《體育與健康》,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體育方面的要求。針對教育方針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自2001年秋季開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起,從小學到初中以至到高中,還專門新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密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關注社會,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向著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向去發展。美育方面設置了《音樂》、《美術》和《藝術》等課程。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現行的課程不是作這樣相應的設置,「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又如何能夠實現呢?這樣一問,也許讓你頓悟了一個平時忽略了的問題——對學校課程設置依據的思考。
當我們注意並了解了一級目標與二級目標的關系之後,讓我們接著來關注三級目標。
三級目標:
就是教學目標。(可分為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等四個層面。)三級目標的制訂者是我們教師。其特點是具體而密切聯系實際。三級目標是與我們教師聯系最直接的目標,是我們應切實把握的重點目標。
學年目標:指根據《課程標准》對本學科課程功能、價值及內容的界定和對該學年的具體要求,(現行《課程目標》將不同年級劃歸為幾個學段)設定出應當達到的基本目標。
學期目標:按照一個學年為兩個學期的基本劃分,將學年目標作適當分解的目標。
單元目標:以學期目標為基本依據,密切聯系教材中單元的具體內容而制訂的目標。
課時目標:以單元目標為基本依據,密切聯系教材中的內容,將單元目標分解而成的非常具體的目標。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你對教學的目標系統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不過,你最關心、並急於想了解的恐怕還是「目標的設定究竟有啥巧」的問題吧。其實,「巧」是一種贊賞性的評價語,它比「合格」、「適當」等等評價還勝出一兩籌。它是在達到了標準的基礎上來體現的。那麼,教學目標的設定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標准呢?有的。只是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事呢。讓我們繼續往下聊。
「鳥巢」與雞窩
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你對於教學目標的層次關系有了一定的理解,並且,對於「下一級目標應該是為上一級目標的達成而設定的」這一原則有了一點印象。然而,對於這項原則僅僅是留下一點印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認同,在此基礎上,再將其轉換為自己的行為動機,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讓我們藉助一件熟悉的事去思考: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這是國人實現的百年奧運夢想,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然而,在我國舉辦奧運會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關於舉行開幕式、閉幕式以及一些大型竟賽項目所需的主會場館。為此,國家決定專門建造一個高規格的專用場館,並就該場館構建的基本水準(包括總體規模、容量、功能、舒適性、安全性、藝術性等等)提出了要求。(這個要求就是構建這個場館工程的一級目標,也就相當於我們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方針」這個一級目標)在這個基礎上,面向世界進行國際性的招標。許多國家的設計機構及設計師們根據招標要求,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然後參與投標。經過嚴格的評判、比較、篩選,最終選取了「鳥巢」的設計法案。「鳥巢」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國際一流體育場館的水平,是一個包括鋼筋、泥、木、電、聲、光等等若干個建築所需的工種的綜合性設計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為達成北京奧運會所需場館而制訂的二級目標,也就相當於我們教育的二級目標——《課程標准》。構建場館所需的各個工種就相當於我們課程設置中的語文、數學、音、體、美等等各門課程。)承擔建設的各個工種按照「鳥巢」的總體構建要求,根據施工需要又制訂了不同進度的施工標准。(這個施工標准就相當於我們教學的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各個工種則依據每一個施工進度的要求,進行每一天、每一次、每一個環節的具體作業。(這就相當於我們的課時教學。)最終在預定的期限內完成了「鳥巢」總體建造。讓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穎而獨具特色的奧運會專用場館展現在我們的首都北京。
聊到這里,你肯定對目標系統中各級目標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是呀,如果參與「鳥巢」工程的施工人員們不依據上一級目標的要求,隨意施工、自由發揮,那麼「鳥巢」就會變成「雞窩」了。
那麼,我們教師制訂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和識別的依據是什麼呢?概括地說: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全面而正確地把握《課程標准》的精神與要求是基礎和前提;全面而正確地理解教科書的編排意圖是關鍵;密切聯系教師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保障。
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
具體地說: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應把握好三個要素:
1、正確定性。
全日制音樂《課程標准》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歸屬為四個領域,分別是: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教科書中的內容也都歸屬於這四個領域。我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首先應將教科書中的內容正確地聯系這四個領域。當然,具體到某一個內容該歸屬於哪一個或同時該歸屬於哪幾個領域,還得作具體的分析才能確定。
舉個例說吧:在某個版本一年級教材的起始部分中,呈現的內容為「唱歌」,歌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上學歌》:
【唱歌】
針對這一教學內容,三位教師就制訂了三種不同的教學目標,但其中只有一種的定性是正確的。你能判斷出來嗎?
A、引導兒童認真聆聽歌曲,能充分感受並能描述出歌曲所表現的兒童上學時愉快的心情。
B、 引導兒童在認真聆聽歌曲的基礎上,能隨《上學歌》的范唱舞蹈,並能以個性化的動作設計,表現出上學時高興的心情。
C、 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在按順序看三種目標表述的時候,可能你的心裡在想:第一種沒錯嘛,注重引導兒童充分感受音樂是對的。第二種也對,是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創編活動嘛!喔,還是第三種要恰當些。因為這是一首歌曲教材嘛,能正確、完整地演唱歌曲最重要!在能夠自信而投入地演唱的基礎上,歌表演的自由創編才有發揮的餘地嘛。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想的話,說明你的感覺是很不錯的。為什麼第三種最恰當呢?因為《上學歌》是歌曲教材。那麼,這個課時就應該把歌曲教學作為主要內容來進行。把學生「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作為主要任務來完成。前兩種目標把《上學歌》作為欣賞教材和舞蹈(表演)教材來等待,顯然是定性出了問題。
也許你又會問:就《課程標准》對教學內容歸屬的四個領域來看,《上學歌》應該歸屬於哪些領域呢?《上學歌》的教學可歸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這三個領域。其中,重點應放在「表現」上。這首歌本身很簡單,歌詞生動形象、通俗而直白,朗朗上口,低年級學生一聽就能明白。曲調以五聲宮調式音階為基本構架變化而成,起伏而流暢,具有口語化的特點,很容易上口。教學中,通過聆聽老師(或錄音)的范唱,讓學生對歌曲所表現的情景、情緒留下印象,這是感受。指導學生正確地演唱這首歌,並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這是表現。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還真需要教師下些功夫呢。「正確地演唱」首先是指音高、節奏、吐字咬字的准確。其次,還包括根據詞意和旋律的起伏應盡可能表現出的抑、揚、頓、挫。「有表情地演唱」是指學生不僅充分的理解了歌曲,還把自己置身於歌曲塑造的情景之中,把那種「愉快、甜美、高高興興去上學……」的心情自然地表達出來。要達到這種效果不是很容易吧?當然,當孩子們能正確、連貫地演唱歌曲之後,也許你會啟發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用適當的表演動作進行歌表演,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好,我們繼續聊要制定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應把握的第二個要素:
2、適當定量。
這里指的「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份量,二是對質量的具體要求。一節課的時間也就四十來分鍾,(小學一般為40分鍾,中學一般為45分鍾)如果教學內容過多,就難以保證質量,往往會造成蜻蜓點水似的趕進度,不深不透、浮在水面上的教學狀況。定量過低,則浪費時間,或會出現就某一個環節、就某一個內容機械重復、學生厭倦的局面,最終影響上一級目標的達成。
我們仍然以《上學歌》的教學為例來研究吧。下面有三種不同的目標設定:
A.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B.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並能積極地創編動作,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愉快的情緒盡情地表現。
C.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兒童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能創編動作隨伴奏作表演,並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太陽、小鳥、小朋友上學校)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
顯然,A目標有正確的定性——歌曲教學。有明確的定量——「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演唱表現的質量標准。但作為課時目標,其教學內容略顯單一。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強、教學方法適當,可能在20分鍾內就完成教學任務,會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缺乏對歌曲的深化處理。目標任務定得較低。
B目標對歌曲教學的要求與A目標一致,增加了對歌曲感受與表現的延伸拓展,體現了以「表現」為主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作適當的歌表演創編。對這一部分的質量既有明確的要求,又留有一定的空間。因為全班幾十名學生在自編動作參與表演方面,不可能做到整齊統一。這里,目標設定用「樂於參與」、「並能積極」的表述,體現了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面貌,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促使自己的教學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因此,這個目標定性正確、定量適當,是一個很好的目標設定。
C目標前面部分的要求與A、B兩個目標一致,在教學內容里增加了打擊樂伴奏、節奏創編,兒童畫創作等等。雖然該目標設計反映了教師充分為兒童營造自由、寬松而快樂的學習氛圍,提倡學科綜合、培養兒童多種才能的願望。(這種教學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節課的時間畢竟很有限,內容過多,會造成顧此失彼;內容過雜,會沖淡主題。如果各項內容之間缺少必然的聯系,就會失去音樂教學這條主線。
好,當我們對目標設定的「定性」和「定量」有了理解和認同後,需要把握的另一個要素是:
3、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學生的發展是動態的,並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隨著學習生活的推移,學生的認知、思維及各種能力也在發生著變化。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就應該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體地說,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的已知、(即已有的知識)已能(即已經具有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現實狀況,把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新要求作為目標,取得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的實效,(學生跳起來可以摘到果子)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我們還是以《上學歌》的教學為例。假如請你在不同地區的兩所學校,對同一個年級的學生就此內容教學。通過了解你得知:由於地方經濟、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差異,甲校的教育狀況比較落後。學生們接觸音樂的機會非常少。由於師資及教學設施方面的原因,學校的音、美等課程也很難保證。全班幾十名學生找不出一首大多數人能整齊演唱的歌曲。而乙校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在學校、家庭及學生生活的環境里,學生們能接觸到大量的音樂,一個班裡的學生能較整齊地演唱的歌曲就不下七、八首。面對有如此差異的學生,你肯定會認為他們的起點(基礎)不同,最近的發展區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吧。那麼,你的課時目標會如何制訂呢?也許你會這樣設定:(對甲校學生教學的課時目標)
基本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嘗試用自編動作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對乙校學生教學的課時目標)
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並能積極地創編動作,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愉快地表現出來。
如果真是這樣,我要熱情地為你鼓掌!因為你設定的教學目標很巧。不僅定性正確、定量適當,還密切聯系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呢。在對甲校學生設定的目標中,你使用了「基本能」的限定詞,表明了對主要任務的確定和質量方面的要求程度。是呀,面對音樂基礎如此差的學生,你的教學能使「他們基本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很好的教學實效嘛!另外,在目標對歌表演的表述中,你使用了「嘗試」一詞也非常恰當。體現了你的教學追求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的質量標准。鑒於這個班的實際情況,由於學生們生活環節比較閉塞,見識少、害羞、膽怯是很自然的。你能讓孩子們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說明孩子們已經能自信而投入地表現音樂了。在這個基礎上,充分鼓勵和調動孩子們參與歌表演,讓他們充分享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至於孩子們是否都能主動、大方地參與表演,這的確不能要求太高。因此,「嘗試」一詞使用得巧!
聊到這里,你肯定會這樣說:對於如何制訂好教學目標,我已經心中有數了。是的,我完全相信。不過,如何「巧」設教學目標的問題,你是否已有答案了呢?其實,把握住目標設定的三個要素,是形成合格目標的必要條件。目標設定得巧不巧,還有一點講究呢。
「巧」目標的表述
「巧」目標的表述應反映出三點:
1.行為主體明確。
因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用教學論的觀點來看,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其結果應體現在學生身上,所以,在目標的表述上,應反映出學生是行為主體。如前面《上學歌》的目標表述中,「能」、「樂於參與」、「嘗試」等等表述無疑是指學生。我們常見這樣的目標表述: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顯然,這樣的表述其行為主體就不是學生了。這里講的「通過創設情景……」顯然是指教師的行為和做法。再比如,有的目標表述:通過視頻、音響的展示,使學生了解聶耳;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這樣的表述同樣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2.便於檢驗和評價。
目標就是預期結果。特點是具有明確性,便於檢驗和評價。因此,我們在表述目標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等都可以不寫進去,應開門見山地寫出確切、具體的預期結果。常用的詞彙有:能、(能唱、能說、能聽出、能奏……)會、知道、認識、了解、掌握等等。這樣的表述就很方便檢驗和評價,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完成得如何、效果怎麼樣,對照目標一檢查,豈不一目瞭然了嗎。
3.簡潔、明了。
其實,前面已經滲透了這個要求,如果我們的目標表述有了明確的行為主體,又寫出了明確的預期的結果,那麼,這樣的目標肯定是既簡潔又明了的了。
好了,關於巧設教學目標的問題,我們聊了很多。現在,聰明的你就不會再去追問目標設定的「巧」究竟在哪裡了吧?如果你一直都認真地參與了和我的聊天的話,答案自然就會在你的心裡。
(註:本文選自貴州人民出版社《七巧音樂課堂》
『陸』 小學音樂課堂如何實施因材施教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准、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准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准,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
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路學習、民間采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准,比唱准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 就合上去了,
『柒』 小學音樂課怎樣能實施生本課堂
生本課堂」是一種新提出的教學形態。就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生本課堂回首先是營造了浸潤著答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
『捌』 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通過怎樣的實踐來實施
在小學開設音樂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教學中都存在一些問題,音樂課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方法存在些許不足,雖然信息技術已經逐漸使用,但是並未對教學效果帶來很大的改善,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水平還比較低。只有充分發揮、正確利用信息技術,改善這些問題,才能使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 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從目前許多小學教育的結構來看,大部分學校雖都設置了音樂教學課堂,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甚至有的課堂形同虛設。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設備、音樂器材缺乏。部分學校缺乏基本的教學設備,如專用音樂教室、教學音響設備等,音樂器材也存在缺乏情況,如鋼琴、手風琴,等等。②課時量少。大多數小學一般每周只安排兩節音樂課,有的學校教師甚至連這兩節課也要佔用,去上其他的主課。③教師水平有限。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奇缺,一些學校只有一名教師,有的甚至沒有,由其他學科的教學兼任。④教學方式不正確。一些學校由於受到設備缺乏等條件的限制,音樂課只是在各自的教室裡面上,教學內容就是教學生唱幾首簡單的歌。不僅枯燥無味,而是忽視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達到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⑤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只會簡單演示,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其他優勢如高效、模擬情境、資源豐富等都沒有體現。 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信息技術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能夠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信息,等等。因此教師要能夠合理並且善用這些優勢,就能在音樂課堂上發揮信息技術的魅力,同時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從當前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同時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 在新時期,尤其是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把音樂課當成一堂實實在在的課重視起來,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要與時俱進,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2.2 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中,音樂教學呈現出設備不足、課時量少、教師音樂水平不足的問題。在教學設備方面,一方面學校要加大設備的引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模擬情境或展示樂器,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來認識並了解這些未知的東西,從而增加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明白音樂並不是僅僅通過模仿來學會唱歌就可以的,而是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內容;針對課時少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簡化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板書或闡述時間,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擴充教學容量;在教師音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查找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整理規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的教學相長。 2.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 2.3.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注意音樂審美教學的培養,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但是,教師就先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自然而然地培養自己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新年好》這堂課時,教師事先可以從互聯網下載一些關於新春的圖片和視頻,營造新春的氛圍,同時配備一些輕松活潑的音樂,讓學生先感知這些音樂歡快的旋律,體會這種歡樂的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記憶深刻,了解了歌曲的內容和意境後,學起來也事半功倍,同時還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對於音樂的認知和藝術情感。 2.3.2 網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 除了教師要在遵照新課程標准所設定的目標計劃與任務下進行合理、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建設外,還可以在基本樂理、視唱等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涉獵一些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鑒賞。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從國外歌曲中選擇一些經典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進行賞析和學習。 3 結語 整體來說,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按照新時期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實施自己的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豐富多彩、輕松和高效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和學生們一起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共同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