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音樂課如何評課
(一)評課原則
★ 要抓主要矛盾(有的老師評課時怕得罪人,只說客套話,優點一、二、三,盡說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而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評課是我們音樂教師教學生活和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和提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圍繞主要的教學矛盾闡明自己的觀點,站在理論的高度剖析教學現象。)
★ 要注意激勵(評課要堅持以肯定成績為主,以幫助提高,改進教學為主,以鼓勵改革創新和實踐探索為主。在評課時談到不足時,要體諒為先。授課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心准備一節課,為我們評課教師提供了一個專業對話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對於不足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而非指責。要充分考慮並尊重音樂教師授課方式的獨特性,多挖掘授課教師好的方面,不要抱著一種批評者的心理去評一節音樂課。)
★ 要心理零距離(要設身處地,學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己來教學,會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困惑。不能僅僅基於自己的課堂實踐簡單地來做評判。)
(二)評課形式
個別交談、集體討論、書面評議、師生互論
(三)怎樣評課
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行為具有定向、指導、調控、激勵作用。
★ 教學目標的制定:三維目標
★ 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是否突出,突破
2、評教學思想:是否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意識的思想等。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
★ 思路層次、脈絡是否清晰
★ 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
★ 是否有獨創性
★ 思路運用的效果
2)看課堂結構安排:結構即技法,教學環節成步驟
★ 優化知識結構
★ 優化時間結構
★ 優化師生雙邊活動結構
4、評教材處理
★ 對教材的把握是否科學准確
★ 教學重點是否突出
★ 教學難點是否突破
★ 課堂教學容量是否妥當
5、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活動:游戲、感受、節奏訓練、表現創作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動腦的時間,更有利於課堂的優化和學生學習。而且,活動的時間必須是充足的,而不是只流於形式。)
7、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方面
2)教態方面
3) 語言方面(教師教學語言可謂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有千秋
『貳』 音樂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優點:
1、教師基本的音樂素養比較好。音樂課首先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美的使者和傳遞者,教師的教學儀態美、語言美、歌聲美是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教師的備課可操作性更強,注重實效性,每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緊扣主題,步步為教學目標服務,屏棄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及作秀的環節,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
缺點:
學校的不重視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游戲課,對於音樂知識、音樂能力的培養亦不夠重視,其學科地位仍需進一步提高。
建議:
1、注重把握學唱歌的「度」。在聽課中發現,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的學唱歌曲,這種方法無形中減輕了學生學習新歌的負擔。
2、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的時間,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不能偏離了方向,因為學科綜合應體現學科特點,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
(2)七子之歌音樂課評課擴展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叄』 七子之歌 聽課筆記
【記澳門「聞一多先生生平事跡展」暨講解會及徵文比賽頒獎典禮】 由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主辦,湖北浠水聞一多紀念館協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紀念活動之「聞一多先生生平事跡展」暨講解會及徵文比賽頒獎典禮,於2004年12月11日下午在澳門南光大廈一樓展廳舉行。典禮在培正中學容韻琳同學及濠江中學歌詠隊合唱的《七子之歌》中拉開帷幕。何厚鏵、彭佩雲、王漢斌及徐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吳榮恪(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聞立雕(聞一多家屬代表)、周佐平(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等。在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亦強、理事長余惠鶯、監事長馮傾城陪同下,主持剪綵儀式。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余惠鶯在典禮上致辭說:聞一多先生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博學勤奮的品格,將永留人間,令人感懷,影響深遠。在特區政府成立五周年之際舉辦聞一多先生生平事跡展,目的在於促使澳門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深入了解聞一多先生的光輝人生,感受他的高風亮節。澳門年輕一代肩負著建設美好特區的重任,要成功發揮薪火相傳的作用,應該以聞一多先生為榜樣,學習他愛國愛民、勤奮好學的精神,不斷充實自己,未來能更好地服務居民,造福社會。 中共浠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泉源在致辭中表示:聞一多先生懷著對祖國的赤子之情,以及對澳門的深情厚愛,寫出了千古不朽的詩篇《七子之歌》。澳門回歸主題歌詞《澳門》正是《七子之歌》的首章,唱出了澳門與祖國的骨肉親情。這次展覽能在澳門展出,將可告慰聞一多先生在天之靈。 為獲得紀念澳門回歸五周年散文詩歌創作比賽獲獎者頒發獎杯與獎金,是典禮的組成部分。此次比賽設初中、高中、公開三組,各設冠軍、亞軍、季軍及優異獎。徵文中有不少都寫到了聞一多,三組冠軍中,初中組李愛銘的獲獎作品為《我心中的聞一多》,公開組孟菁的獲獎作品為《赤心――紀念聞一多先生》。另外,高中組季軍梁倩瑜的獲獎作品也以聞一多為題材,題目為《沉默的戰士――紀念聞一多先生》。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親自為各組冠軍頒獎。 活動組織者還向擔任徵文比賽的評判者致送了紀念品。各組評判為:公開組羅先友(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行政特別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副部長),胡培周(澳門知名學者、澳門中國語文學會理事長),陳雨潤(澳門知名文化人、澳門文化廣場總經理);高中組鄧駿捷博士(澳門中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邵朝陽博士(澳門中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凌谷(澳門知名詩人、作家);初中組王和(澳門知名詩人、作家),穀雨(澳門知名作家),水月(澳門知名作家)。 儀式結束後,何厚鏵及各主禮賓在主辦單位負責人陪同下參觀了展覽。隨後,舉行了「聞一多生平事跡」講解會,主講人為聞一多家屬代表聞立鵬。 【又一尊聞一多銅像聳立起來】 2004年11月24日是聞一多105周年華誕,湖北省浠水縣聞一多中學特別選定這一天舉行了聞一多銅像揭幕式。
聞一多中學是由兩所老學校合並而成的高級中學,從最早建校算起,歷史長達百年。該校位於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巴河鎮,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上級政府批准把該校命名為聞一多中學,以緬懷和紀念聞一多先生。
該校領導十分重視運用「聞一多」這個校名的優勢,經常以聞一多的事跡和精神啟發、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不斷奮進。他們不但發給全校師生人手一冊聞一多紀念館撰寫的《聞一多的故事》,而且每年入校的新生一進校門,也一人發一本。此外,學校還把《七子之哥》定為校歌,把紅燭作為校徽上的標志。近幾年經濟條件有所改善,學校又請著名雕塑家王克勤設計了聞一多銅像。
聞一多銅像坐落在校園的一角,是一座凝眉沉思的全身立像,高約2米,背後襯以10平方米左右的黑色大理石壁,上面鑲著金色聞一多名句:「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銅像、黑襯、金字相配,端莊而高雅。 參加揭幕式的除學校兩千多師生外,還有附近的部分群眾;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民盟的負責人,以及巴河鎮黨政有關領導等十幾位同志。曾經對宣傳聞一多有過很大貢獻有湖北省前副省長王利賓同志,凌晨四時起身從住地專程趕來參加儀式。
揭幕式舉行得隆重而簡朴,氣氛熱烈,特別是年輕的同學們,見到聞一多的親屬,情不自禁地一再熱烈鼓掌,儀式完畢後,紛紛湧上前來,爭相請求簽名、合影,真摯濃烈之情感人至深。
25日上午,聞立雕向聞一多中學全體師生作了關於聞一多勤奮刻苦讀書做學問及其愛國主義思想言行的報告,師生們在寒冷的北風中聆聽報告,自始至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
~~~~~~~~~~~~~~~~~~~~~~~~~~~~~~~~~~~~~~~~~~~~~~~~~~~~~~~
★ 國外評論聞一多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馬悅然論聞一多】 曾任瑞典駐中國大使館文化秘書的國際著名的漢學家馬悅然,相繼當選過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瑞典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還曾兩度出任歐洲漢學協會主席。這位從1985年起就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的學者,對中國文化極其熱愛,也十分熟悉,多年前就在不同場合表示如果聞一多在世則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2004年1月,三聯書店出版了他的隨筆論文集《另一種鄉愁》,書中有一篇《一位詩歌的建築家》,是對聞一多的專論。 馬悅然在文中說:「20年代中國偉大詩人聞一多曾經提出詩歌形式必須既滿足讀者的視覺又滿足聽者的聽覺。他說,就結構的建築美來說,語言的音樂特點必須像磚瓦一樣發揮作用,聞一多自己認為他的《死水》是他在詩歌構建方面最成功的實驗。該詩每行九音節,分成三個雙音單位和一個三音單位。三音單位在各行的位置不斷移動。值得注意的是那三音單位不出現在句末。這一特點創造了規范結構中韻律的緊張。」 馬悅然認為「《死水》是五四運動期間詩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詩」。他說:「《死水》是現代中國文學中韻律最完美的輓歌式的詩歌。提倡自由詩的人,像胡適和郭沫若,把《死水》當作『豆腐乾兒詩』,其實,聞一多運用白話固有的音樂性的能力遠遠超過專門運用自由詩的詩人。他的幾首詩(《飛毛腿》和《天安門》)據我看是介於格律詩和自由詩之間的作品。雖然兩首是押韻的,雖然每行的長短都差不多,但是詩人所運用的很自然的語言流是自由詩的一個特點。」 文章結尾處,馬悅然還強調:「聞一多不僅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對我自己最有幫助的著作是發表在《聞一多全集》第一卷中的《聞一多楚辭研究論著十種》。願意深入領會《楚辭》的讀者非參考聞一多的著作不可。」 ~~~~~~~~~~~~~~~~~~~~~~~~~~~~~~~~~~~~~~~~~~~~~~~~~~~~~~~
★ 史料與回憶
【聞一多講「時代的鼓手」的另一版本】 西南聯大1944級經濟系學生程耀德在《聞一多老師在「唐詩」課上講「鼓手時代」》(《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一九四四級通訊》第四期)中,披露了1943年10月27日(星期三)聽聞一多講解放區詩人田間的聽課筆記。其文如下: 在唐詩課上,聞一多先生講了一個題目,名叫「鼓手時代」。他講:我國古代的詩篇都是依著鼓的節奏所寫成的。鼓的聲音是原始的、單調的、粗獷的、沉重的、男性的、雄壯的、振奮的,以及戰斗的。因此,古時的詩篇讀起來覺得有勁,使人精神振奮。後來管樂和弦樂發明了,詩的節奏都依照管弦的韻律,於是詩意轉成柔和、輕松、高雅了。作為一個二十世紀健全的人,我們不但要能欣賞「餘音繞梁」及「響徹雲霄」的、出世的、高雅的、清沁的詩篇,我們並且需要同時欣賞入出的、激動的、爭斗的、鼓韻的詩篇。 我們應該讀清沁、出世的詩,因為這不僅是一種擴大意境的修養,而且又是一種無形的、可貴的安慰。現實的世界對我們是太狹窄了,我們在這里處處遇著障礙,生活對人說來是非常殘酷的。當我們遇到了不可去除的阻礙、不可避免的厄運時,我們最好去到空曠無邊的、自由自在的理想地意境中去修養,以恢復我們身心的健全。 但是,我們又是大地的兒子,我們無論如何離不開大地的懷抱,尤其是我們中國人,正遇著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因此,我們更應該多多欣賞鼓聲的詩。用這種詩的神韻來激勵我們這些遲鈍了的、脆弱了的心血,使我們有勇氣向這世界的路上邁步向前,破除一切障礙,創造一切自下而上的滋料,在人的世界中光榮地活著。 【楊麗天回憶聞一多與少數民族學生】 楊麗天在《聞一多深情關懷少數民族紀事――為紀念聞一多遇害58周年而作》中,記錄了1944年至1945年聞一多在昆明昆華中學任兼任教員時與班裡的回族學生馬運達、馬汝為等人的談話內容。作者雖不是這個班的學生,但因是回族也曾參加過談話。文中寫到: 聞一多老師初次和我們談話時,誠懇地談道:「我到昆明後才看到那麼多少數民族,給我增長了不少見識。我在北平清華教書時,有的學生就是回族,因此對回族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回族是一個聰明、善於經商和善於學習進步的民族。有的人也說回族有『造反』的性格,我看這是民族壓迫的結果,造那些反動勢力的反有何不可。我的搞地方史的老師談過,據他介紹,雲南回族中就有過民族英雄杜文秀聯合各民族,反對滿清反動統治,建立大理政權的18年,失敗後,雲南回民遭到殘酷的屠殺,幾萬、十幾萬地被害,你們知不知道那些歷史事件?」我回答他「我的原籍就是大理,杜文秀起義失敗後,全家、全村回民被殺光,我祖父孤身一人逃到昆明,經過艱苦的謀生才在昆明成家立業。我們從小就知道杜文秀的起義事業。」聞一多老師接著說:「你看這就是事實,你們還應該深入地看看現在的統治,是不是真正實現民族平等?」接著還談了當時存在的許多民族迫害、壓迫、歧視的事例,教育我們要追求民族平等,要敢於對壓迫少數民族的反動勢力造反。這對當時我們這些年輕學生來說,是起了很大的啟蒙教育作用的。
對你有幫助嗎!!!
『肆』 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
1. 「美」
(1) 教態美: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2) 語言美: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3) 示範美:看教師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2.「活」
(1) 處理教材活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得好與不好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執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2) 思路設計活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因此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3) 教學方法活
(4) 學生思維活
(5) 課堂氣氛活
3.「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真情來感染學生,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體驗音樂的美感。正所謂:「老師都沒有情,學生何來情」。作為一門情感藝術,其教育效應主要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音樂的本質是審美,音樂最根本的價值是審美價值,所以評價音樂課堂教學要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放在首位。
4.「新"
(1) 教學選材新: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適切,在情感、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有所體現。
(2) 教學思路設計新: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3) 教學方法新
5.「創」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音樂創造能力應作為音樂學科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創造主要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等,對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可參照《音樂課程標准》的相關內容採用量化測評。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應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應有助於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積極性。
課程目標是分科教學法之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音樂學院和教育學院有關專業和中等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主要任務是培養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將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應用於音樂教育實踐的能力。
『伍』 教師如何做好評課高中音樂
在高中音樂課上,老師也應該積極的教學上,讓他們掌握,他們要學習的知識和動手能力
『陸』 七年級音樂(七子之歌)說課稿
《七子之歌——澳門》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第13冊的第一單元中歌內曲《七子之歌——澳門》,欣賞並學習<<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回歸祖國的激動心情.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門歲月》主題歌,它反映了人民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歸的愛國之心。歌詞選自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的《七子之歌》組詩。全曲分為三部分:1,天真可愛的童聲獨唱,傾訴「不忘生母」的無限深情。2,中間的高潮合唱聲部重復演唱「三百年來........」達到全曲高潮。3,最後反復吟唱「我要回來」反映澳門同胞迫切回歸的依戀之情和愛國心。
二、說容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初步 感受人民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歸的愛國之心的音樂特點,能從對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門。澳門的人文和環境學生在小學已經有所了解,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從政治上讓學生去理解,體會統一和分裂的優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