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03 23:18:25

① 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是怎麼回事

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1)

上海市嘉定區實驗小學 曹姍
內容摘要:審美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養學生對美好音樂的熱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並能起到啟迪智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國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這就嚴重背離了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針對當前現狀,筆者對音樂審美教育的改革問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 地位 作用 改革

審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表現形式之一,而審美教育又是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審美體驗是中小學音樂課程價值的最主要體現。2001年,教育部修訂並頒發了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大綱》確立了新世紀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地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② 怎樣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

中學音樂教學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青少年實施美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鋼》明確指出: 「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進一步指出:「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藝術形象的感染,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熱愛中國共產黨,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
通過中學音樂教育,能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促使他們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熟悉民間音樂,了解國外音樂,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和想像力)。同時,他有利於學生嗓音的保護和轉換他們大腦的興奮中心,使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得到適當的調節,促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和培養他們具有優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總之,藉助於音樂的教育、審美、娛樂三大功能,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發展、認識世界的能力,努力做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推動他們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從而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凈化,鼓勵學生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現在多做准備,將來多作貢獻。
音樂美是一種聲音藝術美,它是依靠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對比、變化、有規律地組織起來,形成音樂形象,並依靠人們的聽覺來感受的一種藝術,音樂課的教學一般要抓住幾個基本要點:①把音樂課的內容分為唱歌、音樂知識與技能訓練、欣賞三大部分。②對音樂知識教學和音樂技能訓練的重要性不能有任何忽視。③根據學生對歌曲的感受、理解和掌握的規律,對一首曲子的教學,應按照綜合——分析——綜合或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來組織。④要引導學生體驗音樂形象所表達的感情,把握音樂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喚起學生頭腦中的視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的聯系,進入樂章的感情境界,產生情感共鳴。
欣賞教學是音樂課中開闊學生音樂視野、豐富學生音樂素養和願望的重要措施,它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音樂語言、領會和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容,了解聲樂、器樂的各種演唱、演奏形式及豐富的音樂表現力,聆聽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從絢麗多彩的音樂作品中學習歷史,了解社會,認識生活,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想像能力、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使學生逐步具備准確、敏銳地從整體上感受、體驗音樂表現內容的能力,逐步具備以所積累的音樂形象為基礎,經過想像形成新音樂形象的能力,逐步具備對音樂現象進行分析、綜合寸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逐步具備評價音樂內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一定音樂欣賞水平的音樂愛好者。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樣一個心理反映的過程;外部音響感知一想像聯想一情感共鳴一理解認識,引導學生從音響感知入手,逐步展開想像、聯想並引發情感共鳴,最後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意境,使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發展。
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聽音樂之前,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要求學生帶著一、兩個問題來聽,欣賞當中需要作必要的講解,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講解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繁瑣,在學生欣賞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後教師再作簡要的講述,這種作法,對於中學生來說,比一開始就進行講解更有利於調動欣賞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和音樂的表現手段聯系起來,這是啟發學生想像和聯想的關鍵,生動的語言、富要意境的圖畫或幻燈、錄像等,都可以在生活經驗和音樂間架起聯想、想像的橋梁。
音樂的欣賞需要反復地進行,在反復中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分析,掌握樂曲的主題,認識主題的對比,發展與變化,辨認樂曲的曲式結構等,對於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欣賞教學是使學生將音樂表現手段與音樂的情緒聯系起來的有效方法,這既有利於學生掌握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也利於他們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將不同情感的音樂進行對比。
再如欣賞民族管弦樂《喜洋洋》(歡快)時,與雙管與民族樂隊演奏的《江河水》(悲憤)作對比等,在這種比較中,可以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表達音樂情感中的意義,還可讓學生將自己在欣賞中所感受到的,聯想成想像到的,用畫圖或短文表達出來,採用這種方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獨創性,提倡發表不同見解,引導展開討論。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通過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吸引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如能用說明、討論,演出或其他方法一步一步地加深學生對於音樂作品的理解,啟發他們有感情地表達出作品的內容和精神面貌,同時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他們的音樂素養。這樣,就能調動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中學教學質量,使它沿著正確的軌道穩步前進!

③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教育

在音樂課中,鼓勵音樂創造,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啟發學生美感,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美的欣賞能力。
關鍵詞:美學音樂教學創造興趣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習慣養成等人才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過程。特別是美的蘊含最豐富的音樂課,在學生課程體系中地位特殊,具有得天獨厚的美育優勢。作為審美對象,音樂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集萃的寶庫。就其中包含極高審美價值的單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語言美的和諧統一體。
本文結合初中學生特點,從音樂教學的實踐入手,就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作一分析探討。
一、教育理念具有時代性
第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升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以人為本搞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學生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標志,以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就是堅持把學生的利益作為第一位,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正是教育事業所要必須堅持的方向與准則。
第二,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是音樂教育存在之根本,也是音樂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從音樂教育的內涵上看,音樂教育的實質是培養文化人,而音樂是以運動著的樂音、音響等物質材料構成的藝術,音樂教育活動必須與演奏、欣賞、表現和創造等音樂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些音樂實踐是音樂教育賴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要求音樂教育必須體現技能培養與人文綜合素質培養的協調和統一。因此,初中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重全面、厚基礎而不求其專;重素質、厚創新而不求其深,為終身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傳授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現代音樂教育已不僅僅是單純的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深入人的心靈的審美教育、人的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在音樂教育中包含了更加廣泛的人才素質培養和多元文化的內涵。初中音樂教育應做好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出發點,讓孩子們具備一定的音樂表演能力,音樂教育才能真正在緊密結合音樂教育實踐基礎上,體現音樂教育的意義。
二、教育的形式具有滲透性
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具有滲透性的特點。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使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學到了音樂知識,提高了音樂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欣賞和感受形形色色的美,喚起學生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從而拓寬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開發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應該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教師的每一項精妙的教學設計中,是通過每一首歌曲、每一節課以及每一次音樂教學活動來實施的,使學生在和風細雨般的音樂滋潤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美的感悟。
音樂課,關鍵在於體驗情感,「以情動人」。這既表明了情感在體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又顯示出情感始終貫穿於體驗的全過程。美育也是情感教育,體驗美正是情感的發展、豐富和升華。音樂課的顯著特點,就是它可以用生動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向學生展示曲中人物、曲作者、詞作者的心靈美、社會環境美和語言藝術美等,這些美的魅力容易喚其審美主體的內心感應而產生情感共鳴,學生感其情、動其情,就能達到愛唱、愛聽、喜思考的最佳學習情境。教師自身良好時言行舉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工作、對學生的熱愛,本身也是一種美的體現,以真心按真情,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感動,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所以,抓住了學生音樂教學中美育的情感性,就能讓學生在賞心悅目的狀態中體驗美,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三、美育的方法強調體驗性
上音樂課是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靈魂的美育過程。音樂教學中美育的重點是要不斷培養和挺高學生的想像力。美感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中產生的。沒有具體的審美對象當然談不上美,有了審美對象還必須有審美主體作用於審美對象的實踐活動,才可能產生美感。由品賞美的能力訓練到想像力的培養,是美育由簡單到復雜、由認識到創造的逐步發展。學生在學唱歌曲或聽教師領唱時,通過第二信號系統,根據書面歌詞或口頭唱曲的表選,在頭腦中重現某一事物的形象,這只是再現型的想像;而如果學生能通過積極的記憶聯想活動,將原有的審美表象生發開去,有所補充,或重新加工組舍,創造出新的形象,這就屬於創造型想像。學生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因此,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體驗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體驗到的美解說給學生聽,那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其發現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在上音樂課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教師上每一堂音樂課的過程,也就是指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始終在「參與」,在「體驗」。
在學生課程體系中,音樂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門課,而興趣則是一切學習的源動力與內驅力。所以,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要藉助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方法,藉助其他基礎或專業課程所不具備的一切可利用的美的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趁熱打鐵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
》,載於《藝術百家》2008年第1期。
2、湯蘇英:《論音樂審美教育的特性》,載於《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湯蘇:《論音樂審美教育的特性》,載於《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孔繁洲:《音樂素質教育手冊》 ,《中外音樂藝術漫步》,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版。
5、楊書良、趙桂梅、王諍:《小學生素養與生活設計》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

④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運用情感教學,體現審美教育
音樂的情感性表現在:它能使人心靈迸發出火花。(貝多芬)節奏與樂調具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柏拉圖)人們常說:「音樂是語言的盡頭」,也就是說音樂能夠靈活、准確、細膩地直接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觀情感的一種審美體驗。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徵的。它通過「訴訴心靈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聲音所顯示出這種內容精華的表現」來實現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和表現、感受和體驗、鑒賞和評價等能力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完成對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
音樂是情感藝術,表情的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功能,是音樂的靈魂。離開了情感的體驗與抒發、感知與表現也就不是音樂了。我國古代《樂記》中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而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則說:「把人類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聖東西,即最隱深的秘密揭露出來,並且表現在音響中。」音樂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語言,不論國度、民族、種族、音樂都可以成為人們心靈溝通的工具。
在音樂教學中應從表情開始,並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要有音樂,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學會唱歌,學會演奏之後硬加上的,也不是沒有樂感的各種音樂記號的機械音響的再現,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搖頭晃腦,又不是毫無音樂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樂的表情是發自內心地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和抒發,是把全身心對音樂內涵與外延的感知、理解與體驗轉換為音樂形象的再造藝術的過程。也正是在這種對音樂情感的感知、體驗、表現與創造的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音樂的啟迪,獲得審美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運用感知教學,體驗審美教育
感知即「聽、感、動」的總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美的表現存在於音樂藝術形象之中。沒有美的形象就沒有藝術。音樂形象產生的過程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學習、音樂創造的過程。沒有對音樂藝術實踐中音樂美的感知與理解,就無法實施審美教育。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的一切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而敏銳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就無法學習音樂;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馬克思曾說過:「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音樂教學的全部內容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的感知與體驗、分析與理解。
在實際的藝術效果中感知與理解、認識與掌握富有音樂靈魂的活生生的音樂知識。例如:在學習音的高、低、長、短時就必須首先讓學生用聽覺去感知、聽辯出音的高、低、長、短;在學習音符名稱與其時值關系時,不是靠單單的講解去認識,而重要的是用耳聽、用手、用腳的動作體會各種音符的時值及其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調式時則需通過耳朵的聽辨,感知某一調式的特點,而後總結出什麼是調式,重要是從聽覺中明白。
音樂都不是直接可以講明白的,必須在聽的基礎上有所真正的感知與體驗時才明白。中小學音樂教學所接觸不是純理論知識,而是具體形象化的音樂作品、是動的音樂、是有生命的音樂、是有情感的音樂。
三、運用實踐性和創造性教學,體驗審美教育
音樂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無論是參與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還是參與音樂鑒賞,都需要人們展示出生命的活動。實踐創造也體現了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特徵。
體現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踐性,首先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實踐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心靈感受。由於一些原因,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產生喜愛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心理狀態,就談不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興趣可以構成一種審美的本質力量。「快樂式」教學賦予音樂教育強大的生命力。通過音樂學習的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音樂鑒賞能力、音樂創造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實現。
四、運用形象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
藝術教育是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基礎內容的。音樂藝術也正像其他藝術一樣,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學一樣,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給人以最大的審美享受。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有一個具體的形象來用音樂表現。雖然音樂沒有「對現實的直接描繪」,但盡管如此,在音樂中仍然具有極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著現實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樂中得到鮮明的、最激動的直接體現。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語言、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復調等變化來塑造獨特的音樂形象,從而達到音樂教學中形象美的審美教育。

⑤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進行情感審美教育

新課程倡導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並貫穿音樂教學的始末,
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讓整個人類都變得充滿愛心,這也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

⑥ 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在音樂課中,鼓勵音樂創造,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啟發學生美感,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美的欣賞能力。
關鍵詞:美學音樂教學創造興趣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習慣養成等人才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過程。特別是美的蘊含最豐富的音樂課,在學生課程體系中地位特殊,具有得天獨厚的美育優勢。作為審美對象,音樂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集萃的寶庫。就其中包含極高審美價值的單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語言美的和諧統一體。
本文結合初中學生特點,從音樂教學的實踐入手,就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作一分析探討。
一、教育理念具有時代性
第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升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以人為本搞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學生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標志,以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就是堅持把學生的利益作為第一位,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正是教育事業所要必須堅持的方向與准則。
第二,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是音樂教育存在之根本,也是音樂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從音樂教育的內涵上看,音樂教育的實質是培養文化人,而音樂是以運動著的樂音、音響等物質材料構成的藝術,音樂教育活動必須與演奏、欣賞、表現和創造等音樂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些音樂實踐是音樂教育賴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要求音樂教育必須體現技能培養與人文綜合素質培養的協調和統一。因此,初中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重全面、厚基礎而不求其專;重素質、厚創新而不求其深,為終身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傳授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現代音樂教育已不僅僅是單純的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深入人的心靈的審美教育、人的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在音樂教育中包含了更加廣泛的人才素質培養和多元文化的內涵。初中音樂教育應做好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出發點,讓孩子們具備一定的音樂表演能力,音樂教育才能真正在緊密結合音樂教育實踐基礎上,體現音樂教育的意義。
二、教育的形式具有滲透性
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具有滲透性的特點。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使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學到了音樂知識,提高了音樂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欣賞和感受形形色色的美,喚起學生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從而拓寬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開發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應該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教師的每一項精妙的教學設計中,是通過每一首歌曲、每一節課以及每一次音樂教學活動來實施的,使學生在和風細雨般的音樂滋潤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美的感悟。
音樂課,關鍵在於體驗情感,「以情動人」。這既表明了情感在體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又顯示出情感始終貫穿於體驗的全過程。美育也是情感教育,體驗美正是情感的發展、豐富和升華。音樂課的顯著特點,就是它可以用生動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向學生展示曲中人物、曲作者、詞作者的心靈美、社會環境美和語言藝術美等,這些美的魅力容易喚其審美主體的內心感應而產生情感共鳴,學生感其情、動其情,就能達到愛唱、愛聽、喜思考的最佳學習情境。教師自身良好時言行舉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工作、對學生的熱愛,本身也是一種美的體現,以真心按真情,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感動,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所以,抓住了學生音樂教學中美育的情感性,就能讓學生在賞心悅目的狀態中體驗美,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三、美育的方法強調體驗性
上音樂課是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靈魂的美育過程。音樂教學中美育的重點是要不斷培養和挺高學生的想像力。美感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中產生的。沒有具體的審美對象當然談不上美,有了審美對象還必須有審美主體作用於審美對象的實踐活動,才可能產生美感。由品賞美的能力訓練到想像力的培養,是美育由簡單到復雜、由認識到創造的逐步發展。學生在學唱歌曲或聽教師領唱時,通過第二信號系統,根據書面歌詞或口頭唱曲的表選,在頭腦中重現某一事物的形象,這只是再現型的想像;而如果學生能通過積極的記憶聯想活動,將原有的審美表象生發開去,有所補充,或重新加工組舍,創造出新的形象,這就屬於創造型想像。學生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因此,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體驗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體驗到的美解說給學生聽,那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其發現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在上音樂課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教師上每一堂音樂課的過程,也就是指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始終在「參與」,在「體驗」。
在學生課程體系中,音樂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門課,而興趣則是一切學習的源動力與內驅力。所以,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要藉助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方法,藉助其他基礎或專業課程所不具備的一切可利用的美的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趁熱打鐵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
》,載於《藝術百家》2008年第1期。
2、湯蘇英:《論音樂審美教育的特性》,載於《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湯蘇:《論音樂審美教育的特性》,載於《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孔繁洲:《音樂素質教育手冊》 ,《中外音樂藝術漫步》,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版。
5、楊書良、趙桂梅、王諍:《小學生素養與生活設計》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