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培養幼兒的音樂想像力
想像力是幼兒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想像力的培養和鍛煉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可圳下幾方面著手。 (1)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兒童頭腦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這是想像力發展的原材料,是想像力發展的基礎。 經常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觀察自然環境,參觀動物園、博物館、公園、植物園、美術館,啟發他們認識...自然景色,有條件的坐坐火車、飛機、學游泳,讓他們體驗到坐飛機看大海的感覺。只有讓孩子親自去感受,親自去實踐,才能豐富他的想像,提高他的智力。 (2)培養幼兒想像力要多啟發引導幼兒進行想像,因為幼兒知識貧乏,想像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較差,還不會在頭腦中創造新的形象。 如繪畫時,他想像動畫片中的怪獸、《獅子王》中的獅王和小獅,在圖畫中畫出各種各樣的獅子,能夠描述整個動畫情節、想像力通過看動畫片更加豐富了。 (3)通過各種游戲活動培養想像力。游戲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內容,在游戲活動中模仿成人的各種活動。如當醫生給病人打針治病、玩家家以樹葉當菜,學媽媽怎麼做飯,炒菜,學當媽媽,給娃娃洗澡、睡覺,並且想像怎樣像「媽媽」一樣來愛護「小孩子」,哄他睡覺,用手帕當被子給娃娃蓋好,不讓「小女兒」生病。這樣,幼兒的想像就在有趣的游戲實踐中發展起來了。 (4)繪畫在幼兒想像力的培養中起重要作用。繪畫是眼手協調,手眼腦配合的智力活動,通過對具體形象的觀察、記憶、比較來發展認識能力,通過分析概括配合發展思維能力,通過想像、幻想、虛構來發展創造力。 (5)在美工、泥塑教學中給幼兒以充分精神自由,即想像自由、表現自由、創造自由,讓他們利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對作品的誇大和美化,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極大樂趣。所以,在畫畫、泥工、玩具製造中,在傳授知識和基本技巧的同時,要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和自我創造,這就可以迅速提高幼兒想像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從而提高了整個智能水平。 (6)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對幼兒來講,音樂與游戲學習同等重要。音樂發展幼兒聽覺感受性,培養幼兒審美感知能力。通過唱歌、聽音樂可以提高幼兒對音樂特性的辨別力,幼兒會逐漸聽懂音樂,想像音樂意境、領會音樂的美。音樂教育還是感情教育,孩子在唱歌、欣賞音樂中,那和諧、明快、動聽的旋律,直接沁入孩子的心靈,使他們產生音樂形象,而幼兒在不知不覺美的感受中受到了教育。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兒童的想像力、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情感和自我表達能力。專家們指出,在孩子發展、成熟的關鍵時刻,讓他多聽音樂是很重要的現在用音樂促進胎兒發育,胎兒音樂使生後1個月自小兒再聽到胎內聽過的那個曲調時,手舞動起來,出現快樂的表情。可見幼兒的音樂教育是不可忽視的。 (7)玩具可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如拼圖玩具、拆裝玩具等,凡小兒自己動手玩的,小兒可以想出多種玩法。例如給孩子一個火箭玩具,孩子就會回憶起他看到的電影和動畫片,參觀科技館見過的模型火箭、畫書中的火箭形象,想像自己坐飛船、上月球的圖象。 (8)文學作品,兒童故事,特別是童話、神話、民間故事、寓言對幼兒的想像起重要的作用,這些故事形象生動活潑,是非好壞分明,內容誇張,往往成為幼兒想像的支柱。為此,大人每天可以花lO分鍾至半小時的時間為兒童朗讀。美國吉姆
『貳』 論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摘要]想像在音樂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像比文化知識更重要;想像比技巧更重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盡情展開「音樂想像」 的翅膀,培養學生豐富的創造思維能力。本文將本著「以學生想像力發展為本」的理念,在深入學生了解,分析學生對音樂適應情況的基礎上,著重從心理學角度探析該問題的原因,並以心理學理論和實踐觀察為依據,指出以往在音樂教學中教育者對音樂想像力培養的誤區,總結出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的有效措施。[關鍵詞]音樂教育;想像和聯想; 培養 How by raises student's imagination in music teaching Music ecation Huang Shu-yu Abstract: The imagination make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music teaching,The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ultural knowledge; The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kill; Does everything possible lets the student launch 「music imagination」 heartily wing, Raises the student rich creation power of thought. This article in line with 「take student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as this」 idea, Understood in the thorough student, Analyzes the student to music adaptation situation foundation in, Searches emphatically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analyzes this question the reason, And take the psychology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bservation as the basis, Pointed out formerly in music teaching the pedagogue to music imagination raise erroneous zone, How summarizes raises the student imagination in music teaching the effective action.Key words:Music ecation;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Cultivate 引言眾所周知,學生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它是人德、智、體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階段。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創新離不開想像。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沒有想像就如沒有翅膀的鳥,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像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的一種形式。而一切音樂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音樂想像力的產物。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感染下,學生潛在的原始想像力就會被喚醒,進而陶冶心靈培養到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育者如何正確的引導,怎樣把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並且讓他們喜歡而且感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 什麼是想像力?「人不僅可以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而且還能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在刺激影響下,人腦中舊經驗(即舊表象)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叫想像。」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想像是人們腦中本來的表象經過處理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象和創新是它的特點。想像有隨意想像和不隨意想像,它的內容也有再造和創造想像的能力。當然它分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經知道的基礎上,去構成一些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如《竇娥怨》六月飄雪,《西遊記》大鬧天宮,《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報恩等,都是想像的產物,想像在人的思維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像中的不隨意想像在人們生活中是常發生的。例如,在聽音樂時,人們會不禁意地隨著起伏的旋律想像到的一些畫面。看到空中飄動的白雲,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心境把它想像為追逐的雄雞或者是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等形象。這種想像的特徵,是在頭腦中的映象產生,並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屬於不隨意想像;隨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表示,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形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想像是文藝欣賞、相互了解所必須的一種心理過程。例如,人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在作家高水平的筆法和藝術風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讀者各自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再造出相應的形象。隨意想像中的創造想像,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而這種新形象的創造過程又必須運用積累起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能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像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愛因斯坦之所以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想像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都是因為他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不能完全的脫離,要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有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構成的總體材料確實是從客觀現實中發生的。例如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如何發展並且給予想像肯定,也是極其關鍵的,處理得好那就是幫助學生挖掘再創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折斷他們想像的翅膀。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構成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資料和豐富的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樁很離奇的殺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他就以幾份報紙把它寫成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了,人們發現,破案的過程與他的小說過程十分的相似。可見豐富的想像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沒有知識做鋪墊,就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是激發想像的前提,有的人知識雖然很多,但是思想過於陳舊,死搬硬套,不能展開思緒的翅膀,我們眾所周知的愛迪生沒念過多少書,他的知識都是靠自學來的,但他就會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再創造性想像,發明了兩千多項的創造。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來。二、想像力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像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抓起,讓他們隨著音樂聆聽的感知中去體會、去幻想,同時也可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我們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音樂都被人們所重視,人們發現音樂還有緩解疲勞,調解壓力等作用,於是就有了現在很廣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療。(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是以聲音來塑造語言。音樂家在作曲的時候,把他們所積累對時代的敬仰,對生活的感悟、對創作的靈感以及對社會環境的變幻等化成優美的音符,並以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來。音樂表現力的意境被渲染,這個時侯,可以達到其他藝術不能達到的境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後盾,所以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有豐富的想像,允許一定的誇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規,直沖破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創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當這些作品經過大師或藝術家們的二度創作傳達給欣賞者時,受教育者則是被受觸動,隨著樂曲的起伏,人的內心世界將逐漸達到想像的高峰,這些想像不會像寫作文一樣受到條件的限制,不像彈鋼琴一樣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畫畫一樣受到畫面的制約。人們一旦進入這個想像的王國,就會如脫韁的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也如矯健的鷹,翱翔在蔚藍的懷抱中,也會隨著音樂的意境呈現出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幻想。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勢必會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求知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是思維的有力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智力發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該強調「想像」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憧憬。這樣使音樂教育中的想像融成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它可以縮短科學幻想與創造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使之勇於突破,不懈努力,勇於創造出豐厚的碩果。(二)想像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國普通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在舊的模式中,總是「師傳生受」的把學生的思維鎖在條框中,好學生的標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師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也就從主動變為被動。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現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樂教育的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比向學生灌輸技巧更值得提倡。許多優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學者表明:受教育對象,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音樂才能通過在樂器上的伴奏可以體現出來,音樂教育者並不是要通過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們的音樂知識得到加強。向學生講音樂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在以後的作品中會不知覺的體現出來。作為音樂教育者,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既有較高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和創新力的學生。(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思維能力 既然我們都了解到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一觀點,那麼我們的教育者就不應該按照舊模式來向學生傳授音樂,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堅持以開發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教學方式為主要。通過一些圖片、音響資料還有音樂的課外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樂旋律中,根據音樂的課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進行二度思維創造。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時刻記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論在課堂或課外,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像、思考、創造,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同樣一首音樂,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達不夠,但是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可以活躍他們的想像思維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規定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利於發揮。通過學生的討論、對比,正確的感受和表達,都會深埋在學生的心底,使他們每個人都得到發揮,永久不忘。對比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像是生命最鮮艷最亮的顏色,它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當學生的想像發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指導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他認為有兩種人不可能成為作家,一種是生活很貧乏的人;另一種是對生活缺乏藝術感受能力的人。音樂教學是一個「聆聽」藝術的表現,對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教育者如何引導在聽覺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通過想像把音樂親切化,這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心靈凈化的活動,作為教師如何把美的音樂藝術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的情感中得到升華,並且享受音樂,這就是音樂教育者義不容辭而且所要承擔的義務。那麼音樂教育者如何正確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呢?(一)「背景引導法」 音樂的想像是自由的,但是這種想像並不是脫離主題胡亂想像,任何一個作品、一首音樂都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前因後果的,如華彥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單是讓學生聆聽,就會覺得很乏味,曲子不斷的重復,讓學生只想快些結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樂背景後,再去聆聽,學生就可以正確的進入到想像的世界裡,而且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慘的生活,領悟到作者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憤恨,對無情社會生活無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樂曲選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在決戰,漢軍以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的歷史事實,將其集中概括寫成,是我國古代壯觀的戰爭場面典型而具體的生動寫照。學生們了解到背景後,便會從中體會戰場激烈緊張的場面,這為我們學生聆聽的時候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二)「各抒已見法」各抒已見法是指在課堂上,由老師提供討論的焦點,圍繞音樂形象,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展開討論。通過相互議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想像的翅膀。音樂欣賞是聆聽的藝術,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讓學生欣賞《趕圩歸來啊哩哩》,當學生分段欣賞了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民族風格後,其設計環節是:邊聽邊討論,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說:人們結伴高興的去趕圩,有的說:是人們趕圩回來得到豐盛戰利品快樂的心情……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在這活躍的氛圍中的到想像的發揮。又如欣賞《小白船》讓學生初聽後,分成小組討論這段音樂描寫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把初聽到的音樂通過聯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一輪彎月平靜的照著海面,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多麼恬靜的夜晚啊!有的說:我彷彿看見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樹下蹦來蹦去,好可愛……一首好聽的樂曲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帶來了無窮的想像,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想像的大門,使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三)「自由想像法」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中,不要限制過死,允許學生多方面思考,馳騁想像,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在欣賞課中,教師常請同學們把欣賞過的音樂作品的感受用顏色表示出來,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等,但有些同學確用了灰色或黑色,並且也說出這兩種顏色的理由,這也是允許的,應該給予鼓勵。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對學生給予否定,只要符合藝術規律,就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活動。如在學唱歌的時候,按一般規律,唱到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才應該換氣,但有個別同學經常胡亂換氣,雖然和老師的引導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輕易立刻否定,而應該師生一起分析,指出他這種唱法,雖然有特點,但感覺像是一個結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展現出富於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匯——師已篇》中記載道:「故事這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與想像,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通過欣賞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語言、畫面的聯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給學生聽,同時講一個《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會兒就表演出一幅美麗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學習和舞蹈的有機結合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舞蹈動作中思索、領悟歌曲的內涵,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讓他們了解到珍惜糧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賞傣族曲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想像創編「孔雀開屏」、「孔雀理毛」等動作,編好後上台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根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豐富的音樂想像。(五)「繪畫表現法」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學生運用色彩、圖案來理解音樂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音樂教材的圖畫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要靠它來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又喜歡彩色圖畫,這時候可以讓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領悟。小學低年級的歌曲比較簡單,易理解,所以應該充分發揮繪畫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詞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著念歌詞邊動手進行繪畫,畫出一顆顆發光的星星,在繪畫的作用下,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思維很快進入了美麗的夜空中,促使學生展開音樂想像的翅膀,隨之把歌詞也記住了,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又如在欣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樂曲的情緒,如紅色——熱烈、歡快;藍色——抒情、優美;黑色——憂傷、恐怖等。學生了解什麼顏色代表什麼音樂之後,自然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開想像選擇這些顏色。如欣賞《數鴨子》,學生都紛紛用黃色和紅色來表示,他們發揮想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排著隊懷著快樂的心情去河邊游泳,所以才用這些顏色。又如欣賞《小燕子》,教師教唱後,讓學生仔細想一下要用什麼顏色,學生大部分都用了藍色,由此說明,當學生知道各種顏色表示的音樂情緒以後,每聽一首歌或樂曲時,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用顏色來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達到了創作美的境界。(六)「音樂創造法」音樂創造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如唱歌、器樂教學等.在這些培養學生表現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把節奏和音準打好基礎,啟發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創造性的表演,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很大的作用。音樂實踐也創造音樂美。學生對器樂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在課堂上並不能做到每人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啟發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樂,動手作出一些「小樂器」,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創造過程中,使他們產生求知慾望,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創編歌詞。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貼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旋律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教師就要以此來作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學教材中的《兩只小象》,讓學生學會歌曲後,激發學生大膽思考,鼓勵他們創編歌詞,如將「兩只小象」改成「兩只小鴨」,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揚起嘴角親一親」。 「見面握握手喲羅羅」改成「見面吻吻臉喲嘎嘎嘎」等。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還要鼓勵學生唱哪種動物就要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通過這一練習,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四、在音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學生就不可能有個性。有一位作者說他的學生曾對他說:「我不喜歡音樂,因為在欣賞課上我說的都不對。」聞言一驚,我們怎能如此隨便的去否定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呢,也許他們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至少他有想像力,也許他不理解那些創作者的心情,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和學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信任感,只有這種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大膽盡情的發揮,作為教師應該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創造成果,使他們持續的實踐創造。教師應該把啟發放在首位,在欣賞音樂課的時候,不要先講解,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其見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得到真正的發揮。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覺得有一位學者說得很好,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你在教一首悲傷的歌曲的時候,學生會問,為什麼唱這首歌的時候要是悲傷的情緒等等,這個時候的教師就要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實踐,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勤於問題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教育者要把美的藝術,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就得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把握音樂情緒,告訴學生他們此刻是導演,一切的人物、畫面、地點等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堂。有些教育者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叫學生去想像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的模樣,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想像的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為今後創造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有些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講求實用,過於強調非此即彼,導致一些小學生的思維格式化,他們開始以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換取更多的贊許和許多的功利。當然這也是一種成熟,只是孩子們想像的翅膀被折斷了。就如一位家長提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蘋果,嘴巴,太陽等等,但是現在上了一年級後,再問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簡單,圓形,比一小的零。還有一次,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回答「圓」的反義詞,女兒寫的是「扁」,但是老師說是「方」,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女兒很沮喪,回家把球給放了氣,嘴裡還很不高興的說:不圓就是扁嘛!為什麼老師說我錯了呢。其實藝術是沒有局限的,隨著每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賞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像力,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像。作為一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想像力,把音樂美傳揚下去,讓學生在音樂情感中體會並且享受音樂,這也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束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藝術之所以有魅力具體就在於感情上的共鳴,它比較有活力,它從聆聽的感官直接進入到思維活動中,還沒達到清晰的思維能力的那瞬間,就是那瞬間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蘊含最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叄』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較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深刻領悟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服務教學。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1、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營造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天生好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總是喜歡通過肢體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教師應該培養孩子們自由表達的能力與膽量,讓他們大膽的「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愉快的邁進音樂的殿堂,營造一個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案例(一):一位教師在教學西師版教材一年級下冊《春天舉行音樂會》時,首先把學生帶進春天的意境中,讓學生感受「春天」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帶來的暖意,帶來的笑聲,聆聽大自然的音樂,用耳朵、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在課前把音樂教室提前布置了以「春」為主題的場景,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充分被這美麗的環境所吸引,在開課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圍,積極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聆聽優美的歌聲,在《春天舉行音樂會》去發掘春天的美。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得異常動聽。 評析:這個環節使全體學生在充滿興趣而愉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去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所以創造寬松、活躍的教學環境,這是引導孩子喜歡音樂課、對音樂課感興趣的環境基礎。 2、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意境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是兒童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他們天生就有對動聽、悅耳音響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對兒童來說很可能完全是新鮮的。我們教師要通過良好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神態語言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情景,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美感與興趣,讓他們自然的參與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興趣。 教學片段:在西師版一年級上冊學唱歌曲《動物園》教學中,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一位教師在課前精心繪制圖片及播放多媒體課件,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妙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富於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激發學生:「同學們,從我們學校開往森林王國的開心汽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美麗、神奇的大森林,許多動物在迎接他們,還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飛出,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形象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的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效果。通過前面環節的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都豎起了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去聆聽和感受音樂所傳遞的美。 評析:通過這一教學片段,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地溶入到音樂意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授音樂知識對學生來說枯燥、難記、易忘。所以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的身心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教學片段:在教授四分音符()時,一位老師這樣講解:在奇妙的音樂王國里,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著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只唱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溜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溜:「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著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漸弱:漸弱喇叭倒著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評析: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准確的音樂術語,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選擇吸引學生入勝的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中教師能否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制約著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英國教育家皮斯博曾說:「如果你想要兒童變成順從而教條的人,就會採用注入的教學方法。而如果想要讓他們獨立地思考,並賦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你就應當採取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投入到富於活力與激情的音樂課堂中。 教學片段: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聽樂曲,然後提問「「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學生們各抒已見「節奏快」、「歡快」、「一會兒一個聲音,一會兒好多聲音」、「有趣」……,接著教師向他們講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後提問:「現在我們再聽一聽,樂曲中,當一種樂器在演奏時,你想到了什麼?」這時有幾個學生叫到「是一個玩具兵在走路」,「你能合著音樂表演給大家看看嗎?」 「接下來,再聽這段音樂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大家爭先恐後的說:「是幾個玩具兵在走路」。教師繼續說:「那大家注意沒有,中間有一個很渾厚的聲音,你想像這是什麼呢?」這時只聽見一個學生說:』這是一個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教師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音樂慢下來是他們在散 步」……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再次聆聽音樂,並在音樂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紛紛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著旋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仿演奏樂器的樣子…… 評析:此次教學中,教師不再採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應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完一首新歌時,老師可以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熟悉和鞏固歌曲,小組競賽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前老師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並提供評分標准,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後引導他們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後還評出一位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缺點,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評價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歌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後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音樂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同學們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很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邀翔,馳騁。
『肆』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營造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天生好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總是喜歡通過肢體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教師應該培養孩子們自由表達的能力與膽量,讓他們大膽的「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
。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愉快的邁進音樂的殿堂,營造一個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春天舉行音樂會》時,我首先把學生帶進春天的意境中,讓學生感受「春天」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帶來的暖意,帶來的笑聲,聆聽大自然的音樂,用耳朵、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在課前把音樂教室提前布置了以「春」為主題的場景,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充分被這美麗的環境所吸引,在開課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圍,積極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聆聽優美的歌聲,在《春天舉行音樂會》去發掘春天的美。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得異常動聽。
這個環節使全體學生在充滿興趣而愉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去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所以創造寬松、活躍的教學環境,這是引導孩子喜歡音樂課、對音樂課感興趣的環境基礎。2、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意境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是兒童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他們天生就有對動聽、悅耳音響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對兒童來說很可能完全是新鮮的。我們教師要通過良好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神態語言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情景,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美感與興趣,讓他們自然的參與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興趣。
在學唱歌曲《動物園》教學中,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我精心繪制圖片及播放多媒體課件,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妙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富於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激發學生:「同學們,從我們學校開往森林王國的開心汽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美麗、神奇的大森林,許多動物在迎接他們,還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飛出,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形象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的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效果。通過前面環節的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都豎起了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去聆聽和感受音樂所傳遞的美。
通過這一教學片段,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地溶入到音樂意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授音樂知識對學生來說枯燥、難記、易忘。所以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的身心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在教授四分音符時,我這樣講解:在奇妙的音樂王國里,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著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只唱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溜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溜:「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著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漸弱:漸弱喇叭倒著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准確的音樂術語,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選擇吸引學生入勝的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中教師能否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制約著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英國教育家皮斯博曾說:「如果你想要兒童變成順從而教條的人,就會採用注入的教學方法。而如果想要讓他們獨立地思考,並賦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你就應當採取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投入到富於活力與激情的音樂課堂中。
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
。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教師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音樂慢下來是他們在散步」……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再次聆聽音樂,並在音樂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紛紛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著旋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仿演奏樂器的樣子……此次教學中,我不再採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應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完一首新歌時,老師可以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熟悉和鞏固歌曲,小組競賽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前老師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並提供評分標准,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後引導他們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後還評出一位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缺點,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評價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歌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後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音樂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同學們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很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邀翔,馳騁。
『伍』 培養幼兒想像力的小班音樂活動課教案有哪些
《創意美術》適合3-7歲寶寶閱讀。月刊, 《創意美術》隨意看,自由想,快樂畫,輕松做。培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性,開發智力。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藝術眼光。 我覺得這個比較適合中班的孩子集體學習。
『陸』 如何在唱歌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音樂想像力
學生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它是人德、智、體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階段。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創新離不開想像。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沒有想像就如沒有翅膀的鳥,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像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的一種形式。而一切音樂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音樂想像力的產物。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感染下,學生潛在的原始想像力就會被喚醒,進而陶冶心靈培養到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育者如何正確的引導,怎樣把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並且讓他們喜歡而且感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 什麼是想像力?「人不僅可以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而且還能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在刺激影響下,人腦中舊經驗(即舊表象)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叫想像。」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想像是人們腦中本來的表象經過處理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象和創新是它的特點。想像有隨意想像和不隨意想像,它的內容也有再造和創造想像的能力。當然它分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經知道的基礎上,去構成一些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如《竇娥怨》六月飄雪,《西遊記》大鬧天宮,《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報恩等,都是想像的產物,想像在人的思維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像中的不隨意想像在人們生活中是常發生的。例如,在聽音樂時,人們會不禁意地隨著起伏的旋律想像到的一些畫面。看到空中飄動的白雲,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心境把它想像為追逐的雄雞或者是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等形象。這種想像的特徵,是在頭腦中的映象產生,並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屬於不隨意想像;隨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表示,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形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想像是文藝欣賞、相互了解所必須的一種心理過程。例如,人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在作家高水平的筆法和藝術風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讀者各自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再造出相應的形象。隨意想像中的創造想像,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而這種新形象的創造過程又必須運用積累起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能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像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愛因斯坦之所以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想像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都是因為他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不能完全的脫離,要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有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構成的總體材料確實是從客觀現實中發生的。例如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如何發展並且給予想像肯定,也是極其關鍵的,處理得好那就是幫助學生挖掘再創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折斷他們想像的翅膀。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構成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資料和豐富的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樁很離奇的殺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他就以幾份報紙把它寫成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了,人們發現,破案的過程與他的小說過程十分的相似。可見豐富的想像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沒有知識做鋪墊,就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是激發想像的前提,有的人知識雖然很多,但是思想過於陳舊,死搬硬套,不能展開思緒的翅膀,我們眾所周知的愛迪生沒念過多少書,他的知識都是靠自學來的,但他就會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再創造性想像,發明了兩千多項的創造。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來。二、想像力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像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抓起,讓他們隨著音樂聆聽的感知中去體會、去幻想,同時也可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我們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音樂都被人們所重視,人們發現音樂還有緩解疲勞,調解壓力等作用,於是就有了現在很廣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療。(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是以聲音來塑造語言。音樂家在作曲的時候,把他們所積累對時代的敬仰,對生活的感悟、對創作的靈感以及對社會環境的變幻等化成優美的音符,並以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來。音樂表現力的意境被渲染,這個時侯,可以達到其他藝術不能達到的境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後盾,所以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有豐富的想像,允許一定的誇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規,直沖破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創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當這些作品經過大師或藝術家們的二度創作傳達給欣賞者時,受教育者則是被受觸動,隨著樂曲的起伏,人的內心世界將逐漸達到想像的高峰,這些想像不會像寫作文一樣受到條件的限制,不像彈鋼琴一樣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畫畫一樣受到畫面的制約。人們一旦進入這個想像的王國,就會如脫韁的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也如矯健的鷹,翱翔在蔚藍的懷抱中,也會隨著音樂的意境呈現出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幻想。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勢必會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求知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是思維的有力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智力發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該強調「想像」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憧憬。這樣使音樂教育中的想像融成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它可以縮短科學幻想與創造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使之勇於突破,不懈努力,勇於創造出豐厚的碩果。(二)想像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國普通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在舊的模式中,總是「師傳生受」的把學生的思維鎖在條框中,好學生的標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師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也就從主動變為被動。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現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樂教育的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比向學生灌輸技巧更值得提倡。許多優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學者表明:受教育對象,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音樂才能通過在樂器上的伴奏可以體現出來,音樂教育者並不是要通過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們的音樂知識得到加強。向學生講音樂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在以後的作品中會不知覺的體現出來。作為音樂教育者,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既有較高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和創新力的學生。(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思維能力 既然我們都了解到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一觀點,那麼我們的教育者就不應該按照舊模式來向學生傳授音樂,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堅持以開發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教學方式為主要。通過一些圖片、音響資料還有音樂的課外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樂旋律中,根據音樂的課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進行二度思維創造。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時刻記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論在課堂或課外,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像、思考、創造,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同樣一首音樂,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達不夠,但是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可以活躍他們的想像思維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規定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利於發揮。通過學生的討論、對比,正確的感受和表達,都會深埋在學生的心底,使他們每個人都得到發揮,永久不忘。對比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像是生命最鮮艷最亮的顏色,它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當學生的想像發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指導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他認為有兩種人不可能成為作家,一種是生活很貧乏的人;另一種是對生活缺乏藝術感受能力的人。音樂教學是一個「聆聽」藝術的表現,對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教育者如何引導在聽覺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通過想像把音樂親切化,這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心靈凈化的活動,作為教師如何把美的音樂藝術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的情感中得到升華,並且享受音樂,這就是音樂教育者義不容辭而且所要承擔的義務。那麼音樂教育者如何正確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呢?(一)「背景引導法」 音樂的想像是自由的,但是這種想像並不是脫離主題胡亂想像,任何一個作品、一首音樂都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前因後果的,如華彥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單是讓學生聆聽,就會覺得很乏味,曲子不斷的重復,讓學生只想快些結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樂背景後,再去聆聽,學生就可以正確的進入到想像的世界裡,而且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慘的生活,領悟到作者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憤恨,對無情社會生活無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樂曲選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在決戰,漢軍以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的歷史事實,將其集中概括寫成,是我國古代壯觀的戰爭場面典型而具體的生動寫照。學生們了解到背景後,便會從中體會戰場激烈緊張的場面,這為我們學生聆聽的時候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二)「各抒已見法」各抒已見法是指在課堂上,由老師提供討論的焦點,圍繞音樂形象,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展開討論。通過相互議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想像的翅膀。音樂欣賞是聆聽的藝術,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讓學生欣賞《趕圩歸來啊哩哩》,當學生分段欣賞了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民族風格後,其設計環節是:邊聽邊討論,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說:人們結伴高興的去趕圩,有的說:是人們趕圩回來得到豐盛戰利品快樂的心情……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在這活躍的氛圍中的到想像的發揮。又如欣賞《小白船》讓學生初聽後,分成小組討論這段音樂描寫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把初聽到的音樂通過聯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一輪彎月平靜的照著海面,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多麼恬靜的夜晚啊!有的說:我彷彿看見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樹下蹦來蹦去,好可愛……一首好聽的樂曲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帶來了無窮的想像,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想像的大門,使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三)「自由想像法」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中,不要限制過死,允許學生多方面思考,馳騁想像,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在欣賞課中,教師常請同學們把欣賞過的音樂作品的感受用顏色表示出來,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等,但有些同學確用了灰色或黑色,並且也說出這兩種顏色的理由,這也是允許的,應該給予鼓勵。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對學生給予否定,只要符合藝術規律,就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活動。如在學唱歌的時候,按一般規律,唱到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才應該換氣,但有個別同學經常胡亂換氣,雖然和老師的引導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輕易立刻否定,而應該師生一起分析,指出他這種唱法,雖然有特點,但感覺像是一個結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展現出富於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匯——師已篇》中記載道:「故事這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與想像,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通過欣賞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語言、畫面的聯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給學生聽,同時講一個《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會兒就表演出一幅美麗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學習和舞蹈的有機結合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舞蹈動作中思索、領悟歌曲的內涵,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讓他們了解到珍惜糧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賞傣族曲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想像創編「孔雀開屏」、「孔雀理毛」等動作,編好後上台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根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豐富的音樂想像。(五)「繪畫表現法」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學生運用色彩、圖案來理解音樂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音樂教材的圖畫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要靠它來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又喜歡彩色圖畫,這時候可以讓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領悟。小學低年級的歌曲比較簡單,易理解,所以應該充分發揮繪畫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詞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著念歌詞邊動手進行繪畫,畫出一顆顆發光的星星,在繪畫的作用下,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思維很快進入了美麗的夜空中,促使學生展開音樂想像的翅膀,隨之把歌詞也記住了,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又如在欣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樂曲的情緒,如紅色——熱烈、歡快;藍色——抒情、優美;黑色——憂傷、恐怖等。學生了解什麼顏色代表什麼音樂之後,自然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開想像選擇這些顏色。如欣賞《數鴨子》,學生都紛紛用黃色和紅色來表示,他們發揮想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排著隊懷著快樂的心情去河邊游泳,所以才用這些顏色。又如欣賞《小燕子》,教師教唱後,讓學生仔細想一下要用什麼顏色,學生大部分都用了藍色,由此說明,當學生知道各種顏色表示的音樂情緒以後,每聽一首歌或樂曲時,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用顏色來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達到了創作美的境界。(六)「音樂創造法」音樂創造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如唱歌、器樂教學等.在這些培養學生表現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把節奏和音準打好基礎,啟發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創造性的表演,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很大的作用。音樂實踐也創造音樂美。學生對器樂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在課堂上並不能做到每人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啟發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樂,動手作出一些「小樂器」,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創造過程中,使他們產生求知慾望,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創編歌詞。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貼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旋律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教師就要以此來作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學教材中的《兩只小象》,讓學生學會歌曲後,激發學生大膽思考,鼓勵他們創編歌詞,如將「兩只小象」改成「兩只小鴨」,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揚起嘴角親一親」。 「見面握握手喲羅羅」改成「見面吻吻臉喲嘎嘎嘎」等。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還要鼓勵學生唱哪種動物就要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通過這一練習,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四、在音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學生就不可能有個性。有一位作者說他的學生曾對他說:「我不喜歡音樂,因為在欣賞課上我說的都不對。」聞言一驚,我們怎能如此隨便的去否定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呢,也許他們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至少他有想像力,也許他不理解那些創作者的心情,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和學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信任感,只有這種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大膽盡情的發揮,作為教師應該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創造成果,使他們持續的實踐創造。教師應該把啟發放在首位,在欣賞音樂課的時候,不要先講解,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其見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得到真正的發揮。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覺得有一位學者說得很好,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你在教一首悲傷的歌曲的時候,學生會問,為什麼唱這首歌的時候要是悲傷的情緒等等,這個時候的教師就要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實踐,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勤於問題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教育者要把美的藝術,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就得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把握音樂情緒,告訴學生他們此刻是導演,一切的人物、畫面、地點等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堂。有些教育者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叫學生去想像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的模樣,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想像的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為今後創造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有些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講求實用,過於強調非此即彼,導致一些小學生的思維格式化,他們開始以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換取更多的贊許和許多的功利。當然這也是一種成熟,只是孩子們想像的翅膀被折斷了。就如一位家長提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蘋果,嘴巴,太陽等等,但是現在上了一年級後,再問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簡單,圓形,比一小的零。還有一次,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回答「圓」的反義詞,女兒寫的是「扁」,但是老師說是「方」,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女兒很沮喪,回家把球給放了氣,嘴裡還很不高興的說:不圓就是扁嘛!為什麼老師說我錯了呢。其實藝術是沒有局限的,隨著每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賞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像力,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像。作為一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想像力,把音樂美傳揚下去,讓學生在音樂情感中體會並且享受音樂,這也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束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藝術之所以有魅力具體就在於感情上的共鳴,它比較有活力,它從聆聽的感官直接進入到思維活動中,還沒達到清晰的思維能力的那瞬間,就是那瞬間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蘊含最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柒』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幼兒教案
想像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像力就表明了創造力的貧乏。幼兒時期是想像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像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像開始的。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不是創造思維和創造想像相結合的產物。21世紀是開創人類創造力的世紀,將孩子培養成創造、開拓型的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歷史使命。所以,要盡早的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激活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日本著名育兒專家讓內藤主張:對孩子的教育要順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兒童的想像,無論他是怎樣怪癖離奇,本質上卻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權利。這是對孩子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那麼,如何保護幼兒的天性,激活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要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其頭腦里充滿各種事物的形象,這是兒童想像力發展的基礎。因為嬰幼兒時期想像的特點是由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主要是再造想像。特別是幼兒初期,想像沒有預先的目的,只是在某種刺激物的影響下,自然而然的想像出某種事物的形象。所以,孩子生活內容越豐富,得到各類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於想像力的發展。要有計劃的經常帶幼兒進行參觀、旅遊等活動,啟發他們認識自然事物和各種動植物。孩子在見多識廣的情況下,就容易把各種事物的某些特點聯系起來進行想像,而想像力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較全面發展,這是創造想像的基礎。 四、充分利用文學等藝術,激發幼兒想像力講故事、猜謎語是激發孩子想像力的主要途徑。充滿想像的童話和神話故事最能引起幼兒的遐想,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選擇能夠激活幼兒想像的文學作品。還可以採用續編故事、排圖講述等形式來激發孩子,提高幼兒的想像力。 音樂和美術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可供孩子一些展開豐富想像有益於表現的音樂,讓孩子根據音樂編動作,通過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讓孩子畫意願畫、主題畫、填充畫、塗物畫,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畫,大膽想像,大膽去試,別出心裁。 五、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想像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質基礎。要多為孩子提供各種不同游戲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應的游戲,產生相應的想像。如,一副幾何圖形,可促進孩子自由想像,他能組成自己喜愛的各種形狀與物體。要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讓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加工、製造、想像。在游戲中,要啟發孩子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去想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家時,你假裝著摸布娃娃的肚子,故做驚訝地說:呀!這孩子怎麼肚子疼啦?那麼,玩布娃娃的孩子就會圍繞孩子為什磨肚子疼的問題展開無窮的想像。 想像力是孩子思維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證實,凡是創造想像能力發達的孩子,大都有強烈好奇心,有熱情的學習研究願望 ,也有頑強的意志力,而且勤奮樂觀,還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智力,所以,偉大的愛因斯坦說得好: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捌』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較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深刻領悟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服務教學。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1、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營造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天生好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總是喜歡通過肢體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教師應該培養孩子們自由表達的能力與膽量,讓他們大膽的「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愉快的邁進音樂的殿堂,營造一個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案例(一):一位教師在教學西師版教材一年級下冊《春天舉行音樂會》時,首先把學生帶進春天的意境中,讓學生感受「春天」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帶來的暖意,帶來的笑聲,聆聽大自然的音樂,用耳朵、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在課前把音樂教室提前布置了以「春」為主題的場景,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充分被這美麗的環境所吸引,在開課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圍,積極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聆聽優美的歌聲,在《春天舉行音樂會》去發掘春天的美。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得異常動聽。 評析:這個環節使全體學生在充滿興趣而愉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去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所以創造寬松、活躍的教學環境,這是引導孩子喜歡音樂課、對音樂課感興趣的環境基礎。 2、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意境 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是兒童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他們天生就有對動聽、悅耳音響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對兒童來說很可能完全是新鮮的。我們教師要通過良好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神態語言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情景,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美感與興趣,讓他們自然的參與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興趣。 教學片段:在西師版一年級上冊學唱歌曲《動物園》教學中,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一位教師在課前精心繪制圖片及播放多媒體課件,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妙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富於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激發學生:「同學們,從我們學校開往森林王國的開心汽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美麗、神奇的大森林,許多動物在迎接他們,還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飛出,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形象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的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效果。通過前面環節的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都豎起了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去聆聽和感受音樂所傳遞的美。 評析:通過這一教學片段,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地溶入到音樂意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授音樂知識對學生來說枯燥、難記、易忘。所以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的身心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教學片段:在教授四分音符()時,一位老師這樣講解:在奇妙的音樂王國里,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著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只唱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溜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溜:「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著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漸弱:漸弱喇叭倒著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評析: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准確的音樂術語,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選擇吸引學生入勝的教學
『玖』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想像力
楊曉菲河北省涉縣索堡鎮懸鍾小學
摘要: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對於兒童而言,他們常常都會有出人意料的夢想。真實是重要的,但夢想也很重要。夢想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個解放,會使兒童從現實的束縛走進自由的世界。泯滅兒童的幻想,無異於是把現存的一切變成束縛。
關鍵詞:音樂想像力;中學音樂;課堂教學
一般具有超強想像力的人都具有較強的創造力,想像是創新能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擁有了豐富的想像力,才能有更多的創新能力。當今社會缺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樣的人才。從兒童時期就重視想像力的培養,對發展他們的創造力而言意義非同小可,所以培養小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1.在唱遊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唱遊課,是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運用最普遍的教學方式,同時它也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唱遊課的教學中應該大膽地把孩子們放開,讓他們自己去大膽地設計、創造、想像出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東西,給孩子們一片自由創作的天地。教師再進行誘導,逐步統一動作,這才是孩子們喜歡的唱遊課。
唱遊課通常會結合舞蹈來進行。舞蹈表演是音樂想像的拓展。音樂、美術、舞蹈等作為姐妹藝術,向來是緊密相關的。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如果在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像」。例如:學習《我是少年阿凡提》時,展示新疆舞的特點給學生,再讓學生自己編舞,自唱自跳,再把所體驗到的情感轉載到歌曲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貼,展現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助人為樂的生動畫面,有助於學生「音樂想像」的進一步展開。且不管學生的動作是否千奇百怪,我們都不予限制和約束,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和創作機會。
2.在唱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在唱歌課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想像力,對音樂作品展開豐富的聯想,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歌詞教學是音樂想像的基礎,歌詞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學語言,是構成音樂形象的物質基礎。小學音樂課本里的歌曲的歌詞大都比較鮮明生動,是內容美、聲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的統一。有表情地朗誦歌詞,細致地分析歌詞,體會歌詞,吟誦歌詞,可以使學生在文字的引導下,進入想像的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學唱歌曲,學生就會把文字描寫的形象與音樂描寫的形象結合起來理解,展開音樂想像。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簡介歌曲創作背景是音樂想像的先導。小學音樂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創作背景,有些歌曲還有創作的故事或創作花絮。如果在學唱歌曲前把它們簡單地介紹給學生,可能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然後一步一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音樂想像的空間里。例如:還是在學習《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筆者的做法是先藉助課本插圖,找學生講故事。然後,在筆者的帶領下讀歌詞,歌詞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活潑,既敘事、又抒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學生很快地了解到,阿凡提是個聰明機智、熱心、愛護自然的少年。在讀歌詞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始小聲地在下邊展開自己的想像,發展阿凡提的故事情節了。此時,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叫了一個學生上台繼續講述他自己編得精彩的阿凡提的故事,同學們很感興趣,聽得非常認真,隨之筆者自然地問大家想不想學這首歌曲,孩子們都很興奮地回答「想」,尤其是那個編故事的孩子。通過歌詞,學生好像看到一個少年保護自然生態的優良行為,想像阿凡提愛護大自然的畫面,引起了他們感情上的共鳴。這讓學生在開展豐富的音樂想像的同時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想像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我們要依靠聽覺感受音樂形象和獲得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音樂欣賞課能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在運用聯想和想像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例如:欣賞舒曼的《童年情景》之《夢幻曲》,曲子主題非常簡潔,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曲子本身的旋律線跌宕起伏,婉轉流連。聆聽歌曲,學生和老師一起走進夢幻王國,用手掌托起「泡泡」的方式,跟著音樂的旋律走向律動。這樣簡單的律動,一下子就將學生帶進了音樂,使學生感受到了樂曲的形式美。細致地欣賞四個樂句,用4個泡泡劃出4個樂句的線條,形象生動地展示出4個樂句旋律的高低起伏,用紅、黃、藍、綠4個顏色來表示不用的旋律線,讓學生產生興趣,開始更注意地聽音樂的旋律並感受音樂,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發現了樂曲的旋律美,還引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思考。音樂優美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入了美好的意境,他們美好地遐想將開拓創造思維的領地。
課本插圖是「音樂想像」的憑借。「音樂想像」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一種從內心地感受到形象的過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如果只從「聽」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樂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為學生創設想像的情景,使學生聽與看、聽與想、聽與表演結合起來。如結動畫、電影、圖片進行欣賞,使得欣賞更引人入勝。課本插圖是最直觀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內容通過視覺形象地表現出來,符合兒童對形象事物樂於接受,容易理解的認識特點。在兒童音樂思維形象化中,插圖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動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音樂想像。
4.在創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創作訓練主要是讓學生開動腦筋,鍛煉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不同的樂器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效果。同一個音樂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把學過的歌曲讓學生分組演奏,或分別用不同節奏來表現音樂主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教師可以經常設計一些節奏訓練,比如:叫人名游戲。
除了節奏,還可以進行歌詞的創編游戲,根據歌詞表演,體驗創作和表演的樂趣。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讓學生的音樂靈性能夠得到最大的延展,從而大膽想像,自由創造。所以,只有開放性的小學音樂課堂,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