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聲樂一般有什麼練聲曲
1、《漁光曲抄》
《漁光曲》是由安娥作詞,任光譜曲,關牧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傳奇再現》中,歌曲是單一形象的三段結構。
2、《尼娜》
《尼娜》是由趙碧璇作曲和譜曲,純音樂,收錄在專輯《中外經典歌曲歌劇詠嘆調-鋼琴伴奏系列4》中。
3、《高高太子山》
《高高太子山》是由趙大綱作詞,克義譜曲,劉斌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高高太子山》中。
4、《花非花》
《花非花》是由白居易作詞,黃自譜曲,魏佳慶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花非花》中。
5、《牧羊姑娘》
《牧羊姑娘》是由鄒荻帆作詞,金砂譜曲,喻宣萱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牧羊姑娘》中。
② 如何給小學生合唱隊練聲
一、明確學習目標是開展合唱教學的前提
1.唱遊、律動是低年級的主食。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培養他們對於音樂的興趣是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理論性比較強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學生對聲樂產生興趣的障礙。在新《音樂課標准》中對這一學段的兒童有這樣的描述:「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因此,低年級可以用直觀的圖形譜或者趣味的各種象聲詞創編成簡單的單聲部及多聲部練習,重在提高學習合唱的興趣。
2.和聲熏陶是中年級的主要任務。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三、四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這一學段的學生除了要結合更加有難度的趣味發聲練習,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練習的方式,使學生的聲樂水平在發聲練習中得到進一步提升,使他們的認識和感知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能夠做到自我感知。在尾音部分加入簡單的三、四、五度音程的發聲訓練、以及卡農式演唱(輪唱)等,練聲曲既可以重組教材內容,也可以在學生喜愛的歌曲中剪輯。
3.讓學生親近合唱是高年級的最終目標。高年級的學生已接近變聲期,有部分學生已經度過變聲期。可以在趣味發聲練習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母音的專門練習,在進行發聲練習時應注意正處於變聲期的學生,不要讓他們大聲地演唱。比如,過高的聲音可以不要求他們達到,以保護嗓子為主要目的,等待他們度過變聲期以後再進行系統的訓練,還可以進行各種聲勢游戲以保持他們的合作熱情。可能的話,高年級不僅可以進行多聲部的合作發聲訓練,還可鼓勵學生創作練聲曲,好的可採納,培養學生的初步作曲能力。
以上的目標沒有明確的界限,可以在前一階段有適當的呈現,比如在低段可以進行找音符的游戲,進行最基本的和聲訓練。
二、趣味形象的練聲曲是發聲曲的原動力
對於前述《音樂課程標准》(修訂版)提出的要求,可以採取以下形式進行嘗試。
1.模聲練習曲。柯達伊指出:「教學中不應該集中地、毫無准備地使學生面對大量困難,因為這會破壞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安排上,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從孩子的實際程度開始,把需要學習的東西拆散成為兒童可以應付得了的部分。
(1)歌詞模聲曲。小學低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安排形象的歌詞模聲練習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如:《大公雞》《動物說話》等是兒童比較喜歡的曲目。
當然,唱會後可以加進老牛的叫聲,低音部可以是老師先唱,讓學生體會和聲的效果,再交換游戲,在游戲中滲透和聲內容。
(2)氣息模聲曲。對於剛開始練聲訓練,要讓學生體驗氣息的長短及穩定,這就需要進行氣息的訓練。通常可以進行強弱變化訓練:學生在教師手勢輔助下,手高位表示強的氣息;手低位表示弱的氣息。剛開始可以用「Si」、「Xi」等方法來進行體驗,逐漸穩定之後就可以加入母音進行模聲練習。
(3)母音模聲曲。在進行音準訓練的時候,離不開母音的練習。在母音的選擇上,可先用「U」的母音進行下行練習,再用「YU」、「YI」母音從弱到強找准位置擴大共鳴。還可以藉助母音的練習,進行多樣化的標准音訓練游戲,讓孩子建立起牢固的標准音高概念。在聲區的安排上,低聲區的練習比較輕易見效,因為練低音的呼氣壓力較小,聲帶能自然地放鬆,然後逐步向高音擴展。因為年齡的特殊性,所以老師在教授過程中要盡量把專業術語通俗簡單明了地表述給學生,便於他們能夠理解並掌握。
2.音程練習曲。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開始學習音符,對音準概念有了一個基本的掌握,因此開展五度以內的音準訓練就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了,各個音程練習又可以成為很簡單的練聲曲。
(1)問答式旋律音程。問答式就是採用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的方法進行練習。教師可以把字母譜寫在卡片上,採用接龍方式,先從標准音開始逐步向下構建旋律音程,這種方法較適合低年級的孩子。
(2)手勢輔助的音程練習。在簡單旋律演唱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編配和聲,作長音保持,教師哼唱旋律,訓練學生對音高的穩定性,並用手勢進行提示。
三、雙聲部的練聲曲是開展班級合唱的主要內容
「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中段學生經過兩年的訓練,在音準、節奏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卡農練習、二聲部旋律模唱,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卡農式練聲曲是合唱的基礎呈現。卡農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瓦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這是合唱的基礎。
有了低段的卡農式節奏,也可以進行旋律的卡農編曲,為多聲部的演唱打下基礎。如:《兩只老虎》、《叮叮當》、《月亮下山了》,都可以作為卡農曲式練聲曲。
2.雙聲部練聲曲是合唱的基本形式。演唱雙聲部是衡量合唱是否達成的標桿,所以,雙聲部的旋律感知和演唱至關重要。這種練聲曲需要由淺入深,開始可以讓高低聲部兩個旋律與和聲配音交叉分開,如《哆來咪》。
四、多聲部織體給孩子帶來美感體驗
1.教學資源重組使練聲曲更加豐滿。除了書上原有的歌曲,教師還可以將歌曲重新編寫,填新詞或改節奏,或者直接選用歌曲中的某幾小節、一句或是一段旋律作為練聲曲。這樣,將練聲與歌曲相結合,既達到了練聲開嗓的效果,又讓學生明白練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動聽的歌聲來演唱歌曲。當然,教學中,教師不管選擇什麼樣的練聲曲,都要與本堂課的教唱內容情緒統一,不能讓練聲與教學脫節。如果本堂課學習的新歌是一首活潑的歌曲,就要選擇輕巧靈活的練聲曲;如果本堂課的內容是一首抒情曲,就要選擇相應的稍慢、抒情的練聲曲去練習。不能盲目地為了練聲而練聲。
2.網路資源使練聲曲妙趣橫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每位學生在小紙片上寫自己喜歡的歌曲5首,以作為發聲練慣用。如果節奏優美的改編成練習氣息的雙聲部,節奏緊密的就作為頓音的發聲練習。如王菲的《傳奇》、林心如的《落花》、器樂曲《琵琶語》、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等等。這些歌曲旋律優美,每位學生都能進行演唱,通過讓學生加簡單的和聲效果,使得歌曲與原來歌曲有不一樣的美感。另外,選擇黑鴨子合唱、夢之旅等合唱組合的一些多聲部編配,讓學生進行演唱,對合唱就有一個更深的體驗。
3.草根歌曲使練聲曲更貼近學生。每個人都有創作的潛質和能力,學生也不例外,教師應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生的潛質,如:即興哼唱旋律,並進行記錄,探索學生能接受的演唱方式。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哼唱4到8小節的旋律,教師進行記錄;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自創歌曲,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首歌曲作品,並進行聲部統配,這樣就成了一首學生自創的草根歌曲,讓其他學生進行演唱。
班級合唱能力的提升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培養學生一種合唱的理念。教師也要努力深化、內化國民音樂教育兩個新理念:「讓音樂屬於每一個中國人」,「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享受音樂的美好」。
③ 求練聲曲的簡譜~
聲曲是一種有鋼琴伴奏的無詞的聲樂練習曲。通常用一個母音或用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si),或依次用內7個音節(da me ni po tu la be)演唱。
《練聲容曲》簡譜:
(3)四年級練聲曲音樂課擴展閱讀:練聲曲介紹
聲曲是一種有鋼琴伴奏的無詞的聲樂練習曲。通常用一個母音或用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si),或依次用7個音節(da me ni po tu la be)演唱。練聲曲中包括各種音階、音程、顫音,跳音、切分音、琶音、三連音,裝飾音以及樂句、氣口等技巧練習,它盛行於19世紀,很多教師把它作為學生演唱歌劇以前的技術准備教材。
20世紀,作曲家把它寫成音樂會演唱的藝術作品。著名的有G.福雷的《聲樂練習曲》,拉韋爾的《阿瓦內拉舞曲形式的練聲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和沃恩·威廉斯的《三首由單簧管助奏的女高音練聲曲》。技巧最困難的應屬梅特納的《練聲奏鳴曲》及《練聲組曲》。
網路-練聲曲
④ 練聲曲是哪幾個音就是音樂老師在唱歌之前用鋼琴彈得那幾個音
這個並非固定,而且練聲的目的也並非僅僅是把特定的幾個音常准,在於練習發聲的歸因。具體的就是,可以從大聲說話、大聲喊嗓開始,把母音拉長說話,朗誦歌詞或彈腹式地讓聲音「熱身」。
初級可以從三度開始,唱音階、音名,不要一開始就唱跳音,不練音域過高的曲子。可以先練好中聲區、混聲,或在一個音上練好五個母音。
練聲的原則是「先練低,後練高;練慢練,再加速;先弱音,再強音」,在這個原則上選擇相應的練聲曲。如果自己聲音本來很尖,母音練習可以選擇練「o、u」,如果是舌根比較靠後的學習者,可以多練習「e」母音。
拓展資料
發聲訓練原則:
關於發聲訓練的原則是每一個練聲者必須首先注意的。訓練的原則包括:
一、練聲要在具體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說要用理論去指導實踐。
二、要結合練聲者的具體發聲條件。
三、要結合有聲語言藝術和普通話語音特點的規律,要強調以字帶聲,不能音聲背字。
四、訓練的幅度要大於使用的幅度。
五、訓練中要做到狀態積極,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除此,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基本功訓練與實踐應用緊密的聯系起來。要通過練功和播音、朗誦、演講實踐兩方面來提高嗓音質量和發聲能力,不可以失之偏頗。
參考鏈接網路 練聲
⑤ 如何改進音樂課堂教學
「小學音樂課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教學大綱的引言中這樣提出:「對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課」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總喜歡片面地和「唱歌」劃上等號。純粹地把音樂課當為「唱歌課」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今天,如何上好音樂課,使之造就和培養更多的具備一定藝術素養的人才,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擔任三、四年級音樂科教學一年來,我從優化小學教學這個整體目標出發,把音樂課堂教學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音樂的綜合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核心,處理好音樂課堂教學的整體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通過發聲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習慣為唱歌教學打基礎。
發聲練習是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學的發聲方法,糾正學生錯誤的歌唱習慣,是通過發聲練習這個過程來完成的。針對學生在唱歌中喜歡「喊歌」的情況,在課堂中我通過示範誘導學生練習輕聲唱法,強調學生不能喊歌,並根據不同歌曲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練聲曲。如四年級上學期的《水花花,泥花花》這一課,歌曲裡面的「>」和「」記號很多,表現了孩子們在雨中的高興勁兒的特點,在發聲中,我採用了
這首三年級的發聲練習,通過學習頓音以及休止符的唱法,為接下來學唱歌曲做准備。又如在進行二聲部歌曲學習時,選用一些二聲部練習曲,使學生在發聲練習中學會控制自己的音量,為和諧、均衡地唱好二聲部歌曲打好基礎。就這樣在課堂中採用不同的發聲練習曲,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練習,也使學生在發聲中既鞏固和提高了唱歌技巧,又對嗓音起了保護作用。
二、通過練習把音樂課的各種技能綜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中,發聲練習後是學習樂理知識或復習舊課、視唱練耳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樂理知識往往感到枯燥無味,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把學生的樂理知識結合課本中的歌曲編成練習,進行小競賽。如三年級下學期的《水晶般的心》一課,其中學習的音樂知識是圓滑線「」,為了不使學生把圓滑線與連音線混淆,我把帶圓滑線,連音線的樂句編成四小題,讓四個小組進行比賽,判斷哪一句是用了圓滑線,哪一句用了連音線。這樣學生在做練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能把學到的知識及時進行反饋,在學習歌曲中唱准連音線和圓滑線下面的音。在復習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時,我讓學生自編律動動作,使學生在律動中感受到熱烈而歡快的歡慶勝利的氣氛。在進行視唱練習時,除了要求學生唱准音高外,樂曲的節奏也很重要,在視唱前,我把視唱譜的主要節奏編成多聲部節奏,讓學生在拍打節奏中把視唱曲的節奏牢固地掌握,為唱准視唱曲打下良好的節奏基礎。在進行聽音練習,我用了比賽的形式,比比哪一組的正確率高等。在課堂中採用各種練習,小游戲,競賽,能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發揮,音樂地綜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通過歌唱提高學生的想像力,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唱歌是音樂藝術中最能為兒童接受和喜愛的一種形式。在唱歌教學中,除了合理地發聲練習,准確的音準和節奏外,還應通過分析歌曲的背景、歌詞的意思,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歌曲的藝術形象,從而准確地唱出歌曲的感情。如在學習歌曲《記住江邊的大樹》時,我通過講解放軍叔叔抗洪搶險而英勇獻身的偉大事跡,從而使學生了解了歌曲的內容,進一步使學生懂得了「高高的大樹」是解放軍叔叔的光輝形象,從而有感情地表達了歌曲的情緒。如在學唱歌曲《甜甜的秘密》時,我通過講述學生探望病中老師的故事,使學生懂得歌曲中濃濃的師生情,讓學生以真摯地情感表現歌曲。如在學習歌曲《閃亮的水晶心》時,我先讓學生朗讀歌詞,並板書:
讓學生思考和理解「水晶」、「太陽」、「花朵」、「紅星」、「火炬」等詞語的深刻內涵,從而富有感情地唱這首歌,通過學唱這首歌,教育學生要像賴寧一樣有一顆美麗閃亮的水晶心。
四、通過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活潑樂觀的情緒和豐富的情感。
音樂作品的欣賞不像欣賞繪畫、文學作品那樣可以通過視覺去感知、去理解。在進行欣賞教學時,要求學生理解和感受這些作品。除了必要的介紹之外,更應啟發學生進行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如在欣賞丁善德的《撲蝴蝶》時,我讓學生不打開課本先聽一遍音樂,想一想音樂描寫的是什麼?讓學生自己感受、聯想。在想像和理解中,有的學生說音樂很活潑、跳躍;有的說有趣。這時候,我再對音樂進行介紹,學生再次欣賞時就能充分理解這首鋼琴曲了。
五、通過樂器教學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
讓器樂進入課堂不僅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如讓學生學習打擊樂器、電子琴為歌曲伴奏,既能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使學生有了一點「成功感」——自己能為歌曲伴奏。
一年來的實踐,使我感到,要把音樂課上好,教師應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多在課堂上多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為「培養更多的具備一定藝術素養的人才」而努力。
⑥ 小學低年級音樂課發聲練習
音階呀……
1-3-5-3-1
5-3-1-5-3-1
一級一級往上爬
⑦ 小學音樂課上發聲練習歌曲有哪些推薦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從易到難。剛開始接受訓練時,可以安排一些閉口音,如:lu、mu為主的母音訓練,旋律線簡單、流暢,音域不易過寬,以輕聲唱法為主,讓學生通過練唱,慢慢體會聲音和諧、柔美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地加一些其他的母音,如ni、yo等,練習音域略為寬,旋律變可活躍、流動些。練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抓住發聲的氣息、口型、咬字等技能的訓練。在學生對以上幾種方法掌握後,可以再增加開口音:ma、ya、a的訓練,而且開口音與閉口音做交替進行。互融性練習,讓學生通過對比與反復練習、體驗,以牢固掌握。
⑧ 什麼是練聲曲聲樂練聲曲的作用
練聲曲簡介
一種無詞而用韻母、音節或唱名演唱的聲樂練習曲,比一專般使用的練習曲旋律屬性強,句、段結構比較完整。每首練聲曲大致都有某種技巧的側重。我國音樂院校 常用的練聲曲有《孔空》《西貝爾》,分為高、中、低聲部。近幾十年也出現了不少適合我國民族聲樂訓練需要的練聲曲,多採用我國民歌及戲曲、曲藝中的旋律素 材,有的練聲曲有詞。
練聲曲的作用:(1)按照音階、琶音、音程的不同,鍛煉歌唱技巧,包括氣息的支持與保持、音域的開拓、音色的養成、共鳴的選擇。
(2)鍛煉歌唱者的音準、節奏的准確能力及速度、強弱之變化。
(3)通過練聲曲可以熟練地掌握各個母音(韻母)的演唱規律和技巧
⑨ 小學音樂課 有好聽的發聲練習曲讓學生唱嗎
[[雪絨花]],[[歡樂女神]],都是又簡單,又好聽,還歡快的歌,譜子很容易找到的,我的建議不錯吧?你是老師嗎?呵呵,謝謝你教會孩子們知識,祝你事業順利~!
⑩ 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被教師重視,最常用的是什麼
聲樂教育大師金鐵霖說過,練聲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開嗓,就是刺激一下聲帶版,使其興奮起權來;二是感覺一下聲音的通道。當然,我的理解是第二個目的是練聲的主要目的,通過練聲,開拓音域,使聲音上下貫通。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練聲曲是可以隨意設計的。細心的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設計一套合適的練聲曲。你說的那些練聲曲範本,是懶惰的老師用的,或者是入門階段上大課用的。當然,這些練聲曲肯定也凝結了作者的教學心血。但是,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如果車採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練習,肯定不會讓每個人都得到同樣的進步。所以,我認為練聲曲沒有好壞,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練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