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課對大學生的影響

音樂課對大學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05 22:32:31

❶ 大學音樂課感想

5音不全,怎麼講?

❷ 大學生學習完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聽覺去感受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美,從而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從其定義看出,音樂欣賞就是用耳去聽,並且在這過程中通過聯想等的一些思維方式去用心體會出來的對該歌曲或者樂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既可以是單純的聽覺上的享受,也可以細細地品嘗音樂蘊含的感情。 當人需要用音樂去放鬆心情的時候,可以純粹地從聽覺上享受音樂,即從欣賞音樂過程中,由於感受旋律、節奏等音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時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不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在欣賞音樂時,你便會感受到到旋律是優美的或者是動聽的,並且憑直覺去選擇個人覺得悅耳的歌曲或樂曲去欣賞。例如在聽很多的交響曲時,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欣賞它的旋律,從中獲得心情上的釋放。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也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去體會歌曲和樂曲中的情感和內涵。我們可以通過反復的欣賞同一首歌或者樂曲,通過聯想,通過思考,從而得出這首歌曲或者樂曲所渲染的感情。更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去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風格、體裁以及其音樂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層的體味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對音樂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以及具備一定得欣賞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既可以獲得欣賞過程中的快感,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當我們在聽交響曲時,如果我們知道的作者創作用意,創作背景,我們就能聽音樂作品更為深刻的內涵。

❸ 大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

音樂是情感的流露抄與交流,是襲作曲者、表演者和欣賞者的三度創作,音樂帶給我們的是愉悅。
音樂素養是人的綜合素質的表現之一,顯示出個人、社會的人文氣質、內涵和底蘊。
大學生學習音樂歸根結底是大學生接受審美教育,最終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素養、生活的質量、社會的道德文化水準。

❹ 大學音樂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擴大音樂視野,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藝術情操,形成正確的藝術觀。
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性格品質,使人身心得到益處。

❺ 如何看待大學生音樂欣賞課

很重要,,,音樂可以舒緩大學生浮躁的心情,灰常贊同他們開音樂欣賞課。。

❻ 音樂欣賞 對大學生的意義

音樂欣賞因為其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為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創新性人才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因長期以來積累的一些舊觀念、舊思想,如:本專業知識是衡量大學生成才的惟一標准,音樂教育只是旁門左道、可有可無等。使音樂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藝術院校里的推廣與普及步履艱難。但是音樂欣賞、音樂基礎知識、中外歌舞劇賞析等科目的開設在學生中受到了歡迎和喜愛。
高等學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同時更應該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有人說,我國大學生的素質不但月發達國家比有差距,甚至與某些發展中國家比也有差距,事實上,我國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成績,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問題可能就出在大學生的全面素質以及綜合表現出來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上,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全面素質上下功夫。
在我們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美育應當貫穿整個教育的全過程,在學校的美育中,音樂和美術教育尤為重要。這完全是正確的。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都是藝術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內容。
一、目前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本文所要討論的「音樂欣賞」並不等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學生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等全面素質。當前,我國各高校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力還比較薄弱,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音樂知識貧乏、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比較差的現象。我們經過調查結果表明,137個同學當中有85%的同學愛好音樂,城市和農村分別佔了86%和85%。有24%的同學只是偶爾上音樂課,13%的同學在中學時的音樂課基本不上。來自城市的同學中有66.7%認識簡譜,而農村的同學只有42.5%,但來自城市的同學認識五線譜遠遠多於農村同學。此外,城市的同學中有聽過音樂會的遠遠多於來自農村的同學,分別佔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多數同學沒有聽過音樂會。
然而在問卷的填空題的部分顯示,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外國音樂家的有42人,佔30.7%,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外國音樂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僅佔10.9%。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中國音樂家的有32人,佔23.4%;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中國音樂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僅佔11.7%。能寫出三首以上最喜歡的樂曲的只有33人,佔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個人一首樂曲也寫不出來。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喜歡音樂的,由於地域、環境或學校重視程度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在進高校之前所受的音樂教育存在著相當的差異,但總體來說還是表現出了非常薄弱的音樂素質,特別是在填空題的部分其調查結果是令人擔憂的。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都導致了音樂課程不能很好的發揮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樂素質教育的現實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如何使學生在短暫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審美價值觀的提升、欣賞層次的提升;並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二、音樂欣賞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影響
(一)通過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
音樂是一門特殊藝術,它既能細膩准確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開啟學生智力和大腦思維。音樂教學是全面豐富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們唱歌,還要講授基本樂理知識,讓他們用音樂的語言去欣賞和學習音樂,並激發其去主動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賞中國交響樂《梁祝》時,要求學生大膽聯想,隨著樂曲的發展進行合理性思維。隨著音樂的發展,學生呈現的「喜、怒、哀、樂」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對善惡分辨的理性思維和發現美、追求美的能力。而這些對美的體驗與感知,正是通過音樂欣賞,由內心的體驗而外露於表情的。
(二)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智力保證
欣賞者要在頭腦中塑造完整的音樂形象,就必須藉助於想像進行再創造,這種再創造完全是由欣賞者主觀控制的。如果說作曲家是一度創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創作,那麼欣賞者便是三度創作。欣賞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進行重新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
由於每個人的先天遺傳情況不同,所以人的思維能力會具有與生俱來的差異,但無論如何,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如果進行音樂欣賞的訓練,不僅能提高人們的樂感,而且會有益於他們的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使腦的功能得到更多的開發。
(三)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達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表現與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一直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學生展示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正是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等教育的過程,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他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近、現代中國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幾代人,為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完全可以達到音樂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擴大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加強文化底蘊
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浩如煙海、絢麗多彩,如果僅僅是靠學生演奏和演唱音樂作品,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並學習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其次,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音樂藝術和文學、地理、歷史、戲劇、舞蹈、繪畫、社會生活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在欣賞當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識別各種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文化傳統下的音樂特色,認識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異同,體會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區別。
三、在高校中實現以音樂欣賞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針對大學生音樂知識薄弱的現狀,必須加強音樂素質教育,彌補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足和城市農村學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開設音樂欣賞類的選修課,增長大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場所,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要加強引導,讓大學生多欣賞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提高審美情趣和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中來,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樂知識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
音樂基本知識是音樂的語言,掌握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對培養大學生的欣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樂知識越豐富,音樂欣賞能力也就越強,水平也就越高。欣賞曲目從內容到形式應是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民族到西洋,從聲樂到器樂,從標題音樂到無標題音樂,而目前一些學校尚未做到這些。音樂表現情感不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規范,音樂的情感內容也是經過藝術概括和提煉的產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只有那些帶有社會普遍性而非純粹個人的、偶然的情緒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中的苦悶求索,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纏綿,劉天華《光明行》中的昂揚雄壯,都表達了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並且是具有社會文化內涵的理性情感,在這類優秀音樂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會得到升華。
(二)增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首先,音樂欣賞能力的養成最直接、最關鍵的就是多聽,多接觸民族音樂。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大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多方面提高欣賞心理素質和水平,同時還可以使大學生們從比較和鑒別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其次,音樂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積淀了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經常進行音樂欣賞,能提高直觀理解力,從音樂中「品」出它的深層蘊涵。例如從貝多芬充滿矛盾的交響音樂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從中國民間樂曲《老六板》清新悠揚的旋律中「品」出中國老百姓樂觀的思想感情。總之,音樂欣賞能提高人們「心領神會」的本領。
(三)應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音樂欣賞能力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欣賞者的音樂欣賞水平因人而異,不但受個人音樂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還要受欣賞者總體文化與藝術修養、甚至生活閱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欣賞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與人格修養。例如對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欣賞,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畫面想像和各種隨音響律動產生的情緒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憂傷的調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一個嚮往自由光明的俄國知識分子苦悶、彷徨的心境;哀嘆時光流逝;對生命意義發出疑問等豐富的意蘊,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是難於體會的。
(四)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文化藝術活動
如參加校園歌手大賽、合唱比賽、民族音樂文化節等活動,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積累。特別是學校,尤其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比如多舉辦一些藝術歌曲的欣賞、交響音樂會或音樂講座等一系列高雅藝術活動。音樂欣賞,除了通常的音樂會、音樂講座外,還有如音樂電聲欣賞;在慶典大會上聆聽作為儀式的音樂;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著銀(屏)幕上的畫面,耳邊響起動人的音樂;甚至在舞池中,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都可以說是音樂欣賞的不同方式。總之,大學生要想成為一名水平較高的音樂欣賞者,就必須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體驗,以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開展,同時學校也要盡全力為大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高雅音樂,優秀作品的獎勵力度,對格調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樂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音樂健康發展,也使更多的大學生群體接觸到優秀的音樂作品,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德育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知識面的擴展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❼ 為什麼說音樂鑒賞教育是大學生修養的重要內容

隨著對高校學生的音樂教育步伐的快速推進,社會各界逐漸重視提高其人迴文素質。音答樂教育和科學有著密切關聯的觀點也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音樂教育當中的教學內容,對於提高高校音樂賞析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高校音樂欣賞教學缺乏系統性、規劃性、創新性和制度性,應該重視對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更新改進研究,以有助於高校音樂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完善。 高校音樂欣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審美觀與情感層次的教育,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精神檔次、綜合素質以及人文素養。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更新改進思考,是以高校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構建探究作為切入點的,並且對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更新改進提出科學的設想,有助於進一步解放教師的教學思路,有助於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改革,有助於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音樂欣賞學習,有助於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

❽ 音樂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一)大學音樂教育現況

依據學生需求分類可以把音樂教育現況分為專業與非專業兩個層面。專業音樂教育自不待言,這是成體系的教學系統,非專業音樂教育主要是其它專業學生德育、美育與音樂相關的選修課程。課題追求的是將協同理論應用於音樂教育與心理素質培養有機聯系在一起。大學音樂教育停滯於專業知識教授是最為值得關注的現況。對非音樂專業生而言,教育目的止步於此,大學生的音樂課程所獲實在有限,也難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音樂奧秘的動力。

(二)大學生心理素質現況

當代大學生具備的綜合素質應當如何描述?儒家以「八目」作為君子的一生行為標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主要闡示兩個方向,修身與治用。借用這個體系課題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理解是:以修身論,應當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應當有判別事非的自主性,應當有與人為善的良好性格,應當有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以治用而論,應當有胸懷天下的大局觀,應當有和諧環境的處世能力,應當有自我價值體現的影響力,應當有敢為人先的行動意識,應當有渴望成功的進取之心,應當有不畏艱難的冒險精神。當代大學生適應社會挑戰的應對方式方法實在令人堪憂。自卑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報復心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概述無一不將目標指向大學生心理素質層面上。社會關注大學生心理素質問題,如何解決應當引起大學從教者的高度關注。

二、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引入音樂的必要性

音樂已經自成體系,是一個完整的學科,有著富足的外延與內涵。音樂學既是感性的科學又具有理性的思考,大學生在音樂知識學習過程中可以以此為依託印證心理素質問題的起源與解決方向。

(一)音樂本身具有調適情緒的心理作用

情緒多由客觀刺激引起,是對周圍世界的態度體驗。情緒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消極作用。常時間被負面情緒所籠罩勢必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重的影響。情緒產生有刺激源,我們無法預知身邊出現什麼樣的人,發生什麼樣的事,那麼情緒產生的根源是無法控制的,情緒的產生也就無法控制,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控制情緒,或者是調適情緒。

1.音樂調適情緒首先表現在表情與達意

音樂是情感的載體,音樂表演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大學生能在音樂的熏陶下展開自由聯想,體驗情感,表達情感。高校音樂欣賞課目的就在於通過欣賞中外名曲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與情感思維。激揚的《命運》交響曲能給人「挑戰與反抗命運」的聯想,閑適的《田園》交響曲能給人「放逐自我於天地間」的寬闊。

2.音樂調適情緒還可以表現在誘發與感染

情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情感體驗與情感感染他人是人類的特殊屬性。音樂就是情感的載體,就音樂的產生而言,《樂論》這樣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物而動,故行於聲」。藉由音樂能激起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能完善大學生的人格。

3.音樂調適情緒還可以體現在宣洩與釋放

心理素質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承受能力,音樂能夠最直接迅速深刻地影響到人的內心世界。音樂所搭載的情感正好可以浸潤乾涸的心靈。節奏歡快明亮的音樂可以解除憂郁,節奏平緩清新的音樂可以鎮靜安神,節奏激揚亢進的音樂可以堅強意志。

(二)音樂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1.音樂審美作用於大學生心理素質

音樂的審美功能體現在題材多樣體裁各異的音樂作品給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美的氛圍。大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對音樂美的認識。

2.音樂立美作用於大學生心理素質

如果說審美是美的欣賞,那麼立美就是美的創作。立美是在審美的基礎上構建自身對美的理解。審美偏向共性,立美偏向個性。切實重視立美教育,要將學生培養為審美主體,美自身,通過自身再美人。

3.音樂的文化傳播功能有助於陶冶

大學生良好情操音樂取材於文化內涵,傳遞的情感正是文化內涵間溝通的信息。音樂的文化傳播屬性讓個人的心理素質培養不再是孤立的事件或者任務,而是在大環境中的一種共同追求與理念,起到相互印證與提高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對大學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